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浅谈中医学生跟师临证的态度与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5 21:52
标题: 浅谈中医学生跟师临证的态度与方法
     跟师临证的中医学生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师承中医的学徒,二是中医院校实习学生,三是已经从事一段时间临床中医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临床进修生。这三种类型的中医学生在跟师临证时都应有一定正确的态度与方法,笔者是从学徒和进修生走过来的,自己体会到,简单地说来就是诚、谦、悟,婉、韬、勤六个字。
    诚:就是态度诚肯,真心实意,诚心诚意,不能虚滑与虚华。
    谦:就是态度谦逊,无论已掌握了多少知识,熟记了好多理法方药、经典语句,在跟师临证时都不要骄傲,即使你感觉你跟的老师有些不足之处,你也最好看在眼里,藏在心里,莫要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之。人无完人,师无完师,多看老师之长便可。对其不足只能事后自己内省,在所学的知识或经典中去找答案。
   悟;就是要有悟性,善于领悟。临床中医老师一般都相当忙碌,对每一个患者的诊断治疗不可能把理法方药层层给学生讲明,很多情况是直接叫学生开某某方去某味药加某味药,或学生问某一个问题,他可能因为忙而回答了一半,或者点了一下,剩下的部分就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了,过后若有闲暇可再向老师求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当然,这个悟性的层次不可能人人都一样高,只有各尽所能了,全都能达到《西游记》中孙悟空挨菩提祖师敲打头部三次又双手反背身后离去,便知是师父授意某时传艺的悟性是不容易的哈。
    婉:就是婉转,对于临床上的某些问题或病证自己有不同见解或不同遣方用药观点,视情况若有探讨余地,可婉转而谦逊地询问老师,如“老师,这个病证我刚才心里想的是XX病机,可是又拿不准”,“老师,您刚才给那个病人开那个方子,我就没有想到,我想到的是XX方加XX药了,不知可不可以?”而不宜直截了当地说“刚才那个病应该用XX方……。
     韬:这个字尤其是进修生要注意做好,那怕你已有再好的本事,在进修学习时也应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夹着尾巴踏踏实实当好学生,千万莫在老师跟前冒皮皮吹泡泡。师承学徒和院校实习生也应注意做到这一点。
    勤:除了勤学、勤记、勤问(这个需要适度、适时)之外,还要勤做,当好老师的勤务员。这方面想必当过跟师临床的学生都会明白的。
跟师临床,做到以上六个字,必能学到相当好的本领,否则,便有可能学个半罐子。
                                                               2014-11-15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1-15 22:01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6 07:12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1-15 14:01

谢谢总版主赞许!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6 07:4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3 10:39 编辑

1

    跟师临证的中医学生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师承中医的学徒,二是中医院校实习学生,三是已经从事一段时间临床中医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临床进修生。这三种类型的中医学生在跟师临证时都应有一定正确的态度与方法,笔者是从学徒和进修生走过来的,自己体会到,简单地说来就是诚、谦、悟,婉、韬、勤六个字。
    诚:就是态度诚肯,真心实意,诚心诚意,不能虚滑与虚华。
    谦:就是态度谦逊,无论已掌握了多少知识,熟记了好多理法方药、经典语句,在跟师临证时都不要骄傲,即使你感觉你跟的老师有些不足之处,你也最好看在眼里,藏在心里,莫要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之。人无完人,师无完师,多看老师之长便可。对其不足只能事后自己内省,在所学的知识或经典中去找答案。
   悟;就是要有悟性,善于领悟。临床中医老师一般都相当忙碌,对每一个患者的诊断治疗不可能把理法方药层层给学生讲明,很多情况是直接叫学生开某某方去某味药加某味药,或学生问某一个问题,他可能因为忙而回答了一半,或者点了一下,剩下的部分就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了,过后若有闲暇可再向老师求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当然,这个悟性的层次不可能人人都一样高,只有各尽所能了,全都能达到《西游记》中孙悟空挨菩提祖师敲打头部三次又双手反背身后离去,便知是师父授意某时传艺的悟性是不容易的哈。
    婉:就是婉转,对于临床上的某些问题或病证自己有不同见解或不同遣方用药观点,视情况若有探讨余地,可婉转而谦逊地询问老师,如“老师,这个病证我刚才心里想的是XX病机,可是又拿不准”,“老师,您刚才给那个病人开那个方子,我就没有想到,我想到的是XX方加XX药了,不知可不可以?”而不宜直截了当地说“刚才那个病应该用XX方……。
     韬:这个字尤其是进修生要注意做好,那怕你已有再好的本事,在进修学习时也应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夹着尾巴踏踏实实当好学生,千万莫在老师跟前冒皮皮吹泡泡。师承学徒和院校实习生也应注意做到这一点。
    勤:除了勤学、勤记、勤问(这个需要适度、适时)之外,还要勤做,当好老师的勤务员。这方面想必当过跟师临床的学生都会明白的。
跟师临床,做到以上六个字,必能学到相当好的本领,否则,便有可能学个半罐子。
————————————————————————————————
         杏林老中医写的这篇文章水平非常高。这是针对学生和老师双方的人性弱点对症下药,很是到位。      
      金玉良言,经验之谈。
      常言道:经验大似学问,可为医者行动之指南。

      人品不好,学艺也难精,因为学艺精需要二个条件,一是个人要吃苦,这是个人品格问题,二是要尊师,是公德问题,缺一条则学艺难精。
         反之,若学艺能精,必然人格高尚。因为学医是为了救人,有了救人之心才能下苦功学习,这样的人也能尊师。
     
         
      实际上,医学之道,何止就是中药一种。中药、推拿、针灸、气功、民间疗法,西药、手术、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本人都有涉猎。哪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独特疗效,有时,是其它疗法所不能替代的,我在每个方面都有典型病例。事实胜过雄辨。中药治病,无非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而已,为医者,只会一术,而排斥他术,门户之见,狭窄的人生观,实际上是忘记了医生的根本任务。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1-16 09:0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6 07:43
跟师临证的中医学生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师承中医的学徒,二是中医院校实习学生,三是已经从事一段时间临床中 ...

为人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有感恩之心,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6 09:57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1-16 09:06
为人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有感恩之心,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梁院长所言极是。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6 12:5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5 23:43
跟师临证的中医学生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师承中医的学徒,二是中医院校实习学生,三是已经从事一段时间临床中 ...

谢谢王教授赞许!
王教授理论临床水平都很高,而且富于创新,值得我辈学习!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6 15:0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16 15:15 编辑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11-16 12:51
谢谢王教授赞许!
王教授理论临床水平都很高,而且富于创新,值得我辈学习!

           谢谢杏林老中医鼓励。
        杏林老中医精通为医之道,值得我和大家学习借鉴。

       每个医者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区别在于掌握的多与少的不同,以及治疗病种的不同。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之行,必有我师。互通有无,相得益彰。
       以个人而言,我手中掌握着的某些东西可能别人不会,但别人手中掌握的东西可能我也不知。这是互相学习的前提。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6 17:4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6 07:07
谢谢杏林老中医鼓励。
        杏林老中医精通为医之道,值得我和大家学习借鉴。

谢谢王教授回复!钦佩王教授辩证看待别人和自己的正确态度,只凭这一点就值得笔者和同仁学习、效法!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6 18:42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11-16 17:45
谢谢王教授回复!钦佩王教授辩证看待别人和自己的正确态度,只凭这一点就值得笔者和同仁学习、效法!


      杏林老中医的谦虚态度,的确值得我学习。
    面对象您这样的长者风范,我自然会虚心学习您的长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6 21:0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6 10:42
杏林老中医的谦虚态度,的确值得我学习。
    面对象您这样的长者风范,我自然会虚心学习您的长 ...

王教授过奖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1-16 21:39
拜读了,学习了,很受益,也很感动,谢谢分享。我带过学生,也有过更多的跟师临证的经历,所以颇有同感。只是没有想到,也没有能力像杏林先生总结的这样好。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7 07:1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1-16 13:39
拜读了,学习了,很受益,也很感动,谢谢分享。我带过学生,也有过更多的跟师临证的经历,所以颇有同感。只 ...

千总版主过谦了。谢谢点评支持!
作者: 姬领会    时间: 2014-11-17 09:0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6 07:43
1

    跟师临证的中医学生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师承中医的学徒,二是中医院校实习学生,三是已经从事一段 ...

王老师对中医之心,很是难得,希望不要受其他的干扰,该谈的就谈,该聊的就聊,最起码,自己开心。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7 10:30
姬领会 发表于 2014-11-17 09:05
王老师对中医之心,很是难得,希望不要受其他的干扰,该谈的就谈,该聊的就聊,最起码,自己开心。

谢谢姬先生的支持和关注。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4-11-17 14:35
杏林童子这几条对后学来说是金玉良言、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8 07:28
溪流 发表于 2014-11-17 06:35
杏林童子这几条对后学来说是金玉良言、

谢谢总版主赞许!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9 17:37
姬领会 发表于 2014-11-17 01:05
王老师对中医之心,很是难得,希望不要受其他的干扰,该谈的就谈,该聊的就聊,最起码,自己开心。

谢谢版主姬领会先生评分支持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9 17:41
谢谢总版主南京陈斌先生评分支持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9 17:43
谢谢总版主铁骨先生点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19 20:3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1-19 16:42 编辑

如此,师不是师,徒不是徒。就象那父不象父,子更不象子,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是废物一样。
中医学子的锐气没有了,质疑精神也尽了,所以中医学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为什么就不能质疑自己的师长呢?——这无非是培养一代一代的中医奴隶。
是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解除患者的病痛重要?是师乎?是徒乎?医生究竟是干什么的?科学要后浪推前浪,医学科学亦然。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19 20:35
不鼓励学生质疑自己的,不是好老师;不能质疑自己老师的,不是好学生。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9 20:3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19 12:32
如此,师不是师,徒不是徒。就象那父不象父,子更不象子,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是废物一样。
中医学子的锐 ...


呵呵!有理!谢谢回复!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19 20:40
老师为什么不鼓励学生质疑自己,无能呗;学生为什么不能质疑自己的老师,也是无能呗。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19 20:42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4-11-19 12:43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19 12:40
老师为什么不鼓励学生质疑自己,无能呗;学生为什么不能质疑自己的老师,也是无能呗。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


呵呵!欢迎提出质疑!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19 20:44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11-19 16:39
呵呵!有理!谢谢回复!

哈哈,就事说事而已。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9 22:2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19 22:27 编辑

         我来圆个场:
      于先生所说,是从中医发展的角度来说的。杏林老中医是从学生从师学徒之道来说的。两者并不矛盾。
      一个学生在学习期间,总质疑老师,老师就会反感,认为不尊师,最后什么也不教你,吃亏的还是学生。况且,学习期间,还没有真正的质疑能力。当然,学生一旦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回头发现老师教的不对,委婉地与老师交流,才能达到目的。
      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比如说,“面子”就是一种不讲理的文化,出发点是在人性的弱点上,须从感情出发,但却是为了对方着想。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20 09:12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19 20:35
不鼓励学生质疑自己的,不是好老师;不能质疑自己老师的,不是好学生。

赞成。学习中医,我认为“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也是很适用的。老师的引领很重要,学生的悟性是成功之关键。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20 11:05
赞同。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20 11:2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9 14:23
我来圆个场:
      于先生所说,是从中医发展的角度来说的。杏林老中医是从学生从师学徒之道来 ...

网上交流,有不同看法并提出来是正常的,也有利于提高。谢谢王教授评判。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20 19:08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11-20 07:21
网上交流,有不同看法并提出来是正常的,也有利于提高。谢谢王教授评判。

目的是学习、提高。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14-11-21 18:38
楼主讲得真好!有这六点,必能学到真东西,必能学好!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14-11-21 18:43
尤其是
“ 婉:就是婉转,对于临床上的某些问题或病证自己有不同见解或不同遣方用药观点,视情况若有探讨余地,可婉转而谦逊地询问老师,如“老师,这个病证我刚才心里想的是XX病机,可是又拿不准”,“老师,您刚才给那个病人开那个方子,我就没有想到,我想到的是XX方加XX药了,不知可不可以?”而不宜直截了当地说“刚才那个病应该用XX方……。
     韬:这个字尤其是进修生要注意做好,那怕你已有再好的本事,在进修学习时也应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夹着尾巴踏踏实实当好学生,千万莫在老师跟前冒皮皮吹泡泡。师承学徒和院校实习生也应注意做到这一点。”
这两点,更难做好,我亲见一学生跟师时,因未把握好这两点,最后在师那里未学到半点东西。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22 09:44
胡不群 发表于 2014-11-21 10:38
楼主讲得真好!有这六点,必能学到真东西,必能学好!

谢谢点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4-11-22 09:47
胡不群 发表于 2014-11-21 10:43
尤其是
“ 婉:就是婉转,对于临床上的某些问题或病证自己有不同见解或不同遣方用药观点,视情况若有探讨 ...

谢谢点评!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14-12-7 08:12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14-12-7 00:20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19 12:32
如此,师不是师,徒不是徒。就象那父不象父,子更不象子,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是废物一样。
中医学子的锐 ...

[杏林童子]跟师学中医的方法是对的。
       对中医学或老师的质疑,最好在你成为一个临床好中医之后,才有资格质疑。

       我现在是赞叹中医学巨大的永远无可取代的临床实践价值,和祖先的伟大医学智慧,质疑中医教授们误读中医。

作者: 万福    时间: 2015-1-3 20:15
写的不错,多写一些这样的让初学者学习。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5-1-4 16:37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4-12-7 00:12
[杏林童子]跟师学中医的方法是对的。
       对中医学或老师的质疑,最好在你成为一个临床好中医之后, ...

谢谢张先生点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5-1-4 16:38
万福 发表于 2015-1-3 12:15
写的不错,多写一些这样的让初学者学习。

谢谢朋友点评!
作者: colour2005    时间: 2015-5-18 09:47
作为初学者,长见识了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5-11-1 12:46
colour2005 发表于 2015-5-18 01:47
作为初学者,长见识了

谢谢回复!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