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质疑一吐先生发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5 08:17
标题: 质疑一吐先生发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5 08:18 编辑

第一个问题:


      一吐说:天者,三阴三阳六气也;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请一吐解释:1、天者,三阴三阳六气也。
                         请问:其阴阳,具体是指哪三阳、哪三阴?
                         2、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请问,第一,此句出于何经典? 第二,请解释道理。

       评论:中医既然是理论,就不能信口开河,而是应当有理有据。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几日来,一吐发贴否定别人,却说不出道理,这等于不懂装懂,实际上是懂。
       如果真懂的话,就请在这个贴子答复。
       其它会员暂不要参与打叉,以免影响主题。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6 18:55
请一吐解释:1、天者,三阴三阳六气也。
                         请问:其阴阳,具体是指哪三阳、哪三阴?
                  2、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请问,第一,此句出于何经典? 第二,请解释道理。
----------------------------------------------------------------
  原以为你食古不化,却原来是无知而呆。以上两问是基础之基础,学中医的必知,而你当成大事。
  1、天者,三阴三阳六气也。  请问:其阴阳,具体是指哪三阳、哪三阴?
------------------------------
《 素问·天元纪大论 》云:“寒暑燥湿凤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2、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请问,第一,此句出于何经典? 第二,请解释道理。
----------------------------------
 《 素问·金匮真言论 》云:“东方青色------以春气在头也。”  “南方赤色------其类火。”
“中央黄色------其类土。”  “西方白色------其类金。”  “北方黑色色------其类土水。” 
  后天八卦定方向,离坎定南北,震兑向东西。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6 19:2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7-28 19:01 编辑

     一吐说:原以为你食古不化,却原来是无知而呆。以上两问是基础之基础,学中医的必知,而你当成大事。

       一吐说:天者,三阴三阳六气也。  
   王问:其阴阳,具体是指哪三阳、哪三阴?
------------------------------
    一吐答:《 素问·天元纪大论 》云:寒暑燥湿凤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一吐在另一个贴子里说:三阳:风、暑、火;三阴;燥、寒、湿。
————————————————————————————————
      王回复:
      狂妄又无知无德的一吐了之,你父母就是这样教你说话的吗?圣人说“养不教,父之过。”你这样无德的人学中医,不知要坑骗多少善良的百姓。
     你先不用吹死牛,你死背书,不知对错。
      请问,寒、湿为阴,无可非议。
     但你说“燥属阴”,燥与湿相反,为什么属阴?你如何解释?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6 19:4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6 19:48 编辑

     一吐说:
     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请问,第一,此句出于何经典? 第二,请解释道理。
----------------------------------
   《 素问·金匮真言论 》云:东方青色--以春气在头也。  南方赤色--其类火。”“中央黄色--其类土。  西方白色--其类金。  北方黑色色---其类土水。 
  后天八卦定方向,离坎定南北,震兑向东西。
——————————————————————————
           王复:一吐毫无道理可言。
      五行既然是五方之气,所指是东南西北中之气。那么,将东南西北中套入五行相生相克中,岂不成了自相矛盾,而且与治病毫无关系。因此,是错误的。
      你如果说有用,就请举病例说明,如举不出来,则从理论上定为错误。
      还有,你说“北方黑色色---其类土水。”,难道你用土和水和泥玩呢?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6 21:4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6 19:26
一吐说:原以为你食古不化,却原来是无知而呆。以上两问是基础之基础,学中医的必知,而你当成大事。
...

稍安勿燥,想学本事,就要听得批评。因你太狂傲,所以需刺激一下神经。三阴三阳已在别帖中答。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6 22:1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6 19:44
一吐说:     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请问,第一,此句出于何经典? 第二,请解释道理。
---- ...

1,“北方黑色色---其类土水。”多打一个土字和色字,我认错。
2,教都教不会你。五方之气是寒暑燥湿凤以应生长化收藏,此序如相生。相克我在李老师帖中已说。用于五脏,五脏之位禀五行。其升降如相生。你那个病案肝阳上亢不是克土了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6 22:2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7-28 19:02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6 22:11
1,“北方黑色色---其类土水。”多打一个土字和色字,我认错。
2,教都教不会你。五方之气是寒暑燥湿 ...

         一吐说“燥属阴”。
————————————————————
         休要嘴硬。
       请问:燥与湿相反,为什么属阴?你如何解释?
       听我教你:
      天气湿,可加重人体的湿,天气燥则加重人体的燥。
      人体湿气重属于阴盛,人体燥,则相反,造成阴虚阳亢。
      治疗,前者要祛湿,后者要滋阴。
      所以,燥属阴是错误的。
      不论是内经说错的,还是你理解错的,都是一个结论:燥属阴是错误的。
      这样以来,就不是天之三阳三阴,而是四阳二阴。由此证明,内经三阴三阳这一说法也是错误的,你是错上加错。

      想在我这讨便宜,你还要再学几年,恐怕今生无望。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6 23:0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6 22:25
一吐说“燥属阴”。
————————————————————
       王驳斥如下:

好好好,王大教授,我算服了你。本想读一读你那本巨著,唉------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7 06:3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7 06:51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6 23:01
好好好,王大教授,我算服了你。本想读一读你那本巨著,唉------


        好好好,王大教授,我算服了你。本想读一读你那本巨著,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吐啊,言不由衷吧。
    你本来未读过我的书,就接连否定了二年。如今怎么又说想读我的书?我信吗?

     我倒是想知道,你为什么想读我的书?
     你一再说我不懂中医,为什么还要读我的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7 13:3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6 23:01
好好好,王大教授,我算服了你。本想读一读你那本巨著,唉------

服了你就少说几句吧。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7 16:40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6 22:25
一吐说“燥属阴”。
————————————————————
       王驳斥如下:

  王教授既然要问,我只有说到底了。
【 燥与湿相反,为什么属阴?】,请问,为什么会燥?为什么会湿?你问的是三阴三阳天气,阴阳是依盛衰消长而分的。一年分六气,一气六十日。冬至到夏至一百八十天,是阳长阴消,阳气上升的阶段,故三气为三阳之气;夏至到冬至一百八十天,是阳消阴长,阴气上升的阶段,故三气为三阴之气。三阳之气风暑火和三阴之气燥寒湿合而成天气。在天为气,在地成形,三阳之气在地为木、君火、相火,三阴之气在地为金、水、土。人以天地之气生,三阴三阳在人而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经脉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脉。所以,湿和燥不关正反的问题,而是阴盛阳衰节段气候的名称,
  【天气湿,可加重人体的湿,天气燥则加重人体的燥。】这可不一定,因为人体有足太阳膀胱经以水气保护人体,湿燥作为邪气如果进入人体,必先犯太阳,或成为合病。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7 16:5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7 06:33
好好好,王大教授,我算服了你。本想读一读你那本巨著,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否定的是你的书的结论,结论是你公布的。人以天地之气生,你能推翻吗?天。地之精是气之聚,人之精是气之藏。而细胞则是有形之器,当然要否定。想读,是读你的中医水平。而今的讨论,已明了你所谓的中医,也就没有必要读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7 16:57
gl0101 发表于 2014-11-7 13:35
服了你就少说几句吧。

不说人家不拉倒,只有说到底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7 16:5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7 17:20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7 16:40
王教授既然要问,我只有说到底了。
【 燥与湿相反,为什么属阴?】,请问,为什么会燥?为什么会湿? ...


王教授既然要问,我只有说到底了。
【 燥与湿相反,为什么属阴?】,请问,为什么会燥?为什么会湿?你问的是三阴三阳天气,阴阳是依盛衰消长而分的。一年分六气,一气六十日。冬至到夏至一百八十天,是阳长阴消,阳气上升的阶段,故三气为三阳之气;夏至到冬至一百八十天,是阳消阴长,阴气上升的阶段,故三气为三阴之气。三阳之气风暑火和三阴之气燥寒湿合而成天气。在天为气,在地成形,三阳之气在地为木、君火、相火,三阴之气在地为金、水、土。人以天地之气生,三阴三阳在人而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经脉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脉。所以,湿和燥不关正反的问题,而是阴盛阳衰节段气候的名称,
————————————————————————
        你与我在认识的差别,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内经是中医的第一本论文集,当中许多认识都是初步认识,有对的真理,也有错的谬误。因为医学不是一步认识到位的。中医自内经到今天已二千年,许多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你的思想仍然是局限于内经,将其当成绝对真理。这一条,就决定的你的认识有问题。
        你是死背书,不分析书上说的对不对?全盘当真理。我不是这样,我是将这段论述与中医理论体系相对比,就可发现其中的错误。
        我们无须谈那些季节性变化,只谈燥与湿就可。湿属阴,就是空气中的水份大,这种湿可侵犯人体。燥是空气的水分少,这时人体内的水分会较多地进入空气中,所以,燥必伤人体之阴,因而属阳,这是由燥的属性来决定的。
       说到这里,已经说清了吧?难道这不是中医思维?





  【天气湿,可加重人体的湿,天气燥则加重人体的燥。】这可不一定,因为人体有足太阳膀胱经以水气保护人体,湿燥作为邪气如果进入人体,必先犯太阳,或成为合病。
——————————————————————————————————
        这就是你不懂了。
        人体的水分出路,除去二便的排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皮肤和呼吸道两大排湿系统。皮肤在散热中会失去水分,呼吸道进行气体交换也会失去水分。空气越干燥,失去水分越快,这就是燥伤阴的原理。
       什么太阳膀胱经以水气保护人体,那是胡扯。全身以血液、淋巴相通,无处不到,全身一盘棋,保护得了吗?以中医理论说,经络连结全身,三焦通达全身,全身汗孔通外界之燥,吐故纳新中也会因燥伤湿,足太阳膀胱经能保护得了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7 17:4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7 17:50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7 16:55
否定的是你的书的结论,结论是你公布的。人以天地之气生,你能推翻吗?天。地之精是气之聚,人之精是气 ...


     否定的是你的书的结论,结论是你公布的。人以天地之气生,你能推翻吗?天。地之精是气之聚,人之精是气之藏。而细胞则是有形之器,当然要否定。想读,是读你的中医水平。而今的讨论,已明了你所谓的中医,也就没有必要读了。
——————————————————————————
    公布结论是我的研究成果,你没有这么深入的研究,当然不会明白。读不读是你的自由。
    1、你说:“人以天地之气生,你能推翻吗?”
    人以天地之气生,当然能推翻。我本不想探讨这个问题,你既然提出来,我就让你清醒一下头脑:
    人是父母所生,不会是天地所生。天地生出孙悟空那是神话,现实中不存在。谁要说是天地生的,就看他妈会不会骂死他,因为他撒了谎,说了没良心的话。
    你可能想说,天底下第一个人是天地生的。我告诉你,那是在猜测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现代科学研究这么多年,提出了各种假说,至今没有定论。难道内经中古人一句话你都能当真,这是毫无根据的猜测,顶多是一种猜测,连假说都算不上,因为提假说还要有一部分证据。内经的一句话连一点证据都没有。所以是否定的。
    2、你说“地之精是气之聚,人之精是气之藏。而细胞则是有形之器,当然要否定。”
    错!你这是古今不会,典型的西化思维。
    中医说的有形无形,都是以肉眼能否见到为标准的。看得见为有形,看不见为无形。中医说的精是无形的,细胞在中医眼里也是无形的。这是你中西不分导致错误的认识。
    细胞是西医学概念,是在显微镜下是有形的。但是,中医却看不到,因为中医理论创立时,没有显微镜。弄了半天,你才是真正的西化思维。

    3、我的研究不同,我研究中医,是对中医理论进行梳理,找出头绪,结果还是中医理论,不是西医理论。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将中医理论翻译成西医理论。是翻译,懂不懂?所谓破解,就是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让大家知道。什么叫翻译?把英文翻成中文,就是翻译。这个翻译不是谁都有本事当的。他必须精通英文,又精通中文,才能翻译。把英文翻成中文,不是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词,而是一句对一句,或一段对一段,进行意翻。为什么要意翻?是因为中国人与英国人说话习惯不一样,顺序不一样。而且,英文词汇少,汉词多,所以,翻译是否准确,要看水平。
    你为什么看不出来先天之精是细胞,原因有二:一是你没弄白先天之精是什么?不清楚先天之精在于中医理论中的多方面作用和意义。二是,你对西医理论的认识,皮毛都达不到。别说是你,就是一个著名的西医学教授,也很难把西医理论都弄明白,因为西医理论体系十分庞大,而当今西医学者大都是专科学者,不能全通。说到这,你就应当知道,你的西医认识有多少了。
    我为什么能破解,我研究了西医学庞大的理论体系,虽谈不上精通,但已能融会贯通。所以,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此外,再无第二本相似的书。这也是我的书能入选《国医年鉴》的原因。
    上面的道理,应该清楚了吧!


      行了,今天我心情好,给你说了这么多。平时,我是没有耐心说这些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7 20:4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7 16:59
王教授既然要问,我只有说到底了。
【 燥与湿相反,为什么属阴?】,请问,为什么会燥?为什么会湿? ...

1,【内经是中医的第一本论文集】,是古人医学实践的结晶。当时的实践,决定了把阴阳五行理论同医学融为一体的认识,由此形成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读内经,要读的是医道,要用的是基本理论。而你对内经是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否定内经就是否定中医,就是否定中医两千年的实践和认识。先生【将这段论述与中医理论体系相对比,就可发现其中的错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你认识的中医理论是否正确尚不清楚。

2,不【谈那些季节性变化】,就没有【燥与湿】可谈。湿为什么属【阴】?【空气中的水份大】,是要下雨,是寒,要感冒。哪萊的湿呀?【空气的水分少】是干,【人体内的水分会较多地进入空气中】是热,怎会是燥?【燥】气必凉,凉则水气不蒸发而空气干。怎会属阳?
      你说,你说清了吗?难道这是中医思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7 20:5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8 06:28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7 20:47
1,【内经是中医的第一本论文集】,是古人医学实践的结晶。当时的实践,决定了把阴阳五行理论同医学融为 ...


1,【内经是中医的第一本论文集】,是古人医学实践的结晶。当时的实践,决定了把阴阳五行理论同医学融为一体的认识,由此形成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读内经,要读的是医道,要用的是基本理论。而你对内经是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否定内经就是否定中医,就是否定中医两千年的实践和认识。先生【将这段论述与中医理论体系相对比,就可发现其中的错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你认识的中医理论是否正确尚不清楚。
——————————————————————————————
      并非如此。
    比如说,中医的精、气、阴阳、经络、脏腑、六气、证、四诊、辨证施治等等,我认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中医治病主要靠这些理论。这算不算具体的承认。我否定的都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东西。
    今天的中医理论,已经含有内经中正确的思想在内,也包含了二千年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没否定的。

     否定中医理论就等于否定我自己,因为我是研究中医理论,并中医实践的。


2,不【谈那些季节性变化】,就没有【燥与湿】可谈。湿为什么属【阴】?【空气中的水份大】,是要下雨,是寒,要感冒。哪萊的湿呀?【空气的水分少】是干,【人体内的水分会较多地进入空气中】是热,怎会是燥?【燥】气必凉,凉则水气不蒸发而空气干。怎会属阳?
      你说,你说清了吗?难道这是中医思维?
——————————————————————————
    燥,不能理解为凉。凉属于寒的范畴。燥是火字旁,干燥之意也。还是理解问题。
    如眼干、口干、鼻干,都属于燥的范畴。伤阴则燥,燥则伤阴.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7 21:2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7 16:59
王教授既然要问,我只有说到底了。
【 燥与湿相反,为什么属阴?】,请问,为什么会燥?为什么会湿? ...

人体的水分出路,除去二便的排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皮肤和呼吸道两大排湿系统。皮肤在散热中会失去水分,呼吸道进行气体交换也会失去水分。空气越干燥,失去水分越快,这就是燥伤阴的原理。
-------------------------------------------
  二便排出的是浊气下降之物,皮肤和呼吸道排出的是轻清之气,是卫外之气,起着防护邪气侵入的作用,是正常的气化运动。夏天,出汗多,喝水多,是热,是暑,可不是燥。

       什么太阳膀胱经以水气保护人体,那是胡扯。全身以血液、淋巴相通,无处不到,全身一盘棋,保护得了吗?以中医理论说,经络连结全身,三焦通达全身,全身汗孔通外界之燥,吐故纳新中也会因燥伤湿,足太阳膀胱经能保护得了吗?
------------------------------------------既然【全身以血液、淋巴相通,无处不到】,那么【皮肤和呼吸道】的水如何排出的?【因燥伤湿】就是外感,但此燥不是你说的燥。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7 22:2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7 17:49
否定的是你的书的结论,结论是你公布的。人以天地之气生,你能推翻吗?天。地之精是气之聚,人之 ...

  1,你要讨论,就说实话,斗口你更差。【人是父母所生,不会是天地所生】,不假。但是,人类和万物之源是什么?内经论本气,元气是从本源认识人生之理。【猜测生命的起源】也是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地球上没有万物之际,只有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日月之光照耀大地,前人定为阴阳二气。你说万物自何而来,不是气化的,说得过去吗?要证据吗?有呀,人不呼吸能存在吗?可知人与气是融为一体的。这不是假说,而是人道,是先辈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你能推翻,我是不信。

  2,哈哈,中医有细胞吗?【 细胞是西医学概念,是在显微镜下是有形的】,而形之上谓道,形之下谓器并没有说肉眼或显微镜观査的区别,而是以客观存在的真实为对象。同样道理,人以天地之气生,也是对客观存在的运动的实践的认识。

  3,中医理论就是阴阳五行,离此就不能称之为中医理论。我不懂西医,所以我相信你这个西医教授的成就。我学习了中医,而你是背离中医之道,所以我否定你的结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7 22:50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7 20:58
1,【内经是中医的第一本论文集】,是古人医学实践的结晶。当时的实践,决定了把阴阳五行理论同医学融 ...

1,,但是【中医的精、气、阴阳、经络、脏腑、六气、证、四诊、辨证施治等等】先生至今未说明,叫大家如何相信?相反,你左一个中医混乱,右一个内经不对,谁相信你承认中医。你承认的是术的范畴,否定的是中医的道。比如燥与湿,便是如此。
2,寒为水,干为燥,干在阳气下降,气不蒸发,故为凉。治燥名方,杏苏散,小青龙哪个是滋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9 16:4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9 17:32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7 21:28
人体的水分出路,除去二便的排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皮肤和呼吸道两大排湿系统。皮肤在散热中会失去水分, ...


       王:人体的水分出路,除去二便的排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皮肤和呼吸道两大排湿系统。皮肤在散热中会失去水分,呼吸道进行气体交换也会失去水分。空气越干燥,失去水分越快,这就是燥伤阴的原理。
-------------------------------------------
        一吐: 二便排出的是浊气下降之物,皮肤和呼吸道排出的是轻清之气,是卫外之气,起着防护邪气侵入的作用,是正常的气化运动。夏天,出汗多,喝水多,是热,是暑,可不是燥。
——————————————————————————
        王回复!
       一吐啊!这可证明你理解错误。给你回贴子很累,主要是你的理解有误,还得我细细讲解。你要还不理解,我们就不要再争论了。不是争论能解决的,只能看书了。
       连燥邪伤人体阴液都不明白。燥邪伤阴,是正宗的中医理论说法。你都不知道,还和我犟。若用现代医学也能解释:就要就是通过人体皮肤水分蒸发、汗液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水份。
        1、二便排出的是糟粕,你说是浊气也罢,那里面不是干的,而是湿的,就必然含有水湿。大便和尿都是有水分的。这个道理你也不懂,还用争吗?
        2、“皮肤和呼吸道排出的是轻清之气,是卫外之气”你又理解错了。皮肤出汗,汗中有水,出汗的原因,可源于内热和外热,但也可源于外燥而蒸发。中医叫“燥邪伤阴”。你这可不是中医思维,是错误理解。
        3、就是从“气”的角度讲,你说的也不对。呼吸道排出的是浊气(现代称二氧化碳),怎么是浊气呢?中医说,吸入大自然的清气,那是指氧气。让你给理解反了。你这也不是中医思维,也是错误理解。
        4、你说“皮肤和呼吸道排出的,是卫外之气”也是错的。卫外之气,就是卫气。内经,卫气行于脉外,司腠理开合,控制出汗,同时又抵抗外邪,怎么能排出于体外呢?若把卫气排出于体外,那还能起到卫外的作用吗?
        5、“夏天,出汗多,喝水多,是热,是暑,可不是燥。” 说对一半。夏天热、暑都能导致出汗多,这是对的。但六气中的燥,不一定是夏天,一年四季都可出现燥。但秋天以燥为主气,所以,中医说“秋燥”,实际上秋天也有寒气和风,如秋风凉;也有热天,如秋后有一伏;也有湿气,如阴雨连绵等。燥为阳邪,自然伤阴,因为它蒸发水份。


      
         王:太阳膀胱经以水气保护人体,那是胡扯。全身以血液、淋巴相通,无处不到,全身一盘棋,保护得了吗?以中医理论说,经络连结全身,三焦通达全身,全身汗孔通外界之燥,吐故纳新中也会因燥伤湿,足太阳膀胱经能保护得了吗?
------------------------------------------
      一吐: 既然【全身以血液、淋巴相通,无处不到】,那么【皮肤和呼吸道】的水如何排出的?【因燥伤湿】就是外感,但此燥不是你说的燥。
      ————————————————————————————————————
       王回复:
        1、皮肤的水通过二条道排出。一是燥直接伤阴,二是排汗。
        2、燥邪伤阴液,可出现口干、鼻干、眼干,皮肤干燥,甚至干及全身。燥邪伤肺可影响肺气宣降、燥伤肺络等,如干咳少痰,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症状。等等。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9 17:3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9 18:01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7 22:23
1,你要讨论,就说实话,斗口你更差。【人是父母所生,不会是天地所生】,不假。但是,人类和万物之源 ...


     你要讨论,就说实话,斗口你更差。【人是父母所生,不会是天地所生】,不假。但是,人类和万物之源是什么?内经论本气,元气是从本源认识人生之理。【猜测生命的起源】也是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地球上没有万物之际,只有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日月之光照耀大地,前人定为阴阳二气。你说万物自何而来,不是气化的,说得过去吗?要证据吗?有呀,人不呼吸能存在吗?可知人与气是融为一体的。这不是假说,而是人道,是先辈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你能推翻,我是不信。
————————————————————————
        王回复:
        1、生命的起源,不是内经能搞明白的,就是现代科学,也处于假说阶段,就不要犟的。犟只能证明你不懂。况且,探讨生命起源,与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没有关系,就免谈吧。
        2、说万物是气化的,那不是中医能搞明白的,就不要探讨了。我们只谈人体就够了。况且,中医说的都是现象,不是原理。
        3、人呼吸,是要吐故纳新,即排除浊气,吸进清气。现代已证明,就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不要再犟词夺理了。



      哈哈,中医有细胞吗?【 细胞是西医学概念,是在显微镜下是有形的】,而形之上谓道,形之下谓器并没有说肉眼或显微镜观査的区别,而是以客观存在的真实为对象。同样道理,人以天地之气生,也是对客观存在的运动的实践的认识。
——————————————————————————
       王回复:
        1、“形之上谓道,形之下谓器”,你理解的不对。形之上谓道,是指事物的规律,规律看不见,只能靠观察现象进行推理。
        2、中医是古代人的发明,古代人的有无概念,是以肉眼看见为标准的。否则,就没有“有无”之说。
        细胞是肉眼看不见的,不能把今人看到的细胞当成古人看见的。你这个思维太混乱,既不是中医思维,也不是西医思维,是错思维。


       中医理论就是阴阳五行,离此就不能称之为中医理论。我不懂西医,所以我相信你这个西医教授的成就。我学习了中医,而你是背离中医之道,所以我否定你的结论。

————————————————————————————
       王回复:
       1、你说“中医理论就是阴阳五行,离此就不能称之为中医理论。”这一句话,就证明你不太懂中医理论。
        阴阳五行只是中医的说理工具,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了解人体的生理原理和病理原理之后,用来建构中医理论时用来说理的。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不用阴阳五行理解,照样能治好病。阴阳在八纲中,是对寒热、表里、虚实的概括,张有和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不用阴阳。效果不是照样有吗?我也能做到这样,但我要加上一对湿燥,也有阴阳的属性。五行不用也可以治病,用则更方便一些。
       总之,阴阳五行是说理工具,不是核心理论。这里就不说了,说需要太多的文字。
       2、我以上所说,都是中医理论的内容,也没有背离中医之道。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9 18:5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9 19:02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7 22:50
1,,但是【中医的精、气、阴阳、经络、脏腑、六气、证、四诊、辨证施治等等】先生至今未说明,叫大家如何 ...


     1,但是【中医的精、气、阴阳、经络、脏腑、六气、证、四诊、辨证施治等等】先生至今未说明,叫大家如何相信?相反,你左一个中医混乱,右一个内经不对,谁相信你承认中医。你承认的是术的范畴,否定的是中医的道。比如燥与湿,便是如此。
——————————————————————————
    上句话不是我不说,是不该我说。
    是我提出中医理论有缺陷,不完善,需要补充。而李对着干,说中医理论是完善的。所以,我才提出,中医理论的所有概念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李既然说是完善的,就应当说出精、元气、阴阳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李说不出来,输了,证明他确实不懂中医理论体系。其他人,也没有人说出其中的关系。这就足以证明了,大家并不懂中医理论中各概念之间的联系。所以,否定不了我说的“中医理论有缺陷”。

      既然答不出来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就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即中医理论的确有很大缺陷。
     当然,有机会,我是会说的。
   
  
     2,寒为水,干为燥,干在阳气下降,气不蒸发,故为凉。治燥名方,杏苏散,小青龙哪个是滋阴?
------------------------------------
      燥的问题,已谈过了,不再赘述。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9 21:3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9 16:40
王:人体的水分出路,除去二便的排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皮肤和呼吸道两大排湿系统。皮肤在散热 ...

1,我说气,你说邪,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西医说 糟粕,中医说浊气。
3,教授的【伤阴】,不仅是燥气,而是360天,天天伤阴。因为人360天都可能出汗。心主汗,汗即是血,岂非伤阴。但,汗出有正常和非正常,过多出汗,卫气衰弱,外邪入内才能伤阴。请读我答梁总的帖子。
4,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吸入的是天地之气。
5,卫气如何卫外,【 抵抗外邪】?是体內水化气,自毛孔而出,外邪不得从毛孔进入体内。气化一弱,外邪自毛孔入,而为太阳病。
6,【一年四季都可出现燥】这就是五行相克。

补充内容 (2014-11-10 11:10):
回答王教授:正常是五行相生,异常是五行相克。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9 22:0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9 17:33
你要讨论,就说实话,斗口你更差。【人是父母所生,不会是天地所生】,不假。但是,人类和万物之 ...

1,生命的起源,科学是求证,中医是认识。而天地合气以生万物,已成定论。由万物之生,而认识病与人的关系,形成中医整体系统的医道,不能说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没有关系。
2,你这三条都是西医思维。(生命的起源,万物是气化的、呼吸)
3,“形之上谓道,”,道是万物生化之道,虽无形,却存有生化的规律。就是日月的周期运化之德。
4,【古代人的有无概念】是以气为标准的。
5,阴阳五行理论同人体医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原来的哲学概念升华为医学理论,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内经》三阴三阳六经系统,把阴阳理论同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融为一体,指明了疾病发生的规律,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岂能仅仅是说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9 22:08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9 22:01
1,生命的起源,科学是求证,中医是认识。而天地合气以生万物,已成定论。由万物之生,而认识病与人的关 ...


理论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如果理论离临床太远,不着边际,那就不能指导实践。
理论如果画蛇添足,更难以指导实践。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9 22:2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9 22:08
理论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如果理论离临床太远,不着边际,那就不能指导实践。
理论如果画蛇添足,更难 ...

那你就不要学细胞,分子,生化和基因了。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1-9 22: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9 22:52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9 22:27
那你就不要学细胞,分子,生化和基因了。

那你就不要学细胞,分子,生化和基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可不一样哟!
      现代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环环相扣,不学前面的,不懂后面的。
    你讲的天之三阴三阳、五行、地气等等,不用学,只用一个六气,代替就足够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9 22:5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10 19:52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9 22:44
理论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如果理论离临床太远,不着边际,那就不能指导实践。
理论如果画蛇添足,更难以 ...


         中医先有治病经验,没理论也能治,后人编的理论,的确与实际临床脱节。画蛇添足的东西占了一大半,需要瘦身,去掉肥的赘肉。学中医于本来面目。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0 11:3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9 22:08
理论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如果理论离临床太远,不着边际,那就不能指导实践。
理论如果画蛇添足,更难 ...

医学理论是对临床实践的认识。中医理论是整体系统理论,环环相扣,方能指导实践。象你不明燥气,不明燥气本凉,燥温是当降不降,五行相克的表现,一味地滋阴,不说你把人治死,你是治不好肺病的。林黛玉,鲁迅之父的肺病误在治标不治本呀。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0 11:42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9 22:44
理论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如果理论离临床太远,不着边际,那就不能指导实践。
理论如果画蛇添足,更难以 ...

你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你的观点是毫无根据,信口开河。同你讨论,你就跑了,此主题,楼主明言不让别人插话,你却憋不住。要反对我的观点,你就在我的主帖下讨论到底。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0 11:4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0 11:32
医学理论是对临床实践的认识。中医理论是整体系统理论,环环相扣,方能指导实践。象你不明燥气,不明燥气 ...

燥有热燥和凉燥,也不能一味地滋阴,滋阴也要根据情况而定。
燥属阳,这不应再有疑问,书上写得清楚。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0 19:4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9 22:52
那你就不要学细胞,分子,生化和基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可不一样哟!

如果我说,西医不过是头疼发烧,阿斯匹林一包,用什么分子。基因呀,你必说我不懂。中西一样,各有其妙。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0 19:4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0 11:45
燥有热燥和凉燥,也不能一味地滋阴,滋阴也要根据情况而定。
燥属阳,这不应再有疑问,书上写得清楚。
...

燥邪属阳,燥气属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0 19:5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0 19:47
燥邪属阳,燥气属阴。


等我有空给你发一页书看。

不管怎么说,你对中医理论的钻研,是值得赞赏的。

但要改变观念,也的确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偏听则暗,兼听则鸣,总归是一句真理。

金栋也说,中西互参,赛过神仙。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0 20:0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0 19:51
等我有空给你发一页书看。

不管怎么说,你对中医理论的钻研,是值得赞赏的。

谢谢。学中医,就学经典,自己去认识。金先生那里全是别人的,且没有个人的认识。先生是以教材为据,而教材偏离经典,向西医靠拢。中医之乱,乱出于此。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07:58
天者,三阴三阳六气也;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我是李开弟西医外科主任医师!我用物理学知识解释您的天着三阴三阳也。
   天有温度的冷热,这为天的一阴一阳。天的空气中有水分的多与少,这就是天的另外一阴一阳。空气中有氧气与一氧化氮互相竞争与抑制。这就是第三个天的阴阳!
  因为太阳可直接加热空气或太阳下山会变冷空气。冷而小分子NO富集地面,热而小分子NO会到了高空。组织液内冷NO富集而O2溶解度减低,热而NO溶解度减少。水多可降温与来热量外出,水少就是高热出现!另外水多冷富集NO而O2溶解度减低,水少变热O2溶解度增加而NO溶解度减少会变热出现!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1 10:0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0 20:01
谢谢。学中医,就学经典,自己去认识。金先生那里全是别人的,且没有个人的认识。先生是以教材为据,而教 ...

赞同。理论如果不能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就是空洞无用的。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0:39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1 10:00
赞同。理论如果不能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就是空洞无用的。

学中医学经典是需要的,而学习现代解剖生理生化物理化学知识也是必需的!因为科学化中医学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1 10:57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0:39
学中医学经典是需要的,而学习现代解剖生理生化物理化学知识也是必需的!因为科学化中医学是历史的必然!

你认为科学化与西化有何区别?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1 11:00
中医为什么要科学化,是中医不科学吗?你可参看《德国汉医学家:中医不仅是科学,更是成熟的科学》一文!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1:18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1 11:00
中医为什么要科学化,是中医不科学吗?你可参看《德国汉医学家:中医不仅是科学,更是成熟的科学》一文!

更科学说的是中医学比西医学更成熟与完善,但中医学起源就是经验医学,其理论是模糊的推理并没有用物理化学现代科学知识所解释!
   科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细化与具体化事物的过程,中医学的推理性模糊学术与经验医学必须科学化!
   科学必将认识一切!包括古老正确无误的能称之为科学的中医学。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1 11:27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4-11-11 11:32 编辑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1:18
更科学说的是中医学比西医学更成熟与完善,但中医学起源就是经验医学,其理论是模糊的推理并没有用物理化 ...


原来李先生的思路就是用科学思维来认识中医(药)。好奇地问一句:你学过哲学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1 11:29
这里是王先生与一吐先生的讨论,我们不要打搅为好。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1:37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1 10:57
你认为科学化与西化有何区别?

科学能认识一切!
   中医西医学必需接受科学知识的检验与发展,才能进步!
   您现在享受的几乎都是外来文明的成果,反倒在中医学的小小问题上抵抗现代科学与文明。是现代科学与文明有问题,还是您的脑瓜子有问题了?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1:42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1 11:27
原来李先生的思路就是用科学思维来认识中医(药)。好奇地问一句:你学过哲学吗?

科学与哲学并不矛盾!
哲学是大角度上认知世界上的万物与其运动规律!而科学是从最微观上更具体上最真实的认知事物极其运动规律的!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1:48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0 11:32
医学理论是对临床实践的认识。中医理论是整体系统理论,环环相扣,方能指导实践。象你不明燥气,不明燥气 ...

理论有哲学理论与科学原理的理论!
哲学是迷糊的推理,科学就是非常具体明白无误的知识!
科学的明确性与唯一性,才是最终认识世界本来面目的利器!
现代人进步,主要依靠的现代科学知识。而中医学理论与治疗的模糊性存在,就是没有科学化中医学的原因!
您说的中医学的新知识的应用,不如原子弹爆炸与卫星上天困难!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1:52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0 11:42
你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你的观点是毫无根据,信口开河。同你讨论,你就跑了,此主题,楼主明言不让别人插话 ...

   科学中医学的古老理论与治疗疾病的方法,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才是中医人应补上的课程。反对中医学的科学化,是徒劳的也是愚蠢的!
   我有许多科学化中医学的东西,慢慢学习相关知识,才有谈论的基础呀!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1 15:13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1:37
科学能认识一切!
   中医西医学必需接受科学知识的检验与发展,才能进步!
   您现在享受的几乎都是外 ...

你很乐观啊,我的认识则是:科学不能认识一切!
老子说:形而之下谓之器,形而之上谓之道。中医是二者(形质与气质)的高度结合,科学就能认识一切?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5:17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1 15:13
你很乐观啊,我的认识则是:科学不能认识一切!
老子说:形而之下谓之器,形而之上谓之道。中医是二者( ...

道就是看穿一切的原理与本质!其实道就是科学,科学会认识一切的!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1 17:09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4-11-11 17:12 编辑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5:17
道就是看穿一切的原理与本质!其实道就是科学,科学会认识一切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道者,事物之法则(规律)也,显然有物道与事道之分,我认为:科学只是小道,自然科学为物道,社会科学及哲学为事道。能识道用道者,为得道。《内经》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谓得道(养生之道)。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1 17:27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1 17:09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道者,事物之法则(规律)也,显然有物道与事道之分,我认为:科学 ...

道就是看穿一切的原理与本质!其实道就是科学,科学会认识一切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1 19:27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07:58
天者,三阴三阳六气也;五行者,地之五方之气也。
   我是李开弟西医外科主任医师!我用物理学知识解释您 ...

谢谢先生的抬举,先生的学问我没读,既然先生能用物理学解三阴三阳,我倒要学一学。
【天有温度的冷热,这为天的一阴一阳。天的空气中有水分的多与少,这就是天的另外一阴一阳。空气中有氧气与一氧化氮互相竞争与抑制。这就是第三个天的阴阳!】请问:
  1,什么是天?
  2,【温度的冷热】,冷热为什么是阴阳?冷中就没有热?热中就没有冷?
  3,【空气中有水分的多与少】,水分何来?水分多少与冷热没关系吗?
  4,【氧气与一氧化氮】,何来?又为何称阴称阳,以上三阴三阳的关系是什么?
  5,空气从哪来的?冷热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1 20:11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1:18
更科学说的是中医学比西医学更成熟与完善,但中医学起源就是经验医学,其理论是模糊的推理并没有用物理化 ...

西医学起源不是经验医学吗?你说中医是【模糊的推理】,请拿出实据来。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细化于具体化是方法,是手段,而不是规律。中医学的推理与临床融为一体,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1 21:08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1:48
理论有哲学理论与科学原理的理论!
哲学是迷糊的推理,科学就是非常具体明白无误的知识!
科学的明确性 ...

  中医理论和实践不是知识吗?科学是手段,有【明确性与唯一性】吗?比如西医的放疗和化疗,治癌又伤害人体,能明确和唯一吗?世界本来面目是日出日落,寒热温凉,你说本来面目是什么?把中医学同【原子弹爆炸与卫星上天】相比,不是俗,而是愚。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1 21:12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1:52
科学中医学的古老理论与治疗疾病的方法,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才是中医人应补上的 ...

你的科学方法是人类不可能接受的方法,不然的话,何用先生高声叫卖。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2 09:13
李先生:我认识到现有的工具书上对科学的定义不合理,我给科学下的定义是:科学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知。用此对比中医,还有不科学的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2 09:17
多年前,我看过李先生“中西医被融合了”的系列文章,视为新理论看待,但我也关注到回帖,似乎认同之同仁不多。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2 09:20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4-11-12 09:29 编辑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7:27
道就是看穿一切的原理与本质!其实道就是科学,科学会认识一切的!


说道是科学,我认同,应当进一步认识:道是东方(中国)哲学、东方科学,西洋人目前尚不能理解与认同。中国的道,集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为一体,因此我说是“大科学”,能指导微观科学(自然科学)。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2 10:10
本帖最后由 LIKAIDI 于 2014-11-12 10:12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2 09:20
说道是科学,我认同,应当进一步认识:道是东方(中国)哲学、东方科学,西洋人目前尚不能理解与认同。 ...

道能指导方向,但绝不能代替科学!
中医后人把指导方向的模糊的道,替代的具体“道”-具体科学的研究,所以中医学会落后出现,中国的现代科学都落后出现!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2 12:56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12 12:59 编辑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1 15:17
道就是看穿一切的原理与本质!其实道就是科学,科学会认识一切的!


道就是科学这句话不准确!原因在于,在有人类之前就存在,而科学只能产生于有人类之后。当人们用科学语言表达了,并形成系统理论时,道之用才能成为科学。
所以说,道之用才是科学,并非道是科学。当然,用科学语言表达了可以成为科学概念,但仍然不能与划等号。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2 16:22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2 10:10
道能指导方向,但绝不能代替科学!
中医后人把指导方向的模糊的道,替代的具体“道”-具体科学的研究, ...

李先生:你未见有一个科学家、哲学家、中医人说过:“道能代替科学”吧?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2 16:25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2 12:56
道就是科学这句话不准确!原因在于,道在有人类之前就存在,而科学只能产生于有人类之后。当人们用科学 ...

道与科学之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2 16:27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2 16:22
李先生:你未见有一个科学家、哲学家、中医人说过:“道能代替科学”吧?

您记住,是我这个有32年中西医学临床经验的医生,这样认识了道与科学机理的关系!
我并不迷信所谓的科学家与哲学家。我是脚踏实地的作了学习与观察的,是个乡巴佬!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4-11-12 16:31
本帖最后由 LIKAIDI 于 2014-11-12 16:34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1 15:13
你很乐观啊,我的认识则是:科学不能认识一切!
老子说:形而之下谓之器,形而之上谓之道。中医是二者( ...

老子说:形而之下谓之器,形而之上谓之道。中医是二者(形质与气质)的高度结合,科学就能认识一切?


现代科学可以把形上形下形内形外的所有世界都能看清看透!如果老子还在,这会让老子也会有:二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出现!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2 17:00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2 16:31
老子说:形而之下谓之器,形而之上谓之道。中医是二者(形质与气质)的高度结合,科学就能认识一切?

...

科学能认识正确与错误,有害与无害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12 17:02
LIKAIDI 发表于 2014-11-12 16:27
您记住,是我这个有32年中西医学临床经验的医生,这样认识了道与科学机理的关系!
我并不迷信所谓的科学 ...

我也是个生活在老百姓中的普通中医,并不看好“专家、学者、教授”这些由官方封的名号。我并没有反对你的理论,只是与你讨论一些问题。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2 22:14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2 16:25
道与科学之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

先生说得对!
不知先生能说清道如何包含科学的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6 16:2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16 17:11 编辑
[attach]9622[/attach]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0 20:01
谢谢。学中医,就学经典,自己去认识。金先生那里全是别人的,且没有个人的认识。先生是以教材为据,而教 ...


        那天答应你,把《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关于“六气”中的“燥”的讲解,发上来,因忙未发。但答应的事一定要办。刚找一个扫描机,扫下来给你发过去。供参考。
      中医教材是半个世纪前,我国最权威的一大批名老中医从《内经讲义》中提取出来的,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增补,成为今天的状态。其内容连成一体,形成体系,远胜过内经那种散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6 17:0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6 16:24
那天答应你,把《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关于“六气”中的“燥”的讲解,发上来,因忙未发。但答应 ...

先生言而有信,谢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6 19:58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2 12:56
道就是科学这句话不准确!原因在于,道在有人类之前就存在,而科学只能产生于有人类之后。当人们用科学 ...

唉,您这个错误怎么就老不改呢?


阴阳,阴阳学说。-----------------阴阳是道。阴阳学说是论道的学问,是人的认识。
道,科学。------------------------道是客观存在,有人没人都存在。科学,是认识道的学问,是人对道的认识。


再问个问题,看您理解没有:
黄连治痢疾,有科学原理。这个原理在没有中医的时候或地方存在不存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6 20:13
前面有几位讲道和科学的关系,这是弄混了。


比如,水往低处流,这是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科学没有科学都往下流。
水往下流是地球引力的作用,这是科学,是人对这个现象的认识。


道是自然界的规律。科学是人对道的认识。不存在谁包容谁的问题。存在着科学能不能把道认识清楚和完全的问题。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1-16 20:48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6 11:58
唉,您这个错误怎么就老不改呢?

道是客观存在,有人没人都存在。科学,是认识道的学问,是人对道的认识。---说得好,说的到位。言简意赅!赞一个!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6 22:53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6 19:58
唉,您这个错误怎么就老不改呢?

阴阳,阴阳学说。-----------------阴阳是道。阴阳学说是论道的学问,是人的认识。
----------------------------------------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为什么?因为天地为日月之道,日月为日月之源。前为阴阳,后为学说,学说是对阴阳认识而取得的知识。没有学说,怎知天地日月的名称?或曰客观存在,在没有认识之前,你怎知存在?所以,阴阳学说包含阴阳,是一家,没有阴阳学说就没有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是道,也是论道。是人类对观察和测量太阳运行规律的实践的认识。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没有人类的认识,就不知有道。
  
道,科学。------------------------道是客观存在,有人没人都存在。科学,是认识道的学问,是人对道的认识。
----------------------------------------------
  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类认识之前,不知存在。科学就是规律,就是道。不过是把道的名称换上科学的名称。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6 23:07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6 20:13
前面有几位讲道和科学的关系,这是弄混了。

比如,水往低处流,这是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科学没有科学都往下流。
水往下流是地球引力的作用,这是科学,是人对这个现象的认识。
-----------------------------------------
非也,非也。【水往低处流】形成沟、河、江,怎是道?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一太极,互为其根,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不能乱点鸳鸯。【地球引力】是规律,认识到这个规律才有这项科学知识。


道是自然界的规律。科学是人对道的认识。不存在谁包容谁的问题。存在着科学能不能把道认识清楚和完全的问题。
评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6 23:26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6 19:58
唉,您这个错误怎么就老不改呢?



不是您说的这么回事!阴阳就是指阳化气,阴成形。这个阳化气,阴成形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都客观存在。而阴阳学说,还包括诸如男为阳,女为阴等等。我们可以说阴阳是道,而不能说男为阳,女为阴是道。原因在于,男人体内也有阴,女人体内也有阳。所以,男为阳,女为阴道理道理不是一回事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6 23:3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16 16:24
那天答应你,把《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关于“六气”中的“燥”的讲解,发上来,因忙未发。但答应 ...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
-------------------------------------------
既是【秋季的主气】怎说是【阳】?自冬至到夏至的主气称阳;自夏至至冬至的主气称阴。故称三阴三阳。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6 23:48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11-17 00:09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6 22:53
阴阳,阴阳学说。-----------------阴阳是道。阴阳学说是论道的学问,是人的认识。
------------------- ...

在没有认识之前,你怎知存在?就不知有道。  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类认识之前,不知存在。------------------------------------------------
(粘贴您的话时,把我要的都连起来了,说明一下)。
您对道和人的认识本来是明确的,怎么您自个好像故意混一块说?


道是客观规律,不管人认识不认识,道都在。就是没有人的火星月亮上,道也在。

科学就是规律,就是道。不过是把道的名称换上科学的名称。------------

道是客观存在,科学是人类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用来认识道的。道是客观的,科学是主观的。
您好像把主观客观混淆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6 23:53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16 23:5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6 23:26llyyjj
唉,还是混的。


王教授说道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如果说男为阳,女为阴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说的通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7 00:13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6 23:53
王教授说道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如果说男为阳,女为阴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说的通吗?

“男为阳,女为阴”不是自然规律,难道是法律、艺术不成?

再次提醒您注意,不要“混账”,不要把道和对道的认识混了,不要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混了。就以前您举的“小偷科学”的例子,多次指出错误,您难道还不能理解?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7 00:19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17 00:2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7 00:13
“男为阳,女为阴”不是自然规律,难道是法律、艺术不成?

再次提醒您注意,不要“混账”,不要把道和 ...


您还是没明白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国人讲阴阳,将男女分为男阳女阴。外国人不讲阴阳,根本就不说男阳女阴。难道说外国人违背了自然规律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1-17 06:51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6 15:26
不是您说的这么回事!阴阳就是指阳化气,阴成形。这个阳化气,阴成形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都客观存在。 ...

高先生一说起阴阳,就喜欢说:“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确实是阴阳的一个特性,但不是所有的阴阳,都是可以阳化气,阴成形的。比如“上为阳,下为阴。”您说“上”怎么化气,“下”怎么成形呢?我们说男为阳,女为阴,是男性和女性相对而言,是在性上说。具体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脱离了性别的前提来分别阴阳,就不一定是男为阳,女为阴了。比如一个高个子的女人和一个矮个子男人相比,从高矮分阴阳,就是那个女的属阳,那个男的属阴了。阴阳是属性,不是具体的物质。阴阳因为前提的不同会有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不移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7 09:07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11-17 09:09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7 00:19
您还是没明白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国人讲阴阳,将男女分为男阳女阴。外国人不讲阴阳 ...

中国人讲阴阳,将男女分为男阳女阴。外国人不讲阴阳,根本就不说男阳女阴。难道说外国人违背了自然规律
-----------------------------------------------------------
能提出这个问题,有进步。只是您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进步。
国人讲阴阳,将男女分为男阳女阴-----------说明您认识到,讲阴阳,是中国人有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主观的认识。分为男阳女阴,是中国人对男女区别的一种认识方法。
外国人不讲阴阳,根本就不说男阳女阴-----------就是,外国人没有阴阳学说,他就不说男阳女阴、
难道说外国人违背了自然规律---------------不是,外国人是违背了阴阳学说,但没有违背男女之别,没有违背男女的阴阳规律。(如果外国人是男人生孩子,那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可是人家没生)

这下该明白了吧?
再详细讲讲,您看看错误出在哪里:
外国人不讲阴阳,根本就不说男阳女阴。难道说外国人违背了(  ¥¥¥      )自然规律
错误就出在我打括号的地方。外国人不讲阴阳------外国人违背了自然规律。————这个错误叫概念转移。不知道您能不能听明白,估计大家看到帖子的都明白了。


这次“混账”,错误一样,还是把“道”和对“道的描述“混成一本账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7 11:06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6 23:48
在没有认识之前,你怎知存在?就不知有道。  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类认识之前,不知存在。------------ ...

在没有认识之前,你怎知存在?就不知有道。  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类认识之前,不知存在。------------------------------------------------
(粘贴您的话时,把我要的都连起来了,说明一下)。
您对道和人的认识本来是明确的,怎么您自个好像故意混一块说?
------------------------------------------------------------------------------------------------
  客观存在,须与主观统一。主观没有认识到,这个客观在主观里就不存在。比如,太阳系是九星运动,这是人类的实践认识。你不可能说客观存在十星。若未来发现了十星,才能说客观存在十星。

道是客观存在,科学是人类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用来认识道的。道是客观的,科学是主观的。
您好像把主观客观混淆了。
--------------------------------------------------------------------
  科学是具体领域的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太阳视运动的规律。你把主客观分离了,是客观唯心主义。没有根据,你唯心想象出的客观存在。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7 11:49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7 09:07
中国人讲阴阳,将男女分为男阳女阴。外国人不讲阴阳,根本就不说男阳女阴。难道说外国人违背了自然规律? ...

阴阳学说是主观的认识。分为男阳女阴,是中国人对男女区别的一种认识方法。
---------------------------------------
  阴阳学说是对客观认识的成果,没有客观就没有主观。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7 13:2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7 11:49
阴阳学说是主观的认识。分为男阳女阴,是中国人对男女区别的一种认识方法。
-------------------------- ...

阴阳学说是主观的认识。分为男阳女阴,是中国人对男女区别的一种认识方法。
---------------------------------------
阴阳学说是对客观认识的成果,没有客观就没有主观。

+++++++++++++++++++++++++++++


这两段话意思一样,您想说什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7 13:2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7 11:06
在没有认识之前,你怎知存在?就不知有道。  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类认识之前,不知存在。------------ ...

客观存在,须与主观统一。主观没有认识到,这个客观在主观里就不存在。
-----------------------------------------------


是在主观里不存在,可是在客观世界是存在的,不知道您想表达什么意思?


我前面讲的,还有给高智海先生讲的,都是一个意思,阴阳是客观规律,阴阳学说是对这个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
中国人把“阴阳”这个客观规律,总结为“阴阳学说”。外国人没有用阴阳学说总结,他们用什么学说什么方法总结我不管,但“阴阳”这个客观规律在外国也同样存在。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7 14:28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1-17 06:51
高先生一说起阴阳,就喜欢说:“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确实是阴阳的一个特性,但不是所有 ...

阳化气,阴成形是客观的阴阳;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是主观的阴阳。
客观的阴阳是指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也就是古人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称为阴阳之体。在阴阳学说中,这部分内容不多
主观的阴阳是阴阳之用,内容非常多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7 16:32
llyyjj 发表于 2014-11-16 20:13
前面有几位讲道和科学的关系,这是弄混了。



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科学不可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科学与道不能划等号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11-17 16:41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17 16:44 编辑
一吐了之发表于 2014-11-17 14:28

了之
什么主客观?认识是对客观实践的认识,所以主客观是统一的。你这乱七八糟的阴阳,如何用于医学?


用于医学的阴阳主观服从客观的阴阳
,也就是你说的主客观是统一的。而阳化气,阴成形完全是客观的阴阳。否定了客观的阴阳(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之体就不存在了,还有阴阳之用吗?没有 阴阳之用,哪来的用于医学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1-17 17:03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11-17 09:05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7 06:28
阳化气,阴成形是客观的阴阳;上为阳,下为阴和男为阳,女为阴是主观的阴阳。
客观的阴阳是指孤阴不生, ...

物质及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将其区分阴阳,则都是人为的。世界上没有客观的阴阳,只有客观的属性和主观的认识。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又统一的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阳化气,阴成形。”中的阴和阳,也只是人们对其客观属性的概括。阴阳,从来都是相对的,变化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17 17:52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7 16:41
用于医学的阴阳是主观服从客观的阴阳,也就是你说的主客观是统一的。而阳化气,阴成形完全是客观的阴阳 ...

  阴医无形,但不能无源。“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地为道,日月为源。阴阳的表现是阴阳二气,四时,万物则是阴阳之德。阳化气,阴成形是阴阳之性,阴阳之体在天是六气,在地是五行,在人是六经。阴阳之用是气化,用于人体是升降出入。
  你不是天天喊零吗?零是太极,阴阳出于太极。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17 18:3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17 19:34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6 23:31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
---- ...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
-------------------------------------------
既是【秋季的主气】怎说是【阳】?自冬至到夏至的主气称阳;自夏至至冬至的主气称阴。故称三阴三阳。
——————————————————————————————————
     你提这个问题也能解释,只是答起来比较麻烦,得花费很长时间。
    今天让小高耽搁我不少时间,有点累,只能在那天精力充沛时再说了。
    简单提示一句。这与《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前提条件和相应的原理有关。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1-17 19:33
一吐了之:阴阳学说是主观对客观实践的认识。故,【阴阳学说是主观的认识】是唯心的,是没有根据的。主客观统一的认识,方是科学的认识。  ——————————————————————————


【阴阳学说是主观的认识】,这句话单摘开看,是不正确。您要嫌说的不好,改成和您的说法一样:阴阳学说是主观对客观(阴阳之道)实践的认识。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4-11-21 09:48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4-11-21 10:18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4-11-12 16:25
道与科学之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


道者,事物之法则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显然有物道与事道之分,自然科学者,物道也,社会科学及哲学者、事道也。道能为一切科学(分科)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总指导。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理论(我国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还能指导具体方法(如天地阴阳与人体阴阳),这是现代哲学不具备的。因此我说过:中国(东方)哲学是人类最具智慧的哲学!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1-23 16:4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3 17:14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6 23:31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
---- ...


        教材: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
-------------------------------------------
        一吐:既是【秋季的主气】怎说是【阳】?自冬至到夏至的主气称阳;自夏至至冬至的主气称阴。故称三阴三阳。
————————————————————————
         王回复:
       此问题要用语言表达,还真挺费劲。
       我认为,不能生套天之三阴三阳。也不宜将燥就定位于秋天,按四季气候主气划分,属于秋燥,但不是绝对的。秋天一开始时气候并不凉,“秋后有一伏”,以后才逐渐变凉。
       实际上,燥有热燥和寒燥,但共性是伤阴,伤阴之邪当为阳邪,所以,燥还是属阳。六气也好,六邪也罢,燥的性质是不变的。

       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1、水表达的是阴。湿属水,湿即水湿,表示含水量多,属阴。相反,若含水量少,则为干燥、故燥属阳。
       2、火表达的是热,表示温度高,故属阳。相反,寒表示温度低,故属阴。

       可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阳杀阴藏”进行解释如下:
       例如四季的气候变化,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的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阳消),其降雨量也减少(阴消),是一个阳消阴亦消的过程。具体

就是,前一个阳消是热降生寒,后一个阴消是湿降生燥。
       其中,秋天温度下降,称为阳消;降雨量减少,属于阴消。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下半年秋冬季的自然气候变化称为“阳杀阴藏”。
秋天降雨量减少,含水量下降,就是湿气下降,所以称为秋燥。
       秋天温度降低称为“阳杀”,秋天湿气下降称为“阴藏”。


        题外话:
        一吐先生近期的几个发言,我观其立足点,主要是从中国古代哲学角度解中医,而且确实是在动脑筋,这样的讨论我是支持的。所以,我还是谈了自己的以上认识。
       不过,要从中国古代哲学角度将各种关系,联成一块,能够自圆其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古人之间的论述并不一致。当然,这种探讨如果能达到避免自相矛盾的境界,找出逻辑关系。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比如说,伤寒之六经非内经之六经,目前这个问题在学界已逐渐成为共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3 22:4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3 16:48
教材: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 ...

【 燥为秋季的主气】是指地气,也称主气。阳明燥金起于秋分中,经寒露,霜降,立冬三气,止于小雪中。所以燥金主凉燥之气。地气三阴三阳是日月运行的反映,以五日一候,三候一气计全年二十四气。三阴三阳各主四气。每气六十日,年年如此,是不变的。异常天气是客气三阴三阳,要受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的影响,也就是客气加临主气(或太过,或不及),才是当年的气候。主气不伤人,伤人的是或太过(凉燥),或不及(温燥).先生若有兴趣,读读五运六气,会有收获的。
  燥邪属阳,是异常,比如侵入人体为病,不是异常吗。燥气属阴,是正常,正常就不会病,就不伤阴。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3 23:2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3 16:48
教材: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 ...

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火是少阴君火,太阳寒水,这就牵连到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不是一两句话说明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24 00:0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3 16:48
教材: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 ...

题外话:谢谢先生的鼔励。说实话,我是在学,学习中医。但我不是用现代思想或古人的思想去认识中医,而是探索中医的本质,探索中医的立世之本,也就是中医的根据。根据是不能用哲学的公式套来套去的,也不能一味的唯古人之说,而应与实践相联系。比如阴阳,什么是阴阳?内经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而推算的阴阳“其要一也”,所以哲学阴阳不是中医的阴阳。人体的阴阳是什么?说是属性,属什么的性。如果人体的阴阳也是糊糊涂涂,这个中医是没有希望的。
  【伤寒之六经非内经之六经】,所谓的学界要的是虚名,要的是职称,没有真正要中医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