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多年前的一本中医教材节选 [打印本页]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8-5 20:37
标题: 多年前的一本中医教材节选
      我国古代医家为了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人体解剖的实践,《内经》中详细地描述了人体内脏的形态、位置、大小、重量以及血管的分布、血液的运行、筋与骨骼的连接等,许多数据与现代解剖学知识相差无几,反映了古代医家在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重视解剖实践,重视物质运动和运动功能两个方面的研究,反对种种神秘化的观点,坚持了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可知性。
    《内经》在对人体进行解剖观察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血液循环的概念,并对血液的来源,经过的部位、速率等做了较明确的描述,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属于最前列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8-5 20:46
《黄帝内经》里面的第一需要我们去挖掘,请先生继续。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8-6 21:46
gl0101 发表于 2013-8-5 20:46
《黄帝内经》里面的第一需要我们去挖掘,请先生继续。

这是1986年版本的《内经讲义》里的一段话,现在这样讲的话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中医论坛,(*^__^*) 嘻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8-8 21:51
《内经》当初是把解剖作为建立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的。但因为解剖对当时的医学活动没有什么作用。也因为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解剖活动没有继续下去,也没有形成解剖学。西方也有这个过程。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8-8 22:21
llyyjj 发表于 2013-8-8 21:51
《内经》当初是把解剖作为建立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的。但因为解剖对当时的医学活动没有什么作用。也因为中国 ...

中医是在活体动态观察的基础上建立的医学理论,随后用人体解剖的方式进行的验证,您的话表明您并没有认真看过《内经》的相关内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8-8 23:21
jyds123 发表于 2013-8-8 22:21
中医是在活体动态观察的基础上建立的医学理论,随后用人体解剖的方式进行的验证,您的话表明您并没有认真 ...

请您介绍。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8-9 07:55
llyyjj 发表于 2013-8-8 23:21
请您介绍。

您在读《内经》原文的时候,找几张带有血管的解剖图对照着看一下,也许您会有所发现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4 18:46
llyyjj 发表于 2013-8-8 23:21
请您介绍。

李老师,您去参加安国会议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0-4 23:52
jyds123 发表于 2013-8-9 07:55
您在读《内经》原文的时候,找几张带有血管的解剖图对照着看一下,也许您会有所发现

不用对照,就算完全和现代解剖学一模一样,也没有意义。古代罗马也有解剖学,也没有意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0-5 08:10
您说的应该是五版教材,或者有过一部函授专用教材,也是统编的,出版时间在四版、五版之间。因为一套教材几十本,出齐了就得两三年。现在可能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五版以后的教材,在我看来就算新教材了。统编的中医教材,新的比旧的,就是厚了,内容详细了,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是我的看法,不全面,因为后来的教材我只看过几本。(有各省或几个省联合编的教材,我没看,不知道)。

不管《内经》里解剖知识有多少,都没有用。只是说明古人有过这样的实践,如果中医按《内经》解剖研究下去,发展下去,就是今天的西医,而且是比较落后的西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0-5 08:13
如果能正确认识中医学和解剖学的关系,就不会有什么顾忌。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0-8 20:15
您这个观点,以前也提出过,如果您要研究医史,您可以慢慢研究。如果想从中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或者试图由此发展中医理论,我建议您放弃。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09:10
llyyjj 发表于 2014-10-8 20:15
您这个观点,以前也提出过,如果您要研究医史,您可以慢慢研究。如果想从中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或者试图由 ...

也许过不了多久,您会放弃您的观点的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09:16
llyyjj 发表于 2014-10-5 08:10
您说的应该是五版教材,或者有过一部函授专用教材,也是统编的,出版时间在四版、五版之间。因为一套教材几 ...

出版说明中指出”内容分配上和五版相当“。您说的其他教材我没有看过,不可以随便评论,对吗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09:20
llyyjj 发表于 2013-8-8 21:51
《内经》当初是把解剖作为建立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的。但因为解剖对当时的医学活动没有什么作用。也因为中国 ...

您说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应当是指儒教盛行之后吧,好象是宋朝时期影响解剖学最厉害,具体情况我记不清楚了,您是人民教师,可以去详细考证嘛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09:21
llyyjj 发表于 2014-10-4 23:52
不用对照,就算完全和现代解剖学一模一样,也没有意义。古代罗马也有解剖学,也没有意义。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09:23
gl0101 发表于 2013-8-5 20:46
《黄帝内经》里面的第一需要我们去挖掘,请先生继续。

欢迎您参与本话题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0-11 10:07
jyds123 发表于 2014-10-11 09:23
欢迎您参与本话题

你去安国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0-11 10:14
jyds123 发表于 2013-8-6 21:46
这是1986年版本的《内经讲义》里的一段话,现在这样讲的话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中医论坛,(*^__^*) 嘻嘻 ...

有风险不要怕,你大胆地讲吧,我支持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0-11 10:18
llyyjj 发表于 2014-10-5 08:10
您说的应该是五版教材,或者有过一部函授专用教材,也是统编的,出版时间在四版、五版之间。因为一套教材几 ...

不管《内经》里解剖知识有多少,都没有用。只是说明古人有过这样的实践,如果中医按《内经》解剖研究下去,发展下去,就是今天的西医,而且是比较落后的西医。
-------------------------------
这怎么可能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0-11 13:40
jyds123 发表于 2014-10-11 09:20
您说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应当是指儒教盛行之后吧,好象是宋朝时期影响解剖学最厉害,具体情况我记不 ...

不用我考证,考证资料早就有了,八五年我带医史课的时候就查过,整个中国历史上,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活动,屈指可数。
两只手十个指头,屈指可数就是没上了十次,好像四、五次吧。

注意一点,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活动,屈指可数,但古代中国人对人体解剖是很熟悉的,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

对解剖熟悉,却不用来研究医学,这里面自然有原因、有道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0-11 13:41
gl0101 发表于 2014-10-11 10:18
不管《内经》里解剖知识有多少,都没有用。只是说明古人有过这样的实践,如果中医按《内经》解剖研究下去 ...

西医就是这么发展的,中国解剖活动少,物理化学学科没有发展起来,只能跟在西方后面。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14:10
gl0101 发表于 2014-10-11 10:07
你去安国了?

你没看到我给你的留言吗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14:12
gl0101 发表于 2014-10-11 10:14
有风险不要怕,你大胆地讲吧,我支持你。

你是谁呀,请自报家门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14:28
本帖最后由 jyds123 于 2014-10-11 14:3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0-11 13:40
不用我考证,考证资料早就有了,八五年我带医史课的时候就查过,整个中国历史上,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活动 ...


李老师,您这话的逻辑不对,或者说,您的思路有问题。您再好好捋捋吧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11 14:37
本帖最后由 jyds123 于 2014-10-11 14:4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0-5 08:13
如果能正确认识中医学和解剖学的关系,就不会有什么顾忌。

随随便便在中医药论坛讲解剖学,会被当作西化代表的,哈哈哈,您懂吗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20 19:51
llyyjj 发表于 2014-10-11 13:40
不用我考证,考证资料早就有了,八五年我带医史课的时候就查过,整个中国历史上,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活动 ...

     "对解剖熟悉,却不用来研究医学,这里面自然有原因、有道理。”
    願聞其詳,謝謝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0-23 22:08
jyds123 发表于 2014-10-20 19:51
"对解剖熟悉,却不用来研究医学,这里面自然有原因、有道理。”
    願聞其詳,謝謝

原因有几个:
1,当时的条件,解剖只能是粗糙的,到西汉王莽时期,曾经记载有,在解剖尸体时,用竹丝插入血管中探测血管的长度,在内难里面没有这方面记载,可见解剖比较粗糙。
2,即使解剖细致了,从尸体只能把结构弄清楚,不可能了解功能。了解功能需要现代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只看见结构,看不见生理活动,医生自然对解剖失去了兴趣,转而观察活人的生理活动。
4,有解剖的细致且准确的部分,比如骨骼。因治疗骨伤的需要,中医对骨骼的认识其实和现代解剖学相差不多,有的骨骼名称现在还用着,接骨的手法,现在也有超过西医的地方。这都是在熟悉解剖基础上做到的。

治疗骨伤外,中医的临床研究只好抛开解剖,从生理病理方面来认识人体。

典型的例子有三焦、肾等。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4-10-28 19:49
llyyjj 发表于 2014-10-23 22:08
原因有几个:
1,当时的条件,解剖只能是粗糙的,到西汉王莽时期,曾经记载有,在解剖尸体时,用竹丝插 ...

    李老师,不知您看没看过黄胜白的一篇文章《二千年前中国的人体解剖学》,文章里有很多和您观点不一样的段落,有兴趣的话,您看看吧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1 17:42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1 09:45 编辑

       内经对人体的认识,是依据解剖得来的,君不见内经对人体“五藏六府、奇恒之府、四支十二节、皮肤、九窍”的认识,除皮肤、九窍等少数器官是直接能观察到的外,其余都是在体外看不见的。如果不是通过解剖得到的对这些器官的认识,难道是意想出出来的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7-6-1 19:19
llyyjj 发表于 2014-10-23 22:08
原因有几个:
1,当时的条件,解剖只能是粗糙的,到西汉王莽时期,曾经记载有,在解剖尸体时,用竹丝插 ...

llyyjj

106
主题       
9458
帖子       
10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1025
发消息
禁止帖子       
28楼
发表于 2014-10-23 22:08:44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4-10-20 19:51
"对解剖熟悉,却不用来研究医学,这里面自然有原因、有道理。”
    願聞其詳,謝謝

原因有几个:
1,当时的条件,解剖只能是粗糙的,到西汉王莽时期,曾经记载有,在解剖尸体时,用竹丝插入血管中探测血管的长度,在内难里面没有这方面记载,可见解剖比较粗糙。
————————————————————————————————————
     李老师是否看过这方面的文字资料?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6-1 23:48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6-1 17:42
内经对人体的认识,是依据解剖得来的,君不见内经对人体“五藏六府、奇恒之府、四支十二节、皮肤、 ...

对器官的命名、形状、部位,这些内容来自解剖。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解剖知识不论多少,都对医学没有帮助。所以,后来的脏腑学说,就只是借用了解剖器官的名称,完全是用其他方法发展起来的。
其实,古人的解剖知识,已经超过了脏腑学说的需要,脏腑学说实际上,只用了心肝脾肺肾五个名词,其他知识都没有用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6-2 00:1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6-1 19:19
llyyjj

106

王教授说的是关于王莽时期解剖活动那一段吧?
旧的《中国医学史》教材,不是必修课,课本也很薄,没有这些内容。我后来在其他医史书或专题文章里见过。具体我在哪里见到记不清了。当时主要参考书是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或者其他杂志上看的。


我当时看的文章记不得了,不过有关原文出处能找到,在《汉书·王莽传》记载了王莽以刳剥之刑处理翟义之党王孙庆: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后来,北宋也有过类似的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活动,但都没有影响到脏腑学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7-6-2 06:4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6-2 06:5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6-2 00:19
王教授说的是关于王莽时期解剖活动那一段吧?
旧的《中国医学史》教材,不是必修课,课本也很薄,没有这 ...

《汉书·王莽传》记载了王莽以刳剥之刑处理翟义之党王孙庆: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
      谢谢李老师。
      这一段资料我也看过,只注意解剖,没注意“以竹筳导其脉”的意思。还是李老师细心。      《素问》中有一篇谈解剖,有人认为,就是指解剖的王孙庆。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7-6-2 07:03
llyyjj 发表于 2017-6-1 23:48
对器官的命名、形状、部位,这些内容来自解剖。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解剖知识不论多少,都对医学没有帮 ...
古人对脏腑的知识命名很早,起源应该是来自祭祀的需要(“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我手上有本2007年出的甲骨文字典,里面收有1000+已认出来的字,但五脏里只找到心字。甲骨文时代是商的中后期,距今至少3200年前。但到周时(周初是~3000年前),孔子所看到的周礼(至少是~2500年前)已经对五脏有完整命名记述,当然也完全是和祭祀之礼相关而与五行无关。而这离王莽时代可能已超过整整一千年。

所以,应该说,中国人对五脏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是来自对客观实体的认识,虽然这与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出发点完全不同。中医将五脏“功能化”是个很自然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只能建立在对客观实体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故此,任何把中医五脏说成与解剖所见五脏不同的说法,实际上反倒是在割断历史,不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且也不符合人类对客观事物由浅到深的认识规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