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一、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脱离五行之中医学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 23:57
标题: 一、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脱离五行之中医学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7-22 06:23 编辑

                                      脱  离  五  行  之  中  医  学 ---------------------------------     青岛    仁海诊所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一篇、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第一章、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我的论据:


       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春木(肝)夏火(心)—— 长夏土(脾)——  秋金(肺)冬水(肾)。从中可以看出,四季无法配属五行,便人为地编出一个“长夏”来与(土运)对应。其实,如果弄出一个长夏来,那么,长春、长秋、长冬怎么办?与谁对应?
       在一年四季中,春天阳气渐盛,阴气渐衰,夏天阳气极盛,阴气极衰;然则物极必反,阳气盛极就会渐渐衰退、阴气衰极也会渐渐旺盛,这就成为秋季;进一步发展,阳气衰极、阴气盛极,即到了冬季。但事实上,四季的寒温变化,只是阴阳相互消长转化的过程,而与五行学说无关。
       以此足以证明,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任何事物的消长过程,都是可以用阴阳学说这一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来解释的,她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一致的,而与五行学说无关。
       同理,五行配属一日四时的理论也是错误的。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各位!








作者: 哲医    时间: 2013-10-3 01:09
本帖最后由 哲医 于 2013-10-2 19:14 编辑

四时阴阳与五行相配,是按照古代哲学方法和古历法进行的.仁海先生,说实话,你提出的论据表明,以及你以前的一些文章表明,你对古代哲学的系统方法和具体内容尚不够熟悉.比如,你说四季的寒温变化与五行学说无关,说明你只想知道四季的寒温变化,不想知道四季还有其他气候变化,这反映出,你不太了解,五行对于概括四季气候变化还另有作用.比如,春多风乃木之性.夏多热乃火之性,长夏乃梅雨季节,多潮湿,乃土之性,秋燥乃金之性,冬寒乃水之性.古人是用五行概括一年当中的总的气候变化规律.而不是单独反映寒温变化,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中医学里的五行,其实质,只是抽象出来的五种特性.也可以说是一种系统性的论理工具.用现在的话说,是比较早的系统方法论.但是,由于五行是以五为基数,所以,有时用起来,确实会有些事物凑不够数.或者,虽然够数,但并不符合五行之间的规律.比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却不适宜用五行.这是五行本身的缺陷.因不够数,就不能用.再如,脏配五行,相对而言是符合规律的,应用的就比较多.而腑配五行,虽然各腑也有五行属性,但因不太符合五行的规律,应用的就比较少,这是虽然够数但也不好用.举例如下:众所周知,脾土克肾水,临床应用就比较多,但是,胃也属土,膀胱也属水,若说胃土克膀胱水,临床就不太适用,这是因为五腑之间不太符合五行的规律.因此,传统中医学是承认五行学说有一定缺陷的.
在古代,哲学方法很多,有整体观,有阴阳二元方法,有三阴三阳的三元方法,还有四方四象,五行,六合,纳甲,八卦九宫等,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也都有一定缺陷.所以,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里,并不是单独用了某一种方法,也不是单独用了阴阳和五行这两种方法,而是用了很多种方法,比如,除阴阳五行外,还有三阴三阳,三部九候,六合,六经,十二经,八脉,九宫等,这都和古代的哲学方法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难道,都是错误的吗.看得出来,你的临床是非常不错的,但理论基本功,其实真的很不够,别怪我这样说你,我绝无恶意,你对中医理论的探讨,确实也下了一定的功夫,不过,对中医经典的研读,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掌握,可能不如你的临床更得心应手.
再说明白一点:用阴阳来概括或解释四季气候,与用五行来概括或解释四季气候,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反映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用的,既可单用,也可共用,二者是可以共存的,可以互相补充的,而不是矛盾的.很明显的呀,阴阳侧重反映寒热两方面的变化规律,五行则能反映寒热风燥湿五个方面的变化规律.二者合起来,才能更全面的反映一年的气候变化规律,这有什么不可以的.难道我们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只需要了解寒和温的变化吗.事实上,中医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并不只是用了阴阳和五行这两种哲学方法,除此之外,五运六气的理论,则是五行和三阴三阳共用,是从六个方面反映气候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对指导临床,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越是中医高手应用的越多.因此劝你,不要把不同的哲学方法对立起来,而是要看到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作者: 哲医    时间: 2013-10-3 01:18
本帖最后由 哲医 于 2013-10-2 18:10 编辑

你说任何事物的消长过程,都是可以用阴阳学说这一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来解释,这是你过高的估计了阴阳学说的作用.我来问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道 生一,乃至二生三和三生万物,你用阴阳解释一下.
还有,一年中,春夏多风多热,秋冬多燥多寒.这也是自然规律,用阴阳可以解释寒和热的消长过程,你用阴阳解释一下风和燥的消长过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3-10-3 08:32
     争论双方有水平,欢迎这样的争论。谢谢二位。
    五行学说是一种认识方法,即分类方法,分类是建立理论、系统的基本步骤。阴阳是二分法,五行是五分法,三才是三分法,八卦是八分法,六经是六分法,十二经脉是十二分法等等。在中医理论中各有不同的用途,人体、宇宙如此复杂,仅仅二分法解释不了众多复杂的现象,因此,才有了这么多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最基本、最简单的是二分法,既然是“分”,就不可能小于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3-10-3 08:54
       “上下\左右\前后等”

     这个方位的标定,是以五行为基础的,方位的标定必须以“我”(中)为参照物,才可能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上下左右前后是立体三维结构,他由三个相互垂直交叉的平面组成,前后左右中、上下左右中、前后上下中,是三个五组成的五行结构。

     正确与否?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0:10
老于你说的长春、长秋、长冬是个什么东东啊?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0:14
还有一个问题:你认为五行是哲学还是科学?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0:20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六行或者n行?为什么只有长夏而没有长春、长秋、长冬?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0:24
上面几个问题想不通不要否定五行,想通了再讨论五行能不能否定。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0:29
想否定有想否定的理由,但是理由需要充分才行,只要否定的理由充分就没有不能否定的。我希望你做足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辩论来辩论去好几年了还辩论不出个结果,我希望你一举成功。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0:35
上面几个问题其他人也可以说说,帮帮老于。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3 11:01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10:24
上面几个问题想不通不要否定五行,想通了再讨论五行能不能否定。


  辩论正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可能是仁海先生还没有时间上来回复您的提问。仁海要有经得住推敲的结论,他就不用来请教大家了。
  还有,心平气和讨论最重要。可能产生误解的话少说,最好不说。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1:07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3-10-3 11:01
  辩论正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可能是仁海先生还没有时间上来回复您的提问。
  还有,心平 ...

只是忠告,不是结论,我相信老于想得通。另外,我也不会参与这个辩论。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3 11:16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11:07
只是忠告,不是结论,我相信老于想得通。另外,我也不会参与这个辩论。


  真行,您,不会参与这个辩论,那您还来这跟帖啊??静侯佳音吧!
  仁海多大啦?还需要别人忠告啊?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2:21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3-10-3 11:16
  真行,您,不会参与这个辩论,那您还来这跟帖啊??静侯佳音吧!
  仁海多大啦?还需要别人忠告 ...

我的意思是我不会跟老于辩论,您大概也不会跟老于辩论吧?我们都是看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2:5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 09:00 编辑
哲医 发表于 2013-10-2 21:09
四时阴阳与五行相配,是按照古代哲学方法和古历法进行的.仁海先生,说实话,你提出的论据表明,以及你以前的一 ...

哈哈,第一辩,就送来了一个大元宝:专家级的理性之辩,实事求是,读后如食甘饴,全身通泰。
有人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看来丰收有望,但困难也如影随形啊。我的同盟先生们,要准备随时增援哟。共同奋斗,去争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1、四时阴阳与五行相配,是按照古代哲学方法和古历法进行的.仁海先生,说实话,你提出的论据表明,以及你以前的一些文章表明,你对古代哲学的系统方法和具体内容尚不够熟悉.比如,你说四季的寒温变化与五行学说无关,说明你只想知道四季的寒温变化,不想知道四季还有其他气候变化,这反映出,你不太了解,五行对于概括四季气候变化还另有作用.比如,春多风乃木之性.夏多热乃火之性,长夏乃梅雨季节,多潮湿,乃土之性,秋燥乃金之性,冬寒乃水之性.古人是用五行概括一年当中的总的气候变化规律.而不是单独反映寒温变化,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
先生说得很正确,我对古代哲学的确知之甚少。
先转一篇文章:
为什么热带地区只分雨季和旱季?
http:  //www.   weather.com.cn/static/html/knowledge/20080507/931.shtml
 “热带地区四季的冷暖变化极小,但下雨和不下雨的时间相当集中,因此一般只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热,旱季冷(或称凉季)。
  
   “热带大约处于南、北纬度10至30度之间。这些地区处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的过渡区域内,所以在北半球吹东北风,在南半球吹东南风;它的风向和风速,年内几乎稳定少变,气候学家叫它为“信风带”或“贸易风带”。
  
   “1年中,太阳直射地球表面的范围在南、北半球的回归线之间(南纬23.5度至北纬23.5度)来回摆动。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夏至),此时,除了北回归线附近的温度最高外,赤道低压带也会随着太阳直射区的北移而北移至热带地区,以致把赤道低压带内的多雨现象也带到热带地区,使其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的冬至),这时赤道低压带也将移向南半球,以致北半球的热带地区被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南缘所控制,形成降雨稀少的气候。
  
  “ 据此,气候学家就根据雨水分布的特征来划分季节,而不是用冷暖的标准来划分季节了。如北非的苏丹,1年中的季节就分为3季,即11至1月为干凉季;2至5月为干热季;6至10月为雨季。其中干凉和干热两季,合起来统称为“旱季”。(2003-9-22)”

这就是说热带不分四季,另外,南北极也没有四季变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的根据具体地理环境用药,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因此,无需五行学说的参与。况且,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并不能与肝脏功能相提并论,如北方冬季风大,不能说冬季属肝吧?夏乃梅雨季节,多潮湿,这个不懂五行的老农民也知道啊。就说潮湿季节又加高温,饮食物易发霉,饮食不洁易生肠道病,居处潮湿水分过大易患皮肤病、关节炎之类即可。



2、中医学里的五行,其实质,只是抽象出来的五种特性.也可以说是一种系统性的论理工具.用现在的话说,是比较早的系统方法论.但是,由于五行是以五为基数,所以,有时用起来,确实会有些事物凑不够数.或者,虽然够数,但并不符合五行之间的规律.比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却不适宜用五行.这是五行本身的缺陷.因不够数,就不能用.再如,脏配五行,相对而言是符合规律的,应用的就比较多.而腑配五行,虽然各腑也有五行属性,但因不太符合五行的规律,应用的就比较少,这是虽然够数但也不好用.举例如下:众所周知,脾土克肾水,临床应用就比较多,但是,胃也属土,膀胱也属水,若说胃土克膀胱水,临床就不太适用,这是因为五腑之间不太符合五行的规律.因此,传统中医学是承认五行学说有一定缺陷的.
——————————————————————————————————
先生说得很客观,很理性,并非为辩论而辩论。




3、看得出来,你的临床是非常不错的,但理论基本功,其实真的很不够,别怪我这样说你,我绝无恶意,你对中医理论的探讨,确实也下了一定的功夫,不过,对中医经典的研读,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掌握,可能不如你的临床更得心应手.
——————————————————————————————————
知我者,哲医也。的确如此。




4、再说明白一点:用阴阳来概括或解释四季气候,与用五行来概括或解释四季气候,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反映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用的,既可单用,也可共用,二者是可以共存的,可以互相补充的,而不是矛盾的.很明显的呀,阴阳侧重反映寒热两方面的变化规律,五行则能反映寒热风燥湿五个方面的变化规律.二者合起来,才能更全面的反映一年的气候变化规律,这有什么不可以的.难道我们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只需要了解寒和温的变化吗.事实上,中医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并不只是用了阴阳和五行这两种哲学方法,除此之外,五运六气的理论,则是五行和三阴三阳共用,是从六个方面反映气候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对指导临床,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越是中医高手应用的越多.因此劝你,不要把不同的哲学方法对立起来,而是要看到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由太阳的热度加上地球运转产生的变化,从而造成寒热的往复,气温的变化;不同地域中的水份多寡造成湿燥的差异;以及空气流动等因素,对地球产生影响的结果。
至于五运六气学说的正误,可以用之推演出来的结果,与当今相对权威的天气预报结果比较一下,就明确其究竟有多少可信度了。在古代科技不发达之时,有点或然性碰巧弄对了也了不起,可随着科技的进步,是要求越来越精确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4:2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 10:26 编辑
哲医 发表于 2013-10-2 21:18
你说任何事物的消长过程,都是可以用阴阳学说这一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来解释,这是你过高的估计了阴阳学说 ...

一、你说任何事物的消长过程,都是可以用阴阳学说这一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来解释,这是你过高的估计了阴阳学说的作用.
————————————————————————————————
谢谢教诲,我违背了不矛盾律,改过来,以后就用“大多数”、或“相当一部分”这样的词汇来表述。



二、我来问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道 生一,乃至二生三和三生万物,你用阴阳解释一下.
——————————————————————————————————————
开天辟地之前,世界一片混沌,这种情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真不知道。
哎呀,这可是您的强项呀。再说了,这已经偏离辩题了啊,不要这样折腾人哈。



三、你用阴阳解释一下风和燥的消长过程?
先放一下幻灯片:
风是怎样形成的

http:  //  zhidao. baidu.com/link?url=YrWfHrmmNZJ4e6RaZKncRat3eGXOiEzlQSyo1rkYcIWunKbN0ZAOAXoSCAUUsV2HnDMWDVfyxK35mPAcDXCyZ_
1、风形成的原因有两个,即地球的转动以及地球表面受太阳加热程度的差别。地球是转动的,这意味着某个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每天大约要运动2.5万英里。地球表面对大气的摩擦使此人头顶上的空气同样发生运动。但由于大气与地面没有固定的连结,其运动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好像是空气在动。但由于太阳的存在,风的运动情况更加复杂。在陆地和海洋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方,空气较为温暖,并向上运动,反之则向下运动。向下的空气产生高压区,高压区的空气会流向低压区,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风。而这只是关于风的最简单的解释。实际上,我们每天看到的风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其原因除了上述作用力外,还要加上水、山川甚至建筑物和树木的影响。
2、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在气象上,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或风力)来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度来表示。以360度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量度。风速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空气的行程,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来表示。1805年,英国人F.蒲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几经修改后,得出了风力等级表。

然后,空气流动大,就带走的水份多,就会出现相对的“燥”;反之,空气流动少,带走的水份少,就会出现相对的“湿”。


补充内容 (2013-10-5 15:37):
正是因为阴阳消长的变化,产生了不同地区的空气压力差,从而空气流通起来出现了风,并进一步影响了水份在不同时区的差异,“燥”与“湿”也就出现了。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3 14:30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12:21
我的意思是我不会跟老于辩论,您大概也不会跟老于辩论吧?我们都是看客。

我是不会辨,因为我不是中医药专业人士。但我也绝不会当看客!
我佩服赞赏仁海中西医的精神,至少他敢质疑,他敢想,当然成功与否已经不太重要了!
同样,希望所有人能在专业人士的辩论过程中收获颇多,至少仁海开始收获了……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3 14:3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 12:58
哈哈,第一辩,就送来了一个大元宝:专家级的理性之辩,实事求是,读后如食甘饴,全身通泰。
有人说得好 ...

  仁海先生,据我所知,哲医先生能抽出时间来回复您的帖子,对于您来说,个人认为是幸事,您不知道吧?哲医先生是研究经络的,已经出了好几本经络方面的专著了,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向他求益吧,恭喜您及您的同盟朋友们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4:44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06:20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六行或者n行?为什么只有长夏而没有长春、长秋、长冬?

1、我说几行都可以。
2、有长夏,能没有长春、长秋、长冬?都给排上,要平等嘛。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4:53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3-10-3 14:30
我是不会辨,因为我不是中医药专业人士。但我也绝不会当看客!
我佩服赞赏仁海中西医的精神,至少他敢质 ...

我也不是中医药专业人士,我也很佩服仁海中西医的精神。我质疑的是仁海中西医的五行概念,但是没有看到任何中医药专业人士质疑仁海中西医的五行概念,为什么呢?因为仁海中西医的五行概念基本上就是中医药专业人士的五行概念。为什么否定五行的中医药专业人士那么多呢?我想问题大概就出在这个五行概念上。假如,我是说假如,中医药专业人士包括仁海中西医的五行概念不正确或者是错误的,那么这场辩论还有意义吗?我还有必要参与到这场辩论中去吗?所以,我谁也帮不上,只能当看客。当然,我是学习来的,我这个看客不是看热闹,我很尊重参加辩论的每一个中医药专业人士,包括仁海中西医先生。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我说话一直很小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5:00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06:14
还有一个问题:你认为五行是哲学还是科学?

五行学说应该说属哲学范畴,哲学也属科学的范畴,那么,五行学说属科学。但五行学说不能正确地揭示自然规律,因此,她是错误的哲学,或是粗糙模糊的哲学。如果说她是粗糙模糊的哲学,那么,最终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说她是错误的哲学,最终她就不能算科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5:01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06:29
想否定有想否定的理由,但是理由需要充分才行,只要否定的理由充分就没有不能否定的。我希望你做足充分的准 ...

借先生吉言。谢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5:16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06:10
老于你说的长春、长秋、长冬是个什么东东啊?

人家哥四个,您还不知道?长春是长夏的大哥,长秋是长夏的大弟,长冬是长夏的二弟。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3 15:18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14:53
我也不是中医药专业人士,我也很佩服仁海中西医的精神。我质疑的是仁海中西医的五行概念,但是没有看到任 ...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我说话一直很小心”,我也觉得是这样,因为网络讨论,毕竟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极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啊!感谢支持维护这一环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3-10-3 15:22


  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指其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易袭阳位,指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可使肌表腠理开泄,常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故有风为“百病之始”、“百病之长”的说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3-10-3 15:3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3-10-3 08:12 编辑

   中医的“风”与西方科学的“风”大不一样,怎么办?
   不能用现代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概念,直接解释中医学的概念!同样,不能够运用相对论的概念,解释牛顿力学里的概念,因为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够相互直接解释。但是,相对论、牛顿力学都是正确的,只是适用范围不同,都是相对真理。这也适用于中医、西医、现代科学。


      我们不能够用风速、风向、风力、风级去测量中医的风邪。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5:3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 14:44
1、我说几行都可以。
2、有长夏,能没有长春、长秋、长冬?都给排上,要平等嘛。

如果是这样,你说的这个五行纯粹就是凭各人意会,早该把它扔到太平洋去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5:3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 15:00
五行学说应该说属哲学范畴,哲学也属科学的范畴,那么,五行学说属科学。但五行学说不能正确地揭示自然规 ...

五行还真是咋说咋是哈!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5:4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 15:01
借先生吉言。谢谢!

我已经开始支持你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 15:4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 15:16
人家哥四个,您还不知道?长春是长夏的大哥,长秋是长夏的大弟,长冬是长夏的二弟。

纯粹胡扯。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7:2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 13:3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3 11:22
  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

...

这是另一个辩题的内容,既然老先生来参入辩论,这是求之不得的,就早回答,做成小抄,以备下次考试时使用。



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
——————————————————————————
其实,如果以风力的大小论,那么,还是冬天的风大些。有热,就要找能散热的途径,故热病致血管扩张而易汗,寒病致血管收缩而不易汗。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指其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易袭阳位,指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可使肌表腠理开泄,常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
这时的受风,一般地,说是受凉更合适。劳累、上火或受凉等,致身体抵抗力低下,病原微生物乘虚入侵而发病。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再加上病原微生物)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热则上升、易汗,寒则下降、不易汗。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
“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为病邪建的“据点”尚不巩固;痛处固定不移,病邪盘踞日久,已有“扎根”之势。二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是量变,而不是质变。
“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此系多种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外来异物剌激所得,或不易出汗血行欠畅新陈代谢减慢,有害物质剌激血管,临床上因肝病致敏者也不少。因些,与风无关。用“风”描述,在诊断上不准确,在治疗上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如肝病所致者,单纯用发汗的方法几近无效。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
由多种因素促使血管或肌肉肌键痉挛所致。应该寻找病因以从根本上治疗。
如破伤风、脑炎、脑动脉硬化、帕金森氏症等。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加用肌肉松弛药物如白芍等。如此诊疗更准确,效果也更好。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故有风为“百病之始”、“百病之长”的说法。
————————————————————————————————————

  细想一下,风寒,就是劳累、上火、寒凉等原因导致抵抗力底下,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的;风湿,就是外部(皮肤肌肉)长期处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病的;风燥,秋天空气干燥而受凉,就患凉燥(多为细菌感染);久旱不雨,气候燥热,就是温燥(其实就是病毒感染,或细菌病毒合并感染)。风热病多为病毒感染,气候应寒不寒反温,春季患之是春温,冬季患之是冬温。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19:1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3 11:36
中医的“风”与西方科学的“风”大不一样,怎么办?
   不能用现代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概念,直接解释中医 ...

中医的“风”与西方科学的“风”大不一样,怎么办?
——————————————————————————————————
中医的风,是通过取象比类弄出来的。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时,相对不能明确诊疗时,算是很先进的。现在对病因、病位相对古时,已经很明了、很精确了,那么,取消这种模糊的比类方法,就是医学的进步。但其中的正确认识及治疗方法,我们应该借鉴或是继承下来。




   不能用现代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概念,直接解释中医学的概念!同样,不能够运用相对论的概念,解释牛顿力学里的概念,因为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够相互直接解释。但是,相对论、牛顿力学都是正确的,只是适用范围不同,都是相对真理。这也适用于中医、西医、现代科学。
——————————————————————————————————————
中西医相对的是同一个人体,同一个病情,或从宏观上描述,或从微观上描述,恰好互补。
中西医能够熟练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对方之日,便是中西医融合水到渠成之时。




      我们不能够用风速、风向、风力、风级去测量中医的风邪。
————————————————————————
本来就不是风,又到哪里去测量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 20:37
gl0101 发表于 2013-10-3 06:35
上面几个问题其他人也可以说说,帮帮老于。

增援的盟友们早就跃跃欲试了哟。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3-10-3 22:55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 09:27
这是另一个辩题的内容,既然老先生来参入辩论,这是求之不得的,就早回答,做成小抄,以备下次考试时使用 ...

按照你的解释,那西医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对于风湿病应该有效啊?为什么无效?你想过没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3-10-4 08:58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观物取象,不是一人一时之举,而是无数人千百年的观察,经过分析归纳、类比、推演,把万事万物归类于八卦,用阴阳标识的八种符号表示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一个取象比类过程,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即实践论中的认识过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圣人用卦画来显示天下万物的繁杂现象,模拟万物的形态姿容,反映它们的特征,因此称为卦象。圣人用卦象来显示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观察运动变化中的普遍联系,以推行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规范,加上文辞,用以判断吉凶,因此称为爻。言说天下万物最繁杂的现象,不能妄自开口;言说天下万物最复杂的运动,不能胡言乱语。拟出卦象,然后言说,琢磨探求,然后行动,经过比拟和讨论,来把握事物的变化。
        什么叫做爻呢?爻者交也;爻字是上下两个××,也就是彼此交通的意思。即把不同系统之间建立起交通关系,寻求他们的共同之象,共同参考系。

       中国古代学者的治学精神是非常严肃、非常认真的,即便如此,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或然性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4 14:2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4 04:58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

人类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提高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4 15:22
红莎草 发表于 2013-10-3 18:55
按照你的解释,那西医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对于风湿病应该有效啊?为什么无效?你想过没有?

抗生素对于风湿病,近期有效,远期效不佳。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3-10-4 19:0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4 07:22
抗生素对于风湿病,近期有效,远期效不佳。

风湿病是有病菌病毒导致的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0-4 22:58
说四季,转到“风”了?

二位关于风湿病的讨论,因为含义不明确,所以两人说的两岔。建议先把风湿定义明确了再讨论。

西医风湿一词,好像是两个含义,1,急性风湿热。2,风湿免疫类疾病。前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变,算一个病。后者是一系列疾病。
西医风湿的两类疾病,和中医的痹证内容有许多交叉处,二位要讨论这个问题,先把要讨论的范围明确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5 17:54
红莎草 发表于 2013-10-4 15:00
风湿病是有病菌病毒导致的吗?

中医所说的风湿,比西医包括得宽泛。
至于风湿热,中医用白虎加桂枝汤等加味效果不错;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加减效果也不错。其它类型的,桂枝汤等亦可。
究竟什么样的病因,还需要研究。
可是这已经偏离辩题了,我们可否以后再专题讨论?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3-10-5 20:3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5 09:54
中医所说的风湿,比西医包括得宽泛。
至于风湿热,中医用白虎加桂枝汤等加味效果不错;类风湿关节炎、强 ...

殿生,你吃饭了吗,你回答:我不喝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5 22:52
辩论后的结果,由那个学术机构评审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8 22:0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0-8 22:11 编辑

      我认为仁海先生的论证有理,支持。

      四季配五行学说毫无意义。四季配四脏还能勉强说得过去。四季配五行则不妥。因为五行有相生、相克,四季不是相生关系,也不是相克关系。四季的变化引起人体生理发生变化,与五行无关。所以,我支持仁海先生的观点。认为四季配五行是牵强附会。
     不仅夏秋之间没有长夏,就是将四季每季之末的后18天,说成是长夏,这两种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是古人为了机械地套用五行学说而故意凑数。
     各位如有不同意见,请论证。
     但请注意,打盆说盆,打罐说罐,不要脱离本题核心。这个核心就是论“四季配五行”,不论其它,不要跑题。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8 22:1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8 18:01
我认为仁海先生的论证有理,支持。

      四季配五行学说毫无意义。四季配四脏还能勉强说得过去。 ...

多谢先生的鼎力支持!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8 22:4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0-8 22:56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8 22:12
多谢先生的鼎力支持!


      不用客气。
      我已在中华中医药论坛中多次说过,五脏套用五行学说,是古人在无法了解人体五脏子系统之间真实情况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五脏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才套用五行学说做为说理工具的。
      中医的五脏,不是五脏器官,是五组器官,或称五脏子系统,是将人体一身功能一分为五,然后套用五行学说。这种方法是取象比类,是类比法,通俗地说,就是打比方。为什么要打比方,就是因为不打比方说不清楚,所以才打比方。实际上,就是打了比方也说太清楚,因为本来就没弄清楚,只是从现象上观察到有类似变化。
     但是,要知道,打的比方不是真实,不等于真实,但又象真实。是从现象上的关系来推测五脏子系统之间内在的关系。所以,取象比类,也是也不是。是,是指从现象上说,不是,是因为与内脏功能不完全对应,是司外揣内的结果。说白了,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猜测的。
     中西医理论是相通的,认为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是对中西医两套理论了解不深的缘故。
     暂说到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8 22:48
“因为不打比方说不清楚,所以才打比方。”
“中西医理论是相通的,认为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是对中西医两套理论了解不深的缘故。”
——先生说得透彻!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8 23:2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0-8 23:35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8 22:48
“因为不打比方说不清楚,所以才打比方。”
“中西医理论是相通的,认为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是对中西医两 ...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什么是朴素?朴素就是不到位。不能准确表达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尽管它在当时是先进的思想,但它并不能合理地解释世界。
      中医人中的部分人虽然善于夸大五行学说的作用,但实际上并不真正懂五行学说。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五行学说本身就存在着一系列自相矛盾。比如说,金克木,金能不能克土?克水?木克土,金能不能克土?水生木,土生不生木?等等,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五行学说够不上哲学理论,只是古代相素的辩证法,是初级的认识阶段。
      古人认为“木克土”的阶段较早,那时还没有金属,用木棍疏松土地进行播种。如果有了金属,古人就不会形成“木克土”的笑话了。所以,五行学说的形成较早,是人类较早的认识。有资料认为,是黄帝时期发明了阴阳、五行学说。后来的《尚书》中的记载,只是记载了五行而已,并不是五行形成的最早时期。
     
      至于五行学说用于中医五脏关系,从现阶段来看,在中西医理论没有完合贯通之前,对于五脏中的部分关系,仍有继续应用的必要。比如说,肝克脾的说法还能用,土生金(脾生肺)的说法等,还有应用价值。如果在没有新理论取代之前,就废弃的话,不利于临床。
     话又说回来,如果确实掌握了五脏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不用五行学说,本人就不用,照样治病。为什么不用?因为我知道人体内脏的关系,不是五行的关系。比方说,肝克脾,你说是木克土。那么,肝克心你怎么说?难道说“木克火”不成?古人为了掩盖自相矛盾,就编出来“相乘”和“相侮”,实际上这是瞎子算卦两头堵。是因为不能自圆其说,才这么编的。这很明显,不难看出来。
     那么,肝为什么能克心呢?实际上,中医也说了,“肝为五脏之贼”,它何止克脾,它可克四脏中的每一脏。肝克心,表现为大怒导致心肌梗死。历史的金兀术、周瑜都是当即气死的,唯一的解释是心脏出了问题,不是脑血管,脑血管死的比心脏死的慢。所以,用肝克五脏,比肝克脾要好得多。当然了,不会用,则另当别论。
     说远了,先打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8 23:3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8 19:40 编辑

“肝克脾的说法还能用,土生金(脾生肺)的说法”
——前者,可用肝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对胃肠道产生的负面影响来解释。后者,可用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后,营养增多,自可增强、改善肺的功能,这方面不独对肺脏,对任何脏器或者都适用。


“它可克四脏中的每一脏”
——事实上,肝脏产生病理变化后,对任何脏器都不利,只是有轻重的不同而已。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9 09:2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8 23:38
“肝克脾的说法还能用,土生金(脾生肺)的说法”
——前者,可用肝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对胃肠道产生的负 ...

“肝克脾的说法还能用,土生金(脾生肺)的说法”
——前者,可用肝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对胃肠道产生的负面影响来解释。后者,可用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后,营养增多,自可增强、改善肺的功能,这方面不独对肺脏,对任何脏器或者都适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解释是从现代医学角度, 但是, 中医人不懂.所以, 现阶段还得用肝克脾的说法.
      如果等到中西医理论全方位融合后, 就不用再用"肝克脾"的说法了.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10-9 10:4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5 22:52
辩论后的结果,由那个学术机构评审呢?


这还不明白吗,本论坛管理团队是评审机构呀,哈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9 17:36
jyds123 发表于 2013-10-9 06:43
这还不明白吗,本论坛管理团队是评审机构呀,哈哈

原来是这样的呀,谢谢!
作者: 清清流水    时间: 2013-10-10 16:26
     祖国医学---中医博大精深,使人费解,有些东西似解菲解,似懂非懂,或世袭相传,或科班出生,泱泱大国,人才济济,祖国医学发展不及古人,停滞不前,做为一个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医生深感惭愧!
     如何能走出困境,需要众同僚共同努力,以展宏图。
     祖国医学理论源于古代哲学及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通过几代人的实践得出的经验,世袭相传,师徒传袭,更有张仲景等前辈著作为指路明灯,造福世人功不可没。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昨天的顽疾今天已经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防病以未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人过花甲古来稀——60岁,今天的百岁老人屡见不鲜。
     然而中医药发展滞后,这是不是于我们的思维有关系,我们应该继承祖国医学精华,弃除糟粕,勇于探
讨,勇于实践,拨开乌云见太阳,古人问题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为什么要执着的固守渊源于古代哲学的理论呢!
     我佩服于主任废除五行学说的勇气和胆识,希望有更多的人走出来带领中医团队走出死胡屯,再创历史的辉煌!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1 12:32
红莎草先生的发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79&extra=page%3D1&_dsign=0f57b9a0
  
  五行配四季合适吗?别说到赤道,就是到中国的海南,四季如春,这五行怎么个配法?还在四季中弄出个长夏,有长夏有没有长冬?牵强附会,的确荒唐,废除有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26 20:02
清清流水 发表于 2013-10-10 16:26
祖国医学---中医博大精深,使人费解,有些东西似解菲解,似懂非懂,或世袭相传,或科班出生,泱泱大国 ...

非常理智的认识  好。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26 20:03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0-26 18:21
碰撞就得有基本知识作为准则,准则:文言文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文字知识,运动实践。比如文字的基本 ...

哈哈哈 老董中医也有郁闷的时候了,好,有郁闷就会有思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7 01:12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0-26 14:21
碰撞就得有基本知识作为准则,准则:文言文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文字知识,运动实践。比如文字的基本 ...

哈哈,虚心接受老董的批评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3-10-28 11:3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8 15:24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什么是朴素?朴素就是不到位。不能准确表达事物之 ...

      黄帝内经与尚书哪个早些?
    五行学说是指什么?五材说、五行学说哪个早些?木克土已经发现了,金属还没有发现?
    大怒导致心肌梗塞与肝主疏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马牛不相及!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3-10-28 11:5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0-28 12:0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28 11:35
黄帝内经与尚书哪个早些?
    五行学说是指什么?五材说、五行学说哪个早些?木克土已经发现了, ...


黄帝内经与尚书哪个早些?
    五行学说是指什么?五材说、五行学说哪个早些?木克土已经发现了,金属还没有发现?
    大怒导致心肌梗塞与肝主疏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马牛不相及!
——————————————————————————————
      五行学说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尚书只是记载,灵素只是应用。两书均不能代表五行思想的产生。
      如果有了金属,人们就不能想到“木克土”,历史上存在着以木棒农耕的时代。这就不必多说了吧?青铜器的产生晚于石器的应用,这个问题也必细讲了吧。

      大怒导致心肌梗塞与肝主疏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真的风马牛不相及吗?请你重新温习中医理论。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1-21 06:57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3-11-20 22:59 编辑

       仁海先生是一名医生,或者说是一名中医,或者说是一名兼通中西医的全科医生。无论怎么说。他都能名副其实。他是一个冷静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喜欢追求真知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他孜孜以求,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对中医学术的研讨。从这方面说,他又俨然是一名学者。我对他敬而佩之!我并不认识他,对他也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我在这里坦言了。无论对错,我是发自心扉的表达,请仁海先生海涵。
      仁海先生主张从中医里废除五行学说,并且不厌其烦,连篇累牍地发表了对五行学说的批判。我本不想参与这个讨论,认为五行学说本来就不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它只是中医用来阐述和表达事物关系的一个工具,并不是非有它不可。对五行学说的取舍和爱恶全凭个人意愿决定,并无碍中医大局。可是终于被仁海先生的诚挚精神所感动,不揣浅陋,响应他的倡议,发表一点个人看法。欢迎拍砖!

      关于四季配五行的问题,是仁海先生开宗明义,第一个举证出来的五行的“错误”。这是不是一个错误呢?他说是错误的根据是什么呢?他认为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可谓四季分明,人所共知,哪里又冒出一个“长夏”来了呢?如果弄出一个长夏来,那么是不是也应该有长春、长秋、长冬呢?这个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仁海先生认定四季配属五行是错误的一个铁定的证据。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和曲解。大家知道我们判定或者分辨四季的标准是什么呢?或者说说我们凭什么来划分春夏秋冬呢?很明显的或者说很重要的根据是“温度”,我们说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随着温度的变化,气象、山川、植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的状态和生活也跟着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当判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时候,又是根据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标准,一个可能不自觉,却客观存在的标准,我们正是依照这个划分和确定出了春夏秋冬四季,这个标准就是“长夏”。就像我们确定东、南、西、北时,必定有一个“中”标准一样。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3-11-21 07:33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20 22:57
仁海先生是一名医生,或者说是一名中医,或者说是一名兼通中西医的全科医生。无论怎么说。他都能名 ...

东西南北中,谓之五方。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3-11-21 08:3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21 06:57
仁海先生是一名医生,或者说是一名中医,或者说是一名兼通中西医的全科医生。无论怎么说。他都能名 ...

千秋雪:五行学说本来就不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它只是中医用来阐述和表达事物关系的一个工具,并不是非有它不可。对五行学说的取舍和爱恶全凭个人意愿决定,并无碍中医大局。

..................

先生的这个看法很中肯,符合中医学的临床实际。
五行就是一项工具。用余先生的话说,其虽有不足,但目前尚无更得体的解说方式,不妨姑且用之。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3-11-21 08:51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1-21 08:43
一天的生活过程就是五行,死硬分子。

兄弟,近来很少“举而并之”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3-11-21 12:51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1-21 00:39
老大中在哪?中间可不是中。东西南北找不到中间。

不知变通啊,那你说四及面八方怎么解释?你只知道四方,如果说,四方连线交叉点就应该是中点,另一方面,四方之内就是中间啊。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1-21 15:16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1-20 23:33
东西南北中,谓之五方。

东南西北中,谓之五方。这话原则上不错,但是东南西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当“中”的位置变化时,东南西北的确认也会发生变化。你站在南京看北京,北京就是北方;如果你站在哈尔滨看北京,北京就是南方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3-11-21 17:29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21 07:16
东南西北中,谓之五方。这话原则上不错,但是东南西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当“中”的位置变化时,东南 ...

是这样的,小董文化低,也不怪,只是仁海认为五行对中医没有用,实在欠思量,因为,不管社会怎么变,基本元素及性质始终不会改变。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21 22:1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1-21 18:22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21 02:57
仁海先生是一名医生,或者说是一名中医,或者说是一名兼通中西医的全科医生。无论怎么说。他都能名 ...

        首先感谢千秋雪总版的光临与赐教!
        毫无疑问,能得到先生的夸奖,在下感到荣幸之至!

       可以说,在诸多中医论坛中,在这么多年的中医论坛的争鸣中,我见过的朋友不少,但先生是我最崇敬者之一。每当看到您发出的文章,其中表现出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长者的风度,均令我陶醉得久久难以忘怀。

        今天我在这里,不是与中医界的师长同仁们过不去,更不是与先生您过不去。应该说,在中医生死存亡之秋,振兴中医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历史赋予我们中医界,乃至整个中国医学界中的每一个人的光荣使命。


        作为中医界中的一员,我虽不才,但也同样感到肩负着历史责任,并愿为此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但由于我才疏学浅,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自然需向您及其他师长同仁们学习的地方太多,还请多多教诲。同时,为了应对您提出的质疑我更不敢懈怠,必须全力以赴。期间如有得罪老先生的地方,尚请多多海涵。


敬礼!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21 22:34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21 02:57
仁海先生是一名医生,或者说是一名中医,或者说是一名兼通中西医的全科医生。无论怎么说。他都能名 ...

一年分四季
h  ttp  :/  /  iask.sina.com.cn/b/2040917.html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季有六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这是一年中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的总称,是在—个回归年(用阳历计算的年)中,太阳行经黄道上二十四个特定位置的日期。中国过去长期使用的是农历(也叫阴历、古历、旧历)是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其长度和回归年大约相差十一天。用十九年置七个闰月,使其周期和回归年相符。因此,农历的月份与实际季节可能有半个月左右的差异,不利于指导农业生产。为此,中国古代的天文工作者,将太阳在黄道上的二十四个具有季节意义位置的日期,给以有关季节、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名称,用来反映季节气候和指导农时。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为四季的—半。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相间安排。为便于记忆,人们把二十四节在一年四季中出现的顺序,编成如下的顺口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为了说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安排,特列表如下:

━━━━━━━━━━━━━━━━━━━━━━━━━━━━━━━━━━

节气名称 立 春 雨 水 惊 蛰 春 分 清 明 谷 两

(正月节气)(正月中气)(二月节气)(二月中气)(三月节气)(三月中气)

节气日期 2 月 2 月 3 月 3 月 4 月 4 月

4日或5日 19日或20日 5日或6日 20日或21日 4日或5日 20日或21日

太阳黄经(度)315 330 345 0 15 30

──────────────────────────────────

节气名称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四月节气)(四月中气)(五月节气)(五月中气)(六月节气)(六月中气)

节气日期 5 月 5 月 6 月 6 月 7 月 7 月

5日或6日 2!日或22日 5日或6日 21日或22日 7日或8日 23日或24日

太阳黄经(度)45 60 75 90 105 120

──────────────────────────────────

节气名称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七月节气)(七月中气)(八月节气)(八月中气)(九月节气)(九月中气)

节气日期 8 月 8 月 9 月 9 月 10 月 10 月

7日或8日 23日或24日 7日或8日 23日或24日 8日或9日 23日或24日

太阳黄经(度)135 150 165 !80 !95 210

──────────────────────────────────

节气名称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十月节气)(十月中气)(11月节气)(11月中气)(12月节气)(12月中气)

节气日期 11 月 11 月 12 月 12 月 l 月 1 月

7日或8日 22日或23日 7日或8日 21日或22日 5日或6日 20日或21日

太阳黄经度225 240 255 270 285 300

━━━━━━━━━━━━━━━━━━━━━━━━━━━━━━━━━━

    上表充分说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到达黄经的度数确定的;

而且世界各国四季的划分方法都是一致的。

    由上可以看出,四季的变化与五行无关。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3-28 18:57
哲医 发表于 2013-10-2 21:09
四时阴阳与五行相配,是按照古代哲学方法和古历法进行的.仁海先生,说实话,你提出的论据表明,以及你以前的一 ...

先生的回复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 SJ1233AA    时间: 2015-8-16 13:20
你之所以不能理解阴阳五行,是因为不能理解地球椭圆轨道和圆形轨道的区别.如果地球是个圆形的轨道的话,那真的是如你所说,四季配四行(金生水生木生火生金),不可能产生土行的
地球绕太阳的椭圆轨道有个特性,就是它的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绕太阳轨道一直在变化
圆形轨道四行只有生,没有克
因为圆形轨道速度一直是不变的
地球的椭圆轨道我们可以分成阴阳两部分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地球在近太阳点时(夏天)速度最大,过了这个点速度慢慢减小,减小到冬天时,再也跑不动了,受太阳的引力,又开始在太阳的引力下,作增速运动
简单的说阳轨道是增速的,阴轨道是减速的
增到最大就要减小,减小到最小又要增大,有增有减才有生克
上古人不知是怎么发现行星的轨道是椭圆的,五行就是用来说明这个椭圆轨道的
轨道速度的变化就是生克的变化
要好好珍惜上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不要动不动就要毁除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