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治风湿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4-29 20:00
标题: 中医治风湿之我见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4-29 12:05 编辑

   风湿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更是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但是风湿又不是一般小感冒一二剂药就能解决掉的     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医者要有好的医疗技术和水平,患者要有一颗好的心态来对待,吃药要持之以恒切忌病急乱投机,因为风湿是一种慢性疾病。得病不是一俩天是一长期的过程,所以治疗也不是一两天能高顶的,即使那些宣传一二剂能治好的但是长期效果呢?好了废话不多说。
      本人有幸看见名中医:张秉厚老中医,他治痹的疼痛三俩三钱三分川芎,当归,鸡血藤三味要各30克也就是三个三两,穿山甲9克正是三钱,三七粉1克也就是三分  我们分析川芎活血祛瘀血中风药。当归活血祛瘀止疼兼补血防伤血。鸡血藤通络补血。山甲通径三七活血祛瘀止痛。三七是冲服。
      加桂枝黄芪。桂枝温通黄芪行气补气。
      我加麻黄附子细心汤。
      肩痛加姜黄。腰痛加狗脊。背痛加徐长卿。腿痛加牛膝。寒甚我每加二乌各10到25克  但是加生姜先煎一小时。细辛我每用到30克。说到内风湿我常用青风藤和生地。青风藤有成药抗内风湿效佳但是易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起风疹。生地抗内风湿效果横好它可以消除青风藤的副作用。效果叠加。
      我对难治的长加五藤饮;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雷公藤,鸡血藤,久病入络。关节肿大我加泽兰和泽泻。内风湿血沉升高加寒水石。久痹多从淤论。一般活血药不行  加水蛭土鳖虫。多加虫类药物    最好蜈蚣和全蝎二位研粉冲服(全虫6克蜈蚣两条不去头足…研磨分六次冲服)。




http://blog.sina.com.cn/s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4-29 22:48
你的"细辛我每用到30克",是一次用量呢,还是多次用量?堪比刘力红?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4-29 22:53
即"风湿疼"也有寒热之分,也有个体差异.然而,楼主却没有这方面的理解,似是如一些非专业者一样.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4-29 22:59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4-29 15:11 编辑

对一些药的用量,是事关人命的.必须谨慎.不能随随便便信口开河."二乌各10到25克 ",你是用过后是安全吗?再有,全虫+蜈蚣研粉.但全虫是盐渍保存的,你又如何"研粉"?!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5-1 08:58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5-1 01:00 编辑

我来给你点拨:此病可以有一个基本方剂,然后是据不同的个体脉证形式,加减成不同的药物组方应用.并持续跟进,进行动态调整.
对剧毒药的应用,如在这样的地方晒出来,一定是要有安全的应用经历才可.否则,你是要负责的
.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20:46
赞一个!
也谈一下我的看法,治风湿热,我好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类风湿,每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5-2 21:39
谢谢千总版!
对于细辛,以千总经验,在煎煮时间、口感、对体力的影响、疗程等等几方面,千总肯定有很多体会,能否指点一二?
谢谢!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5-5 06:25
在教科书上,细辛是第一味有毒的药,细辛的毒性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它的用量也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初期,应严格掌握细辛的用量,以免发生中毒现象。
单用细辛,用散剂,单用为末,不可过半钱匕,半钱匕,我在讲中药用量的时候就说过了,铜钱遮往了两个字不掉下来,那这就叫半钱匕。那么半钱匕,现在研究,可能就不会超过一克。就是现在的一克左右,有的把它误传就说细辛不过钱,一钱就是三克多了,那量明显的偏大,原文是不过半钱匕,那么超过了会怎么样,那么就是气闷塞、不通则死。现在认为它就是对呼吸中枢有麻痹、抑制,影响呼吸,最后可能造成窒息性的死亡。这就是它的一个毒性,注意指的是用散剂,直接把细辛,研成很细的粉末以后吞服。
如果细辛作为汤剂,当然不止了。现在细辛作为汤剂,可以用多大的量,教科书上写的是三到六克,但是在实际当中,有的用十克到十五克的有,甚至于还有大一点的都有,而且据说还非常安全,但关键煎煮的时间要长一些,煎煮就可能有一些成分就破坏掉了。
另外细辛作为散剂,不要长期地服用,因为细辛里面有一种化学成分,叫作黄樟醚,黄樟醚,是一个致癌的化学成分,那么长期服用,它会引起肝脏的一些癌变。那么短期的、偶尔的服用,当然是不会。黄樟醚在汤剂当中煎煮,很容易破坏,所以相对来说,作汤剂长期服用,用汤剂就要安全一些。
所以细辛是一个有毒的药,所以它在用量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使用注意当中,强调了细辛属于十八反,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三组里面不能和藜芦同用的。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5-5 06:25
细辛的毒性,大多在叶部,根部反而毒性小。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5-6 05:09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5-4 22:25
在教科书上,细辛是第一味有毒的药,细辛的毒性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它的用量也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初期,应 ...

谢谢惠顾和回复,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对临床应用细辛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5-6 06:0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5-6 05:09
谢谢惠顾和回复,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对临床应用细辛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5-6 09:07
非常宝贵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细辛用量,我曾写过一篇《细辛用量刍议》,全文如下。但我对细辛的使用是很谨慎的,一般3~6克,偶尔用10克。

  “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由来已久,始见于宋·陈承的《本草别说》一书。历代医家对此意见不一,如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称:“宋时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张锡纯说:“细辛有服不过钱之说,后世医者,恒多非之,不知其说原不可废。凡味辛兼能麻口之药,若花椒、天雄、生半夏大抵皆有此弊,不但细辛也。盖麻口者,即能麻肺,肺麻则其呼吸即停矣。”近年来,关于细辛用量用法的文章也屡屡见诸书刊,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单味用末吞服时,剂量应小于3.125g,即细辛不过钱;
  配入复方用作煎剂时,可根据病情酌情加量,可用至6~15g。
  现代研究表明,细辛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左旋细辛素等挥发油。其药理作用为解热镇痛、镇咳祛痰等,还具有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其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可以说是细辛不过钱的理论依据。
  细辛单用末时,其挥发油成分破坏极少,用小量即能麻痹呼吸中枢,引起窒息死亡。而入汤剂时,挥发油成分极少溶于水,且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细辛挥发油在煎液中含量极低。所以既使大量使用也少有副作用,而且细辛与其它药物互相作用,其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随之减弱。故张锡纯又说:“(细辛)若入汤剂,有他药相混,即用一钱,不过有半钱之力,若再少用,即不能成功矣。”
  近代用大量细辛且取得良效的有:《现代中医心病学·当代名医心病临证经验选评》中记载,颜德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肺心病,虚寒型的慢性肺心病,阳衰水泛而见咳喘心悸,咳痰白沫,形寒肢冷或肢体浮肿,脉沉细,舌淡紫。此时麻黄与附子同用振奋已衰的心肾阳气,内外协调而使风寒散,阳自归,精得藏而阴不扰。细辛用量宜大,习用4.5~9g,本方常可与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苓桂术甘汤合用。”据1999年5月第5期《中医杂志》李琏撰《李介鸣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经验》介绍,李介鸣治疗病窦综合症时“对细辛常用量为6~15g,最大量曾达30g之多……,一般服用细辛1.5小时后可见心率加快,4小时后渐渐减慢。服用大量细辛,只要得当,除有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不良反应。先父认为,细辛对于缓慢型患者疗效较佳,若快慢交替者用量宜慎,以免用量大而诱发房颤。”《现代中医心病学》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保元汤及生脉散加减治疗缓慢型心率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心动过缓,Ⅱ度窦房传导阻滞疗效更佳。在其使用的药物中,认为细辛10~15g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
  据考,张仲景用细辛最大量为三两,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古今度量制差别很大,现在通用的《伤寒论》方剂的换算方法是一两合3g,则三两即9g。清名医陈修园说:“三代至汉,较之今日仅十之二(余亲见汉时有六升铜量,容今之一升二合)。”采取汉制合清制的十分之二,一两合二钱,约相当于6g,则三两为18g。二者谁是谁非有待考证,但大于“钱”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细辛其挥发油虽极少溶于水,且易挥发散失,但在复方中可能受其它药物影响,出现共溶或助溶现象,并抵消其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从而发挥疗效而降低副作用。(《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2月27日)
  
       穿山甲现在太贵了,一般建议患者研末冲服,入汤剂有浪费之嫌。
  二乌我也极少用,应以谨慎为佳。可从小量开始,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加量,但应以10克以内为宜。
  我曾治一关节红肿病人,发现用银花藤效果亦佳,供参考。
  全虫现在多用盐煮保存,进货后多是湿漉漉的,时间长了容易变味。我常将其晾干后使用,虽减轻了重量,但不易变质。可研粉,也可用香油炸熟后吃。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4-5-6 12:06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4-5-6 04:09 编辑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5-6 01:07
非常宝贵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细辛用量,我曾写过一篇《细辛用量刍议》,全文如下。但我对细辛的使 ...

是一个身力实践做学问人的认识,学术质量高,对细辛的安全应用,有极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论坛所说的文帖加精,此帖即可成为加精文样的范文.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5-8 22:57
主贴讲风湿,是不是讲《中医内科学》里的痹证?痹证是一个中医病名,风湿不是中医病名,可以看做泛指一类疾病。

主贴里讲的内容,是楼主心得,楼主将自己经验体会介绍出来,敬佩!只是这些内容的适应范围应该明确一下,大家也好学习。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