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支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拨,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腘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痛,心中()()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筋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是动则病耳聋浑浑()(),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支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癭,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胸胁,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遣溺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太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木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也。
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络充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寸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心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剌络脉者,必剌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剌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及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小便遣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径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任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75——78页)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1 13:16
这些也不是作者自己观点写的,不过是二千年前古人的观点。铁骨整天鼓捣这些东西有意义吗?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1 14:31
我倒想研究一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有一半的篇幅是讲针灸、针刺的,所以我想从里面找一找偏头 ...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1 22:31
我倒想研究一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有一半的篇幅是讲针灸、针刺的,所以我想从里面找一找偏头 ...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2 08:51
黄帝内经不是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就是见证了中医理论的起源,里面的很多认识都处于懵懂状态、甚至有很多的 ...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2 00:51
黄帝内经不是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就是见证了中医理论的起源,里面的很多认识都处于懵懂状态、甚至有很多的 ...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2 12:47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理论是中医的灵魂。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说,中医理论有成就也有错误,首先中医理论有 ...
gl0101 发表于 2013-11-12 00:49
那就不要了呗!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1 14:31
我倒想研究一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有一半的篇幅是讲针灸、针刺的,所以我想从里面找一找偏头 ...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12 05:07
西医来的是快,所以西医擅长急救。我不相信铁骨对于昏迷、心肌梗塞、高热、食物中毒、农药中毒这些急症铁 ...
哲医 发表于 2013-11-12 23:22
本来就没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