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二 . 12、“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8:31
标题: 二 . 12、“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5-9 11:47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二部分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第十二节、“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

                                                             第一、 经络的本质
        经络,分经与络。经,是主干;络,是分支。经,主要是指十二经。根据一部分学者及临床工作者的研究,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不存在的。现通过几个中医的见解分析如下:
-十二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但“经络”现象的本质是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及肌肉组织等功能的集合
                于殿生    家传中医    中医自学考试毕业  从事中西医门诊病房工作三十余年。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证实:
          1)、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2)、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3)、胆囊、膀胱不过是替肝脏、肾脏贮存胆汁、尿液的一个囊而已,自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相提并论。
          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
          5)、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有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3、经络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6、经络与腺体   人体的腺体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大类。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如消化腺、汗腺;无管腺又叫内分泌腺,它由腺细胞为主体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没有腺导管,其分泌叫激素,直接进入血管。腺体分泌的激素,既然进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总之,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不存在。

二、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许进京先生     著有《经络学说的真面目》等    作者曾担任中医内科医师、针灸科医师、门诊部主任、院长。现任定州市卫生学校中医教师。
    总而言之,“经络”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并且,从古典文献的记载看,根本没说“经”或“络”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三、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郑金生先生 (1946.5-)男,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医学史硕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曰本茨城大学人文学部客座研究员,现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科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荣获国际传统医学年度大奖。
       郑先生在“两极看中医与中医理论“蚕山”(《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 第5期2009)一文中说: “在经络学说研究方面,我特别赞同我的朋友黄龙祥教授的观点。什么是经络理论?就是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内脏和体表的某种联系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形成的东西。,,,。可是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四、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
       ――刘亦之先生
       作者:祖传中医针灸   
    理由1、说经络就是对神经的认识,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截瘫病人没有针感,医生针下没有手感,全身麻醉的病人也出现同样的状况,局部麻醉区的穴位同样没有针感和手感。另外对于穴位的针刺都要求一定的深度,如果您能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针尖刺入的深度恰恰在神经主干附近或者靠近神经的地方才会出现针感,每次情况都一模一样,这绝不是偶然现象。理由2、另外看一看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理由3、治疗胃病的穴位,应该在足阳明胃经上,但事实是,治疗胃病的主穴在任脉上。

二、结论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可以看出,以上诸位对于传统理论中十二经循行路线的认识大致相同,于殿生先生是根据五行学说的配属错误及人体解剖脏器的功能方面,认为经络循行路线不存在。许进京先生疏理经络起源及其演变,从而得出“经络循行路线”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刘亦之先生从临床实践证明,经络即神经说。


                             第二、 针灸作用机理的实质

一、十二经与神经、循环系统、腺体等的关系
      1、经络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2、经络与循环系统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3、经络与腺体   人体的腺体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大类。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如消化腺、汗腺;无管腺又叫内分泌腺,它由腺细胞为主体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没有腺导管,其分泌叫激素,直接进入血管。腺体分泌的激素,既然进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二、结论
    综上可知,经络现象,或者说中医针灸作用的基础,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刺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引用书目: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许进京先生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92&pid=411602&page=1&extra=&_dsign=b51b0429

《人体解剖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970-4-7.html#m0-0

《内分泌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fenmixue/index.html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8:3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1 04:42 编辑

二、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许进京先生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许进京先生著
        作者曾担任中医内科医师、针灸科医师、门诊部主任、院长。现任定州市卫生学校中医教师。
       1、经络学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1)、在经典文献中,“脉”和“经”通用。“脉”可称“经”,“经”可称“脉”。比如:“手太阴经”古称“肺手太阴之脉”。其中,“经”和“脉”都不是血脉,而是都指“经”。
        (2)、“脉”的本义是名词,但有“贯通、连络、概括或条理”的引申义。在古代,凡物之贯通、连络成为一体而有条理者,皆可称脉。比如,地脉、山脉、。
        (3)、医学领域创建了“经络”以后,对“经络”的表述虽“脉”和“经”通用,但主要指“经”。比如,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以及十一脉、冲脉、带脉等,都是“经”。
       2、阴阳离合和三阴三阳
            1)经络系统以“十二经”为主。十二经的基本形式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导源于“阴阳离合”的哲学原理。所以,十二经有非常明显的哲学内涵。
《素问•阴阳离合论》的记载可以证明,“十二经”的命名,主要根据“三阴三阳”的基本形式。 “十二经”最初是“三阴三阳”的基本形式。这段经文虽没记载手六经的“根”和“结”,但《灵枢•根结篇》有补充,更能证实这一点。
       (2)以上说明,十二经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哲学的烙印。其命名、起止、排列顺序、直行主干等,都有哲学因素。这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不能把“经”误解为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以“三阴三阳”的六个基本概念为“经”。
       3,六合和八肱
       (1 “六合”有多种解释。比如,上、下、东、西、南、北,为六合;十二地支的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为六合;时令和季节交替,孟春与孟秋合、仲春与仲秋合、季春与季秋合、孟夏与孟冬合、仲夏与仲冬合、季夏与季冬合,为六合。再如,十二经的表里关系,手少阴经和手太阳经相表里、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相表里、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相表里、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相表里、手厥阴经与手少阳经相表里、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表里,为六合。
      古代医家创建十二经,就是以“三阴三阳”为基本形式。比如,手六经和足六经都是按“三阴三阳”的六个概念命名的。再如,十二经受“三阴三阳”基本形式的限制,没分布在人体前正中线和后正中线,也没环腰一周的“经”。因此,在十二经的基础上补充了奇经八脉。
        (2 “八肱”指四方和四隅。如《淮南子》说:“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说:“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所谓“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的合称,也是古代中国的名称。所谓“八寅、八肱、八极”,是九州外围渐远之地,相当于中国的国境以外。
       古人认为,“六合”和“八肱”可以概括整个宇宙。其中,“六合”是上、下、东、西、南、北,“八肱”是四方和四隅。古代医家创建经络学说时,是按六合的形式创建十二经,对应九州。按八肱的形式创建奇经八脉,对应九州外围渐远之地。因此,十二经和奇经八脉概括整个宇宙和整体人体。奇经八脉主要弥补十二经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奇经八脉主要分布在十二经没能概括的部位,进一步加强了人体前正中线、后正中线、以及头、尾、腰、膝、手、足等八个部位的联系。所以,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合起来,才能概括整个人体,才能与整个宇宙相对应。
             3)以上说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各有各的核心内涵,各有各的基本形式,是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概括性更强,既能概括整个宇宙,也能概括整个人体。所以,不能把十二经和奇经八脉误解为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
       5、“根”和“结”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和《灵枢•根结篇》的记载表明,“三阴三阳”的六个哲学概念成为十二经的名称,最早是从“根”和“结”开始的。“根”是“经”的起点,在四肢末端。“结”是“经”的另一端,在头或胸腹部。创建了“根”和“结”,“三阴三阳”的六个基本概念在人体上就有了相应的部位。“根”和“结”之间就是“经”的直行主干。所以,“根”和“结”是十二经的起源
        总而言之,“经络”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并且,从古典文献的记载看,根本没说“经”或“络”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8:4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1 05:27 编辑

三、经络即脉管说   经络学说  ——工具?  
           赵洪钧先生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五讲 经络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可否接受工具主义?
     作者自述:不是针灸专家,更没有从事过针灸实验研究。但是,早在正式作医生之前,即已使用针灸治病,而且至今没有完全停止过。笔者学针灸是自学的,练习是从自身开始的,凡自己能够施针处,都自己反复扎过,也用心体会过针刺感传现象。在专业从事外科工作时,也在针刺麻醉下做过大手术。不过,真正用心思考有关理论问题,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
1、 经络的本意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
“夫经脉十二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灵枢•海论》)
“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灵枢•脉度》)”
    可见,经络或经脉是人体中无所不至的、运送气血的隧道系统。
据现代医学所知,人体中无所不至而且呈网络分布的隧道只有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其中,运送气血的主要是循环系统。故可断言,经络或经脉的本意就是西医说的循环系统的血管。
  《内经》还多次明确说经络是如环无端的,即血液在脉内是循环的。如:
“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类似说法在《灵枢》共8处。《素问》中2处。
《内经》还比较明确地说过气血运行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跳动。如:
“心主脉”(《灵枢•九针论》)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藏生成》)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气血怎样在脉中运行呢?
    查今本《素问》,“经脉”出现约33次,“经络”只出现约26次。今本《灵枢》,“经脉”共出现约52次,“经络”出现约31次。(按:出现次数,是从“中药网-医药典籍-中医”《素问》、《灵枢》全文,通过微机自动计数的。)
    据此可知,经络一词应该相当晚出,它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此前更多用“经脉”一词。
经脉怎么变成了经络呢?
2 经络学说的意义
    笔者认为,经络学说主要不是为满足针灸实践的理论需要,也不是针灸实践发现的经验事实积累的结果。它主要是为了说明人体怎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人体各器官、部分之间通过什么互相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物质。这是经络学说的意义所在。
  人们经常强调中医学的整体观。其实,没有经络学说,中医学的人体只是很模糊的整体。
  
至此,经络学说的要点可以表述如下:
  (1).经脉及其络脉、孙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无所不至。
  (2).气血在脉中运行,营养全身。
  (3).脉循环无端,气血在其中循环运行。
    (4).非血管循行处的穴位是什么?
     不刺中血管放血而得气,刺中的是什么呢?
    笔者恰好翻到一张2002年1月26日的《中国医药报》。其中第7版上有一篇文章:用针灸探索人体传导密码——记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王文远。其中提及几例神奇的疗效是否完全可信且不论,王氏发现的某些穴位和所谓“平衡针灸学”则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
    其中说:“他终于惊奇地发现,肩周炎最敏感的穴位不是在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位上,而是在西医解剖学的神经干上。……王文远认为,受中枢神经的支配,机体内部有其自然的平衡机制,发生疾病则是平衡的破坏。通过针灸刺激传递给大脑一种生物信息,由它指挥人体自身传导密码,调动能量修复平衡系统,促进机体康复,这就是平衡针灸学。”
这又是关于针刺机理的一种新假说。王氏的看法虽然很空洞,却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如果他的疗效确实像报导说的那样好,就可以肯定,最便于解释其疗效的是神经理论。
    (5).经络学说在外感病治疗方面失败
以伤寒为例,《伤寒论》以六经辨证。六经与经脉有些瓜葛。伤寒病在太阳且有针足阳明,使病不传的经文。实际上,没有医家这样做,至少当代中医不这样做。显然是因为曾经有很多人这样做过,而没有效果。不仅如此,《伤寒论》中还提及其它针灸法,大都被仲景否定,后世也很少应用。比如,足阳明属于胃是无疑的,可是,承气证显然不能用针灸阳明经的穴位来治疗。
温病按卫气营血辨证,按说可以使用针刺放血或补气治疗。但是,温病学家几乎无人使用针灸疗法。
    (6).穴位主治不能体现所在经脉的特异性
由于每一经主要联系一个藏府,按说治藏府内伤病,最便于经络学说指导。即藏府病只能或者最好是循经取穴。实际上,常常不是这样。
我们常常背诵的歌诀是: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留,酸痛取阿是,面口合谷收。这一歌诀是很实用的。倘问:肚腹里面有那么多脏腑,为什么只有三里穴最重要呢?经络学说显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7).刺激穴位的方法与疗效没有特异相关性
多数刺激最终都要转化为电刺激,而且主要通过神经系统起作用。
针灸书和有经验的医生还知道,疗效最好的穴位不在神经线附近,就在四肢远端——即膝肘以远。合理的解释只能是这些地方神经敏感。
至于针刺治疗昏迷和惊厥,就是刺激可引起剧烈疼痛的地方,与经络学说没有什么关系。
总之,传统经络学说,非但不足以解释针灸效应,还曾经导致严重错误的刺法。
3、 可否接受工具主义?
     所谓工具主义,就是理论上的实用主义。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不必管,利用它能达到实用目的或解释某些现象即可。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8:5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1 05:06 编辑

四、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认为经络——神经为主说
       ――刘亦之先生
       作者:祖传中医针灸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57&extra=page%3D1&_dsign=aef18bef
             刘亦之先生
   经络是真实存在的,就是古人对于神经系统的深入认识。我们更应该清楚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系统不过是祖先对神经系统的外部认识而已,换句话说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系统是不存在的。有关他的分布规律·走向·表里关系·流注次序是错误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与西医的矛盾才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
    理由1、说经络就是对神经的认识,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截瘫病人没有针感,医生针下没有手感,全身麻醉的病人也出现同样的状况,局部麻醉区的穴位同样没有针感和手感。另外针灸要求得气,气速至效速至,气迟至则效果差,气不至则无效,具体反映就是酸麻胀痛,这实际要求的是肌体神经对针刺的应激反应。另外对于穴位的针刺都要求一定的深度,如果您能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针尖刺入的深度恰恰在神经主干附近或者靠近神经的地方才会出现针感,每次情况都一模一样,这绝不是偶然现象。
    理由2、另外看一看生理学中植物神经对各器官支配的模式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现代研究表明,脊髓内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初级中枢,脊髓对许多内脏反射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和中医经络膀胱经中的俞穴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经穴,称为俞穴。而且它们之间在背部的定位可以说完全一致。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巧合。
    理由3、西医对于内脏痛觉的研究表明,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这种疼痛称为牵涉痛,目前对于发生牵涉痛的原因还不清楚。研究发现发生牵涉痛的体表部位与患病的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它们的传入神经由同一脊神经后跟进入脊髓,这恰恰旁证了经络穴位治病的原因以及针灸调理脏腑阴阳是有科学依据的
    理由四、治疗胃病的穴位,应该在足阳明胃经上,但事实是,治疗胃病的主穴在任脉上。在针灸方面,注重针剌部位与内部何种神经通路之间相关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9:0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1 05:20 编辑

五、承认经络循行路线  认为经络——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说
            ――袁其伦先生
     作者:针灸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重庆市针灸学会文献专委会副主任
      《现代针灸学概论》、  现代中医学系列之四:纵述经络实质与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基础知识
   
1、血管之神经的解剖生理
    动静脉血管都有神经分布,其中以小动脉、微动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的神经分布最密,全部血管都有缩血管神经纤维,部分血管兼有收缩和舒张两种神经纤维。
    孙廷魁等主编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基础与临床》一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38-44页写道:下肢血管的传入神经纤维进入脊神经后的路径:“第一种是来自血管的传入纤维可以不经交感干,直接行于脊神经,进入后根神经节。第二种是来自血管的传入神经,可以各种方式通过交感干,然后进入脊神经和后根神经节。”
2、血管及其神经与经络穴位的关系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观察了牙痛穴内,“不仅在血管外层分支形成复杂的树枝状末梢,而且有的进入到血管的中层,在血管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感觉神经纤维及其分支包绕了整个血管壁的周围。”(针刺麻醉原理的探讨,47,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出版)
    2-2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文琛教授等在镜下观察了“人中”穴,发现“血管神经分布最为丰富,传入神经末梢大都是无髓的游离神经末梢,但也见有髓的和带包囊的神经末梢。”(中国针灸学会1984年出版的《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352-353)
    2-3 中研院针灸所形态组的研究还表明:“穴位内汇合型胆碱能的毛细血管前动脉旁丛很可能是传入的终末感受器,由胆碱能动脉周丛伸入到该旁丛者很可能是沿动脉来的交感内脏传入,由胆碱酯酶阳性小神经末加入该旁丛者,很可能是由脑脊髓神经干来的内脏传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全国针刺麻醉研究资料选编》,495-501)
3、“如果经络只是血管而无其神经的功能,则经络就缺乏调节和积极反应的作用;如果经络只是神经而无血管的功能,则经络就缺乏循环和直接营养的作用。所以从经络调节的本质来看,它们二者缺一不可。”(袁其伦编著:现代针灸学概论,101-105,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4、古籍论述
    《针灸甲乙经》中说,“经病者,治其经;络病者,治其络;身有痛者,治其经络。”这里把经与络明确分开,并且又都与治疗身痛相关。按照现代的理解,感受痛觉应与神经系统相关,因此经与络也与神经有关。在与现代神经功能相关的古代概念中还有“气”。例如穴位是“脉气所发”之处,经络为“血气之道路”,“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等等。  
    另外,我国古代医家还认识到了经络系统还与头和脑有密切联系,这是我国古代医家发现经络有神经作用,或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联系的明证。例如《针灸大成》总结说:“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脉之皆归于头。”《素问》指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灵枢》有描述:“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等。
5.行针与得气
    行针也叫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而施行的各种刺针手法。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产生得气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有相应的酸、麻、胀、重感,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没有得气,则医者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胀、麻、重等感觉。正如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所说“轻滑慢而示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9:0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1 05:36 编辑

结论:
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可以看出,以上诸位对于传统理论中十二经循行路线的阐述,于殿生先生是根据五行学说的配属错误及人体解剖脏器的功能方面,认为经络循行路线不存在。赵洪钧先生从《内经》中找出的答案,经络即血管说,但血管壁上有神经 。刘亦之先生从临床经验证明,经络即神经说。袁其伦先生亦从解剖、临床等证明,经络即血管――神经说。许进京先生疏理经络起源及其演变,从而得出经络之循行路线为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最终只能承认许进京先生的研究成果,即:“经络循行路线”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二、针剌作用机理的实质  
    综上可知,经络,或者说中医针灸作用的基础,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刺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9:16
引用书目: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赵洪钧先生
http://www.fuxzy.cn/viewthread.php?tid=8814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许进京先生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92&pid=411602&page=1&extra=&_dsign=b51b0429

袁其伦编著:现代针灸学概论,101-105,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651&highlight=%B8%DF%CC%B8%C0%AB%C2%DB&_dsign=81e9f680

现代中医学系列之四:纵述经络实质与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基础知识
袁其伦(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588&highlight=%B8%DF%CC%B8%C0%AB%C2%DB&_dsign=883e6514

《人体解剖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970-4-7.html#m0-0

《内分泌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fenmixue/index.html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9:1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1-17 12:31 编辑

                    12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共分两部分

                               第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论点: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论据:
1、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于殿生
2、       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许进京先生
3、       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郑金生先生
4、       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刘亦之先生
5、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论证:
                                                                   概   述
        经络,分经与络。经,是主干;络,是分支。经,主要是指十二经。根据一部分学者及临床工作者的研究,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不存在的。因此,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只能称之为一种现象——“经络现象”。
现通过几个中医的见解分析如下:

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但“经络”现象的本质是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及肌肉组织等功能的集合
               于殿生   家传中医    中医自学考试毕业  从事中西医门诊病房工作三十余年。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证实:
         (1)、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2)、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3)、胆囊、膀胱不过是替肝脏、肾脏贮存胆汁、尿液的一个囊而已,自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相提并论。
         (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
         (5)、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有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3、经络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6、经络与腺体   人体的腺体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大类。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如消化腺、汗腺;无管腺又叫内分泌腺,它由腺细胞为主体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没有腺导管,其分泌叫激素,直接进入血管。腺体分泌的激素,既然进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总之,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不存在。

二、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许进京先生     著有《经络学说的真面目》等    作者曾担任中医内科医师、针灸科医师、门诊部主任、院长。现任定州市卫生学校中医教师。
       总而言之,“经络”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并且,从古典文献的记载看,根本没说“经”或“络”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三、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郑金生先生 (1946.5-)男,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医学史硕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曰本茨城大学人文学部客座研究员,现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科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荣获国际传统医学年度大奖。
       郑先生在“两极看中医与中医理论“蚕山”(《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 第5期2009)一文中说: “在经络学说研究方面,我特别赞同我的朋友黄龙祥教授的观点。什么是经络理论?就是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内脏和体表的某种联系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形成的东西。,,,。可是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四、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
       ――刘亦之先生
       作者:祖传中医针灸   
    理由1、说经络就是对神经的认识,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截瘫病人没有针感,医生针下没有手感,全身麻醉的病人也出现同样的状况,局部麻醉区的穴位同样没有针感和手感。另外对于穴位的针刺都要求一定的深度,如果您能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针尖刺入的深度恰恰在神经主干附近或者靠近神经的地方才会出现针感,每次情况都一模一样,这绝不是偶然现象。
       理由2、另外看一看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
       理由3、治疗胃病的穴位,应该在足阳明胃经上,但事实是,治疗胃病的主穴在任脉上。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衍而来,《内经》多篇论述之。所以赵洪钧先生说“十二经脉说不过是为了与十二月相应”而来,“经络学说是在相当有限的解剖知识基础上,主要靠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思想推演出来的体系……这样的体系不可能得到解剖生理的证实”。(《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五讲经络学说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换个方法读内经·灵枢导读·寿夭刚柔》说:“十二经络应十二月、十二律。时间无形,音律无形,经络无形,这是以无形论无形。”
        就是说“十二月”,是“经络发现的理论坐标”。


        那么,经络到底是怎样发现的呢?请看刘明武先生《灵枢导读·经别》中关于经络的六个论断:


        其一,本篇以十二月论经络:“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
        ----论证五脏六腑的坐标为何?是天道。天道为何?《尚书·大禹谟》中的答案是“时乃天道”,《周髀算经》与《管子》中的答案是日道即天道。
        论证十二经脉的坐标为何?是天道。天道为何?十二月、十二辰、十二时也。十二月、十二辰、十二时,全部在时间的范畴之内。时间即天道,天道即时间。时间、天道,同样是论证经脉的坐标。


       其二,《素问·生气通天论》以天体论人体,以天气论人气,论出的论断是:“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以天体论人体,以天气论人气,是《黄帝内经》的基本思路。
以天体论人体,以有形论有形,这是中华先贤与世界兄弟民族的相同点。以无形论无形,例如以无形之时间论经络,这是中华先贤优异之处。


        其三,《素问·阴阳别论》以十二月论论经络:“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在这里,时间是论证经脉的坐标。

        其四,《素问·离合真邪论》:“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天如何,地如何,人如何”,是这里的论证方式。“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是这一论证方式的基本成果。


        其五,《素问·调经论》论经络:“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
----年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脉;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在这里,时间是论证经脉与骨节的坐标。


        其六,《素问·徵四失论》论经络:“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
----十二月对应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日对应三百六十五络脉。离开了时间坐标,就不可能论出经脉与络脉。


        六个论断,讲述着一条原则思路:天体是论证人体的坐标;六个论断,讲述着一条具体思路:天文历法中的十二月是论证十二经脉的坐标。
       理解了这一原则性思路与具体思路,才能理解《黄帝内经》是“如何认识人体”又是“如何认识经络”的。

结论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可以看出,以上诸位对于传统理论中十二经循行路线的认识大致相同,于殿生先生是根据五行学说的配属错误及人体解剖脏器的功能等方面,认为经络循行路线不存在。许进京先生疏理经络起源及其演变,从而得出“经络循行路线”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郑金生先生经过研究认为,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刘亦之先生从临床实践证明,得出结论:经络现象即神经功能的表现。




                        第二、针灸是通过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论点针灸是通过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论据:
1、    经络现象与神经
2、    经络现象与循环系统
3、    经络现象与淋巴
4、    经络现象与腺体
5、    经络现象与肌肉组织
论证:
1、经络现象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2、经络现象与循环系统  全身器官组组均受血液的滋养。
3、经络现象与淋巴 通过针灸可增强一定的免疫力。
4、经络现象与腺体  通过针灸某些部位可有加强相应激素一定量的分泌作用。
5、经络现象与肌肉组织  通过针灸,可使局部肌肉组织松弛,以达到局部及临近肌肉组织减压的作用。

       综上可知,经络现象,或者说中医针灸作用的基础,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刺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结论:针灸是通过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引用书目: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许进京先生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92&pid=411602&page=1&extra=&_dsign=b51b0429
《人体解剖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970-4-7.html#m0-0
《内分泌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fenmixue/index.html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金栋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22&extra=page%3D1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4-1-1 13:0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 09:08
结论: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可以看出,以上诸位对于传统理论中十二经循行路线的 ...

仁海啊,闹腾了几年才知道经络是老祖宗依据天文学和地学构建的呀?你更加想不到的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都是这么构建的,你要是都和解剖搭上边有得你忙的,靠你一个人这辈子是绝对完成不了的。新年快乐!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16:3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0-28 11:56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 09:03
仁海啊,闹腾了几年才知道经络是老祖宗依据天文学和地学构建的呀?你更加想不到的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都是 ...

     哈哈,谢谢一家子提醒,不过即使现在知道,俺也觉得不晚。
    所以吗,经络循行路线,从五行配属而言,从哲医先生的追根溯源而言,两个不同的视野,都证明经络传统循行路线是人为构建的,因此,废除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经络循行路线既然是人为构建的,事实证明又不能确切地指导临床实践,那么,废物不除,留之何用?
    然后,中医界的主要研究力量,将转移到中医针灸作用的机理上来。进而,学针灸也就容易起来。
    这从中也说明,因为中医是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所以中医也不神秘,而是实实在在的治病救人的学问。中医理论精确、明晰之后,中医学子们再也不用在迷宫里懵懵懂懂地转圈圈了。如此作用,经络循行路线该不该废除?五行学说该不该废除?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1-2 14:01
好  非常好的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 16:3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0-28 11:57 编辑

        医学的本质是治病救人的,因此,她的发展规律自然是时时刻刻地以实际解剖为准,尽管古人限于当时的条件,无法达到很准确的程度。如果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医学模型,那也是在无法对医学问题进行解释的前提下产生的。同时,这些模型最终还要验之于临床,如果对临床没有实际帮助,自然即在被淘汰之列。
      因此,有些同仁因为中医学中有某种模型的存在,就概认为中医学是模型医学,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因为中医学不是艺术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4 18:1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0-28 11:58 编辑

一、既然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那么在十二经路线上的穴位也就可有可无。而传统中医针灸理论书籍中,对每个穴位注明的功能主治就不可信。
二、如果明了针灸的作用,是经过神经、循环、内分泌肌肉组织等进行多项调节作用的结果,那么,就对针灸学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也就是我们在学习针灸时,是否只记得每一个穴位的临近器官组织及其功能就行,或者说,记住每一个脏器组织的临近部位的比较具体的解剖结构就行了呢?因为人体处处是穴位,而通过穴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临近脏器组织的调理作用。远端穴位的功能,即在于或补或泄、或升或降等方面的作用,而不是通过循经去调理了哪个脏哪个腑。所以在针灸时,无须记忆具体穴位,只要避开危险及不必要的伤害,任意一点都起作用。这样一来,是否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会用针灸治病了呢?
三、十二经循行路线及其穴位无需记忆。因为根据脏腑的具体功能、病理变化,应用针灸作出相应地或补或泄、或升或降、或内或外等等调理方法,以纠正脏器组织的偏差就行。如果每一个中医,将浪费在记忆经络线路及穴位功能主治的时间,节省出来用在其它必须掌握的医技上去,不是更好吗?      因此,在有关针灸作用原理及各穴位功能主治方面,是否有必要在广大的中医会员中,进行认真地讨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6 22:34
转帖 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摘自“两极看中医与中医理论“蚕山”说”
  
  《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 第5期(2009):
  专题:诠释与过度诠释
   郑金生
  

“在经络学说研究方面,我特别赞同我的朋友黄龙祥教授的观点。什么是经络理论?就是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内脏和体表的某种联系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形成的东西。,,,。可是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
  ——这才是对现行经络循行路线比较合理的诠释。
  尊重中医理论,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明是非,不能任意地神化中医理论,因为中医是科学,不是宗教。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8 10: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9 11:20
字体还是这么小,老于害我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9 15:1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9 11:36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4-1-9 07:20
字体还是这么小,老于害我啊。

       晕!!!       不是告诉你了吗?睁着睡觉——明讨人!
       如果是360浏览器,那么在任务栏(屏幕最下端)右边,有一个“100%”图标,紧挨着有个小圆点,点击一下看看。原来这里就是屏幕字体“缩放”功能键。哟,字体好看,不模糊!不晃眼!记住啊,通过设置,可用于当前页,也可用于所有页。
       谷歌浏览器的搜索栏的右边,有三条粗短的横线,点击打开里面的“缩放”项里,一鼓捣就OK。

、、、、、、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9 15:3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8 06:06
“在经络学说研究方面,我特别赞同我的朋友黄龙祥教授的观点。什么是经络理论?就是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 ...

很对,通过针灸起作用,主要是神经。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9 15:4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9 15:14
晕!!!       不是告诉你了吗?睁着睡觉——明讨人!
       如果是360浏览器,那么在任务栏( ...

其他帖子的字体都正常就你的帖子字体太小啊,这个好像跟我的电脑没有关系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9 17:4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9 13:47 编辑

董建军:于胡编,睁着眼睛说胡话,针灸别选择位置,你就直接对神经进行针灸不就得了,还选择位置干什么?
——————————————————————————————————————————
       谢谢老董的意见!
       您说得很对,不久的将来,中医们实施针灸时,首先考虑的是,此处的神经通向何方?可不能乱针灸一通。记住了哈,如此,管您疗效好,并且管你考试及格。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5 20:34
能对传统经络循行路线予以支持证明的理论研究,无疑都是造假使然。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6 1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27 15: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30 0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31 11: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31 11: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31 11: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31 13: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31 13: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2-20 13:37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2-20 05:39 编辑

仁海先生的研究是系统的,如能提出经络的解剖学形态是指那些神经和针灸的治疗机理,就更有说服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0 14:00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2-20 09:37
仁海先生的研究是系统的,如能提出经络的解剖学形态是指那些神经和针灸的治疗机理,就更有说服力。

谢张先生鼓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0 14:48
   扎四白、足三里治疗肚子痛,是那条神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0 16:2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0 14:48
扎四白、足三里治疗肚子痛,是那条神经。
知道不知道那条神经?

    答非所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0 16:27
   一说正事就稀松!哪条神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0 16:3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0 12:27
一说正事就稀松!哪条神经?

扎四白、足三里治疗肚子痛,是那条神经。

—————————————

“是那条神经”,还需要回复?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0 17:25
四白,哪条神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0 18:42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8-6-20 12:49
本来大陷胸汤就是通便的方子,硬被你搞成帮助抗菌消炎的方子!   请你不要稀松,你还是去回答大黄、芒硝 ...

  在这种情况下,通大便也有消炎的作用。  你还是多看点中医书吧,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聊的问题上。为辩而辩,既不能增长知识,还惹人烦。不只是当事人烦,旁观者也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0 18:4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0 13:25
四白,哪条神经?

  四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3~0.5寸。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7%99%BD/10030335?fr=aladdin&fromid=9646681&fromtitle=%E5%9B%9B%E7%99%BD%E7%A9%B4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1 08:38
      请问:面神经、眶下神经与肚子疼怎么联系到一起了??请用解剖学解释。不要胡扯。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09: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6-21 09:55
经络不是物质性存在的现象,是结构性的现象。在人体解剖上找不到的,但在现象上可以出现。这种科学问题在现代科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由于理论深奥,研究者主要局限于数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学者。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0: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6-21 10:15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8-6-21 10:19 编辑

经络的存在不但在实验上证实,在科学理论上现在也完全可以解释。针灸不是直接刺激神经,是间接刺激,这里面有完整的科学原理。不能理解中医经络理论是因为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的缺陷及偏面性造成的,现代医学还不能代表科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1 10:22
黄中正 发表于 2018-6-21 06:15
经络的存在不但在实验上证实,在科学理论上现在也完全可以解释。针灸不是直接刺激神经,是间接刺激,这里面 ...

那么,三焦腑是人体的上中下三部分空腔,与“经”线是如何连接的?动用了无线电?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6-21 10:32
现在对中医理论的理解都跑不出人体解剖结构的影响。中医的三焦也不是解剖结构,只是能量体内传递的途经。经络的“经”的走势有的地方似乎与血管和筋、缔结组织相近,这在科学上是可以合理解释,两者是相关的,但在科学概念上是不同的。性质也不一样。经络与频率是共生的,而缔结组织通常不考虑频率。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0: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1 10:40
黄中正 发表于 2018-6-21 06:32
现在对中医理论的理解都跑不出人体解剖结构的影响。中医的三焦也不是解剖结构,只是能量体内传递的途经。经 ...

中医的三焦也不是解剖结构
————————————————————
三焦不存在?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6-21 10:53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8-6-21 10:56 编辑

物质结构上是不存在的,功能上是可以理解。中医的现象只有在活人身上检测到,死尸上是检测不到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1 11:03
黄中正 发表于 2018-6-21 06:53
物质结构上是不存在的,功能上是可以理解。中医的现象只有在活人身上检测到,死尸上是检测不到的。

举例说明?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1: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6-21 11:1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1:06
没有物质结构,就没有具体功能,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例如神经系统死人活人身上都客观存在,神经理论 ...

在数学上有一个特征系统的概念,如果你懂就能理解我说的一切,否则就无法理解。你在公园见过鱼洗吗?即用手摩擦盆上双耳,引起盆内水剧烈喷发现象。在科学原理上经络与鱼洗的原理是相同的。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1 11:17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1 11:23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1:06
没有物质结构,就没有具体功能,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例如神经系统死人活人身上都客观存在,神经理论 ...

天复地载万物方生,天之复,地之载,这复这载就是经。经络为物质生命体现或标志其存在的属性。所以不同物种生存于不同环境。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1: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1 11:25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1 11:27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1:20
生命的死亡是以脑死亡为标准,与经络没有半点关系。

生长收藏与环境无关?脑不在天地之间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1 11:29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1 11:42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1:26
人的生老病死与环境密切相关,与经络没有任何关系。

脑脱离了天复地载的环境?不存在天地之间?地气上为去,去出天气——乌能飞,从天复以为经。兽能行,从地载以为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1 11:38
黄中正 发表于 2018-6-21 07:13
在数学上有一个特征系统的概念,如果你懂就能理解我说的一切,否则就无法理解。你在公园见过鱼洗吗?即用 ...

如何证明经络与鱼洗的原理是相同的?那么跳大神来着?咒语来着?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1: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1 11:49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1 12:01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1:39
不明白你表达的意思,万事万物组成了缤纷多彩的世界,请问动物身上有经络吗?老鼠身上有经络吗?跳蚤身上 ...

阴阳离合论: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未出地者为阴中之阴,则出地者为阴中之阳,是不是泛指一切生物。为阳,为阳之经;为阴,为阴之经。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兽类能小便,为雨出地气,有四肢,能行,其经归之地载。地气上为云南,云出天气,乌无小便,能飞,其经归于天复。能错吗?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1: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1 12:0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1:55
看看,一遇见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胡扯阴阳来搪塞这就是某些中医的劣根性决定的。

以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而辨之,有凭有据。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2: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1 12:16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1 12:34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2:08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上下两部分,被传统中医称为中医学最早的医学典籍,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 ...

你能不能写一部如素问一样的书,流传一千多年,为历代而用之。可能不如。我是农人,冬种小麦夏种豆,尽管科学如何进步,而作物按种季节都不改变。这是常理。取常补短,这是正常现象。决不能一概而论。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2: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1 12:2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07:55
看看,一遇见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胡扯阴阳来搪塞这就是某些中医的劣根性决定的。

  学术争鸣,一定要实事求是。
  学术争鸣的目的,是为了争辩双方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其中,错了的,就勇于承认,正确的,就坚持,不要为辩而辩,浪费时间,害人又害己。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1 12:36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1 13:01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1 12:24
  学术争鸣,一定要实事求是。
  学术争鸣的目的,是为了争辩双方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其中,错了的 ...

学习中医,当探本寻源。中医的经,可能为基因现象的一种认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1 12:42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1 08:36
学习中医,当探本寻源。

谢先生。探本寻源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1 12:47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04:23
大地静止,太阳运动流传了几千年,而且都是人们亲眼所见,最终还不是被全部颠覆,针灸刺激神经系统治病会 ...

针灸刺激神经系统治病,这只是你个人的意见,并没有为大家所公认。而且“针灸刺激神经系统治病”这个观点根本不能成立,因为它解释不了针灸起效的原理!神经对于人的生理功能确实很重要很必须,但是它仅仅是一部分作用,而不是全部作用!你总想以偏概全,完全用神经系统取代经络系统,这根本行不通的!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3: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1 13:3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05:15
揭示针灸的科学属性,促进针灸融入现代医学范畴--刘亦之

一、经络循行和鬼神魂魄天庭地狱七仙女阎罗王 ...

谢谢刘亦之先生回复。
可以毫不含糊地说:针灸现在早已“融入现代医学范畴”了,无需先生再劳心。


至于你的那些高论,我等早已拜读了,无需再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你的固执和耐心,真的让人钦佩,可惜您的意见还难以让大多数人心悦诚服!可以毫不客气滴说,关于经络的原理和作用被您拒之门外,而关于神经的作用和神奇,就先生所知所会,还仅仅是入门,您继续努力吧,把你的神经针灸理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也许有一天可以获得更多的人认可。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3: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1 14:3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05:48
从科学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个全新的正确的、与既有理论相矛盾的科学理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必然要 ...

谢谢您的回复,再一次钦佩你的总是很自信十足。
先生说:“从科学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个全新的正确的、与既有理论相矛盾的科学理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必然要受到旧理论的重重束缚,它必须要冲破旧理论的层层阻挠,才能为科学共同体所接受,才能取代旧理论,成为科学共同体思想观念中新的约定俗成的科学理论。” 这些话说的真是振振有词!

可惜,你所创立的神经针灸理论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正确的”货色,不要说历史悠久的针灸理论,就算是神经理论也已经岁月沧桑了。您只不过是搞了一个“拉郎配”,硬把它们两个捆绑在一起罢了!您这种非驴非马的骡子,充其量只是个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杂种”产物,其实,连“转基因
都算不上。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5: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1 15:11
   扯那些无用的淡没有用,扎四白,哪条神经治肚子疼?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5: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1 15:3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6-21 07:38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07:06
针灸刺激神经系统治病不是我创立的,而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严格说来着属于科学发现,这不是 ...

尊敬的可爱的刘亦之先生,遗憾的是,我看了你的观点,从来没有感到好笑过,更没有大笑过,而是感到郁闷和忧愁!

你说,毛主席很早就提倡“中医的经验要有西医参加整理,单靠中医本身是很难整理的!”但是毛主席并没有让西医去改造和取代中医!更没有说过要用神经来取代经络!

您说我“没有基本的现代医学基础”,可我毕竟从事了几十年的西医临床,还当过多年西医内科的科主任,(与您相比)也应该还算具有一点“现代基本科学素养”吧!

无论是真正的中医,还是真正的西医,都不会“排斥科学创新发展”的,可惜您的所谓的科学创新(神经针灸论),只不过是个混乱的“大杂烩”而已!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这是任何人不能阻挡的!中医药正逢盛世,前途光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每个人还是调整好步伐,看准前进方向,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5: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1 16: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6-21 18:1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1 11:38
如何证明经络与鱼洗的原理是相同的?那么跳大神来着?咒语来着?

还是多看些相关方面的科学资料。首先要了解如何才能证明的客观条件。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6-21 18:1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1 11:20
生命的死亡是以脑死亡为标准,与经络没有半点关系。

死亡的标准是如何定的。我看用阳亡来定义死亡更科学。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6-21 21:09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6-21 13:14 编辑

          刘亦之先生认为: 回归本源、基于临床、吸纳新知,完善与重构针灸理论体系,促进针灸融入主流医学范畴,应是当代针灸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无知对此观点完全赞同!
      刘亦之先生不再通过探先生参与讨论,本身就意味论坛更加开放和宽容,值得赞许!
      希望刘先生发挥你在针灸方面的特长,为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发挥作用,让针灸融入主流医学范畴的愿望能够很快实现!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