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3) [打印本页]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14-5-4 08:36
标题: 【原创】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3)
   二是,学术派别间的缺乏勾通交流,即使是诸如感冒之类的小恙,也因为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造成对其认识上的差异。所以在临床上,中医说理时往往是各执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形成一致意见,导致中医学术无法形成大家公认的技术标准,阻碍了中医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使中医难以长“壮”长“大”。
   闭塞的环境,使人流、物流、信息流难以畅通,那时的人真正是“井底之蛙”,他们以为“井底”的世界就“井上”的世界,以为“井底”的“远见卓识”和“伟大见解”放在浩瀚的世界上也同样受用。由于脚未出户,总以为自己的所处最高远、自己的见解最精辟,最后导致出了我的最好,我的最正确,天下的一切东西都是我最标准的“那西索斯(自恋)情结”。这种情况下,从客观上讲是由于中医各学术派别间缺乏交流勾通的条件。从主观上讲,各学术派别的创立者及其继承者,由于目光短浅,进而地缘的闭塞浸透到心理上闭关自守,导致目空一切,至直排除异己的落后观念的盛行。于是中医界就出现了一种极为可怕的自我吹捧的现象,这可以从很多中医书籍的书名上得到佐证:喻家言说自己的理论是《医门法律》,法律是什么?判断一切事实的标准,可是你老喻认为是“法律”,别人就不买账。吴谦却说他的书是《医宗金鉴》,比你的“法律”更霸道。“医宗”就是医学的正宗,是医学的蓝本。“金鉴”就镜子,所有医学理论的正确与否,都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来甄别“真”“伪”。他如《医学正传》、《证治准绳》、《临证指南》……等等都是自我标榜,自以为是的典型表现。正是中医这种互不勾通,发展成为互相攻讦,互相贬损。使中医的理论毫无长进,尽管医籍汗牛充栋,终究少有成为大器的。倒是那些不以理论为主而以实践技能为特征的著述,反而更成了世界科技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本草纲目》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是,封闭的大陆文化,造成了中华民族过度的拒夷防变心态,在民族活动行为姿态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点反映在中医上就是中医学术的“完美无缺”,不愿意和其它文化进行交流和嫁接。
   四周自然环境的封闭,物阜地丰的优越生存条件,终于使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中国是天底下最好的地盘,所以养成了傲视一切的态度。史学家早就这样的结论,历史上民族关系不和睦,绝大多数的责任在汉民族身上,他们把汉族以外的民族视为外方,辱称他们是“北夷南蛮东狄西戎”,在对待外国民族时更是有恃无恐。因为不知道“桃园”外还有世界,以为天下之大,不过“尔尔”,以为眼睛所见的一切人间事物就是宇宙的全部事物。有了这种心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有了本质不同,郑先生下西洋,不为金银财宝,中国遍地是黄金珠宝;不为人才,中国人里象司马光砸缸救人之类的人才到处都是;不为学术,火药做炮仗之类的技术那简直是小菜一碟。总之一句话,中国人是天下最优秀的人,中国地是最富饶的地,中国没有什么需要向别人学的,要学也只有外国人向咱中国人学。所以,郑和先生虽然七次下西洋,行程远远超过哥伦布,除了向外国人布施行善,炫耀式向国外输出中国文化外,根本没有带回任何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性东西来,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这种偏执的夷夏之防的自我中心的民族心态,在中医方面反映得也极为突出,除了上述说的各学派都以自己的学术为中心外,就是对中医以外的技术和医学的强烈抵抗,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家有的我们都有,比如,唐宗海在论述“髓”时就有这样的说法:“西医云,人之才智,均出于脑髓,中国近医又知肾不知髓,反为西医所笑,不知古圣《内经》,已有髓海论、骨空论,又将肾与髓合论之,甚矣,古圣人,千古莫及矣”。言外之意,西医说脑主思维,中医早就有了,而且这种把肾与脑的功能连在一起的,只有“圣人”才想得到,且永远没有人能比得上。唐宗海还认为:“不知西人算学,出自《周髀》;机器流传,出于般巧、墨子;医用剖割,亦华元化之流派,不必西人……。中国人未深考,及转震而惊之,可叹也夫。”其崇古顺旧、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心态跃然纸上。可是唐先生为什么就没有想一想,对诸如此类的事情,为什么“中国人未深考”而反让其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了呢?
   2.经济上的小农文化,确定了中医的生存形态是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体形态。这种形态需要大家庭式的生产方式来加以维系,形成了以家族为单元,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体制。这种体制下的生产,仅仅是春播夏收,满足生计问题,无需也没有能力来作长远考虑,只需一位强力权威者进行统领,而所有这个单元的成员就在这个统领者的指挥下,从事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步调一致,行为相同的生产活动。没有这样一位统领者,就很难保证小农文化为基础的农业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这种文化特色对中医的影响主要是反映在医师的思维和观念上,大致有以下几点。 
 2.1自满自信,最会豪迈。纵观中国文化,我们是最自满自信的民族,你说苏格拉底,他就说孔夫子;你说舞蹈,他就说武术;你说火箭,他就说火药;你说小提琴,他就说二胡;你说贝多芬,他就说汤显祖;你说CT,他就说扁鹊;说到外星人,他说早就与汉武帝接上头啦…...。总认为人家有的,我们都有,我们有的,人家不一定有,甚至永远也不会有,常常被这种感觉熏陶得热血沸腾,豪情奔放,这种情怀对中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四大经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讲理论不用它就不能成其为理论,搞临床不用它就如“盲人夜行”,失去方向。所以中医做什么都行,但不引经据典则什么都不行。由于对经典自满自信,中医世世代代都只能在经典里面打转转,一部《内经》一直用到现在的大学的博士那里,依然还是这些学子们的理论支柱。也因为对经典的独钟之情,对其研究的方法也达到了极致,哪一篇哪一页的某行的某个字少了一笔,抑或多了一笔;某一段话在某个时代作某个意义解释。……等等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无奈,这以经诠经,类似清谈的学风,对技术的推进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把这些知识一但用到临床上就会出现严重脱节,而一些机械循环的东西,则把所有的已知和未知疾病都框定在这个“机械循环”的圈圈内,于是就出现了用“风、寒、暑、湿、燥、火”来解释“非典”的发病机理一点不觉得别扭,用饮食治疗“岩(癌)证”也一点不觉得可笑……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本来这是中医形成初期时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不应有太过责难。问题是我们很多人偏偏就要把这些当着我们的兴奋点、我们的长处,还认为这是当今最先进的医学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孕育出了当今最先进的医学体系,这就有点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如果对此种种问题还不能持棒猛喝,中医真的会在这种“自满自信,自我豪迈”的环境中窒息而亡,其实这个征兆早已开如显露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5-4 09:04
       鸟人说鸟语,鸟眼看中医!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5-4 09: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5-4 11:07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5-4 01:34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你这样说楼主是不是有失偏颇,简直就是满嘴冒泡,要不你也说这样一篇鸟语让我们佩服一 ...

       鸟人、鸟语是懂得文化的作者的原话,是“褒义”!先生以为鸟人、鸟语是满嘴冒泡,那也是原作者冒得泡,是不是!
     我没有文化,不会说鸟语,也不会写一篇鸟语让先生佩服。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14-5-6 16:00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5-4 02:14
耗子你看看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89534941/e258491664294c33a34d539ce69cd4da

谢谢老懂推荐。没看你的推荐还有点“吃不准”,看了你的推荐,可以理直气壮地对某些人说“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