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贴]关于先秦医学史的五个谬论
[打印本页]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4-1 18:27
标题:
[转贴]关于先秦医学史的五个谬论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4-1 10:28 编辑
[转贴]关于先秦医学史的五个谬论
作者:wsacu
1,医源于巫,
实际医起源早于巫,而巫在特定时间段掌握了一定医术并且在某些杰出巫师的推动下、某种程度推动医疗发展,进而至于阻碍医学发展而在春秋战国与医分家,标志是六不治的提出。
2,医源于易或医易同源
先秦易学,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其根在阴阳,反而有大量证据说明易学起源于数字化的占卜,并以数字记录,后来才发展出阴阳二爻,而次二爻的符号来自一、六,演变为 一、--,即阳爻、阴爻。
所以,即便是医学与易学同源于阴阳的说法,也是缺乏支持。易学卦画阴阳的定义,出自《易传》,并不能代表先秦,因为先秦显然不是阳奇阴偶。
显而易见的是,医学起源于对疾病处理的实践,而易学起源于占卜。
3,阴阳奇偶的颠倒
其次,先秦并不存在阳数奇、阴数偶的观念。反而是倒过来的,阳数偶、阴数奇。典型的例子是“天六地五、数之常也”不仅《国语》《左传》持此观念,连《汉书、律历志》同样继承。其余的实例,在于六腑五藏、阴阳十一脉之六阳脉、五阴脉。
而阳数奇阴数偶出自《易传》,此书出自何时,并无定论,并且可以确认并非完全是孔子所作。而《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谓的“阳道奇阴*道偶”更是晚出。
4,五行在先秦并非天道
五行上升为天道,始自邹衍五德流转,而在此之前,一直是天六地五,并且一直影响到两汉。而五行彻底上升为天道,并且与阴阳相结合,一统阴阳五行,是董仲舒完成的。五行在先秦更多是代表地道。这时候,医学的形态和基本构建已经完成,那就是六腑五藏、十一经脉,而《汉书律历志》也说“十一而天地之道毕矣”。显然,十二经脉观是从东汉中晚期萌芽,直到两晋以后才完成定名。
5,现存“黄帝内经”的时间序
这本“伪书”保存了自长桑君、扁鹊以来、公乘阳庆、仓公等人传下的医经内容而略于经方、禁方,禁方由于保密直到张仲景公开于《伤寒》。原本黄帝内经毁于天禄阁新朝公元23年 战火,包括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后医家依据记忆重写,并且被后人大肆增补创作。其主要创作时间为六朝产生素问,灵枢则更晚,二者皆晚于甲乙经,而甲乙经同样是六朝编辑作品,非皇甫谧著作。
所以,并不存在扁鹊学派与黄帝学派的任何差异,凡认为有差异者皆是浅薄之徒。
现存黄帝内经作为医经,有其资料价值和参考作用,但与经方理论并不能融合,凡自以为能融合或已融合者,皆是不知五行流变,不分医经经方,实际是不知道二者究竟有何区别,惑乱医学自鸣为高,必为历史淘汰。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