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关注埃博拉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07:09
标题: 关注埃博拉
      揭开埃博拉病毒的具体致病机理http://www.cphi.cn   2014-08-15 09:46来源:转载
     埃博拉病毒 , 致病机理 , 神秘面纱  分享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埃博拉病毒蛋白24(eVP24)的产生阻断基于干扰素的信号促进机体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埃博拉病毒蛋白24(eVP24)的产生阻断基于干扰素的信号促进机体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由于机体对病毒的一级防御力丧失,因此埃博拉病毒就可以在宿主机体大量产生并且诱发较大范围的免疫反应,进而损伤宿主的机体器官以至于引发患者死亡。研究者Christopher F. Basler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埃博拉病毒蛋白24如何阻断来自干扰素的信号,这种关键信号分子是机体对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早期反应;科学家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来解析,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如何阻断机体基于干扰素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而本文中通过确定eVP24同细胞运输器的复杂结构,研究者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的具体致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可以击败机体早期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

  这项研究的亮点就是揭示了机体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即抵御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力,在早期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多种蛋白和细胞的混合物可以快速识别病毒的入侵,此时先天性免疫系统就会阻断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为了诱发早期有效的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干扰素就会将病毒入侵的信号传递到其他细胞中去,这个过程是通过干扰素信号路径来完成的。

  当前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埃博拉病毒蛋白24(eVP24)的结构,eVP24可以结合到细胞上一种名为核胞浆转运蛋白的运输蛋白上,当eVP24结合到核胞浆转运蛋白上后,就会护送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1)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eVP24就可以开启干扰素的靶向基因,通过干扰干扰素发挥功能的阶段,eVP24就会使得先天免疫失活而最终引发埃博拉疾病的发生。

  早在2006年,研究者Basler和其同事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eVP24来抑制人类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是却并不清楚其中的机制;在这项研究中通过揭示埃博拉病毒靶向作用干扰素的路径就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药物或新型疗法来治疗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研究者最后表示,我们对于目前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严重形势也表示非常担忧,但是后期我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为开发早期的候选药物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提供研究依据,我们希望当前的研究可以为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07:13
    常见症状 发烧 肌痛 皮疹 关节痛 头痛
一、潜伏期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 24小时内死亡。




二、分期症状
起病急是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除此之外,伴随着肌肉关节酸痛、发热、剧烈头痛,而且有时可能会有腹痛。本病在发病之后有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1.发病2~3天

出现呕吐、恶心、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而且可能有持续几天的腹泻。

2.病程4~5天

此时已经进入极期,在极期出血是常见的事,一般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特别注意的是,孕妇会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除此之外,还会持续发热,意识也会出现变化;可能并发有心肌炎、肺炎等。

3.病程6~7天

可能会出现,以肩部、手心、脚掌为主的麻疹样斑丘疹,全身器官都有可能被扩散到,并且在几天后脱屑。

4.病程8~9天

部分重症患者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在这期间死亡,原来主要是出现肝、肾衰竭。

如果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则会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07:15
       感染埃博拉病毒症状:早期似感冒 晚期出血不止2014年07月31日14:33  人民网   我有话说(6人参与) 收藏本文      
  人民网芝加哥7月31日电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从今年2月开始,这种据称死亡率高达90%的病毒又一次在西非肆虐。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672人丧生,还有1200人感染该病毒。今年埃博拉病毒最早在几内亚小村庄被发现,随后蔓延到邻国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尼日利亚。

  本月25日,美国人帕特里克-索耶在参加妹妹葬礼后感染埃博拉病毒。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搭乘飞机前往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并在下飞机后很快死亡。这让人们担心,埃博拉病毒扩散的可能性。目前,调查人员正在追踪可能与他接触过的旅客下落,以免这种疾病从非洲传播到其他大陆。

  如果一个人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这种病毒潜伏期(从被感染到首次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是2到21天,一旦受害者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们已经被传染。

  几天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会发展到第二阶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不止,患者肝、脾、大脑和其他内脏里会出现血液凝块。病毒穿透血管和毛细管,迫使血管里的血液渗入到周围组织。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

  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几天后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其他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阶段——出血热。机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耳朵和其他孔里向外渗血。

  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者是休克(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死亡。现在,还没有特效药能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尽管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来。他们须经常接受检查,以确保其体液里不含有病毒。据悉,男患者痊愈40天后还能通过性行为把病毒传播给他人。这种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的人或者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体液传播。因此,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最容易被感染。(高轶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07:18
      一、西医
  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07:21
        首页 热门◆ 应用◆ 游戏◆  欢迎新用户消息 设置 帐号设置模板设置勋章V认证达人微号手机我的微币我的工具会员 赞  (12) 分享 .浅谈埃博拉病毒疫情与温病疫情治疗
2014年10月18日 00:28 新浪博客 .一:埃博拉病毒症状特征与温病症状特征
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刚果(金)的旧称)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抵抗力,60摄氏度下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两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品敏感,乙醚、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及其感染性。
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感染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

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博拉病毒疫情主要症状特征: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为主。
2,温病中医症状特征: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

功能障碍、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二,埃博拉病毒疫情与中医温病一样发病症状特征
中医对温病的诊治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温病的名称以及有关证候、病因、脉象和治疗原则的记载。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指出温病初起“发热而渴,不恶寒”的特点,书中不少处方如白虎汤、诸承气汤等,实为后世温病治法的基础。
温病包括的病种很多,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
按发病季节分:发生于春季的温病称春温、风温,发生于夏季的温病称暑温、湿温,发生于秋季的温病称秋燥,发生于冬季的温病称冬温等。
按初起发病类型分: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类。
① 新感温病。感邪后立即发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如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等。
② 伏邪温病。感邪后不立即发病,邪伏体内,过时而发,或由新感引动而发。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见证为主。如春温、伏暑。
按传染性和流行性分: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大流行特征的一类温病称温疫;流行性小或不引起流行的称温病。
按病证性质分

按是否兼湿分为温热和湿热两类。这两类温病一般仅在卫分和气分阶段的证治不同,如若湿邪化燥同温热类温病并无区别。
①温热类。初起一般表现为肺卫证候(暑温除外),热象偏盛,易于化燥伤阴,起病急,传变较快。如风温、春温、暑温、秋温、温毒等。这类温病在其病程中,虽可有夹湿或夹痰,但兼夹证候不是主要方面,不会因此而改变疾病的基本属性。
② 湿热类。初起以湿热氤氲为主,病变以脾胃为中心,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易耗损阳气。如湿温、伏暑。
共同之处

① 致病因素相同,其发病均由感受外感温热之邪而致。
②温病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凡温热之邪,大多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同的流行。温病的发生与季节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春季以风温为主,夏季则以暑温、湿温为常见。温病的发生还具有地域性,是由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存在着差异所致。③温病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按卫气营血传变来说,温病初起多犯卫分,进而传入气分,气分之邪不解则传入营分,再不解则深入血分。按三焦传变来说,温病初起多在上焦肺卫,进而中焦阳明或逆传心包,后期则伤及下焦肝肾之阴。
④ 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变证多,除必具发热外,大多热势较高,同时伴有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脉数等证。常见的变证有斑疹、吐衄、便血、痉厥、神昏等。根据病证的性质,可将温病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感受温热病毒,不兼湿邪者,称为温热类温病,包括风温、春温、冬温、秋燥等,一般起病急、传变快、病程较短;兼湿邪者,称为湿热类温病,包括湿温、伏暑等,一般多起病较缓,传变慢,病程较长。温病的传变多按卫气营血和三焦的顺序依次传变,故临证时亦多选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种方法。温邪属阳邪,易化火伤阴,表现出热盛津伤的症状。温病的具体治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祛邪、保津养阴。温病的预后与津伤阴亏的程度及病邪的盛衰、传变有关。

温病 ,病名。 ① 多指温热病之泛称。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症见身热、头痛、呕吐等,但《经》多以“病温”为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温病具有起病急,热势甚,传变快,易于伤津化燥伤津的特点。当按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法辨证论治。分别选用(或合用)解表、疏卫、清气、凉营、凉血、和解、育阴生津、通下、开窍、息风、回阳固脱、通下等法。温热病大致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温、冬温、秋燥、温毒、伏气温病、温疟、晚发。详见有关各条。 ② 指广义伤寒中的。《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参见有关条目。 ③ 指夏至以前发病之温热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此说为后世“伏气温病”说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见伏气温病条。四;中医治疗温病
中医论温病与伤寒,分辨最清,中药治温病,更属奇效,可称百试百验。所虑者,误将此症认为伤寒则大左矣,西医根本即将伤寒、温病,认为一病,故其治法远不逮中医也。(除预防注射法)

【原因】西医谓肠窒扶斯病菌,为本症之原因,信然。但中医气候之说,风、寒、暑、湿、燥、火,亦此症诱因之最可信者。盖此症根本致病之由,即体内及肠内先有不清洁之微生物或气体,潜伏日久,因而致全身血液,受其影响。肺之功用在呼吸空气,变更血液,是以此脏直接先见病状,参照肺循环及皮肤呼吸各条蔓延而至胃肠,发现病变。中医所谓某种热例如暑、湿等内伏,与西医病原菌之说吻合,又云温邪由口鼻而入,则是本病诱因,亦与西医空气传染之义同。兹分一般诱因与个人诱因说明之。

1.一般诱因,诱因者,人体内早有此病隐伏,因遇某种机会,致病象得以形成是也。例如肺结核患者,早有结核菌潜伏肺脏,然其人体格尚强壮,足以抵抗病菌,因而该病菌不能发展,不见症状,一旦过劳,或偶因感冒咳嗽,失治日久,渐渐酿成肺痨,因而病重,此感冒即为诱因。温病之一般诱因,不外气候之剧烈变动,例如天气忽寒忽暖,余可类推。及不洁空气之吸入,所谓秽浊之气,自口鼻而入之类,最为的确。均可使吾入感受不适。设使感受者,体内清洁,气血顺调,则一时虽觉不适,不久即复健康,或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毫无病状。反之,则立时可以感觉疾患,多数感染,十之八九,不能避免,病状大略相同,再多则戍瘟疫之类,此一般共同之诱因也。

2.个人诱因,此则由于一个人之环境,或不慎而诱起本症之谓。例如冬口室内温度过高,或常在不洁空气中工作,或饮食不洁,或身体过弱之类。此种诱因,只限于某种人,始有酿成温症之可能,大多数人绝不感染。中医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云云,即指此类而言,并无何种奥妙之处,不可混入玄说此个人之诱因也。此症在冬季最易与伤寒误认,(非冬季,伤寒症绝少,然冬季温病亦有之,医者必注意此时是否气候有大变动,是否有温症流行。再证之病象、脉象与经验,细心体认,当能分辨。严冬之季,最宜注意,初起倘有误认,服药必见病加,(例如温病初起,认为伤寒,与以麻黄、桂枝,表证不但不解,反而内外大热.口鼻出血之类,或伤寒初起;认为温病,与以清凉解叽之品,恶寒更甚,表证加重,脉更紧细之类)必须及早反转治法,万不可偏执己见,误人性命,初学医者。戒之戒之。

【症候】温病症候亦可分为三期说明之。注意三期字样系以病之轻重言,不以深浅言也。

第一期,中医所谓上焦症头痛或晕、有微恶风寒者.亦有否者。身热、午后更甚,此与伤寒初起.最易分辨之点,纵或发热,轻重不同,但多少总有发热证象,伤寒初起则否。口渴、初起或有或无自汗、或有或无咳嗽、多有脉洪大、右手尤显明,但初起亦有脉象微大者,然绝无伤寒之紧弦等咏也。胸闷不食、呕多剧烈、此症大多数头痛极甚,而不恶寒,此与伤寒不同之点,且绝无鼻塞声重者,亦与伤寒不问,若在伤寒症,头痛极甚,则未有不恶寒者,惟呕恶症,伤寒为甚,初起之时,若以种种症象辨之,此呕症亦不致与伤寒误认也。鼻干、舌苔多薄白、或无身痛或酸,此为必有之症,既不恶寒而身痛或酸,更易知其为温症矣。此温病初起之症候也。温病恶寒头痛身痛甚者,亦必酌量于清解药中稍加解表之药,例如防风、荆芥等,但不得与伤寒症相混,而误用麻、桂、羌活、细辛等药也。

第二期,约在五、六日之后,所谓中焦症也。身热更甚、因第一期即身热,神昏谵语、呕千呕哕、或厥逆舌蹇若短面赤目朦、或头面肿、舌苔厚腻而黄、或干裂、或有黑芒刺、咽痛、口渴欲冷饮、腮肿、或关节肿、各症不必皆具但有一二者多。耳聋、此症温病最多,第二期多实邪、第三期则虚邪,不可相混也。鼻衄、腹痛、腹硬满,大便闭,或下利小便短赤、或有沉锭白粉样或小便闭、咏多沉数有力、亦有沉弦而紧小者或洪大而数、身痛、有腿足肿者或咳喘、心烦、或发黄,或发斑疹、凡或字即不一定之词,不可认为各症一并皆发也,发疹即西医所称发疹窒扶斯。甚则厥逆更甚、通体皆凉、神昏气喘、痞闷烦躁,斑疹并发症,应列于温病内,则治法自无错误。西医既合伤寒温病为一症,统名曰肠窒扶斯,故有发疹窒扶斯之名。余既认定伤寒与温病,确系两病,故将斑疹列入此类也。陷于危笃矣。此期以不大便,或大小便有异状,腹坚硬而痛为断。第三期约在八、九日或十余日之后,所谓逆传膻中,此时脉多不实,可为明征。故只宜开宣,不宜攻下,若脉见实,则邪在肠,所谓邪入下焦实证,当泻下矣。此期之初,强半由于积热太甚,治疗失当,延误日久而成,其现象率成逆症,约分三项:

1.应下不下,温病一见肠热征兆,例如腹痛、小便短赤、或白而浊如米泔水样、大便干燥、或大便少而不爽、或泻极臭之稀屎、或肠鸣、或展转矢气、俗称之屁再证以潮热、口干、或臭舌苔黄.脉实数等症。不必皆具总宜视其病情,此四字最宜细恩,此时必有其他兼症(例如头痛),医者必细察之而后加泻药,于其他药中与之,或缓下或峻下,均宜斟酌尽善,以赴病机也。及早用泻药下之,温症最忌滥用泻药,认定宜下方用之,不可轻试。凡逆传内闭,多由于此。慎之慎之。失此不下,肠内腐败物(菌)已被吸收,全身血液受其影响。肠热愈甚,渐渐发现第三期之危症。例如下利脓血、四肢厥逆、其则全体皆凉烦躁神昏、痉厥舌短、目合、寻衣摸床状其危也或呕逆不止、滴水皆吐或脉症相反、例如症虽大热,而脉反细小,甚则脉闭。或干热不息、稽留脉现结代、心脏有停止之虞或喘促自汗、或战汗不出,参看前论战汗皆危症也。以上诸症虽危.多属有余实证,应注意。

2.误下,此时期病者体力,因不胜药力屡屡攻伐肠胃,长期消耗,精神气血均已馅于衰弱,毫无滋养及恢复健康之能力。本病毒害,此时早已转变,绝无毒热暴烈之实质的作用,所余者,不过只有残颓不振之余气,与夫稀薄低温之弱血,实邪已退,虚象完成,故此时患者之脉,多现细微或虚数,面色苍白、不腹痛、便溏或下利清谷、或稀水甚或一日数次泄泻、完谷下化小便清白、神衰此与上节不同欲眠,不思饮食、口气寒凉、四肢寒凉、此与上节厥逆不同心中怔忡、此是烦躁之反面或暮热晨凉、自汗盗汗、时时欲脱、或皮肤甲错而干热、此二字宜特别注意、此虚热也。或口燥咽干、津液短也头重头晕、皆虚象或冷汗出、眠时目不能尽合、咳嗽痰喘、有因而诱起帅结核者神气淹淹、衰弱已极。以上诸症,皆属不足,但阳虚阴虚(参看专条),须分清楚,不可慨以虚字含混治之。

3.误治,此由于病势前进中,或误信偏方,或误于医药,当解肌取微汗而不解肌,或病重药轻,或不当下而妄下,或苦降太早,或偏信某医、延误病机(参看医验,以致表里气血,均为邪扰。医者见其头痛、寒热,呕逆、谵语、狂躁、厥逆等症,纷纭杂陈,再误用发散升散之药,例如柴胡或温邪尚在气分过用苦降及消导之药,或过用泻药误下,攻伐无过致令温邪羁滞日久津液劫烁,邪热胶滞膻中,此二字应注意渐渐酿成内闭、外脱之险象。所谓内闭者,温热之邪,日久不解,弥漫胸际,无形无质,清窍蒙蔽,故脉不实,应注意神昏烦躁、痪疚不寐、甚则发狂痉厥、目吊胸挺、角弓反张、舌短脉闭,此种症象,危险已极。此症因温邪由气分入血分,胶滞绵延,不在肠胃是以发散泻下均非所宜。温病死于此阶段者极多,应格外注意也。

【治法】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迥异。而在第一期之治法,更与伤寒绝对不同,理论亦异若以伤寒第一期所谓太阳表证发汗之药,例如麻黄、桂枝、羌活、细辛等类,施之于温病之表证,不但无效,必致病势加剧。盖温病第一期初得虽亦多有多有二字应注意,盖此症不必尽有此病象也。恶寒、头痛、身痛等,类似伤寒之表证,然其内热先伏,此种表证,不过外为气候诱因,气候变动异常,所谓风、寒、暑、湿、燥、火之类六气之说,只作如是解,不可太粘滞,人当过劳之时,尤易感染时邪,亦为诱因之一,此义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亦隐隐相通,医者读书,须心领意会,不可拘泥文字。以致发动内蕴之热。其表证,直可谓之副症,以温症先有内热,则宜以内热为本病。万不可视同伤寒之表证病理。寒伤于外,治不得法,体温不能放散调节,因而郁为内热。(参看伤寒条)故温病唯一治法,初得之时,人手即须注重内热二字。此第一期之内热,指肺热言,指气分言,稍久至第二期、三期,则指心包络(膻中)及血分、胃与肠言之。中医分辨颇精详,可以参考,但不可信其太玄虚者。然初得之时,若兼有表证,例如恶寒身痛只治内热绝难收效。若稍有类似之表证,不论何季总宜于清轻芳香解热药中,例如连翘,金银花,桑叶、菊花、竹叶、夏枯草、佩蓝叶、鲜茅根之类。加入清凉发散药品。例如葛根,芥穗、防风、薄荷、白芷、藿香之类。使其外来之邪,即诱闽,例如偶感风寒、秽气。先自解散,取微汗内蕴之热,此时但肺热,肠胃尚未大热,应注意,同时亦渐因清扬宣透而随之渐渐蒸发以去,此时内热,可作热气二字解,自知秽浊气感之理。自然表里双清,约二、三剂即愈绝不致演成第三期之肠热及内闭之重症。中医芳香去秽之说,最为可倍,中医谓肺之呼吸,感受秽浊及各种不正之气,因而病温。是以上焦气分先病,(参阅肺循环条)论极精当,但此秽浊二字,亦不可太拘泥。例如南中深山,桂花落后,郁霉蒸发,气味芬芳,香闻十里,闽粤山中,尤多此气,土人渭之佳花瘴。凡感受此气,立时头疼发热,其症与温病无异,所谓山岚瘴气,即指此类。故余以为此症所称秽浊之气,不可作臭气解,凡不正之气(六气)皆包括也。故芳香轻散清凉药品,均极有效。西药中之芳香调味药绝无效,不可误解芳香二字。盖此种药品,不仅利用药之芳香,且必兼有轻扬、一煮即沸清凉两功用者,方为妙用,若只知芳香二字,则误人矣。又中医书内有用桂枝汤治初起恶寒之温症者,此药决不可用,兹特表而出之,以免贻害病人也。此从历试而知,绝非臆断。古书中对第一期温病有用人参之说,所谓劳倦内伤复感温邪亦断不可以,其当归、阿胶、海参等药,亦不可用。盖时邪泛指风、寒,暑、湿而言虽系因劳倦感受,例如苦役远行、劳力工作或长途旅行,饥渴过甚之类。医者若见其脉现虚象,即于治温病方中加入人参…一味,全身毛孔必致立时关闭,可使温邪逆传,内闭危症致人死命。虽有良医,恐亦无法倪救英。服人参未久,如见险象,可令病人恣食白萝卜汤,约一昼夜可解,此治药误,非治病也。余曾亲见因长途跋涉,感受温邪,误服人参,而致不救者,不知凡几,固不在第一、第二期也。余戚某十八岁,由城内赴其外家,骑自行车,于烈日下约行四十里,因而得病,大汗大渴大热。其舅某,因知医者,团与白虎加人参汤,一剂汗止而神昏谵语,身热更甚。某医又谓系表证,与以发汗药,病更危。又延某西医,渭当下而呕吐不能服药,乃以灌肠法通其大便,凡十日而死。余亲见其一误再误:不能救也。然推其致命原因。实由于一剂人参,遂今外感之时邪,无法解其束缚,内蕴之实热,无法宣透疏通,遂致酿成种种逆症,不可救药矣,古方之不可尽信如此,学医者须知也。今举例证明,可见人参为绝对禁用品矣。

第二期之治法,本症所称第二期,系指病情演变,当然顺序之现象而言。并非一定经过二期方至三朗(例如肺痨病)之谓,例如本病第一期误治,日期稍久(约六、七日)即可变为痉厥逆症,此症即中医所谓足厥阴症(邪入下焦)应入第三期,即应照第三期治法治之。盖本症之分三期说明者,系按病之轻重言,与巾医分三焦之说,绝无关系。例如危笃之肺炎,温病中常有之并发症,岂可只云中焦,肠出血及穿孔亦为温病恒有之危症,岂可只云中焦,至中医所谓少阴、厥阳等下焦症,则又强半牵及于肋之症状,更不叮以肝脏云云,属之一卜焦。故余对此症,只以轻重而分其阶段,不以三焦论症,反致眩惑。其中参以西医生理病理,而又采取中医对本病之精当论断及方法,合而为一,似较适合实际,而又不失中医对此症之特长。只以节省文字之故,对每一一症状及治法,不能一一详细说明中西医之所以然,及以经验所得,比较中西医之短长,俾读者根本了解奉病之真缔,是则殊为遗憾者也。例如温病神经系统之特有现象,西医书因为神识朦胧,强度重听,病势渐进,患者对外界之反应愈钝,且发谵妄,或则狂躁不安,(敏捷性神经热)或则静卧无欲。(迟钝性神经热)然中医则分别此二种之神经病状,为一虚一实。故其说曰神倦换疚,(西医谓之腱跳动,亦为本症之一,神倦欲眠,邪羁少阴,但欲寐,郑声等皆属温病中之虚症,治宜急救津液,以防目闭痉厥。(由少阴延及厥阴)又曰谵语、发狂、脉不实,属心包络,不痪疯,但神昏,下利.澹语咏实,(属肠胃实)皆属温病中之实证,治宜分别开窍及攻下,以逐实邪。而虚证之中,又分阴虚,阳虚,实证之中,又分肺与心包及胃肠,并气分、血分,不能含混论治。(寻衣摸床等现象属绝症)此中西医对本病之脑症状(甚则并发脑暎炎)立论之大概也。考西说对于本症之脑症状,列为必有现象,而治法则殊,缺乏特效药品,故一遇是症,并发脑膜炎,则已无用武之馀地矣。况不分虚实,只以神经热目之,究竟对于迟钝性与敏捷性之神经热,有无对症良药,至今仍未之闻。此时若听其病势进行,必致愈演愈进,不陷于危笃而不止,此非西医医理之不精,实由于药物缺乏,不能以对此症有效之良药,佐医者之治疗;不能不有此缺点。是以此症之神经症状,西医讲解虽极精当,治疗上则尚无相当药品,可断言也。

此段文字,专研中西医对温症中之神经症状及治法,简单说明,已觉太冗。是以本编论症,不能一一比较中西医之对某病之所以然,亦著者之遗憾也。可视热之深浅,酌定用药之标准。盖此时温邪,已半入胃肠,所谓中焦不可专用轻清之品,例如第一期药在正规之第二期温症,若肠热症热结旁流,或大便闭,小便短赤,腹痛,潮热,谵语,舌苔黄厚,脉沉实而数。尚未十分显露,但见大热口渴,此时头或痛或晕,或身痛,或肢肿,不可认为表证,咯与缓下或清血热,有特效。痰涎壅盛,呕恶,神昏烦躁,或自汗等症,只宜酌与芳香辛开或苦寒、甘寒之药参看医验均有奇效。此时立方,大宜注重轻清芳香之品,例如连翘、双花、石菖蒲、郁金、橘红、桑叶、绿豆皮等,希望热从外减,内毒亦轻,若呕逆过甚,黄连、黄芩,亦必用之,但不可尽用苦寒下降之药耳!均可酌量用之。

此时期亦间有患关节肿、头面肿者,可于上列药品中,加入泻下药。例如大黄、瓜蒌等。表热太高时,亦可酌用西药阿斯比林及撒曹等退热剂,无不大效。但此时期中,固不赖于西药.若遇中药退热太缓时,可以用之。

第三期之治法,约分三种:

①①②③三项下,应与症候条下对照,兹不重叙,以省文字。此应斟酌其内热此时外感亦系内热所致,不可误为表证。程度,与以芳香、辛开、苦降之品,以为本期之主药,然此时病已渐危,于主药中,又必视其现症及咏象,咏现虚象亦不可加入补药加入各种辅佐之药。例如咳嗽痰喘,加杏仁、橘红、有谓此药不宜用者,不必信也。贝母、白茅根;必重用之下利脓血太甚,加芒硝、川军、慎用黄芩、黄柏、白头翁以及枳实、木香槟榔丸等,均可酌加;小便短赤,加通草;肠胃积滞太甚而体弱者,加木香梹榔丸,较大黄、芒硝为和平,宜注意;呕逆太甚,加黄连、竹茹、黄芩、蔻仁;大渴口干唇裂,加天花粉、生地、麦冬;皮热甚,加丹皮、绿豆皮;烦躁神昏发狂,加犀角、紫雪丹、牛黄清心丸,均为对症有效之品。此时亦有头痛,只宜用菊花、薄荷清上焦之药,不可发汗。惟战汗将作参看前论战汗不可乱与服药。

②此期固宜以补养为主,然病者为系误服泻药太过致成阴虚或阳虚,则不可不分辨清楚,投以药饵。例如阴虚必有夜热晨凉、热退无汗、头眩、口干、耳聋、咽燥、二目呆直无神、舌无苔或盗汗、喘促、皮肤甲错、时欲痉脱、面目枯槁黧黑、脉细数虚弱等症,治宜滋阴,用白芍、生地、麦冬、天冬、沙参、元参等;或多汗,则用介类潜阳法,用牡蛎,鳖甲、龙骨、龟板等药品,酌量病情,再佐以丹皮、青蒿、地骨皮、知母、贝母、菖蒲、远志、竹沥、花粉、麻仁、梨汁、甘蔗汁等,均为有效治法。此时有一紧要秘诀,肆”无论患者有若何虚象,只要时时热度高升,必须注意病者之大便,倘有三五日不大便,必须酌与以缓下之品,中医用麻仁、郁李仁等,或稍稍与以西药之缓下剂,以清肠之余热。不可一味滋阴,反致腻生他变。而大便之外,尤宜注意胃气,必须设法培其胃气,使之复活,滋润鼓动则病势减退必速,用稀盐酸、橙皮酊、苦丁等,最有速效。此治温病阴虚之大法也。若阳虚者,必有自汗、神倦欲眠、二目虚朦、睡时目不尽合口气短寒、肢体微凉、舌无苔、不思饮食、不欲言、不腹痛、大便或溏、或泻清水,或完谷不化、此完谷不化,系久病虚象,若热盛之时,亦有完谷不化,不可误认。小便清白、皮肤苍白、暮热蒸蒸然、或冷汗出、或畏寒欲暖、或喘促声微、腹胀足肿、脉细微等,此时必用培补元气之药,以冀挽救,故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等均为对症良药,甚则附子、肉桂、干姜皆所必需。然于此又应格外注意者,温病至于第三期,既现虚证,自宜补养,但温病末路患阴虚者,十之八九,患阳虚者,十之一二。且阴虚之证,虽已出现,治疗时,仍宜时时顾虑到馀热复燃,又成实热不可一味滋阴,致病又反复。若遇阳虚之症,更须慎之又慎,仔细诊断,确知其属阳虚无疑,方可稍稍试与补气及温补参、芪、桂、附等之品。无与补元气之药自然有效,至于桂附必不得已时用之可也。然于补阳之中,仍须顾及阴分,所以白芍、熟地等滋阴之药,有时仍宜兼用,且必须重用。为佐盖温热之症,津液耗尽乃成此危象,若只补阳,而忽略阴精恐又演成阳亢阴竭,骤然招致阴阳晚钮不相维系之险象,结果亦必断送人命,医者乌可不慎耶?中医书有以霍乱、痢疾、疟疾,均入温病类中,目为湿温者,荒唐不经,不值科学医之一晒。然霍乱、痢疾之后,演成虚证者极多,故余此段文字,不能不详细论列,读者须知中医所谓温病后之阳虚,强半系指温病以外之杂病而言,根本不得称为温病,与本编上段论温病阳虚之说,为截然两事,此不得不加以纠正,免误后人。又以温病患阳虚者,亦非绝对无有,故附录于此,而加以申明也。况温症误服补阴药其祸犹小,若一误服补阳药,真如火上加油,祸不旋踵,即或误服人参一味,亦足以误人性命,愿医者三复斯言。盖温病之后,不论阴虚阳虚,皆在本病缠绵多日之后,绝无新得温病进行中即有虚证者,此层须格外注意也。

③此时病象,中医书所谓温邪逆传心包络,实为温邪粘滞膻中,气血交阻,蒙蔽清窍,为温病中最多见最危险之症象。此时治法,专解表邪,专清肺气,专攻肠胃.均非所宜,尤其攻伐肠胃太过,不但无效,而反害之,愈演愈重。所以病者此症多在八、九日之后于各种热象参看症候条外,现出种种昏迷狂妄,甚则痉厥、呕吐、头痛、内外皆闭、气涌沸腾、涌吐至滴水不受烦闷欲死。此时唯一治法,必用大剂芳香、苦降、辛开之品,分量自四、五钱至八钱例如鲜菖蒲、连翘、鲜佩兰叶、郁金此味不可太多、金银花、鲜竹叶心、鲜芦根等加以犀角、紫雪丹、二药为必用之品,但此药价太昂贵,二药分量,亦宜略重一钱左右。及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酌量何者为宜与服。一日三次或冲入煎药中亦可。均为此症极效之品,亦为医者极应采用之法也,伤寒与温病不同之点,即在于此。伤寒绝无此症,只有结胸一症,以陷胸汤治之即可,然绝非此症。余近见有一病妇(住刘海胡同二号)患此症,某医照录小陷胸汤原方与之,乌有济耶。其余橘红、蔻仁等,亦可酌用,但非必需品也。参看医验按此即西医书所称肠窒扶斯并发脑膜炎之症,考西医书载,凡此症并发肺炎、脑膜炎、肠出血等症者,预后多不良,几并发肠穿孔者,殆必死,或因心脏麻痹而死,此皆基于西医报告之确实统计,当无错误。余希望再基于中医报告统计之,则有确实之比较矣。余在实验上,亦深知西医此种记载,确实不误,然在中医之高明者,心灵手敏,一眼觇定邪在膻中,及时决定治法,如本论十之八九,尚能挽回,实较西药之效力伟大,理论明通,但遇昏庸之中医,则此亦为必死之症也。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0-20 07:57
嗯,一直在关注呢。你也累了,歇歇吧。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20 07:59
gl0101 发表于 2014-10-20 07:57
嗯,一直在关注呢。你也累了,歇歇吧。

哪地方都有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0-20 08:29
jyds123 发表于 2014-10-20 07:59
哪地方都有你

嗯,你也来了?来了你就关注一下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08:39
        希望大家发表治疗方案。肯定没有经验,可以纸上谈兵。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0-20 0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11:3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10-20 03:41 编辑

        埃博拉病毒感染
     我把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归纳如下:
     分期症状
    潜伏期    这种病毒潜伏期(从被感染到首次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是2到21天,一旦受害者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们已经被传染。
    前驱期           起病急是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除此之外,伴随着肌肉关节酸痛、发热、剧烈头痛,而且有时可能会有腹痛。如果一个人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
   发病期   本病在发病之后有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1.发病2~3天    出现呕吐、恶心、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而且可能有持续几天的腹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不止,患者肝、脾、大脑和其他内脏里会出现血液凝块。病毒穿透血管和毛细管,迫使血管里的血液渗入到周围组织。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
     2.病程4~5天    此时已经进入极期,在极期出血是常见的事,一般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特别注意的是,孕妇会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除此之外,还会持续发热,意识也会出现变化;可能并发有心肌炎、肺炎等。
     3.病程6~7天    可能会出现,以肩部、手心、脚掌为主的麻疹样斑丘疹,全身器官都有可能被扩散到,并且在几天后脱屑。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
几天后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其他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阶段——出血热。机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耳朵和其他孔里向外渗血。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者是休克(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死亡。现在,还没有特效药能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4.病程8~9天    部分重症患者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在这期间死亡,原来主要是出现肝、肾衰竭。
     如果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则会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0 15:47
      
     我们国家运用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禽流感、猪流感等病毒感染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个人认为,中医药治疗埃博拉一定有办法。
      以下治疗方案,是根据《中西医融合观》下篇外感染热病证态学,结合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制定出来的,因为我们接触不到病人,只可能这样了。仅供参考。欢迎批评。

        1   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
           银翘散、
      2    起病急是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除此之外,伴随着肌肉关节酸痛、发热、剧烈头痛,而且有时可能会有腹痛。
            新加香需饮、三仁汤
  3   发病2~3天    出现呕吐、恶心、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而且可能有持续几天的腹泻。
        芩连葛根汤和清营汤  
       4    病程4~5天    此时已经进入极期,在极期出血是常见的事,一般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
               黄连解毒汤
          还会持续发热,意识也会出现变化;可能并发有心肌炎、肺炎等。
合并心肌炎,黄连解毒汤和炙甘草汤;合并肺炎,黄连解毒汤和麻杏石甘汤。
        5    病程6~7天    可能会出现,以肩部、手心、脚掌为主的麻疹样斑丘疹,全身器官都有可能被扩散到,并且在几天后脱屑。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
          黄连解毒汤和犀角地黄汤、化斑汤
         6    致命阶段——出血热。机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耳朵和其他孔里向外渗血。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者是休克(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死亡。现在,还没有特效药能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清温败毒饮、神犀丹之类
           疾病全程,无论哪个阶段出现高热不退,口渴欲饮皆可加用白虎汤;出现神昏谵语皆可加用安宫牛黄丸。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1 05:55
          毫不夸张的说,我给出的方案,是世界上唯一的方案。是否正确?正确的成分有多少?能不能指导未来的医疗实践?只有历史作证了!我现在也只能够做到这些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0-21 09:0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0-20 15:47
我们国家运用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禽流感、猪流感等病毒感 ...

诊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2 06:05
gl0101 发表于 2014-10-21 01:01
诊断?

         回复:
      目前网上能够得到的就是临床表现了,先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临床资料、诊断指标吗?如果有的话,清发上来,以便得出各阶段的病理状态之诊断。
       没有见到病人,诊断只可能是纸上谈兵。有纸上谈兵比没有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0-22 07:4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0-22 06:05
回复:
      目前网上能够得到的就是临床表现了,先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临床资料、诊断指标吗? ...

我说的是中医诊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2 16:35
gl0101 发表于 2014-10-21 23:45
我说的是中医诊断。

       那就得使用证态概念体系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2 17:0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10-22 23:37 编辑

         1   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
           风温卫分-前驱期状态   银翘散
      2    起病急是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出现胃肠道症状
            暑湿卫分-前驱期证态   新加香需饮、三仁汤
      3   发病2~3天   
         营分热迫大肠-MODS早期证态    芩连葛根汤合清营汤  
       4    病程4~5天
        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      黄连解毒汤
       还会持续发热,意识也会出现变化;可能并发有心肌炎、肺炎等。
       合并心肌炎,黄连解毒汤和炙甘草汤;合并肺炎,黄连解毒汤和麻杏石甘汤。
        5    病程6~7天   
          MODS合并DIC-热盛迫血血热妄行证态   黄连解毒汤和犀角地黄汤、化斑汤
         6    致命阶段——出血热。
        气血两燔-MODS晚期证态    清温败毒饮、神犀丹之类
           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3 07:44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中医诊断,因为缺乏发病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的资料,大致推断,应该是温病学中的“暑湿”。

     还请各位赐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4 06:21
          谈正事,合着寥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10-24 10:07
      你连此类病人见都没见过,就说是世界上唯一的方案。这不仅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还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交给你,治一个,死一个!  发表于 昨天 01:17 IP:61.167.27.234
========================================
      回复:谢谢先生关注。
    如果这个病人交到我手上,如果是第一例确诊病人,我一定请中医、西医会诊,共同拟定一个治疗方案,然后治疗。
    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医生在场,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上述方案,制定出一个我认为满意的处方。

    上述方案,是纸上谈兵,谈比不谈强。有了这个参照物,临证时就不慌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