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连载——4——哲医著 [打印本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3-11-1 20:11
标题: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连载——4——哲医著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1-1 12:19 编辑

【3】“经”的“起止”和“络”的“起止”有一定区别。“经”都起于“根”,“络”都起于“经”。“经”的“止”仍在“经”上,“络”的“止”都在所联系的部位。
       【4】经络学说现代理论用起
       八,经络
       【1】“经络”是“经”和“络”的合称。“经”是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直行主干,“络”是各“经”的分支。所以,“经络”这个基本概念的具体内容,非常明确,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就是“经络”这个基本概念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不含别的。
       【2】“经”和“络”的关系:是以“经”为主,“络”隶属于“经”,是“经”的分支,或称支线。比如,手太阴经之络,是手太阴经的分支。手阳明经之络,是手阳明经的分支。任脉之络,是任脉的分支。督脉之络,是督脉的分支。各经皆如此。
       【3】“经”和“络”的区别是:“经”有定数,“络”无定数。“经”有分支,“络”不再分支。“经”数固定不变,“络”没数的限制。“经”起于“根”,“络”起于“经”。“经”的“止”在“经”上,“络”的“止”都在所联系的部位。“经”的分布和循行受阴阳属性和基本形式的限制,“络”不受限制。
       【4】“经”和“络”的实质都不是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古代医家在人身体上创建的。十二经是按“三阴三阳”的形式创建的,奇经八脉是按“八肱“的基本形式创建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经络”的实质在近代被埋没了。因此,“经络”至今没有实质性的准确定义。
本书称“经络”是论理工具,或系统工具,或研究工具,是暂称,是为了表述方便。“经络”的准确定义,需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方能确定。
       九,经脉和络脉
       【1】一般认为,“经脉”即“经”,“络脉”即“络”。但是,由于“脉”字兼有两种词义,《内经》所说的“经脉”和“络脉”,有时是指“经”和“络”,有时指“血脉”或“气脉”。因此,对“经脉”和“络脉”的词义,也要辨别清楚。
       【2】在《内经》中,“经脉”有三种含义,“络脉”有两种含义。“经脉”的三种含义是:一指“经”,即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主干。二指“血脉”,专指“大而在里”的血脉。三指整个经络系统,既包括“经”,也包括“络”。如《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所说的“经脉”,绝对不是单指经,而是包括“经”和“络”,指整个经络系统。这是因为,整个经络系统才具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
“络脉”的两种含义是:一指“络”,即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分支。二指血脉,主要指比较浅表的血脉。因此,《内经》所说的“经脉”和“络脉”,有时指“经”和“络”,有时指“血脉”。指“经”和“络”时,“经脉”即“经”,“络脉”即“络”。指“血脉”时,“经脉”专指“大而在里”的血脉,“络脉”专指比较浅表的血脉。“孙脉”和“毛脉”,专指细小的血脉,即毛细血管。经考证,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原因是:古代医家以“经”和“络”为论理工具,用“经”和“络”对全身的血脉进行概括和分类,把“大而在里”的血脉称“经脉”,把比较浅表的血脉称“络脉”,比“络脉”更细小的血脉称“孙脉”或“毛脉”。如《灵枢•脉度篇》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古代医家对全身血脉进行概括和分类的基本方法。因于这种方法,“经脉”和“络脉”都有了两种含义,除指“经”和“络”外,有时指血脉。类似这种记载,还可见于《灵枢•痈疽篇》,其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谿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很明显,这里所说的孙脉、络脉和经脉,都是指血脉,而不是指“经”和“络”。这种词义变化,在语法上属于词义扩大,在中医历史上属于借用旧词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再如,《内经》记载的“诊络法”,是直接观察体表血脉的变化,而不是观察“络”本身的变化。《内经》记载的“剌络法”,是针剌体表的血脉,而不是针剌“络”。因此,不能把《内经》所说的“经脉”和“络脉”都认为是“经”和“络”。“经”和“络”的实质,专指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主干及其分支。这是决不能混淆的。
       【3】在中医学的经典文献中,经、络、脉、经脉、络脉、气脉、血脉等基本概念容易相混,再加上“经脉”和“络脉”有时简称“经络”,名称不统一,给“经络”的研究造成了很大障碍。但是,可以肯定,这些概念仅有两种词义,一是指“经络”,二是指“血脉”和“气脉”。除此之外,再没别的含义。因此,只要弄清“经络”与“气脉”和“血脉”的关系,对“经络”的疑惑便可迎刃而解。
       十,经络系统的组成
       【1】根据《内经》对“经脉之始生”的解释,人出生时没“经络”,“经络”不是在人体内生成的,而是古代医家按“三阴三阳”的基本形式和人体本身的基础创建的。经络系统最初的框架是十二经的“根结”。在“根结”的基础上逐渐充实了十二经的分支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复杂联系。并在十二经的基础上补充了奇经八脉,弥补了十二经的缺陷和不足。这才组成了比较完善的经络系统。
       【2】以《内经》和《难经》的原始记载为依据,经络系统的组成,只包括“经”和“络”。“经”是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主干,“络”是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分支。除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外,经络系统没别的成分。
       【3】“十二经”分布在人的左右两侧,合起来是二十四经。冲脉、任脉、督脉、带脉没左右之分,合为四经。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分布在左右两侧,合为八经。其中,手太阴肺经一个分支。手阳明大肠经一个分支。足阳明胃经三个分支。足太阴脾经一个分支。手少阴心经一个分支。手太阳小肠经两个分支。足太阳膀胱经三个分支。足少阴肾经一个分支。手厥阴心包经一个分支。手少阳三焦经两个分支。足少阳胆经三个分支。足厥阴肝经两个分支。任脉一个分支。督脉一个分支。
       总起来计算,十二经的分支都是对称分布,单侧是二十一个分支,左右两侧合起来是四十二个分支。奇经八脉仅任脉和督脉有分支,没左右之分。带脉、冲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都没分支。所以,整个经络系统,是三十六条“经”再加四十四个分支。除此之外,不含别的。
       【4】近代以来,有些医书把“经络”说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没有弄清《内经》所说的“经络”是怎样产生的,也没弄清“经络”是什么。还有些医书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和“浮络”等,都说成了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是没弄清“筋”、“皮部”、“孙络”、“浮络”等和“经络”的关系。因此,经络学说现代理论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已经掺杂了曲解误说,必须从根本上澄清。否则,若把经络系统的组成搞错了,对“经络”的研究必然陷入误区。
       十一,十二经
       【1】“十二经”是经络系统最主要的部分,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十二经的每一经都有分支。“经”的分支通称“络”,也称支线。其中,有的分支是沟通“经”和“经”之间的联系,有的分支是沟通“经”和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所以,十二经有定数,有固定名称,但十二经的分支有多有少,有的有名称,有的没名称,分支无定数。对此,《内经》有解释,见于《灵枢•脉度篇》:“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这说明,十二经有数的限制,“络”不受限制。
【3】在中医学的古文献中,十二经和十二经脉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十二经固然是指十二经的主干,但十二经脉并不是专指十二经,而是兼有两种词义,一是指十二经,二是指归属于十二经的血脉。必须弄清这一点,把“经络”和“血脉”区别开,才能把“经”和“络”体现出来。
(56——58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2-27 21:07
学习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