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神奇的子午流注 让你手到病除 (转)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2-31 14:04
标题: 神奇的子午流注 让你手到病除 (转)
神奇的子午流注 让你手到病除
作者:愚草山人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的。如上图所示。实践告诉我,这个子午流注既简单易懂又有奇效。

2004年八月的一天下午5点多钟,李老师手捂着胸口来找我,她说:“我一到下午5点就胃疼的厉害。。。。”我一看这是在肾经的时间里(17--19 点),一定是肾经不通,使肾水不得温煦,寒气犯胃所致,我顺手给她按摩肾经,结果真是不通则痛,她疼的直叫,但胃却不疼了,我真的不敢相信会这么快见效。我和李老师都很惊奇,她告诉我:连检查带治疗已花了三千多块了。我又在每天18点给她按摩了一周,后来我回访了李老师,胃再没疼过。

愚草山人诚望大家记住这个图,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大家便于记忆和使用,给大家列出时间表:
每天子午流注的循环走向是从肺经开始到肝经结束,如此循环不停。

3-- 5点 寅时 肺经
5-- 7点 卯时 大肠经
7-- 9点 辰时 胃经
9-- 11点 巳时 脾经
11-- 13点 午时 心经
13-- 15点 未时 小肠经
15-- 17点 申时 膀胱经
17-- 19点 酉时 肾经
19-- 21点 戌时 心包经
21-- 23点 亥时三焦经
23-- 1点 子时 胆经
1-- 3点 丑时肝经


愚草山人告诉你一个诀窍:
如果你在哪一经对应的时间里发病,那你就是哪一经不通,病根就在这一经。您就按摩这条经。

比如:你在肝经(1--3点)咳嗽,就说明肝经不通或肝有火,即中医所说的木(肝)刑金(肺)。《黄帝内经》咳论篇第三十八,“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俗话说真传-句话,假传万卷书!我这可是真传哦,望您能掌握子午流注,准确判断病因,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下面贴上2012地球一次华丽的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以方便掌握十二条经络。诚谢!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原文地址:http://www.keai99.com/blog-18467-68764.
     htmlhttp://blog.sina.com.cn/1395838034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3-12-31 15:09
要是真的就太好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3-12-31 15: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2-31 18:15
神奇的“子午流注针法”
发表者:万红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济南市中医院 针灸科

    随着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的发展,人与自然界时间节律的同步关系已被确凿的事实所证实。中医时间医学被世界确认,可追循到1984年,四川吴今义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时间医学研讨会,向世人揭示了我国古代先圣仰观于天、俯视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卓越见识,使与会者十分惊诧中国古老时间医学的先知先觉。中医时间医学包括运气学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子午流注针法。此针法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是完善而有独特疗效的一种针法,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济南市中医院针灸科万红棉

    子午流注针法系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五输穴为主,把经脉穴位与阴阳五行、日时干支结合在一起,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来推算人体气血的开阂和所相应的经脉穴位,把握时间按时开穴,随其气血开阖而施刺灸。对一些疑难性、慢性顽症,往往效如桴鼓。它具有施针安全、应用范围广,适用病种多,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不失为临床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我们开展子午流注针法及灵龟八法以来,对头痛、失眠、胃痛、关节疼痛、中风等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尤其对于有明显时间发作规律的各种病证,运用该理论辨证论治,每每得心应手,获效神奇。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31 21:2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31 17:26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                        第一部分、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十、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为了有序地有针对性地相对比较透彻地探讨有关问题,定期发出一个题目进行辩论交流。


子 午 流 注 示 意 图


--------
三焦---胆---肝------------
----------  --→-----------------
------- ---亥---子---  -------------   
-- -----↗ ------------ ↘-----------
----------------------------
心包络-戌  ------------ -寅--肺---
---↑------------------↓-----
------------------------------
-肾--酉---------------  卯--大肠---
------------------------------
---↑---------------- --↓-----
-膀胱--申--------------辰---胃---
------------------------------
-- --↖---------------↙---------
---------------- 巳----------
------------←---←------------
---------
小肠------
脾----------


有关子午流注的说明: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中人体气血的循环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
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也称纳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
1、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
2、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
二、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也称纳子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1、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此方简便易行。
2、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
我的论据:
        -、首先说,每个脏器并不是代表一个时辰,或者说,并不是旺于一个时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诸多脏器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个脏器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作用,只有大小之分。
        二、如果说十二经相互顺接、四季配属五行、昼夜十二时配属五行都正确的话,那么,寅、卯、辰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巳、午、未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申、酉、戌,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亥、子、丑三时就理应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既然心属为阳中之阳,旺在午时,那么,肾属为阴中之阴,就该旺于子时;肝属为阳中之阴,就应该从寅、卯、辰三个时段中找某时对应,而不应在相当于四季的冬天、属水的夜间时;肺属,为阴中之阳,就应该旺于相当于四季之秋的申、酉、戌三个时段中的某一个时间。因此,子午流注说是错误的。
        三、通过上几场辩论,我们已经知道五行配属脏腑、由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错误的,五行配属井荥俞原经合自然也是错误的,所以这种在错误的基础上,构建的错误公式,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四、心包只是为了减少心搏时摩擦的囊,胆只是给肝脏贮存胆汁的囊,膀胱只是为肾脏存贮尿液的囊,三焦又是虚拟脏器,她们显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相提并论。况且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在十二经中竟然还没有位置。因此,十二经尚且不能成立,从十二经循行路线中强硬套出来的子午流注,又有什么理由存在?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说是在五行配属脏腑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环理论、五行配季节、五行配昼夜时辰、五行配穴位等错误理论下形成,自然是错误的。但古人能通过探索、猜测,创造出这些理论来,以抛弃、冲破迷信的思想,崇尚科学的精神,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因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有机整体,其气血的运行,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所以只要是实证,不管泻什么部位,都有泻火作用。只要是虚证,同样不管补什么部位,都能起到扶助正气,行气血、有益于新陈代谢的作用。只是部位不同,效果的大小有所不同。
       可以认为,子午流注所选穴位都在四肢远端,即使在针灸时出些许差错,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而对于一些无病呻吟者,及对患重病已回天乏术者,作为一种安慰剂,也是可以运用的,而且对于相信这些理论者,自会有一定镇静安慰“作用”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31 21:29
       那么子午流注学说有没有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     可以认为,子午流注所选穴位都在四肢远端,即使在针灸时出些许差错,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而对于一些无病呻吟者,及对患重病已回天乏术者,作为一种安慰剂,也是可以运用的,而且对于相信这些理论者,自会有一定镇静安慰“作用”的。



      嘿嘿,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1 09:2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2-31 21:29
那么子午流注学说有没有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     可以认为,子午流注所选穴位都在四 ...

请问 井、荥、俞、经、合五俞穴的本意是什么? 古人依据什么创造的它?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1 14:20
很好的帖子, 补充一点, 当在某经的时辰时,经气流入该经的气血旺盛; 而其对应经确实气血流通最低时; 比如; 上午9-11时,为脾经主令,脾经旺,而其对应三焦经气,却是最低; 所以此时段9-11am时段发病,不仅仅要考虑气血旺时之主经,也要考虑对应之经,这样才能全面考虑,而采用不同治法。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 14: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1 14:47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1 06:20
很好的帖子, 补充一点, 当在某经的时辰时,经气流入该经的气血旺盛; 而其对应经确实气血流通最低时; 比 ...

谢谢先生的回复。先生说的非常好。的确茹先生所说,人体的经气是不断的规律的运行着的,不同时间内各脏器的经气强弱是不会一样的。有强的地方,同时就会有弱的地方。天人相应,正如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1 15:29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1 14:47
谢谢先生的回复。先生说的非常好。的确茹先生所说,人体的经气是不断的规律的运行着的,不同时间内各脏器 ...

谢谢 ; 画一个圆圈,分12等份,在把具体时间段的旺经写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对应的经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 16: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1 17:0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1 16:53
纸上画个圈,分12等份,在把具体时间段的旺经写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对应的经了,这可真是纸上谈兵。

如果 ...

学习经典然后去实践,不好使在说是糟粕,这是个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是连实践都不去做,在那里自说风凉话。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 17: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17:12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1 05:26
请问 井、荥、俞、经、合五俞穴的本意是什么? 古人依据什么创造的它?

在难经里面有说明,但却是错误的,既然是错误的,那么,我也就懒得学习了。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1 17:1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 17:12
在难经里面有说明,但却是错误的,既然是错误的,那么,我也就懒得学习了。

1,难经说了, 结论是错误的,您怎么知道的?
2,既然错误,就懒得学了, 说明你没学,没学就知道错误,您是八地菩萨再来吧。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1 17:21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1 17:10
如果要说严谨的学习态度,就应该用临床实践说话,而不是画个圈来说事。先生的做法和包袱剪子锤决定胜负有什 ...

请问什么做法,画图吗?我不仅仅化这个,为了便于记忆十四经我都挨个画过; 学习理论是用这种方法有什么错误呢? 况且我有只说理论不说临床吗? 最起码我不认为针灸对于治疗三岔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疗效不佳,在临床上,这个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 17: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1 18:11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1 08:53
纸上画个圈,分12等份,在把具体时间段的旺经写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对应的经了,这可真是纸上谈兵。

如果 ...

先学习了,搞懂了,经过实践验证了,有了真知灼见,手下有了感觉,心中有了体会。然后再评议,这才是严肃的真正的批评家,真正的有识之士。《庄子·秋水》:“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1 19:10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1 07:29
谢谢 ; 画一个圆圈,分12等份,在把具体时间段的旺经写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对应的经了。

谢谢,先生说的很对,许多人就是像您说的那样做的。我介绍的是别人的实践经验,很宝贵的医疗知识。可有些人自己既不懂,又不想学习,根本就缺乏实践经验和体会,可不知道他们凭什么就对此说三道四,妄下评论。真是不可思议!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20:1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1 16:15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1 13:16
1,难经说了, 结论是错误的,您怎么知道的?
2,既然错误,就懒得学了, 说明你没学,没学就知道错误, ...

下面这些理由不知够不够。如果先生觉得不够,那么,我再行动如何?
                                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为了有序地有针对性地相对比较透彻地探讨有关问题,定期发出一个题目进行辩论交流。


子 午 流 注 示 意 图


--------
三焦---胆---肝------------
----------  --→-----------------
------- ---亥---子---  -------------   
-- -----↗ ------------ ↘-----------
----------------------------
心包络-戌  ------------ -寅--肺---
---↑------------------↓-----
------------------------------
-肾--酉---------------  卯--大肠---
------------------------------
---↑---------------- --↓-----
-膀胱--申--------------辰---胃---
------------------------------
-- --↖---------------↙---------
---------------- 巳----------
------------←---←------------
---------
小肠------
脾----------


有关子午流注的说明: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中人体气血的循环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
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也称纳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
1、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
2、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
二、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也称纳子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1、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此方简便易行。
2、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
我的论据:
        -、首先说,每个脏器并不是代表一个时辰,或者说,并不是旺于一个时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诸多脏器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个脏器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作用,只有大小之分。
        二、如果说十二经相互顺接、四季配属五行、昼夜十二时配属五行都正确的话,那么,寅、卯、辰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巳、午、未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申、酉、戌,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亥、子、丑三时就理应相当于四季之”、五行之。既然心属为阳中之阳,旺在午时,那么,肾属为阴中之阴,就该旺于子时;肝属为阳中之阴,就应该从寅、卯、辰三个时段中找某时对应,而不应在相当于四季的冬天、属水的夜间时;肺属,为阴中之阳,就应该旺于相当于四季之秋的申、酉、戌三个时段中的某一个时间。因此,子午流注说是错误的。
        三、通过上几场辩论,我们已经知道五行配属脏腑、由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错误的,五行配属井荥俞原经合自然也是错误的,所以这种在错误的基础上,构建的错误公式,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四、心包只是为了减少心搏时摩擦的囊,胆只是给肝脏贮存胆汁的囊,膀胱只是为肾脏存贮尿液的囊,三焦又是虚拟脏器,她们显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相提并论。况且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在十二经中竟然还没有位置。因此,十二经尚且不能成立,从十二经循行路线中强硬套出来的子午流注,又有什么理由存在?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说是在五行配属脏腑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环理论、五行配季节、五行配昼夜时辰、五行配穴位等错误理论下形成,自然是错误的。但古人能通过探索、猜测,创造出这些理论来,以抛弃、冲破迷信的思想,崇尚科学的精神,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因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有机整体,其气血的运行,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所以只要是实证,不管泻什么部位,都有泻火作用。只要是虚证,同样不管补什么部位,都能起到扶助正气,行气血、有益于新陈代谢的作用。只是部位不同,效果的大小有所不同。
       可以认为,子午流注所选穴位都在四肢远端,即使在针灸时出些许差错,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而对于一些无病呻吟者,及对患重病已回天乏术者,作为一种安慰剂,也是可以运用的,而且对于相信这些理论者,自会有一定镇静安慰“作用”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20:31
象千秋雪总版这样睿智的人士,都被子午流注所迷惑,只能说中医理论不彻底纠正是不行的 了。曾几何时,我还觉得打卦算命或许有道理呢!自从弄明白五行学说是一种对自然界的粗浅认识之后,才醒悟过来。唉、、、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2 15:3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 20:14
下面这些理由不知够不够。如果先生觉得不够,那么,我再行动如何? ...

因明辩论有个原则
1,立论: 无论是否的还是肯定的,谁立论,谁提供依据;

2,论点有单,有复;复就是多个论点的意思;

我提问一个单点,就是产生五俞穴的根本原意是什么?您应就这一单点,进行相关的回答,证明;

比如说吧:

您写出

1+3=6
2+5=10
3X7=99

我在问,为何1+3=6时

您回答因为;
1+3=6
2+5=10
3X7=99

就是说,您并没有解决古代五俞穴的立论缘由,而只是贴了一大堆所问非所答的东西。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2 15:3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1 17:43
内经里的运气说莫非先生也相信?大先生觉得神经性的三岔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针灸有效?这个真的好好学学 ...

内经的运气学说,我学的不够,还没有到说信不信的地步。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2 15:36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1 17:43
内经里的运气说莫非先生也相信?大先生觉得神经性的三岔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针灸有效?这个真的好好学学 ...

内经的运气学说,我学的不够,还没有到说信不信的地步。所以想向您这位大德先学习一下,运气学说,在学一下它为何是糟粕;应知其然,在知其所以不然吧; 否则真成了录放机, 我相信你也不赞成我说以下的话吧

”运气学说是糟粕, 为什么呢,因为刘亦之大德说的,所以它是糟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 17:06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2 11:30
因明辩论有个原则
1,立论: 无论是否的还是肯定的,谁立论,谁提供依据;

先生是位认真的人士。

六十三难
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六十四难
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六十五难
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六十六难
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六十八难
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就这些吧?在下愚笨,没看出有什么深意。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2 17:39
感谢您的回复,我很喜欢这样的交流。

说说我的看法,马王堆出土的经脉图,都是由肢端向心图;它本是经络循环的理论之一。这种井、荥、俞、经、合;自有其规律。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四肢伸展式的分开,手脚指向空间;空间有无限的能量,通过指端的“井穴”点,压入输送到人体内部,从压力点指向四肢的肘膝处,脉道由小逐步变大,构成了五俞穴理论;井为何主心下满,因为指端是与外表宇宙能量相接的第一个点,针刺它会激通整条经的能量传输,它有极强的行气,醒神作用;荥---为第二个进入点,它也有较好的行气作用; 俞则是居于五俞穴形成经络的中间,有较好的转输作用;相应的配合五行会得出穴位点的相关的作用; 故我说经络穴位点的作用,不是背诵出来的,而是通过原理直接可以导出它们的作用,这种推导出的作用,与古典书籍说的作用没什么两样, 比如说胃经40号穴位丰隆穴去痰,临床也证明有这个效果,为什么? 至少现在的神经分布说解释不了,而古典的络原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在针刺丰隆时,其针的指向是指向脾经的原穴太白穴的,其目的是引胃经的经气输送到脾经,增强脾经的能量,脾经气足,则利湿化痰的能力就强, 丰隆穴的化痰作用就在于此。

再从西医角度,扎十宣,指端的穴位,也有很好的醒神作用,用于治疗昏迷,严重的瘀滞;因为末端神经比较丰富,感受较强;如果不用这种神经分布法来描述; 用前面说的“向心经脉说”,在实际临床运用中,也没有什么不同,治疗手段一致。说古人创立五俞穴理论没有道理,就不应该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没有学西医神经这个部分, 那么在描述经络系统以及治疗方法上,你会怎么办呢? 而今您学了神经这个部分,就应该去发现,比较经络学说与神经说的联系,区别,怎么能把人家一棒子打死,况且您还承认有穴位点的存在, 您承认有点,不承认人家的理论体系;那么您就该用你的神经,神经点,来构成一个新的理论系统,来替代原始的经络学说;而现在您并没有建立出来相应的神经,神经点,作用原理,关系来指导临床,也没见到您说比如: 针刺“仁海中西医1号穴” 能够提高免疫因子, 针灸“ 仁海2” 能 提高胃的植物神经,针刺“ 仁海3”,提高去甲肾上腺素; 您这些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 您要破,就比要立,请问您立了什么呢? 您只管拆楼,是拆迁办的吗?

进一步说你用神经分布来表述;人家用能量向心输入理论来表述不可以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 18:05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2 13:39
感谢您的回复,我很喜欢这样的交流。

说说我的看法,马王堆出土的经脉图,都是由肢端向心图;它本是经络 ...

如此解释,已经不是医学了,而是宗教了。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四肢伸展式的分开,手脚指向空间;空间有无限的能量,通过指端的“井穴”点,压入输送到人体内部,从压力点指向四肢的肘膝处,脉道由小逐步变大,构成了五俞穴理论;
——————————————————————————
四肢之外的身躯不是指向空间?



井为何主心下满,因为指端是与外表宇宙能量相接的第一个点,针刺它会激通整条经的能量传输,它有极强的行气,醒神作用;
——————————————————————————————---
醒神的作用,是痛觉强烈的原因。


荥---为第二个进入点,它也有较好的行气作用; 俞则是居于五俞穴形成经络的中间,有较好的转输作用;相应的配合五行会得出穴位点的相关的作用; 故我说经络穴位点的作用,不是背诵出来的,而是通过原理直接可以导出它们的作用,这种推导出的作用,与古典书籍说的作用没什么两样,
————————————————————————————
晕。




比如说胃经40号穴位丰隆穴去痰,临床也证明有这个效果,为什么? 至少现在的神经分布说解释不了,而古典的络原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在针刺丰隆时,其针的指向是指向脾经的原穴太白穴的,其目的是引胃经的经气输送到脾经,增强脾经的能量,脾经气足,则利湿化痰的能力就强, 丰隆穴的化痰作用就在于此。
——————————————————————————————————--
事实证明,丰隆穴没有去痰的作用。这个神经路线都不存在,何谈连向脾,再去痰?



再从西医角度,扎十宣,指端的穴位,也有很好的醒神作用,用于治疗昏迷,严重的瘀滞;因为末端神经比较丰富,感受较强;如果不用这种神经分布法来描述;
——————————————————————————————
还是痛觉强烈才产生的效果。




用前面说的“向心经脉说”,在实际临床运用中,也没有什么不同,治疗手段一致。说古人创立五俞穴理论没有道理,就不应该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没有学西医神经这个部分, 那么在描述经络系统以及治疗方法上,你会怎么办呢? 而今您学了神经这个部分,就应该去发现,比较经络学说与神经说的联系,区别,怎么能把人家一棒子打死,
————————————————————————————————————
错误的东东,不打死会害人的。




况且您还承认有穴位点的存在, 您承认有点,不承认人家的理论体系;那么您就该用你的神经,神经点,来构成一个新的理论系统,来替代原始的经络学说;而现在您并没有建立出来相应的神经,神经点,作用原理,关系来指导临床,也没见到您说比如: 针刺“仁海中西医1号穴” 能够提高免疫因子, 针灸“ 仁海2” 能 提高胃的植物神经,针刺“ 仁海3”,提高去甲肾上腺素; 您这些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 您要破,就比要立,请问您立了什么呢? 您只管拆楼,是拆迁办的吗?

——————————————————————————————————
不破,何以立?只要确定是错误的东东,不管已经有立还是没有立,都应该废除之。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2 18: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 19:00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1-2 12:43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 12:31
象千秋雪总版这样睿智的人士,都被子午流注所迷惑,只能说中医理论不彻底纠正是不行的 了。曾几何时,我还 ...

海先生您好,首先谢谢你的谬奖,其实我许多地方不如您,需要向您学习。你的勤奋、大度,以及勇敢追求真理的精神,都堪称表率。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只是我也是个很执着的人,喜欢认真,对什么问题总想一探究竟。子午流注学说,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医是根据天人相应,认为人的气血一天是有不同变化的。其实,现代科学也是这样认为的。

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乃至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的周期性运动,揭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古代医学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诸如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 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持久的”、“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 19:25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物钟学开始了跨学科协作。该领域的研究不单止着眼于某种方法或是某种现象,而是去寻找其内在的联系。微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心理学和数学为时间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时间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和动物,还有人。
时间生物学对畜牧业,社会学和医学有重要的意义,如轮班制,药理学,精神病学都离不开时间生物学。行为生理学研究生物钟的大脑机制,提供了生理学基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 19:3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 16:33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 15:00
仁海先生您好,首先谢谢你的谬奖,其实我许多地方不如您,需要向您学习。你的勤奋、大度,以及勇敢追求真 ...

       老先生过谦了。
-   生物钟是有的,是人们体力、脑力、精神、记忆等等状态,长期习惯后在对应时间段上的一种综合反映。例如,经常每天在同一时间睡眠、饮食、劳作等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反映。但却不是什么时间旺于肝,什么时间旺于膀胱,什么时间旺于心包络,什么时间旺于三焦、、、暂且不说五行学说与脏腑等器官配属的对错,单从胆囊、膀胱、心包络来看,无法与肝、肾、心的功能相提并论。胆囊只是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膀胱只是一个贮存尿液的囊,心包络只是一个对心脏起保护作用的膜。可是,更离奇的是有名无实的三焦,几乎包括中医理论中胸腹腔中所有的脏器,而且每个脏器都有其自己独立的功能,竟然还能当做一个腑,来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平分江山。如此这般的利益分配,“股肱大臣”们早就反抗了呀。是让她们和平共处呢,还是让她们纠纷不断,以致使机体疾病缠身呢?望老先生明察。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3 05:0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 18:05
如此解释,已经不是医学了,而是宗教了。

如此解释,已经不是医学了,而是宗教了。-----------我的解释成了宗教了?你是明白宗教呢? 还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呢? 是什么宗教?一神教的穆斯林?基督教?还是多神教的印度教?还是以自然为本体的道教?还是心物一元的佛教? 请您说话清晰些。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四肢伸展式的分开,手脚指向空间;空间有无限的能量,通过指端的“井穴”点,压入输送到人体内部,从压力点指向四肢的肘膝处,脉道由小逐步变大,构成了五俞穴理论;
——————————————————————————
四肢之外的身躯不是指向空间?----------您告诉我,平面怎么“指向”空间, 中国文字能说平面“指” 向空间吗? 我还第一次看到。



井为何主心下满,因为指端是与外表宇宙能量相接的第一个点,针刺它会激通整条经的能量传输,它有极强的行气,醒神作用;
——————————————————————————————---
醒神的作用,是痛觉强烈的原因。--------压力点的冲击,痛是最自然的表现。


荥---为第二个进入点,它也有较好的行气作用; 俞则是居于五俞穴形成经络的中间,有较好的转输作用;相应的配合五行会得出穴位点的相关的作用; 故我说经络穴位点的作用,不是背诵出来的,而是通过原理直接可以导出它们的作用,这种推导出的作用,与古典书籍说的作用没什么两样,
————————————————————————————
晕。---------------估计你上学时没用大脑来思考这些理论,没有串起来形成联系,所以你看穴位点的作用就晕,要背背不下来,心里就烦,不如弄个“神经说”,干脆连穴位都不要了,所以这扎扎,那扎扎,反正全身无处不神经么, 你比刘总更进一步, 连穴位点都不用,拿个针乱戳就行。




比如说胃经40号穴位丰隆穴去痰,临床也证明有这个效果,为什么? 至少现在的神经分布说解释不了,而古典的络原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在针刺丰隆时,其针的指向是指向脾经的原穴太白穴的,其目的是引胃经的经气输送到脾经,增强脾经的能量,脾经气足,则利湿化痰的能力就强, 丰隆穴的化痰作用就在于此。
——————————————————————————————————--
事实证明,丰隆穴没有去痰的作用。-------那是你的证明,你的证明要是得到国家卫生部认可,再宣布“丰隆无去痰作用”,还有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再从西医角度,扎十宣,指端的穴位,也有很好的醒神作用,用于治疗昏迷,严重的瘀滞;因为末端神经比较丰富,感受较强;如果不用这种神经分布法来描述;
——————————————————————————————
还是痛觉强烈才产生的效果。---------当然是痛觉,痛觉怎么来的?外在入压力点的最集中的能量集束而来----肢端末梢神经丰富而来。




用前面说的“向心经脉说”,在实际临床运用中,也没有什么不同,治疗手段一致。说古人创立五俞穴理论没有道理,就不应该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没有学西医神经这个部分, 那么在描述经络系统以及治疗方法上,你会怎么办呢? 而今您学了神经这个部分,就应该去发现,比较经络学说与神经说的联系,区别,怎么能把人家一棒子打死,
————————————————————————————————————
错误的东东,不打死会害人的。----------这也是您自以为是




况且您还承认有穴位点的存在, 您承认有点,不承认人家的理论体系;那么您就该用你的神经,神经点,来构成一个新的理论系统,来替代原始的经络学说;而现在您并没有建立出来相应的神经,神经点,作用原理,关系来指导临床,也没见到您说比如: 针刺“仁海中西医1号穴” 能够提高免疫因子, 针灸“ 仁海2” 能 提高胃的植物神经,针刺“ 仁海3”,提高去甲肾上腺素; 您这些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 您要破,就比要立,请问您立了什么呢? 您只管拆楼,是拆迁办的吗?

——————————————————————————————————
不破,何以立?只要确定是错误的东东,不管已经有立还是没有立,都应该废除之。--------您没确立任何东西, 不立全破---在宗教上,只有“中观”这个派系这样搞,可您还有立,最起码还用个神经说来遮门面,真正的在中医针灸界,却又不能用神经说来树立理论,实践方法,来指导临床, 您的这种破又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它有何意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3 07:05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3 01:00
如此解释,已经不是医学了,而是宗教了。-----------我的解释成了宗教了?你是明白宗教呢? 还是鹦鹉学舌 ...

看来先生是正确的,谢谢!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3 0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3 09: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3 14:51
这里不知道谁迷信神仙?

又什么叫做迷信呢?  不明而信叫做迷信,

叫你说又说不出来,然后说自己的是对的,这就是迷信之一,迷信的种类很多,迷信名人,迷信大神,迷信自己,而反说人家说出道理的是迷信-----这是我慢,自我自大心的表现。

明理而信叫“智信” ,因为通过听闻学习,再经过思辨树立正确的见解,这个叫做智信,智信才是指导实践的支柱。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3 16: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4 08:18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1-4 00:19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1 12:14
下面这些理由不知够不够。如果先生觉得不够,那么,我再行动如何? ...

“因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有机整体,其气血的运行,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所以只要是实证,不管泻什么部位,都有泻火作用。只要是虚证,同样不管补什么部位,都能起到扶助正气,行气血、有益于新陈代谢的作用。只是部位不同,效果的大小有所不同。”

这段话,原则上是对的。求生避害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原则,即便在洪荒时代,人为了生存,也会这样。但是现在到了文明社会,有了专职的救死扶伤的医生,人们在受到了伤害时,或者遭遇了疾病时,自然而然地会去求救于医生。作为医生就有责任及时、准确、高效的为病人解除病痛。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尽量掌握较高的医疗技术。如果医生不管效果大小,不管什么部位,随便乱治,那人们去找医生还有什么意义呢?那医生努力学习和提高医疗技术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4 17:4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4 14:09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4 04:18
“因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有机整体,其气血的运行,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所以只要是实证,不管泻什 ...

如果医生不管效果大小,不管什么部位,随便乱治,那人们去找医生还有什么意义呢?那医生努力学习和提高医疗技术还有什么意义呢?
————————————————————————————————

      老先生,我的意思是:
一、既然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那么在十二经路线上的穴位也就可有可无。而传统中医针灸理论书籍中,对每个穴位注明的功能主治就不可信。
二、如果明了针灸的作用,是经过神经、循环、内分泌肌肉组织等进行多项调节作用的结果,那么,就对针灸学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也就是我们在学习针灸时,是否只记得每一个穴位的临近器官组织及其功能就行,或者说,记住每一个脏器组织的临近部位的比较具体的解剖结构就行了呢?因为人体处处是穴位,而通过穴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临近脏器组织的调理作用。远端穴位的功能,即在于或补或泄、或升或降等方面的作用,而不是通过循经去调理了哪个脏哪个腑。所以在针灸时,无须记忆具体穴位,只要避开危险及不必要的伤害,任意一点都起作用。这样一来,是否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会用针灸治病了呢?
三、十二经循行路线及其穴位无需记忆。因为根据脏腑的具体功能、病理变化,应用针灸作出相应地或补或泄、或升或降、或内或外等等调理方法,以纠正脏器组织的偏差就行。如果每一个中医,将浪费在记忆经络线路及穴位功能主治的时间,节省出来用在其它必须掌握的医技上去,不是更好吗?      因此,在有关针灸作用原理及各穴位功能主治方面,是否有必要在广大的中医会员中,进行认真地讨论?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4 17:57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经络是存在的,经络循行也是存在的,穴位的特殊治疗意义也是存在的。当然,如果你否认这一切,所谓针灸治病当然也就无所谓了。也就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4 18:15
十九、“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15
[size=14.285715103149414px]一、经络传统循行路线不存在   但经络的本质是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及肌肉组织等功能的集合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于殿生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作者  家传中医    不经常应用针灸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的确是牵强。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5)、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6)、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7)、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经络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4、经络与循环系统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5、经络  有脉管,有非脉管  
[size=14.285715103149414px]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
[size=14.285715103149414px]——调之血,在脉管;调之卫,则非脉管。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6、经络与腺体   人体的腺体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大类。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如消化腺、汗腺;无管腺又叫内分泌腺,它由腺细胞为主体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没有腺导管,其分泌叫激素,直接进入血管。腺体分泌的激素,既然进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综上所述,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但“经络”是真实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灸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4 18:1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4 14:19 编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15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size=14.285715103149414px]二、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size=14.285715103149414px]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许进京先生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许进京先生著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作者曾担任中医内科医师、针灸科医师、门诊部主任、院长。现任定州市卫生学校中医教师。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经络学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在经典文献中,“脉”和“经”通用。“脉”可称“经”,“经”可称“脉”。比如:“手太阴经”古称“肺手太阴之脉”。其中,“经”和“脉”都不是血脉,而是都指“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脉”的本义是名词,但有“贯通、连络、概括或条理”的引申义。在古代,凡物之贯通、连络成为一体而有条理者,皆可称脉。比如,地脉、山脉、。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医学领域创建了“经络”以后,对“经络”的表述虽“脉”和“经”通用,但主要指“经”。比如,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以及十一脉、冲脉、带脉等,都是“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阴阳离合和三阴三阳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经络系统以“十二经”为主。十二经的基本形式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导源于“阴阳离合”的哲学原理。所以,十二经有非常明显的哲学内涵。
[size=14.285715103149414px]《素问•阴阳离合论》的记载可以证明,“十二经”的命名,主要根据“三阴三阳”的基本形式。 “十二经”最初是“三阴三阳”的基本形式。这段经文虽没记载手六经的“根”和“结”,但《灵枢•根结篇》有补充,更能证实这一点。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以上说明,十二经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哲学的烙印。其命名、起止、排列顺序、直行主干等,都有哲学因素。这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不能把“经”误解为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以“三阴三阳”的六个基本概念为“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六合和八肱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 “六合”有多种解释。比如,上、下、东、西、南、北,为六合;十二地支的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为六合;时令和季节交替,孟春与孟秋合、仲春与仲秋合、季春与季秋合、孟夏与孟冬合、仲夏与仲冬合、季夏与季冬合,为六合。再如,十二经的表里关系,手少阴经和手太阳经相表里、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相表里、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相表里、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相表里、手厥阴经与手少阳经相表里、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表里,为六合。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古代医家创建十二经,就是以“三阴三阳”为基本形式。比如,手六经和足六经都是按“三阴三阳”的六个概念命名的。再如,十二经受“三阴三阳”基本形式的限制,没分布在人体前正中线和后正中线,也没环腰一周的“经”。因此,在十二经的基础上补充了奇经八脉。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 “八肱”指四方和四隅。如《淮南子》说:“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说:“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所谓“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的合称,也是古代中国的名称。所谓“八寅、八肱、八极”,是九州外围渐远之地,相当于中国的国境以外。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古人认为,“六合”和“八肱”可以概括整个宇宙。其中,“六合”是上、下、东、西、南、北,“八肱”是四方和四隅。古代医家创建经络学说时,是按六合的形式创建十二经,对应九州。按八肱的形式创建奇经八脉,对应九州外围渐远之地。因此,十二经和奇经八脉概括整个宇宙和整体人体。奇经八脉主要弥补十二经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奇经八脉主要分布在十二经没能概括的部位,进一步加强了人体前正中线、后正中线、以及头、尾、腰、膝、手、足等八个部位的联系。所以,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合起来,才能概括整个人体,才能与整个宇宙相对应。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以上说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各有各的核心内涵,各有各的基本形式,是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概括性更强,既能概括整个宇宙,也能概括整个人体。所以,不能把十二经和奇经八脉误解为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5、“根”和“结”
[size=14.285715103149414px]《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和《灵枢•根结篇》的记载表明,“三阴三阳”的六个哲学概念成为十二经的名称,最早是从“根”和“结”开始的。“根”是“经”的起点,在四肢末端。“结”是“经”的另一端,在头或胸腹部。创建了“根”和“结”,“三阴三阳”的六个基本概念在人体上就有了相应的部位。“根”和“结”之间就是“经”的直行主干。所以,“根”和“结”是十二经的起源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总而言之,“经络”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并且,从古典文献的记载看,根本没说“经”或“络”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补充内容 (2014-1-4 17:44):
其实,只是复制、粘帖,所以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几次回到重新编辑时,状态就完全恢复正常了。总之,我对这方面的技术问题,还是不熟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4 18:18
其实,这也已经说明问题了。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4 18:3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4 17:57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经络是存在的,经络循行也是存在的,穴位的特殊治疗意义也是存在的。当然, ...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知。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4 20:29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4 14:30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 ...

学术争鸣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双方的理论水平,是为了追求真知,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
因此,不管双方年龄、学识的差距有多么悬殊,但在学术争鸣这一点上都是平等的。同时,学术争鸣唯一需要的是论据,不是怎样挖苦对方。也因此,没有论据的支撑,一切语言都等于零。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4 21:38
我与千秋雪总版主的友谊,是在几年中医论坛活动中形成的。我向来对千总版以师长待之,同时,千总版向来也尊重我这个晚辈。正是在这个氛围中凝结成的友谊,使我受益良多。特别在我废除五行学说的行动中,受到莫大非议与巨大压力之时,千总版给我的支持,让我感动终生。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5 12:0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4 20:29
学术争鸣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双方的理论水平,是为了追求真知,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
因此,不管双方年 ...

我是就事而说的,真没有对应某人,我并不想伤害您,请不要对号入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5 21:1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5 17:18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5 08:08
我是就事而说的,真没有对应某人,我并不想伤害您,请不要对号入座。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知。
——————————————————————————————————————-
      其实,先生如果不做这个解释的话,我还觉得有些欣慰。
      为什么呢?
      因为先生如果挖苦我一个人,那只能说明,是我确实有错误而值得被先生挖苦。而您不是对我一个有错误的人表现出这样的态度,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您能对整个中医界提出异议的人群表现这种态度,实在让我感到莫大的悲衰。事实上,这不是先生您一个的心态,而这恰恰是长期以来整个中医界的病态,在先生一个个体身上的流露。
      正是整个中医界有这种病态,才会使中医学沦落到如今这半死不活的地步。
      可以说,这不是先生您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中医界几乎所有同仁的错。

      举几个例子就能说明之:
      一、大多数教中医的老师,跟学生明言,对中医传统理论要信,不能质疑。毫无疑问,对任何科学,错了,就要改。同时,通过质疑,才能知对错。
      二、国医大师级的中医,对十二经循行路线对错的认识,只是认为他们小时就是那样学习的,他们的老师就是那样教的,不信行吗?难道有老师教过,有学生学过的,就是正确的?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三、、、
      不说了,整个中医界几乎将中医学看成是不能质疑的宗教,持如此心态的中医界会将中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5 22: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6 06:4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5 21:17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 ...

   其实,先生如果不做这个解释的话,我还觉得有些欣慰。
      为什么呢?
      因为先生如果挖苦我一个人,那只能说明,是我确实有错误而值得被先生挖苦。而您不是对我一个有错误的人表现出这样的态度,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您能对整个中医界提出异议的人群表现这种态度,实在让我感到莫大的悲衰。事实上,这不是先生您一个的心态,而这恰恰是长期以来整个中医界的病态,在先生一个个体身上的流露。
      正是整个中医界有这种病态,才会使中医学沦落到如今这半死不活的地步。
      可以说,这不是先生您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中医界几乎所有同仁的错。--------------------------我觉得您是误解我了,我从来没有说把经络与神经联系起来有问题,我也从来没有说质疑中医的传统理论就不行,我更没有说,五运六气,五行等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不能去质疑,乃至批判。
我说的是:你要批判一个东西,你就应该掌握这个东西,说出它的来源,出处,正确的地方,不足错误的地方。 在我看来任何人,不论他是谁,或专家,或教授,如果对于他所批判的东西,没有深刻的了解,那他的批评是肤浅的,口号般的,开始他可能吸人眼球,但过后呢,就很容易被人遗忘,因为他的批评,否定的深度不够,他的内涵不足。试问,如果一个对传统经典有研究的人,看这种皮毛般的批判否定文章,他看后会有何观想?

      举几个例子就能说明之:
      一、大多数教中医的老师,跟学生明言,对中医传统理论要信,不能质疑。毫无疑问,对任何科学,错了,就要改。同时,通过质疑,才能知对错。-----我想老师是想让他先把人家讲什么的框架学明白,质疑是后面的事, 同时我也认为不支持学生质疑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不知道您是不是在大学时代受到了不能质疑这种伤害,如果有,我表示同情,同时我也告诉您,我上大学是从入学开始就带着质疑的精神的,直至毕业都在这质疑中度过的。

      二、国医大师级的中医,对十二经循行路线对错的认识,只是认为他们小时就是那样学习的,他们的老师就是那样教的,不信行吗?难道有老师教过,有学生学过的,就是正确的?这到底是什么逻辑----理论与实践结合,关键看效果,效果好、理说不明,就要研究道理; 理好效果不好,就要(1)找自身问题;(2)质疑理是否正确,但不能不从自身找问题,质疑者通常是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那就是首先认为自己的“判定”是正确的这个为前提,自己的判定真这么正确吗? 当你判定一个事物,是或者否时它的依据是什么呢?依据自己的固有的世界观,你这世界观怎么来的,是从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身所触,舌所尝,大脑对于所受的教育进行思维整理。这六个渠道构成了你的世界观,由此你再用这世界观去对事物进行判断正确与否;那么我们反过来看看这所谓的世界观的可信程度;眼睛太大看不清,太小看不清,太近看不清,太远看不清; 耳朵:超声波听不到,除了可听波段,其它的一概听不到; 鼻子,舌头,有物质呈现给你,你能嗅能尝到,没有接触到,根本就不知道; 身体:合而觉,离而无觉; 大脑:一定的环境,和社会关系给它提供素材,才有四维主体与思维对象。正是这局限的,不确定的外在素材物质给了你这六个部分再经你的大脑的综合形成了,局限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谬误的世界观; 在用它来判定对错,有可能是谬上加缪。 所以,当我们应小心去判定,立论。原则上我们是不能认识绝对真理的,只能在相对阶段,认识相对真理。  
      三、、、
      不说了,整个中医界几乎将中医学看成是不能质疑的宗教,持如此心态的中医界会将中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质疑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生命活动的动力,我的观点无非是“有理”而质,并没有反对质疑。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