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条文]:
《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不可以运。……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素问•五脏生成篇》:“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
《素问•缪剌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
《素问•热论》:“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嗌中介介然,数唾。”
《灵枢•胀论篇》:“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12】足厥阴肝经
《灵枢•经脉篇》:“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遣溺闭癃。”
[校勘]:
1,“是”下“主”字原脱。据《针灸甲乙经》补。
[注释]:
(1)()疝:“()”与“颓”同。()疝为七疝之一,指阴囊肿痛下坠之病症。
(2)妇人少腹肿:指少腹部肿胀。
(3)面尘脱色:面垢如尘,神色晦暗。
(4)飱泄:飱读sun(孙)音。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古称飱泄。
(5)狐疝:为七疝之一,阴囊疝气,时上时下,象狐之出入无常,故名。
(6)闭癃:小便不通为闭,淋漓不爽为癃。
[语译]:
足厥阴肝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下列病症:腰痛不能前俯后仰,男子疝气,女子小腹肿胀,严重者则咽喉干,面垢如尘,神色晦暗。本“经”主与“肝”相关的疾病,如胸满,呕逆,大便稀薄,完谷不化,狐疝,遗尿,小便不通。
[参阅条文]:
《素问•厥论》:“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内热。”
《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
《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素问•剌热论》:“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多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素问•缪剌论》:“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
《灵枢•胀论篇》:“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
【13】任脉
《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注释]:
(1)为:设置的意思,引伸为归属。兼有治疗之意。见《古汉语词典》引贾谊《陈政事疏》:“夫今不台,心成锢疾,后虽扁鹊不能为已。”
(2)结:气结之意。
(3)七疝:冲疝、厥疝、狐疝、卒疝、瘕疝、()疝、()疝,合称七疝。
(4)带下:泛指女子经、带病。
(5)瘕聚:指癥瘕、积聚之类的病证。
[语译]:
归属于任脉的病症:男子疝气,女子白带,月经不调,癥瘕,积聚等。
【14】督脉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灵枢•经脉篇》:“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注释]:
(1)强:读jiang(酱)音。指背脊强直。
(2)反折:脊柱后弯,即角弓反张。
(3)高摇:头部摇晃。
(4)脑风:古病名。即头风。
[语译]:
归属于督脉的病症: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摇、头重、头风。或冲疝,癃闭,遗溺、嗌干等。
【15】冲脉
《素问•骨空论》:“冲之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举痛论》:“喘动应手”。
[注释]:
(1)逆气:指气向上逆。
(2)里急:腹内拘急。
(3)喘动应手,指痛处跳动应手。“喘”与“揣”义同。
[语译]:
归属于冲脉的疾病:气上逆,胸腹拘急疼痛,或痛处应手。
【16】带脉
《素问•痿论》:“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
[注释]:
(1)阳明虚:指胃肠功能差。
(2)宗筋纵:指全身之筋缓纵无力。
(3)带脉不引:指归属于带脉的腰部不能收引。
(4)足痿:脚痿软无力。
(5)溶溶:形容腰部无力。
[语译]:
胃肠功能差则全身之筋缓纵无力,带脉所属的腰部也不能收引,于是,足部痿软,屈伸不利。
归属于带脉的病症:腹满,腰无力,如坐水中,或足部痿软,屈伸不利。
【17】阴维脉
《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
[语译]:
归属于阴维的病症:心痛等。
【18】阳维脉
《素问•剌腰痛论》:“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
《难经•二十九难》:“阳维为病,苦寒热。”
[注释]:
(1)怫然:突然的意思。
[语译]:
阳维脉所属系统发生疾病,可出现腰痛,痛处会突然肿起。
归属于阳维脉的病症:腰痛,痛处肿起,或寒热等。
【19】阴跷脉
《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痛,阳缓而阴急。”
《灵枢•脉度篇》:“阴跷……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灵枢•热病论篇》:“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注释]:
(1)阳缓而阴急:阳缓,指外踝以上缓纵。阴急,指内踝以上拘急。
[语译]:
归属于阴跷脉的病症:外踝以上缓纵,内踝以上拘急,或眼的开合不利,眼睛发红疼痛等。
【20】阳跷脉
《素问•缪剌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
《难经•二十九难》:“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注释]:
(1)阴缓而阳急:阴缓,指内踝以上缓纵。阳急,指外踝以上拘急。
[语译]:
归属于阳跷脉的病症:内踝以上缓纵,外踝以上拘急,或目痛等。
以上是《内经》和《难经》记载的各“经”所主病症,可以看出,各“经”所主病症,都不是“经络”本身的病症,而是各“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并且,《内经》所说外邪入于某“经”或客于某“经”,实际是外邪侵犯了某“经”所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本身,既不是外邪的受体,也不是病灶。因此,“经络”和病症的关系,是把病症归“经”,而不是“经络”失常导致疾病。若不弄清这一点,对疾病的诊治就会有错误。
(135——138页)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