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二 . 4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4:21
标题: 二 . 4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5-9 10:59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第二部分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第四节、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前 言
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部分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述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现根据脱离五行学说后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吸收了一些师长同仁的理论与建议,最大限度地予以厘正。而厘正的原则,是力求达到“因司其职,则归其所属”。此举仅作为对中医理论进行改良的尝试,热切希望各位师长同仁提出宝贵的批评指导意见!
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index.html
《生理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glixue/index.html
《人体解剖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index.html
《肾脏病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zangbingxue/index.html
A--心脏
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通过舒缩运动以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乃至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附:西医学心脏的生理功能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
附注一:
有关对修改心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
-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因为神明中有关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精神状态的内容,是由全身多脏器组织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而意识、思维等是大脑的功能范畴,而心、肺、肝、肾诸脏只能起到间接作用。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与心脏无关,故不在心脏生理功能范围之内陈述。
3、心包络
通过废除五行学说后,其功能不再在心脏中描述。
中、西医对五脏心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心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较西医学多出了主神志。除去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后,“神志”的一部分是全身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部分属于大脑功能的范畴。将“神志”从心脏生理功能中分离后,中医学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4:4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4 07:09 编辑
B --肺脏
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呼吸,并对全身气的产生、增强、推动和调节有极重要的作用: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1)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运动致使胸腹腔规律地舒缩,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2.肺主行水: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胸腹腔规律舒缩,使气机升降出入,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故亦有促进水液代谢的功能。
3.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使胸腔、腹腔不断舒缩,进而影响胸腹腔内压力不断变化,以促进静脉血向心回流,加快有关脏器组织的新陈代谢。也就间接起到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附西医学中肺脏的功能:
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附注二:
有关对修改肺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1、肺主气
肺主气,是肺司呼吸后所产生的结果,故肺主气与肺司呼吸合并表述。
2.宣发与肃降
肺主宣发与肃降予以废除:即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使胸腔、腹腔内的脏器组织不断舒缩,以促进静脉血向心回流,加快内脏的新陈代谢。也就间接起到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有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在肺主治节中已包含,两者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然而,严格地说来,人体中的宣发,是通过加快心率、使外周血管扩张等措施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与肺关系不大。而肃降,在实证方面,则多通过清热泄火、减慢心率、通导大便等措施,在虚证方面,则多以清上补下、清上温下等措施,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宣发与肃降均非肺脏所独主。
中、西医对肺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肺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的内容完全囊括了西医理论,只是在表述方方面显得有些粗糙。这是中医学的短处。
但中医学较西医学,增加了调节全身气机、行水等功能。在肺的呼吸运动中,规律地使胸腹腔舒缩,促进了气血的加速运行,从而可以调气行水。利用这个原理治疗身体弱、肺活量偏小者的水湿停留,有一定疗效。而对其它原因引起的水肿患者,应用此法亦可以起到协助作用。因此,可以说,在肺脏的生理病理的理解、及其在治疗方面,中医大大地优于西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5:0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4 07:10 编辑
C--脾脏
“脾系统”的生理功能
1.“脾系统”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系统”主运化,指“脾系统”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系统”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脾系统”运化水谷,是指“脾系统”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2)运化水湿: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系统”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即“脾系统”配合心、肺、肾、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脾系统”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功能失常可导致另一方面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常常互见。
2.“脾系统”主生血统血:“脾系统”主生血,指“脾系统”有生血的功能。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系统”主统血,指“脾系统”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3。“脾系统”主升清:升,指上经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系统”主升清是指“脾系统”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等脏器组织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系统”之气主升。
-
-
-
附西医消化系统的部分内容:
1、胃
由食管送来的食团暂时贮存胃内,进行部分消化,到一定时间后再送入十二指肠,此外胃还有内分泌的机能。
2、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3、大肠
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4、肝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腺,肝具有分泌胆汁、贮存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5、胰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消化食物起重要作用。内分泌部是指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细胞团——胰岛,它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另附西医学中脾脏的生理功能:
脾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又是储血器官,并具有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和异物,产生白细胞和抗体的功能。
————————————————————————————————————————————————
附注三:
有关对修改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
-
1、“脾”改称为 “脾系统”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脾脏,应该是现在所称的胰腺。但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脾脏功能,几乎等于西医之消化系统功能的总和,因此,有些中医人士将“脾”的功能称之为 “脾系统”。如果如此转换一下名称,这一部分内容就容易理顺了。因为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胰腺、肝胆、胃、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而不是脾(胰)的独自的功能。所以称之为脾系统,也是比较合理的。故暂称之为“脾系统”,是否正确,有待师长同仁讨论定夺。
2、“脾统血” 所谓的“脾统血”,其实是人体多脏器相互作用下的一个结果,但其中营养充足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尤其对于营养不良的出血患者,采用健“脾”方法,在临床上确实能起到止血的效果,这也是中医的一大贡献。因此,为了在治疗上的方便,这一生理功能,建议不做改动。
-
-
-
中、西医对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脾脏生理功能方面,将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脾脏,暂时改称为“脾系统”,如此,就完全与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相吻合。并且多具优势:
1、中医药的运化水湿 西医虽然明了消化系统有运水湿的作用,因为肠管能大量吸收水分,但缺少可以利用的药物。
2、“脾系统”主摄血、统血 尽管这方面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而在临床上对于因营养不良导致者,却有良效。同时在其它原因导致出血的患者中,注意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对控制病情、扶助人体正气,无论是在使病情趋向痊愈,还是给难以治愈的患者以延长生命,都是不可忽视的积极措施。
3、慢性病中的应用 在一切因“脾系统”虚弱致病过程中,均可以调“脾系统”而使身体趋向康复。同时调整“脾系统”功能,在阻止病情恶化、延缓垂危患者的生命,或有向愈倾向患者尽快好转,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述三方面优势,都是西医药无法望其项背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5:1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4 07:11 编辑
D--肝脏
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
肝主疏泄失常与情志失常,往往互为因果。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之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之为因病致郁。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3)促进消化吸收:“脾系统”主受纳、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系统”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肝对“脾系统”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系统”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以促进消化吸收而实现的。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系统”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可见,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肝的疏泄功能,既可以助脾之运化,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使食糜下达于小肠。若肝失疏泄,侵犯“脾系统”,必致肠胃功能升降失常,临床上除具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既可出现胃气不降的暖气脘痞、呕恶纳减等肝胃不和症状,又可出现肠胃之气不降的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的症状。
分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等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导致肠胃的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胁痛或胁胀或其它不适,伴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
(4)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系统”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5)调节水液代谢: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由心、肺、“脾系统”、肾等脏腑共同完成的,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因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上中下三焦心、肺、“脾系统”、肾大小肠等脏器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即通过促进“脾系统”之运化水湿、心肺之布散水津、肾之蒸化水液等,以调节水液代谢。
(6)调节性与生殖
①调理冲任: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的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②调节精室:精室为男子藏精之处。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合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孕等;其太过,则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2.肝藏血生血
(1)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①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系统”脾而藏受于肝。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
(2)肝主生血:肝主生血是指肝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肝不仅藏血,而且还能生血。
肝主疏泄与肝主生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生血,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疏泄与生血,肝气与肝血,相互为用,动静有常。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阳上亢之灾。而肝胆汁排泄不及时,淤积则易产热耗阴,而出现阴虚之证。
附西医学中的肝的主要功能:
肝具有分泌胆汁、贮存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
附注四:
有关对修改肝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肝主疏泄功能 ,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这也是中医理论中独有的最重要的特色。如精神因素、饮食不规律等都可以影响肝的正常功能,而肝脏功能不正常,也同样影响到精神与饮食,甚或胃肠功能。
1、肝胆与胃肠 肝胆病患者发展到一定时期,必定影响到胃肠道而出现胃肠病。原因即在于,肝病后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及破坏了胆汁分泌的正常规律。此类胃肠疾病在治疗方面,须与肝同治。若单纯调肠胃,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而不能消除病因。
2、肝与生殖 肝与生殖系统的关系,无论是妇女功能性不孕不育方面,还是男性的性功能障碍方面,与肝脏疏泄有关者,临床上应用调肝脏的方法有确切疗效。
3、肝与血液 在维持气血运行方面,肝郁气滞时对气血的影响,做为中医界人人皆知。对治疗血液病,应该注重调肝,则是中医治血液病的一大特色。
可以预言,目前医学界对在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下,使有关脏器所产生病理变化之广度与深度的探索,尚未令人满意,从而有大力拓展的空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5:3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4 07:13 编辑
E--肾脏
肾的生理功能
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精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①促进生殖繁衍: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促进生长发育: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但与肾精的盛衰有密切关联。
③抵御外邪侵袭: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侵袭的作用。
2.肾主水液: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肾主水液,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在病理上,肾主水功能失调,气化失职,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气化失常,关门不利,阖多开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发生障碍可引起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若开多阖少,又可见尿多、尿频等症。
3.肾中阴阳
(1)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关系:五脏皆有阴阳,就物质与功能言,则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产生于物质,而物质是功能产生的基础。
肾阴和肾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这里的“阴”和“阳”,是以物质与功能的属性而言的。
附西医学肾脏的生理功能:
一、尿液的生成 正常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1000-1200ml,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ml。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约120±15ml。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一终尿,仅有1500-1800ml。
二、调节酸碱平衡 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产物所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泄物。酸性物质分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前者指碳酸、后者包括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 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
————————————————————————————————————————
-
-
附注五:
有关对修改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1、命门 即是指肾脏、生殖系统等的综合生理功能。可以认为命门之说,是在解剖不细致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误判,或者是旨在说明肾脏在人体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必要再另立“命门”一说。
2、肾主精 从传统中医理论中可以看出,所谓肾藏之精,事实上,一部分是生殖功能,而另一部分则是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整体机能。而传统上用一些强腰壮肾的中药,确能改善生殖机能方面的作用,是否属于这部分药有着双重作用,尚需大家商讨定夺。因此,肾主精的功能存疑待考,临时不作改动。
3、肾主纳气 纳气的本质,在于各脏器协同作用下,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时所表现出来的固摄能力, 并非肾所主。临床上可以看到,不管什么样的病例,只要弱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动则气喘、虚汗、乏力、烦躁等气机上浮的表现。在临床治疗上,用补下纳上法或清上补下法,属于固下纳气范围,并且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因为这属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生理功能,及其在病理状态下的相应治法的具体体现,故将肾主纳气的功能移除。在这方面的不同意见,涉及的问题较多,还望与师长同仁们商榷。
4、有关肾主一身之阴阳 人一身阴阳的盛衰,是由心的泵血、肺的呼吸、肝的处理消化吸收来的营养、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肾的泌尿功能等,共同参与下,在人体生理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功能反映。其中每一个环节发生病变而使人体虚衰后,都会出现气虚的情况。因此,肾是不能独担一身阴阳之重任的。所以,将“肾主一身之阴阳”一条除掉,其生理方面强调“肾中阴阳”较为合适。
中、西医对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肾脏生理功能方面,中西医在肾脏的泌尿方面没有异义。
但不同的是,西医学称肾脏有内泌素的功能,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而中医学则有主藏精,主要有促进生殖繁衍、促进生长发育、抵御外邪侵袭等。这部分内容期待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总而言之,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脏器生理功能不但不会受到负面影响,恰恰相反,而是更精确、更明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26 16:52
于先生辛苦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7:3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3 09:49 编辑
中、西医对五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一、在心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较西医学多出了主神志。除去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后,“神志”的一部分是全身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部分属于大脑功能的范畴。将“神志”从心脏生理功能中分离后,中医学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二、在肺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的内容完全囊括了西医理论,只是在表述方面显得有些粗糙。这是中医学的短处。
但中医学较西医学,增加了调节全身气机、行水等功能。在肺的呼吸运动中,规律地使胸腹腔舒缩,促进了气血的加速运行,从而可以调气行水。利用这个原理治疗身体弱、肺活量偏小者的水湿停留,有一定疗效。而对其它原因引起的水肿患者,应用此法亦可以起到协助作用。因此,可以说,在肺脏的生理病理的理解、及其在治疗方面,中医大大地优于西医。
三、在脾脏生理功能方面,将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脾脏,暂时改称为“脾系统”,如此,就完全与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相吻合。并且多具优势:
1、中医药的运化水湿 西医虽然明了消化系统有运水湿的作用,因为肠管能大量吸收水分,但缺少可以利用的药物。
2、“脾系统”主摄血、统血 尽管这方面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而在临床上对于因营养不良导致者,却有良效。同时在其它原因导致出血的患者中,注意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对控制病情、扶助人体正气,无论是在使病情趋向痊愈,还是给难以治愈的患者以延长生命,都是不可忽视的积极措施。
3、慢性病中的应用 在一切因“脾系统”虚弱致病过程中,均可以调“脾系统”而使身体趋向康复。同时调整“脾系统”功能,在阻止病情恶化、延缓垂危患者的生命,或有向愈倾向患者尽快好转,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述三方面优势,都是西医药无法望其项背的。
-
-
四、在肝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也包括西医的消化作用,并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主疏泄,调节气机的升降 无论肝病后对胃肠产生影响而出现腹部不适,还是因精神不振过久导致肝胆汁的郁积,都说明了这一生理、病理现象的实际存在。如胃肠病时,不管涉及肝脏与否,都可以从调肝理胃肠入手,而且相较单纯治胃肠者,无论近期、远期疗效,都是无法比拟的。伴有肝郁气滞迹象的心脏病、肺病、肾病、肠病、脑病等等,都可以或重或轻地兼治之。而对精神病患者,中医则尤重在调肝。这也就说明,中医理论在这一领域的发现是非常伟大的。
2、在维持气血运行方面 由于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后,使肝脏内的压力不同程度的上升。当达到一定压力后,无论是经过肝B超、还是肝功化验的肝脏结果正常与否,肝脏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胆汁也会或多或少地被动地渗入血液循环系统中,从而使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此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以及其它不同种类的血液病等。在这些领域,中医们均是可以大显身手的。
3、调节水液代谢 因为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水亦行;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水停。并且,在调肝的同时,又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了患者体质,提高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为疾病的向愈增加胜算的筹码。
4、在调理生殖系统功能性的疾病方面 精神过度抑郁、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肝内胆汁郁积,然后就有可能对生殖系统的功能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无论调经种子,还是胎前产后,使用着重调肝的方法并兼顾生殖系统,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在肾脏生理功能方面,中西医在肾脏的泌尿方面没有异义。
但不同的是,西医学称肾脏有内泌素的功能,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而中医学则有主藏精,主要有促进生殖繁衍、促进生长发育、抵御外邪侵袭等。这部分内容期待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总而言之,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脏器生理功能不但不会受到负面影响,恰恰相反,而是更精确、更明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7:4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26 14:27 编辑
引用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3-1.html#m0-0
《人体解剖学》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970-4-2.html#m0-0
《肾脏病学》 > 第一节 总论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zangbingxue/977-3-0.html#m0-0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
-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8:1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0-28 13:11 编辑
4、五脏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部分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述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现根据脱离五行学说后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吸收了一些师长同仁的理论与建议,最大限度地予以厘正。而厘正的原则,是力求达到“因司其职,则归其所属”。此举仅作为对中医理论进行改良的尝试,热切希望各位师长同仁提出宝贵的批评指导意见!
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index.html
《生理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glixue/index.html
《人体解剖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index.html
《肾脏病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zangbingxue/index.html
A--心脏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通过舒缩运动以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乃至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附:西医学心脏的生理功能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
附注一:
有关对修改心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
-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因为神明中有关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精神状态的内容,是由全身多脏器组织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而意识、思维等是大脑的功能范畴,而心、肺、肝、肾诸脏只能起到间接作用。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与心脏无关,故不在心脏生理功能范围之内陈述。
3、心包络
通过废除五行学说后,其功能不再在心脏中描述。
中、西医对五脏心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心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较西医学多出了主神志。除去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后,“神志”的一部分是全身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部分属于大脑功能的范畴。将“神志”从心脏生理功能中分离后,中医学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B --肺脏
二、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呼吸,并对全身气的产生、增强、推动和调节有极重要的作用: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1)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运动致使胸腹腔规律地舒缩,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2.肺主行水: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胸腹腔规律舒缩,使气机升降出入,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故亦有促进水液代谢的功能。
3.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使胸腔、腹腔不断舒缩,进而影响胸腹腔内压力不断变化,以促进静脉血向心回流,加快有关脏器组织的新陈代谢。也就间接起到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附西医学中肺脏的功能:
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附注二:
有关对修改肺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1、肺主气
肺主气,是肺司呼吸后所产生的结果,故肺主气与肺司呼吸合并表述。
2.宣发与肃降
肺主宣发与肃降予以废除:即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使胸腔、腹腔内的脏器组织不断舒缩,以促进静脉血向心回流,加快内脏的新陈代谢。也就间接起到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有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在肺主治节中已包含,两者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然而,严格地说来,人体中的宣发,是通过加快心率、使外周血管扩张等措施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与肺关系不大。而肃降,在实证方面,则多通过清热泄火、减慢心率、通导大便等措施,在虚证方面,则多以清上补下、清上温下等措施,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宣发与肃降均非肺脏所独主。
中、西医对肺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肺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的内容完全囊括了西医理论,只是在表述方方面显得有些粗糙。这是中医学的短处。
但中医学较西医学,增加了调节全身气机、行水等功能。在肺的呼吸运动中,规律地使胸腹腔舒缩,促进了气血的加速运行,从而可以调气行水。利用这个原理治疗身体弱、肺活量偏小者的水湿停留,有一定疗效。而对其它原因引起的水肿患者,应用此法亦可以起到协助作用。因此,可以说,在肺脏的生理病理的理解、及其在治疗方面,中医大大地优于西医。
C--脾脏
三、“脾系统”的生理功能
1.“脾系统”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系统”主运化,指“脾系统”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系统”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脾系统”运化水谷,是指“脾系统”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2)运化水湿: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系统”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即“脾系统”配合心、肺、肾、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脾系统”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功能失常可导致另一方面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常常互见。
2.“脾系统”主生血统血:“脾系统”主生血,指“脾系统”有生血的功能。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系统”主统血,指“脾系统”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3。“脾系统”主升清:升,指上经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系统”主升清是指“脾系统”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等脏器组织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系统”之气主升。
-
-
-
附西医消化系统的部分内容:
1、胃
由食管送来的食团暂时贮存胃内,进行部分消化,到一定时间后再送入十二指肠,此外胃还有内分泌的机能。
2、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3、大肠
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4、肝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腺,肝具有分泌胆汁、贮存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5、胰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消化食物起重要作用。内分泌部是指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细胞团——胰岛,它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另附西医学中脾脏的生理功能:
脾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又是储血器官,并具有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和异物,产生白细胞和抗体的功能。
————————————————————————————————————————————————
附注三:
有关对修改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
-
1、“脾”改称为 “脾系统”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脾脏,应该是现在所称的胰腺。但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脾脏功能,几乎等于西医之消化系统功能的总和,因此,有些中医人士将“脾”的功能称之为 “脾系统”。如果如此转换一下名称,这一部分内容就容易理顺了。因为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胰腺、肝胆、胃、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而不是脾(胰)的独自的功能。所以称之为脾系统,也是比较合理的。故暂称之为“脾系统”,是否正确,有待师长同仁讨论定夺。
2、“脾统血” 所谓的“脾统血”,其实是人体多脏器相互作用下的一个结果,但其中营养充足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尤其对于营养不良的出血患者,采用健“脾”方法,在临床上确实能起到止血的效果,这也是中医的一大贡献。因此,为了在治疗上的方便,这一生理功能,建议不做改动。
-
-
-
中、西医对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脾脏生理功能方面,将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脾脏,暂时改称为“脾系统”,如此,就完全与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相吻合。并且多具优势:
1、中医药的运化水湿 西医虽然明了消化系统有运水湿的作用,因为肠管能大量吸收水分,但缺少可以利用的药物。
2、“脾系统”主摄血、统血 尽管这方面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而在临床上对于因营养不良导致者,却有良效。同时在其它原因导致出血的患者中,注意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对控制病情、扶助人体正气,无论是在使病情趋向痊愈,还是给难以治愈的患者以延长生命,都是不可忽视的积极措施。
3、慢性病中的应用 在一切因“脾系统”虚弱致病过程中,均可以调“脾系统”而使身体趋向康复。同时调整“脾系统”功能,在阻止病情恶化、延缓垂危患者的生命,或有向愈倾向患者尽快好转,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述三方面优势,都是西医药无法望其项背的。
D--肝脏
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
肝主疏泄失常与情志失常,往往互为因果。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之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之为因病致郁。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3)促进消化吸收:“脾系统”主受纳、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系统”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肝对“脾系统”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系统”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以促进消化吸收而实现的。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系统”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可见,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肝的疏泄功能,既可以助脾之运化,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使食糜下达于小肠。若肝失疏泄,侵犯“脾系统”,必致肠胃功能升降失常,临床上除具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既可出现胃气不降的暖气脘痞、呕恶纳减等肝胃不和症状,又可出现肠胃之气不降的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的症状。
分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等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导致肠胃的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胁痛或胁胀或其它不适,伴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
(4)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系统”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5)调节水液代谢: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由心、肺、“脾系统”、肾等脏腑共同完成的,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因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上中下三焦心、肺、“脾系统”、肾大小肠等脏器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即通过促进“脾系统”之运化水湿、心肺之布散水津、肾之蒸化水液等,以调节水液代谢。
(6)调节性与生殖
①调理冲任: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的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②调节精室:精室为男子藏精之处。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合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孕等;其太过,则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2.肝藏血生血
(1)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①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系统”脾而藏受于肝。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
(2)肝主生血:肝主生血是指肝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肝不仅藏血,而且还能生血。
肝主疏泄与肝主生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生血,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疏泄与生血,肝气与肝血,相互为用,动静有常。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阳上亢之灾。而肝胆汁排泄不及时,淤积则易产热耗阴,而出现阴虚之证。
附西医学中的肝的主要功能:
肝具有分泌胆汁、贮存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
附注四:
有关对修改肝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肝主疏泄功能 ,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这也是中医理论中独有的最重要的特色。如精神因素、饮食不规律等都可以影响肝的正常功能,而肝脏功能不正常,也同样影响到精神与饮食,甚或胃肠功能。
1、肝胆与胃肠 肝胆病患者发展到一定时期,必定影响到胃肠道而出现胃肠病。原因即在于,肝病后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及破坏了胆汁分泌的正常规律。此类胃肠疾病在治疗方面,须与肝同治。若单纯调肠胃,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而不能消除病因。
2、肝与生殖 肝与生殖系统的关系,无论是妇女功能性不孕不育方面,还是男性的性功能障碍方面,与肝脏疏泄有关者,临床上应用调肝脏的方法有确切疗效。
3、肝与血液 在维持气血运行方面,肝郁气滞时对气血的影响,做为中医界人人皆知。对治疗血液病,应该注重调肝,则是中医治血液病的一大特色。
可以预言,目前医学界对在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下,使有关脏器所产生病理变化之广度与深度的探索,尚未令人满意,从而有大力拓展的空间。
E--肾脏
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精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①促进生殖繁衍: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促进生长发育: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但与肾精的盛衰有密切关联。
③抵御外邪侵袭: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侵袭的作用。
2.肾主水液: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肾主水液,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在病理上,肾主水功能失调,气化失职,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气化失常,关门不利,阖多开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发生障碍可引起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若开多阖少,又可见尿多、尿频等症。
3.肾中阴阳
(1)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关系:五脏皆有阴阳,就物质与功能言,则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产生于物质,而物质是功能产生的基础。
肾阴和肾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这里的“阴”和“阳”,是以物质与功能的属性而言的。
附西医学肾脏的生理功能:
一、尿液的生成 正常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1000-1200ml,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ml。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约120±15ml。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一终尿,仅有1500-1800ml。
二、调节酸碱平衡 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产物所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泄物。酸性物质分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前者指碳酸、后者包括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 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
————————————————————————————————————————
-
-
附注五:
有关对修改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1、命门 即是指肾脏、生殖系统等的综合生理功能。可以认为命门之说,是在解剖不细致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误判,或者是旨在说明肾脏在人体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必要再另立“命门”一说。
2、肾主精 从传统中医理论中可以看出,所谓肾藏之精,事实上,一部分是生殖功能,而另一部分则是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整体机能。而传统上用一些强腰壮肾的中药,确能改善生殖机能方面的作用,是否属于这部分药有着双重作用,尚需大家商讨定夺。因此,肾主精的功能存疑待考,临时不作改动。
3、肾主纳气 纳气的本质,在于各脏器协同作用下,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时所表现出来的固摄能力, 并非肾所主。临床上可以看到,不管什么样的病例,只要弱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动则气喘、虚汗、乏力、烦躁等气机上浮的表现。在临床治疗上,用补下纳上法或清上补下法,属于固下纳气范围,并且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因为这属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生理功能,及其在病理状态下的相应治法的具体体现,故将肾主纳气的功能移除。在这方面的不同意见,涉及的问题较多,还望与师长同仁们商榷。
4、有关肾主一身之阴阳 人一身阴阳的盛衰,是由心的泵血、肺的呼吸、肝的处理消化吸收来的营养、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肾的泌尿功能等,共同参与下,在人体生理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功能反映。其中每一个环节发生病变而使人体虚衰后,都会出现气虚的情况。因此,肾是不能独担一身阴阳之重任的。所以,将“肾主一身之阴阳”一条除掉,其生理方面强调“肾中阴阳”较为合适。
中、西医对肾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肾脏生理功能方面,中西医在肾脏的泌尿方面没有异义。
但不同的是,西医学称肾脏有内泌素的功能,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而中医学则有主藏精,主要有促进生殖繁衍、促进生长发育、抵御外邪侵袭等。这部分内容期待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总而言之,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脏器生理功能不但不会受到负面影响,恰恰相反,而是更精确、更明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18:24
由上可以看出,西医理论完全可以作为对中医学的补充,以给中医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其中包括西医理论中的全部生理、病理,部分诊断,以及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技术。。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26 20:29
做为探索,可以试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6 22:18
不是可以,而是应该。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7 19:53
前言
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部分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述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现根据脱离五行学说后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吸收了一些师长同仁的理论与建议,最大限度地予以厘正。而厘正的原则,是力求达到因司其职,则归其所属。
此举仅作为对中医理论进行改良的尝试,热切希望各位师长同仁提出批评指导!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7 22:34
中医学与西医学并不冲突,恰恰相反,两者完全可以互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28 08:26
老于啊,你能不能把字整大一点啊,你想害我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8 09:4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28 05:59 编辑
电脑屏幕字体缩放的方法
- 于殿生
-
-
-
新买了个笔记本电脑,字体太小,看不清楚。
新装的系统,下载上一键还原,为了出故障时,就来个还原,也算个一劳永逸吧。
但用惯了大屏幕的电脑后,看着现在的小字体着实不爽。如何放大字体呢?儿女不在身边,打个电话问一下吧,感觉有失长者的身份。看着了吧?老爸竟然不会这样的简单问题,那样,感觉脸上老没面子了。哈哈,问了几个朋友,有说到网上搜搜看看,有的是办法。后来,办法吗,搜到了,什么调“屏幕分辨率”、重新设计“个性化”。效果嘛,肯定有了。但新问题又出来了:字体模糊,令人头晕目眩。再改字体,效果有所好转,心里不免窃喜,自己又学了点本事啊。
有个熟悉电脑的朋友,求之,嘱用远程控制吧。行啊,只要能把字体调到适中,又不模糊,即使打我两拳又有何妨?
上QQ,打开远程控制,我又不知如何协助,朋友又忙得很,那就晚上再说吧。唉、、、
浏览器是360,用了几天,虽然还是眼睛有些不适,总比开始好多了,心里也就不再着急了。
忽一日,在网上冲浪,见屏幕任务栏(屏幕最下端)右边,有一个“100%”紧挨着有个小圆点,点击一下看看。哎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生孩子不叫生孩子——是叫吓(下)人!”原来这里就是屏幕字体“缩放”功能键。哟,字体好看,不模糊!不晃眼!记住啊,通过设置,可用于当前页,也可用于所有页。
好容易鼓捣好,可女儿、儿子都建议用谷歌浏览器。唉,再下载。
原来谷歌浏览器的搜索栏的右边,有三条粗短的横线,点击打开里面的“缩放”项里,一鼓捣就OK。
哎呀,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累死俺了。还是去喝点啡咖歇歇吧、、、
哟,不对,不是啡咖,应该是咖啡、、、
二0一三年 十二月 二十八日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8 23:5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28 19:59 编辑
祝贺哲医先生《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获得省科技一等奖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167&_dsign=fcc24ce3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2-28 18:05
对仁海之类是一打击。
老铁呢,您是哪一类?
您认为哲医先生是和您一类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哲医先生是真正搞学问的,而同时哲医先生在经络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目前的中医界,至少,我还没看到有超过的。同时,哲医先生的成果,中医界能重视的话,那么,肯定会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您不会想到吧?哲医先生恰恰帮助了我,在废除五行学说方面,在废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想知道原因吗?
现在就告诉您:哲医先生的成果,证实了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循行路线,是人为虚构的。
那么,这就说明了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中医针灸的作用机理,不是经过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线路的传导所实现的。
接下来,在不久的将来,所必定要发生的,将是令全国整个中医界无比震惊的大事件:中国中医针灸学需要推倒重写!
在中国中医界的这一伟大的事件,也恰恰证实了本人在近十年来,不遗余力地主张、呼吁的,中医界必须从中医理论中彻底地废除五行学说的正确性!
可以深信,中医学的这一跨越式的大发展,正是巧借了“反中医人士”的力量,从而让全国的整个中医界的同仁,在深深地忧虑中反思觉醒。仅仅满足于前人那点成就是不行的,必须勇往直前、直起直追!中医界应该觉醒了,应该发愤图强了!届时,中医学扭转了颓势之时,将是整个中医界的胜利,是中国医学界的胜利,最终,更是中华民族的福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1 08:14
李兄新年快乐!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1-1 08:31
心主神明也是古人不清楚的情况下,推测出来的,实际应是脑主神明,但"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争论不休,客观来说应是脑主神明,但主"心主神明"说之观点认为"脑主神明"就不能用五行了,看来这五行配五脏行不通啊!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1-1 19:31
是的 五脏配那个机械的金木水火土,肯定是错误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3 10:32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5-9-23 12:49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5-9-23 12:51 编辑
中西医在五脏的定义上就不一致。西医是指器官,而中医的定义比较复杂,更像指五个子系统,在这每个子系统中,对应的器官可能起主导作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3 13:23
谢谢先生参与讨论!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后,该是哪个脏器的功能,就归谁,不再用五个系统进行人为的扭曲脏腑生理功能。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5-9-23 13:58
中医的科学性就在此,中医看人体与西医的角度不同,不是与西医一致就是科学,我不是医生,但坚信传统中医的价值。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16:4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3 08:53 编辑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因为神明中有关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精神状态的内容,是由全身多脏器组织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而意识、思维等是大脑的功能范畴,而心、肺、肝、肾诸脏只能起到间接作用。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与心脏无关,故不在心脏生理功能范围之内陈述。
3、心包络
通过废除五行学说后,其功能不再在心脏中描述。
===========================================
=============================================
回复:
【1、心主神明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心主神明的功能自然消失。】。 那么“神明”就归于西医的大脑。请说明理由!中医不认可,西医嗤之以鼻!只有你自己沾沾自喜。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请问先生:中医的“外感热病”是什么概念?这些病怎么样进入西医的“大脑”中的?!
【痰浊型外感热病】是什么意思?出之那一部经典著作?他怎么样侵入西医的脑?产生了哪些病理变化,请出示证据,例如:病理切片!
【3、心包络 通过废除五行学说后,其功能不再在心脏中描述】请问先生,你把中医的“心包络”,归类到西医的哪里去?不能把他扔到垃圾筐里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16:49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通过舒缩运动以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乃至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
回复:
1 偷换概念:把中医的心偷换成西医的心脏;把心主血脉偷换成西医的血液循环。
2 概念误读,概念混乱不清:
【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心脏泵血不足是西医概念。“血液空虚”、“脉道不利”、“血液运行不畅”是中医概念还是西医概念,他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3 逻辑混乱:
【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还是平列关系?
为什么【则血液运行不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3 16:50
请发到这里来,会给您回复的: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508&extra=page%3D1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3 17:02
如果反方需要,轮到正方发言时,正方粘贴给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17:4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3 09:50 编辑
A--心脏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通过舒缩运动以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乃至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脏泵血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
==================================
回复:以上是原文,以下是质疑!
【心的生理功能】是指中医的心?还是西医的心脏?
【心主血脉】是不是西医的血液循环?!有什么证据?有没有科学实验证据?!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中医学理论中的“经脉”内运行的是气血!而不是西医的血液!中医学理论中,“血”的运行动力是“气”而不是西医理论中的心脏!
【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中医的“血”不是西医学中的“血液”。中医学中的“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不是西医学中的“血管”,也不是西医学“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这是偷换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理论!【心脏相连于脉管】,这是西医学的理论,中医学理论中的“心”与西医学中的“脉管”没有任何关系;中医学中的“心”与经络中的“心经”相连!
【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中医理论中根本不存在!
【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这完全是西医学理论!
【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中医的准确表述应该是“气滞血瘀”!【血脉受阻】是什么意思?是西医概念还是中医概念?是全身的血脉,还是哪个部分的血脉?!【血脉受阻】为什么会引起【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请先生运用中医理论解释一下,再运用西医理论解释一下,看看能不能通顺?!
余类推,不一一列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18:53
仁海先生,你的通篇大作,是中西医概念直接对接的典范!西医无法接受,中医没有办法应用!你的感觉如何?!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5-9-23 18: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3 19:52
好啊,拿来吧。谢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3 19:52
感觉良好呢。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9-23 20:36
肺主气
肺主气,是肺司呼吸后所产生的结果,故肺主气与肺司呼吸合并表述。
------------------
把肺主气与肺司呼吸等同作为一个概念,这是很错误的,是中医没学好,西化思维的体现。这样的观点也就间接的否定了中医“气”的概念,气血气血,去掉了气,只剩下血,中医也就只有向西医投降的份。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是通过调整呼吸调动内气的运行。当然有的人会说这只是多吸收了点氧气。
唉,悲催啊,无语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3 21:01
无语,还说了这么多, 要是有语,会怎么样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21:33
我写的东西,不是为了某个人写的,否则,我不会化费这么多精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22:3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3 14:34 编辑
肝主疏泄失常与情志失常,往往互为因果。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之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之为因病致郁。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
==============================================
回复:请问先生,这段精辟论述来自何方?
【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请问先生,肝气郁结的时候,肝脏的那些功能受到影响?转氨酶升高了?胆红素升高了?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蛋白升高了?降低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升高了?!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血氨(NH3)、总胆红素哪些升高了,那些降低了?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肽酶(GGT)、核苷酸酶哪些升高了?
肝气郁结的临床表现: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
肝气郁结证,一般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胸胁或少腹胀闷
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
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
妇女可见如下症状:
1.肝气郁结引起的压抑、忧虑往往导致女性头痛、烦躁、情绪波动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
内分泌紊乱。
3.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
乳腺结节甚至
乳腺癌的发生。
4.肝郁导致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无法保证睡眠质量,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5.肝气郁结则
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大家看看这些临床表现是不是【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肝气郁结”与【胆汁溢入血液循环】风马牛不相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23:00
【胆汁溢入血液循】是无稽之谈!
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吸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经肝细胞的作用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其中胆盐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西医理论中,胆汁不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可融性胆红素进入胆小管内与与胆盐、胆固醇等组成胆汁。已经形成的胆汁不可能再回到血液循环中!
胆汁酸肝肠循环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不能够倒回去的过程!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
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
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
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23:36
仁海先生认为:废除五行,可以用西医的生理学替代中医的藏象!
我认为:西医的生理学不可能替代藏象,诚如仁海先生的不中不西,矛盾百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3 23:53
【五脏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
=====================================
回复:
废除五行,就是你的哪些不中不西的混乱不堪、中西医概念直接对接,西医不认可,中医不接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00:02
“五脏生理功能”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五脏”是中医概念,“生理功能”是西医概念。“五脏生理功能”这个说法根本就不存在!
他下边说的那些事,都是自己的误读!瞎说,没有任何根据!就像“五脏生理功能”“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一样,无稽之谈!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5-9-24 05:58
先生功力深厚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07:49
请问先生,肝气郁结的时候,肝脏的那些功能受到影响?转氨酶升高了?胆红素升高了?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蛋白升高了?降低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升高了?!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血氨(NH3)、总胆红素哪些升高了,那些降低了?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肽酶(GGT)、核苷酸酶哪些升高了?——————————————————————————————————
这就是中西医学的巨大差别。
例如,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是0-40,事实上有些病人才30多,应该属于正常范围,但经过治疗,症状减轻了,这个数值也相应地下降。因此,一般地说来,西医的这些检验项目正常,身体未必正常;反之,这些检验项目不正常,大部分人早已进入病态了。
谢谢老先生的质疑,这才是学术争鸣。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07:55
那么,请问老先生,医疗仪器检查结果正常时,很多病人早已经具有程度不同的自觉不适症状了,这怎么解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07:56
说来看看,哪里不合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08:06
原来中医都不说“生理功能”?那么,老先生您对心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其中的“生理功能”用什么词汇代替?俺跟您学习一下,以后改正如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08:57
请问仁海先生,肝气郁结的时候,肝脏的那些功能受到影响?转氨酶升高了?胆红素升高了?
你不懂中文啊!答非所问、南辕北辙、故意搅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08:58
答非所问!南辕北辙、故意搅局!
【请问先生,肝气郁结的时候,肝脏的那些功能受到影响?转氨酶升高了?】
肝气郁结,可以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结节!转氨酶升高了?!还是肝功五项哪一项异常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08:59
答非所问!南辕北辙、故意搅局!
【请问先生,肝气郁结的时候,肝脏的那些功能受到影响?转氨酶升高了?】
肝气郁结,可以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结节!转氨酶升高了?!还是肝功五项哪一项异常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09:11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 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 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
黄帝乃选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
请问仁海先生:
有没有“生理功能”这一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09:46
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index.html
《生理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glixue/index.html
《人体解剖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index.html
《肾脏病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zangbingxue/index.html
============================================
======================
回复: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你看了没有?要不要我把主要内容转载过来!这本书里是废除五行,还是力挺五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09:58
转载自:《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图2—11五行胜复规律示意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的实际意义。五行学说的应用,加强了中医学关于人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更进一步系统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10:14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请问先生:中医的“外感热病”是什么概念?外感热病怎么样进入西医的“大脑”中的?!
【痰浊型外感热病】是什么意思?出之那一部经典著作?他怎么样侵入西医的脑?产生了哪些病理变化,请出示证据,例如:病理切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10:20
【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
肝气郁结引起的月经失调、乳腺增生与胆汁分泌相关?需要常规检查肝功五项?!
发不义之财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10:43
有又如何,没有又怎样?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10:49
是!老先生说对了,不但要做肝功化验,还要做肝胆脾等的B超呢。
一般地说来,是否做某些辅助检查项目,以临床诊疗方面是否需要为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11:10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请问先生:中医的“外感热病”是什么概念?外感热病怎么样进入西医的“大脑”中的?!
【痰浊型外感热病】是什么意思?出之那一部经典著作?他怎么样侵入西医的脑?产生了哪些病理变化,请出示证据,例如:病理切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11:22
俺只采用其中的正确部分。因为俺从来没听说过,“取经”时还有去学习别人短处的。
================================
回复:
“正确”的标准是什么?“胆汁溢入血液循环”、“痰浊外感热病侵入大脑”、“外感热病侵入大脑”……,就是你所谓的正确标准!
死猪不怕烫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11:25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4 03:27 编辑
【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
回复:
请拿出科学证据!
没有证据,就是胡诌!就是学术造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11:34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4 03:36 编辑
肝气郁结的结果是胆结石!
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不是胆结石是什么?
仁海先生可没有说!是逻辑学的推论!不是仁海先生的错,是逻辑学的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11
太白侠客先生的辩论词:
五脏生理功能,经典中并不与五行学说相关,以此为论据本就是子虚乌有,属于无效辩题。本应结束辩论,但以追求中医真谛为目的,再论一二。反方的第4辩题,正方仔细研读后发现,除了文字是电脑打出来的以外,几乎找不到正确的地方,限于篇幅就随便挑三五个问题评价一下吧。
1.反方显然没有读懂什么是经典中医的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在生理病理上就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天赋予的四季寒暑变化的风热湿燥寒,二是地赋予的生长化收藏。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不属于其理论范畴,而属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器官学说,以官职来论脏器的功能。西医翻译时,借鉴的就是这个概念。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
2.反方言:肝脏,调节精神情志……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正方评价,这一所谓的理论如能成立,那么,结论就是胆囊摘除都没情绪,肝硬化都是精神病。没有任何科学机理和统计学数据支持,就敢挑战常识,可见反方视科学如儿戏。
3.反方言:“五脏皆有阴阳,就物质与功能言,则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产生于物质,而物质是功能产生的基础。”
正方评价,物质是分子,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身体?对于临床有什么用,没有任何交代。补阴就是补物质?以后人都不用饮食,吃补阴药就万事大吉了。换句话说,根本不用补阴,饮食就是补阴药。这哪里是医学,简直就是童话么。
4.既然,反方把中医的概念同西医的概念直接对接,那么,中医的血是西医的血液,可以有一定的理化指标验证,气是什么,用什么科技手段找到它,总得给个交代吧?同名概念能望文生义对接的就对接,不同名的概念无法对接就云山雾罩,足见反方科学改造中医的行为,不过是低级拼图游戏而已。
5.既然,反方可以把西医的淋巴器官脾,赋予了消化系统功能,称之为“脾系统”,那么,何以理解不了经典中医定义的十二官呢?有如行君主职能,使生理出神明之机,具有这个功能的事物,定义为心,这个很难理解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14
仁海中西医的辩词:
五脏生理功能,经典中并不与五行学说相关,以此为论据本就是子虚乌有,属于无效辩题。本应结束辩论,但以追求中医真谛为目的, 但以追求中医真谛为目的,再论一二。——————————————————————————————————————————
哈哈,这样的辩论水平,也敢出来当代表。
请问下面是否属《内经》中涉及五脏与五行相关的生理、病理阐述?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huangdisuwen/100-3-4.html#m0-0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再论一二。反方的第4辩题,正方仔细研读后发现,除了文字是电脑打出来的以外,几乎找不到正确的地方,限于篇幅就随便挑三五个问题评价一下吧。
————————————————————————————————————————————————
既然几乎找不到正确的地方,咋还要挑三五个问题呢?这不是自我矛盾?您的如此行为令您的队友们情何以堪?辩输了,您可要负责任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就怕什么来着?
1.反方显然没有读懂什么是经典中医的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在生理病理上就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天赋予的四季寒暑变化的风热湿燥寒,二是地赋予的生长化收藏。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不属于其理论范畴,而属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器官学说,以官职来论脏器的功能。西医翻译时,借鉴的就是这个概念。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
————————————————————————————
那么,下面《内经》中阐述的不是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2.反方言:肝脏,调节精神情志……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正方评价,这一所谓的理论如能成立,那么,结论就是胆囊摘除都没情绪,肝硬化都是精神病。没有任何科学机理和统计学数据支持,就敢挑战常识,可见反方视科学如儿戏。
————————————————————————————————————————————————
原来胆囊摘除后,肝脏就不再分泌胆汁了?——您在掩耳盗铃吧?
3.反方言:“五脏皆有阴阳,就物质与功能言,则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产生于物质,而物质是功能产生的基础。”
正方评价,物质是分子,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身体?对于临床有什么用,没有任何交代。补阴就是补物质?以后人都不用饮食,吃补阴药就万事大吉了。换句话说,根本不用补阴,饮食就是补阴药。这哪里是医学,简直就是童话么。
——————————————————————-
什么是阴阳,您也搞不明白吧?
4.既然,反方把中医的概念同西医的概念直接对接,那么,中医的血是西医的血液,可以有一定的理化指标验证,气是什么,用什么科技手段找到它,总得给个交代吧?同名概念能望文生义对接的就对接,不同名的概念无法对接就云山雾罩,足见反方科学改造中医的行为,不过是低级拼图游戏而已。
————————————————————————————————————
连什么叫功能也不懂吧?
5.既然,反方可以把西医的淋巴器官脾,赋予了消化系统功能,称之为“脾系统”,那么,何以理解不了经典中医定义的十二官呢?有如行君主职能,使生理出神明之机,具有这个功能的事物,定义为心,这个很难理解吗?
——————————————————————————
那么,将大脑置于何地?脑与心,谁更重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17
太白侠客挺五行的辩词:
1. 哈哈,这样的辩论水平,也敢出来当代表。
请问下面是否属《内经》中涉及五脏与五行相关的生理、病理阐述?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huangdisuwen/100-3-4.html#m0-0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
生理: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
太白侠,真为仁海的学识捉急。
心的功能是南方,无知到了什么份上才能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南方、火行、苦味、赤色、征音、喜志,是心的生理功能,
那么,心主神明,心主血脉,是心的什么?
2. 既然几乎找不到正确的地方,咋还要挑三五个问题呢?这不是自我矛盾?您的如此行为令您的队友们情何以堪?辩输了,您可要负责任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就怕什么来着?
===========================================
仁海啊,你有一点基本思维能力没有?全是正确的找不出问题,全是错误,有多少就能挑出多少,这个道理都不懂?
不然你就找出一段,你认为最为正确,无懈可击的,关于生理的论述,太白侠分析给你看,错在哪儿了。
3. 那么,下面《内经》中阐述的不是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
这仅仅是说,这些事物处在同一行上。
为什么处在同一行上?因为每一个运动系统都有周期,有周期就可分为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这些事物表现得最强在一个阶段上,就为同一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春 夏 长夏 秋 冬
风 暑 湿 燥 寒
比如,燥普遍表现在秋季最强,所以,燥和秋同为金行。
一个生理功能与其它事物,表现在同一行上,这能是生理功能本身吗?
5.原来胆囊摘除后,肝脏就不再分泌胆汁了?——您在掩耳盗铃吧?
===========================================
又开始诡辩,胆汁排泄不畅,造成情志和精神障碍的机理是什么,见于哪本著作,或你有什么统计数据,可以提供吗?
6.什么是阴阳,您也搞不明白吧?
===========================================
仁海搞明白了阴阳,那就直面问题吧,补阴药是不是补物质,补的什么物质?
7.连什么叫功能也不懂吧?
===========================================
直面问题,没这个胆量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2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9-23 18:03
1. 哈哈,这样的辩论水平,也敢出来当代表。
请问下面是否属《内经》中涉及五脏与五行相关的生 ...
仁海中西医废五行的辩词:
(上面的回复帖没编辑好,请管理员先生删除。谢谢!)
1. 生理: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
太白侠,真为仁海的学识捉急。
心的功能是南方,无知到了什么份上才能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南方、火行、苦味、赤色、征音、喜志,是心的生理功能,
那么,心主神明,心主血脉,是心的什么?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上面红色字体表述的是不是五脏的生理?
仁海啊,你有一点基本思维能力没有?全是正确的找不出问题,全是错误,有多少就能挑出多少,这个道理都不懂?
不然你就找出一段,你认为最为正确,无懈可击的,关于生理的论述,太白侠分析给你看,错在哪儿了。
————————————————————————————————————————————————————————
请先生批评:
1、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与心脏无关,故不在心脏生理病理功能范围之内陈述。
2、中、西医对五脏心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心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较西医学多出了主神志。除去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后,“神志”的一部分是全身脏器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部分属于大脑功能的范畴。将“神志”从心脏生理功能中分离后,中医学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又开始诡辩,胆汁排泄不畅,造成情志和精神障碍的机理是什么,见于哪本著作,或你有什么统计数据,可以提供吗?
————————————————————————————————————————————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相对而言,还知之甚少,没揭开的迷团多着呢。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就不是真实的?
仁海搞明白了阴阳,那就直面问题吧,补阴药是不是补物质,补的什么物质?
————————————————————————————————
补阴类的中药,中医认为,补阴,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补阴类中药的特点是能够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特别是对肝肾两脏有较强滋阴作用。阴虚者主要是机体内的阴液不足,虚火妄动,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可选用补阴药进行滋养。
7.连什么叫功能也不懂吧?
===========================================
直面问题,没这个胆量吗?
————————————————————————
心的功能主血,肺的功能主司呼吸,肾的功能主泌尿、、、、、、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2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4 16:24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4 07:28
(上面的回复帖没编辑好,请管理员先生删除。谢谢!)
1. 生理: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 ...
太白侠客挺五行的辩词:
1.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上面红色字体表述的是不是五脏的生理?
===========================================
仁海啊,能不能略微提高一点你的语言理解能力?
一、南方、火行、苦味、赤色、征音、喜志、心藏放在一起,是在说心的功能是南方吗?南方不是心的功能,余下的会是在阐述心的功能吗?
二、苦能不能生出心来?不能,那么,心生血,会是在说心生出来血吗?是的话,与“脾系统”主生血岂不矛盾?
这个“生”字儿,仅仅是指下一个的意思,是在做表格,横行说完了,说纵列。
生 → → → → →
↓ 东 风 酸 肝 筋
↓ 南 热 苦 心 血
↓ 中 湿 甘 脾 肉
↓ 西 燥 辛 肺 皮毛
↓ 北 寒 咸 肾 骨髓
2. 请先生批评:
1、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与心脏无关,故不在心脏生理病理功能范围之内陈述。
2、中、西医对五脏心脏生理功能表述的比较
在心脏生理功能方面,中医学较西医学多出了主神志。除去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后,“神志”的一部分是全身脏器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部分属于大脑功能的范畴。将“神志”从心脏生理功能中分离后,中医学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
还是错误百出,为了节省时间,挑个最关键的问题来谈。
《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血液会有支配视、步、握、摄这些运动的能力吗?什么支配运动,麻烦仁海自己说说,再推论一下“心主身之血脉”是什么意思,心有西医心脏的功能吗?
3.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相对而言,还知之甚少,没揭开的迷团多着呢。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就不是真实的?
===========================================
仁海啊,你说你是不是诡辩,都告诉你了,没有书本也行,得有医学统计学数据啊,你有吗?
4.补阴类的中药,中医认为,补阴,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补阴类中药的特点是能够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特别是对肝肾两脏有较强滋阴作用。阴虚者主要是机体内的阴液不足,虚火妄动,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可选用补阴药进行滋养。
===========================================
阴是物质,阳是功能。
补阴类中药的特点是能够滋养阴液
结论,物质就是阴液。
人体就是一罐阴液
装着这些阴液的容器是不是物质?靠啥来补?
所谓的阴液不足,就是热和燥,这不就是五行的风热湿燥寒之两邪吗?
说是废除五行,还用着五行,怎么说你好呢?
5.心的功能主血,肺的功能主司呼吸,肾的功能主泌尿、、、、、、
===========================================
仁海啊,你说你是不是诡辩,从气偷换成功能,从功能偷换成五藏。现在再一次请问你,气是什么,用什么科技手段找到它,能回答出来不?
6.上一轮辩论,由于段落间隔太大,没有看到这一问题,现回复如下:
7. 那么,将大脑置于何地?脑与心,谁更重要?
===========================================
经典中医理论框架中,没有关于脑、女子胞概念的辨证论治,胰腺、前列腺、卵巢等等一些概念连有都没有,耽误中医治疗了吗?
老百姓都知道身心疲惫是什么意思,补肾补的不是那对腰子,号称懂中医的仁海,居然问出这等话来。
借用解剖名词,来定义一个生理功能,有什么不可?
如果,同名的中医脏腑必须与西医解剖器官相对应,那么,仁海的“脾系统”为什么不对应那个最大的淋巴器官呢?
你可把某些功能虚拟成一个“脾系统”,祖宗就不行,这是为什么?
心不是心脏,血脉为何必须是血管,动动脑子,有点心眼行不行?
仁海的思维混乱,责任全在《中医基础理论》,非得要学西医搞什么形态学,自己糊涂,教出来的更糊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26
仁海中西医废五行的辩词:
仁海啊,能不能略微提高一点你的语言理解能力?
一、南方、火行、苦味、赤色、征音、喜志、心藏放在一起,是在说心的功能是南方吗?南方不是心的功能,余下的会是在阐述心的功能吗?
二、苦能不能生出心来?不能,那么,心生血,会是在说心生出来血吗?是的话,与“脾系统”主生血岂不矛盾?
这个“生”字儿,仅仅是指下一个的意思,是在做表格,横行说完了,说纵列。
生 → → → → →
↓ 东 风 酸 肝 筋
↓ 南 热 苦 心 血
↓ 中 湿 甘 脾 肉
↓ 西 燥 辛 肺 皮毛
↓ 北 寒 咸 肾 骨髓
————————————————————————————————
谢谢一家子先生的指导,我正想向您学习呢。
请问:
东 → 风 → 酸 → 肝 → 筋 是怎么生下去的呢?
东 → 南 → 中 → 西 → 北 又是如何生下去的呢?我愚钝啊。
还是错误百出,为了节省时间,挑个最关键的问题来谈。
《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血液会有支配视、步、握、摄这些运动的能力吗?什么支配运动,麻烦仁海自己说说,再推论一下“心主身之血脉”是什么意思,心有西医心脏的功能吗?
——————————————————————————
中医的心,没有西医心脏的功能吗?不会吧?
仁海啊,你说你是不是诡辩,都告诉你了,没有书本也行,得有医学统计学数据啊,你有吗?
——————————————————————————————————————
那么,请先生将“肝受血而能视”找出医学统计数据来看看?
所谓的阴液不足,就是热和燥,这不就是五行的风热湿燥寒之两邪吗?
说是废除五行,还用着五行,怎么说你好呢?
————————————————————————————————
热与燥,是温度与湿度的问题,不关五行的事呀。没创立五行学说之前,人们都不讲热和燥?
5.心的功能主血,肺的功能主司呼吸,肾的功能主泌尿、、、、、、
===========================================
仁海啊,你说你是不是诡辩,从气偷换成功能,从功能偷换成五藏。现在再一次请问你,气是什么,用什么科技手段找到它,能回答出来不?
——————————————————————————————————————————
人体的气,从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医基础理论》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4-2.html#m0-0
至于用什么科技手段找到“气”,我想这是您的专长,因为先生经常与古今中外的著名的科学家们探讨理论问题,所以,这个课题应该由您来完成。
7. 那么,将大脑置于何地?脑与心,谁更重要?
===========================================
经典中医理论框架中,没有关于脑、女子胞概念的辨证论治,胰腺、前列腺、卵巢等等一些概念连有都没有,耽误中医治疗了吗?
——————————————————————————————
医学,本来就是人类主动的了解人体生理病理,以便最大限度地解除人们病痛的学问。因此,医学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浅到精深的方向发展的。如果先生一定要说医学无需发展的话,那么,请问,在没有产生医学之前,人类是否还能繁衍呢?是否因为没有医学之前,人类也能繁衍,所以人类就无需创立医学了呢?是否因为春秋战国时写出了《内经》,以后就永远无需将医学发展、提高了呢?
老百姓都知道身心疲惫是什么意思,补肾补的不是那对腰子,号称懂中医的仁海,居然问出这等话来。
借用解剖名词,来定义一个生理功能,有什么不可?
————————————————————————————
借用解剖名词,是可以的。但在解释生理病理时,就应该明确了。
例如,“桶”,古代主要用“木”制成,但现在可以是用铁制成,可以是用塑料制成等。现在称铁桶、塑料桶都用“桶”字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弄明白,这些铁桶、塑料桶已经不是用“木”制成的了,这个“桶”字只是借用。
如果,同名的中医脏腑必须与西医解剖器官相对应,那么,仁海的“脾系统”为什么不对应那个最大的淋巴器官呢?
你可把某些功能虚拟成一个“脾系统”,祖宗就不行,这是为什么?
——————————————————————
谢谢您提出的意见!
我从一开始就说过“此举仅作为对中医理论进行改良的尝试,热切希望各位师长同仁提出宝贵的批评指导意见”,如果您提出的意见合理,那么,就采取您的建议。
心不是心脏,血脉为何必须是血管,动动脑子,有点心眼行不行?
————————————————————————
感谢先生的批评,我的确没有心眼,这不正在向您学习嘛。
请问,血脉与血管有什么质的区别?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3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4 10:34
仁海啊,能不能略微提高一点你的语言理解能力?
一、南方、火行、苦味、赤色、征音、喜志、心藏放在一起 ...
太白侠客挺五行的辩词:
1. 东 → 风 → 酸 → 肝 → 筋 是怎么生下去的呢?
东 → 南 → 中 → 西 → 北 又是如何生下去的呢?我愚钝啊。
===========================================
拿出脚趾头当横行,手指头当纵列,会数一二三,就可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了。
2.中医的心,没有西医心脏的功能吗?不会吧?
===========================================
如果,仁海认为心有西医心脏的功能,那么,请引经据典做论据啊。
3.那么,请先生将“肝受血而能视”找出医学统计数据来看看?
===========================================
除了盲人,都是“肝受血而能视”。
4.热与燥,是温度与湿度的问题,不关五行的事呀。没创立五行学说之前,人们都不讲热和燥?
===========================================
仁海啊,你能不能讲一点基本逻辑,不再一直诡辩下去?
没有你的阴阳,热与燥也是你认为的温度与湿度问题,你干嘛要讲养阴清热、滋阴润燥,而不讲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5. 人体的气,从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医基础理论》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4-2.html#m0-0
至于用什么科技手段找到“气”,我想这是您的专长,因为先生经常与古今中外的著名的科学家们探讨理论问题,所以,这个课题应该由您来完成。
===========================================
仁海啊,这是论坛特意为杜绝打嘴仗,切实辩论出中医真谛,搞的辩论赛,在这儿就甭耍你一贯的作风了,好吗?
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相当于现代科学什么概念?你不一直科学科学的么,可别拉大旗作虎皮,到真章任嘛科学不懂。
6. 医学,本来就是人类主动的了解人体生理病理,以便最大限度地解除人们病痛的学问。因此,医学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浅到精深的方向发展的。如果先生一定要说医学无需发展的话,那么,请问,在没有产生医学之前,人类是否还能繁衍呢?是否因为没有医学之前,人类也能繁衍,所以人类就无需创立医学了呢?是否因为春秋战国时写出了《内经》,以后就永远无需将医学发展、提高了呢?
===========================================
仁海啊,请直面问题,甭扯用不着的。中医就用五脏六腑百病皆治,你按着西医的解剖分细了,治疗上你是借鉴古人的经验,还是创造出了什么系列药物?
7.借用解剖名词,是可以的。但在解释生理病理时,就应该明确了。
例如,“桶”,古代主要用“木”制成,但现在可以是用铁制成,可以是用塑料制成等。现在称铁桶、塑料桶都用“桶”字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弄明白,这些铁桶、塑料桶已经不是用“木”制成的了,这个“桶”字只是借用。
===========================================
仁海啊,是你不明确,还是古人不明确?一个心,一个气,云山雾罩到现在,你明确在哪儿了?
8. 谢谢您提出的意见!
我从一开始就说过“此举仅作为对中医理论进行改良的尝试,热切希望各位师长同仁提出宝贵的批评指导意见”,如果您提出的意见合理,那么,就采取您的建议。
===========================================
仁海啊,也就是说你的改良是在尝试,是不成熟的设想是吧?
先尝试着把房子拆了,怎么盖、盖不盖新房再说,这就是科学改造安居工程,什么样的脑袋能干出这事儿?
9.感谢先生的批评,我的确没有心眼,这不正在向您学习嘛。
请问,血脉与血管有什么质的区别?
===========================================
血脉,脉中之血,“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血液的功能是运输、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调节体温。
能理解基本语言不?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33
仁海中西医废五行的辩词:
1. 东 → 风 → 酸 → 肝 → 筋 是怎么生下去的呢?
东 → 南 → 中 → 西 → 北 又是如何生下去的呢?我愚钝啊。
===========================================
拿出脚趾头当横行,手指头当纵列,会数一二三,就可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了。————————————————————————————
原来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就是这么来的?中医就是用这样得来的理论诊治疾病的?那么,生来就有六个脚趾的人,怎么办?就与五行无关了吧?
2.中医的心,没有西医心脏的功能吗?不会吧?
===========================================
如果,仁海认为心有西医心脏的功能,那么,请引经据典做论据啊。
————————————————————————————————————
再推论一下“心主身之血脉”是什么意思,心有西医心脏的功能吗?——这是您说的吧?谁说的,该谁证明吧?
3.那么,请先生将“肝受血而能视”找出医学统计数据来看看?
===========================================
除了盲人,都是“肝受血而能视”。
————————————————————
盲人的肝不受血?
4.热与燥,是温度与湿度的问题,不关五行的事呀。没创立五行学说之前,人们都不讲热和燥?
===========================================
仁海啊,你能不能讲一点基本逻辑,不再一直诡辩下去?
没有你的阴阳,热与燥也是你认为的温度与湿度问题,你干嘛要讲养阴清热、滋阴润燥,而不讲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
您就说五行学说创立之前,人们讲不讲热与燥吧。如果五行学说创立之前,人们讲热与燥,那么,这热与燥就不是五行的专属品。
5. 人体的气,从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医基础理论》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4-2.html#m0-0
至于用什么科技手段找到“气”,我想这是您的专长,因为先生经常与古今中外的著名的科学家们探讨理论问题,所以,这个课题应该由您来完成。
===========================================
仁海啊,这是论坛特意为杜绝打嘴仗,切实辩论出中医真谛,搞的辩论赛,在这儿就甭耍你一贯的作风了,好吗?
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相当于现代科学什么概念?你不一直科学科学的么,可别拉大旗作虎皮,到真章任嘛科学不懂。
————————————————————————————————————
这个您应该质问编写《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授们。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4-2.html#m0-0
6. 医学,本来就是人类主动的了解人体生理病理,以便最大限度地解除人们病痛的学问。因此,医学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浅到精深的方向发展的。如果先生一定要说医学无需发展的话,那么,请问,在没有产生医学之前,人类是否还能繁衍呢?是否因为没有医学之前,人类也能繁衍,所以人类就无需创立医学了呢?是否因为春秋战国时写出了《内经》,以后就永远无需将医学发展、提高了呢?
===========================================
仁海啊,请直面问题,甭扯用不着的。中医就用五脏六腑百病皆治,你按着西医的解剖分细了,治疗上你是借鉴古人的经验,还是创造出了什么系列药物?
————————————————————————————————————
做为治病救人的医学,当然需要借鉴古人的了,同时还应该学习今人的,包括中国的、外国的。例如打靶比赛,不明确目标,对打靶结果没有影响?是否不需有看准目标,乱放枪就行?
7.借用解剖名词,是可以的。但在解释生理病理时,就应该明确了。
例如,“桶”,古代主要用“木”制成,但现在可以是用铁制成,可以是用塑料制成等。现在称铁桶、塑料桶都用“桶”字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弄明白,这些铁桶、塑料桶已经不是用“木”制成的了,这个“桶”字只是借用。
===========================================
仁海啊,是你不明确,还是古人不明确?一个心,一个气,云山雾罩到现在,你明确在哪儿了?
————————————————————————————
是您不明确。
8. 谢谢您提出的意见!
我从一开始就说过“此举仅作为对中医理论进行改良的尝试,热切希望各位师长同仁提出宝贵的批评指导意见”,如果您提出的意见合理,那么,就采取您的建议。
===========================================
仁海啊,也就是说你的改良是在尝试,是不成熟的设想是吧?
先尝试着把房子拆了,怎么盖、盖不盖新房再说,这就是科学改造安居工程,什么样的脑袋能干出这事儿?
——————————————————————————————
您这个比喻不恰当,事实上,众多中医理论就象房子里堆着的工具一样,有用的,留下,要爱护;无用的,抛弃,别占地儿;没有的,就可以再制造。
9.感谢先生的批评,我的确没有心眼,这不正在向您学习嘛。
请问,血脉与血管有什么质的区别?
===========================================
血脉,脉中之血,“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血液的功能是运输、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调节体温。
能理解基本语言不?
——————————————————————————————
俺天生不能理解基本语言,谢谢您的帮助。
俺还是没弄明白血脉与血管有什么质的区别。血脉流通是血液,血管流通的也是血液,二者哪里不同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34
太白侠客挺五行的辩词:
辩论到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经典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而属于器官学说范畴。反方借此反对五行,属于李代桃僵,一步步证明了反方对五行的一无所知。
2.反方对中医脏腑的概念,理解的一塌糊涂,与西医的解剖器官混为一谈,强行对接,漏洞百出,自己不得不杜撰一些新概念。
3.反方自己“创造”了很多中不中、西不西的所谓医理,如胆汁入血,分泌不畅,引起肝郁,造成情志和精神疾病。
正方申请锁帖,进行裁决。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36
仁海中西医废五行的辩词: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9-24 10:56
辩论到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经典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而属于器官学说范畴。反方借 ...
辩论到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经典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而属于器官学说范畴。反方借此反对五行,属于李代桃僵,一步步证明了反方对五行的一无所知。
————————————————————————————————————————————
既然如此,现在只提几个问题:
1、请问先生:“经典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您如何证明?
2、“心主神明”,不是用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那么是如何得来的?
3、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不用五行学说如何解释?
4、培土制水法、 抑木扶土法、泻南补北法、 佐金平木法,不用五行学说能否成立?
5、如果说“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那么,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是干什么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38
太白侠客挺五行的辩词:
1、请问先生:“经典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您如何证明?
===========================================
仁海啊,太白侠已经提供论据了,那就是《素问·灵兰秘典论》,用不用给你全文转帖于此?
恰恰仁海没有提供任何论据,论证五行与藏腑的关系。
2、“心主神明”,不是用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那么是如何得来的?
===========================================
生命现象,定义给心。
3、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不用五行学说如何解释?
4、培土制水法、 抑木扶土法、泻南补北法、 佐金平木法,不用五行学说能否成立?
===========================================
仁海啊,这是方法。
5、如果说“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那么,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是干什么的?
===========================================
生理病理节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41
仁海中西医废五行的辩词:
1、请问先生:“经典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您如何证明?
===========================================
仁海啊,太白侠已经提供论据了,那就是《素问·灵兰秘典论》,用不用给你全文转帖于此?
恰恰仁海没有提供任何论据,论证五行与藏腑的关系。
——————————————————————————————————
先生您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中医的五脏生理病理与五行学说没有任何关系,是这样吧?
2、“心主神明”,不是用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那么是如何得来的?
===========================================
生命现象,定义给心。
——————————————————————————————
请问,既然说“心主神明”是生命现象,可以随便定义,那么,神明为什么不让“大脑”主呢?肺呢?肾呢?、、、、
3、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不用五行学说如何解释?
4、培土制水法、 抑木扶土法、泻南补北法、 佐金平木法,不用五行学说能否成立?
===========================================
仁海啊,这是方法。
——————————————————————————————
那么,请问,上述诸方法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了什么?代表了脏腑、四时、五季,还是其它什么东东?
5、如果说“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那么,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是干什么的?
===========================================
生理病理节律。
——————————————————————————————
请问,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是如何体现出的生理病理节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4 20:43
挺五行方的精彩发言?——留给别人评价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21:30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
请问先生:中医的“外感热病”是什么概念?外感热病怎么样进入西医的“大脑”中的?!
【痰浊型外感热病】是什么意思?出之那一部经典著作?他怎么样侵入西医的脑?产生了哪些病理变化,请出示证据,例如:病理切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21:38
胆汁是怎么样溢入血液循环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10:35
废除五行后,就得出:“外感热病侵入大脑”就是热入心包;“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胆汁溢入血液循环”就是肝气郁结……这样的现代中医理论?!
诚如仁海先生 废除五行后,就得出:“外感热病侵入大脑”就是热入心包;“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胆汁溢入血液循环”就是肝气郁结……这样的现代中医理论?!是极其错误的大笑话!
懂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痰浊”是人体内产生的、异常产物,“痰浊型外感热病”从何说起!?哪里有这一说?!痰浊与外感热病怎么能够成为一个……,而且能够侵入大脑?!“外感热病”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包括伤寒与温病,其病因是外邪,外感热病怎么能够侵入西医理论中的“大脑”?!而且“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还会“产生西医学中的病理变化”?振振有词,神乎其神!产生了什么样的病理学变化?脑细胞死亡、变性、萎缩、癌变、凋亡……?!仁海先生不说了!
说出一个谬论很容易,嘴皮一动,一眨眼的功夫,而证明它是谬论,可是要大费周章!
这个事实说明:创立现代中医学理论的人们 诚如仁海先生,他们的中医知识少得可怜!而西医知识也仅仅是普通老百姓的水平!稍微受到西医学教育的人都懂得大脑具有血脑屏障,除了少数的特异性病原体,一般的致病物质是难以进入大脑的!
【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这些子虚乌有的话还不如一个中学生的知识水平!
请问仁海先生:
胆汁对于哪些脏器、那些组织能够起作用?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胆汁对于情志能够产生影响吗?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病理方面能够产生什么影响? 有什么证据?!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5 10:36
这一段很有意思,要保留下来,也能看一下挺五行人士的中医理论水平,竟究是靠什么挺五行的。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究竟有没有什么作用?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9-24 13:01
双方都同意由监督小组裁决了?若同意,双方请跟帖表明态度,我随即锁帖。等所有辩题辩论结束,再打开所 ...
请管理员先生询问一下“正方”,太白侠以下发言,属于个人行为,还是属于他们“正方”辩论团队的集体行为?如属前者,可请“正方”其他师长同仁出来继续进行辩论;如属后者,那么,我方也就只好同意锁帖,等候论坛管理监督小组裁决。谢谢!
1、请问先生:“经典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您如何证明?
===========================================
仁海啊,太白侠已经提供论据了,那就是《素问·灵兰秘典论》,用不用给你全文转帖于此?
恰恰仁海没有提供任何论据,论证五行与藏腑的关系。
2、“心主神明”,不是用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那么是如何得来的?
===========================================
生命现象,定义给心。
3、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不用五行学说如何解释?
4、培土制水法、 抑木扶土法、泻南补北法、 佐金平木法,不用五行学说能否成立?
===========================================
仁海啊,这是方法。
5、如果说“中医五藏的功能,不属于五行学说范畴”,那么,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是干什么的?
===========================================
生理病理节律。
点评
高智海
实话告诉您吧,您在15楼说的属于太白侠的个人行为,不属于集体行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 小时前 IP:101.18.158.200
administrator
仁海您这话说的有点多余了,请看规则第6条。此帖子稍后会屏蔽。 发表于 昨天 18:53 IP:114.250.4.54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5 10:3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5 07:14 编辑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9-24 13:01
双方都同意由监督小组裁决了?若同意,双方请跟帖表明态度,我随即锁帖。等所有辩题辩论结束,再打开所 ...
请管理员先生询问一下“正方”,太白侠以下发言,属于个人行为,还是属于他们“正方”辩论团队的集体行为?如属前者,可请“正方”其他师长同仁出来继续进行辩论;如属后者,那么,我方也就只好同意锁帖,等候论坛管理监督小组裁决。谢谢!
——————————————————————————————————————————administrator
仁海您这话说的有点多余了,请看规则第6条。此帖子稍后会屏蔽。
————————————————————————————————————————————
上述这个说明可不是多余的,因为太白侠客先生在第一楼发言开始时,就已经开宗明义:“五脏生理功能,经典中并不与五行学说相关,以此为论据本就是子虚乌有,属于无效辩题。”如果这是正方辩论团队的集体意见,那么,这一辩题就无需再继续了。因为我方的目的,只是想从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述中废除五行学说,既然对方说五脏生理功能并不与五行学说相关,那么,正、反双方的意见已经一致了,所以,我方理应同意锁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10:41
按照规定,其他人发言无效,可以屏蔽!你自己判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5 10:53
仁海啊,你又在偷换概念,心主神明不是五行演绎的,你硬说是,又拿不出证据。
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痦子,你说要给人家清除痦子。
说没有,和得清除,是同一观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10:54
仁海先生又在偷换概念!
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是在古代医学经验、零散的医学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归类到阴阳五行学说之中,形成了系统的藏象理论,先有医学知识积累,再与阴阳五行学说融合。而不是由阴阳五行学说衍化、推导出来的!你不懂中医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有过不同看法的斗争与演变!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不看经典,不懂历史!西医知识贫乏!想当然地概念对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10:57
阴阳五行学说有一个形成过程,我们暂且不说。古代医学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医学知识开始时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经验。把这些零散的经验归类于阴阳五行,形成完整的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理论体系,更是一个艰苦、复杂的长期过程,还原整个过程恐怕几乎是不可能。我们今天看到的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以及明清以前的各种中医理论,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内发展的。至明朝万历年间,西医开始正式传入中国,开始了中西医汇通,这时候,中医的概念才真正出现,同时西医学在中国逐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倡中西医结合,建立新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本意是把两个医学合二为一,结果是形成对立。这本是矛盾发展的必然过程没有什么奇怪,系统发展、进化本来就有两种可能:1 一方战胜另外一方,系统进化为新系统;2 矛盾双方融合产生另外一个新系统。五行与阴阳在遥远的古代是两个学说,后来融合为一个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成立以后,对于中国古代的各行各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各行各业的零散经验纷纷按照阴阳五行的原则归类,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气象、建筑、音乐、绘画、国家治理等等理论乃至于风俗、习惯等等,在在这种大背景下,医学经验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形成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家、明清时期的温病学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5 11:53
为什么同一个团队中的其他人发言无效?其他人硬是被你们给代表了?你们把自己的错误认识强加给他人了?——专制毒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11:5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5 04:00 编辑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
回复:子虚乌有、模棱两可、没有逻辑的浑话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自己想当然概念直接对接出来的现代医学理论!
【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咋样反映出来的哪些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哪些病理变化,举例说明。是炎症、坏死、气滞血瘀、痰浊蒙心、痰迷心窍、心力衰竭、二尖瓣狭窄、支饮……?!治疗措施又是什么?嘴皮子一张,谬误出来,你走人了!
【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有哪些?血管瘤、偏头痛、主动脉瘤、休克、血粘度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这些疾病中医使用了那些方法?请先生举例说明!然后再说方剂的治疗机制!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5 12:33
仁海啊,你的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五藏的功能不是五行演绎的,不代表五藏与五行没有关系,与其在阴阳五行思想指导下,在阴阳五行形成的中医理论整体架构之内自洽存在,一点也不矛盾。
太白侠与融合观先生,对这一观点的认识没有任何冲突。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9-25 12:49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9-25 13:00 编辑
应改成五脏的功能不是五行演绎的,不代表五藏与五行没有关系,与其在阴阳五行思想指导下,在阴阳五行形成的中医理论整体架构之内自洽存在,一点也不矛盾才正确。原因在于,五藏就是人体的五行;而五脏是人体的五个器官,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而五藏本身就是运动方式(运动方式包括功能但不等于功能)。五藏是指活人;而对五脏来说,刚刚死去的人也有五脏。概念不清楚,什么也说不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5 13:02
治疗这些疾病中医使用了那些方法?请先生举例说明!然后再说方剂的治疗机制!
————————————————————————————————————
请老先生弄明白,您提出的上述问题,已经超出有关“五行存废”辩题的范围,故您的提议无效。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9-25 13:03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9-25 13:06 编辑
没有五行,世界上就没有活人。所以,否定了五行,中医只能像西医那样把人当做机器。西医之所以把人当做机器,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阴阳五行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5 13:16
智海啊,做学问不是三级跳。劝你从学会查字典开始,脏的本字是藏。脏是“藏”的后起分别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9-25 13:23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9-25 13:30 编辑
我查了字典,藏字只有一个读音,读做cang,二声。而脏字也是只有一个读音,读做zang,四声。二者是一个字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5 13:37
这么快就学会查字典了啊,西藏、宝藏的藏,都念cang,以后大驾都听你的,西藏读做xicang。
脏,这个字儿,有没有读几声的区别呢?
现在的读音,都是拼音化后的读音,谁能弄清楚古代这些字儿怎么读,不然让论坛里的训诂学家训诂训诂?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9-25 13:44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9-25 13:51 编辑
我又查了另一本字典,确实有两个读音包括zang.不知您认为中医的藏象学说中的藏字怎么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5 13:53
真不知道古人怎么读的,太白侠又没有穿越的本事。不过可以理解字面的意思,是藏匿、存储的意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15:14
高先生,请自量。这个帖子的题目是五行的存废?五脏与五行的关系问题,请不要跑题。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5-9-25 19:27
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部分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述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
-------------------------------------------------------- 五脏生理功能是五行理论的体现,所谓【有部分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述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缺少事实根据,是不成立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5-9-25 20:02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相连于脉管,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
中医脏腑辩证的特点是整体辩证,肝不生血,心如何主脉?气血合一,气行血行,肺不主气,血又何行?脾主运化,脾不供应后天精微,肝又怎生血。肾不藏精化气,五脏就不能与外气交换。脏腑一气相通,升降出入就是功能,就是五行理论。仁海之论,非中医也。医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5 20:49
有道理,谢谢!
应该说,在其他脏腑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5 20:50
应该说得具体点儿,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21:05
请问先生:中医的“外感热病”是什么概念?外感热病怎么样进入西医的“大脑”中的?!
【痰浊型外感热病】是什么意思?出之那一部经典著作?他怎么样侵入西医的脑?产生了哪些病理变化,请出示证据,例如:病理切片!
仁海先生,这个问题已经问了十遍了!怎么还不回答!这可是先生的现代中医理论的精髓啊!!
回答不出来,就是输了!就是胡诌!就是学术造假!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5 21:24
“热入心包”等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是不是外感热病作用于大脑出现的问题?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