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脱离五行之医学系列丛书之一《内科学》连载——于殿生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8:06
标题: 脱离五行之医学系列丛书之一《内科学》连载——于殿生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9 17:46 编辑

                             《内     科     学》                                                         

                                                                            ——脱离五行之医学丛书之一
                                           青岛 于殿生

                            目  录

            第一篇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第一章、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46&extra=page%3D2
    第二章、四季脉搏配属脏腑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70&extra=page%3D1
    第三章、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67&extra=&_dsign=0c9e20fb
    第四章、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82&extra=page%3D1     
    第五章、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02&page=1&extra=&_dsign=80c12b92    
    第六章、五味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98&extra=page%3D2    
    第七章、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773&extra=&page=1&_dsign=741572c4 
    第八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774&extra=page%3D1&_dsign=5b38b156
    第九章、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43&extra=page%3D1
    第十章、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96&extra=page%3D1    
    第十一章、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五运六气学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15&extra=page%3D1
    第十二章、由五行演绎出来预测生死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20&extra=page%3D1      
    第十三章、由五行演绎出来的灵龟八法及飞滕八法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49&page=1&extra=#pid405830      
    第十四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肝升肺降说、肝主左肺主右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40&extra=
       
        第二篇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第一章、对外感病中“风”邪的处理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604&extra=
    第二章、对有关涉及内“风”疾病的处理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643&extra=
    第三章、有关脉诊的实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43&extra=
    第四章,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089&extra=page%3D1
       
       十八-A-心,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B-肺,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C-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D-肝,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E-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第五章、“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15&extra=page%3D1&_dsign=12519283 
    第六章、有关五腑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26&pid=412320&page=1&extra=&_dsign=07836bce
    第七章、有关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419&extra=
    第八章、有关脏腑之间关系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798&extra=page%3D1
    第九章、有关对《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改为“六病辨证”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888&extra=page%3D1
    第十章、有关心主神明的修改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977&extra=page%3D1
    第十一章、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221&extra=
    第十二章、五行相克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319&extra=page%3D1
    第十三章、有关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的问题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324&extra=

                第三篇    内    科   病  脉  证  并  治
    第一章、呼吸系疾病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
(内容暂定,实际情况当以后续文章为准)


                                第四篇   《伤寒杂病论通讲》

   附录:《中医基础理论通讲》《如何成为明中医》
   根据我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讲课录音,由我儿子整理。

                第五篇  附录 

  《长沙方歌括》  ——清-陈修圆先生著
  《金匮要略歌括》 ——清-陈修圆先生著
  《常用时方歌括》 ——于殿生等著
  (内容以书中所列为准)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4-20 18:13
支持于兄大作连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8:24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4-20 14:13
支持于兄大作连载!!!

谢谢罗贤弟鼎力支持!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给我检查一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便让我的处女作获得成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8:4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7 01:24 编辑

               编 写 说 明

  一、本书内容一概脱离五行学说。
  二、本书收入的内容,力争忠实于客观事实。即不预先将古今中外的医学理论,帖上谁优谁劣的标签,而以其能否客观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及在诊疗方面之本质者为准。
  三、有关中医、西医治疗方法的先后顺序不予固定,而以临床上的效果优劣排序,即效优者在前,效差者在后;需首选者在前,次选者在后。
  四、西医学内容,以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的,由王吉耀先生主编的《内科学》2013年11月第二版为蓝本。
  五、中医学内容,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及现行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等为蓝本。
  六、书中所列疾病均为作者亲身实践过,并经证明确有疗效者。反之,暂不予收录,以待创造机会进行临床验证后再予补充。
--七、有些疾病,如急腹症、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尽管在急性期主要应用西医治疗,但中药在前期预防、病情稳定后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等方面,都是无可替代的,同时也为了医学理论的系统性,故一并收入。
  八、此书作为尝试,缺点错误一定很多。热切希望师长同仁及中医爱好者给予批评指导,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便进行修改。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4-20 1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9:1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4-20 14:47
中医理论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吐故纳新,支持于先生。

谢谢刘贤弟支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9:1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0 15:20 编辑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总  论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器官被人为地分为上、下呼吸道。从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称为上呼吸道,除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湿化、净化空气等作用。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是气体的传导通道。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直到肺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肺的呼吸功能
  人体组织细胞不断新陈代谢,代谢所消耗的氧随时从外环境中吸收,氧化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排出体外。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称为气体交换,是肺脏最重要的功能
三、症状
   呼吸系统的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等症状,虽为一般肺部所共有,但仍各有一定的特点,可能为诊断提供参考。
(一)咳嗽 急性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常为上呼吸道炎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在寒冷天发作,气候转暖时缓解。体位改变时咳痰加剧,常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癌初期出现干咳,当肿瘤增大阻塞气道,出现高音调的阻塞性咳嗽。阵发性咳嗽可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表现,晚间阵发性咳嗽可见于左心衰竭的患者。
(二)咳痰   慢支咳白色泡沫或粘液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的痰呈黄色脓性,且量多,伴厌氧菌感染时,脓痰有恶臭。肺水肿时,咳粉红色稀薄泡沫痰。肺阿米巴病呈咖啡色,且出现体温升高,可能与支气管引流不畅有关。
(三)咯血  肺结核、支气管肺癌以痰血或少量咯血为多见;支气管扩张的细支气管动脉形成小动脉瘤(体循环)或肺结核空洞壁动脉瘤破裂可引起反复、大量咯血,24h300ml以上。
(四)呼吸困难  急性气急伴胸痛常提示肺炎、气胸、胸腔积液,应注意肺梗塞,左心衰竭患者常出现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困难。慢性进行性气急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且伴哮鸣音。呼吸困难可分吸气性、呼气性和混合性三种。如喉头水肿、喉气管炎症、肿瘤或异物引起上气道狭窄,出现吸气性喘鸣音;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下呼吸道广泛支气管痉挛,则引起呼气性哮鸣音。
(五)胸痛 肺和脏层胸膜对痛觉不敏感,肺炎、肺结核、肺梗塞、肺脓肿等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方发生胸痛。胸痛伴高热,考虑肺炎。肺癌侵及胸壁层胸膜或骨,出现隐痛,持续加剧,乃至刀割样痛。
四、体征
  气管支气管病变以干湿啰音为主;肺部炎变,如大片炎变呈实变体征;胸腔积液、气胸、或肺不张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可伴有气管的移位。
胸部疾患可伴有肺外的表现,常见的有支气管-肺和胸膜化脓性病变的杵状指(趾);某些支气管肺癌所致的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还有因异位内分泌症群等副癌综合征。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呼吸系统感染时,常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有时还伴有毒性颗粒;嗜酸粒细胞增加提示过敏性因素或寄生虫感染。外源性哮喘患者75%lgE升高,可排除寄生虫感染。
(三)痰液检查痰  作痰脱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节选自《呼吸病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huxibingxue/index.html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9:2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4 20:51 编辑

                                                                    第一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

       为了合理地采用中西医理论进行诊治,本章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与流行性感冒合并讨论。
呼吸道感染,中医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和“寒包火” 证。“寒包火” 证,即外寒内热的的症候,严格地说,只是患者内有郁热的一种风寒证。
病因病机
       大都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全身或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时,或冬春季节寒冷,或气候突变,温差增大,原已存在的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或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
       其基本病机是由外邪入侵,使人体外周功能失调,导致肌表不和,呼吸系统升降功能失常,尤以肌表不和为主要方面。肌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呼吸系统升降功能失常,故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使呼吸道炎性物渗出,故见咳嗽、咳痰。炎性物质使气管、支气管发生痉挛,故出现喘憋。
中医分类与临床表现
       1、风寒证(西医学“普通感冒”的大部分为中医学的风寒证,小部分为中医学的风热证) 其中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鼻炎,大都在寒冷季节受凉而引起。症见头身不适或疼痛、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喷嚏频作,或鼻塞流清涕,咳嗽时痰多清浠,口不渴,咽多不痛,小便清、日久也可发黄,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或略厚腻,脉浮或浮紧。本型无传染性。
       2、“寒包火”症  也是西医学所说的普通感冒,但此型为外受寒邪、内有郁热。患者素体阳盛、或心有所急而为情志生火,或劳作过度即动能生热,以致内生火热,外伤寒邪所致。症见头身不适或疼痛、喷嚏频作、身热、汗欲出而不出、咽痛、口渴、心烦、或有咳嗽、小便黄、可有高热。舌质红,苔或黄腻或黄而燥,脉初起浮,渐浮大或沉而有力。本型无传染性。
       3  风热证  大部分为西医学所称之流行性感冒,也包括一部分西医学所称的“普通感冒”。多于应冷不冷季节,病从呼吸道而入。起病急骤,头痛较重、发热重而恶寒轻、易汗、鼻出稠涕或鼻中干燥、咽痛、口渴、心烦、咳嗽黄稠痰、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初起舌尖边红,苔黄,脉浮数;后期热盛时,舌质红赤,苔黄而燥,脉数有力。此型颇具传染性,而且变化迅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9:2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4 21:04 编辑

【西医分类与临床表现】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由病毒引起。起病较急,初期 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或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变稠。或伴咽痛,少量咳嗽。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2、病毒性咽炎、喉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喉炎, 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急性支气管炎常发生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3、疱疹性咽峡炎
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4、咽结膜热
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 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发热,38℃左右。当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粘膜,则出现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后可转为粘液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痰中带血。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
体征
体检两肺呼吸音多粗糙,可有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常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细菌性感染较重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三,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可分离出流感病毒。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9:3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6 16:07 编辑

【鉴别诊断】
一、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二、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0 19:3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3:57 编辑

治疗
一、风寒证  较轻者无需用药,可用生姜葱根汤、或暴食大葱、或适当饮白酒,盖被子出汗即可痊愈。
    西药
1解热镇痛  如有发热、头痛可酌情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布洛芬等。
2、抗鼻塞  可用盐酸伪麻黄碱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粘膜血管的药物,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
3、抗过敏  喷嚏流涕多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宜临睡前服用。
5、镇咳  咳嗽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
日久不愈每合并细菌感染,可加用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红霉素、先锋霉素等。
   中药
1、风寒表虚证  脉浮弱,有汗身痛不重者,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宜桂枝加葛根汤  亦可用荆防败毒散。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12白芍20葛根20甘草10生姜10大枣4
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柴胡、薄荷、羌活、独活、川芎、枳壳、前胡、桔梗、茯苓、甘草
2、风寒表实证  脉浮紧,无汗,身痛较重,体较强壮者,发散风寒,宜麻黄加葛根汤。  葛根20g麻黄10g桂枝12g甘草10g杏仁12g
3、风寒兼湿证  脉浮濡,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发表去湿,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2g独活12g防风15g藁本15g川芎15g蔓荆子10g苍术15g木通10g
4风寒兼阳虚证  脉浮无力,甚或沉迟无力,舌淡苔白,平素伴有畏寒肢冷溲清便溏之阳虚证候者,助阳解肌发表,可与桂枝加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发散。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12白芍20葛根20甘草10生姜10大枣4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
   针灸阿是穴如风池、风府,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灸。
实者加合谷用泻法。
二、风热证  为病毒感染所致,后期大多合并细菌感染。抗病毒,以中药为优。
   中药  
   治疗原则:发散风热
    1、成药  银翘解毒颗粒(片、丸)、羚翘解毒丸、小儿咳喘灵冲剂、板兰根冲剂、苦甘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冲剂口服液等。随病情轻重,可用平常量,可加倍;用药次数,可从每日三次酌情增至每日六次。
    2、汤剂   
     a、轻证  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鼻塞喷嚏,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可用银翘散。
金银花20g连翘10g薄荷6g荆芥10g淡豆豉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甘草10g竹叶5g芦根10g。
    b、重者  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无汗或有汗,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可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服药后发汗,则全身外周环境得以调整到正常状态而热除身凉,诸致病微生物不适应正常环境而消失,故诸症霍然而愈。
   c、日久病情加重者   发热,有汗,鼻干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红赤苔黄燥,脉浮数大有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连翘、双花、贯众等,以增强清热解毒功效。
    针灸
阿是穴如风池、风府,毫针平刺;大椎、合谷斜刺,用泻法。
   西药
    1、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等,一般口服抗生素有效,个别用静脉注射。病毒感染时,西药无有效药物。
    2、对症治疗
    咳嗽较剧无痰时,可用维静宁、喷托维林(咳必清);痰稠不易咳出时可用复方氯化铵合剂、溴已新(必嗽平)N-乙酰-L-半胱胺酸(NAC)、鲜竹沥、盐酸氨溴索和桃金娘油,也可用雾化疗法帮助祛痰。
三、 “寒包火” 证  
   中药
    治疗原则:外解寒邪,内清郁热。经过发汗,外寒得解、内热得清,旋即可愈。防风通圣丸、柴葛解肌汤、麻杏石甘汤均可用之。
    针灸
     阿是穴如风池、风府,毫针平刺;大椎、合谷斜刺,用泻法。

    西药
    同风寒证,可以改善症状,但效不佳。
---
---


    总而言之,风寒证,痰涕渐少渐稠为渐愈;风热证,痰涕渐多渐稀、咽喉渐不痛、口渐不渴者为渐愈。若风寒、风热辨别不清时,可权且当风热证治疗(风寒证虽不能愈,但也不致加重,只是迁延时日);且不可将风热证当做风寒证治疗,会加重病情,病变迅速。
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方:
    麻黄12g  杏仁12g  生石膏粉24g  甘草10g  黄芩30g  连翘20g  双花20g  如干咳加麦冬20g 捣碎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服药后出汗愈。
    服药后发汗,则全身外周环境得以调整到正常状态而热除身凉,诸致病微生物不适应正常环境而消失,病重者加用清热解毒之品,故诸症霍然而愈。
    本方主治风热证、“寒包火证”、风寒证日久伴口渴心烦者。不论咳嗽与否,不论高热与否,但有发热、咽痛、口渴者即可用之。服药后出汗,大部分一剂症减,二剂可愈。注意:药后不出汗者,效不佳。
预防】
    1、风寒证  严冷季节,适当增减衣服,锻炼身体、增强御寒能力。可用生姜汤、葱根汤热服,适当喝白酒亦可预防。
    2风热证  应冷不冷的冬春季节,酌情增减衣服,适当用一些清热杀病毒的药物,如茶水、双花、黄芩、板兰根之类,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并应注意自我保护,不被传染。
    3、“寒包火” 证  既要注意保暖御寒,又要保持心静愉快,做到劳逸结合。心静则身凉,静则邪热不生。有“火”时,可借助中药调理清除火。既外无感寒、内无邪热则此型感冒不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1 12:50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4-21 08:20
搞一些中医名词,想当然,自以为,然后对中医理论大加指责,看不懂就吧了,非说自己懂得,你能看懂金木水火 ...

欢迎老董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2 06:5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4 21:29 编辑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外因
(一)吸烟  
(二)感染因素  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三)理化因素 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支的诱发病因之一。
(四)气候 寒冷常为慢支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
(五)过敏因素 据调查,喘息型支气管炎往往有过敏史。
二、内因
(一)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
(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2 12:50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4-21 08:20
搞一些中医名词,想当然,自以为,然后对中医理论大加指责,看不懂就吧了,非说自己懂得,你能看懂金木水火 ...

欢迎董先生提出书中的缺点,但有关五行学说的问题,这里不再讨论。谢谢!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4-23 1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3 21:12
xychen 发表于 2014-4-23 06:27
多虚心

欢迎陈老先生前来提出宝贵的意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3 21:2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4 21:34 编辑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支。到夏天气候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
     (一)咳嗽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或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均可引起咳嗽。
     (二)咳痰  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引起刺激排痰,常以清晨排痰较多,痰液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则变为粘液脓性,咳嗽和痰量亦随之增加。
     (三)喘息或气短  喘息性慢支有支气管痉挛,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鸣音。早期无气短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气短,先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
二、体征
       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消失。
三、临床分型、分期
       慢性支气管炎目前仍按下列分型和分期:
      (一)分型  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单纯型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者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
     (二)分期 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
      1、急性发作期 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3 21:3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4 21:36 编辑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病变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二、呼吸功能检查
三、血液检查
慢支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境多。缓解期多无变化。
四、痰液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支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但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二、支气管扩张
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湿啰音为主,多位于一侧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状指(趾)。X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支气管造影或CT可以鉴别。
三、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或局部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咯血等)。经x 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四、间质性肺疾病
有粉尘和职业接触史。X线检查肺部可见间质性结节影,肺门阴影扩大及网状纹理增多,可作诊断。
五、肺癌
患者年龄常在40岁以上,特别是有多年吸烟史,发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复发生或持续的痰血,或者慢性咳嗽性质发生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有块状阴影或结节状影或阻塞性肺炎。以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散,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查痰脱落细胞经纤支镜活检一般可明确诊断。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3 21:3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8 08:44 编辑

【治疗】
中药
一、急性发作期
风寒内饮证
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
药用麻黄12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10g半夏12g甘草6g白芍12g五味子10g
      方中麻黄、桂枝发表散寒,麻黄并能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干姜、细辛温肺助肺内毛细血管血液运行;五味子、白芍、甘草松弛支气管管壁及肺泡壁,有利于肺组织血流灌注与血气交换;半夏降逆化痰和胃,可改善肺内环境。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黄汤。若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针灸疗法:头痛用阿是穴如风池等,用泻法;前胸后背肺区取穴,可用泻法,可平补平泻。
痰热郁肺证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味。
药用麻黄12g石膏30g半夏12g生姜10g甘草6g大枣4枚 栝蒌50g黄芩30g
      方中麻黄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半夏、生姜一升一降化痰散饮,改善肺内环境;栝蒌化痰去结;石膏、黄芩清热;甘草、大枣调和诸药并补益。便秘腹满者,加大黄、风化硝通腑泄热。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花粉、知母、麦门冬以生津润燥。
针灸疗法: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可用泻法,可平补平泻;有热者加大椎(斜刺)、合谷用泻法
痰瘀阻肺证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二陈汤加栝蒌、枳实。
葶苈子30g大枣4枚茯苓12 g半夏12g陈皮12g栝蒌30 g 枳实12g
       方中用葶苈子化痰利水;栝蒌开胸化痰;茯苓、半夏、陈皮去湿化痰;大枣和诸药补益。痰热者可用清气化痰丸。
针灸疗法: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可用泻法,可平补平泻;可加肝区期门等穴,平补平泻以疏肝理气
肺与下气虚证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下益肺,降气平喘。
方药:参蛤散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人参10g黄芪20g蛤蚧3g五味子20g茯苓12g甘草10g干姜10g半夏12g细辛6g杏仁10g红花10g生龙骨30g
      方中用人参、黄芪补气强心;干姜、细辛温肺并能强心;蛤蚧补下纳气;半夏、茯苓化饮去痰;五味子、甘草松弛支气管管壁与肺泡壁,有利于肺组织本身的血供及血气交换,并能润肺;杏仁止咳;红花活血化瘀,改善心肺血流再灌注;生龙骨镇潜虚浮之气。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可用参附、参附青、生脉、参麦注射液等回阳固脱。
针灸疗法: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平补平泻;可灸涌泉,以补下纳气;或针或灸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
阴伤火旺证  
症状:干咳少痰,甚或无痰,低热,面红赤,舌红苔少或无苔,
治法:滋阴润肺,降逆止咳
方药:麦门冬汤加味
麦冬50g半夏12g甘草20g人参10g粳米20g大枣4枚 五味子20g
      方中用麦冬滋阴润肺;五味子、甘草酸甘以松弛肺内组织并止咳;半夏降逆气;人参补元气,粳米健胃肠,大枣补益。
针灸疗法: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平补平泻;可用吴茱萸、生姜敷涌泉,或用热水烫脚,以引虚火下行。
阳虚水泛证
症状:面浮,下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附子20g(久煎) 桂枝12g茯苓15g白术20g猪苓12g泽泻20g生姜10g白芍20g红花10g 。
      方中用附子强心改善微循环,可消除痰饮水肿产生之源;白芍缓和附子药性,又能解除小动脉痉挛;红花活血化瘀,加强心肺肾组织血流再灌注,从而改善微循环;桂枝、生姜助附子温通行气血;茯苓、白术健胃肠,从营养方面以保证心肺肾之需;猪苓、泽泻利水以暂治标;还可加红花、泽兰、益母草行瘀利水。水肿势剧,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麻黄增强心功能,栝蒌化痰、制南星燥湿化痰。
针灸疗法:灸气海、关元,回阳强心,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加气血化生之源。四肢按摩,以增强静脉回流;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平补平泻。
二、缓解期
       姜辛五味夏杏汤加味,可为丸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肾虚者,加山萸肉、怀牛膝;咳嗽重者,加栝蒌、贝母;有热者,加黄芩。
针灸疗法:或针或灸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加气血化生之源,提高抗病能力;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平补平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3 21:3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24 21:47 编辑

      西药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一)控制感染   轻者可口服,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能单独应用窄谱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二重感染或产生耐药菌株。
       (二)止咳祛痰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等。应避免应用强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
       (三)解痉、平喘   常选用氨茶碱(0.1g每日三次)、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剂。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皮质激素,泼尼松2040mg/d
       (四)雾化疗法  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
二、缓解期的治疗
      无西药可以应用。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4-24 2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5 01:5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3:59 编辑

                           第三节 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
1老年性肺气肿,
2代偿性肺气肿,
3间质性肺气肿,
4灶性肺气肿,
5旁间隔性肺气肿,
6a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肺气肿,
7阻塞性肺气肿,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临床上多为慢支的常见并发症。本章重点讲述阻塞性肺气肿。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气肿发生机制可归纳如下:
        ① 由于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使管腔狭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气时气体容易进入肺泡,呼气时由于胸膜腔内压增加使气管闭塞;残留肺泡的气体多,使肺泡充气过度;
       ② 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失去支气管正常的支架作用,吸气时支气管舒张,气体尚能进入肺泡,但呼气时支气管过度缩小、陷闭,阻碍气体排出,肺泡内积聚多量的气体,使肺泡明显膨胀和压力升高;
        ③ 肺部慢性炎症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损害肺组织和肺泡壁,致多个肺泡融合成肺大泡或气肿;此外纸烟成分尚可通过细胞毒性反应和刺激有活性的细胞而使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
        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肺组织营养障碍,也引起肺泡壁弹性减退,更易促成肺气肿发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5 01:5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1 编辑

【病理】
       肺过度彭胀、失去弹性,剖胸时气肿部分不能回缩,外观呈灰白或苍白,表面可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大泡。镜检见肺泡壁很薄、胀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细支气管壁有很多炎症细胞浸润,管壁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破损、纤毛减少。
【病理生理】
       病变侵入大气道时,肺通气功能明显障碍,最大通气量均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弹性日益减退,肺泡持续扩大,回缩障碍,则残气容积及残气容积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肺气肿日益加重,大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受肺泡膨胀的挤压而退化,致使肺毛细血管大量减少,肺泡间的血流量减少,此时肺区虽有通气,但肺壁无血液灌流,导致生理无效腔气量增大;也有部分肺区虽有血液灌流,但肺泡通气不良,不能参与气体交换。如此,肺泡及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使换气功能发生障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慢支并发肺气肿时,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了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二、体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心音遥远,呼吸音普遍减弱,呼气延长,并发感染的肺部可有湿啰音。如剑下出现心脏搏动及其心音较心尖部位明显增强时,提示并发早期肺心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5 01:5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1 编辑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有时可见局限性透亮度增高,表现为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泡。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和变直;而内带的血管纹理可增粗和紊乱。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
二、心电图检查
一般无异常,有时可呈低电压。
三、肺功能检查
四、动脉血气分析
如出现明显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时,则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并可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值降低。
【并发症】
一、自发性气胸
肺气肿易并发自发性气胸。如有突然加剧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的胸痛、紫绀,听诊时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时鼓音调,应考虑气胸存在,通过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进展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后,在肺功能严重损害基础上,可以由于呼吸道感染、痰液引流不畅和其他多种诱因使病情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
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5 01:5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2 编辑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慢支的病史及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和胸部X线表现肺功能的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一)其他类型的肺气肿
1、老年性肺气肿:由于肺组织生理性退行性改变所引起。
2、间质性肺气肿:由于肺泡壁和呼吸细支气管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严格地讲不属肺肿范畴,可产生皮下气肿。
3、代偿性肺气肿:由于肺不张、胸廓畸型或肺叶切除术后等原因引起部分肺组织失去呼吸功能,致使部分健康肺组织代偿性膨胀而发生。
4、瘢痕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由于肺组织病变纤维化收缩,对其周围组织产生牵拉作用,在病灶帝发生瘢痕性肺气肿。依据病史、体征、X线影像学资料多可作出鉴别。
(二)心脏疾患
多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发生左心功能不良时,都可引起劳力性气促,应注意与阻塞肺气肿相鉴别。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5 02:0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5 编辑

【中医辨证论治】
1、风寒内饮
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麻黄6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6g半夏12g白芍12g五味子20g甘草10g
方中麻黄改善肺通气;桂枝、干姜、细辛通阳温肺,改善肺血液循环,则痰饮不生;半夏祛痰降逆、止咳和胃;白芍、五味子、甘草松弛支气管与肺泡壁,有利于肺的血气交换。若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可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平补平泻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以利发散外邪。
2、痰热郁肺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麻黄10 g石膏30g半夏12g生姜10 g甘草10g大枣4枚。加栝蒌30g五味子10g黄芩30g
方用麻黄扩张气管、改善肺通气,并能发表,与石膏辛凉配伍共奏清泄肺热之功;半夏降气、生姜升发共奏调气化痰之效;甘草解痉、大枣补益,以扶正祛邪。胸满重者,加葶苈子30g;便秘腹满者,加大黄6g;阴虚加麦冬20g,阴虚火旺加天花粉20g。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针大椎、合谷以泄热
3、痰瘀阻肺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血府逐瘀汤。葶苈子30g大枣4  桂枝12g 茯苓15 g丹皮15g 红花15g 当归15g 怀牛膝20g 枳实15g 陈皮12g加麻黄6g栝蒌30g制南星6g
方中用葶苈子、制南星涤痰除壅;麻黄、桂枝强心通阳化气,回心血量改善可减少肺内液体渗出,麻黄并能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丹皮、红花、当归活血化瘀,加强心肺组织血流再灌注,改善心肺功能,以断生痰之源;茯苓、陈皮除湿燥痰,以除已有之痰饮;佐大枣甘温安中而缓药性,使邪去而正不伤。若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加大黄6g、厚朴12g 。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
4、上盛下虚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理上补下,降气平喘。
方药: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合参蛤散。蛤蚧1 g(炙后研粉吞服)五味子15g茯苓15 g甘草10g细辛6 g干姜10 g半夏12 g杏仁10 g山萸肉12 g怀牛膝20 g陈皮10g
方中用蛤蚧、山萸肉、怀牛膝补下纳气;山萸肉并与五味子、甘草松弛支气管壁及肺泡壁;细辛、干姜温肺改善肺内血流灌注,增强肺循环,以减少痰饮之生成;茯苓健胃肠去湿,半夏降逆和胃去痰;杏仁润肺止咳。血瘀轻者,加红花10g,重者,可加水蛭2g;心慌者,可加复方丹参片,三片,日三次。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参附、参附青、生脉、参麦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针大椎、合谷以泄热;灸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可用吴茱萸、生姜敷涌泉,或用热水烫脚,以引虚火下行。
5、阳虚水泛
症状:面浮,下肢浮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麻黄6 g附子20 g细辛6 g白芍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猪苓12 g泽泻20 g生姜10 g
方中用麻黄、附子、细辛强心回阳;桂枝、生姜温阳化气以行水;茯苓、白术、猪苓调胃肠利水。
针灸:灸气海、关元,回阳强心利尿,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5 02:0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6 编辑

【西药治疗】
        (一)适当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如有过敏因素存在,可适当选用皮质激素。
        (二)根据病原菌或经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等。
        (三)呼吸功能锻炼作腹式呼吸,缩唇深慢呼气,以加强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膈的活动能力。
        (四)家庭氧疗,每天12-15h的给氧能延长寿命,若能达到每天24h的持续氧疗,效果更好。
        (五)物理治疗视病情制定方案,如血氧的情况,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经有经验的呼吸医师提出方案,由训练有素的物理治疗师指导治疗。可用气功、太极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梯练习。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4-25 06:2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4-24 18:04
【西药治疗】
        (一)适当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如有过敏因素存在,可适当 ...

如果用西药治疗疾病,根本就不必牵涉五行。因为西医根本不用,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五行学说,对西医谈五行学说,无异于对牛弹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6 02:14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4-25 02:26
如果用西药治疗疾病,根本就不必牵涉五行。因为西医根本不用,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五行学说,对西医谈五行学 ...

但我希望,老先生能以您的睿智和精深的中西医知识,给您的学生——我,在中西医理论汇通方面提出独有的建设性意见,那将是您送给我的最大礼物,同时,也是我获得的最大荣幸。——敬礼!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7 19:5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8 编辑

                                            第四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病因】
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
一、慢性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嗜酸性肉芽肿等。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脊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和脊柱畸形等。
三、肺血管疾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广泛或反复发作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和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发性肺动脉 血栓形成等 。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7 19:5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8 编辑

【发病机制和病理】
       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的因素很多,但先决条件是肺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的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
高碳酸血症时PaCO2本身不能收缩血管,主要是PaCO2增高时,产生过多的H+,后者使血管对缺氧收缩敏感性增强,使肺动脉压增高。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解剖学因素系指肺血管解剖结构的改变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主要原因是: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支气管周围炎可累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腔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
       2、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也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3、肺泡壁的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至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促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构。慢性缺氧使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可直接刺激管壁增生。肺细小动脉和肌型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肥大或萎缩,细胞间质增多,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非肌型微动脉肌化,使血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大。
      此外,肺血管性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反复发作的肺血管栓塞、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皆可引起肺血管的病理的改变,使血管腔狭窄、闭塞,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成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中功能性因素较解剖学的因素更为重要。在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部分病人甚至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因此,在缓解期如肺动脉平均压正常,不一定没有肺心病。
      (三)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时,血液粘稠度就明显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更使肺动脉压升高。
      临床上测定肺动脉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67kPa20mmHg),即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若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67kPa,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4.0kPa(30mmHg)时,则为隐性肺动脉高压。(在治疗过程中,可用以了解肺动高压的改善程度)。肺心病人多为轻、中度肺动脉高压。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增加时,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肺动脉压升高的阻力而发生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心室尚能代偿,舒张末期压仍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持续升高且严重,超过右心室的负荷,右心失代偿,右心排血量下降,右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增加,舒张末压增高,促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室功能衰竭。
      此外,由于心肌缺氧、乳酸积累、高能磷酸键合成降低,使心功能受损;反复肺部感染、细菌毒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等,均可影响心肌,促进心力衰竭。
三、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除对心脏影响外,尚对其他重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脏器的功能损害,详见《呼吸衰竭》章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7 20:0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09 编辑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多有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浮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扩大。部分病例因肺气肿使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緣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於血征相鉴别。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
  (一)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临床表现详见本篇《呼吸衰竭》章。
  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病的表现。
  2、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二)心力衰竭  以右心衰竭为主,也可出现心律失常(详见〈心力衰竭〉章)。
  1、症状:除肺、胸疾患的症状更明显外,尚可见心悸、食欲下降、腹胀、恶心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2、体征:发绀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率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8 12:4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30 14:10 编辑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和右心室增大征象,包括右下肺动脉干增宽,肺动脉段凸起,心尖圆隆、上翘。
二、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V1导联QRS波群呈qR,V5R/S<1,Rv1+Sv5=1.5mV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用于心脏功能改善的客观指标)
典型表现肺动脉征象,右心房肥厚、增大。
四、心电向量图检查
主要表现为右心增大图形。
五、动脉血气分析
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当PaO2<8.0kPa(60mmHg)、PaCO2>6.6kPa(50mmHg),表示有呼吸衰竭。H+浓度可正常或升高,碱中毒时可以降低。
六、血液检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可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常延长;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病人血清学检查可有肾功能或肝功能改变;血清钾、钠、氯、钙、镁均可有变化。除钾以外,其他多低于正常。
【诊断】
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下肢浮肿及静脉高压等,并有前述的心电图、X线表现,再参考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常有两病共存。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
二、原发性心肌病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明显肺气肿体征,无肺动脉高压征,心电图无明显顺时钟向转位及电轴右偏,而以心肌广泛损害为多见。心脏大多呈普遍性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各心室腔明显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可资鉴别。
三、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疾患应与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前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肌炎的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
四、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多于儿童或青年时发病,但也要少数到老年时才出现比较明显的临床表现;体检无肺气肿体征;心脏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心脏彩超检查,心导管及心脏造影检查可资鉴别。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29 20:59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4-28 09:13
你也搞一些中医诊断,你不会不能说明没有中医诊断。

董先生很多意见还是中肯的,譬如这一条。
让我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再给您回答。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30 18:14
【治疗】
西药
一、急性加重期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一)控制感染  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在还没有培养结果前,根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革兰染色选用抗生素。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院内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或选用二者兼顾的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原则上选用窄谱抗生素为主,选用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
(二)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参阅本篇《呼吸衰竭》章。
(三)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竭的治疗有其不同之处,因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1、利尿剂  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浮肿的作用。原则上宜选用作用轻,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1-3次/日;尿量多时需加用10%氯化钾10ml,3次/日或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50-100mg ,1-3次/日。重度而急需行利尿的病人可用呋塞米(furosemide)20mg肌注或口服。利尿剂应用后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使痰液粘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2.强心剂  肺心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较差,且易发生心律失常,这与处理一般心力衰竭有所不同。强心剂的剂量宜小,一般约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量,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如毒毛花甙k 0.125-0.25mg,或毛花甙C0.2-0.4mg加于10%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推注。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强心药的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应用指征是:①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病人;②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病人;③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3.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血管扩张剂作为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象治疗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血管扩张剂对降低肺动脉压力仍有不同看法。因为目前还没有对肺动脉具有选择性的药物应用于临床。血管扩张药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动脉,往往造成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使心率增快,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副作用。因而限制了一般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的临床应用。有研究认为钙离子拮抗剂、中药川芎嗪等有一定降低肺动脉压效果而无副作用,长期应用的疗效还在研究中。
(四)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详见《心律失常》。
二、缓解期
原则上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希望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具体做法可参见《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30 18:16
中药
1、风寒内饮
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两肋不适,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紫,舌苔白滑腻,脉浮无力。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加栝蒌。麻黄6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6g半夏12g甘草10g白芍12g五味子10g栝蒌30g
方中麻黄、细辛、桂枝加强心功能,增强肺循环,以减少肺内毛细支气管渗出,可从根本杜绝痰饮的生成;麻黄更能扩张支气管,加强肺通气,改善血气交换,纠正缺氧;干姜温肺散寒,白芍、五味子松弛毛细支气管壁与肺泡壁,使有效扩大毛细血管内径,改善肺组织的血流再灌注,减轻肺内阻力,最终能减轻心脏负荷;半夏、甘草祛痰降逆。若咳甚加栝蒌30g;化热者,加黄芩30g,肋不适者,加茵陈30g栀子12g;瘀血重者,加牡丹皮12g红花10g,或水蛭2g。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回阳强心,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
2、痰瘀阻肺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血府逐瘀汤。葶苈子30g大枣4  桂枝12g 茯苓15 g丹皮15g 红花15g 当归15g 怀牛膝20g 枳实15g 陈皮12g加麻黄6g栝蒌30g
方中用麻黄、桂枝强心通阳化气,回心血量改善可减少肺内液体渗出,麻黄并能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丹皮、红花、当归活血化瘀,加强组织血流再灌注,改善心肺功能,以断生痰之源;葶苈子涤痰除壅;茯苓、陈皮除湿燥痰,以除既有之痰饮;佐大枣甘温安中而缓药性。
若痰多者,加制南星6 g;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加大黄6g、厚朴12g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
3、上盛下虚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清上补下,降气平喘。
方药: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合参蛤散。蛤蚧2 g(研粉吞服)五味子15g茯苓15 g甘草10g细辛6 g干姜10 g半夏12 g杏仁10 g山萸肉12 g怀牛膝20 g陈皮10g
方中用蛤蚧、山萸肉、怀牛膝补下纳气;山萸肉并与五味子、甘草松弛支气管壁及肺泡壁;细辛、干姜、茯苓温肺增强肺内气血流畅而化饮;半夏降逆和胃去痰;杏仁润肺止咳。血瘀轻者,加红花10g,重者,可加水蛭2g;心慌者,可加复方丹参片,三片,日三次。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可用参附、参附青、生脉、参麦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针灸:灸气海、关元,回阳强心,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气血化生之源,以增强抗病能力。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
4、阳虚水泛
症状:面浮,下肢浮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麻黄6 g附子20g细辛6 g白芍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猪苓12 g泽泻20 g生姜10 g
方中用麻黄、附子、细辛强心回阳,桂枝、生姜温阳化气以行水,心功能恢复则毛细支气管渗出减少,从源头上阻断痰液的化生;茯苓、白术、猪苓调胃肠利水。
针灸:灸气海、关元,回阳强心,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
5、痰蒙神窍.
症状: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或肢体困动,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活血。
方药:涤痰汤合血府逐瘀丸。
半夏12g茯苓12g甘草10g竹茹10g胆南星6g橘红10g枳实12g丹皮15g 红花15g 当归15g 怀牛膝20g 枳实15g 陈皮12g黄芩30g
方中用半夏、茯苓、竹茹、胆南星、橘红、枳实、甘草理气化痰去饮止咳,可以改善肺通气;丹皮、红花、当归、怀牛膝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心肺血流再灌注,以增强心肺功能;黄芩清肺热。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风化硝。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30 18:28
何九公:老于已经中了余云岫的流毒,所有言论,基本是余云岫老调重弹,只是把余云岫的半文言文换成了白话文。  发表于 前天 05:03 IP:113.16.160.220
——————————————————————————
如果又来一场什么运动的话,先生可千万不要这样说哈。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14-4-30 19:2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4-30 18:28
何九公:老于已经中了余云岫的流毒,所有言论,基本是余云岫老调重弹,只是把余云岫的半文言文换成了白话文 ...

老于您好自己看看吧,我把余云岫的原文粘来,对比一下就知道。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14-4-30 19:27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4-30 19:24
老于您好自己看看吧,我把余云岫的原文粘来,对比一下就知道。

通观《灵素》全书,其为推论之根据,演绎之纲领者,皆以阴阳五行为主。故阴阳五行之说破,而《灵素》全书几无尺寸完肤。岂惟《灵素》,岂惟医学,凡吾国一切学术,皆蒙阴阳之毒;一切迷信拘牵,皆受阴阳五行之弊,邪说之摈也久矣。十年以来,有识之士,辞而辟之者,颇不乏人。顾欲辨此,非多为论难不可,恐陷空论,故此篇特举翔实可证者言之,不欲以言语胜也。
  
  在昔上古,文化未开,人民崇信鬼神。故治天下者,即以神道设教,印度有婆罗门,埃及有僧侣,中夏则有巫祝,即所谓阴阳家也,皆秉莫大之权力,为民司命。欧西医术出于僧侣,中夏医术出于阴阳家,环球一辙,为人类进化学术发达之公路,由之而莫能离者也。《素问》云:“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周官巫马之职云:“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管子·权篇》曰:“好用巫医。”《太玄元数篇》曰:“为医、为巫、为祝。”《海内西经》曰:“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郭璞注曰:“皆神医也。”世本曰:“巫彭作医。”《广雅》曰:“医,巫也。”《隋志·医方家》,有郯子说阴阳经一卷。而古医字或从巫,此皆古代医出于阴阳家之左证。其支者,流为神仙方术之士,金丹导引之术,故医家所以解释病源,品定药性者,不出阴阳五行。由是观之,灵素之渊源,实本巫祝,宜其笃守阴阳五行之说,而不敢叛也。
夫所谓阴阳者,犹物之有表里静动,数之有盈虚,度量之有修短轻重,动植物之有男女雌雄。磁电之有反正,化学之有酸碱,凡物之性之相反者,皆得而名之。其意不过如此,其用亦不过止此,非有神妙不测之玄机包于其中也。自阴阳家言之,以配天地,以统万物,遂为不可思议之种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又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则彼所谓阴阳者,神秘不可思议,为造物之玄宰。其大要以天地为主,以上下为位,以形气为体。由此而推之,彼见火炎上而水就下也,则曰水为阴,火为阳,火热而水寒也,曰阳热阴寒。古有天动地静之说,则曰阴静阳躁。此种谬说,今日无可驳之价值。虽然,请略言之,彼所谓天者何也?曰积阳也。阳者何也?曰气也。即积气为天也。自今日考之,天无物焉,地者八大行星之一,天地可偶乎?气亦有形,稠空气而寒之,则成液;蒸水而沸之,则为气。形气有定乎?火炎上,水就下,以为阴阳,而不知水火之所以上下也。夫地面有空气,空气有浮力,地为大物,其心有引力,故地面之物,皆受此两力之影响。物之轻者,地心引力,不敌空气浮力,故胜而上升。物之重者,空气浮力,不敌地心引力,故沉而下降。水重于空气,故下降。火者,轻于空气之气体,炽热而发光,故上炎也。是则彼所谓水阴火阳者,直以轻于空气者为阳,重于空气者为阴矣。彼空气者,扩布于地而上下,属之阳乎?属之阴乎?彼空气有质有重,以地心引力之故,多聚集于下,故远地之空气稀薄,近地之空气浓稠。是空气兼有浮沉两态,将谓其在上者稀者阳,而在下者稠者阴乎?藉曰是也。而其界限将若何而定之?又彼以气为阳,而以下沉者为阴,则如养气、绿气之类,重于空气者,属于阴乎?属之阳乎?此可知阴阳之说,与其纲纪万物之法,至谬误疏陋,不足为精审学术之根基也明矣!
 至于五行之说,尤属不根。其在印度、欧西则分四行,曰地,曰水,曰风,曰火。中夏则别为五行,曰金,曰木,曰水,曰火,曰土,是东西已不相同,孰得其真?已不可辨,其为恍惚无凭之说,于此见端倪。徒以中外隔绝不通,无异说以资参者,故坐井观天,墨守其五行之说,自以为得造化之精奥耳。原夫古人所以创为四行、五行之说者,不过分别万汇,使以类相从,而挈其纲也。古人以为天地万物皆五行相薄而成,是五行者,五原质也。而朱子以水、火、土、石,为地之四象。邵子亦云:“水、火、土、石交,而地体尽。”则又近乎四行之说矣。今则化学日明,知成物之原质,已有八十;然则已变而为八十行,非复可墨守五行之旧目矣。
  
  要之五行之说,始于阴阳家,道墨杂艺诸家,悉蒙其蔽。独名法两家,尚论理,征事实,截然摈绝,不受蛊惑。儒家者流,隆礼崇实如荀卿学派,绝口不言五行。子思、孟轲始倡言之,而其害遂中于二千余年,不大可哀乎?荀卿子之讥思孟也曰:“略法先王,不知其统,犹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鸣乎!后世重儒尊孔,于是乎有儒医之名,而不能正阴阳五行之失,袭其余沈,奉若神明,蒙害至今,信乎子思孟轲作俑之罪,不可逭也己。阴阳五行之说,其根本恍惚无凭若此,由是而变本加历,配以脏腑,应以色味,部以干支,丽以年月,辖以时节,值以星象,穿凿附会,愈支离而不可究诘。本实先拨,虽繁枝茂叶,皆幻象耳!乌足与论议哉?故一切不复置辩。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14-4-30 19:36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4-30 19:27
通观《灵素》全书,其为推论之根据,演绎之纲领者,皆以阴阳五行为主。故阴阳五行之说破,而《灵素》全书 ...

余云岫基本是把内经的阴阳五行藏象全盘否定,老于则是废五行而存阴阳,算是比余去岫有些进步,我听说余云岫后来在在全国第一届卫生会议上又表示坚决贯彻中央政策,团结中医,支持中医.晚年颇能整理中医病理文件,好象对中医的认识有些改变,不知道再过些年纪,老于会不会也象余云岫那样,对中医能有些重新认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30 19:59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4-30 15:36
余云岫基本是把内经的阴阳五行藏象全盘否定,老于则是废五行而存阴阳,算是比余去岫有些进步,我听说余云 ...

是啊,郭沫若先生如地下有知,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会有什么感受啊?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14-4-30 21:01
“天安门上红旗扬,毛主席画像挂墙上,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寿无疆!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

《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 辰所作》:“斯大林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你的七十岁已经是地质学上的年龄了,/已经是天文学上的年龄 了,……你已经活了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地质年,/你还要活下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天文年。……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 70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你的润泽使撒哈拉 沙漠化为沃土”。


这些诗词好象都郭沫若先生写的,现在我们读来是不是觉得他的有关反对中医言论,是不是也象这些东西那样肉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30 21:36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4-30 17:01
“天安门上红旗扬,毛主席画像挂墙上,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寿无疆!毛主席呀毛主席  ...

呵呵,政治与学术不能混为一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30 21:38
何况,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人废言,也不能因言废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4-30 22:49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4-4-30 22:51 编辑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4-30 19:27
通观《灵素》全书,其为推论之根据,演绎之纲领者,皆以阴阳五行为主。故阴阳五行之说破,而《灵素》全书 ...

阴阳五行是哲学则中医是哲学,阴阳五行是文化则中医是文化,阴阳五行是玄学则中医是玄学,阴阳五行是科学则中医是科学,阴阳五行现代化则中医现代化,阴阳五行科学化则中医科学化,这是我学习和研究中医、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的心得体会。

余云岫,大概是因为他提出了“废除旧医”吧,中医都对他恨之入骨,但是认真研究他的《灵素商兑》的中医非常罕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06:20
gl0101 发表于 2014-4-30 18:49
阴阳五行是哲学则中医是哲学,阴阳五行是文化则中医是文化,阴阳五行是玄学则中医是玄学,阴阳五行是科学 ...

闻过则喜者少之又少,中医也不例外。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06:3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02:35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4-28 09:13
你也搞一些中医诊断,你不会不能说明没有中医诊断。

回复董先生在本书中搞不搞“中医诊断”的问题:

      还清晰地记得约五十年前,与我父亲同去拜访当地的一位著名老中医时,那位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西医诊断,中医治疗。而我坚持的原则是,凡是中、西医诊断都正确者,没有必要区分成两种诊断;否则,谁的更切近临床实际,就以谁的为准,而不是人为地制造障碍去隔离中、西医理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5-1 15:15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5-1 06:20
闻过则喜者少之又少,中医也不例外。

牛气冲天那样一种感觉感觉忽忽悠悠的,相当不错。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14-5-1 20:15
gl0101 发表于 2014-4-30 22:49
阴阳五行是哲学则中医是哲学,阴阳五行是文化则中医是文化,阴阳五行是玄学则中医是玄学,阴阳五行是科学 ...

没见过先生的研究成果,不过从王锡民老师的书中,我坚信中医的阴阳元气完全能落于实处,从结构与功能入手,一一查对,梳理、鉴别、分析、归类;最后能与现代科学统一起来。王老师也认为五行有牵强附会的地方,但是我在与王老师交流时,我不赞成象老于那样,完全废除五行理论,几千年来中医一直这样传承,历代著名医从张仲景到唐宋元明清民国初期,中医临床高手这乏其人,从基础理论,药学方剂、针灸推拿,这些前人的著作中均有以五行理论阐述机理,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五行理论并没影响到他们能成一代中医大家,我的意见是,象老于那样,完全废除五行,如果整个中医界都这样,你认为五行不科学就废除,我认为阴阳不科学就废除,重新搞一套东西出来,这样中医必定搞得面目全非,学术的传承如果因为这样搞而出现断层,那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

余云岫的《灵素商兑》,从他同时代开始,已经有很多中医逐条批驳,不要认为没人研究,还有象些文化名人象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人,那是中医外行,做人偏颇激进的,可以从人品看文品,他们的言论,到底怎么样,象郭上面那些诗词,现在读来,我觉得肉麻得很。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14-5-1 20:22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4-30 21:36
呵呵,政治与学术不能混为一谈。

,所以后人也有很多人骂他们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20:34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5-1 16:22
,所以后人也有很多人骂他们的。

骂与赞,其理由都不能完全说明被骂者是绝对错误,还是被赞者绝对正确。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作为学习者来说,有长处,就学习;有短处,就避之,不管其它问题。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20:5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6:59 编辑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总论】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AAI)和气道高反应性(broncho-hy-perreactivityBHR)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若长期反复发作可使气道(包括胶原纤维、平滑肌)重建,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成为阻塞性肺气肿。
20%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在B细胞介导下,浆细胞产生lgE,后者附着在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时,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细胞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等,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变应性炎症(AAI)的结果。
【病理】
      肺泡高度膨胀,尸检时打开胸腔肺不萎陷。切开后可见大多数气管分支至终末支气管内有大量胶样栓充填。组织学检查见支气管平滑肌肥厚、粘膜及粘膜下血管增生、粘膜水肿、上皮脱落、基膜显著增厚,支气管有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21:0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7:01 编辑

【临床表现】
      根据有无过敏原和发病年龄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图2-4-1)。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时发病,多有家族过敏史,为Ⅰ型变态反应。内源性哮喘则多无已知过敏源,在成年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少有过敏史,可能由体内感染灶引起。
     无论何种哮喘,轻症可以逐渐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症状或异常体征。发作时,则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常在28次以上,脉搏110次以上(表2-4-2)。有时严重发作可持续一二天之久,称为重症哮喘。危重病人呼吸肌严重疲劳,呈腹式呼吸(矛盾呼吸),出现奇脉。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离,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急需正确处理。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发作时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检查
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如有缺氧,可有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气道阻塞加重,可使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四、胸部X线检查
     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五、皮肤敏感试验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21:0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7:07 编辑

【诊断】
   根据有反复发作的哮喘史,发作时有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缓解或支气管解痉剂得以缓解等特征,以及典型的急性发作症状和体征,除外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一、心原性哮喘
   心原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原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阵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二、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常可闻及水泡音。
三、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有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四、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见于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病人常有发热,胸部X线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并发症】
      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原性心脏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21:07
【防治】
除重度哮喘,暂时需用西药解除危险外,其余均需应用中药治疗。
重度哮喘的处理
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必须及时合理抢救。
  (一)补液  根据失水及心脏情况,静脉给予等渗液体,每日用量2500-3000ml,纠正失水,使痰液稀释。
  (二)糖皮质激素 适量的激素是缓解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的有力措施。一般用琥珀酸氢可的松静脉滴注,每日用量300-600mg,个别可用1500mg,或用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量40-80mg。
  (三)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如果病人8-12h内未用过茶碱类药,可用氨茶碱0.25g,生理盐水40ml静脉缓慢注射,15min以上注射完毕。1-2h后仍不缓解,可按每小时0.75mg/kg的氨茶碱作静脉滴注,或作血浆茶碱浓度监测,调整到至血药浓度10-20mg/L。每日总量不超过1.5g。如果近6h内已用过茶碱类者,则按维持量静脉滴注。
  (四)β2受体兴奋剂雾化吸入。或用H1受体拮抗剂(如异丙嗪),或用抗胆碱药(如山莨菪碱)。
  (五)抗生素 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六)纠正酸中毒 因缺氧、进液量少等原因可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常用量可用下列公式预计:
所需5%碳酸氢钠毫升数=[正常BE(mmol/L)一测定BE(mmol/L)]×体重(kg)×0.4     式中正常BE一般以-3mmol/L计。
  (七)氧疗  应经鼻导管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以及时纠正缺氧。如果严重缺氧,而PaO2<35mmHg则应面罩或鼻罩给氧,使PaO2>60mmHg。如果仍不能改善严重缺氧可用压力支持机械通气。适应证为,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神志改变,意识模糊,PaO2<7.89kPa(60mmHg),PaCO2>6.67kPa(50mmHg)。
  (八)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部分病人可因反复应用β2兴奋剂和大量出汗出现低钾低钠,不利呼吸肌发挥正常功能,必须及时补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 21:1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7:12 编辑

中药治疗
一、『发作期』
1、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10g麻黄10g细辛6g半夏12g生姜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甘草10g五味子10g大枣四枚  栝蒌30g。
  本方用射干利咽改善肺通气,麻黄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细辛、生姜温通肺脏,五味子解除痉挛,松弛支气管壁与肺泡壁,改善肺组织功能血流灌注,以利于血气交换;半夏、紫菀、款冬花、甘草降气养肺化痰止咳;大枣补益。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温阳去寒,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

2、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清气化痰丸。麻黄6g栝蒌30 g陈皮10g杏仁12g枳实12g茯苓12g胆南星6g半夏12g黄芩30g
  方用麻黄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以平喘;杏仁润肺止咳;栝蒌稀释痰液,胆南星清热燥湿去痰,半夏降气去痰,枳实、陈皮行气去痰,茯苓建胃肠化痰饮,黄芩清肺热。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针大椎、合谷以泄热。

二、『缓解期』
1、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味。茯苓12g甘草10g五味子20g干姜10g细辛6g半夏12g杏仁12g贝母10g麦冬20g桂枝10g白术12g鸡内金10g蛤蚧1g
  方中五味子松弛平滑肌,干姜、细辛、桂枝温肺,三者共同加强肺内血流速度,以改善肺通气,茯苓化饮,半夏降逆,杏仁、甘草、麦冬、贝母润肺,鸡内金健胃肠。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提高抗病能力。
2、胃肠虚弱·
症状: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于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治法:补胃肠化痰。
方药:黄土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茯苓12g半夏12g五味子20g干姜10g细辛3g黄芩20g桂枝10g白术10g阿胶10g附子6g生地12g甘草20g鸡内金10g神曲20g
  方中茯苓、半夏和胃降逆去饮;五味子止泻补胃肠,并能松弛肺支气管管壁及肺泡壁,改善肺内血供,有利肺组织功能的改善;干姜、细辛温肺有利于肺组织血流再灌注,并且干姜对胃肠也有相同的作用;白术健肠燥湿;附子振奋人身之阳;桂枝通行气血;黄芩清热以制约附、桂、术之燥;阿胶、生地滋阴润肺;鸡内金、神曲助消化,甘草和诸药;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平刺用平补平泻法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增强抗病能力。

3、下虚
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下摄纳。;
方药:右归丸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炮附子10g干姜10g肉桂10g鹿角胶10g杜仲10g山萸肉12g茯苓12g半夏12g五味子20g生地20g当归12g细辛3g甘草20g鸡内金10g蛤蚧2g
  方中炮附子、肉桂、鹿角胶、杜仲回阳补下强腰;山萸肉、生地补肾缩小便;蛤蚧补下纳气平喘;茯苓、半夏和胃降逆去饮;干姜、细辛温肺有利于肺组织血流再灌注,并且干姜对胃肠也有相同的作用;五味子止泻补胃肠,并能松弛肺支气管管壁及肺泡壁,改善肺内血供,有利于肺组织功能的改善;生地滋阴润肺;鸡内金助消化,甘草和诸药。肾虚不能纳气者,可加胡桃肉、冬虫夏草。
伴阴虚者,用左归丸合麦门冬汤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阳虚者用灸,阴虚者用针,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阴虚者可用吴茱萸或生姜敷涌泉,或用热水烫脚,以引虚火下行。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03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5-2 03:04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阳虚者用灸, ...

你涉嫌非法行医
——————————————————
请问董先生,这“非法行医”中的“法”,是指的什么法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11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5-1 16:15
没见过先生的研究成果,不过从王锡民老师的书中,我坚信中医的阴阳元气完全能落于实处,从结构与功能入手 ...

但是我在与王老师交流时,我不赞成象老于那样,完全废除五行理论,几千年来中医一直这样传承,历代著名医从张仲景到唐宋元明清民国初期,中医临床高手这乏其人,从基础理论,药学方剂、针灸推拿,这些前人的著作中均有以五行理论阐述机理,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五行理论并没影响到他们能成一代中医大家,我的意见是,象老于那样,完全废除五行,如果整个中医界都这样,你认为五行不科学就废除,我认为阴阳不科学就废除,重新搞一套东西出来,这样中医必定搞得面目全非,学术的传承如果因为这样搞而出现断层,那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
————————————————————
如果都象先生这样,认为是错误的东东,还要坚持不改正的话,那么,这医学还是治病救人的吗?我想,这样的中医学已经不是医学科学了,而完全是宗教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1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2 17:19 编辑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症

【总论】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尤其是儿童和青年时期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由于破环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发病因素为支气管-肺组织的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感染引起管腔粘膜的充血、水肿,使管腔狭小,分泌物易阻塞管腔,导致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支气管阻塞引流不畅会诱发肺部感染。故两者互相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
一、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
  婴幼儿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感染,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所致的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其它有肺结核、肿瘤、异物吸入、刺激的腐蚀性气体和氨气吸入
二、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1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2 17:19 编辑

【病理】
  支气管扩张的粘膜表面常有慢性溃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或萎缩,管壁弹力组织、肌层以及软骨受损伤,由纤维组织替代,管腔变形扩张。柱状扩张的管壁损害较轻,随着病变的发展,破坏严重,变为囊状扩张。常伴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末支扩张与吻合,形成血管瘤,可出现反复大量咯血。
  支气管扩张发生反复感染,其炎症蔓延到邻近肺实质,引起不同程度的肺炎、小脓肿或且小叶不张,以及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久之可形成肺纤维化和阻塞性肺气肿,还会加重支气管扩张。
【病理生理】
  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出现轻度阻塞性通气改变;当病变严重而广泛,使支气管周围肺纤维化,且累及胸膜或心包时,肺功能测定可表现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病变严重时,肺泡毛细血管广泛破坏,肺循环阻力增加,低氧血症引起肺小动脉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负担,并发肺原性心脏病,乃至右心衰竭。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17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在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的病史,以后常有呼吸道反复发作的感染。其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慢性咳嗽伴大量脓性痰,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如晨起或入夜卧床时咳嗽痰量增多,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时,黄绿色脓痰明显增加,一日数百毫升,若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收集痰液于玻璃瓶中分离为四层: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份,中为混浊粘液,底层为环死组织沉淀物。
  有些病者因反复咯血,平时无咳嗽、脓痰等呼吸道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若反复继发感染,支气管引流不畅,痰不易咳出,可感到胸闷不适。炎症扩展到病变周围的肺组织,出现高热、纳差、盗汗、消瘦、贫血等症状。一旦咳痰通畅,大量脓痰排出后,患者自感轻松,体温下降,精神改善。
慢性重症支气管扩张的肺功能严重障碍时,劳动力明显减退,稍活动即有气急、紫绀、伴有杵状指(趾)。
  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常可闻及下胸部、背部较粗的湿啰音。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20
【诊断】
  根据反复咳痰、咯血的病史和体征,再结合童年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病史,一般临床可作出诊断。进一步应作X线检查,早期轻症患者胸部平片示一侧或两侧下肺纹理局部增多及增粗现象;典型的X线表现为粗乱肺纹中有多个不规则的环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体层摄片还可发现不张肺内支气管扩张和变形的支气管充气征。CT检查显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
  支气管造影能确诊,并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以及病变严重的程度,对治疗,尤其对于考虑外科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作局部支气管造影,可以明确出血、扩张或阻塞部位,还可进行局部灌洗。
【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一、慢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多为白色粘液痰,很少脓性痰。两肺底有散在细的干湿啰音。
二、肺脓肿
  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检查可见局部浓密炎症阴影,中有空腔液平。急性肺脓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可完全消退吸收。若为慢性肺脓肿则以往有急生肺脓肿的病史。
三、肺结核
  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干湿啰音多位于上肺局部,X线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作出诊断。
四、先天性肺囊肿
X线检查可见多个边界纤细的圆形或椭圆阴影,壁较薄,周围组织无浸润。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2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2 17:22 编辑

【中药治疗】
一、急性期
1、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味。瓜蒌50g黄芩30g黄连10g陈皮10g茯苓15g半夏12g枳实12g杏仁12g胆南星6g麦冬20g甘草10g
      方中用瓜蒌开胸散结化痰;胆南星燥湿化痰清热;杏仁、麦冬润肺止咳;半夏和胃降气化痰;枳实、陈皮行气化痰;茯苓化饮去痰;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甘草和诸药。
2、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 麦门冬汤加味。麦冬60g瓜蒌50g半夏12g五味子20g甘草20g黄芩30g天花粉20g
      方中用麦冬滋阴润肺;瓜蒌稀释痰液;半夏和胃降气化痰;五味子松弛支气管壁与肺泡壁,有利于肺组织血流灌注,从而改善肺功能;黄芩、天花粉清热滋阴;甘草止咳和诸药。
二、慢性期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味,茯苓12g甘草12g干姜10g细辛3g五味20g半夏12g杏仁10g麻黄3g麦冬20g当归20g紫苑10g款冬花10g   可按比例为丸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咳嗽重者,加栝蒌30g、贝母6g;有热者,加黄芩20g。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2 21:2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2 17:24 编辑

【西药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主要是防治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其关键在于呼吸道保持引流通畅和有效的抗菌药物的治疗。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祛痰剂稀释脓痰,再经体位引流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一)祛痰剂 可服氯化铵0.3-0.6g,溴已新8-16mg。亦可用溴已新8mg溶液雾化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必要时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喷雾吸入,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再作体位引流,以提高其疗效。
  (二)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的作用有时较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可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咳出。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引流,每日2-4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时,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同时用手轻拍患部,可提高引流效果。在引流痰量较多的病例,应注意将痰液逐渐咳出,以防发生痰量过多涌出发生窒息,亦应注意避免过分增加患者呼吸和循环生理负担而发生意外。
二、控制感染 
  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时,常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者可使用甲硝唑。感染不易控制者可考虑轮换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对于长期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的患者,可试用经气道吸入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进行治疗。
三、手术治疗
  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和)大咯血患者,其病变范围不超过二叶肺,尤以局部性病变反复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年龄在10--40岁,全身情况良好,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四、咯血的处理
参阅《肺结核》章。
【预防】
      防治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及肺结核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对预防支气管扩张具有重要意义。
(钮善福  上海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5-3 08:42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5-1 20:15
没见过先生的研究成果,不过从王锡民老师的书中,我坚信中医的阴阳元气完全能落于实处,从结构与功能入手 ...

九公多大了?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14-5-3 10:52
gl0101 发表于 2014-5-3 08:42
九公多大了?

怎么了,110户警要查户口?

我68年人,还没到老中医年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5-3 12:59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5-3 10:52
怎么了,110户警要查户口?

我68年人,还没到老中医年龄。

我说嘛,难怪你觉得郭沫若肉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4 20:0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4 16:03 编辑

                                    第七节        葡萄球菌肺炎

【总论】
      葡萄球菌肺炎(staphyoococcal pneumonia)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急性肺部化脓性感染。病情较重,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已经受损的病人,如糖尿病、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再障等)、艾滋病、肝病、营养不良、酒精中毒以及原已患有支气管-肺病者。儿童患流感或麻疹时,葡萄球菌可经呼吸道而引起肺炎,若未予恰当治疗,病死率较高。皮肤感染灶(痈、疖、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伤口感染)中的葡萄球菌亦可经血循环而产生肺部感染,细支气管往往受阻而伴发气囊肿,尤多见于儿童患者。脓肿可以溃破而引起气胸、脓胸或脓气胸,有时还伴发化脓性心包炎、胸膜炎等。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急骤,有高热、寒战、胸痛,痰为脓性,量多,带血丝或呈粉红色乳状。病情重笃者可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肺部X线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或呈小叶样浸润,其中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X线阴影的易变性是金葡萄肺炎的另一重要特征。
根据全身毒血症状、咳嗽、脓血痰、血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5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核左移并有毒性颗粒,X线表现片状阴影伴有空洞和液平,已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痰的阳性细菌培养。
【中药治疗】

       葡萄球菌肺炎的治疗以中药为优,具体方法请参阅《第一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有关内容。

【西药治疗】
      应在早期将原发病灶清除引流,同时选敏感抗菌药物。医院外感染的金葡萄肺炎,仍可用青霉素G,每日320万单位分4次肌注(轻症)或每日1000万-2000万单位分4次静脉滴注(重症)。对于院内感染和部分院外发病者,多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萄,90%以上产生青霉素酶,应投予耐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苯唑西林(新青Ⅱ,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或萘夫西林(新青Ⅲ,nafcillin)。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可能也对头孢菌素耐药,但仍可用头孢唑啉或头孢噻酚,每日4-8g静脉滴注。对甲氧西林亦耐药的金葡萄称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可用万古霉素、利福平、SMZ-TMP、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以及丁胺卡那霉素治疗。万古霉素每日1-2g静脉滴注,副反应有静脉炎、皮疹、药物热、耳聋和肾损害等。并发脓胸、脑膜炎、心内膜炎以及肾、脑、心肌转移性脓肿时,每日可用青霉素1000万-3000万单位,分4-6次静滴,或用上述新青霉素,并对脓腔作适当引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4 22:4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4 18:44 编辑

                                    第八节 肺炎支原体肺炎

【总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miae)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支原体经口、鼻的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引起散发的呼吸道感染或者小流行。
【临床表现】
      病变从上呼吸道开始,有充血、单核细胞浸润,向支气管和肺蔓延,呈间质性肺炎或斑片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缓渐,有乏力、咽痛、咳嗽、发热、纳差、肌痛等。半数病例无症状。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支气体肺炎可在3-4周自行消散。儿童可并发鼓膜炎和中耳炎,伴有血液(急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神经(周围性神经炎、胸膜炎等)等并发症或雷诺现象(受冷时四肢间歇苍白或紫绀并感疼痛)时,则病程延长。
【中药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中药为优,具体方法请参阅《第一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有关内容。

【西药治疗】
      治疗首选红霉素0.3g,每日4次,亦可用四环族抗生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7 05:03
                                                        第九节    肺脓肿

【总论】
肺脓肿(lung abscess)是由于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脓肿破溃进入支气管后咳出大量脓臭痰。X线显示含气液平的空腔。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吸入性肺炎与肺脓肿的厌氧菌感染达85%-94%。
根据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吸入性肺脓肿
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入为肺脓肿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全身免疫与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在深睡时可将各种污染物经气管被吸入肺内,造成细支气管阻塞,病原菌繁殖而发病。
二、继发性肺脓肿
在某些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所致的继发性肺脓肿;肺部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如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脊柱脓肿、或食管穿孔感染穿破至肺所形成肺脓肿;要注意的是阿米巴肝脓肿好发于右肝顶部,易穿破膈至右肺下叶,形成阿米巴肺脓肿。
三、血源性肺脓肿
因皮肤外伤感染、痈疖、骨髓所致的败血症、脓毒菌栓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坏死而形成肺脓肿。常为两肺外周部的多发性病变。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7 05:27
董建军:按摩可以治疗吗
————————————————————————
当然可以。只是其疗效是大是小的问题。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1 12:40
【病理】
      细支气管受感染物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坏死,形成肺脓肿,继而坏死组织液化破溃到支气管,脓液部分排出,形成有液平的脓腔,空洞壁表面常见残留坏死组织。若脓肿靠近胸膜,可发生局限性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发生胸膜粘连;如张力性脓肿,破溃到胸膜腔,则可形成脓气胸。急性肺脓肿经积极抗生素的治疗,若气道通畅,则脓液经气道排出,而脓腔逐渐消失。
      慢性肺脓肿是由於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支气管引流不畅,大量坏死组织残留脓腔,脓腔壁纤维母细胞增生,肉芽组织使脓腔壁增厚。在肺脓肿形成过程中,坏死组织中残存的血管失去肺组织的支持,管壁损伤部分可形成血管瘤,此为反复、大量咳血的病理基础。腔壁表面肉芽组织血管较丰富,亦可引起咳脓血痰或小量咯血。临床上对3-6月或更久不能愈合的脓肿称之为慢性肺脓肿。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1 12:4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1 14:34 编辑

【临床表现】
--急性肺脓肿患者中,有70%-90%的病例为急性起病,且多数有齿、口咽部的感染灶,或手术、劳累、受凉等病史。患者感畏寒、高热,体温达39-40℃,伴有咳嗽、咳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炎症累及胸膜可引起胸痛,且与呼吸有关。病变范围大,会出现气急。同时还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毒性症状。如感染不能及时控制,于发病的10-14天,突然咳出大量脓臭痰及坏死组织,每日可达300-500ml。臭痰多系厌氧菌感染所致。约有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偶有中、大量咯血而突然窒息致死。一般在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明显下降,全身毒性症状随之减轻,数周内一般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人缓慢发病,有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脓痰和咳血,伴高热、胸痛等。
-- 肺脓肿破溃到胸膜腔,有突发性的胸痛、气急,出现脓气胸。
--慢性脓胸患者常有咳嗽、咳脓痰、反复发热和反复咯血,可有贫血、消瘦等表现。
--血源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表现。经数日或数周后才出现咳嗽、咳痰,痰量不多,极少咯血。
--病变较小或位于肺脏深部,多无异常体征;病变较大,脓肿周围有大量炎症,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因气道不畅使呼吸音减低,有时可闻及湿啰音;并发胸膜炎时,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的体征。慢性肺脓肿常有杵状指(趾)。血源性肺脓肿体征大多阴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1 20:18
【实验室检查】
      急性肺脓肿血白细胞总数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核明显左移,常有毒性颗粒。典型咳出的痰呈脓性、黄绿色,可夹血,留置分层。慢性患者的血白细胞可稍升高或正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X线检查】
      吸入性肺脓肿早期为化脓性炎症阶段,X线呈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或为团片状浓密阴影,分布在一个或整个肺段。脓肿形成后,脓液经支气管排出,脓腔出现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其四周被浓密炎症浸润所环绕。
并发脓胸时,患侧胸部呈大片浓密阴影;若伴发气胸则可见到液平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1 20:20
【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有口腔手术、昏迷呕吐或异物吸入后,突发畏寒、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等病史的患者,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X线示浓密的炎性阴影中有空腔、液平,作出急性肺脓肿的诊断并不困难。有皮肤创伤感染,疖、痈等化脓性病灶,伴发热不退、咳嗽、咳痰等症状,X线胸片示两肺多发性小脓肿,可诊断为血源性肺脓肿。
肺脓肿应考虑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细菌性肺炎
早期肺脓肿与细菌性肺炎在症状和X线胸片表现很相似,但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伴有口唇疱疹、铁锈痰,不会有大量脓臭痰;X线胸片示肺叶或段性实变,或呈片状淡薄炎症病变,边缘模糊不清,没有空腔形成。
二、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
空洞性肺结核为一慢性病,常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状,而无严重急性毒性症状和咳大量脓臭痰,痰中找到结核菌可确诊。但在并发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和咳较多脓痰,由于化脓性细菌大量繁殖痰中难以检出结核菌。
三、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肺癌阻塞支气管常引起远端肺化脓性感染,但形成肺脓肿的病程相对较长,因有一个逐渐阻塞的过程,毒性症状多不明显,脓痰量亦较少。
四、肺囊肿继发感染
囊肿继发感染时,其周围肺组织有炎症浸润,囊肿内可见液平,但炎症反应相对轻,无明显中毒症状和咳较多的脓痰。当感染控制,炎症吸收,应呈现光洁整齐的囊肿壁。如有以往的X线片作对照,诊断更容易。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1 20:2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1 16:25 编辑

【治疗】
中医治疗
初期
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治法:清热散邪。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20g黄芩30g黄柏20g栀子12g连翘12g杏仁12g大黄6g白芍20g甘草12g栝蒌30g天花粉20g


方中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天花粉、连翘清热解毒、消解痈疮;大黄通行气血;杏仁润肺止咳;白芍、甘草松弛肺内组织,以利肺内新陈代谢;栝蒌稀释痰液,肺内无壅塞,有利于有害物质排出。
成痈期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现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桔梗汤   黄连20g黄芩30g黄柏20g栀子12g天花粉20g连翘12g大黄6g杏仁12g白芍20g甘草12g栝蒌30g桔梗12g苡仁30g冬瓜仁20g
    方中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天花粉、连翘清热解毒、消解痈疮;大黄通行气血;杏仁润肺止咳;白芍、甘草松弛肺内组织,以利肺内新陈代谢;栝蒌稀释痰液,肺内无拥塞,有利于有害物质排出;更有桔梗、苡米、冬瓜仁排脓去痰。

溃脓期
症状:突然咯吐大量血痰,或痰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仍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加味桔梗汤。黄连10g黄芩20g天花粉20g栝蒌30g三七粉6g白及10g桔梗20g甘草20g
    方中黄连黄芩天花粉清热解毒以除余邪;栝蒌、桔梗稀释痰液,肺内无拥塞,有利于有害物质排出;三七粉活血止血;白及止血且能补空洞;甘草补益并和诸药。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30g益气托里排脓。
恢复期
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10g石膏30g麦门冬30g桔梗20g粳米30g人参6g半夏12g甘草12g白薇10g知母12g生地20g丹皮12g五味子10g白及6g

    方中竹叶、石膏、白薇、知母清虚热;麦门冬、生地、丹皮滋阴清热;桔梗、甘草利肺止咳;半夏降气和胃去痰;人参扶正气以补虚;五味子松弛肺组织;白及补肺损,以防气胸的发生;粳米养胃。可加黄连10g以清余毒。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1 20:29
西药治疗
       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原则是抗菌和痰液引流。
急性肺脓肿的感染细菌包括厌氧菌,一般均对青霉素敏感。肺脓肿的致病厌氧菌中,仅脆弱类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甲硝唑敏感。青霉素可根据病情,病情严重者可用1000万u/d静脉滴注,以提高坏死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条件时,可经纤支镜在X线透视下,将细支气管导管插入脓腔接近病灶的引流支气管,直接注入抗生素药液。
      体位引流有利于排痰,促进愈合,但对脓痰甚多,且体质虚弱的患者应作监护,以免大量脓痰涌出,无力咳出而致窒息。
      经积极内科治疗而脓腔不能闭合的慢性肺脓肿,并有反复感染或大咯血的患者,需考虑作手术切除;或有严重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者亦需作手术治疗,对伴有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经抽脓液、冲洗治疗效果不佳时,亦作肋间切开闭式引流。
【预防】
       应重视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以杜绝污染分泌物误吸入下呼吸道、诱发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皮肤痈疖或肺外化脓性病灶,不挤压痈疖,可以防止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1 21:37
董建军:你这叫中医治疗,胡蒙,骗子。
——————————————————————
讲讲理由?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3 06:57
第十节        弥散性肺间质疾病

本病有些病因未明,现已明了的病因有:吸入无机粉尘,二氧化碳、石棉、滑石、铍、煤、铝、锡、钡、铁,吸入有机粉尘,霉草尘、蔗尘、蘑菇肺、饲鸽者病,放射线损伤,微生物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卡氏肺孢子虫病,药物,细胞毒化疗药物,癌性淋巴管炎等。
           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简称IPF),亦称隐源性纤维化肺泡炎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
【病理】
肺病理变化以肺泡壁细胞浸润、增厚、间质纤维化为特点。肉眼观察肺脏质地坚实,有橡胶触感,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凸出于肺表面,并有交错分布的灰白色纤维素条和瘢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3 12:48
董建军 :你就不知道五行是什么
————————————————————
你讲讲?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5-15 08: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5-15 09: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5-15 22:02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种论述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方法,系统的书籍就是70(或更早几年)开始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方法。四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折中了一下,上册用传统的中医病名,下册就是这种方式。
可是到了五版教材,有不用这种方法了。
从临床实践看,这种方法更适用。从科研报道看,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研究都是这种方法。教材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和临床实际、研究现状完全脱钩。


如果大家反对于先生的这种论述方法,就请列出您认为合适的论述方法。咱们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中医叫黄疸病,西医叫黄疸肝炎。或者中医叫水肿病,西医叫慢性肾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5-16 11:18
llyyjj 发表于 2014-5-15 14:02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 ...

       这种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创造。他打破了中医的理论,把中医的证与中医理论脱钩,横插人西医的病之中,在临床实践中是可行的方法。他的缺点是明显的,不再赘述。
     中西医融合否定这种方法。以白虎汤证为例。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伴有许多里证的表现,这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发热有着本质区别。
西医SIR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
      气分证中的阳明热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两项:壮热(高热)、脉滑数(每分钟100次以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SIRS的前提是:重大打击、严重感染等之后72小时后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它与普通感冒的发热不同,应当鉴别。《伤寒论》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即太阳表证之后72小时,出现脉大者是阳明白虎汤证。《伤寒论》特别强调阳明气分白虎汤证与太阳表证的鉴别。
       基于以上三点:1  临床表现吻合;2  病理过程中的位置吻合;3  鉴别诊断吻合。这是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所以,SIRS与气分白虎汤证是一个证态。而且临床上证实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最终确定气分白虎汤证- SIRS证态,我们对于每一个证态均进行了类似的论证。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
      主治: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脑、乙脑、肺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肿瘤、口腔炎症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某一个时段具有炎症介质异常释放的病理状态,而且这些疾病只有在具备炎症介质异常释放的病理状态时(即见有上述证候者)使用白虎汤类才能够取得治疗效果,而不是说白虎汤能够治疗这些“疾病”。西医的疾病与中医的证不在一个层次上,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是等值的。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但是他们没有揭示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理论。证态体系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医的证可以通过相应的证态在西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西医的病理状态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例如:
     在感染病学体系内凡是SIRS,均可由白虎汤证替换;在中医外感热病体系内凡是白虎汤证均可由SIRS替换。
      气分白虎汤证等同于SIRS,二者的诊断指标是同一的,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
      营分证与SIRS的鉴别,就是气分证与营分证的鉴别。
       SIRS可以演变为营分证,营分证可以演变为MODS合并DIC。MODS可以演变为热耗真阴,MODS的异常消耗状态可以使用加减复脉汤治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6 19:4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6 15:5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5-15 18:02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 ...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种论述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方法,系统的书籍就是70(或更早几年)开始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方法。四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折中了一下,上册用传统的中医病名,下册就是这种方式。
可是到了五版教材,有不用这种方法了。
从临床实践看,这种方法更适用。从科研报道看,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研究都是这种方法。教材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和临床实际、研究现状完全脱钩。
————————————————————————————-
哈哈,先生给拙作写的《序》送来了。非常欢迎!
真诚地请先生按上述意见给本书写一篇序言。这同时也将是对本书最好的书评,是您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5-16 20:4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6 11:18
这种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创造。他打破了中医的理论,把中医的证与中医理论脱钩,横插人西 ...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伴有许多里证的表现,这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发热有着本质区别。
西医SIR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
      气分证中的阳明热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两项:壮热(高热)、脉滑数(每分钟100次以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SIRS的前提是:重大打击、严重感染等之后72小时后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它与普通感冒的发热不同,

--------------------------------------------------------------


博士先生研究的深入。
我没有学过西医病理学,有许多问题还看不懂。就这段内容,有几个不懂的地方:


1,您提到到的体温<36℃。白虎汤证里是四大证,实际应用时不一定要典型的四大,只要辨证属气分实热即可。气分实热里有热厥,但热厥是四末冷,没有体温降低,在中医书籍里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是热厥的表现,还是另外一种病机?您把体温降低看做热厥也可以,因为对辨证的理解各人可以不同,可以有新的认识。
2,如果不是热厥,是另外的病机,从西医讲,应该属于“感染性休克”了,(好像也属于SIRS的内容,我不大清楚)。-----就我的理解,这个阶段,稍微再加重一点,就超出“气分{了。


现在需要证实的是:白虎汤是否能够治疗体温降低了的厥证,或者,能否治疗感染性休克以及整个SIRS。如果说能,您这个融合就成功,如果不能,现在还暂时融不到一块。对吗?


如果要说白虎汤能治疗上述病变,需要权威性的资料,您自己有相关的临床资料更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5-16 20:5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5-16 19:49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

这个还真不好应承。


出书作序,一般是请有名望的人作,现代好像没有名望低的给名望高的作序的例子(古代有)。再是序言,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和论坛发帖不一样。论坛发帖,觉得有理就能发,一说写文章,总感觉是个很正式的一件事,还没写就觉得怯乎。呵呵。


余兄的书还没出,您发着,我学着,边学边评着,或许我的评论有一二可取之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6 21:1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7 14:4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5-16 16:56
这个还真不好应承。

这个还真不好应承。


出书作序,一般是请有名望的人作,现代好像没有名望低的给名望高的作序的例子(古代有)。再是序言,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和论坛发帖不一样。论坛发帖,觉得有理就能发,一说写文章,总感觉是个很正式的一件事,还没写就觉得怯乎。呵呵。


余兄的书还没出,您发着,我学着,边学边评着,或许我的评论有一二可取之处。
——————————————————————————————————
哈哈哈,如果说以名望论高低的话,那么,肯定先生的名望比我高了。因为我充其量,只是一个民间中医而己。先生能以一位资深中医教师的身份写一个《序》,处处有深刻的切身体会,那可是崇尚空谈者无法与您相比拟的。
哈哈,这就是说您同意写《序》了。至于谁向谁学习吗,我们就不要客套了,肯定是相互学习,尽管我向先生学习的多得多。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6 21:5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7 14:1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6 07:18
这种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创造。他打破了中医的理论,把中医的证与中医理论脱钩,横插人西 ...

——————————————————————————————————————————————————————
老先生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即将中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
而您是以《伤寒论》的六病(或称六经病)为主,以西医的理论力争破解之。可以说,无论如何,您是正确的。因为《伤寒论》提纲挈领地对热病形成了一整套理法方药体系。这对中医来说,的确是一个进行诊治的捷径。但就象白虎证所列出的症状来看,应该是多种热性病极期阶段的共同表现,并非限于某一种病。但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应该精确,也就需要“病证”结合起来进行诊治,而不是仅仅探讨“证”。
同时,白虎汤在有些热病极期阶段用之,其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如感冒日久、肝脓肿、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等疾病。
以上认识,肯定有错误这处,敬请先生批评指导。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5-17 08:45
llyyjj 发表于 2014-5-16 12:47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 ...

             回复:
     中西医融合观的尴尬之处就在于:精通中医理论的人,西医知识甚少;精通西医的人,中医知之甚少,于是犹豫不决。这是正常现象,要真正理解白虎汤证与SIRS是一个证态,首先得了解中医的卫气营血与六经传变,西医的:重大打击——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MOF(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两个过程。
     中医的气分热证是伤寒论与温病的交接点,太阳表证——白虎汤证——阳明里证——少阳证等等,温病传变:卫——气(白虎汤证)——营——血。这是一个演变过程的大概。
     SIRS的临床表现许多医生与严重的普通感冒(高热、心慌)分不清楚,而中医的白虎汤证要求必须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区别开来。这样我们才能把白虎汤证与SIRS在疾病过程中的位置认识清楚。
      SIRS的诊断只要求其中的两项符合即可。
      白虎汤的应用常常与其他脏腑热证方剂联合应用。
      白虎汤治疗西医疾病的最著名的的例子就是白虎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脑炎,其他严重感染的前驱期之后,典型期尚未出现的时候皆可应用,例如:大叶肺炎、流行性出血热、肿瘤高热等等。这些疾病在适当的时机都曾经使用过。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5-17 11:2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7 08:45
回复:
     中西医融合观的尴尬之处就在于:精通中医理论的人,西医知识甚少;精通西医的 ...

我对西医病理了解的很肤浅,但感染性疾病的几个主要阶段还是知道的。

白虎汤治气分实热,如果用在普通感冒或流感上,没有什么问题。感染再加重,发展到后面几个阶段,中医也用白虎汤,但白虎汤这时成了组方的一部分。治法一般叫做气营两清、气血两清。白虎汤显然是针对气分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5-17 16:52
llyyjj 发表于 2014-5-17 03:27
我对西医病理了解的很肤浅,但感染性疾病的几个主要阶段还是知道的。

白虎汤治气分实热,如果用在普通 ...

      白虎汤是个基础方剂,他可以衍化为许多方剂,不赘述。
    气分热证与太阳表证的鉴别,与营分证的鉴别,中医在理论上是十分强调的,但是中医从临床出发,在太阳表证是时候也加生石膏、知母,有是证用是药。这些临证时的变通是常有的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34
【临床表现】
以隐袭性进行性呼吸困难为其突出的症状,体力衰弱,可有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无力等。轻度干咳、偶有痰血。体检:呼吸浅速,两肺底吸气期啰音似Velcro尼龙带拉开音。50%患者有杵状指(趾)和紫绀。晚期病例右心受累,显示肺心病症状和体征,最后多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早期虽有呼吸困难症状,但X线胸片可能基本正常;中后期可出现两肺中下野弥散性网状或结节状阴影,偶见胸膜腔积液、增厚或钙化。
肺功能表现为进行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减少。
实验室检查示血乳酸脱氢酶增高;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和丙种球蛋白可增高。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37
【中药治疗】
    麦门冬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减   麦门冬50g甘草20g五味子20g干姜6g细辛3g半夏12g杏仁12g麻黄6g当归12g百部12g红花10g怀牛膝20g栝蒌子30g
方中用麦门冬滋阴润肺;麻黄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五味子松弛平滑肌;干姜、细辛温肺,使肺内血流通畅;半夏、杏仁、百部降气清肺止咳;红花、当归、怀牛膝稀释血液,有利于血流再灌注;栝蒌子稀释痰液,有利于肺组织新陈代谢;甘草止咳并和诸药。
西药治疗
在急性病例用糖皮质激素,通常泼尼松0.5mg/kg•d(理想体重),分3次服用,口服四周;然后0.25mg/kg•d,口服8周;继之减至0.125mg/kg•d,或0.25mg/kg隔日口服。若客观检查有进步或病情稳——应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
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接受者,可应用免疫抑制剂如小剂量硫唑嘌呤。
肺移植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39
                                       第十 一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已经公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被动吸烟也容易引起肺癌。
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小环境和室外大环境污染
三、职业致癌因子
已被确认的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包括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铬及某些化合物、镍冶炼、氡及氡子体、芥子体、氯乙烯、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等。
四、电离辐射
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美国1978年报告一般人群中电离辐射的来源约49.6%来自自然界,44.6%为医疗照射,来自X线诊断的电离辐射可占36.7%。
五、饮食与营养
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能够抑制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40
【临床表现】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咳嗽 
2、咯血 
3、喘鸣
4、胸闷、气急 。
5、发热 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胸痛 约有30%的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和胸壁,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
2、呼吸困难 肿瘤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3、吞咽下困难 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支气管-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
4、声音嘶哑 癌肿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压迫喉返神经(多见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
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
6、Horner综合征 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Pancoas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下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7、臂丛神经压迫征  肿瘤压迫臂丛神经可致同侧自腋下向上肢内侧放射性、烧灼样疼痛。
三、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肺癌转移至胸、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4.肺癌转移至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以毫无症状,病人自已发现而来就诊。
四、癌肿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副癌综合征。发生率约10% 。有下列几种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常见于肺癌,也见于胸膜局限性间皮瘤和肺转移瘤(胸腺、子宫、前列腺的转移)。
2.分泌促性激素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常伴有肥大骨关节病。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等。
4.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定向障碍等水中毒症状,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5.神经肌肉综合征 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
6.高血钙症 肺癌可因转移而致骨骼破坏,或由异生性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41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CT的优点在于能发现普通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CT还可以辨认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如纵隔淋巴结直径大于20mm,肿瘤侵入纵隔脂肪间隙或包绕大血管,则基本不能手术。CT还能显示肿瘤有无直接侵犯邻近器官,CT对病灶大于3mm的多能发现。CT对转移癌的发现率比普通断层高。
三、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四、痰脱落细胞检查
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简称纤支镜检)
六、开胸手术探查
七、其他检查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43
【诊断】
肺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肺癌的早期明确诊断,一般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有关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约80%-90%的病人可以得到确诊。
【鉴别诊断】
一、肺结核
多有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真菌试验多呈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其特殊的X线征象,可通过体层摄片、CT、MRI和纤支镜检查等加以鉴别。
二、肺炎
应与癌性阻塞性肺炎相鉴别。肺炎起病急骤,先有寒战、高热等毒血症状,然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抗菌药物治疗多有效,病灶吸收迅速而完全,而癌性阻塞性肺炎炎症吸收较缓慢,或炎症吸收后出现块状阴影,且多为中央型肺癌表现,纤支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三、肺脓肿
应与癌性空洞继发感染相鉴别。原发性肺脓肿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常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增高。X线胸片上空洞壁薄,内有液平,周围有炎症改变。癌性空洞常先有咳嗽,咯血等肿瘤症状,然后出现咳脓痰、发热等继发感染的症状。胸片可见癌肿块影有偏心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结合纤支镜检查和痰脱落细胞检查可以鉴别。
四、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应与癌性胸水相鉴别,参见《胸腔积液》章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44
【治疗】
中药治疗:
葶苈子50g天花粉30g麻黄6g黄连10g黄芩30g白花蛇舌草30g半边莲30g半枝莲30g杏仁12g甘草20g百部20g当归12g乌梅20g浙贝母10g  寒者,去黄连、黄芩,加干姜10g细辛6g
中药方用葶苈子泻肺去壅散结;天花粉、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抗肿瘤;麻黄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杏仁、百部、浙贝母止咳;当归行气活血;乌梅松弛肺组织;甘草止咳并和诸药。
还可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中药对身体进行调理。或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于平补平泻中延长生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5-17 18:46
西药治疗:
治疗的联合方式是:小细胞肺癌多选用化疗和放疗加手术,非小细胞肺癌首先选用手术,然后是放疗或化疗。
一、手术治疗
局限性肿瘤切除手术可取得相当于广泛切除者的疗效。一般推荐肺叶切除术。
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小细胞肺癌对于化疗有高度的反应性,有较多的化疗药物能提高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如足叶乙甙(VP-16)、鬼臼噻吩甙(VM26)、卡铂(CBP)及异环磷酰胺(IFO)等,其单药的缓解率约为60%-77%还有环已亚硝脲(CCNU)、顺铂(DDP)、长春碱酰胺(VDS)、表阿霉素(EPI)、甲氨蝶呤(MTX)等亦均被认为对小细胞肺癌有效,使小细胞化疗有新的发展,缓解率提高到50%-90%。因此,化疗成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尤其对Ⅳ期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更大。
三、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放射线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癌细胞受照射后,射线可直接作用于DNA分子,引起断裂,射线引起的电离物质又可使癌细胞发生变性,被吞噬细胞吞噬,最后被纤维母细胞所代替。
放疗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根治性对于病灶局限、因解剖原因不便手术或病人不愿意手术者,有报道少部分病人5年无肿瘤复发。若辅以化疗,则可提高疗效。姑息性放疗目的在于抑制肿瘤的发展,延迟肿瘤扩散和缓解症状。对控制骨转移性疼痛、骨髓压迫、上腔静脉综合征和支气管阻塞及脑转移引起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可使60%-80%咯血症状和90%的脑转移症状获得缓解。
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其次为鳞癌和腺癌,其放射剂量以腺癌最大,小细胞癌最小。
对全身症状太差,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列为禁忌。重症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易并发放射性肺炎,使肺功能受损害,宜慎重应用。放射性肺炎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四、肺癌介入性治疗
1、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2、经纤支镜介导化疗
五、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BRM)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都能增加机体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提高疗效。
六、中医药治疗
祖国医学有许多单方,配方在肺癌的治疗中可以与西药治疗协同作用,减少病人对放疗、化疗的反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巩固疗效,促进、恢复机体功能中起到辅助作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