导航中医药

标题: 文化中医者之无知与自私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29 19:42
标题: 文化中医者之无知与自私
       中医学的本质,首先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其次才属于文化范畴。因此:                                                 一、文化中医者是无知
       譬之升高者,上一层有一层之见,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行远者,进一步有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当站在中西医综合水平的高度上,自然可以了解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而西医之长则是中医之短,中医之长也恰恰是西医之短。吸收对方的长处以补己之短,乃智者之当为。常言说得好,愚者等待机会,智者创造机会。中医旺盛时不去创造条件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到了萎缩不堪之时,还放不下臭架子,那么,等待的就只有死亡一条路。
       文化中医者知识贫乏,既不知西医之长,更不想委屈自身而师他人,所以干脆将中医学放弃科学称谓而甘愿成为文化。——文化中医者是无知之辈,诚可悲也。
                                                 二、文化中医者是自私
       一部分中医,明知中医欲超过西医,就必须在既继承中医学自身精华的同时,又积极吸收西医的优秀成果,然后才能使中医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出于自身医术之不足,又不愿放下身段承认自己无能,故动必五行,张口运气,甚或干脆直涉易经,将中医学弄成是文化,一显自己有多么地高深,哪管中医亡与不亡?正如那什么人所说,专家,就是将通俗易懂的东东,弄成不易懂的东东,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文化中医者是自私者,实可怜也。
      总而言之,文化中医者要么无知,要么自私,枉顾事实,不管百姓生死,将中医学拖进死亡的泥潭,其罪大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30 08:27
文化中医者要么无知,要么自私
作者: 水的样子    时间: 2014-11-30 13:42
胶南老乡你好,没想到我们不仅都是胶南人,还同姓,一家子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30 13:48
水的样子 发表于 2014-11-30 09:42
胶南老乡你好,没想到我们不仅都是胶南人,还同姓,一家子呀

哈哈,还这般巧合,一家子你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30 13:52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30 05:15
你有知识?科技知识水平低的不能见人。

小董总算又说对了一次,正因为俺知识少,所以,才上网寻师学艺嘛。
作者: 水的样子    时间: 2014-11-30 14:24
哈哈,缘分呀,老乡怎么不去群里聊天?我记得我曾经在群里给你留过言,现在看到同姓,感觉更加亲切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30 15: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6:2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1-30 15:06
专家,就是将通俗易懂的东东,弄成不易懂的东东,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 ...

大忽悠吗?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30 18: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08:45
说到关键之处,这是许多瞎起哄的中医人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疗效超过传统中医的话,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还讲什么西化、中化?总不能“宁要中医的低效中化,也不要西化的高效”,那是愚者的思维,死心眼子,形而上学思维。
————————————————————————————————
王锡民教授说得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3 09:19
仁海先生看来对“文化中医者”很了解,而且深恶痛绝,所以击鼓而攻之。

“文化中医者”是如此的既无知又自私,岂不是太可恶了!这种中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可是到底谁是“文化中医者”呢?能举例几位代表人物吗 让我们大家都具体的瞻仰一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物?具有何种风姿啊?

我们且拭目以待!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09: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3 1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2-3 10:19
       中医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系,但是,不等同,不能相互代替。是同一个系统中的不同要素或者子系统,具有不可通约性,同时具有可融合性。(有人不爱听)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2-3 10:29
        只要运用中医技术为病人服务,病人只要吃中药、针灸等等,都是在发扬中医!反对、抛弃、批评中医理论没什么了不起!争论是为了明白道理,可以与临床治疗病人放开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3 11:2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3 09:19
仁海先生看来对“文化中医者”很了解,而且深恶痛绝,所以击鼓而攻之。

“文化中医者”是如此的既无知又 ...

“文化中医”是这两年新出来的名词,大意是指强调中医文化属性的学者和相关文章观点。指出具体人物来评论不太合适,咱们可以讨论其观点,本论坛就有几篇相关文章。
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讲中医免不得要涉及文化,但如何明确认识文化和医学的关系,论坛里应该说说明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3 11:30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12-3 11:35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3 10:10
文化中医占了中医的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虽然在中医领域内从事相关工作,但是没有临床 ...

例如我知道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曲黎敏、张其成
----------------------------------------------------
这两位我估计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能不能说是“文化中医”?

假如,要追究“文化中医”的法律责任,这二位可能就不是追究的对象,就和追究酒驾的责任一样,人家没开车,你管不了人家喝多少酒,对吧?哈哈


这二位如果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又讲授中医专业课程(不算文化课程),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临床课,又在医院应诊或管病房,这才确定他们是中医,然后才可以对他的“文化中医观点”进行讨论、批判。


比如,中医学院里讲英语、计算机、古汉语的教师,人家不管对中医如何认识,不管懂不懂中医,都无所谓。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3 12:13
llyyjj 发表于 2014-12-3 03:26
“文化中医”是这两年新出来的名词,大意是指强调中医文化属性的学者和相关文章观点。指出具体人物来评论 ...

中医学是一种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张旗鼓的围歼所谓“文化中医者”,甚至明确的说他们是无知和自私的,我感到这绝非是无中生有或者故弄玄虚的事情。然而谁是“文化中医者”呢?如果没有肯定的代表人物,还批判的那么气愤填膺,这又从何而起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2: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3 12:3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3 02:10
文化中医占了中医的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虽然在中医领域内从事相关工作,但是没有临床 ...

谢谢刘亦之先生的回复。刘亦之先生说”文化中医占了中医的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虽然在中医领域内从事相关工作,但是没有临床实践,纯粹的从理论到理论的进行研究或者进行经典翻译工作。例如我知道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曲黎敏、张其成,还有河北中医学院的杨鹏举教授等“,看来刘先生对”文化中医“是颇有研究的,而且已臻化境。可惜我不了解也不认识曲黎敏、张其成等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很自私和无知!但是我对刘渡舟先生还是有所了解的,因为他是我的授业老师,曾经听过他讲课,也跟随他搞过门诊。他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医师,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如果说刘渡舟老师也属于所谓”文化中医者“的话,把无知和自私加诸于他,我认为那简直是污蔑和诋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12:55
中医文化复兴是推动中医振兴的根本途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a962f0100ty1z.html[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a962f0100ty1z.html[/url]
——访全国著名中医文化专家张其成教授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8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社科基地“北京中医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是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编、《医古文》主编。张其成教授的父母皆是全国名老中医,其家学源远流长,是著名新安医学流派“张一帖”的传人。]
    笔者:伴随着国内外的中医热潮,中医文化研究方兴未艾。然而什么是中医文化,中医文化内涵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不明,就是中医文化界对此亦是见仁见智。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医文化概念的界定对于中医文化学术研究至关重要,您是中医文化大家,请您谈谈您对中医文化概念的理解。
     张其成: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的贲卦彖辞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范畴,文化则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意思。时代、民族、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人们很难达成一个对文化概念的共识,不同的群体各有其信奉的不同文化,但其基本内核包括内隐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规范,外显的是其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创造物。
   对“中医药文化”的定义,同样也是莫衷一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这一概念概括比较全面,但略显笼统,我个人对中医文化的理解是: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
    笔者:我比较赞成您对中医文化概念的理解,既高度概括,又对中医文化的内涵层次表述清晰。中医文化研究层面繁多,涉及许多学科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有人认为中医文化仅仅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不能构成一个学科。您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又是中医文化大家,曾从学科建设高度对中医文化研究进行过系统探索,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张其成:中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学既是中国文化学又是医学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对中医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在中国文化学界,一般只关注对儒、道、佛的研究,而忽略中医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在中医学界,一般只关注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同样忽略中医文化的研究。好在近几年来,中医文化学术研究得到重视,中医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多个中医文化研究项目被列为973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多数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了中医文化课程,原《医古文知识》更名为《中医药文化》并正式创刊,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学术期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报中唯一的社会科学版学报,其“中医文化”栏目近期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类高校学报社科版特色栏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成立已有近15年,各高校成立的中医文化研究机构也有十余家。在新一轮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文化学”列为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北京市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人文学”列为重点学科,紧随其后“北京中医文化研究基地”被列为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无论是从研究机构、研究项目、学术期刊、学术组织等方面看,中医文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基本形成。
    中医文化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中医学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价值理念、文化功能、人文精神、语言文献,中医学区别于其他医学的文化特征,中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历代名医所处历史文化背景、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条件及传承,等等。除了上述理论研究之外,中医文化研究还包括地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药企业文化建设等应用研究。
    我个人认为“中医文化学”可以分两个层面,分别为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作为从属于“中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医文化学”包含以下三级学科:中医哲学、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中医语言文字学(医古文)、中医人类学、中医伦理学、中医心理学等等。作为三级学科,“中医文化学”略同于中医哲学,因为文化的核心无疑是哲学,所以作为三级学科的“中医文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就是中医哲学所要研究的内容。鉴于目前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中医语言文字学(医古文)已经是成熟的三级学科,而中医哲学还未被列为三级学科,所以我建议作为三级学科的“中医文化学”研究可以等同于中医哲学研究。
    笔者:既然中医文化学的核心学科就是中医哲学,那么中医哲学所要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张其成:在这些子学科中,中医哲学无疑是其核心,因为任何一种文化的核心都是该文化的哲学。中医哲学就是中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地说中医哲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医学的生命观、中医学的气本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中医价值观念、中医的道德伦理。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中医学的根本问题、终极问题,也可以叫元问题。中医学要发展如果不搞清楚这些元问题,而只是一味地对一些细节问题去做科学实验、去搞科学论证,就往往会走偏。目前中医出现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文化的危机、哲学的危机。所以中医哲学、中医文化学的研究在现阶段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中医哲学不仅与易、儒、道、释哲学有相同的共性,而且还有与易、儒、道、释哲学不同的个性。2003年我们组织全国力量编写了全国第一部《中医哲学基础》规划教材。该教材从哲学角度阐明了中医药学的文化来源、学术内涵和思维特征,目的就是想通过对中医学固有的哲学概念范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医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文化特色,理清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体用关系,理清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思维异同,理清中医学在现代社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后期系统学习中医学知识打好基础。此教材还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笔者:中医文化学内容丰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由于过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比较忽略对中医文化的研究因而使得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限制。实际上儒、道、佛三家文化与中医文化有着互动、互补的关系。有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是儒、道、医互补的文化,正是儒、道、医三者的文化合流,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构架。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其成:虽然这种观点还有待商榷,但其对中医文化重要性的肯定无疑是有道理的。我曾经提出“易道主干”说,认为中华文化的主干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而是通贯儒家、道家的“易家”,易家的核心就在于“易道”。就易与医的关系论,自古就有“医易同源”、“医易会通”的命题,也就是说,中医与作为中华文化主干的“易道”不仅存在纵向的同源关系,而且存在横向的同理关系,由此可知,中医思想文化也同样具有通贯儒道的特点。隋唐以后,中医还吸取了佛家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中医的一些思想还对易、儒、道产生过反影响或产生过修补作用,如天人观念、阴阳五行学说、气学说等。因而重视并开展中医文化的研究对中医的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笔者:中医在历史上创造过千年辉煌,被誉为“科学史上的奇迹”,近百年来却屡遭坎坷,甚至几次面临着被取缔的命运。有人从内部找根据,认为这是传统科学技术发自身弱点造成的,一切传统科学技术发展到近代必然走向衰落,中医学也不例外。也有人从外部找原因,认为这是近百年中国传统文化失落引发的。从中医文化角度,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其成: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医学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与思想源泉是中医千年不衰的根本。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一直是坎坷的,一个时期甚至遭遇被取缔、被消灭的命运。近百年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出,传统文化遭到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其在中国的医学主导地位也受到冲击。科学主义的盛行,西方学科分类及其“形式和方法”成为是否“科学”的评估标准,中国所有的既存学术实际上都面临着一个取得科学“资格”的问题,中医药学自不例外。科学在近现代中国达到了“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凡是不符合“科学”的东西,都要遭到批判、唾弃。在“五四”时代所建立的话语霸权之下,带“中”的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合法性。而唯一的合法的话语便是科学。
    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医也必然丧失自己语言。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本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在中医院校,用动物来做试验或用分子生物学等来培养造模,才是正统,而用符合中医文化特征的方法研究中医倒成了异类,传统中医反而被挤在人不欲见的偏僻角落。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似乎这样一来,就符合“科学”的规范,学生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中医、掌握中医了。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也已被取消,而换成能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英语。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我认为问题的根本就出在文化观念上,在长期的西方文化中心论、现代科学霸权主义思想观念指导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摧残,中医学也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压。于是在医疗制度上、在教育教学上、在科研设计上、在医疗思路上,都出现了西化的倾向。然而西化的结果又不像原本的设想那样发展了中医、提高了疗效,反而是事与愿违。
    笔者:您曾经说过,有四种人用四种形式在取消中医,那就是:有人以科学的名义取消中医;有人以文化的名义取消中医;有人用政治权力取消中医;有人用医学自身名义取消中医。前三种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后一种。您为什么这样说?
    张其成:近百年,中医遭遇过多次被取消的命运,无论是清末俞樾的“废医论”,还是北洋政府的“教育部漏列中医案”;无论是1929年民国政府的“废止中医案”,还是近期的“告别中医中药”事件,尽管他们表现形式不一,但他们打着的旗号无非是“科学的名义”、“文化的名义”或者政治的权力,但最终均未能得逞。所以我说前三者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用医学自身名义取消中医,说白了就是中医自身取消中医。这是从中医现状而言的。几十年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一切向西医看齐、向西医靠拢。具体情况从中医的教学、科研、临床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现在这种状况下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了,从是否把握中医精髓这个角度来看,中医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现代中医院校中医课时被压缩,中医教材的西化,培养模式的西化,看来是有增无减。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西医课程大量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医本身自有一套理论构造与历史传承,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在为自己的生存寻找依据时,却“忘掉”了自己的话语,而是费力地去求借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不少人为能够带上一点科学的皮毛而沾沾自喜。中医科研往往以实验作为唯一的方法来验证中医的“科学性”,有些结果成了两张皮,表面上科学化了,但实质上中医的内核却消融了。在临床上应用数百年甚至两千余年且疗效显著的药方,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现代科技来证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即使临床有疗效也是不科学的。今天中医的部分科研,一些有效中药、方剂只有经过小白鼠的点头,才能证明其存在的价值,这与《韩非子》的寓言 “郑人买履”很相似。像这样,中医怎么谈得上发展呢,这不是自己在取消自己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常存库教授写的,写得很震撼!他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比较典型的40多项中医药研究项目为案例,对这些项目,他分成三类:一类是中医药的学术认识不清,第二类是学术判断不准,第三类是学术设计不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第一类研究将会被送入“学术的垃圾堆”,第二类研究是“学术杂耍”,第三类研究是“漏洞百出”。对此我非常赞同。
    笔者:确实,在传统文化失落与科学主义语境下,中医科学性遭遇质疑在所难免。近百年来,中医一直笼罩在科学主义阴影之中。中医为争取生存权一直在为自己的科学性进行辩护。有人运用现代复杂性科学方法,认定中医是科学,是复杂性科学;有人回到科学的源头,从博物学角度论证中医的科学性,还有人站在科学多元性立场,认为中医学不同于西方科学,它属于东方科学。甚至还有人声称,中医不叫科学也未尝不可。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中医的科学性呢?
    张其成:其实,要回答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 “科学 ”。关于科学的界定,已出现很多种定义,有人认为科学就是对宇宙万事万物本质和规律的探讨的学问,有人认为科学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有人认为科学就是分科的学问,有人认为科学必须满足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验证这三个要求。应该说上述前几种定义是宽泛的科学定义,最后一种定义是严格的科学定义。就严格意义的 “ 科学 ” 而言,是17世纪牛顿力学之后才形成的,也就是说 17世纪以前,不仅中国没有,西方也没有。
    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医学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学,而是宽泛意义的科学;不是现代科学,而是传统科学;不是公理论科学,而是模型论科学。我们应该敢于承认中医并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学,即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因为它不能数学描述,不能实验检验。这是客观事实,没必要遮遮掩掩。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学是一种宽泛意义的科学,是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科学唯一沿用至今的学科,它集中体现了功能的、代数的、模型论科学的特征。模型论科学把理论看作一簇与经验同构的模型,用模型化方法表达理论,用同构概念来说明理论与客观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和物理关系。模型的优势在于,除部分地包括对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外,还可以包含许多非实在因素对应的结构。模型是理论的一种逻辑演算形式,是一种理论化了的理论形式,其中的命题不一定要看成真的,但是它们的集合中必须是可逻辑推论的。运用模型可以从原始观察陈述出发,推论出尚未观察到的一些有关的命题,而这些推论的结果又可以成为新的初始命题,由此不断地去寻找越来越多的可观察性质。
    “模型论的科学理论 ”是科学哲学的一个新观念,用这个新观念来审视中医学,我们可以自然地得出中医学是科学,中医学是古代科学,是模型论科学的结论。中医学是一种典型的象数模型论科学。
    笔者:也许由于“科学”本身的复杂性,要在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形成共识确实很难,也许一百年后这个问题还会继续。尽管在中医科学性问题认识上存在着分歧,但现代中医应发展、要创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医的发展问题要比科学性问题更为重要,更为现实。那么,中医究竟如何发展,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又是什么?您曾对近20年来中医发展流派进行了划分,您属于哪一派?
    张其成: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关系到中医学的生死存亡,因此这个问题必然成为中医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由于视角不同,立场有别,因而形成了很多学术流派,如剥离派、改造派、重构派、中西医结合派、科学现代化派、补天派、重认派、中体西用派等等,我认为可总的分为两大派:一是“现代派”,上述剥离派、改造派、重构派、科学现代化派以及西体中用的中西医结合派基本属于这一大派。该派认为中医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难以与现代科学接轨的传统体系,为了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应该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中医学的传统体系改造成科学体系。中医学要发展就必须要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一番重构,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形态基础之上。有人主张中医学是一个复杂的学术体系,含有巫术、哲学、科学等多种成分,应将其一层层剥离和解构,即将那些巫术、哲学等非科学成分丢弃,只保留科学的成分,这种观点实际上也就是要将中医学的传统体系改造成现代科学体系。不少人提出要“中医现代化”,虽然对什么是“现代化”有不同的看法,但事实上大多数“现代化”论者是主张“科学现代化”,也就是将中医“现代化”为一种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医学体系。至于中西医结合派情况较为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中体西用”的中西医结合、“西体中用”的中西医结合。现在大部分中西医结合属于“西体中用”一类,其实质也就是“中医的西化”。
    另外一派可称为“传统派”。上述补天派、重认派、中体西用派等基本属于这一派。该派主张立足于中医自身的传统思维方式来研究和发展中医,在不破坏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对中医学不足的地方给予修补。可以借助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中医,但不能以现代科学为标准来衡量中医、改造中医。主张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重新构建医学的价值系统,不要以西医学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医学的目的并不是纯粹的治病,而是治人,要以人为本。我个人属于“传统派”,在中青年中是极少数,属于“另类”,因此被称为是顽固的“保守分子”。
    笔者:像您这样多年来一直固守传统实属不易。其实,不管是“现代化派”,还是“传统派”只要有利于中医发展、有利于学术繁荣、有利于我国卫生事业进步,都应当得到尊重。记得在十年前您曾提出了“中医现代化悖论”,并引发了一场学术争论,您当时提出这个悖论有所针对吗?
    张其成:这个“悖论”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是针对当时浩浩荡荡的“中医现代化——现代科学化”倾向的。悖论可表述为:“中医能够实现不改变自己非现代科学特色的现代科学化吗?”相当多的研究者把中医的“现代化”等同于中医的现代科学化,就是与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接轨,以客观、规范、定量、精确为基本要求,将中医的概念、理论作客观化、定量化转移,采用实验、实证、分析的方法,开展中医学的“实质”研究、“物质基础”研究,以及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中医气、阴阳、脏腑、经络、证候等抽象概念可以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语言进行阐释和翻译,从而将中医“现代化”为一门物质基础明确、实验指标客观、数据精确、标准具体的科学。简言之,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科学化。这种“现代化”的目的就是将中医“化”为一门能够客观化、标准化、定量化的现代科学。然而中医学本身并不是现代科学,这样的 “现代化”,必然要以丢弃或改变自己的特色为前提。这种“现代化” ( 实为‘西方化' ) 的中医必定是以抛弃自己的文化为代价,这种“中医”还是“中医”吗?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发展只能按照中医本身的规律发展,而不是按西方科学、西方医学的模式发展。中医要发展,首先要搞清中医的历史文化,也就是从它形成、发展的文化背景诸因素上去作全面的考察。中医文化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重新找回中医自己表达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给中医发展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优良土壤,或提供中医发展所应需要的营养成分。
    笔者:在您看来,保持中医特色与中医现代化是一种两难选择。其实,你本人不并反对现代化,您反对的是抛弃中医特色,丢弃中医灵魂的现代化。几十年来,我们都在谈要保持中医特色,但对于中医特色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您看来,中医特色究竟是什么?
    张其成:要谈中医的发展,不能不谈中医的特色;要谈中医的未来,不能不谈中医的过去。梳理清楚中医学的过去,正确评价中医学的本质与特色,无疑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所谓特色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所谓的中医特色指的是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的本质特点。有人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看成是中医的特色,有人将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看成为中医的特色,还有人将藏象学说视为中医特色。我个人认为中医学的特色就是中医学的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象数模型思维,中医是从功能模型、关系虚体出发来构建人体生命系统的。而西医则是原型思维方式,从解剖原型与物质实体出发构建生命系统的。模型思维与原型思维是中西医学本质区别,模型思维方式是中医学的特色。
    笔者:特色与优势是相比较而言的,既然中医的特色表现在中医学特有的模型思维方式上,与西医学原型思维方式相比,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张其成:事实证明,中医模型思维方式无论在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还是指导中医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都是有效的、有用的。在生命观上,中医的优势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对生命复杂现象及其规律作直觉观测、灵性感悟、整体把握;在疾病观上,中医的优势体现在从整体上认识疾病是邪气胜正气衰也就是人体功能的失衡所造成的;在治疗观上,中医的优势体现在整体调节人体功能失衡状态以及未病养生的预防思想、辨 “ 证 ” 求 “ 本 ” 的诊断方法、发掘正气潜能、自组织自调节的治疗原则上;在医学观上,中医认为医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生态的综合医学模式。当然,中医模型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劣势和短处往往同优势和长处混在一起。如中医的大生态医学、功能调节治疗学的优势中往往又包含缺乏量化、细化、形态化的劣势。可见中医的优势不是指某一“领域”的优势,而是指某一领域中某一“方面” 的优势。
    笔者:中西医思维方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在现实中,中医学的发展应如何处理好与西医的关系?
    张其成:我个人认为,中医发展应当采用“扬长弃短”的态度,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全面开花,更不要处处与西医争短长,处处与西医相抗衡。应当发扬自己的优势“方面”,对自己的劣势“方面”则直接用现代医学来弥补。如在疾病治疗上,中医在代谢性、免疫性、功能性疾病以及多组织、多系统、多靶点性疾病或特定病程的治疗方面,在调整亚健康状态、养生摄生、防老抗衰以及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等方面有着优势,应当“有所为”,而对一些明显处于劣势的疾病则可以“有所不为”。但要注意中医的优势发展应当始终以中医为“平台”,而不是以西医为发展“平台”和发展目标。当然如何在思维方式层面发扬中医大生态医学、功能调节治疗学方面的优势,修补其缺乏量化、细化、形态化方面的不足,比临床操作层面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需要多学科、长时间的研究,但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医的现代化(而不是简单的现代科学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医学的复兴。
    笔者:在挽救中医具体政策上,您曾建议可以向台湾学习、向韩国学习,中医医生不能用西医西药,西医不能用中医中药,这样就可以保存纯中医,您认为这个办法能行得通吗?
    张其成:现在我们培养出来的中医基本上是粗浅的中医和粗浅的西医相加,是非驴非马,那是什么?是骡子。骡子是没有生殖力的,是短命的。中医的发展靠这种结合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地位。要想中医不被取消,最重要的必须采用这样的措施,即中医医生不许用西医西药,西医不许用中医中药!就像韩国、中国台湾那样,这样中医医生不得不用中医方法,迫使他们提高自己的理论与技能,也只有这样中医的临床水平才会越来越高。这虽然看起来有点极端,可能还要经过很大的阵痛,但是经过一个时期后,中医恢复甚至超过昔日的水平,将是极有可能的。近年来出现的很多中药副作用的问题,大都是西医惹的祸,他们不懂得中医的辨证论治,所以也要限制西医开中药。至于中西医结合医生才可以开中药、西药。但他必须是经过严格的中医和西医的训练,而不是现在的两个肤浅水平的相加。
     笔者:看来,对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认识、对中西医关系的处理、对中医现代研究与发展方向的确定都离不开中医文化和中医哲学,离不开我们对中医文化的认同。近些年来,您一直在呼吁中医文化的复兴,在多数人看来,中医的振兴应当依靠现代科技,您为什么说中医的振兴要依靠人文呢?
     张其成:其实我是主张科学和人文相结合来振兴中医的。只是目前现代科技的手段几乎占了全部,人文手段被极大忽视了。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唯一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科学。如果拿今天的眼光看,中医学是一个包含科学、人文等各种成分的极其复杂的混合体。但在很多科学研究者看来要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中医多种成分进行“剥离”就行了,也就是将其中的不符合科学的成分抛弃掉,将其中符合科学的成分留下来。但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在操作中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中医各种成分是绞在一起的,动一发而触及全身。中医的各种成分我把它勉强分为“神”“象”“形”三个层面。其中 “神”和“象”是中医特色和传统之所在,也是精华之所在; 而 “形”层面是最弱的。如果拿西医的标准,却是“形”的部分最符合。如果舍去“神”和“象”而保留“形”,那样的中医连西医最初级的形态学还不如。其实我并不反对用现代科学手段、西医手段来研究中医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该承认其研究价值。但我始终认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人文研究偏于宏观,科学研究偏于微观,人文研究可以为科学研究把握方向、避免走弯路。但是目前却是人文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恰恰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抛弃的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科学成了研究中医药的霸主,中医里面符合科学的因素成为研究和弘扬的对象。中医科研的目的就是把中医改造成“科学”。
    “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今天,若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中药也难以保持和发展道地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的文化研究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医的文化复兴是中医复兴的重要途径,中医的复兴又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医文化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
    笔者:中医文化复兴不仅是振兴中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其意义重大。中共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其重要内容。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张其成: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聚古圣先贤和儒道佛文化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大力发展中医文化事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
    目前中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是对文化认知的问题。为此,加强中医文化建设,扩大中医文化的影响力,对社会大众进行有关中医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从国家层面上对于中医文化机构建设、中医文化宣传普及、中医文化非物质遗产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弘扬与传播中医文化提供了良好社会氛围。
    北京师范大学去年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对全国大学生调查显示,在前10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中,汉语(汉字)、孔子位居第一、第二位,中医居第六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医药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各国民众选择中医药作为医疗保健手段。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方法与手段,已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目前全球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学堂,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而将中医文化传播与对外汉教学结合起来开创了孔子学院建设的新模式。2010年习近平副主席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在全球建立中医孔子学院,将为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开启了一个新的通道。
    中医药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当前中医药发展的良机,把中医药作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繁荣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13:00
当代中医导师——邓铁涛,呐喊为了中医文化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 zXzEwMDAwMl8wMV8wMQ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 zXzEwMDAwMl8wMV8wMQ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4: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3 14:51
在本帖里,大家充分讨论中医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关系是有意义的。


引一段张其成的话:


张其成:近百年,中医遭遇过多次被取消的命运,无论是清末俞樾的“废医论”,还是北洋政府的“教育部漏列中医案”;无论是1929年民国政府的“废止中医案”,还是近期的“告别中医中药”事件,尽管他们表现形式不一,但他们打着的旗号无非是“科学的名义”、“文化的名义”或者政治的权力,但最终均未能得逞。所以我说前三者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用医学自身名义取消中医,说白了就是中医自身取消中医。这是从中医现状而言的。几十年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一切向西医看齐、向西医靠拢。具体情况从中医的教学、科研、临床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现在这种状况下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了,从是否把握中医精髓这个角度来看,中医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现代中医院校中医课时被压缩,中医教材的西化,培养模式的西化,看来是有增无减。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西医课程大量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医本身自有一套理论构造与历史传承,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在为自己的生存寻找依据时,却“忘掉”了自己的话语,而是费力地去求借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不少人为能够带上一点科学的皮毛而沾沾自喜。中医科研往往以实验作为唯一的方法来验证中医的“科学性”,有些结果成了两张皮,表面上科学化了,但实质上中医的内核却消融了。在临床上应用数百年甚至两千余年且疗效显著的药方,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现代科技来证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即使临床有疗效也是不科学的。今天中医的部分科研,一些有效中药、方剂只有经过小白鼠的点头,才能证明其存在的价值,这与《韩非子》的寓言 “郑人买履”很相似。像这样,中医怎么谈得上发展呢,这不是自己在取消自己吗?
--------------------------------------------------------------------------------------------------------------------------
这段话几个内容:
1,清末到张功耀的废除中医论。我认为这个就用不着再提了。没多少意思。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和中医没多少关系。
2,几十年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一切向西医看齐、向西医靠拢。
要探讨的是这个。
中医的自我主体地位是什么意思?怎么算是向西医靠齐?靠齐对不对?要是错了。错在哪里?
我继续学习张文,请大家也学习。
我倒是怀疑张院长能不能看懂中医科研、中医教学和临床方面的内容,因为他不是医生。一位不是医生的学者批判中医的教学和临床,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继续学习了再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3 15:0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3 15:0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2-3 14:51
在本帖里,大家充分讨论中医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关系是有意义的。

        张先生是哲学教授,本身不是医学专业,可能就是刘先生说的文化中医系列,没有临床实践的人,批评中医教学和临床,没有说服力。        与刘渡舟教授没法比,刘渡舟教授是伤寒论临床大家。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5: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5: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5: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3 16: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3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6: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3 16: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7: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7: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17:3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3 14:53 编辑

本论坛中有关文化中医的帖子:
4、中医文化简明导论  ──中医即『德』疗,“重人贵生”的器道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

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作者:曲黎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员)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


看谁还敢否定中医文化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


中医文化寻根,扁鹊国际思想研讨会即将在西安召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

《中医文化传播学》教材出版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D2%BD%CE%C4%BB%AF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433&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张其成委员:加强中医文化大众传播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487&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中医文化的命运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484&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温长路:中医文化传播须处理好“十个关系”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448&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中医文化传承论 误导全世界——张有和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123&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转帖]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7&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论中医首先是文化  张效霞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122&extra=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17:4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3 14:03 编辑

中医文化与生命呵护讲座[推荐

传承中医文化要有“上工”——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223&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981&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建议]传播中医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寄: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文化发展论坛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435&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邓老说中医文化是高瞻远瞩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84&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转帖]中医文化之命运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8&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执中致和是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 □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678&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弘扬中医文化 构建和谐中医


董飞侠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514&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原创]捍卫中医文化的同胞站出来!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166&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17:5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3 14:48 编辑

费耶阿本德与中医文化     作者:王书明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90&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树立主体意识,推进中医文化世界性的转变-----中医文化论略    作者:王世保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975&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中医文化研究与中医理论发展的辩证关系    张效霞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379&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中国人可以活得更好—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道 樊正伦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086&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转帖]怎样正确的学习认识中医文化的报告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712&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中医文化--名贵们的新时尚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665&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中医文化的失落与复兴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889&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弘扬中医文化、学习科学发展观学术报告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553&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36&highlight=%D6%D0%D2%BD%CE%C4%BB%AF

中华中医药论坛中的有关帖子:

[size=1.17em]学习王琦先生文章:回归自身学术文化主体——曹东义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59372-1-1.html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59372-1-1.html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18:1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9 14:32 编辑

问题是认为中医是文化者,大多数是认中医不是科学。
在本论坛中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的帖子:

权威发布——中医的神奇就在于“不科学”——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011&highlight=%B2%BB%BF%C6%D1%A7

“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王昆文   中华中药论坛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54383-1-1.html
                                                     
再论“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  ——评皋永利先生“突出特色是彰显中医先进性”---王昆文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221&extra=page%3D1
                                                      
韩启德: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347&extra=


原创  中医不是科学  作者 王世保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025&highlight=%D6%D0%D2%BD%B2%BB%CA%C7%BF%C6%D1%A7


中医不是科学,而是真理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303&highlight=%D6%D0%D2%BD%B2%BB%CA%C7%BF%C6%D1%A7


请有关部门转告美国:中医不是科学    作者:陈庆之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73&highlight=%D6%D0%D2%BD%B2%BB%CA%C7%BF%C6%D1%A7


中医非科学论  作者:王世保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06&highlight=%D6%D0%D2%BD%B7%C7%BF%C6%D1%A7


捍卫中医的纯正性  挺立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非科学论的文化意义  作者:王世保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05&highlight=%D6%D0%D2%BD%B7%C7%BF%C6%D1%A7


中医非科学学派的诞生与发展  作者:王世保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581&highlight=%D6%D0%D2%BD%B7%C7%BF%C6%D1%A7






更有甚者,文化中医者,更要求中医走纯中医、铁杆中医发展方向,而且是越纯越好、越古越好,谁要是学习点儿西医的东西,就是西化中医,甚至称其为汉奸。


铁杆中医的辨证知机之路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坚 教授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185&extra=page%3D1


惊世骇俗——中医精髓来自古人大智慧    彭坚 教授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925&extra=page%3D4

中医不纯  其行亦难   曹东义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337&highlight=%D6%D0%D2%BD%B2%BB%B4%BF%2B%C6%E4%D0%D0%D2%E0%C4%D1

真中医才是真前途    铁骨铮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217&extra=page%3D1


震惊,中医思维正在弱化!——中医思维问题的十五个关键点  之十四、中医现在缺乏的是向古人学习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748&extra=page%3D7


医易相通的5个层次  谭春雨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715&extra=page%3D9


中医五行本质来自宙生命及其能量运动——w6510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642&extra=page%3D11


以现代科学标准衡量中医会严重阻碍其发展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495&extra=page%3D12


铁杆中医宣言(草稿)——曹东义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706&extra=page%3D12


我为什么重提铁杆中医宣言   铁骨铮铮 “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针对“自我从属,泡沫中医”,提出来的治疗良方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273&extra=page%3D17



曹东义推崇民国中医    铁骨铮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175&extra=page%3D19


医者,意也、易也、艺也(转帖)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228&extra=page%3D19


莫让中医“削足适履”——人民日报    铁骨铮铮   日前,一位医学专家说:“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567&extra=page%3D23


乾坤数码中医——广论中医阴阳五行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340&extra=page%3D29


运用五行临床案例三则——乾坤数码中医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473&extra=page%3D30


熟读经典 回归本源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33&extra=page%3D64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3 18:2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3 18:25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3 18:17
问题是认为中医是文化者,大多数是认中医不是科学。
在本论坛中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的帖子:


         仁海先生花费不少时间,找到这么多贴子。从中看出,中医界内部出现了不少败坏中医名声的败家子。中医能不衰落吗?

       正如101所说,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我再加上一句,实事求是就是要正确反映出诊治疾病的客观规律,追求最佳疗效,所以,中医必须走科学的道路。

       以往有些文化中医,有意曲解科学的定义,目的就是搞文化中医的路子。为什么偏要这么说、这么做,把水搅浑,也许就是仁海先生所说,是有个人目的的。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1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3 18:5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3 16:56
刘渡舟(1917年10月9日-2001年2月3日),原名刘荣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 ...

你也配评价刘镀舟?【刘渡舟先生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而论坛很多人支持经络的循行路线是不存在的!!】
不存在。你搞的是什么针灸?你难道是骗人?两点一线,穴位相连,不是经络是什么?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3 1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3 1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3 20:0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3 19:27
一吐,狐假虎威的故事相信大家非常清楚,如果大家真的以为百兽害怕狐狸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百兽害怕的 ...

  你和仁海首先说说自己是否无知?是否自私?既是神经传导,你为什么要循经穴针刺?神经传导的方式是什么?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3 20: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3 22:47
更有甚者,文化中医者,更要求中医走纯中医、铁杆中医发展方向,而且是越纯越好、越古越好,谁要是学习点儿西医的东西,就是西化中医,甚至称其为汉奸。有关帖子改天补上。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3 22: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3 23:38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3 15:53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 ...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社科基地“北京中医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是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编、《医古文》主编。张其成教授的父母皆是全国名老中医,其家学源远流长,是著名新安医学流派“张一帖”的传人。
------------------------------------------------------------------
要我是张院长,就不同意把父母是名医介绍出来。介绍名医长辈,是因为中医技术有传承性,如果自己没有学中医专业,介绍名医长辈有什么意思?
难道名医之后,在北京大学学哲学就能懂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4 04:34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3 08:40
怪不得千山生水平高,原来是刘渡舟教授的弟子。
刘渡舟教授也是我们研究的中医大人物之一。

谢谢岳先生的回复和赏评。我在大学读书时,刘渡舟先生是我的老师之一。那时候,陈慎吾先生主导伤寒论这门课程的理论讲授,而刘渡舟先生则是主导伤寒论这门课程的临床实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4 04:46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3 08:39
不知千秋雪先生读过郝万山先生讲的伤寒论没有,您看看有什么不同???

谢谢刘先生的回复。我没有系统的读过郝万山先生讲的伤寒论,刘先生认为郝万山先生讲的伤寒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有时间的话,我倒是很想系统的完整的学习一下郝万山先生讲的伤寒论。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4 08: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4 08: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4 08:5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4 11:30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3 18:47
文化中医实在可怕!他们不仅要翻这60年的案;要翻自王清任以来200多年的案,甚至要翻自张仲景以来1700年 ...


文化中医实在可怕!他们不仅要翻这60年的案;要翻自王清任以来200多年的案,甚至要翻自张仲景以来1700年代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先生和李老师对于当代文化中医已达到本质层面上的认识。当代文化中医开历史倒车,否定中医1800年的发展,的确可恶。我原来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是认为这些人无能,想用文化之名,来糊弄中医界而已。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4 0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4 10:28
刘渡舟是一代名家,我们学习伤寒课的时候,《伤寒论通俗讲话》是主要参考书。八九十年代中医专业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再以后就不知道了。我是陕西的,只是听过他一两次讲座。


伤寒论六经之有无、六经可否解做经络,历来是解读伤寒论争论的问题。以经络释六经,是一家之言,过去在伤寒各家中,似乎占多数。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4 14:35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4-12-4 14:41 编辑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文化中医的要害,就是天赐神授论、不可质疑论、不可实证论,就是不要科学、不讲科学,就是天马行空、任意意会、胡说八道,比如说中医没有解剖、不讲解剖,等等等等。文化中医已经和正在把中医引导到神学和玄学的境地。文化中医无视中医的医学属性而强调中医的所谓的文化属性,无时无刻不在一点一点蚕食和剥离中医的医学属性,是中医的死对头。很多中医认识不到文化中医对中医的极端危害性,痴迷于所谓的文化属性却分不清中医的医学属性,甚至于认贼为父、认敌为友、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一边手里举着、嘴里喊着“振兴中医”、“捍卫中医”,一边对“取消中医”恨之入骨,一边为“取消中医”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义无反顾地添柴加油。

文化中医与中医没有必然的联系,文化中医只是对中医的众多解读、解释的思路、方法里面的一种思路、方法,但却是一种要命的思路、方法,每一个认清中医的医学属性、坚持中医的医学属性、捍卫中医的医学属性的中国人,不论他是科学家还是教授、是西医还是中医、是中医爱好者还是普通群众,都应该坚决摒弃,都应该与其做坚决的斗争。只有这样,中医的医学属性才能一天天地凸显出来,中医才能够一点点地与神学和玄学区别开来,振兴中医和捍卫中医的目标才能够一步步地实现。

中医是我们国家唯一具有独立的、完整的知识产权的科学发明和科学创造,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爱护它、保护它而绝不要作贱它、破坏它。中医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在医学而不在所谓的文化,如果哪一天中医没有了医学属性却只剩下所谓的文化属性了,中医的医学价值和意义也就没有了,中医也就彻底地该放到博物馆里去了,希望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要看到这一天。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4 15:55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4 00:56
谢谢岳先生的回复和赏评。我在大学读书时,刘渡舟先生是我的老师之一。那时候,陈慎吾先生主导伤寒论这门 ...

常言道:乐莫乐兮心相知!原来我们之间还是颇有灵犀相通之处的。谢谢先生。蒲老和刘渡舟先生都创造了他们时代的辉煌,在中国的医学史上和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把中医推向新的高度,创造新的中医篇章,则是我们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医要发展,中医必须发展,中医也能发展!我奉行的宗旨就是: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社会在前进,中医也必须前进,才能具有新的生命力。我赞同先生“研究时代新医”的志向,但是究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呢?愿我们继续探讨和共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4 18:1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4 11:55
常言道:乐莫乐兮心相知!原来我们之间还是颇有灵犀相通之处的。谢谢先生。蒲老和刘渡舟先生都创造了他们 ...

我奉行的宗旨就是: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
说得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4 18:19
gl0101 发表于 2014-12-4 10:35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文化中医的要害,就是天赐神授论、不可质疑论、不可实证论,就 ...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文化中医的要害,就是天赐神授论、不可质疑论、不可实证论,就是不要科学、不讲科学,就是天马行空、任意意会、胡说八道,比如说中医没有解剖、不讲解剖,等等等等。文化中医已经和正在把中医引导到神学和玄学的境地。
————————————————————————————————
的确如此。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4 18:20
llyyjj 发表于 2014-12-4 06:28
刘渡舟是一代名家,我们学习伤寒课的时候,《伤寒论通俗讲话》是主要参考书。八九十年代中医专业学生几乎人 ...

刘老当年是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自然是伤寒大家。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4 18:30
llyyjj 发表于 2014-12-4 06:28
刘渡舟是一代名家,我们学习伤寒课的时候,《伤寒论通俗讲话》是主要参考书。八九十年代中医专业学生几乎人 ...

伤寒论之六经有无,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只是因为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的原因,因此,六经派一直成为主流。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十二经循行路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六经变为六病,六经辨证改为六病辨证的愿望,也即将成为现实。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4 18: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4 19:0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3 20:14
穴位只是起一个体表定位的作用没有什么特殊性,不要小看这些穴位,这些穴位能够治疗的疾病是几千年来中 ...

【体表定位】定什么位?是否定气血逆行之位?【穴位之间的连线那些是人为连接】,既是人为的,气血如何传递?针刺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医,我看什么【神经生理学】呀?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4 2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4 21:06
建议各位把涉及到中医与现代科学关系的内容,发到“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根据”帖里。本帖讨论中医文化与文化中医内容。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4 23:3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2-3 14:54
你也配评价刘镀舟?【刘渡舟先生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而论坛很多人支持经络的循行路线是不存在的!!】 ...

十二经循行路线根本就不存在,是人为虚构的,还沿的哪门子经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5 00:46
关于中医和文化的内容,在会员之家栏里,我有过一条跟帖,移到这里:

中医文化这个词,以前好像不怎么说,这几年网上、报刊老说,好像是个重大话题,神神叨叨的,把咱们这里的老老小小中医都唬住了。咱们慢慢看来。

一,文化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的很清楚:
文化:

广义  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这里的(2)好理解,识字就算。咱们这里的大家都是有文化的,都是文化人,我有文化五十来年了,大家把各自的年龄减去五、六年,就是有文化的年数。
(1)里面是两个意思,广义的文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个精神财富不得了,一个词把人类所有的发现、发明、知识、观点都包罗进去了。具体说,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等,只要是人弄出来的,都算,毛猴子、猫猫狗狗没有文化。
医学当然也算。
狭义的文化,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反映政治和经济。看来应该属于“社会科学".和中医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由此定义看,所谓中医是文化,就是说,中医学,是人类所发明的文明的一部分。
这句话,绝对没错,可是这句话不需要说,说了和没说一样,这是一句废话。

二,国家权威机构对中医的说法是什么?

中医是文化,这句话是废话,国家权威机构或人士不会专门讲解。我们要学习的是,国家如何评价中医,如何给中医定位。
国家关于中医有许多政策,甚至写入宪法,我们学习一下:

宪法:
  第二十一条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第二十二条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这两条很清楚,中医,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里要发展的一部分。体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等是文化部分。也就是,宪法把中医归在医疗卫生类,(又归在科学技术类),把体育、文艺等归在文化类。

前者是广义的文化,后者是狭义的文化。

2007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我们摘要学习: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趋势  
2.需求

  
  ——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并对世界有所贡献。…………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3.挑战
——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
——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

4.机遇
——中药现代化为中医药整体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药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

——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3.战略目标
 三、基本任务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
  
  
四、优先领域

  1.中医临床研究
  
  2.中药产业发展

  
  3.基础理论研究

  以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为目的,充分运用中医药学的历史积累、实践经验和现代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打下基础。
  (1)中医药理论体系研究
  以中医药理论的系统研究为出发点,在整理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成果和多学科方法,深入阐明其独特有效的系统思维模式及其知识体系,阐明其基本理论的概念内涵、生理观、病理观和治疗观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其逻辑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医疗养生保健理论等,揭示中医药学认识自然、人体、生命、疾病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
  (2)临床基础理论研究
  以满足临床辨证论治需求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以往临床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与治法理论、脏腑经络理论、证候与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研究以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研究,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方法等研究;并针对目前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和难以解决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展示范研究。
  (3)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4)医学发展模式研究
  在整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优势及各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根据未来医学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以系统-动态的观点和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并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标准规范指导临床实践,以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科学,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打下基础。
  4.标准规范研究
 
  5.创新体系建设

 
  (1)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
  。
  (2)建立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
  
  (3)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
  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成才规律的研究,培养传承型和创新型人才;加速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造就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学科带头人;加强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所急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积极扶持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团队。
(以上内容,不是都和”文化“有关,一并摘出,说不定后面就用着)

最近,习近平主席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谈话提到中医药: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习主席对中医药学的评价和宪法、《规划纲要》一样,即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对卫生事业有积极意义。

以上内容,明确说明:
中医药学,是广义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体划分,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部分。(一)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5 07:01
llyyjj 发表于 2014-12-5 00:46
关于中医和文化的内容,在会员之家栏里,我有过一条跟帖,移到这里:


李老师的分析很有水平.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5 07:55
llyyjj 发表于 2014-12-5 00:46
关于中医和文化的内容,在会员之家栏里,我有过一条跟帖,移到这里:

由此定义看,所谓中医是文化,就是说,中医学,是人类所发明的文明的一部分。
这句话,绝对没错,可是这句话不需要说,说了和没说一样,这是一句废话。
---------------------------------
废话为什么要说?因为他没话可说。为什么没话可说?因为他或者不懂得中医、或者不懂得医学、或者不懂得科学、或者既不懂得中医也不懂得医学也不懂得科学。没话可说又想说或者不得不说,怎么办?说废话。说废话在生活中、在戏里都很常见,不稀罕。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5 16:1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4 23:30
十二经循行路线根本就不存在,是人为虚构的,还沿的哪门子经啊?

你也可说仁海根本不存在,你有说话的权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5 23:4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2-5 12:18
你也可说仁海根本不存在,你有说话的权力。

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请先生批评一下如何?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5 23:4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5 23:41
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43&extr ...

六经是阴阳,五行是阴阳的表现。故,五行不会【演绎出来的十二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6 01:0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2-5 19:46
六经是阴阳,五行是阴阳的表现。故,五行不会【演绎出来的十二经】。

“五行是阴阳的表现”。是如何表现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6 01:10
批评你啥?
——————————————————
没有错误,自然没得批评了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6 16:2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2-5 19:46
六经是阴阳,五行是阴阳的表现。故,五行不会【演绎出来的十二经】。

当然是五行表现阴阳呀
————————————————————
是怎么表现的,没看到啊?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6 19:5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6 16:29
当然是五行表现阴阳呀
————————————————————
是怎么表现的,没看到啊?

阴阳是气,五行是气,你当然看不到。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6 20:13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2-6 15:56
阴阳是气,五行是气,你当然看不到。

阴阳是以水火为代表的,很容易看到的啦。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6 20:21
llyyjj 发表于 2014-12-4 16:46
关于中医和文化的内容,在会员之家栏里,我有过一条跟帖,移到这里:

很欣喜的看到llyyjj先生关于文化的综述,先生辛苦了。这个帖子比较系统和清楚地阐述了文化。对人很有启发和帮助。谢谢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6 20:5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6 20:13
阴阳是以水火为代表的,很容易看到的啦。

那你就回家烧火做饭吧。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6 21: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2-6 22:4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6 21:41
一吐,那你就继续吐吧!!中医科学的步伐不是谁能够阻挡的!!你不见中医科学院的命名、第一届中医科学大 ...

你不要栽账陷害,你喊几声科学你就是科学?我说的话比你科学百倍。科学是一种合乎道理的态度,比如退耕还田,保护环境都是科学。你懂啥是科学?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7 21:49
gl0101 发表于 2014-12-5 07:55
由此定义看,所谓中医是文化,就是说,中医学,是人类所发明的文明的一部分。
这句话,绝对没错,可是这 ...

网上或电视讲座里有几位讲文化中医的,后来看几位不是医生。非医务人员讲文化,大家听听热闹也就是了。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4-12-8 17:47
llyyjj 发表于 2014-12-7 21:49
网上或电视讲座里有几位讲文化中医的,后来看几位不是医生。非医务人员讲文化,大家听听热闹也就是了。

人各有志,本来有人从文化的角度去“玩赏”中医并不是问题;问题的要害是国家给中医发展的资源应该怎样运用。

搞所谓文化中医什么时候开始我不知道,但那个死去的所谓中医“战略家”大约2008年前后就伙同邓国医搞出这个所谓文化战略,“战略家”本人就请了一帮读图书馆系的学生炮制所谓战略,结果就是一大帮江湖人士混入中医队伍,离科学化专业化越来越远。

就像军队肃清贪腐要从建立严格的审计开始,只有对国家给予中医发展的资源进行严格的审计,才可以暴露出倒骑驴集团以各种名目掩护的利益输送行为,才能真正拨乱反正。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8 18:22
llyyjj 发表于 2014-12-7 21:49
网上或电视讲座里有几位讲文化中医的,后来看几位不是医生。非医务人员讲文化,大家听听热闹也就是了。

非医务人员先不管他,非中医人员也不管他,看看有没有中医人员把中医理论讲成文化,这个文化能不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好用不好用、管用不管用、能不能实证、怎么实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8 21:34
gl0101 发表于 2014-12-8 14:22
非医务人员先不管他,非中医人员也不管他,看看有没有中医人员把中医理论讲成文化,这个文化能不能告诉我 ...

非医务人员先不管他,非中医人员也不管他,看看有没有中医人员把中医理论讲成文化,这个文化能不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好用不好用、管用不管用、能不能实证、怎么实证?
————————————————————————————-
对,是这么回事儿。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8 23:24
萧铁 发表于 2014-12-8 17:47
人各有志,本来有人从文化的角度去“玩赏”中医并不是问题;问题的要害是国家给中医发展的资源应该怎样运 ...

“利益集团”说,我不了解不好乱说。作为中医人士,宣传中医,基本的观点不能糊涂,糊弄受众实际是糊弄中医自己。不明白的是,许多拿着中医名义胡说八道的演讲,怎么就没人管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9 13:12
llyyjj 发表于 2014-12-8 23:24
“利益集团”说,我不了解不好乱说。作为中医人士,宣传中医,基本的观点不能糊涂,糊弄受众实际是糊弄中 ...

作为中医人士,宣传中医,基本的观点不能糊涂,糊弄受众实际是糊弄中医自己。不明白的是,许多拿着中医名义胡说八道的演讲,怎么就没人管呢?
----------------------------------
这个问题你得问问台上管事的,看看他们心目中有没有个文化中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9 18:33
“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王昆文   中华中药论坛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54383-1-1.html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9 18:34
再论“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评皋永利先生“突出特色是彰显中医先进性”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9 19:28
gl0101 发表于 2014-12-9 13:12
作为中医人士,宣传中医,基本的观点不能糊涂,糊弄受众实际是糊弄中医自己。不明白的是,许多拿着中医名 ...

这个问题你得问问台上管事的,看看他们心目中有没有个文化中医?
--------------------------------------------------
台上管事的,对中医文化有明确的论述,布置了具体任务,我们看看,和这几位讲的“文化中医”是不是一样。


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中医药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深化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
    对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探讨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
    1.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总结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理解,从精神、行为、物质等层面提炼中医药文化精神实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
    2.中医药文化源流及内涵研究:普查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文献、文物、古迹资源,系统研究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古今名医人文精神及其文化素养。梳理中医药文化源流脉络,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为搭建中医药文化理论构架提供资源和依据。
    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普查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推动中医药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或“世界记忆名录”。
    (二)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
     (三)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
--------------------------------------------------------------------
我理解,文件精神就是要发展中医学里涉及文化部分的内容,是中医学专业发展的次要工作。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4-12-10 07:43
llyyjj 发表于 2014-12-9 19:28
这个问题你得问问台上管事的,看看他们心目中有没有个文化中医?
------------------------------------ ...

这类文件,就是倒骑驴集团的杰作。何以见得?因为本质上就是个钱字:国家有的是钱给人用,问题是倒骑驴们不会做科学实验,只会天地日月地瞎扯,再就是搞“姓中姓西”的意识形态斗争,所以就炮制出这些所谓战略,其目的简单不过:就是要把国家的钱拿过来。所以就这个帖子标题而言,说他们无知不大对(况且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即是总有无知的时候);但说他们自私绝对正确。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10 08:09
萧铁 发表于 2014-12-10 07:43
这类文件,就是倒骑驴集团的杰作。何以见得?因为本质上就是个钱字:国家有的是钱给人用,问题是倒骑驴们 ...

“不会做”、“只会扯”,说的好。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2-10 09:45
gl0101 发表于 2014-12-10 08:09
“不会做”、“只会扯”,说的好。

中医学的现代化,必需用物理学中热学原理与法则,看待人这个能低温储能高温外排能量水分降温,本身又有散热储能增温降温的活系统!
   这个系统的证实存在与被中医学学者与医生所认识,才是科学化的新中医学的出现!
   人的内外散热储能增温降温系统,就是古中医人所观察到的阴阳五行的一部分。
   而作用在这个系统的水与盐与氧气与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吸附剂与氧化剂的共同作用,就是中医阴阳五行的全部了!
   科学化中医学出现!可上百度网搜:人的内外散热系统李开弟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2-10 15:02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2-10 11:07
热学原理的真正理论是波粒二象性。

居住北方的人,冬天室内要有供暖系统,就是每个人开的车,只要有热源存在,一定要有散热系统。植物生存也要有散热保温系统与减热物质对抗氧气过度产热与过度储能。
   而更复杂的人体,是存在储能散热增温降温系统的,所有的生理活动都与散热储能减热增温有关!所以中医学重新以物理热学知识,审视中医自己对人体的阴阳五行学的研究。就会有新的热学的内外散热增温降温系统的科学发现。
   这个热学原理科学的发现,就是古医学的阴阳五行学的原型!也是中医科学化的出现!
   科学化中医学出现!可上百度网搜:人的内外散热系统李开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25 17:15
中医学的本质,首先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其次才属于文化范畴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