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王教授现象”警示要关注教师素质——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打印本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1 20:52
标题: “王教授现象”警示要关注教师素质——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拜读《中国中医药报》曹东义《“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一文,使笔者感到震惊。虽然有人认为中医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但现在看来教师因素也不可忽视。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中医的思维方式只能通过学习中医经典和临床实践获得。要说王教授没有读过中医经典,水平不高并不客观。我相信没读过中医经典、水平不高是晋升不了中医教授职称的,也写不出10余万字的《我负中医   中医负我》。

  笔者猜测,问题可能出在缺乏中医临床经验上,因而对中医缺乏信心,反而认为中医不科学;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医的生命力就在疗效。

  这也充分说明王教授不但脱离了获取中医能力的重要临床实践环节,并且涉猎了大量现代科技知识,用受西方实证、还原科学影响的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最终得出了中医不科学的结论。

  笔者认为,现在中医高校教师队伍中,“王教授现象”应该不是个别现象。目前在中医高校任教的中青年教师,大都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出身,很多人的毕业论文都是通过喂养小白鼠完成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中医理论水平不可谓不高,现代科技知识也掌握得相当多,但就是缺乏中医临床经验这一关键环节。

  中医要发展,教育是根本。记得解放后全国中医学院成立之初,当时的师资力量都是从民间中医的佼佼者中选拔产生。比如北京中医学院的秦伯未、董建华;成都中医学院的王渭川、李斯炽等均是中医临床大家,让他们充任中医教授,教出来的学生效果当然好。并且他们本身就对中医坚信不疑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们在教学中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讲出来的中医知识内容生动活泼,学生听起来有趣,毕业后拿到临床用得上、有实效,因而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功不可没。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中医教育借鉴。

  笔者从1975年以来,长期坚持在中医临床一线,深感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深受病人群众喜爱和信赖。中医诊疗技术来源于临床,中医的生命在疗效。因此,要想获得中医知识和技术离不开临床实践,要教好中医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

  现今中医高等教育学府中出现“王教授现象”。而中医界(包括中医爱好者)对此的看法、反应却大相径庭。有的网友发出“王教授有这样可恶吗?”的疑问。认为不能苛求王教授,王教授没有错,是无辜的是受害者。但大多数网友对王教授的做法是持反对意见的。

  笔者深感,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中医学子是否能学到真本事、硬功夫与授课老师的基本功、临床经验和理论素养关系密切,因此不能不说:发展中医教育为本,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是否合格。

  所以中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医教育当以教师为重。虽然目前中医教育改革已经在进行并初见成效,各中医药高等院校,缩减了西医课程,增加了中医古典医籍教学课时,并且有的院校已经开始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笔者相信,这样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必然会取得更好效果。

  然而,既然中医高校已经出现了“王教授现象”,那么这种教授就肯定不止一人。主管部门是不是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将那些失去中医信念,没有临床经验,只知道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教授”请出中医高校教师队伍。让他们到临床实践中去重新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悟中医、传承中医。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再次出现呢?我想很有必要,但需要极大的勇气、胆略和气魄。

  当前,酝酿了20多年的《中医药法》修订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中。对此,笔者建议,为了确保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医高等院校教师的资格认定,不能只强调在何学历以上,应具有10年以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才有资格担任。

  另一方面,为了“亡羊补牢”,还应该将中医高教队伍中极少数不合格的“教授”请出高校。同时,在中医基层一线选调一批既有较高中医理论素养,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人才,充实中医高校教师队伍。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人才需要我们的高校人事部门去发掘。在政策的支持下,让他们去充实中医高校教育队伍,必将是中医之幸,中医学子之幸。

  如此,才能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师的素质,才能确保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繁荣昌盛。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9-1 22:28
说的很实际。教师的临床素养至关重要。
十年以上临床经验者方可任职中医院校老师,很有必要。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4-9-2 10:26
(应具有10年以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才有资格担任。)
呼吁振聋发聩,极有道理,只是,我相信上层不会实行!!!因为只有内行人才懂这个道理。领导恰恰不懂,还是得由屁股决定脑袋。
但是,仍然要呼吁,逐级向上反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等无愧于中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9-2 10:42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

    我们一直在强调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素质,但某些教师作为中医药后学的领路人,他们身上同样存在着中医教育西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


  近来网络里流传着一篇文章《我负中医,中医负我》,署名为“王教授”。“王教授”自称是广西中医学院的一位教师,自认为学了一辈子“中医理论”,当了一辈子中医医生,教了30多年的“中医理论”,年近退休才弄懂“中医理论”是怎么回事。他希望留一个“时间囊”,把他的“真知灼见”留在世界上“任人评说”。

  中医误了“王教授”什么事

  “王教授”自称19岁进入中医学院,毕业后行医、留校任教,一步一步地晋升为“教授”,应该说该得的都得了。他的境遇,比起那些一辈子在农村、在基层,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为群众诊治疾病,排忧解难的基层中医,可以说好很多。

  比如像“王汤药”那样的基层中医,经济收入非常微薄,学术职称、生活待遇,都比不上“王教授”。更何况很多基层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到六七十岁了还一直“赤着脚当中医”。与“王教授”相比,他们似乎更应该抱怨中医药没有给与他们应得的名和利。可反倒是他们对中医一腔热情,大声疾呼捍卫中医。他们的口号是:“中医助我,我助中医!”

  一辈子没学懂中医理论

  “王教授”是个有心人,一进中医的校门,就爱问“为什么”。这是一个好习惯,也是很多求学者走过的道路。但是,他评价中医理论的标准,是西医的解剖实证。这就像一个足球爱好者,来学习篮球技术,但他不接受篮球的规则,脑子里总是用足球标准问“为什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不顺眼。这样的人学习篮球,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

  学习中医也是一样,如果脑子里总是装着西医的解剖,经常用细胞、细菌、化学分析、物理定量来学习中医,就好像用显微镜看天象,一辈子入不了中医的门。

  中医是一座座高山,而且由很多山峰所组成,不进行艰苦攀登,就无法领略各个山峰的美丽风光。《内经》的智慧,《伤寒论》的规则,金元四大家的高论,温病四大家的创新,都在各自的山峰上争奇斗艳,令人留连忘返。

  而“王教授”始终在山脚下转悠,听回来的人说说故事,听说某某划伤了,某某遇上了雷电,某某遭遇了洪水,他认为各个山峰都是险峰,时刻会吞噬人的生命。于是他一辈子没有上过山。所以,不懂中医理论的真谛,只不过在工作时跟着西医大夫学习了一些“现代医学知识”。

  读书不求甚解  自误误人

  “王教授”说:扁鹊、华佗等名医的记载都是不可信的,不合情理。写《伤寒论》的张仲景到底是“留神医药”的医生还是“余宿尚方术”、“精究方术”的方士?(见张仲景:《伤寒论序》)。

  扁鹊是第一位被记载于史册的医学家,司马迁进行过考证。当然,《史记·扁鹊传》中也保留了一些民间传说。只要认真考辨,就不难知道历史的真相。笔者曾通过考证,认为可以证明扁鹊生活于春秋末期,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民间中医,能四诊合参,最擅长脉诊。各种记载出现的错误,是文献资料在历史流传过程之中传抄所致,扁鹊绝对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也不是活了400多年的神仙。司马迁没错,错的是不善于读书的后人。

  华佗的时代,战争不断,外伤破肚的战士不少,战伤救护是医生的天职,久而久之,探索开腹、疗病,也不是不可能。

  张仲景是医生还是术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伤寒杂病论》的确指引历代中医学家,诊治疾病、积累经验,挽救过无数患者的性命。

  分不清恶风与恶寒

  “王教授”进中医的门,可谓时间不短,但是始终都没有找着感觉,更提不上用中医药为人民大众治病救命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付病人、应付学生。

  他说:当中医师遇上的多是些小伤、小病,一些大伤、大病、急危重症自己确实也处理不了,连病家也都知道中医没多大能耐而会主动去找西医,真要找上门来的也多是西医认为没什么病或者已经没什么办法的绝症了。

  中医的疗效虽有一些,但多侧重于症状的缓解,且多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个案,不能举一反三,无法重复,疗效评价标准更是因人而异。情势紧急起来,人命关天,“传统”解决不了,只好求助于“现代”了,因而这“科班出身的中医”也就成了“三四流的西医”。

  当中医教师就更不容易了,且不说自圆己说,课堂上讲着讲着,有时连自己也失去信心。说真的,至今我仍无法讲清楚“恶风”与“恶寒”的区别,不都是患者发烧时出现“怕冷”的自我感觉嘛,还会起鸡皮疙瘩呢!

  这就是“王教授”对中医的体悟。他教了一辈子中医,连恶风与恶寒也分辨不清,看病没疗效,有事就借助于西医、西药,自认为就是一个“三四流的西医”,而且越依赖西医,中医的本事越得不到提高。自己掌握的中医技术逐渐“废用性萎缩”,坚硬的西医假肢代替了他本来的肢体,既走不快,更不能奔跑腾跳,他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认为坚硬的假肢比本来的肉身好。

  “王教授”在心理上,已经对中医感到失望和厌倦,自然不会把心血花在钻研中医业务上,辨证论治的水平一直停留在刚入门的基础上。

  因此,在“王教授”的文章里,既有对余云岫的赞美,也有对中南大学“张教授”攻击中医的羡慕,他实际上已经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谈论中医。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长达数万言的网络文章,才取名《我负中医,中医负我》。

  “王教授”虽然辜负了中医的培养、中医给他的教育岗位、中医给他的最高职称,但他是一个缩影,在给整个中医界敲响警钟,让每一个中医人警醒、思考。

  链接

  王教授言论摘录

  ●记得到中医学院上第一堂中医课时,先生在黑板上大写了一个“信”字,并说学中医首先就得相信中医,不相信是学不好的。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哦!私下里曾问过自己,这“科学”的殿堂里,科学怎么就不是促使人们去思考而是成了要人信仰、盲从了呢?

  ●在诊疗的过程中,对同一病人带教的中医老师各人的理、法、方、药完全不同。使人感到中医无论诊断或是治疗上都没有一个统一客观的标准,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有点随心所欲,如同“孩童辨日,如盘如汤”。相反,西医老师所教给的现代医学知识在这里一一得到验证。

  ●不管你学习怎样努力用功,治好了就是辨证辨对了,学好了中医,治不好就是辨证没辨对,没学好中医。有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干脆不辨了,胡乱开个“心水”方子也能治好。到底是自己治好的,还是病人自愈的,或是用西药的缘故,没能弄个清楚明白,落得个“行时医师”的美名,自己也感到十分困惑。年轻时确是心有不服,想找出个究竟。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不为怪了。兴许应了那句“医者,意也!”自己至今尚没搞清楚、弄明白的老话吧。
收藏分享
乡医民医

七星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4-7-3 20:42 | 只看该作者
我负中医中医负我

——摘录自《王教授博客》




    自己十九岁进中医学院,学了一辈子中医,当了一辈子中医生,教了三十多年中医,年近退休才慢慢读懂了中医,弄清楚了“中医理论”是怎么回事。早先只是困惑,感觉并不十分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实践的磨练,阅历的积淀,这种感受就越加分明,更加深刻了。在“和讯网”上,既给“中医理论”,也给自己留下个“时间囊”。知我罪我,任人评说。其实,我只不过是那直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罢了!



    自己也跟学生们说过,大家不必介意,时下找到你看病的多是些慢性病病人,即便是急性病也是西医看过了大半截,让你去做些调理调理治治病尾罢了。只要心中有数,懂得进退,充分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凭你那“感觉”加“类比”的悟性,取“四象”而“比类”推理一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开点清淡无毒的中药,不妨大胆去试试,心诚则灵哦。说不准哪一天,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功成名就,您也能挂上“名中医”、“名老中医”的金字牌匾,何况人家没看过几个病人的,包装一下,不照样当上了“著名中医专家”、“全国名老中医”!



    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二:

    一是“孩童辩日,如盘如汤”。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世上,同一人,同一物,同一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与态度,没个科学的准绳。把中医这门古老的自然哲学当作自然科学来读,以为只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事物,所学习和研究的事物、对象就是科学。将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致性与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个体“认知世界”的内容和标准的差异性混为一谈;否认个体的“认知世界”与真实的“客观世界”存在着差距。当从中无法获得科学的证据和结论时,其实,已经明示了什么。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人失去良知弄虚作假;有人弃而逃避不敢面对;有人将自己的“个人感觉”、“自我实践”、“直接经验”等等由于受时间、地点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所制约的所谓个体“认知世界”与真实的“客观世界”等量齐观,混淆了认识论的基础,甚至不惜怀疑科学理性的普世价值,为自己和利益集团而另立“科学”范式。

    二是“夫医者以愈为职……苟治之有效,无异于得鱼兔,安问其筌与蹄为”。抱着一种但求捕得鱼兔不必问其捕捉工具,只要有疗效就没必要问其理论是否合理的实用主义态度。对中医疗效的判定有失偏颇,以致误读误判!以为中医用药在先,病愈在后就是中医的疗效。对中医的疗效缺乏深入细致全面正确的分析,缺乏科学实验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完全忽视了人体本身、致病因素、疾病乃至医生、药物等等诸缘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理论”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缺陷与无奈。


    好心的朋友们都建议我将近年来所感所发的愽文一并整理付梓成书,但我却认为让她留在网上更为妥当,因为书本印数有限可以焚掉,网络无边不可泯灭!就让她作为一个“中医理论”的“时间囊”,永远留置给后人。也作为自己的“时间囊”:五年、十年……五十年或百年之前,一位学过中医的老头子,对他自己所学习和从事过的专业曾经留下这么些言语。知我罪我,任人评说!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106588-1-1.html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9-2 10:4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9-2 02:46 编辑

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 http://www.100md.com

    我们一直在强调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素质,但某些教师作为中医药后学的领路人,他们身上同样存在着中医教育西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近来网络里流传着一篇文章《我负中医,中医负我》,署名为“王教授”。“王教授”自称是广西中医学院的一位教师,自认为学了一辈子“中医理论”,当了一辈子中医医生,教了30多年的“中医理论”,年近退休才弄懂“中医理论”是怎么回事。他希望留一个“时间囊”,把他的“真知灼见”留在世界上“任人评说”。?
    中医误了“王教授”什么事?,
    “王教授”自称19岁进入中医学院,毕业后行医、留校任教,一步一步地晋升为“教授”,应该说该得的都得了。他的境遇,比起那些一辈子在农村、在基层,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为群众诊治疾病,排忧解难的基层中医,可以说好很多。?,
    比如像“王汤药”那样的基层中医,经济收入非常微薄,学术职称、生活待遇,都比不上“王教授”。更何况很多基层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到六七十岁了还一直“赤着脚当中医”。与“王教授”相比,他们似乎更应该抱怨中医药没有给与他们应得的名和利。可反倒是他们对中医一腔热情,大声疾呼捍卫中医。他们的口号是:“中医助我,我助中医!”?,
    一辈子没学懂中医理论?,
    “王教授”是个有心人,一进中医的校门,就爱问“为什么”。这是一个好习惯,也是很多求学者走过的道路。但是,他评价中医理论的标准,是西医的解剖实证。这就像一个足球爱好者,来学习篮球技术,但他不接受篮球的规则,脑子里总是用足球标准问“为什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不顺眼。这样的人学习篮球,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

    学习中医也是一样,如果脑子里总是装着西医的解剖,经常用细胞、细菌、化学分析、物理定量来学习中医,就好像用显微镜看天象,一辈子入不了中医的门。?,

    中医是一座座高山,而且由很多山峰所组成,不进行艰苦攀登,就无法领略各个山峰的美丽风光。《内经》的智慧,《伤寒论》的规则,金元四大家的高论,温病四大家的创新,都在各自的山峰上争奇斗艳,令人留连忘返。?

, http://www.100md.com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9-2 11:14
中 医 三 昧 [原创 2011-8-29 15:11:48]   

大千世界,人分三、六、九;医有上、中、下。所谓“上工治未病”,只不过是有权、有钱、有闲人份儿的事,贫民百姓两餐尚且不易,绝不会无事找事,没病找病,花钱请“上工”们来看、去治“未病”,还有那些所谓“养生”、“按摩”、“指压”、“沐足”什么的。因为“未病”不识,难以“施治”;治不“达标”,等于“未治”;治而“达标”,才算“真治”。何为“未病”?何以“达标”?统统都是模糊不清不得而知,只不过是市场经济下的商业炒作和噱头而已!现代医学的“锻炼身体、飮食卫生、预防接种、定期体检、环境保护、心理平衡”等等“防病于未然”的健康保健措施,是一种廉价的预防医学,则另当别论!

如今,上医院看病的人大多是“已病”。所以,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中医经典理论”,则时下中医医院里的医生们只不过都是些凡夫俗子的“下工”而已。

余事中医四十又五年矣,始终未能完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升华,修成正果。被人喻为“半吊子中医”、“王教授现象”,致使“中医泰斗”,龙颜大动,老人家心中纠结,“内心很不平静”、“做了认真思考”、从而“敲响了重视中医教育存在不足的警钟”。以致于引发了日前《中国中医药报》上关于“中医教育亟待改革”、“中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医教育内涵的改革刻不容缓”的讨论。真还得好好感谢一下那记者方宁和通讯员张秋霞、郑妙玲,还有那“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曹东义’”、“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的‘刘世峰’”等几位小弟弟小妹妹的热情帮助,将我那“时间囊”搬上了赫赫有名的《中国中医药报》,让后人都能有所知晓,这世上还真有位名不见经传的“王教授”。一位曾经学习过“中医理论”的老头子,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前,曾就其所学习和工作了一辈子的专业在“和讯网”上留下这么些言语。给后人、也给未来投递了几十上百封语重心长而又负责任的信件,话虽说得糙些但理不糙哦,与大家一道畅想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过,还得跟诸位小朋友们认真说上两句,虽说理解体谅大家“干一行就吃一行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苦衷与无奈。但无论如何必须明白:凡被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信仰所异化了的人,也就没了人的灵性、没了进步与创新的能力;再则,尽信书不如无书,认真读书确实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读史书,读到细节之处还得将其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去查找、对比、印证更多的书籍、史料史实。因为,历史的细节往往会导致历史的拐点和突变,而呈现出历史的真实!所以,读书如不认真就不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又去认真思考那就更苦更累了,没有独立思考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毅力是不行的。

博主虽一再被人指责为:“王教授”“自称是广西中医学院的一位教师”;“一辈没学懂中医理论”;“读书不求甚解 自误误人”;“分不清恶风与恶寒”;“缺乏中医临床经验”;“辨证论治的水平一直停留在刚入门的基础上”;不能“持之以恒地在中医药宝库里去挖掘”;没能“认识中医、感悟中医、传承中医”,以至认识不到“中医理论太过高深,很多人理解不了”的道理;“失去中医信念,没有临床经验”;“已经对中医感到失望和厌倦”;“只知道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应当让他“到临床实践中去重新了解中医”;不懂得“中医走的是”“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中医现代化“系统论的路”;也没有将中医“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要“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既没能象“中医泰斗”那样虚心地向《思考中医》的作者学习那“也许一个也没有”的“内证实验”之功力,也根本就不相信他那“学中医需要什么条件?我想就是需要这个条件,在你做不出来的情况下,你相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存在?”的荒谬理论与诡辩逻辑,甚至被人百般诅咒,要“请出中医”!但深谙业中之诀窍与精义,所谓“中医三昧”是也!

一昧为“神悟”,即直觉顿悟。谙熟《黄帝内经》及此前的巫彭、巫咸,此后的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之道,望而知之,甚至是“不望而知”的“生而知之”。於是打坐入定、诚意正心、缘起性空、因缘和合、内省修为、冥思苦想、注念存思、神状当然、六通境界、六根互用、神乎其神、直觉感悟、取类比象,象什么即是什么,食什么即补什么,为明人王守仁先生后来所谓:“心明便是天理”!如今已鲜有娴于此道者,“也许一个也没有”!自诩为“中医始祖”、“唯心真理”。所谓“内景返观”、“返观内视”,时下的“特异功能”、“内证实验”是也。是为中国医学史上赖以“冥想与妄想”的“神学医”。

二昧为“算法”,即阴阳术数。尤其谙熟《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所补注的“运气七篇”。勿需四诊,只用心算,或掐掐指头,或操持罗盘,算而知之、占而知之、卜而知之,甚至未算、未占、未卜也能知。什么“天人合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失衡、五行乘侮、周易八卦、爻辞卦象、生辰八字、天干地支、六壬功课、奇门遁甲、河图洛书、五运六气、运气演绎、司天在泉、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客主加临、正气来复、六病传变、欲解之时、子午流注、阴宅阳宅、时相方位、面相掌相。那三国神人诸葛孔明、司马懿等能观天象以占人事,诸葛孔明不仅能占人之生死而且能占自己的生死。象、数、理、占是之谓也。如今擅于此道者不多,略知一、二而已,能将诸种“算法”通盘运用自如的可谓少之又少!更有下作者,籍此为借口,天灾人祸,吓唬一番,非得让病人购买服用其灵丹妙药,如不是从,便有“违疾忌医”之灾,以聚敛钱财,还美其名曰:受人钱财,替人消灾!或以此为托辞,作为“治不好”病人,推卸责任的缘由。说什么患者命理乖舛、气运不佳、流年不利;病人就医时辰不对来的不是时候;医患八字相冲、五行相克等等时也、运也、命也、气也、象也、位也、对也、冲也的问题。因而没了缘份,拂袖而去,以搪塞病家,开脱自己。自诩为“易学术数”,“天下可运乎于掌”矣!所谓“命中有时终需有,命中无时莫妄求”的“天命论”,当下的“命理医学”、“预测医学”、“时相医学”、“宇宙生物学”是也。是中国医学史上重视“推理与清谈”的“玄学医”。

三昧为“经史”,即所谓辨证论治。把中医理论视为经典、圭臬,不可逾越。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於是一番神、圣、工、巧之后,据“经”、据“史”搜索一番,“感觉”加“类比”。虽说是“经典”,但已非原著,名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十分随意,多以个人的好恶为好恶,实则有涉“修正”“粉饰”之嫌疑。是筛选过后的所谓《内经选读》再选、现代版的《中药学》、《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讲义》等等所谓“新经典”如何论?虽说是“历史”,但早已不是古人所经历的社会实践客观真实过程,只不过是些囿于时代所允许的语境、怀着当代人体制内标准化的诉求和期待、按照自己的利害关系来描述记录和褒贬评论已经发生过的所谓历史过程。完全是一部虚拟失真的“古代史”,是一部现代版的“当代史”,是那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中国医学史》上黄帝、岐伯、扁鹊、华佗、仲景诸仙家乃至天下方家们如何辨?把神仙、圣人的先知先觉、直觉感悟当作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和经验总结。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史、哲自然观与社会观”来解释国人的生理病理,以活人济世!以为只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事物,所学习和研究的事物、对象就是科学。当从中无法获得科学的证据和结论时,或是将错就错含糊其辞,或是牵强附会弄虚作假以愚弄百姓!

殊不知,连太史公司马迁都知道祖师爷扁鹊那鸟是:“特以诊脉为名耳”。是假借诊脉为名义以行骗人的玩意儿,“指下了了,心中难明”矣!一知半解,略知一二,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稍事加减、鹦哥学舌、依样画葫芦。其实,脑子里早已盘算着人家现代医学是如何说怎么做的,只是口中不说是了,是变了味的“传统”。

当下,那些所谓“学院派”中只教中医基础理论的中医理论教师;中医“科学”研究院里只搞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中医“科学”理论家们;那些“老的嫩的”只读“中医理论”书,不上病房认真实践,不接触临床实际,玩玩嘴皮子,靠着三只指头一个枕头,坐坐门诊,却喊得天花乱坠的“甩手郎中”、“铁杆中医”大抵都属於此昧。其不为“悟性”、“算法”二昧所认可,却对二昧不是反斥诸为“唯心”、“迷信”;就是坚信不疑唯恐效尤不及;或是将信将疑而心存芥蒂。既疑心“妄想”之“神悟”;也不懂“推理”之“算法”;自己又无从学到做到;不相信时下决定人类生、老、病、死的“科学生物观”;更不相信“科学”的客观、逻辑、实证、证伪、可重复检验以及标准化和精确化的解释等等方法与规则!自诩为“唯物辩证”的“科学医”,所谓“经典理论历史经验医学”是也。

此三昧之中,“经史”一昧可谓“下工”之“下工”矣!自己尚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自己到底姓甚名谁?从那里来?又将往何处去?就遑论发扬光大了。其为当今那些掌控着话语权、肆意宣传误导民众、半吊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所谓中医专家、教授们所推崇,视为“地道”、“正统”,在所谓“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学点“现代医学知识”,乃“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但始终还是秉承着“中医理论”之所以形成的所谓“神仙圣人史观”和“一次认识完成论”,承传着“神学医”和“玄学医”的衣钵,摆脱不了与之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人确实不能再盲从与糊涂,更应当多些思考与警醒,别让这“中医乱象”草菅人命,误了家人,误了自己,丢了性命!

四十五年前,余初入此道,便在如今所谓“如果三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或者“入院即用西药”的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见习,所见所闻则与今截然不同。患绝症的老先生躺在病榻上指着其黑色焦燥的舌苔,操着浓重的桂北口音曰:此乃黑燥苔!单那“大病历”可谓学弟学妹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望闻问切倍加详细,引经论据都得说出个道道来,条释分明。只是已经没了“神悟”、“算法”二昧“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的本事,单一本病历写下来就好几十页。辨证论治,每天一剂,都是些慢性的“不治之证”,耐着性子在慢慢地试慢慢地熬,名之曰:“养病”“调理”。

科学乎,玄学乎,神学乎,经典乎,理论乎,经验乎,学者心知肚明!

其实,对“王教授现象”感到纠结甚至百般指责的人们,是其内心极为空虚脆弱的一种表现,而真正令其揪心犯难的不是“王教授现象”,而是国民日益增长的科学素质。只要中医赶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这种“现象”总会有的,不会因为“中医泰斗”或几个小喽啰们的一、两篇斥喝文章就会绝迹,更不会因为你一、两篇文章就能使中医“走向世界”嘀!

中医从来不会也没有能力去认真思考人体微观状态下的疾病机理。只能从内省顿悟、宏观整体的混沌之中直觉感悟“望而知之”,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的术数中推理求解“算而知之”。其学识及能力,只有自个儿晓得,既不能传授,也无法复制,更难以验证,都是些个人的“想当然”罢了。自命圣贤,自设神秘,片面夸大儒家的“社会伦理观”,佛家“禅宗”、“缘起性空”的直觉感悟,道家形而上的“道”和“玄观”等等思想对中医理论以及人体的影响。没有对疾病病理微观状态的科学生物学认识,就理解不了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知识的贫乏、思想的惰性、无知与偏见,以致于根本就没能力去理解现代医学的进步,同时也无法认识到中医理论的落伍。

于是乎,凡是“中医经典理论”上所论说的都是绝对的正确。容不得人家半点批评与怀疑,更不让人家说句真话,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稍有不同意见都要极力抹黑打压与肆意排挤阻挠。倘若不能批评中医的弊端,则对其再怎么歌颂赞美都不会令人信服!把真正读懂“中医理论”、深入领悟其“本质”、并敢于提出己见睿知的人们视为“另类”;将沉迷于“三昧”之中,神乎神玄乎玄不知所以的人物奉若“神明”。这种只认派别你我,不讲是非对错的思维模式,简直就是“石渠分争”“党同伐异”的“寡头政治”,也是一种文化上、学术上的专制。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和习惯势力的阻挠,为错误哲学思想的束缚和所谓学术权威的覇道与压制,始终固执于陈旧过时的思想和理论,不事交流,孤陋寡闻,执迷不悟,必然会失去了发展、失去了进步、失去了生命力。没了“民主”与“科学”;没了独立思考的人格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没了对客观世界不断地探索;既不了解“身体的意义”也不懂得“基因的自私”!最终只能为世人所遗弃。就好像那亘古以来的“巫婆神汉”一样,虽然以一些偶然的事例,大肆渲染其“巫术伎俩”也能“治好”一些疾病,但其方法终究是违背科学的,所以整个行为就应当被否定!

但是,这世上只要还有不假思索的人们,就会上当受骗而盲目相信,就会卷土重来,死灰复燃,没完没了。因为“贪生怕死”是人的天性,何况对疾病的焦虑和对死亡的恐惧,早已使人沦入“急病乱投医”、“病不择医”的境地。只要能有一丝一毫的生存希望,苟延性命,谁不想多活几年,试着去尝试尝试!

传统文化只是给古人使用的,现代人能不能用,就得看它适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民族的就是民族的,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仅仅是就文化内涵而言。民族的能不能成为世界的,普世普适的价值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尺。科学的方法就是首先得经由严格的观察和实验程序发现和确认事实,然后遵循严格的逻辑,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中引申推理出结论,在实践中反复验证结论,最后将推理和验证出的结论向世界学术同行公开,请他们评议批驳以达成科学的共识,並在临床实践中寻找明确的、审慎的、公正的、最佳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不是自己说行就行了的,更没什么感恩戴德讲究什么恩怨报答的。如果国人永远沉缅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自欺欺人中裹足不前,那么,就将永远迈不开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有人甚至宣称要凭借着“传统的经典”与“西方的科学”作一番较量,摆出当年“义和拳”那“刀枪不入”的架式,以所谓“东方科学”、“气理学”、“人文科学”、“自然国学”等等虚无飘渺不存在的东西去拯救实实在在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所揭示的自然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人文如不注入科学技术的内涵则始终是人文,其泛泛而谈,指向不明,永远难以企及。

世人无不拭目以待“中医泰斗”及那几位小喽啰们“刻不容缓”的“中医教育内涵的改革”的实施,以解除中医这“主流医学”对中医学子们所造成的“不是个别现象”的“困惑”,乃至不少中医领军人物都感到“有劲没处使”的“忧患”。绝不是“泰斗大人”说句“虚心拜一位副教授为师”,靠死记硬背那“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中医经典”所能解决的问题。

古人那《学记》中“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的教导,关于“听其语,知其困,方能为人师”的“择师标准”,以及《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都忘得一干二净。而将弟子们的“困惑”和“忧患”置之不理,一味地要求“在你做不出来的情况下”也要相信盲从“有这么一个存在”。未能践行“师者”最原始、最起码、最传统的职责,概念的含糊,逻辑的混乱,连基本语义的表述都含混不清,却在那里奢谈什么“中医教育”、“传统文化”,侈称什么“泰斗”、“大师”的,并要以此来认识人体、把握疾病,还声称要成为“主流医学”“走向世界”什么的!真让人不得不为“中医教育内涵的改革”感到一丝丝的酸楚,未免也太贻笑大方了。其实,“中医教育”再怎么进行“内涵的改革”,还是“万变不离其‘经’”,这才是“中医教育存在不足”的根本原因。“中医的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要靠中医教育,教育深化改革乃当务之急”是“刻不容缓”的喔,不但要有其心,更要见诸其行,可不是“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嘀!中医到底能靠什么走向世界?难道就凭几句哲学范畴的“阴阳五行”理念聊以自慰?

事实上,以往不少豁达睿智的老先生和时下众多坚持在病房临床一线辛勤工作的年轻一代中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和对“中医”的体验,早己不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所谓“经典”和“理论”,也不是这“昧”那“昧”的什么“技艺”,更不是什么“六经注我”或“我注六经”的咬文嚼字,而是不意不蒙,不推不算,不倚仗阴阳五行那一套,完全来自于对临床医疗实践更加“现实的”贴近。深知自己那点点东西,随时都会遭遇“现实的”挑战,自己临床上的点滴些小进步,永远难以跟得上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客观事实,而向现代医学学习没什么可害臊的。

是“继承”还是“叛逆”?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是“明目张胆堂而皇之”?都是新时代中医人所必须面对,并要作出痛苦而又无奈的抉择嘀!

〔注:篇中引文凡未示出处者,绝大多数不是见诸《中国中医药报》〈可能是2011.04.8;04.26〉;就是见诸《思考中医》一书。〕

〔[原创 2010-03-23 11:15:54] 今日有感 整理重发 京且〕


http://11594255.blog.hexun.com/67664524_d.html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9-2 11:23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9-2 07:49 编辑

第一次看到,也是第一次听说“王教授现象”,确实感到有些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了。但是听到了看到了,也确实感到很震撼!一个皓首穷经的佬中医教授竟然是如此!联想到出身中医却又要以消灭中医为己任的张功耀,由此可以看到中医是多么的悲哀!西医的影响不只是在普通老百姓,就是那些身居中医最高学府的所谓教授们,也居然是对中医身在曹营心在汉!中医,中医,中国的固有医学,其败坏的程度竟至于此!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2 14:33
据我观察,遍地都是王教授,王教授遍地都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9-2 21:54
gl0101 发表于 2014-9-2 14:33
据我观察,遍地都是王教授,王教授遍地都是。

说的好  这才是核心问题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9-2 22:03
为了“亡羊补牢”,还应该将中医高教队伍中极少数不合格的“教授”请出高校。同时,在中医基层一线选调一批既有较高中医理论素养,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人才,充实中医高校教师队伍。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人才需要我们的高校人事部门去发掘。在政策的支持下,让他们去充实中医高校教育队伍,必将是中医之幸,中医学子之幸。
  如此,才能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师的素质,才能确保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繁荣昌盛。

说的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05:15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9-2 21:16 编辑

中医教育为什么失误,与太多纸上淡兵教授不无关系!
作者: 孤狼啸月    时间: 2014-9-3 07:43
纸上谈兵这一套,在国内并不少见,甚至是各处都是。各种院校如同工厂,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生产一批又一批所谓“人才”。这些人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做起事来一塌糊涂。这就是很多用人单位,宁愿招收一些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科生也不愿意招收机器里铸造出来的大学生,硕士生的原因。这主要是体制原因。国情如此,很难做出改变。话题扯远了,回到中医上来。王教授之流,脱离了地气,脱离了为医者最基本的临床,成了一个饱读诗书的酸腐秀才。书生百无一用虽有失偏颇,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类人的一些问题。当他发现自己的满腹经纶不被大众接受的时候,便认为自己的书读错了。实际上书错了吗?没有,错的是人!错在哪里呢?荀子曰: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3 08:12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3 05:15
中医教育为什么失误,与太多纸上淡兵教授不无关系!

应该把中医院校都撤了,把学生都搬到中医院让铁骨这样的临床医生教。铁骨带徒弟了吗?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9-3 12:00
中医院校的开始组建是, 民间的老中医为主力来任教,那么什么时候这个教学走味了呢,究竟是怎么失去的,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被窜改了呢?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12:07
我觉得应该是中医院校培养了一批中医硕士,博士以后,就让他们其中姣姣者任教,中医药大学就开始变味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12:35
如果选用梁总任中医药大学教授,強将手下无弱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12:39
梁院长是著名中医学家李克绍的研究生,学验具丰。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12:43
溪总长期在中医临床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最有发言权!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12:54
回千总,可能当年由于中国中医药论坛被关闭了,您就没有上网。当时是王锡民教授转了一个王教授的联接给我,我又转给了曹东义。由于曹教授思维活跃,看了后就撰文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我读了曹东义教授文章,深有感触,于是写出了这篇文章。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12:59
我为你难受,爱好中医,就要谦虚好学。怎么就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3 13:45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3 12:59
我为你难受,爱好中医,就要谦虚好学。怎么就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呢?

你不愿意在医院里教学生,那就到学校里当教授吧!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4-9-3 15:0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9-2 11:14
中 医 三 昧 [原创 2011-8-29 15:11:48]   

大千世界,人分三、六、九;医有上、中、下。所谓“上工治未 ...

节欲少思常养精神可以长久
胡思乱想妄为滥行岂能入道
胡混了一辈子
一辈子的混子

作者: 医源堂中医    时间: 2014-9-3 15:36
 ‘笔者猜测,问题可能出在缺乏中医临床经验上,因而对中医缺乏信心,反而认为中医不科学;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医的生命力就在疗效。’ 铁 老师这段话切中要害。联想起自己走过来的中医路,确是如此,是中医的一个个确切的疗效,在我丧失信心时注入了回阳救逆的‘兴奋剂’。
作者: 医源堂中医    时间: 2014-9-3 15:39
‘另一方面,为了“亡羊补牢”,还应该将中医高教队伍中极少数不合格的“教授”请出高校。同时,在中医基层一线选调一批既有较高中医理论素养,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人才,充实中医高校教师队伍。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人才需要我们的高校人事部门去发掘。在政策的支持下,让他们去充实中医高校教育队伍,必将是中医之幸,中医学子之幸。’ 如果让李源老师、铁老师这样的人当老师去?愿意不愿意呢?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4-9-3 16:44
铁总谬誉了,不敢当。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3 18:11
医源堂中医 发表于 2014-9-3 15:39
‘另一方面,为了“亡羊补牢”,还应该将中医高教队伍中极少数不合格的“教授”请出高校。同时,在中医基层 ...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19:51
中医信心实实在在来源于中医疗效!我所以爱上中医是由于看到卖草药的郎中用花椒树根给病人治疗腹痛。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3 21:12
医源堂中医是优秀乡村中医师代表,好学不倦,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和希望!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9-3 22:45
这篇文章好!古人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王教授的文化水平超过秀才很多,却学不好中医。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问题出在思维方式上,即未能通过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维。
作者: 医源堂中医    时间: 2014-9-4 08:15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3 21:12
医源堂中医是优秀乡村中医师代表,好学不倦,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和希望!

惭愧。‘优秀’谈不上;至于,好学,当仁不让。谢谢刘老师,接触了曹东义老师、李源老师,还有您等铁杆中医之后,这几年才似有所悟,还很浅薄。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9-4 12:19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9-3 22:45
这篇文章好!古人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王教授的文化水平超过秀才很多,却学不好中医。问题出在哪里呢?我 ...

智海兄弟这话说的在理。高先生真的进步不小啊。真诚祝贺!

中医思维的确很重要,事关中医事业的成败。

作者: netcore11    时间: 2014-9-4 17:11
本帖最后由 netcore11 于 2014-9-4 17:13 编辑

说得好。

  不能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师的素质,才能确保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繁荣昌盛。

否则的话,象王教授这样的人,就多了去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4 21:28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怎么解读?
考考大家。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4 21:50
《医学实在易》,《医学一见能》,《三个月学懂中医》。
作者: 一坤    时间: 2014-9-4 22:17
今天刚听一先生说,在院校真正懂点的正教授都不讲课了,全是不懂的在教,这样的中医院校能出真正的中医人才吗?还碰到了一中医学院的研究生,连小柴胡证都分不出来。造出的都是高学历,低能力的人才,中医能不衰退吗?此文点中了中医院校的要害,极需改革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4 22:34
llyyjj 发表于 2014-9-4 21:28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怎么解读?
考考大家。

笼中抓鸡很容易,秀才学医很困难。我瞎说呢,请中医学子们说说。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9-5 00:33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9-5 00:34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9-4 12:19
智海兄弟这话说的在理。高先生真的进步不小啊。真诚祝贺!

中医思维的确很重要,事关中医事业的成败。

谢谢梁版鼓励!实际上,若不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中医思维,那么,阴阳五行提供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就是中医思维。由于大家对阴阳五行的认识不一致,这种情况下,中医思维没有标准和规范。只有用科学语言的零态思维表达中医思维方式,才能既证明中医是科学,又有利于中医吸收西医和现代科技成果,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且不西化。可惜,真正理解零态的中医专家只有傅教授一人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4-9-5 00:41
llyyjj 发表于 2014-9-4 21:28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怎么解读?
考考大家。

梁版不是说了嘛,中医思维非常重要!
中医与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古代的秀才从小学习传统文化,为学习中医打下了方法论基础,自然有利于学好中医。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5 06:57
我怀疑你的文化程度了,有好些发言的会员都是中医爱好者,文化也不是很高,都能说出对中医的认识,你咋就一点没有呢?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4-9-5 12:39
gl0101 发表于 2014-9-4 22:34
笼中抓鸡很容易,秀才学医很困难。我瞎说呢,请中医学子们说说。

明清时代,秀才成为府学、州学、县学的生员,参加省里举行的乡试,过关者参加礼部会试,取会试的前几名进行殿试,经过层层考试选拔,最终能够脱颖而出者实在寥寥无几,走这条仕途之路异常艰难。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是说那些无缘跨上仕途的穷秀才们为了谋生转而学医,很快就能够入门,成为不错的医生。这是为何?因为中医和《易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具有相同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内中有许多共通的东西。
呵呵   识文断字读书识字可不是能念会写那么简单   最起码得读得懂意思才行吧   
现代教育的缺陷就是书声琅琅不知所云也不求甚解   杨金锋先生曾说秀才相当于现代小学水平   我看现代大学水平也达不到秀才标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5 12:55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4-9-5 12:39
明清时代,秀才成为府学、州学、县学的生员,参加省里举行的乡试,过关者参加礼部会试,取会试的前几名进 ...

《黄帝内经》和《易经》哪个好学?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5 13:01
学中医要讲悟性,杨版主虽然文化不高,没有秀才文化水平,但中医确学得好。可见,捉鸡不一定要秀才。在古代有的穷人没有文化,通过跟师学习,病人也很多。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5 13:34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4-9-5 12:39
明清时代,秀才成为府学、州学、县学的生员,参加省里举行的乡试,过关者参加礼部会试,取会试的前几名进 ...

秀才的名额是按省、府等地区算的,按名额计算,秀才名额低于现在的博士招收计划,秀才超过现在的博士水平。按待遇算,秀才里面的优秀者可以获得国家补贴,称廪生,而现在的博士后国家给补贴,博士好像是自费。这么比较,秀才应该相当于博士后。
作者: 狂奔的蜗牛    时间: 2014-9-5 18:54
误人子弟!我不是中医专业的学生,可学校会给我们开一些中医的了解课程,现在回想那些讲课老师们对中医的态度真是令人咋舌,老师对中医都是不支持态度!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5 21:09
llyyjj 发表于 2014-9-5 05:34
秀才的名额是按省、府等地区算的,按名额计算,秀才名额低于现在的博士招收计划,秀才超过现在的博士水平 ...

关于秀才,我百度了一下:童生相当于高中毕业。
秀才相当于学士。
举人相当于硕士。
进士相当于博士。

院试 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 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 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5 21:20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5 21:09
关于秀才,我百度了一下:童生相当于高中毕业。
秀才相当于学士。
举人相当于硕士。

这个对比还有点低了。放在文革前还差不多。

古代各朝代不一样,缺人的时候,举人就要当县级长官,进士或者当翰林院编修(相当于科学院院士),或者当府一级官员(相当于厅级),状元这几位不用说了。人才较多的时候,进士当县级官员,状元进翰林院。举人在有缺的情况下当官,县级或县级副职。举人以上都有国家补贴。当官了自然有俸禄,不当官有补贴。

秀才以上还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6 13:55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我想考大家,不想没考住,大家回答的超过了,这道题要是100分的话,大家的回答能打500分。

以前有医家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说不要理解复杂了。

这句话是古代的话,古代读书人少,秀才更少,秀才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是相当的高。
学医要看书,看书要识字。秀才识字水平相当的高,自然比识字少的不识字的学起来容易的多。就这么简单。

不要拉扯什么中医思维,那个年代人人都是中医思维。不要拉扯东方文化,那个年代人人都学的是东方文化。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6 21:25
llyyjj 发表于 2014-9-5 13:34
秀才的名额是按省、府等地区算的,按名额计算,秀才名额低于现在的博士招收计划,秀才超过现在的博士水平 ...

那就让博士后学中医好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7 06:31
国学在五四前和中医一样受到国人尊重,五四则受到严重冲击。所以才有今天的重提回归中医,中医思维,复兴中华文化!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7 11:00
gl0101 发表于 2014-9-6 21:25
那就让博士后学中医好了。

说实在的,要学好中医,学历越高越好,非医学专业的人士也是如此。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7 12:07
大实话!现在中医大学开始招非中医专业大学生读研究生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7 20:56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7 12:07
大实话!现在中医大学开始招非中医专业大学生读研究生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吧?

这是怎么回事,铁版介绍下情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7 21:46
李老师真不知道啊?因为研究中医必须多学科协作。对于中医药人员,改变知识结构很重要,所以目前已有几所中医药大学设有非医读研专业,就是从非中医专业毕业生中招收中医研究生!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7 23:28
llyyjj 发表于 2014-9-7 11:00
说实在的,要学好中医,学历越高越好,非医学专业的人士也是如此。

最好先招几个博士生导师试试,如果成功即可全国推广。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7 23:35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7 21:46
李老师真不知道啊?因为研究中医必须多学科协作。对于中医药人员,改变知识结构很重要,所以目前已有几所中 ...

从非中医专业毕业生中招收中医研究生,研究啥呢?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8 07:26
愚钝!研究中医啊。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8 17:49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8 07:26
愚钝!研究中医啊。

这些学生毕业了吗?研究的怎么样啊?突然觉得铁骨回帖有点智海的风格啊。鼓励一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8 21:16
gl0101 发表于 2014-9-8 17:49
这些学生毕业了吗?研究的怎么样啊?突然觉得铁骨回帖有点智海的风格啊。鼓励一下。

这好像是这几年有的,以前没有。有名的大概是哪位曲教授了,电视上经常胡说八道。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8 21:24
llyyjj 发表于 2014-9-8 21:16
这好像是这几年有的,以前没有。有名的大概是哪位曲教授了,电视上经常胡说八道。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中医学理论研究水平和促进学术进步,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探索培养中医学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新途径,我校招收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按硕士研究生招生,进行硕博连读。培养具有中医学科学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跨学科、复合型的高层次中医学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全日制攻读理学、工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含应届毕业生)。通过非全日制教育获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恕不接受报考。

    三、报名日期     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报名要求。

    四、报名地点     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确定的报名点报名。

    五、报名手续

    1、一律按报名点的要求办理报名手续。

2、所有考生在报名时报考专业代码统一为(002)基础医学院的中药学专业(100800)。

    六、招生专业

    中医学

    七、考试日期

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时进行,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八、复试要求

复试专业笔试科目为中国古代汉语,其中选择第一、五、六、七考试科目组合的复试考中国古代汉语一,其余考中国古代汉语二。其余复试内容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行。

九、其他

根据国家卫生部规定,非医攻博学生不得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其从业领域为中医学基础理论领域研究。我校研究生院咨询电话为025-85811028,研究生院网址为http://gra.njutcm.edu.cn

2006年8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攻读中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组合

一、中国哲学(01010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1中国哲学基础综合一[哲学综合(611)50%,中国哲学原著(412) (含古代汉语)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2中国哲学基础综合二[哲学综合(611)50%,东方哲学与宗教概论(458)50%]



二、逻辑学(01010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3逻辑学基础综合[哲学综合(611)50%,形式逻辑(414)(含符号逻辑基础50%]



三、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4科学技术哲学基础综合[哲学综合(611)50%,科学思想史(418)(含科学、技术与社会)50%]



四、社会学(0303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5社会学基础综合[社会学理论(614)50%,社会学方法(434)50%]



五、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6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综合[文学(615)(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50%,语言(435)(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50%]



六、中国古代史(06010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3历史学基础



七、中国近现代史(060107)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3历史学基础



八、基础数学(0701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7基础数学基础综合[数学分析(627)50%,高等代数(801)50%]



九、理论物理(0702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8理论物理基础综合[量子力学(628)50%,普通物理一(802)(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50%]



十、无机化学(0703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49无机化学基础综合一[有机化学(634)50%,大学化学(852)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0无机化学基础综合二[有机化学(634)50%,仪器分析(853)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1无机化学基础综合三[物理化学(666)(含结构化学)50%,大学化学(852)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2无机化学基础综合四[物理化学(666)(含结构化学)50%,仪器分析(853)50%]



十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综合[有机化学(634)50%,高分子化(854)50%]



十二、天体物理(070401)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4天体物理基础综合[高等数学乙(636)50%,普通物理一(802)(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50%]



十三、植物学(0710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5植物学基础综合[生物化学一(640)50%,植物生理学(831)50%]



十四、动物学(07100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6动物学基础综合[普通生物学(641)50%,普通动物学(832)50%]



十五、生理学(07100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7生理学基础综合[生物化学一(640)50%,生理学(833)50%]



十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8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综合[生物化学二(642)50%,分子生物学(834)50%]



十七、生物物理学(07101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59生物物理学基础综合[生物物理(632)50%,普通物理一(802)(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50%]



十八、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0运筹学与控制论基础综合[数学分析(627)50%,高等代数(801)50%]



十九、环境科学(0830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1环境科学基础综合一[302数学二50%,环境化学(808)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2环境科学基础综合二[302数学二50%,环境生物学(810)50%]



二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3机械制造与其自动化基础综合[301数学一50%,机械原理(915)50%]



二十一、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4精密仪器与机械基础综合一[301数学一50%,电路分析基础(964)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5精密仪器与机械基础综合二[301数学一50%,精密机械设计基础(966)50%]



二十二、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6材料物理与化学基础综合一[302数学二50%,物理化学(939)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7材料物理与化学基础综合二[302数学二50%,材料科学基础(942)50%]



二十三、物理电子学(0809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8物理电子学基础综合一[301数学一50%,电子技术基础(928)(数、模)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69物理电子学基础综合二[301数学一50%,电磁场理论(930)50%]



二十四、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0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综合[301数学一50%,专业基础综合(920)(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50%]



二十五、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基础综合[301数学一50%,电路(934)50%]



二十六、系统工程(08110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2系统工程基础综合[301数学一50%,自动控制原理(981)50%]



二十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3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基础综合[301数学一50%,计算机专业基础(935)50%]



二十八、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4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综合[302数学二50%,物理化学(化955)50%]



二十九、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5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综合一[301数学一50%,生物信号处理(937)5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6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综合二[301数学一50%,现代生物学(938)50%]



三十、遗传学(071007)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77遗传学基础综合[生物化学(721)50%,细胞生物学(953)50%]



备注:各专业第三单元基础综合考试科目组合均为南京大学或东南大学各专业的考试科目。实际报名考试时使用的科目代码为我校编制的科目代码,请考生注意结合南京大学或东南大学各专业科目名称查阅。

参考书目:

1-19组参考南京大学2007年硕士招生简章所列相关参考书目(www.nju.edu.cn);

20-30组参考东南大学2007年硕士招生简章所列相关参考书目(www.seu.edu.cn)。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9-8 21:26
llyyjj 发表于 2014-9-8 21:16
这好像是这几年有的,以前没有。有名的大概是哪位曲教授了,电视上经常胡说八道。

这个事铁骨可能比较清楚,还得麻烦铁骨给说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25 15:27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9-25 15:30 编辑

王教授我负中医的这篇文章,前几年就看过。曹东义著文予以分析、批判,内容详尽、说理充分。不需要专门批驳,有曹东义的文章就足够了。

我想大家因王教授的事,讨论开了中医院校的教育制度与方法,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重要。

王教授不管是真人还是化名,网上找不到个人资料,我这里猜测一下。(论坛本来不能评论人,我也不评论个人,把王教授当一个标本分析,反正他也藏头不露尾)


按文中说,他是退休以后发现中医的这些问题,看其博客,发表文章是09年开始的,“中医负我”是2010年。假如09年60岁退休,倒退41年到19岁,是1968年。

说王教授09年60岁退休,是我猜的,不能作准。因为王教授可能在60岁前一两年或晚四五年退休。(正教授可以65岁退休)。
按60岁退休,王教授是68年入学,这不可能,因为那年全国大中学都不招生。往前推,王教授可能是65年入学,往后推,最早是73年入学,就是工农兵学员。
65年入学的大学生,进校就闹革命,造反造的昏天黑地,学习时间很少。但我接触的这批大学生,水平不比以前的大学生差。可能一是这些大学生基础好,再是大家在文革混乱的情况下还坚持学习。73年入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水平相差很大,少数人后来读硕、读博,都成了中医名家。
王教授如果73年19岁,09年离退休还差好几年,好像不是。如果是65年19岁,09年快到65岁了,差不多正好退休。

为什么要推算王教授的入学时间呢?绕这么大弯子干什么?
就想请大家对中医学院的教学做点分析,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分析过一点,不过那是讲我们本地区我所了解的中医人员受教育情况,论坛里朋友有对中医学院有什么了解,可以借王教授为例发表看法。

50年代初创办中医学院、文革停止招生7、8年,文革临近入学的那几级学生、文革期间入学的工农兵学员、文革后的新三届、新三届到现在。
中医学院的教学活动在这几个阶段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对中医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大家发表意见。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9-25 15:40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15:27
王教授我负中医的这篇文章,前几年就看过。曹东义著文予以分析、批判,内容详尽、说理充分。不需要专门批驳 ...

      但就从时间点来说,我觉得文革期间对于医学的影响最广的一本书应当是《赤脚医生手册》,而正是这本书对中医学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李老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25 15:55
jyds123 发表于 2014-9-25 15:40
但就从时间点来说,我觉得文革期间对于医学的影响最广的一本书应当是《赤脚医生手册》,而正是这本 ...

嗯,有道理。
不过咱们这个帖是讨论王教授谈到的中医学院教育问题。


《赤脚医生手册》(可能几个版本,我看过的是后期出的,挺厚,套塑料皮的),那时候我还小学或中学,经常翻着看,正经医学的东西没学会什么,就记得灭苍蝇、蚊子什么的,还记得灭钉螺,还记得脊柱损伤的病人,要绑在门板上抬到医院,没上门板前,要几个人站一排往起托,害怕脊柱错位。

我们上学那会都不学功课,自己乱翻书。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9-25 16:03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15:55
嗯,有道理。
不过咱们这个帖是讨论王教授谈到的中医学院教育问题。

您说的这个话题,我还是回避的好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9-25 16:04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15:55
嗯,有道理。
不过咱们这个帖是讨论王教授谈到的中医学院教育问题。

我是最近才关注这本书的,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为什么中医在农村也不是很受欢迎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25 20:51
jyds123 发表于 2014-9-25 16:04
我是最近才关注这本书的,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为什么中医在农村也不是很受欢迎

《赤脚医生手册》,中西医内容都有,有好几个版本。中医不在农村受欢迎,您说的赤脚医生时代还是现在?

对现在农村医药情况我不了解,说不上来什么。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27 20:56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07:27
王教授我负中医的这篇文章,前几年就看过。曹东义著文予以分析、批判,内容详尽、说理充分。不需要专门批驳 ...

六十岁退休时,曾许下诺言,要将自己风风雨雨的人生,将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人和事,慢慢弄清楚的事体,做一番认真梳理,回忆起来,整理出来,记录下来,使自己更明白一点。为免所知悉的情况泯灭,基于一位老人的责任与使命,希望能将自己亲身的经历,所明了的事情,世间的真情实况,择其要者以示后人。可世事难料,还没来得及动笔,老母亲却病倒了下来,每天往返于609路公交车之上。三年之后,从医院送走了母亲。父亲上寿期颐、桑榆晚景,需要有人照顾,因而一直在家侍候,不敢怠慢与偷闲。只能于睡前晨起时分,认真回忆,仔细琢磨,精心构思,草拟腹稿。直至2009年秋后,待一切家务护理工作趋于稳定和熟练之后,稍有余暇,通过对面房住的学生在“和讯网”开了个“愽客”,才能如愿以偿。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27 21:00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27 12:56
六十岁退休时,曾许下诺言,要将自己风风雨雨的人生,将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人和事,慢慢弄清楚的事体,做一 ...

如今,花甲之后又五年,六十有五矣!将其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就那么一丁点一瞬间的事儿,微渺至极。行年六十五,当知六十四年之非,人生苦短,能读懂一、两个“理论”,幸哉足矣!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27 21:08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27 13:00
如今,花甲之后又五年,六十有五矣!将其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就那么一丁点一瞬间的事儿,微渺至极。行 ...

花甲之后又五年
[原创 2010-12-15 17:12:32] 。说明2010年王教授65岁。王教授应该是1945年出生,19岁进入中医学院时是1964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28 10:06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27 21:08
花甲之后又五年
[原创 2010-12-15 17:12:32] 。说明2010年王教授65岁。王教授应该是1945年出生,19岁进 ...

差不多。文革前的大学生,不过上学五年,其中造反三年。

留在中医学院当教师的情况我不清楚。以我地区情况,地县一级,这几年(70年前后几年)的大学生一般都分配在公社医院当临床医生。当时中西医也不怎么区分,大夫治病,有什么条件用什么。中医大夫大概都开西药,西医大夫大部分多多少少学过中医,也开中药。一般公社医院不能开展外科手术,西医外科大夫都主要搞内科,偶尔做个小手术,中医大夫进手术室的事也常有。大夫给老母猪接生的事也有,给大牲口接生更常见,兽医站和医院一般也离得不远,两个单位的人互相帮忙是很自然的。一般医生给兽医帮忙的多,兽医给医生帮忙的少,这个道理你懂的。扯了一些闲话,呵呵。

我接触中医学院的教师是80年了,了解的一个现象,中医学院都有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的各科室主任,和教务处的各教研室主任大部分是一个人。这位主任下了课,要赶在门诊部去应诊。有的主任,排课一般不排早上第一二节的课,因为早上要查房。查房完了,给住院医师交代了处理,然后去上课。

8、90年代是这样,以后我不知道。

这位王教授的工作是不是这样,他好像也没有说清楚。论坛里有中医学院毕业的不少,大家谈谈中医学院的教学情况,也好分析王教授讲的这些内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28 10:09
一般医生给兽医帮忙的多,兽医给医生帮忙的少,这个道理你懂的、
--------------------------------------

这句话发出去以后,觉得判断不准。论坛的朋友到底懂不懂我说的这种情况,大家讲讲,为什么医生给兽医帮忙的多?
呵呵,这是闲聊,7、80年代农村医院的情况。铁板知道不?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28 12:31
这个王教授不相信中医,关键是他可能没上过临床!凡是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基本上都怀疑中医能治病!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9-29 07:09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28 12:31
这个王教授不相信中医,关键是他可能没上过临床!凡是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基本上都怀疑中医能治病!

没有临床经验的都怀疑中医,有临床经验的不怀疑中医。这个逻辑关系从哪里来的呀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29 07:34
没有临床实践支撑,就作算你不怀疑中医,也是纸上谈兵,对中医无益!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9-29 08:08
本帖最后由 jyds123 于 2014-9-29 08:11 编辑
jyds123 发表于 2014-9-29 07:09
没有临床经验的都怀疑中医,有临床经验的不怀疑中医。这个逻辑关系从哪里来的呀


即使不是医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中医,甚至于医学的发展没有益处吗,这个论坛里强词夺理的人真的多呀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9-29 08:15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20:51
《赤脚医生手册》,中西医内容都有,有好几个版本。中医不在农村受欢迎,您说的赤脚医生时代还是现在?
...

当然是指现在喽,赤脚医生(现在应当是叫村医吧)普及之后,中医还是没落了,我觉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9-29 10:41
jyds123 发表于 2014-9-29 08:15
当然是指现在喽,赤脚医生(现在应当是叫村医吧)普及之后,中医还是没落了,我觉得。

村医和过去的赤脚医生在政策上有区别的,这个咱们不管。

现在农村的中医情况,外地我不了解,就陕北地区,不能说中医没落了,是整个村级医疗成空壳了,。。农民都进城了,医生也进城了。

有个例子:国际一个组织给某县资助一笔资金,建了几十个村卫生室。建一套大约一二百平方米的房子,再配一些基本设备,村里决定都由村医免费使用。村医只要把药进来就可以开张。可是建了十几个,只有一个利用了,其余的都锁着,村医不愿意来。
这种情况,也谈不到中医西医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9-29 21:34
jyds123 发表于 2014-9-29 00:08
即使不是医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中医,甚至于医学的发展没有益处吗,这个论坛里强词夺理的人真的多 ...

我是指王教授,请不要对号入座。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