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渔翁 发表于 2014-7-22 14:13
觉得开始药量偏重了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7-22 19:34
少阴病过程中较多见的,其症状是: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 ...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7-22 22:38
卷六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一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杏园春 发表于 2014-7-23 21:42
《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鼽者,鼻出清涕也。” 似乎应该诊断为鼻鼽!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7-23 06:38
卷六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一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7-23 05:18
谢谢千超版主赐教!先生火眼金睛而又用心良苦,列出伤寒少阴全部条文,而不指出笔者辨证用方之错,笔者实 ...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7-23 14:34
千总版委实辛苦了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7-23 22:51
先生客气了。其实书上的东西,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只要疗效好,就是可行。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7-23 14:34
千总版委实辛苦了
杏园春 发表于 2014-7-23 13:42
《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鼽者,鼻出清涕也。” 似乎应该诊断为鼻鼽!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7-23 22:56
伤寒有六经之证,有六经之脉,证脉井然不杂,则可直指为某经之病。若两经、三经,阴阳混淆,不可以一经名者 ...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7-24 06:58
是的。笔者佩服千总版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风度。谢谢梁版主!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7-24 02:00
先生有儒医之风,佩服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7-24 02:00
先生有儒医之风,佩服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7-23 23:17
谢谢版主指正!鼻鼽与鼻渊往往是伴生的,治疗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只要病机一致时便可用相同之法与方 ...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7-24 08:57
十分赞同梁院长的意见。杏林先生确实谦恭厚道,颇具儒医之风。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红尘中,杏林先生是如此 ...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7-24 09:11
鼻鼽与鼻渊往往是伴生的。同意先生的意见,我也认为是这样。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7-23 12:51
谢谢回复!笔者是按汉时一两合今15g计量,服药后未见不适。
老渔翁 发表于 2014-7-25 16:06
恩恩,多谢指教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4-7-26 07:13
谈不上指教,版主过谦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