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与中医祛瘀止血[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4-7-2 11:52
标题: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与中医祛瘀止血[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讨论]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4-7-2 03:57 编辑
DIC分期的病理生理改变
1.高凝期 此期系发病之初,大量凝血酶形成。机体的凝血活性增高,凝血过程加快加强,而纤溶系统、抗凝系统活性相对较弱,血液呈高凝状态,各脏器微血管内可有程度不同的纤维蛋白-血小板性微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及相应的脏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尤其在急性DIC该期极短,不易发现。该期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为凝血时间和复钙时间缩短,血小板的凝附性增高。
2.消耗性低凝期 该期由于纤维蛋白-血小板性微血栓广泛性形成,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血液逐渐转入低凝状态。与此同时,纤溶过程逐渐增强,抗凝物质逐渐增多,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出血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凝血和复钙时间明显延长。
3.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期 随着DIC的进展,凝血活性物质逐渐被消耗,而纤溶酶增多,纤溶过程越来越,临床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及MSOF。该期除仍有前一期实验室指标变化的特征外,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相关指标的变化十分明显,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3P试验阳性。
……
DIC防治
1.去除病因
2.改善微循环
3.重建凝血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DIC的发生首先是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后才是纤溶系统过度激活,使血液凝固性降低。故在治疗上应以抗凝为主,即使在后期纤溶为主的DIC患者也不宜单独使用抗纤溶药,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并适时补充凝血物质和抗纤溶治疗。
——中医药祛瘀止血的病理生理基础?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