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不知中医首先是生物医学,则枉有中医学术称号 [打印本页]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0 09:31
标题: 不知中医首先是生物医学,则枉有中医学术称号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0 03:13 编辑

时至如今,亦即已经被唯物主义浸淫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却还有相当多的人没能正确的认识到存在与意识间的正确的相互关系,妄认主观决定客观,这是及其错误和悲衰的。
存在于中国国度的中医学,有着众多的中医业内、外人们,尚不知与不承认中医学是一种以古代表达形式的生物医学,而千方百计的妄论中医学是哲学、是文化、是人文。。。。,不一而足!

这于中医,真是可悲、可愤、可恨!
如此种种,对中医学造成了根本上的蒙困、歪化的后果!
如果是医学,首先是因医而发生与而为目的的。这就是医的根本。
中医首先是识人与治人为根本目标与目的。
要识人与治人,首先要感知人与把握人。
在感知人与把握人后,就进入到识人阶段。要识人,则就不得不借助当时其它方面的已有的认识成果对已把握的人体进行直证与则证,以帮助认识已把握到的人体。如此的对人体的认识过程,构成了对当时其它文化形式的引用与引入。这种对其文化形式的引用与引入,只是工具性与手段性,而不是目标与目的性。为实现对人体的认识而引入与引用。是为识人的目的服务。这些其它方面的文化形式,只是工具,而不是人体的存在形式。
中医借用其它文形式作为识人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
依据这样的认识手段,认识到人体的常与异、人体的变化规律,形成 了中医的理论与概念,构成了中医学。

因而中医学,是人体存在形式的表达。
人体存在形式的表达,即为人体的生物学形式,而不是古代其它文化形式。
是人体的存在性,在产生与形成中医的理论概念。而不是古代其的文化形式在产生与形成着中医的理论与概念。

所以,所谓文化中医、哲学中医,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中医的的效用性,是中医学所承载的人体生物医学形式的正确性在起作用!而不是所谓的思维形式、良愿形式、仁心形式、诬意形式、祝由形式等在起作用!
真真的生物医学真理性,在支撑着中医学的疗效、中医学的存在生命!

没有认识到此根本点,并持之而行,枉为中医的学术称号!

文化中医、哲学中医、仁心仁术中医等,即便不存主观恶意,但都在起着助力埋葬中医的作用!

是人体的存在形式,在引发着中医学的产生、形成、与存在!而不是文化等其他什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0 15:32
麦兄的认识非常深刻。整个论坛发言者,达此认识深度者,只有五、六个人。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1-20 17: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1-20 17:25
好文章,受益匪浅,向楼主致敬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0 17:39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0 10:08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0 07:32
麦兄的认识非常深刻。整个论坛发言者,达此认识深度者,只有五、六个人。


很感谢王兄的欣尝。
事中医者的唯我盲目自我自大,又 不知所以然,且又不准与不能对之以究,在阻碍着对中医学真理的认识,能不忧呼?悲悲啊!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0 17:45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1-20 09:25
好文章,受益匪浅,向楼主致敬

很感谢梁先生能欣赏到.是之大幸!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0 17:55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0 09:17
对人体的认识过程,构成了对当时其它文化形式的引用与引入。这种对其文化形式的引用与引入,只是工具性与 ...

能认识到中医学内的认识方法论是工具性,不是中医学术主体,正确。
但必须认识到,只有中医学的形式才能得以涉致及到中医学所包含到的人体客观域原。化验等手段是不可能的。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0 18:03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0 09:24
人体的最大特性就是波,波的特性就是周期性阴阳,周期性的特性就是极限突变性----太极。

董先生,俺不知人体有波呀,对不起了!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1-20 18:19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0 18:03
董先生,俺不知人体有波呀,对不起了!

董哥那是在自言自语。前一阵研究举而并之,最近研究波,一般人是插不上手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0 18:48
不知中医首先是生物医学,则枉有中医学术称号
是人体的存在形式,在引发着中医学的产生、形成、与存在!而不是文化等其他什么!
----------------------------------------------------
1,人类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文化的范畴。这个题先不论。
2,【中医首先是生物医学】,内经之前,医巫不分,祝由术横行,这是生物医学吗·?
3,【人体的存在形式,在引发着中医学的产生、形成、与存在】,你这个【引发】一词,引得生物医学不可靠了。因为人体本身若形不成医学,即“天高不可测,地厚不可量”,你这个生物医学又如何【首先】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20 19:15
文化中医、哲学中医、仁心仁术中医等,无非是些不学无术、沽名钓誉之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0 20:14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0 17:39
很感谢王兄的欣尝。
事中医者的唯我盲目自我自大,又 不知所以然,且又不准与不能对之以究,在阻碍着 ...


       麦兄客气了。麦兄的忧愁心情,我可以理解到。
     一些人用文化胡解中医,严重地拖了中医的后腿。但他人认识不到,我们又能奈何?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0 21:04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0 17:17
对人体的认识过程,构成了对当时其它文化形式的引用与引入。这种对其文化形式的引用与引入,只是工具性与 ...

当时引入文化,是一种工具及手段。现在将其本末倒置,以手段代替目的。是何等的荒唐!
现代引入科学,也是依据时代发展,替换工具,而不是替换目的。
只要目的不变,什么工具都可以,以达到目的为准则。
目的变了,也就只能留下原始的工具及手段---传统文化
——————————————————————
     岳先生这段发言,直接、客观、易懂。赞!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1-20 21: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1-20 2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0 23:4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0 10:48
不知中医首先是生物医学,则枉有中医学术称号
是人体的存在形式,在引发着中医学的产生、形成、与存在!而 ...

医巫、祝由肯定不是生物医学。
“中医首先是生物医学”,即是中医学学术本质是生物医,而不是什么文化、哲学、。。。之类。
你没有能分出中医学的目的与手段。中医学的目的是识人、识病、治病。为此中医用认识方法论的手段进行。那时没有其它的手段能帮助识人、识病。但你不能因中医应用了认识方法论的认识手段后,则认为这样的手段就成了中医学的主体形式,整天的局限于什么哲学、文化什么的胡论中医。你能说测量天地的工具就是天高与地厚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1 06:3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1 06:35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0 21:23
多谢王教授!看来也只有您能够理解我的思想。


多谢王教授!看来也只有您能够理解我的思想。
——————————————————————————
         不用客气!
         岳先生这一思路,也是我的思路,与我三十多年来应用现代科学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总体指导思想及实际做法完全一致,可以说,正合吾意。能形成相近的认识,非常不易,所以必须支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1-21 06:49
但必须认识到,只有中医学的形式才能得以涉致及到中医学所包含到的人体客观域原。化验等手段是不可能的。
========================================
       回复:
     化验等手段是不可能的。什么意思?化验等手段,哪些手段?西医、科学的各种手段都是不可能认识中医学的!
      是这个意思吗?!
      请捧场的诸位定夺!
作者: 兮招天    时间: 2014-11-21 07:25
此文受到“西方解剖主义”思潮的侵染,无论你是褒奖还是批判中医——因为中医先贤关注的从来不是“人体”这一解剖概念,而是从始至终立足于“天~地~人”三者的玄易关系,比如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脏腑藏象、五运六气等等。

宋代曾作过“血管漂流”观察实验,但结果跟经络走向大相径庭,于是乎不了了之!!!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1 08:08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1 00:1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1-20 22:49
但必须认识到,只有中医学的形式才能得以涉致及到中医学所包含到的人体客观域原。化验等手段是不可能的。
...


1."化验等手段是不可能的。"是针对岳先生的用西的医"化验"手段解读中医的言论的回复.一个是四诊所生的认识理论,一个是以解剖为起原点的认识理论,  能用后者以解读得了前者?已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此类活动,其结果不明摆着了吗?
2.岳先生说,用化验手段解读人体取代中医的认识方法论解读人体,结果是一个样,但能是一个样?岳的此认识,是岳没有能认识到中\西医各不互为重叠的理论的结果.两者不互为重叠,焉能相解?
3.中医是立体性的认识理论.如表、里等,你用化验,能化出表证、里证来吗?一个是立体形式,一个是平面线性形式,可知啊?
4。中西医的融合,不能以失灭中医一方的本原为代阶的。当然,更不是以主观出发的两者的凑合。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1 08:39
兮招天 发表于 2014-11-20 23:25
此文受到“西方解剖主义”思潮的侵染,无论你是褒奖还是批判中医——因为中医先贤关注的从来不是“人体”这 ...

你是认为,中医不涉人体吗?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1-21 08:42
兮招天 发表于 2014-11-21 07:25
此文受到“西方解剖主义”思潮的侵染,无论你是褒奖还是批判中医——因为中医先贤关注的从来不是“人体”这 ...

谢谢先生交流!

这个““天~地~人”三者的玄易关系”中的“玄易”是何意呢?还望先生赐教,谢谢!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1 11:24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0 23:47
医巫、祝由肯定不是生物医学。
“中医首先是生物医学”,即是中医学学术本质是生物医,而不是什么文化、 ...

  我从不认为中医学学术的本质是文化、哲学、。。。之类,但是,中医学的本质也决不是生物学。虽然你没有说明生物学的概念,从能容看你说的生物就是人体。
  中医虽然具有人体解剖的知识,但是古人不可能认识各组织的关系及功能,这就是我说的天高不可测,地厚不可量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人不具有认识人体即生物的实践,没有生物实践,怎样认识生物?又怎能成为医学?所以,你说的中医首先是生物学是没有根据的。中医首先是实践医术,或称经验医学,这就是医巫不分的医学和祝由术。
  你的话不能自圆其说,中医既然【应用了认识方法论的认识手段后】,形成了医学,为什么【中医学的主体形式】不是这种【认识方法论的认识手段】呢?的确【中医学的目的是识人、识病、治病】,能够治人的病的医学的本质只能是这种方法而不是生物。
作者: 兮招天    时间: 2014-11-21 13:03
中医关注的是“生命”医学,而非“生物”医学——先搜索一下“人”的概念:西方自古希腊苏格拉底起,就下定义为:两腿行走没毛的动物。近代集大成者,林奈生物命名法。

而中国及中医呢,仅是“万灵之长”、“倮虫之属”等。其它的几乎都是关注源起、自然联系、活动特征的,比如淮南子“男女媾精,阴阳气化”、董仲书“人副天数”论、《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等
作者: 兮招天    时间: 2014-11-21 13:04
中医的五大发展高峰——汉医脱胎于巫医,从先秦医家扁鹊仓公开始,这是中医发展的第二高峰期,援入了孔子《易传》阴阳说、邹阳“五行五德终始”说,两大理论体系、并合二为一,代表作《内经》、《难经》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道佛兴盛,在老庄学说、王充《论衡》基础上,援入了“道器”思辨,形成了玄学,汉医步入高速发展的方向,代表作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从巫医到易医,再到魏晋玄医、隋唐方医、宋元理医、明清学派(温病派、培元派等)、民国分科,至少有五次大的发展高峰……
作者: 兮招天    时间: 2014-11-21 13:05
中医的五大发展高峰——汉医脱胎于巫医,从先秦医家扁鹊仓公开始,这是中医发展的第二高峰期,援入了孔子《易传》阴阳说、邹阳“五行五德终始”说,两大理论体系、并合二为一,代表作《内经》、《难经》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道佛兴盛,在老庄学说、王充《论衡》基础上,援入了“道器”思辨,形成了玄学,汉医步入高速发展的方向,代表作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从巫医到易医,再到魏晋玄医、隋唐方医、宋元理医、明清学派(温病派、培元派等)、民国分科,至少有五次大的发展高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1-21 15:38
        中医学的发展,有其自己的客观规律,不同时期各种文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那仅仅是影响而已,任何文化都不能够替代中医学,也不是中医学的渊源。巫、易、道、玄、佛等等既不是中医之源,也替代不了中医。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1 17:59
中医的目的性是识人治病,这个目的性是要明确的。所有引用与应用其它方面的文化,都是为识人治病服务。如果这点都不能明以持,焉能以诊治疾病?!
中医不是停于文化上或所谓的思维上。而是在解读人与归实到人体上。
文化,其它什么是不足以诊治疾病的。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1 18:21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1 22:49 编辑

中医的对人体的四诊实践形式,解读到了四诊信息的与人体内变化间的关联因应性,认识到了体内相关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传变规律。如此就形成了以中医的四诊形式为基础平台而致成的人体生物医学理论。
这种生物医学理论在关联四诊的原始点;而不是关联到解剖为原始起点。当然,中医理论所关联到的结构,也是解剖结构,但这样的解剖结构是从功能信息到结构的。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2 07:13
中医由四诊形式为基础平台而致成的人体生物医学理论,就是从四诊的信息进入认识体内结构与功能的存在形式和这种存在形的变化规律。
“候之所起,道之所生”,中医是从候识道,形成了四诊形式的生物医学理论。
中医的这样的生物医学理论,是以借代,或拟化、喻化、多义性形式等表达手法和这种表达手法相互配合而实现完成表达。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2 07:14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1 23:37 编辑

中医是由四诊形式为基础平台而致成的人体生物医学理论,就是从四诊的信息进入认识体内结构与功能的存在形式和这种存在形的变化规律。
“候之所起,道之所生”,中医是从候识道,形成了四诊信息形式的生物医学理论。
中医的这样的生物医学理论,是以借代,或拟化、喻化、多义性形式等表达手法和这种表达手法相互配合而实现完成表达。

所以,中医是四诊信息形式的生物医学,即从“候”到“道”,并由古代表达形式完成表达的生物医学。
此即为中医学的学术内核。
但一些中医业者、博士、大师,却是不知中医学的此学术内核,在喃喃中医首先是文化、是哲学,不是实人而是思,。。。,不一而足,尽干歪、异中医之事,之于此能不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1-22 09:08
      中医是一门思辨实用学说,每一次大发展都是外因在推动着的:从巫医到医家[民神关系],再到易医[性本善恶],又到玄医[道器关系],又再到心医[内外丹论]……中医仅是儒道佛巫文化的分支,而非主干。西医地位依然!!!  发表于 昨天 13:25 IP:61.158.153.214
===========================================
      回复:
    “文化”,不是一个科学概念,也不是一个理论,更不是一个体系。文化,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体,诸如饮食文化、茶文化、宠物文化、洗脚文化……等等,科学、文字、宗教、逻辑、哲学都是文化。文化没有次级概念,因此也不会有分支。医学不是文化的分支,至于道医、儒医、巫医、佛医、玄医等等,是他们被社会淘汰之时,借中医之名声,拉大旗作虎皮保护自己而为之。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2 09:1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2 10:27 编辑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2 07:14
中医是由四诊形式为基础平台而致成的人体生物医学理论,就是从四诊的信息进入认识体内结构与功能的存在形式 ...


        麦兄的认识是对的。
        近几年,我在中华中医药论坛多次发贴认为,动物尚能疗伤,况人乎?自有人类开始,就有自发医学的产生。先有单味药治病,再有二味药以上的经方治病。神农尝百草”,便是单味药的证明,商汤时代的《伊尹汤液经》则是处方或经方形成的证明。神农距今5000年,伊尹距今3500多年。此时还没有所谓的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主要是指《管子》以后的诸子百家,再往远说,则无凭据。从管子算起,也只有2600多年。由此可知,中医形成远在传统文化之前。即使没有阴阳五行,中医临床理论照样会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例如,“方证对应”就是有力的证明。
      因而,阴阳五行只是构建中医理论时,用于解释相互关系的早期工具。
      结论,中医治病技术形成在前,传统文化产生在后。缺乏这一常识,就会产生“中医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陷坑之中。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1-22 09: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2 10:12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2 02:14 编辑

中医的操作形式在形成着中医的视角。视角即为视径。不是此视径,不可视及此视径的物。西医不是中医形式的视径,所以看不到中医视径所涉致的物,此即西医何以不之能解中医的原因。也是何以不能用西医的化验手段得以解读得了中医的原因。
同时,中医证的诊断是呈立体形态性,如表证、里证。。。等,而西医病的诊断,不具立体形态性,而是平面线性。因此,中医与西医对人体的认知不是同一层面。必清晰明记这一根本点,以免自觉与不自觉的造成把中医与西医相等到同的错误。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2 10:16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1 17:59
中医的目的性是识人治病,这个目的性是要明确的。所有引用与应用其它方面的文化,都是为识人治病服务。如果 ...

  什么是文化?【识人】不是文化?【治病】不是文化?一切思维和认识不是文化?人类的存在,靠的是文化的支撑,人类的进步靠的是文化的进步。世界上不存在单纯的人体生物医学,都是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成果。

  【 中医不是停于文化上或所谓的思维上。而是在解读人与归实到人体上】,请问,人体在,却没有了功能,没有了生息,中医如何归实到人体?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2 10:39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1 18:21
中医的对人体的四诊实践形式,解读到了四诊信息的与人体内变化间的关联因应性,认识到了体内相关结构与功能 ...

  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是査证,有证才能辩证求因,审因论治。辩证论治靠的是理法方药,理法方药是阴阳五行理论,是治病,能说是哲学?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2 10:3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2 01:10
麦兄的认识是对的。
        近几年,我在中华中医药论坛多次发贴认为,动物尚能疗伤,况人 ...

谢谢王先生.是智者,总会有产生共鸣的地方.
确实是医践在先,然后因医事的认识、表述需求而用其它材料。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2 10:40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2 10:34
老大,你什么时候成了考古学家?


小董啊,你怎么又气王叔了呢?

我哪是考古学家?中国医学史,对于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轨迹,自商代以来都有阐述。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2 10:5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2 10:55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2 10:43
老大,这叫医学考古。


      我给你转一段看看: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至公元前770年,在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这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由兴起到繁荣,最后逐渐衰落的时期。

      夏、商、西周三代王朝的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国家统治机器如军队、刑法等也一代比一代强化,且对宗教职能给予特别重视。在属于夏纪年范围的考古发掘中已有卜骨存在,那时就已有巫教流行。商朝崇尚神鬼祖先,认为祖先是天神的化身。王是天帝祖先意志的代表,凡攻伐胜负,农业丰歉,疾病寿夭等都要卜问吉凶,有大批巫卜神职人员为商王供职,形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殷墟甲骨文中有关疾病寿夭的卜辞很多,医药卫生活动也在巫卜统治之下。虽然几乎完全在巫卜的统治下,但医药卫生特别在对人体的认识,疾病诊疗水平提高,以及专业医的出现等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启蒙与变革,医学科学开始蒙芽。西周时巫人从政作用虽然逐渐削弱,但仍有强大影响。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2 10:54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2 07:13
中医由四诊形式为基础平台而致成的人体生物医学理论,就是从四诊的信息进入认识体内结构与功能的存在形式和 ...

  【从四诊的信息进入认识体内结构与功能的存在形式和这种存在形的变化规律。】只能是六经系统及阴阳的升降出入规律,而不是西医的结构与功能。
【 候之所起,道之所生】,中医的候是五行,中医的道是阴阳,【四诊】是术非道,是不能形成生物医学理论的。

  读你的帖子到此为止,你的思维太乱。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2 10:5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2 02:16
什么是文化?【识人】不是文化?【治病】不是文化?一切思维和认识不是文化?人类的存在,靠的是文化的 ...

我不反对文化.但说文化造中医就不对.或说,中医首先是文化,也是不对的.是实践生中医呢,还是其它文化"构建"中医呢?这不是显而见吗?
正如中西医融合观 先生所说的,文化是对众多文明与非文明类认识的统称.而医却是具体的,可以是文明文化的一种.如果医是如先生所说的文化,能是具体的吗?应准确的应用概念进行表述啊.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2 11:06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2 02:16
什么是文化?【识人】不是文化?【治病】不是文化?一切思维和认识不是文化?人类的存在,靠的是文化的 ...

你没有理解我的说辞.
不归到人体,何以有证?不证,你治何啊?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2 11:17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2 10:59
我不反对文化.但说文化造中医就不对.或说,中医首先是文化,也是不对的.是实践生中医呢,还是其它文化"构建" ...

实践不会形成医学,而是医术。我认知的是中医学,是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阴阳五行理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2 11:20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2 11:06
你没有理解我的说辞.
不归到人体,何以有证?不证,你治何啊?

反过来讲,什么是中医的人体?是西医的解剖吗?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1-22 11:31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2 11:27
祖先就是天神,可惜不是你理解的天神,天 是时间量词,神的文字本义是生殖,老大,你怎么理解我管不了, ...

董哥,那就是“一天到晚的生殖”?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3 06:5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2 03:20
反过来讲,什么是中医的人体?是西医的解剖吗?

中医的人体,即中医经四诊形式所认识到的人体.中医是从四诊信息解读到人体结构.亦即从功能表达形式上获知到人体内的结构与功能状况.也就是所谓的"从形而上的气神识形而下的器".西医是解剖解读结构与结构或能的.中医则是从功能到结构.
中西医两者所致的人体结构份.,是有相同的部份.中医是从四诊形式上获知到人体内的部份结构.中医的四诊人体结构,不是西医解剖结构的全部.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3 07:04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2 03:17
实践不会形成医学,而是医术。我认知的是中医学,是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阴阳五行理论。

你所说的阴阳五行理论,是指它的实体形式呢,还是指它的思维形式?阴阳五行理论是否存有实体与思维两种形式?
你否认实践不能形成医学,你所认知的医学"是实践和认识的统一"而且此即是阴阳五行理论,那"表证"是阴阳五行的那一理论?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3 10:44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3 02:48 编辑

中医的伟大与不朽、并呈现着强大生命力,是因中医形式,在引导着人们认识了中医形式所涉致到人体层面的生物医学真理。在中医形式的生物医真理的层面内,驰骋纵横,实现了诊治疾病的生物医学形式的正确性而呈效。
中医不是靠所谓的“文化”、“不是科学”、“不是科学未尝不可”等以“吃饭”的;恰恰相反,中医不科学,或没有科学,不仅寸步难行,就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有“饭”吃了!
一些中医业者、中医博士、中医大大师,是觉醒的时候了!回到中医形式的生物医学轨上来,发杨光大中医学!不要不知中医的生物医学本原,而沉迷于所谓的“文化中医”、“哲学中医”上,胡搞中医!尽做埋葬中医学的勾当!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14-11-23 11:54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14-11-23 04:0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1-20 22:49
但必须认识到,只有中医学的形式才能得以涉致及到中医学所包含到的人体客观域原。化验等手段是不可能的。
...


借鉴、参考西医的「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是现代中医的必需思维,以利深入了解病痛的发展与预后,和辨证论治的总结。

    我相信,李博士也有同样认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3 14:42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3 06:50
中医的人体,即中医经四诊形式所认识到的人体.中医是从四诊信息解读到人体结构.亦即从功能表达形式上获知 ...

四诊能认识到人体?岂不是意思决定存在了吗。先有人体内运动,才能有四诊的认识。中医的人体同西医的人体不可能是两个人体。但是,对人体组织结构的认识则不同。 中医是阴阳五行,三阴三阳六经系统,由脏腑所主,筋骨皮毛肉由脏腑所生。中医是气化的人体,而不是人体的功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3 14:59
gonmai 发表于 2014-11-23 07:04
你所说的阴阳五行理论,是指它的实体形式呢,还是指它的思维形式?阴阳五行理论是否存有实体与思维两种形式? ...

  不知先生是不是学习中医的,怎的一点中医知识也没有。阴阳五行都是气,生命是气,体由气化,实践没有认识就不知生物之理,不知规律,盲目性大。表证是六气之邪侵入人体。你读读伤寒。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4 05:30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3 21:57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3 06:59
不知先生是不是学习中医的,怎的一点中医知识也没有。阴阳五行都是气,生命是气,体由气化,实践没有认 ...


阴阳平衡与失衡,是指什么?是指"气"?还是指形?
五行是指的什么"气"?还是指形式?
你的中医功底"深"?深到了中医只有"气"?难道中医都是"气"?而没有了形吗?
"表证是六气之邪侵入人体"?到了何程度?这个"表证",是"气"还是形?
你不知中医所要,还大言不惭,丢人不?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4 05:45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3 22:03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3 06:42
四诊能认识到人体?岂不是意思决定存在了吗。先有人体内运动,才能有四诊的认识。中医的人体同西医的人 ...


看看你的言论:
"四诊能认识到人体?岂不是意思决定存在了吗"?"四诊能认识到人体?"、"四诊的认识"、“意思决定存在”?....看,你自相矛盾,一派胡言!
你还是想清楚了再说!不过,你先天不足,也是难的哟!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1-28 09:07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1-28 01:14 编辑

作为一个中医业者,如果不知中医理论的人体生物医学真理本质形式在起着诊疗效果的支撑作用,而误以为有良心或良愿,或其它什么哲理思维文化在起作用,就能治病,就能呈效,如此者也,既是糊涂者的一个,也枉有中医学术称号的一个!
既害已,也害人者也!
回归到中医的形式上追寻中医的生物医学真理形式吧,唯有如此,才可致中医的真理显真容,才得以光大与辉煌中医!
否则,不毁,也必是歪化中医!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2-4 18:03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4-12-4 18:08 编辑

“夫道(为医之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众所周知:这三者包括了现代的众多学科,这只是我国古人对医者的基本知识要求。说中医是生物医学,是不全面的。《黄帝内经》:阴化气、阴成形。显然:中医囊括了气形两方面的内容,老子说:形而之下谓之器,形而之上谓之道。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2-12 09:15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2-12 01:20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2-4 10:03
“夫道(为医之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众所周知:这三者包括了现代的众多学科,这只是我 ...


仰天腑地,穷尽各方,其何?那都不是为识人治人哟?识了人\治了人,这是什么?这不是生物医学?没有对人体的生物医学形式的认识,能治病吗?能治得了病吗?
中医的目的性是识人治人.不要勿没了这一根本点.
中医是用了认识工具,但中医的终极不是停留于应用了的认识工具上!
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于学医是重要的,但医识是医识,其它方面的知识却是不能变成了医识.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2-13 21:42
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人应天地,这也是道。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14 08:41
gonmai 发表于 2014-12-12 09:15
仰天腑地,穷尽各方,其何?那都不是为识人治人哟?识了人\治了人,这是什么?这不是生物医学?没有对人体的生 ...


仰天腑地,穷尽各方,其何?那都不是为识人治人哟?识了人\治了人,这是什么?这不是生物医学?没有对人体的生物医学形式的认识,能治病吗?能治得了病吗?
中医的目的性是识人治人.不要勿没了这一根本点.
中医是用了认识工具,但中医的终极不是停留于应用了的认识工具上!
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于学医是重要的,但医识是医识,其它方面的知识却是不能变成了医识.
——————————————————————————----
       麦兄的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借此机会,谈一下我的认识。
      中医谈天论地,目的是谈天地对人的影响,落脚点是在人上,不是在天地上。
      中医谈阴阳五行,也是为人服务的。
      人生长在天地间,天地对人的影响是一定存在的。但同时必须认识到,人又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着自身的生命规律,又不完全受天地影响。这才是中医的生命观与医疗观。
      人离开了天地的环境活不了,但人完全顺从于天地的变化,人也活不了。
      中医治病治的是人的病,必须着眼于人这一重点,其它谈天地、阴阳、五行等都是为人服务的。
      如果能认识到人是主体,谈天天地、阴阳、五行只是服务者,相当于服务员和条件,就应知道,中医治病必须立足于人,同时要考虑到人在生存中所需要的条件和服务者的作用。
      对于外感疾病来说,天地是重要的,要加以考虑。例如,外感风寒,就要避天地之寒而保温。
      对于内伤疾病来说,天地的作用则可有可无,以解决自身矛盾为主。例如,肝气郁滞,是人本身的疾病,不是天地的影响,治疗当解决人体内部矛盾为主,不要管什么天地。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2-14 12:25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12-14 04:31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14 00:41
仰天腑地,穷尽各方,其何?那都不是为识人治人哟?识了人\治了人,这是什么?这不是生物医学?没有对人体的生 ...


谢谢王教授能有共呜.
"中医谈天论地,目的是谈天地对人的影响,落脚点是在人上,不是在天地上",是的,是这样.但"中医谈天论地"不仅仅"对人的影响"的这一点上,同时,也有用于帮助认识人的内容.
"人生长在天地间,天地对人的影响是一定存在的。但同时必须认识到,人又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着自身的生命规律,又不完全受天地影响。这才是中医的生命观与医疗观。"对先生的这一认识,很赞同.但也必须看到, 有的人把中医的所谓'天人合一"理解成天人间因应成了同步同质的变化.如什么的运气诊病的,天何运何时的"火",到人体的斯时时,也是发生了"火"的变化.如此的牵强附会,是多么的荒唐!
如同先生所说,人体的这样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对来自外部的变化,只是产生应对措施以确保自身独立,运行自身的生命形式.使生命延续.而不是天寒,其人亦寒,天打喷涕,人亦必咳嗽!

关于中医的治人以治病,此是对中医的证治而言.也是有别于西医的地方.
我想,必须首先必须明确,中医的证,不是应对到西医的病.中医的证是以人(以人的表达形式)识人的产物.西医的病,可以,  也必定的出现中医的证;但中医的证,则不是西医的某病特异指征.中医的证,其本质是,对人体的病理学诊断.中医的治证,即针对人体疾病时的病理学改变的干预,终止或纠正病理学改变,从而呈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有别于西医的根本本质的地方.
中医证治在干预人体的病理进程而呈现治病;西医则更多的消除病原体病因(外感性疾病)而呈现治病作用.两者在异径\异曲而同功.
人体疾病时存有共同的病理过程.在发病时总是在呈现着中医的不同的证.所以,中医在治证而治病.此即是中医何以能产生"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本原原因.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12-14 12:39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2-13 13:42
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人应天地,这也是道。

“人应天地”,如果是指宇宙法则,亦即天大宇宙;人体小宇宙,有一定的意义。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之类。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2-16 16:38
gonmai 发表于 2014-12-14 12:39
“人应天地”,如果是指宇宙法则,亦即天大宇宙;人体小宇宙,有一定的意义。如“阴阳者,天地之道”。。 ...

人体、人气(阴阳二气)也是与天地相应的,这对中医揭示人的生理与病理,很有指导价值。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8-1-30 09:48
拱起来,警醒那些不知中医有其生物医学形式者!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8-1-30 09:51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2-16 08:38
人体、人气(阴阳二气)也是与天地相应的,这对中医揭示人的生理与病理,很有指导价值。

气者,表征也,根于形器者也!以气以识形者也!之所也,形之于气者也!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30 10:1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20 19:15
文化中医、哲学中医、仁心仁术中医等,无非是些不学无术、沽名钓誉之辈。

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30 10:14
刚看到,同意楼主观点,谢谢楼主分享。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哲学和文化不可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所谓中医问题正是由于哲学和文化造成的。中医理论是不可能建立在哲学和文化基础上的,建立在哲学和文化基础上的所谓中医理论不可能成为医学理论,因而不可能是真正的中医理论。一百年了,这个道理中医界还没有几个人能够想得到、想得通,可惜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0 14:29
        中医不是医学,医学不是科学,科学就是造假。只有哲学和文化才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所谓中医理论正是由于哲学和文化造成的。中医理论只能建立在哲学和文化基础上的,建立在哲学和文化基础上的所谓中医理论才能成为医学理论,因而是真正的中医理论。一百年了,科学主义者还没有几个人能够想得到、想得通,可惜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30 16:4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30 14:29
中医不是医学,医学不是科学,科学就是造假。只有哲学和文化才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所谓中医理论 ...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8-1-30 23:1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30 06:29
中医不是医学,医学不是科学,科学就是造假。只有哲学和文化才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所谓中医理论 ...

典形的中医空范者!吃惊!
按此者之说,哲学是对众多具体的既括,哲学不是一个具体,而是众多具体;文化,也是对象众多,如什么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等,如此来,中医的证或病,也没有了具体性!中医的证与病没有了具体性,也不知此先生是如何的针对对象诊治了?唯物主义在中国浸侵几十年,对此者却是空白!也怪不得,此先生,分不清自然科学与哲学间的区别;此者一直不知瘰地在搞中西医主观融合!在此者看来,客观世界在随他主观而动!悲,悲,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0 23:25
gonmai 发表于 2018-1-30 15:18
典形的中医空范者!吃惊!
按此者之说,哲学是对众多具体的既括,哲学不是一个具体,而是众多具体;文化 ...

   你的哲学常识小学水平。唯物论有机械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之分。你只知道机械唯物论,不知道还有一个辩证唯物论。科学主义者,西方科学的哲学基础正是机械唯物论。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8-1-31 09:3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30 15:25
你的哲学常识小学水平。唯物论有机械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之分。你只知道机械唯物论,不知道还有一个辩 ...

你在主观定义吧!你的最大缺陷就是从自主观到自主观,自造,并由此产生快感!如你所做的,明明是中 西医两者的凑合,而你却大言不惭表示两者已融合了!Q 不Q ?
你在认为,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两者间是等 同和本质的间相互重复!这是你最大缺陷!
你敢明确的宣示,中医理论不存在其对应的生物医学形式吗?要不你就此明确明确吗?敢吗?
你的哲学水平是大学水平,那请问你,中医理论有人体存在的形式吗?或者认为没有?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8-2-2 09:21
中西医融合观:
‘中医不是医学,医学不是科学,科学就是造假。只有哲学和文化才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所谓中医理论正是由于哲学和文化造成的“

此者如此的定义中医,比明目张胆的反中医更为恶毒、可恶 、可恨!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8-2-2 10:15
质问中西医融合观:
1你认为”中不是医学,“,那中医是什么?
2。你认为医学不是科学,那医学是是什么?
3.”科学就是造假“,那你 今天是不是生活在假的世界里?

原来你嘴脸如此的反动透顶,真是没有能早看到!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2-15 14:33
楼主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3-4 12:44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3-4 04:45 编辑

      中医理论本身就是以人体生理变化为核心生物医学:阴虚导致阳胜即组织结构的削弱导致功能的增强而产生热的现象;阴胜导致阳虚即组织结构的过强导致功能的削弱产生寒的现象,比起现代医学毫不逊色。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3-4 16:13
gonmai 发表于 2018-2-2 09:21
中西医融合观:
‘中医不是医学,医学不是科学,科学就是造假。只有哲学和文化才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 ...

中西医融合观:
‘中医不是医学,医学不是科学,科学就是造假。只有哲学和文化才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所谓中医理论正是由于哲学和文化造成的“
此者如此的定义中医,比明目张胆的反中医更为恶毒、可恶 、可恨!
————————————————————————-
     中西医融合观的错误言论,谬之极也。信口开河,太差劲!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3-4 16:13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2-15 14:33
楼主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张先生这一段时间未登论坛,在家干什么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3-4 16:2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3-4 08:13
中西医融合观:
‘中医不是医学,医学不是科学,科学就是造假。只有哲学和文化才能解决中医问题,而且, ...

         中西医融合观的错误言论,谬之极也。信口开河,太差劲
==============================================
        口号没有用,有能力就反驳……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3-5 08:48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3-5 00:50 编辑

张先生这一段时间未登论坛,在家干什么呢?
村人:对王先生的关心表示感谢!无可视事,闲居而已。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