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痛证浅说 [打印本页]

作者: 寿宏堂主    时间: 2004-6-20 14:36
标题: 痛证浅说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证状之一,《素问·举痛论》是一篇有关疼痛的专论。
研究疼痛当为此篇之始,当今言痛之机理多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为论,此语最早非出
于《内经》,而是元,王好古之《此事难知》首见,但其所言通字,乃指“通导”之法,与当
今使经络气血通畅之“通”不尽相同。
疼痛亦分虚实,当今所解“不通则痛”多由于外伤侵犯,瘀血痰 浊,升降失常及虫积内份导
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不痛,而升清多痛证,多属实证。然人以气血为本,亦有因脏腑功
能减退,精气亏损,经络失养之“失荣而痛”,多为虚证,临床当中实证固然多,而虚痛亦不
少见,不可拘泥于“消痛为实”之说。
辨痛首当根据痛证特点鉴别,从性质来说常见如酸痛、胀痛、掣痛、绞痛、涩痛、刺痛、冷
痛、热痛、走痛等等,就拿胀痛来说,特点是疼痛兼有胀感,多因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感受
风热及内伤饮食所致,胀痛见于头部,则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感受风热。见于胃脘则为肝
气犯胃式饮食停滞,见于腰部为气机郁滞式湿热下注。见于眼珠为肝阳上亢式肝火上冲,或痰
湿壅滞等。其次当痛症之痛势来鉴别。常见于急痛、隐痛、钝痛、麻痛、干痛、刀割样痛、跳
痛等等,如隐痛,常因阴血亏损,或阳气不足经络失养所致,其痛势为隐隐而作,或时隐时现
,见于头部为阴血亏损。见于胸部,为心气虚弱。见于胁部为肝阴不足,见于牙齿为虚火上扰
或气血方虚。虚痛喜按,实痛拒按,又要根据痛之部分来定其所属经络,还应当结合兼证疼痛
缓解加剧的因素、时间等。四诊分参方能全面对疼痛作出诊断。
治痛之法,实痛以通导为要则,根据病情以发汗,通利二便,消含导滞,行气活血,化瘀杀
虫,涤瘀逐饮等法,但要分清痛之脏腑及痛之特点,适当遣方用药,有通导具定则,而元守定
之方,因证施治而为之,虚痛总以“虚则实之”为原则,辨阴阳气血方虚之别,区别施治,但
要注意阴阳气血相互制约的关系,尤其应当注意“因虚致实”这一变化,在补虚治痛过程中,
酌加通导之品,脾胃为后天之本,在治疗虚痛过程中配健脾畅中之品,也不可忽视,李东垣曰
:“审其病而后用药”,证因明确,用药方可有的放矢,切不可按图索骥,刻舟求剑。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