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运用五行理论辨证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80例疗效观察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5 17:25
标题: 运用五行理论辨证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80例疗效观察
运用五行理论辨证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8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作者: 2009-8-25
摘要: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方法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FRAP)的疗效。治疗组经辨证分型后,给予相对应的中药汤剂,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结论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以整体观辨证论治,重建以土为中心的五行动态平衡,疗效肯定,具有可行性。...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方法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FRAP)的疗效方法145例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以金双歧、复方维生素B溶液、654-2片口服;治疗组经辨证分型后,给予相对应的中药汤剂,2周为1疗程。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00 %,对照组有效率44.61 %。结论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以整体观辨证论治,重建以土为中心的五行动态平衡,疗效肯定,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五行;辨证论治;儿童

儿童再发性腹痛(RAP)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是以慢性、反复发作腹痛为主症的组症候群。功能性再发性腹痛(FRAP)约占再发性腹痛的七成[1]。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其发生为因素的综合原因[2],个体生理差异以及社会家庭心理诸多因素都会造成影响。并且有研究发现,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有相似的性格及人格特点,提示因此易致该症的发生[3-4]。笔者于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对临证所见FRAP患儿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45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80例中男46例,女34例;4~6岁41例,7~9岁25例,10~12岁14例,平均年龄(6.94±2.31)岁;病程3~6月39例,7~12月29例,1年以上12例,平均病程(7.30±3.19)月。对照组65例中男36例,女29例;4~6岁36例,7~9岁15例,10~12岁14例,平均年龄(7.09±2.41)岁;病程3~6月30例,7~12月27例,1年以上8例,平均病程(7.01±3.60)月。发作次最多每天3次,最少1周5次。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5]

    ①腹痛病程超过3月。②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多为隐痛、钝痛,少数呈痉挛性疼痛。③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上腹,或无固定范围,腹部查体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④可伴食欲不振、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 ⑤均行肝胆脾肾输尿管膀胱B超、胸腹平片、三常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微量元素检查,未见异常。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9980004)3片/次;复合维生素B溶液(本院制剂)每次1 mL/岁(不超过15 mL);654-2片每次1 mg/kg。每天3次。

    2.2治疗组

    2.2.1  木郁土壅型

    腹痛时多呈痉挛性疼痛,多在脐周或少腹,排便或排气后疼痛缓解,大便干稀不调或先硬后溏,或伴睡中磨牙,平时性情执拗,面色青黄,舌红或淡红、苔白,脉弦。治宜平木疏土,方用逍遥散加减。木郁明显化火者,重用白芍(可用至30 g),加钩藤、竹茹、郁金、延胡索;土壅气滞甚者加木香、槟榔、鸡内金、厚朴;体质偏寒者加醋炙香附、苍术、厚朴;如兼见水不涵木者加山茱萸、山药。

    2.2.2  土虚水乘型

    腹痛绵绵喜按,疼痛时疲倦欲睡,大便时干时溏,平素怕冷,或伴遗尿,或小便短少,面色淡黄偏暗,甚则黄胖,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细缓。治宜崇土制水,方用附桂理中丸加减。便干者重用当归(可用至30 g),加肉苁蓉;便溏者加肉豆蔻;遗尿者加益智仁;小便短少加桂枝、茯苓;伴气滞者加吴茱萸、香附。

    2.2.3  土不生金型

    腹痛隐隐,食少,便溏或干如羊屎状,多汗畏风,素体易感,感冒则咳嗽难愈,舌瘦色淡,苔薄白或花剥,脉细缓。治宜培土生金,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陈夏六君子汤加减。便溏明显者选参苓白术散方,咳嗽明显者选陈夏六君子汤方;多汗者加黄芪、牡蛎;便干如羊屎状者加太子参、麦冬、山药、麻子仁。

    2.2.4  火不生土型

    腹痛喜温,食后腹胀,多伴手足凉,大便数日一行,质地不硬,或大便不消化状,常伴难入睡,睡眠不安,多梦易醒,面色青白,舌淡苔白,脉沉缓。治宜益火补土,方用归脾汤及理中汤加减。腹胀甚者加炒枳壳、槟榔;大便不消化者加炙鸡内金、炒麦芽。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月电话回访。

    2.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6-7]

    显效: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3月无复发。有效: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最少减少50 %)。无效: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无明显改善(减少50 %以下)。

    3.2  结果

    治疗组80例,显效29例,有效3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0 %。对照组65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45 %。见表1。表1两组总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属中医“腹痛”范围,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8]。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它以整体观描述人体各功能活动相互支持与制约的关系,说明了人体常态处于五行的动态平衡,五行关系失衡则表现为病态。五行辨证最早记载于《难经·六十一难》[9]。五行辨证是一种方法论,即是运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进行临床辨证,以期重建平衡状态。五行辨证方法提纲挈领,从整体层面进行分类,其内涵已包括了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等内容,且有五志七情等情志辨证内容,暗合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肺肾常虚、肝常有余。五行关系中,木土关系处于主导地位,其生长迅速生机勃勃应肝木之象,且依赖脾土运化水谷以营养周身,其中土的健运需要木的疏理、火的温养,木的生长需要土的滋养、水的涵养。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多娇奢成性,个性乖张,稍有不遂,便成积郁,物质的丰富又使小儿杂食饱食,脾土不堪重负,形成木郁土壅型,首选逍遥散。需注意的是小儿的“肝常有余”反映的是表象,本质是小儿五脏娇嫩,形气未充,才凸显肝为阳脏而易亢的特点,所以在用药上,柔肝养肝是关键,可酌情重用白芍、山茱萸等,而慎用大寒伐肝之品。若脾失健运之职日久,不能升清降浊,故而不能将水谷化生精微,致土不生金,肺金失养,便易外感。方选参苓白术散或陈夏六君子汤加减。此类小儿虽有食欲减退的表现,但一方面不可加开胃药物,以防饮食暴增,而成“胃强脾弱”食而不化,另一方面也不可肆意使用补益之药,反生变证。而应以平和之品,补脾健脾,缓缓收功。小儿的自控能力差,常违背节令,贪凉饮冷,心阳命火,均受克伐,日积月累,土不制水,真阳渐损,又成火不生土、土虚水乘之证。治宜桂附理中汤方加减。此类小儿形体可胖可瘦,但舌质必为淡胖,呈虚寒湿状,因阳虚,气化功能不足,津液输布失常,故大便有时表现为干不得下,此时不可认为是腑热而用寒凉通下之药,否则有虚虚实实之虞。可重用当归,既可辛温通阳又可养血活血通便。火不生土证型选归脾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此证型典型者不常见,常并存于土不生金、土虚水乘证型当中,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其他证型辨证用药。

    在临床上,五行辨证针对病因较单纯的小儿疾病,具有其他辨证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1)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但脏气轻灵,随拨随应,虽易失衡,亦易复衡,不似成人沉疴痼疾难疗。(2)诊治小儿重视审苗窍,因其皮肤娇嫩,病气易显,便于五色诊及舌脉诊,对辨证非常有利。在本病症的治疗上,五行辨证能化繁为简,以脾土为中心,进行五行生克乘侮关系的分析,解释了腹痛的疼痛特点及各种伴随症状,加之,在正确辨证的提下合理用药,从而帮助患儿重建机体的动态平衡,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素兰.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87-88.

[2]王菊莉,陶英贤,郭红.功能性再发性腹痛[J].中国社区医师,2007,14( 23):7.

[3]林菁.学龄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个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4):16-17.

[4]周丽.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799.

[5]王茂贵.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思维程序[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3):154.

[6]钱泽全,元君辉.四逆散加味治疗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20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1):20.

[7]董文岚.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6):48.

[8]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21.

[9]谢裕竹,戴永生.《内经》《难经》中脾病五行辨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38-2141.



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医院,广东深圳518033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5 19:29
请教楼主,此文中的相关病例,不应用五行理论又会如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5 20:39
llyyjj 发表于 2013-10-5 15:29
请教楼主,此文中的相关病例,不应用五行理论又会如何?

您又来寻找反对派?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5 20:5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5 20:39
您又来寻找反对派?

您以前关于五行的论述,我虽然非常佩服,但这种方法太费工夫。请支持五行学说的朋友,把五行的用途讲清楚,该存该废的结论也就出来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5 21:14
llyyjj 发表于 2013-10-5 16:59
您以前关于五行的论述,我虽然非常佩服,但这种方法太费工夫。请支持五行学说的朋友,把五行的用途讲清楚 ...

是一种好方法。
但对于先入为主的人士来说,是很难改变的。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5 23:10
llyyjj 发表于 2013-10-5 11:29
请教楼主,此文中的相关病例,不应用五行理论又会如何?

欢迎先生指导!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5 23:12
欢迎先生们指导和提意见!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5 23:16
运用中医五行理论辨证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70例
《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 第1期 | 刘丽 邢燕茹 李宗起 孙亚峰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方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ion,FC)的疗效。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米雅口服;治疗组70例经辨证分型后,给予相对应的中药汤剂,2周为1个疗程,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66.70%。结论:运用中医五行理论,从整体出发,重视脏腑功能调整,使气机升降畅达,标本兼治,对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确有很好的疗效。  
【分 类】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 > 便秘、腹胀、腹泻
【关键词】  儿童功能性便秘 五行理论 辨证论治
【出 处】  《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 第1期 38-39页 共2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6 00:23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5 23:10
欢迎先生指导!

指导不敢说,首先肯定论文的临床资料是真实的。咱们就分析一下辨证论治,看看五行学说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王先生继续。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6 00:27
llyyjj 发表于 2013-10-6 00:23
指导不敢说,首先肯定论文的临床资料是真实的。咱们就分析一下辨证论治,看看五行学说起到了什么作用。请 ...

我先举一段咱们看看,原文中:
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肺肾常虚、肝常有余。五行关系中,木土关系处于主导地位,其生长迅速生机勃勃应肝木之象,且依赖脾土运化水谷以营养周身,其中土的健运需要木的疏理、火的温养,木的生长需要土的滋养、水的涵养。
-------------------
这是用五行学说分析小儿的生理特点。我现在改一改,王先生看我能不能改:

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肺肾常虚、肝常有余。脾运化水谷以营养周身,其中脾的健运需要肝的疏理、心的温养,肝的生长需要脾的滋养、肾的涵养。

这里面讲的道理对不对,咱们先不要说。就看我把五行字样去了以后,是不是影响了原文的意思?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6 00:2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5 21:14
是一种好方法。
但对于先入为主的人士来说,是很难改变的。

慢慢来。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把各自的观点介绍出来,才能够被接受。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6 11:25
llyyjj 发表于 2013-10-6 00:28
慢慢来。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把各自的观点介绍出来,才能够被接受。

  看这位先生的回复,不论他的观点如何?主张什么?我想大家都愿与其讨论学术观点!这才叫学术讨论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6 12:28
二位都是我多年的朋友,在学术观点上也是同多异少。二位的探讨很值得欣赏。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12:41
llyyjj 发表于 2013-10-5 16:27
我先举一段咱们看看,原文中:
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肺肾常虚、肝常有余。五行关系中,木土关系处于 ...

用什么学说分析小儿的生理特点,中医各家学术多,只有有益临床,可以百花齐放。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6 15:12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6 12:41
用什么学说分析小儿的生理特点,中医各家学术多,只有有益临床,可以百花齐放。

可否理解做用不用五行学说都一样?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6 16:13
拙见以为,此文治法仍属于脏腑辨证治疗,未看出应用五行学说的痕迹。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17:2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6 08:13
拙见以为,此文治法仍属于脏腑辨证治疗,未看出应用五行学说的痕迹。

当代中医谈论五行学说的临床运用,总是把眼光局限于研究人体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观点是狭隘的,即使是古代医生,能够全面运用五行五脏生克制化的理论指导临床者寥若晨星,过去仅有钱乙、叶天士两位。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17:27
从《黄帝内经》大量原文来看,“五行”主要用于运气学说和养生研究中,也就是探讨气候季节周期性的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这是五行学说本来的意义,是五行学说指导临床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17:36
当代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经常引用《黄帝内经》的“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来告诫临床医生,在看病的每一天,一定要注意当天的气候变化和时令季节的交替对生命和疾病的影响,这是中医同西医在诊治疾病时的一个重要区别点,是中医临床医生治病取得疗效的一个秘诀。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17:36
中医先贤仰观俯察,知“天气左旋下交于地,地气右旋上腾于天。”歧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观宇宙自然造化之机,浮沉为阴阳之本体,升降为造化之妙用。升含乎开,降含乎合,是以升降合度则天地之气和,成交泰之势。天地并气,故能生物。人在天地气交之中,人身乃造化的大气所生,人身亦是一小造化,升降浮沉出入归常则健康,反之,升降失调,出入无序,亢害生则病矣.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17:37
医生临床用药疗效不好的原因是“不依《素问》法度耳。”《素问》的法度:是《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的“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用药“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也就是说,用药不能十全的原因是没有重视“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故临床用药必本阴阳升降浮沉气化之理。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20:3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6 08:13
拙见以为,此文治法仍属于脏腑辨证治疗,未看出应用五行学说的痕迹。

其实临床上,脏腑辨证治疗与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体两用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6 20:5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0-6 20:56 编辑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6 17:25
当代中医谈论五行学说的临床运用,总是把眼光局限于研究人体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观点是狭隘的, ...


      五行学说主要用于五脏的生克关系,中医临证要是有用的话,也首先是这一用法。打开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就可一目了然。观看中医书籍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具备,五行学说岂不是成了空谈。即使是古代医家都不会使用五行学说,那么,仁海中西医主张废除五行,恐怕无人是其对手。
      气候季节周期性变化,是自然现象,更多的表现为阴阳的变化,与五行学说没有多大关系。这一点,恐怕每一个学中医者并不陌生。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6 20:58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6 20:35
其实临床上,脏腑辨证治疗与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体两用的。

所以我说,五行学说主要用于脏腑辨证,既然你也这么认为,怎么就成了狭隘的呢?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21:0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6 12:58
所以我说,五行学说主要用于脏腑辨证,既然你也这么认为,怎么就成了狭隘的呢?

l临床上的应用,往往取决于中医师的功夫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6 21:48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6 21:04
l临床上的应用,往往取决于中医师的功夫了。

      中医师的临床功夫,不纯是理论指导,还有很大一部分经验。有时经验比理论还重要,所以强调师带徒。强调师带徒重要,就表明,理论重要,实践更重要,光有理论没有实践,疗效必差。
     例如,同是补气药,这么多种,在治某一种病时,用哪一种最有效?书上没说清楚,没经验者只能试着来,盲人瞎马,其疗效自然不如有经验的中医师。有时候,就用一味药,就可治愈某病,中医书上往往不这么介绍。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6 22:10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6 13:48
中医师的临床功夫,不纯是理论指导,还有很大一部分经验。有时经验比理论还重要,所以强调师带徒。 ...

先生说的在理!
临床上运用五行理论辨证治疗,是要和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的用药,能够全面运用五行五脏生克制化的理论指导临床者过去有钱乙、叶天士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8 21:1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8 17:14 编辑

  哪位先生坚持使用“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学说”不能从中医理论中废除,那么,请到下面几个帖子中争鸣。
  如果
五行学说 在中医学中的配属都不能成立,那么,谁使用,谁就是错误的。
  本人共提出
四个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前二个辩论几近结束,胜负已近分明。如果四个根据全部成立的话,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届时自然是力挺五行学说 的人士将不战自败。
  因此,敬请大家速来据力力争。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67&page=1&extra=#pid401898


  3、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三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70&extra=page%3D1

 2、四季脉搏配属脏腑的错误――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二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46&extra=page%3D2

1、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之一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9 12:1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8 13:13
  哪位先生坚持使用“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学说”不能从中医理论中废除,那么,请到下面几个帖子中争鸣 ...

先生好:我个人认为临床上阴阳五行脏腑气化用药是一个整体,至于中医先生用什么法处方用药,与个人传承与爱好和修为有关,只要能够在临床中提高疗效,病人反应效果好,就可以用什么方法。关于对中医理论的改造问题那真是有心人的发心,我自己偏重于临床,对经方、时方、阴阳五行脏腑气化用药有兴趣,我在县医院门诊部中医科看病人,医院西医势力强大,我们中医靠病人效果和信任生存,前面退休后的老中医个体生意好病人多,还有几年我也要退休了。但愿你们有所作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9 18:15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9 08:19
先生好:我个人认为临床上阴阳五行脏腑气化用药是一个整体,至于中医先生用什么法处方用药,与个人传承与 ...


西医为什么强大?还不是若干代中医人甘居人下才造成这样的结局?

您不妨尝试一下,不用五行学说您真的就不能治病了?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9 21:4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9 10:15
西医为什么强大?还不是若干代中医人甘居人下才造成这样的结局?

您不妨尝试一下,不用五行学说您真 ...

用什么法处方用药,与个人传承与爱好和修为有关,只要能够在临床中提高疗效,病人反应效果好,就可以用什么方法。事实上,医院存在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还是百花齐放好!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9 21:40
事实上,医院存在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还是百花齐放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9 21:45
先生想过没有,为什么会留三种力量呢?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9 21:5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9 13:45
先生想过没有,为什么会留三种力量呢?

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将永远存在!同时会互补!中医特色也会长期保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9 22:45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9 18:47 编辑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9 17:53
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将永远存在!同时会互补!中医特色也会长期保留!

会保留多长时间?怎样就算是保留了?是否全部让中医开个体诊所就算是保留了?
——这就是淘汰制。
——可以认为,留给中医反省的时间不会很久了。


  取消中医,这不仅仅是政府行为。因为中医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患者就会自动地把中医渐渐地抛弃掉、淘汰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9 22:49
王先生,请看看我10楼的回复。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10 14:13
llyyjj 发表于 2013-10-5 16:27
我先举一段咱们看看,原文中:
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肺肾常虚、肝常有余。五行关系中,木土关系处于 ...

亦通,用不用五行字样,理在其中!作者引经据典,说明问题就可以,关键临床要有效果。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10 14:1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9 14:45
会保留多长时间?怎样就算是保留了?是否全部让中医开个体诊所就算是保留了?
——这就是淘汰制。
—— ...

中医根在临床,基础在患者,问题在中医人多,做临床的少。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0 14:53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10 10:16
中医根在临床,基础在患者,问题在中医人多,做临床的少。

“问题在中医人多,做临床的少”
——也有道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10 19:51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3-10-10 19:55 编辑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10 14:13
亦通,用不用五行字样,理在其中!作者引经据典,说明问题就可以,关键临床要有效果。

正是要说这个问题。
五行的生克规律,套在脏腑关系上。就和人身上穿了一身衣服一样。我们需要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

到底一个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他的躯体还是连带那一身行头的形象。
从临床效果上说,用疏肝解郁的办法治好了胃脘的病。您认为是五行学说指导的结果吗?
如果您认为是,那么,请您解释,肝气犯胃这个证型里的肝气郁结是什么意思?和五行中的木是什么关系?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10 21:56
llyyjj 发表于 2013-10-10 11:51
正是要说这个问题。
五行的生克规律,套在脏腑关系上。就和人身上穿了一身衣服一样。我们需要讨论的正是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景岳全书》云:“遇怒便作泄泻者,为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伤寒指掌》云:“木郁不舒,下克脾土则变为热利下重。”《医学广笔记》亦云:“妇女忧思伤脾,多患赤白带,皆由风木郁于土中而然。”《温热经纬》有“肝木横肆,脾气伤残,土败而色外越之黄痿”的论述。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10-10 22:16
肝主疏泄,助脾胃纳运、升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血证论》所说:“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然而导致这种脏腑之间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多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遂致犯胃、乘脾、犯扰脾胃。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