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谢兆丰老中医治疗妇科杂病的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6-10 21:47
标题:
谢兆丰老中医治疗妇科杂病的经验
谢兆丰老中医治疗妇科杂病的经验
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 黄晨昕(225500)
关键词:谢兆丰;妇科杂病;中医治疗;经验
谢兆丰主任医师,系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60载,学验俱丰,精于中医内、妇科。兹举妇科杂病验案数则如下。
1 乳衄
张某,女,32岁,2007年8月15日初诊。患者近3月来,因婆媳争吵,自觉左乳胀痛,痛及腋下,经来尤甚。多次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间断服用疏肝理气类中药,症状依然。近旬又增乳头渗血。刻诊乳房胀痛,触之痛甚,扪之灼热,伴心烦口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舌红苔黄,脉弦。证属肝郁化火,迫血外溢。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凉血。处方:柴胡8g、金铃子10g、丹皮10g、山栀10g、赤白芍各10g、青皮10g、夏枯草10g、侧柏叶10g、蒲公英15g ,6剂。药后,乳头渗血渐少,乳房胀痛亦减。守原方继进12剂,诸症消失而愈。
按:乳衄一证,临床少见。《疡医大全》认为,此病或由忧思过度,肝脾受损,肝不藏血,脾不统血所致,或由肝火炽盛,迫血外溢所致。本患起因争吵,情怀不畅,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化热灼伤血络。故治当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证相合,果获良效。
2 产后小便不通
毛某,女,30岁,2007年5月11日诊。患者足月分娩,产程偏长,产后三天,自觉排尿乏力,渐至小便涓滴而下,甚则不通,需用导尿,虽局部热敷、针灸,亦未奏效。诊时见患者小腹膨隆,内急不安,排尿困难,汗出面白,神疲乏力,胃纳欠佳,舌红苔白,脉虚无力。证属生产用力,耗气伤正,气化不力,无以行水。治以补气升阳,化气行水。投升陷汤加味:黄芪30g、升麻15g、柴胡10g、桔梗10g、香附10g、白术15g、乌药10g、肉桂5g、甘草8g、红枣10枚,5剂。药后感气力增加,尿已成线,但感不畅。继用原方又进5剂,排尿遂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有余,未见异常。
按:本例患者,分娩用力过度,正气受损,气化失利,致尿闭不通。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功能益气健脾,升阳举陷。谢老依“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立论,以升陷汤为主方,酌加肉桂,以期恢复膀胱气化,如此小便畅矣。
3 子宫下垂
钱某,女,31岁,2006年9月25日诊。产后不及三月,过早劳作负重,子宫下垂至阴道口外。平卧休息、局部热敷,尚能回缩。久站或久行,症状加重。刻下见其体质虚弱,神疲乏力,头昏目花,纳谷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中气不足,升提乏力,治当益气升提。处方:党参30g、黄芪30g,升麻15g、柴胡10g、甘草6g、炒白术15g、当归15g、枳壳15g,6剂。药后患者自觉气力有增,精神转振。守方继服20剂,站立行走未见子宫脱垂。嘱以补中益气丸9g,日服2次,暂缓过劳。随访一年,痊愈如初,劳作正常。
按:子宫脱垂,临床多见。本例系生产正虚,复又努力过重,致中气受戕,升提无力,而成胞宫下垂。谢师宗《内经》“陷下则举之”之旨,立法提举清阳,补而升之。投益气升清之方,酌加当归兼理血分,前后治疗不及一月,竟奏全功。
4 更年期乳溢
赵某,女,51岁,2006年10月9日诊。诉近半年来两乳发胀,且有乳汁溢出,质稀,曾作多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刻诊见患者神倦乏力,头昏气短,寐差梦多,面色萎黄,纳谷不馨,大便溏薄,带下清稀,舌苔薄白,脉象细弱。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以健脾益气,佐以回乳。用参苓白术散合归脾汤加减: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砂仁3g(后下)、薏苡仁20g、当归10g,酸枣仁15g,木香10g,陈皮6g,炒麦芽60、红枣10枚。服5剂后告之,溢乳症状有减,遂守方服药32剂,病告愈。随访半年,一切如常。
按:乳房属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气失统摄,故致乳溢。乳汁又为气血所化,乳溢过多,更损气血。故治用参苓白术散合归脾汤补脾胃、益气血,并佐以麦芽回乳,其病遂愈。
5 梦交
沈某,女,41岁,2004年9月14日就诊。患者病起于受惊,近3月来,每每入睡,即梦与男子交媾,惊醒不敢思睡,终日胆怯心惊,精神萎靡,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白带增多质稀,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乃阴阳失谐所致。治宜安神定志,调其阴阳。方用孔圣枕中丹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石菖蒲10g、远志10g、龟板20g(先煎)、龙骨30g(先煎)、桂枝10g,白芍l5g,牡蛎30g(先煎),五味子l0g,夜交藤15g,生姜5g、甘草3g,5剂。药后症状减轻,继服10剂,梦交未作,精神转振。嘱续柏子养心丸2周善后。随访一年,病未见复作。
按:梦交一症,《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认为病由阴阳两虚、心肾不交所致。并出桂枝龙骨牡蛎汤,用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潜镇摄纳。谢师合用孔圣枕中丹,旨在增加镇静安神、宁心益智、补肾健脑之功,如是阳得阴养,阴得阳摄,阴阳和谐,神能归舍,故病退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