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治未病”被重视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14-8-2 11:03
标题: (原创)“治未病”被重视的思考

“治未病”被重视的思考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张毅

“治未病”尽管在两千多前就在中医界有比较成熟的论说,但真正受到重视则是两千多年后的公元2007年全国中医工作会上吴仪同志讲话后,在这次会议上吴仪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在这里,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大家都知道“治未病”这一概念在“四大经典”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及,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四大经典”的影响下,对“治未病”内容也有一定的发展和充实。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其实从老祖宗一开始就并没有因“治未病”是中医的治病特长而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内经》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但在“治已病”和“治未病”的取舍上,历代医家似乎更“愿意”当“中工”“下工”而偏向于“治已病”,因为不管是《内经》《难经》还是《金匮》《本经》,对“治已病”的论述篇幅远远超过了“治未病”。解放后,中医院校的历次版本的教材,不仅“治未病”的内容极少,还几乎清一色的将“治未病”放在书中的最未,而这些年我们一些“纯中医”不切实际地盲目的去和“西医”硬拼治“急”病,治大病,偏要打肿脸充胖子似地说比“西医”先进,结果是“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使中医的很多“治未病”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如食疗、按摩、祝由等被边缘化而“去中医”。为什么老祖宗们以来的几千年里,“治未病”就没有受到重视,而吴仪同志一发话就有“发展战略”的意义呢?我觉得至少有这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1.中医自身没有自己的学术主张,基本上是依附于领导同志的“高瞻远瞩”来确立自己的学术主张。如果这次“治未病”不是吴仪同志出来发话,这颗中医瑰宝不知还要在中医的宝库里睡多久的大觉呢!

2.中医学术是“襁褓学术”,而“襁褓”堕性,必然会导致出中医学创新和发展的惰性,在这襁褓堕性中产生出的襁褓学术,其学术价值和受重视度,往往随呵护程度而长跌,如民国时期,政府的一纸“废止中医案”,几乎让中医灭于一旦,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宝库论”,又使中医院在一夜之间遍布全国。         

3.中医没有具备应有的科学精神。不管是西方科学还是东方科学,但实事求是的精神,应该是二者都不能废离的基本要件。但在这里,中医学人更有点象“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吴王好剑客,国人多伤疤”里的“宫女”和“国人”。如果领导重视某个问题,学术界就热衷于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至少可以说明这个学科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和长远发展的设计和规划能力,一般情况下,专业团队往往是领导的参谋和智囊,某一个学科的学术重点是什么?发展方向在哪里?学术优势在哪里?远景目标如何等等,这些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设想,应该由专业领袖为代表的学科智囊团队提出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现在可好自己找不准发展方向和目标,反而要让不太懂专业的领导来指引方向。这显然有背于客观把握,理性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我要感谢吴仪同志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对中医工作的重视和情有独钟,没有她睿智的目光,至少“治未病”没有现在的身价和如此受人追捧。但是我们中医界也应该反思一下:没有领导的“提请”和政府重视,难道我们就真的分不清中医宝藏里的“瑕”“玉”,就真的无法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就真的没有能力自主地用自己的学术实力来求得发展和取得社会重视和认可?如果真的是这样,中医学术存在的价值就应该受到严重质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8-2 11:41
       鸟人今天也说人话了,今天说人话,我教你人话应该这么说!
     吴仪以及中国的一些领导人首先是中国人,他们认真学习了中医学,懂得一些中医的皮毛,运用人民给他们的权利,做一些有利于中医发展的事情,是应该的,而且做的很不够,他们应该检讨。
     我们国家的现代许多领导人,是科学主义者,盲目迷信科学,崇拜西方文化,严重的打击中医,而且制定了许多以西方科学为标准的制度、法律,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中医以及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这个苦果是要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吃下去的!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14-8-3 15:4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 03:41
鸟人今天也说人话了,今天说人话,我教你人话应该这么说!
     吴仪以及中国的一些领导人首先是中 ...

震惊,你也会人话?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请记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8-4 07:41
川耗子 发表于 2014-8-3 07:40
震惊,你也会人话?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请记录。

      鸟蛋不疼了?!不必记录了!哪一天鸟蛋疼了再记录,阳性体征记录,阴性体征只记录消失的时间!
    鸟蛋疼如果再复发,恐怕就要手术切除了!你那点鸟蛋文化也许能够治好,现在乖多了,有进步,有疗效,还继续保持疗效,效不更方,继续治疗。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