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二.1、对外感病中“风”邪的处理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30 23:56
标题: 二.1、对外感病中“风”邪的处理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1 06:49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青岛 仁海诊所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二部分 五行学说脱离中医学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写在前面的话
当我在编写《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中的前半部分,《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系列文章时,并没有停止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考前准备,因为对我而言,二者同等重要,甚至前者重要于后者,同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压力。现在我要编写《大辩论》后半部分,《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系列文章时,我显得力不从心了。我深深地明白,这可是《大辩论》中的最重要部分。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一定不如专致于中医学的师长同道;而西医理论水平,则无法与专注于西医学的师长同仁们相提并论。因此,当我参加完普通话测试之后,我不得不将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到此部分的撰写中来。
或许,有人认为纯中医是中医学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其实则不然,而这只是一种误解。因为在中国,纯中医与纯西医一样,都是一种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或限于自身的学习条件与环境所造成,很大部分并非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致。譬如说,一个出生、成长在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地下溶洞里的人,如果一直不走出溶洞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满足于原有环境。可是一旦走出地下溶洞,来到辽阔无际的大自然环境中,见到生机盎然且丰富多彩的情景,他一定会欣喜若狂。这正如明代张景岳先生所言:“譬之升高者,上一层有一层之見,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行远者,进一步有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因此,知识是否有用,没有古今中外之分,不能预先帖上谁优谁劣的标签。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不能因人废言,同样也不能因言废人的道理。
但是,中医队伍中的“保守派”与“发展派”是相对而言的。就其属性而言,可以认为“保守派”为“阴”,而“发展派”则为阳。二者恰恰互相制约、互相滋生,从而维持了中医学的正常运行,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一样:“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自然,在中医队伍中,“阴”胜于“阳”时,则中医理论趋向于相对的保守;“阳”胜于“阴”时,中医理论则趋向于相对的发展。“阴”、“阳”相对平衡时,则中医理论趋向于相对的静止。
基于上述理由,一如我在中医培训讲课时所坚持的原则,在编写这部分辩论系列文章时,依然不去人为地区分中医、西医理论。其引用标准是:能否客观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乃至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实质。
毫无疑问,一定会有同仁认为,我这些言论是变了“味”的中医理论。如果说,变了“味”的中医理论相对于“纯中医理论”,能够更有效、更准确地指导中医对疾病诊断治疗的话,那么,这种变“味”,就是中医理论随着科技进步而进化的必然结果。因为在中国医学史上,医圣张仲景的“六病辨证”,相对于汉代以前的“纯中医理论”而言,自然是变“味”了。以此类推,明清温病学派等的学术思想亦然。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尽管本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振兴中医而做的抛砖引玉的工作,但由于本人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在此恳请中医、西医师长同仁及其他朋友们不吝赐教!
第一节、对 外 感 病 中 “风” 邪 的 处 理 建 议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在表述上的修改建议之一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概 述:
中医学的外感病因,不应该受五行学说的束缚,不因五行学说的引入而扭曲中医理论。而应该是现实中有多少病因,就算是多少病因。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后,中医学外邪中的六淫,就只有“寒、热、燥、湿”四淫,说穿了,就是外界环境中,温度与湿度的太过与不及而已。因为风邪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风,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因素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暑与火都属于热的形式,二者只是在季节上的不同,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由于自然界中的病原微生物,也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下,才能生长、繁殖、甚或达到使人致病的程度。换句话说,病原微生物能达到使人致病的程度,也是自然界中温度与湿度等因素参入的情况下造成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寒、热、燥、湿等因素的的参与下,一般人不会患外感疾病。例如,热性感冒频发的冬春季节,在没有病原微生物的环境中,即使用上鼓风机鼓风使空气加速流通,也不会使人发生热性感冒。正常人被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也同样不会患寒性感冒。
因此,自然环境中,在没有其它致病因素的参与下,单纯流动的空气不会使正常人患外感疾病。因此,“风”不是外感病的致病因素。但缺氧使人窒息及风速过猛使人受伤害等情况不属外感病的范畴。
(一)、 感 冒 的 分 类 与 诊 治
1、寒型感冒
(即传统称之为风寒感冒,西医之普通感冒、伤风)
(部分引用自《中医内科学-感冒》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2-1.html#m0-0)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较轻者可用生姜汤、或暴食一顿大葱、或适当饮酒一顿,盖被睡一觉亦可痊愈;较重者可用西药解热镇痛药物,如伤风感冒胶囊、盖克、快克,中药荆防败毒散等。日久不愈可加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等。
2、 “寒包火”症
也是西医所说的普通感冒。但此型为外受寒邪、内有郁热。或心有所急而为情志生火,或劳作过度即动能生热。症见头身不适或痛疼、喷嚏频作、身热、汗欲出而不出、咽痛、口渴、心烦、或有咳嗽、小便黄、脉数有力,亦可有高热。本型无传染性。
治则为外解寒邪,内清郁热。经过发汗,外寒得解、内热得清,旋即可愈。防风通圣丸、柴葛解肌汤、麻杏石甘汤加黄芩等均可用之。
3、热型感冒
(即传统称之风热感冒 )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鼻塞喷嚏,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但后期多合并细菌感染。须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而以中药为优,如银翘解毒颗粒、小儿咳喘灵冲剂、板兰根冲剂、苦甘冲剂、双黄连、清开灵等。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口服、注射效果均良好。病重者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双花、连翘等效佳。西药病毒唑、病毒灵也可选用,但效不佳。本类型经口服、静脉用药多日而效不佳者,需住院诊治,以防发生肺炎等病变。
4、时行感冒
呈流行性发生,如流行广、发病重应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相鉴别。寒战高热,全身酸痛,酸软无力,或有化热传变之势,重在清热解毒,方中加大青叶、板蓝根、蚤休、贯众、石膏等。”
5、暑湿感冒
“症状:发生于夏季,面垢身热汗出,但汗出不畅,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头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黄,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藿香正气丸(片、水、软胶囊)、新加香薷饮。化热者加用清热药。
6、肠胃型感冒
四季均可发病。又分二型;
(部分引用自《中医内科学-泄泻》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5-7.html#m0-0)
A、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 痛,苔薄白,脉浮。”
方药:藿香正气散。
b、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者的鉴别诊断
“泄泻与痢疾两者均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症,而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其大便中无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有或无。”
(总而言之,风寒感冒,痰涕渐稠为渐愈;风热感冒,痰涕渐稀、鼻中干燥者渐有稀涕、咽喉渐不痛、口渐不渴者为渐愈。若风寒、风热辨别不清者,可不妨权且当风热感冒治疗(风寒感冒虽不能好,但也不致加重);且不可将风热感冒当做风寒感冒治疗,这样会速增病情,甚至病变凶险。)
(二)、关节炎的分类与诊治
1、行痹(较轻之寒性关节炎)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
方药;宣痹达经汤。
2、痛痹(寒重型关节炎)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方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湿重形关节炎)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以上三种类型的关节炎:多与受伤、受凉、受潮湿等因素有关,或为老年退行性关节病(民间俗称骨质增生)等。)
4、热痹(西医称之为风湿热,或称之为风湿性关节炎)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5、尪痹(西医称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为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
(三)、外燥的分类与诊治
1、外感热燥伤肺(传统称之为温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方药:桑杏汤。
2、外感凉燥伤肺 (传统称之为凉燥伤肺)
“咳嗽,乃风(外)寒与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现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于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附 参考书目:《中医内科学》
痹病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9-2.html#m0-0
咳嗽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3-1.html#m0-0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1 23:48
这四种病,按一般讲,都和风有关。但在每一种病里面,风的概念不同。
感冒病,风是病因。(姑且这么看待)。痹证里面,虽然也讲风是病因,但其中的风痹(行痹),却是讲病变特点。
寒湿泄泻里面,既是病因,又是症状特点,即泻下伴肠鸣。
燥邪引起的咳嗽,病因上没有说风,但治疗上用解表疏风的治法。所以,在这里,风,代表了表邪。
一个风,概念内涵有如此大区别,是需要理顺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 00:2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1 20:31 编辑
先生高见!
这还只是“外风”,并且还没全呢。再找找补上,如血痹、面瘫、风疹、老年瘙痒症、落枕、、、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3-12-2 20:26
仁海啊,用不用让气象学也得改改,以后光研究温度、湿度,就不研究气压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2 22:34
按《中医内科学》:风寒感冒,治法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时行感冒重在清热解毒,暑湿感冒治法是:清暑祛湿解表。
讲病因病机时,感冒都是风邪引起的,讲治法时,又好像没有风邪什么事,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2-3 08:29
说这话的人,好像是不懂临床的人。治法是辛温解表,治法辛凉解表,请问都用些什么药物?这些药物都起着什么作用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3 09:19
您讲讲,咱们看看这些药物有什么作用。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2-3 11:42
你怎么不讲呢?请先回答我提的问题。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3 20:0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3 16:07 编辑
不了解气象学是否用五行学说。如果用的话,那也得给它改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3 21:18
得,又犯了千总的规矩了。呵呵。
请别人先讲,也是礼让啊,千总怪我不讲,我就讲讲。
回答这个问题,倒不需要临床水平。大学二年级学过《中药学》、《方剂学》就行吧。《中药学》第一章就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前者是治寒,后者是治热。外感病,不是风寒就是风热,怎么就没有一个只治风不管寒热的药呢?好像也没有不管寒热的治法,也没有不管寒热只管治风的方剂。风邪哪去了?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是那些不用举了吧?好像说有辛平的,但后面又说还是偏于温或凉。只是这样一来,只有散寒与散热,没有专门散风的了,是不是这么回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3 21:50
我以前发帖问过一个问题,风寒感冒的病因是什么。没有得到答案。借仁海先生的帖子,大家有兴趣的话,这个问题一并讨论一下。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2:05
“譬之升高者,上一层有一层之見,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行远者,进一步有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
这个张景岳说得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2:09
风寒感冒的病因是风寒啊,好像妇孺皆知的常识,这个也有问题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3-12-3 22:10
气象学没提五行学说,不过五行学说中的风热湿燥寒,气象学是一起研究的。气象学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包括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并没有光研究寒热燥湿,研究风的仪器还很多,如风速计、风力计、风向标、气压计等等,你看气象学需要改不改?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2:16
“风邪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风,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因素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
虚邪贼风,好像妇孺皆知的常识,这个也有问题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3 22:20
是有问题。如何知道风寒引起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3 22:26
那么,请先生谈一下,它们之间是如何相生相克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3 22:28
嗯,是有问题。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2:31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3-12-3 22:33 编辑
这样吧,您上医院找几个患者问问,或者您亲自吹吹冷风试试,再说,好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2:34
这样吧,您上医院找几个患者问问,或者您亲自吹吹冷风试试,再说,好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3 22:41
那么,吹吹不冷不热的风会如何?
其实,俺都曾经试过,炎热的夏天要是不吹点“凉风”,还真是不舒服来着。
凉风带来凉意,甚至、、、;热风带来暖和,甚至、、、。所以说,适宜的风对人没害,只是寒热在做怪。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3 22:42
呵呵,不用问,我这么大人了,感冒总也有三五十次了吧。给别人治感冒怎么也几千例了吧。
吹冷风有感冒的,有不感冒的,这种情况您知道吧?
感冒的病人有吹过冷风的有没吹过冷风的,这您肯定也知道吧?
风寒感冒的病因是什么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2:47
凉风习习是挺舒服,冷风嗖嗖也挺舒服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2:52
两个问题请您详细举例说明:
1.吹冷风不感冒;
2.没吹冷风感冒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3 22:59
冷风嗖嗖不舒服,那是冷的问题,与风何干?为什么不吹适宜的不凉不热的风呢?偏偏自己去找不舒服。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3:05
冷风嗖嗖不但不舒服,还能把人吹感冒了,不信你试试。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3 23:06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3-12-3 23:49 编辑
您要举个例还是要统计资料?要说统计资料,还真没有。多年前,英国有人做了几十例试验,试验者是健康人,受了凉以后都没有感冒。前两年,我和攻击中医者争论这个问题,我是否定这个试验的。因为例数太少,根本不可能作为医学上的依据。再以后,还没听过有人做这个试验。
要说个例,那不用举,就我感冒的多次了,受凉不受凉的情况真的都有。估计这里的朋友都感冒过,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感冒的经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3:12
我要您举例说明,不是要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没用,因为感冒不感冒不仅与吹冷风有关而且也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关,这个也应该是妇孺皆知的常识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3 23:23
是啊。吹了冷风可能感冒,不吹冷风也可能感冒。把风寒说成感冒就有点不踏实了,对吧。
这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中医的辨证论治里,找不到风寒感冒的病因。风寒感冒是靠感冒的症状来确认的,只有感冒症状出现以后,才可以辨证,辨证的结果是对疾病病机的认识,并不能说明病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2-3 23:38
两个问题:
1.风寒感冒的病因是什么?
2.怎么诊断风寒感冒?
这里只讨论第一个问题:风寒感冒的病因是什么?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3-12-4 07:06
冷风:多少温度是冷? 如果定温18度室内,你把电扇打开i成,大,中,小风, 是不是冷的程度不一样? 风有两种作用:1,自然的和煦之风,有利于生长,条达,抒发; 2 邪风:或真邪:飓风,台风;或针对患者的体质--卫气的护卫能力而来,护卫不足,则风入为邪风。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3-12-4 07:42
仁海啊,你的思维是否太跳跃了,说应不应该研究风,怎么扯到相生相克上去了?假定没有相生相克关系,就能把风丢掉不研究了吗?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换句话说就是水平气压差。气压不能成为病理因素之一吗?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 如憋气和压抑,使人的植物神经趋向紧张,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仁海先生用西医改造中医,是不是也得把西医整全和了?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3-12-4 10:01
连基本功底都欠呀,尚...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3-12-4 10:44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3-12-4 03:12 编辑
于先生,老折腾这些,是没有意义的。
把“风、寒、暑、湿、燥、火”强行搞成““寒、热、燥、湿”四淫”不仅不是对中医的的完善,而且是要致造成客观存在的主观缺失。
“风、寒、暑、湿、燥、火”是几千年的实践历程所形成的概念,是存在的表达。你现在强行在主观上去除,但客观已存在的实际事实形式,能随你的主观意识的消除而消失吗?是不可能的吧?
再有,“风、寒、暑、湿、燥、火”,是对人体所表达状态形态的认知;是关联人体状态形态的。你不能离开这些关联形式以谈论它的念义的。
把“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中的“风”理解成天气的风,把六淫中的“湿、燥”调侃成气温的温度,是不是很荒唐?!
把中医的情景形式所产生的概念,拿到没有了中医的情景模式中以调侃,是歪传还是正传?!
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因,是中医的持人体的实际存在状态形态状况如何,以逆返求、定病因的。这就是中医学的特色。也就是我中医者也,我不具体去以探求你的病因形态如何,以识因,而是以你病因能致发我人体发生何变化状态,然后以这样的人体状态逆返求定病因的。如,你只要能致发我人体出现了“恶寒”、“脉浮”、“口淡”、“不渴”的形态状态,我就不管你是张三或李四,或者陈五、何八,你们的,都统统的是“风寒”因,没得商量。这就中医识定病因的本原形式。
这就是中医学的病因能如此的少的原因。
探求中医的本质形式,最好是能穿越回到古代的情景中以思考,想想那时的中医人如何的想与识,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要认为,中医的什么都能;也不要认为中医的什麽都不能。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3-12-4 11:18
呵呵,即使去掉了风,暑; 请问热以什么来定义, 以体温,还是病人的感觉?湿呢,以空气湿度,还是以病人的感觉来定义? 因为风看不见,就把风给去掉了?过去的繁体字,风中还有虫呢, 怎么不解释一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4 16:18
或针对患者的体质--卫气的护卫能力而来,护卫不足,则风入为邪风。--------------------------------
是不是可以理解做,如果没有侵入人体,风就不是邪风?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4 16:25
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因,是中医的持人体的实际存在状态形态状况如何,以逆返求、定病因的。这就是中医学的特色。也就是我中医者也,我不具体去以探求你的病因形态如何,以识因,而是以你病因能致发我人体发生何变化状态,然后以这样的人体状态逆返求定病因的。
-----------------------------------
大家认同这个说法吗?
这个说法的后果是什么,大家先想想。我在其他处这样讲的时候,被说成“反中医”了。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3-12-4 16:38
首先要看卫气的作用 ,
1 卫气控制毛孔开合, 是因为毛孔也在呼吸,在代谢;自然之 外风与毛孔的代谢 有协同作用。
2,有保暖作用。
3,屏蔽邪风入侵这样。
卫气来源于水谷精微只之彪悍部分 ,白天循行于体表,行驶上面三个作用。晚上行于体内脉外,补充不足。
卫气足,外风和煦,构成皮肤 正常的保护 ,代谢,呼吸 。
不正常,则分为两个部分
一,厉风,疫风
厉风--- 飓风,台风等自然界剧烈的风灾;疫风,指的是风中有虫 (繁体风字) : 这两种风,对于人体的卫气 来说不能抵抗, 可以直接干扰皮部,入里,干扰脏腑的正常气机运行,发生 表证,半里半表证,以及里证 。
二,自身的卫气不足,
外风本来与卫气形成沟通协作作用,正常情况下,外风入里一部分,卫气护卫使得毛孔呼出一部分 ,这外风入里,毛孔呼出,构成一个,入里-呼出的平衡关系; 今人自身卫气虚弱 ,外风可以入里较深,干扰了毛孔的呼出运动,而通过外风直接吸入,风行善变,而游走于腠理之间,产生外感症状,如果不能构成平衡,风入里会干扰 经 腑 脏的气机运行,产生相应的病变。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5 14:52
今人自身卫气虚弱 ,外风可以入里较深,干扰了毛孔的呼出运动,而通过外风直接吸入,风行善变,而游走于腠理之间,产生外感症状,
---------------------------------
咱们先只说外风,内风说起来内容更多了,顾不过来。
您讲的卫气和外风的关系,听起来是说的通的。咱们继续探讨,外感的那些症状可以说明是您讲的这个过程呢?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3-12-5 17:44
这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都应该教吧,卫气有暖,控制毛孔开阖功能,外感风邪入里,会使得卫气的温煦功能受到影响,起初会发生恶寒现象;如果毛孔闭合不好会发生出汗;如果闭合可以,而开不足,则发生无汗,而颈项发紧的特征,身体内部温度增高现象。这只是说明了外风侵袭背部膀胱经,如果直入太阴肺系,就干扰肺的宣发---引气鼻塞,呼出气困难;干扰肺的肃降,就会发生咳嗽随着病人的体质而现黄痰,或白痰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7 12:37
我们通常所讲的“六淫”,不气压的影响,这些可以在特种职业病中讨论。
西医是否需要整合,在这里不做探讨,因为作为中医学习借鉴西医的东东,我们只用其长,不论其短。就象朋友在一起一样,作为朋友,一定有其长处,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友情越来越深,自己的知识才能越来越多。
补充内容 (2013-12-7 10:13):
改正:不受气压的影响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7 12:42
1、室温调到21到25℃呢。
2、飓风,台风,均非“六淫”范畴,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7 12:4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7 09:10 编辑
如同先生这样的开明中医,都认识不到在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中医界的思想是多么的保守啊。
请先生看一下,下面这些问题是否需要解决?解决下列问题有没有意义呢?
第二部分、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将会产生的主要变化
1、有关六淫内涵
2、有关脉诊的实质
3、有关“心主神明”
4、有关肝升肺降、肝左肺右、肝主左肺主右之说
5、有关脏腑表里说
6、有关脏腑的实际功能
7、有关经络学说
8、有关针灸作用原理的实质
9、有关《伤寒论》是“六经辨证”还是“六病辨证”
10、有关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
11、有关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的问题
、、、、、、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7 12:50
过去的繁体字,风中还有虫呢, 怎么不解释一下?
-----------------------------------------------------------------------
先生这条意见提得好!
我咋就没想到呢?应该加上啊。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3-12-7 16:24
室温即使21-25度,用风扇的转速,也可以使得人感觉冷热不同。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7 16:49
外感风邪引起这一系列症状,一般中医书里讲的和先生这里论述的一样。只是有一处不明:风邪引起的感冒,为什么临床上是以风寒、风热两种来认识呢?有没有不寒不热只是有风的这种感冒呢?
另外,在感冒没有出现症状之前,我们能不能判断出感冒和感冒的病因病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7 17:50
风既可以散凉,又可以散热。这就要看风的起点的温度与风到达地的温度差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3-12-8 07:32
风不能成为感冒的病因,燥湿暑火就能成为感冒的病因?《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并没有像中医教材说的那样,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
感冒本来是个动词,硬是被强行变成了名词。中国的西医这会儿也不嫌中医是伪科学了,也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变成了感冒,把某些肠易激症状变成了胃肠感冒。西医有个流行性感冒,中医教材就把节气交替的“时气”“时行”硬是强行变成“流行”之意,“《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应包含有‘时行感冒’”,作为一门严肃的科学著作,竟然用“应”来论证,真特么有特色。
风热湿燥寒的确是病理因素之一,可惜中医教材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8 15:34
风不能成为感冒的病因,燥湿暑火就能成为感冒的病因?《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并没有像中医教材说的那样,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
----------------------
感冒病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感冒本来是个动词,硬是被强行变成了名词。
---------------------------
是这样的。不过这是古代就变了,您要不同意,给换回来。您准备换个什么名字?
中国的西医这会儿也不嫌中医是伪科学了,也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变成了感冒,把某些肠易激症状变成了胃肠感冒。西医有个流行性感冒,
---------------------------------
没有,西医还是叫上感。上感的类型里有个普通感冒(伤风)还有其他类型。不算流感,流感在传染病里。
风热湿燥寒的确是病理因素之一,可惜中医教材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
就这句话有意义,您继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3-12-8 20:58
在回这个帖子之前,请论坛管理层给予太白侠处分,处分我对llyyjj先生的言语冒犯。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对llyyjj先生理解能力低下,语言逻辑缺如的评价。一直在躲着llyyjj先生,他回复我的帖子我不回复给他,可他总是秀他的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令人抓狂。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仅回此一回。
在此,也郑重地再一次地请llyyjj先生,以后不要回复我的帖子。
回复llyyjj先生的第一条。《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并没有像中医教材说的那样,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根据前面的这段话,请问还有哪位同仁想秀自己的智力,问出llyyjj先生一样的问话:“感冒病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第二条。“古代就变了”,先让我们看看《中医内科学》原话:至于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说:“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
“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论证“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感冒之病名)”,能成立吗?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教材编不明白尚可理解,可连句人话也听不明白,就不可理喻了。
第三条。“没有,西医还是叫上感”,那《中医内科学》原话:“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是在曲解、诬陷、诽谤西医喽?
第四条。“就这句话有意义,您继续”,一是请llyyjj先生能不能以后不到处都留下你的“继续”这句话?二是不用看别处的帖子,就凭以上三条,以你的理解能力,能判断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吗?
下面的这段话,不是回复llyyjj先生的,只是自己的感慨。
说狗屁中医教材曲解《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固有理论,总能呛着某些人的肺管子。这些人一方面鼓吹中医教材是两千多年来中医精华之大成,另一方面拿中医教材的百出漏洞嘲讽贬低否定中医教材连同中医固有理论,可这些人连中医固有理论是怎么回事儿都不清楚,所谓的精华之大成就是断章取义,任意曲解。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8 21:19
这个论坛不是谁家的,是大家的对吧?您发帖是为了参与讨论,您有什么权力不容许别人针对您的话题回复?如果您的话题不是为了参加讨论,完全可以发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或者再加个密码。
不回复我的话题,是您的自由,谁也不能要求您回复,所以,您连这一条回复本来也不必。
您评价我“理解能力低下,语言逻辑缺如”,我无所谓。比您这难听的话我也听过。倒是引起一个兴趣,您知道什么叫逻辑学吗?
后面的具体内容,我不想谈了。想告诉您两条网络常识:一,您有权利不回复别人的问题,但没有权利阻止别人提问题。二,您喜欢评论人、贬低人,如果管理员不管的话,别的网友也管不了。不过,不管发什么样的言论,表现的都是发言者各自的修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2-10 11:38
感冒,分风寒、风热及其他。
表证,分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及其他。
解表药分辛温、辛凉两大类。
解表剂也是这么分。
都按寒热湿燥分,没有单独出来风证的。
说是风为百病之长,这样的分法,明明风是其他邪气的跟班、随从。
问题出在哪里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4 18:42
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指其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易袭阳位,指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可使肌表腠理开泄,常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故有风为“百病之始”、“百病之长”的说法。
----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4 18:43
中医的“风”与西方科学的“风”大不一样,怎么办?
不能用现代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概念,直接解释中医学的概念!同样,不能够运用相对论的概念,解释牛顿力学里的概念,因为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够相互直接解释。但是,相对论、牛顿力学都是正确的,只是适用范围不同,都是相对真理。这也适用于中医、西医、现代科学。
我们不能够用风速、风向、风力、风级去测量中医的风邪。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4 18:4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24 14:4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3 11:22
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
——————————————————————————
其实,如果以风力的大小论,那么,还是冬天的风大些。有热,就要找能散热的途径,故热病致血管扩张而易汗,寒病致血管收缩而不易汗。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指其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易袭阳位,指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可使肌表腠理开泄,常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
这时的受风,一般地,说是受凉更合适。劳累、上火或受凉等,致身体抵抗力低下,病原微生物乘虚入侵而发病。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再加上病原微生物)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热则上升、易汗,寒则下降、不易汗。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
“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为病邪建的“据点”尚不巩固;痛处固定不移,病邪盘踞日久,已有“扎根”之势。二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是量变,而不是质变。
“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此系多种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外来异物剌激所得,或不易出汗血行欠畅新陈代谢减慢,有害物质剌激血管,临床上因肝病致敏者也不少。因些,与风无关。用“风”描述,在诊断上不准确,在治疗上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如肝病所致者,单纯用发汗的方法几近无效。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
由多种因素促使血管或肌肉肌键痉挛所致。应该寻找病因以从根本上治疗。
如破伤风、脑炎、脑动脉硬化、帕金森氏症等。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加用肌肉松弛药物如白芍等。如此诊疗更准确,效果也更好。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故有风为“百病之始”、“百病之长”的说法。
————————————————————————————————————
细想一下,风寒,就是劳累、上火、寒凉等原因导致抵抗力底下,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的;风湿,就是外部(皮肤肌肉)长期处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病的;风燥,秋天空气干燥而受凉,就患凉燥(多为细菌感染);久旱不雨,气候燥热,就是温燥(其实就是病毒感染,或细菌病毒合并感染)。风热病多为病毒感染,气候应寒不寒反温,春季患之是春温,冬季患之是冬温。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4 18:4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3 11:36
中医的“风”与西方科学的“风”大不一样,怎么办?
——————————————————————————————————
中医的风,是通过取象比类弄出来的。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时,相对不能明确诊疗时,算是很先进的。现在对病因、病位相对古时,已经很明了、很精确了,那么,取消这种模糊的比类方法,就是医学的进步。但其中的正确认识及治疗方法,我们应该借鉴或是继承下来。
不能用现代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概念,直接解释中医学的概念!同样,不能够运用相对论的概念,解释牛顿力学里的概念,因为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够相互直接解释。但是,相对论、牛顿力学都是正确的,只是适用范围不同,都是相对真理。这也适用于中医、西医、现代科学。
—————————————————————————————————————
中西医相对的是同一个人体,同一个病情,或从宏观上描述,或从微观上描述,恰好互补。
中西医能够熟练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对方之日,便是中西医融合水到渠成之时。
作者: SJ1233AA 时间: 2015-8-13 15:17
我不知道你学过中医没有?风在阴阳配属上为阳,和寒(阴)是一对夫妻,你生硬的把这对恩爱的夫妻拆散,不知是无知还是别有用心?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5-8-13 15:25
“ 中西医能够熟练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对方之日,便是中西医融合水到渠成之时”
一厢情愿之事!如此医学全能、全才,难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13 21:1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8-13 17:17 编辑
多数是无知吧?
风与寒成夫妻,那热与谁结对?
作者: SJ1233AA 时间: 2015-8-14 11:18
风和热是有区别的!你会量体温吗?温度计会看吗?温度计上的39度是表示发热,热是相对静止的,而风并不一定表示热,风性动,它和寒成对时,寒在这时就表示静,是动静配对.你连基本的阴阳都不懂,当然不会理解风的概念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14 19:44
俺的中医没学好哟。
先生赢了哈。虚心地向先生学习了。谢谢!
作者: SJ1233AA 时间: 2015-8-15 07:55
我们都是中华子孙,祖国的传统不能丢,不要说赌气的话.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很多东西会说不通,对临床上的入妙幑深不能体悟.光在理论上打转,不深入临床,是学不到中医的.学也是越学越觉得这也无用,那也无用,可有可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15 20:23
先生对临床上五行的入妙幑深是怎么体悟的?请先生教之。
作者: SJ1233AA 时间: 2015-8-15 23:08
这个话题太长了,你首先要知道古人是如何得出五行的,我今天发了一个"从科学的角度对口口声声不离科学的人讲讲五行'的贴子,不知你是否看到?我再在这里发一篇你看一下
五行是指五种相生相克的归类,不是五种物质.金在方位上是表示西,在季节上表示秋,水在方位上是表示北,在季节上表示冬.这时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金生水吧?你不是要讲科学吗?你不知道地球四季的产生是因为绕太阳造成的吗?
我们知道金(秋)生水(冬),水生木(春),木生火(夏),为什么火不生金?
我们现在知道四季的产生是地球围着太阳的椭圆轨道产生的.
椭圆轨道有个近地点(夏天),一个远地点(冬天),两个不远不近的地点(春秋)
这个是现代文明的天象观察到的,我们的古人怎么知道?
也就是说五行生克是地球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决定的!
从这点说明上古人的文明是胜过我们这代文明的,否则的话我们为什么到现在都不能理解五行?
不理解就拼命的否定
土是什么?
土就是观察者
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是从观察者发生的!离开了这个观察者,什么都不能成立
所以当生到了极处,极点的时候,就要回到观察者本身了,所以是火生土,而不是火生金了
从火(太阳)生土(地球),再又是土生金,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没有太阳,地球就是死土
有人问,火星也有太阳,火星为什么没有生命?
地球之所以会产生人类,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和水(阴)
阳(太阳)和阴(大气和水)合而生万物
地球从秋天开始,慢慢离太阳越来越远了(冬天)
这个远不能一直进行下去,否则生命就要结束
所以又要回到观察者这边来(土克水),
这一克,地球又离太阳越来越近了
因为离太阳近了,生气来了,水生木
但又不能生的太快,就要用金的杀气来控制这个木的生气
到了夏天的最近点,不能再近了,否则生命就吃不消了,所以水克火(离太阳慢慢的远去)
生克又是一对阴阳
你们看到太极图,阴阳互消彼长的
这些道理,上古人如果没有超出我们这代人类的物质,思想文明,怎么会知道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15 23:20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第一章、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46&extra=page%3D2
第二章、四季脉搏配属脏腑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70&extra=page%3D1
第三章、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67&extra=&_dsign=0c9e20fb
第四章、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82&extra=page%3D1
第五章、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02&page=1&extra=&_dsign=80c12b92
第六章、五味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98&extra=page%3D2
第七章、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773&extra=&page=1&_dsign=741572c4
第八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774&extra=page%3D1&_dsign=5b38b156
第九章、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43&extra=page%3D1
第十章、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96&extra=page%3D1
第十一章、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五运六气学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15&extra=page%3D1
第十二章、由五行演绎出来预测生死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20&extra=page%3D1
第十三章、由五行演绎出来的灵龟八法及飞滕八法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49&page=1&extra=#pid405830
第十四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肝升肺降说、肝主左肺主右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40&extra=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6 09:31
【我们现在知道四季的产生是地球围着太阳的椭圆轨道产生的.
椭圆轨道有个近地点(夏天),一个远地点(冬天),两个不远不近的地点(春秋)】
========================================
回复:
以上两句话正好说反了。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近似于圆形的的椭圆形轨道。以北半球为例,其夏至是远地点,冬至为近地点。
作者: SJ1233AA 时间: 2015-8-16 14:02
我对现代天文学不是记得太清楚,我只是想说明古人是知道这个轨道变化的,五行就是用来说明这个轨道变化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16 19:44
知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与创立五行理论,哪个为先?
作者: SJ1233AA 时间: 2015-8-16 20:33
你的意思无非是想说明古人的五行是形而上学,是脱离实际的抽象。
我不知道古人是如何明白地球运行轨迹的,但我用五行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个轨迹。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感到古人的敬畏,五行的伟大。
比如佛经里说从一微尘可以出一世界(芥子纳须弥),这不正是现代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说吗?诸如很多的现代超物理学概念,都可以在古文献中找到,这个事实连国外的科学家都承认了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16 23:04
现在我们做一份调查,特别请认为古人是神、甚至神化古代中医理论的人士,如实填写。
在您直接接触的自己的家庭成员中,比如自己的父辈、祖父辈、、、子辈、孙辈、、、等,就智力情况,通过观察分析认为:
1、总是下一代比上一代强( )
2、多数下一代比上一代强( )
3、多数下一代不如上一代强( )
4、总是下一代不如上一代强( )
注意:请各位用实名填写,也可附加具体实例,如“子比父强”、“孙不如子”等,以利于数据的准确性。谢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6 23:09
先生只要回答:阴阳五行学说存在不存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16 23:12
在哪里啊?没听说过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7 07:45
是似而非、模棱两可!不敢直面问题回答!心虚了吧?!
先生连阴阳五行学说存在不存在都不知道,你批评的“五行”就是子虚乌有,自己编造出来的五行!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7 12: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7 1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