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在太空翱翔    时间: 2009-6-22 23:42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本报讯(《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任壮)  6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首届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进行表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并颁奖。
  在当日上午举行的表彰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宣读了三部门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19位与会国医大师依次登台接受荣誉证书和奖章,国医大师代表李辅仁、青年中医师代表刘清泉先后发言,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发表讲话。会议由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于文明、李大宁、马建中和局党组成员王志勇,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等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在京中医药单位人员共约400人参加会议。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其中既有中医、中药专家,也有民族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均在55年以上。他们是我国老中医药专家的代表,具有德高望重、众望所归,医术精湛、疗效显著,医德高尚,德艺双馨,学术鲜明、成就突出,传承授业、胸怀博大的共同特点。国医大师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张茅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能够数千年来传承发扬,不断创新,一代又一代苍生大医功不可没。国医大师评选表彰活动对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振奋中医药行业精神、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环境的重要抓手。
  张茅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最近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对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茅要求,要全面落实《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中医药改革和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做好党委政府的助手,推动建立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领导机制和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要推动研究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若干意见》具体实施办法,及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要加强中医药特殊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推动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补偿机制和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
  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的立法进程。将《若干意见》中有关政策措施,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对法律制度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与卫生法律的衔接,更要体现中医药的特点,真正实现按照中医药发展的规律依法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要加强中医药自身队伍建设。我们要为国医大师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国医大师们也要以传承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培养人才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要对国医大师成长规律进行研究,探索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和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名医、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国医大师代表李辅仁发言说,“当知道自己获得国医大师的荣誉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那是一种承续中华民族五千年中医药血脉的责任,一种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使命”。他表示,“中医药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批老人手上,我们一定要把这一沉甸甸的接力棒接起来,传下去”。
  青年中医代表刘清泉在发言中表达了青年中医人对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尊崇景仰之情,表示将以国医大师为榜样,进一步坚定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奋发有为,使中医药代有传人,发扬光大。
  当日下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座谈会召开。王国强、吴刚、于文明、李大宁、马建中、王志勇以及局各司办、各省(区、市)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人出席,听取了与会国医大师的发言。国医大师们在发言中对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大好形势深感欣慰,表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竭尽全力传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并围绕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国强表示,《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和指南。国医大师评选表彰活动就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的一种探索。当选的首届国医大师是全国中医药战线千千万万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和优秀楷模,是中医药行业的智力资源和宝贵财富。国医大师德艺双馨,对中医药事业无比热爱,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医药行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王国强说,要通过对国医大师的学习和宣传,振奋行业精神、凝聚行业力量,树立行业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在全社会营造支持中医药事业、尊重中医药人才的良好氛围。要以国医大师为榜样,树立、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继承、创新其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和造就名医大家。中医药行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做好各项中医药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9-6-23 10:30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真了得吗?这些折腾中医几十年,折腾出中医是何、为何了?
在尽做主观而为之事!
师者,术之巅也!大师者,则师之上,术巅之巅——极顶也!中医能尽止此之大师乎?
在至此中医术困、日渐式微之时,应政策导向鼓众趋究之,而不应人为的设置术极之围界!
再之者,如果师者有师,则又可至今日中医之势况?!是师之不师,或又是埋怨政策不够?!
尔之师者,面而今之时艰,能不愧而安?!
作者: 0灿烂阳光0    时间: 2009-6-23 10:37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举办这样一个活动也是促进中医发展的一个方面,当然可能有很多德高望重的真正大师并没有入选。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9-6-23 21:19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是之圣者,不圣而圣。是之师者,不师而师。张仲景是之不圣而圣!而此之“大师”者,不知也曾能雁过留声?!或不至于误导后学,则之甚幸!!!
作者: 在太空翱翔    时间: 2009-6-24 00:47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大师者,促使中医发展之措施也,若都如张仲景才可以称大师,则中国无大师可表彰了。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9-6-24 00:54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POSTISDELETE= ]好贴得顶!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4日 00:57am 时添加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败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2333-1-1.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1948-1-1.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1635-1-1.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2329-1-1.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2205-1-1.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2247-1-1.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2209-1-1.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1844-1-2.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57480-1-2.html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61506-1-2.html
帖子原始连接出处来自新华网。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6-24 12:26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不知评选出的这些“大师”都有那些业绩?从年龄上看他们也都是老字当头,在中医领域从业多年,少说也有三十年。可在“三十年”里的贡献是什么,那可是“为人楷模与师衷”的最有力见证。有那位知情朋友,畅谈畅淡可好……
假如说,若仅凭年头,没有业绩里的真实贡献,那又让后人照“大师”们学啥哪?是学“混日子”,还是焼香拜庙神,得个心理感应?
作者: root    时间: 2009-6-24 15:17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root在 2009/06/24 03:25p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2009/06/24 00:26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评选出的这些“大师”都有那些业绩?从年龄上看他们也都是老字当头,在中医领域从业多年,少说也有三十年。可在“三十年”里的贡献是什么,那可是“为人楷模与师衷”的最有力见证。有那位知情朋友,畅谈畅淡 ...

[color=#FF0000]首先入选国医大师第一条,需要从事中医药55年以上!
关于大师们的贡献请看“走近国医大师特别报道系列”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5/21/content_23138.htm
走近国医大师特别报道之一:
路志正:杂病圣手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5/21/content_23144.htm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5/21/content_23139.htm
走近国医大师特别报道之二 :
强巴赤列:藏医巨擘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6/19/content_24187.htm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6/19/content_24182.htm
走近国医大师特别报道之三:
王绵之:方剂学大家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6/22/content_24324.htm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6/22/content_24244.htm
您可以时常关注中医药报数字版,30位国医大师都会陆续刊登出来!

作者: root    时间: 2009-6-24 15:27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8>百家争鸣</a>转移过来的!
作者: root    时间: 2009-6-24 15:30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国医大师,请看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4 15:57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确定条件  制定标准
  要求55年工作经历
  确保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经过评选领导小组商议,确定国医大师评选范围为全国中医药系统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及从事中药鉴别、炮制等工作的中药人员。
  什么样的人够格被推荐为国医大师呢?大家讨论认为,国医大师人选应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时应具备五项条件:一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高尚,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二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三是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四是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具有主任医师或主任药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五是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
  参与制定条件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告诉记者,本次评选不仅仅注重医术造诣是否高,更注重医德以及对行业的贡献,要求55年工作经历是为了保证推荐的名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这个标准公平吗?!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9-6-24 16:34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下面引用由root2009/06/24 03:17pm 发表的内容:




首先入选国医大师第一条,需要从事中医药55年以上!
关于大师们的贡献请看“走近国医大师特别报道系列”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09-05/21/content_23138.htm
走近国医 ...

坛主在为“大师”说话了。请问坛主,在这些大师者中,到底有了那一位说明了中医是什么、为什么了?也就是说,中医的认识知识原理和治病有效的原理是什么了?比如“表证”,它的实际过程是什么?它的法和药的解表过程和程式又是什么?请问,坛主先生,在这些师中,到底有了那一位进行过了解读了?
5300万的中的“中医理论框架及其内涵”也没有涵出什么呀?
实说,在这些师中,确也有从古到古的本原传承着中医的。但在其中,也有过于虚功、怨天怨人、寄望使中医于玄而活的。

而对中医学而有术、讲中医实话的干祖望先生却不入围内。
说实话做实事,强内功,或才至中医辉煌。而并不是皇冠一带就之能置中医有救!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09-6-24 16:52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柏杨说:“谈恋爱要找年轻的,看医生要找年老的”,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因为“老医生”(尤其是老中医)治病经验丰富!事实果真如此吗?
作者: 千古医帝    时间: 2009-6-24 16:59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一般而言:中医的“三头”嘛:一个老头  一个枕头   三个指头啊

-=-=-=-=- 以下内容由 千古医帝2009年06月24日 05:03pm 时添加 -=-=-=-=-
大师也不例外啊
作者: root    时间: 2009-6-24 17:01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回12楼gonmai版主
    首先,我不是为大师说话,我只是做了信息的传递者,帮助一些希望了解“国医大师”情况的会员知道更多有关信息!
    至于您下面的问题,因为我也不是“国医大师”的标准评定人,所以我没有办法给予您回答,实在报歉!
    有一点,我想说的,有媒体在采访陆广莘时,他也说了,我们获得了这个荣誉,并不是就说我们怎么怎么样了,实际上,我们继承的还很不够,还有很多东西我们没做好,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在下午的“国医大师座谈会”上,出席的各位大师为了中医药的发展,也都对目前的中医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原定于14:30-16:00的座谈会,直至18点多才结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4 17:06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请问坛主,在这些大师者中,到底有了那一位说明了中医是什么、为什么了?也就是说,中医的认识知识原理和治病有效的原理是什么了?比如“表证”,它的实际过程是什么?它的法和药的解表过程和程式又是什么?请问,坛主先生,在这些师中,到底有了那一位进行过了解读了?
===========================================================================
    我来解读一下太阳表证,请先生批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太阳表证、卫分证的临床表现、疾病范围、治疗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
    1  普通感冒;(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太阳表证。
    2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太阳表证。
    3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卫分证。
    4  传染病的前驱期,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前驱期。属于卫分证。
    他们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不作病原体检查或者缺乏流行病学资料,非常难鉴别。这就是为什么纯中医以及古代中医容易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猩红热等等传染病的前驱期,其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如果鉴别不清楚,一剂麻黄汤就可能致病人于死地!
    现在中医借助西医的诊断技术以及西医理论,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
    这就是中西医融合的价值!
    太阳表证、卫分证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证态!
===========================================================================
    这样解读中医,许多大师们不屑一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4 17:16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在下午的“国医大师座谈会”上,出席的各位大师为了中医药的发展,也都对目前的中医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   关于中医的发展问题,是个扯皮的老问题。
   以下是在【八所中医药院校校(院)长提出 以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教改 (转帖)】中发表的回复,请批评。
   
    学而优则仕!陈部长之同类也,科学中医者。他们所谓的【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就是“中医药科学发展规律”!以西方科学研究中医,死路一条!中医自身固有发展,也是死路一条!中西医结合其本质仍然是以西方科学研究中医。
    如果没有超越中医与西医以及西方科学的勇气、胆略与能力,中医不可能发展,西医也不可能发展!中西医融合是唯一可行的正确途径!中西医融合是的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
    现代社会谈论中医的发展,不可能不涉及西医与西方科学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不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与发展!
    我看了卫生部官员以及各中医药大学校长的简历以及他们的思路,没有一个把中医的发展与西方医学、西方科学、西方文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和陈部长一样,不可能在理论上取得突破!
    其中许多人学习中医、医学、科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科学,而是“学而优则仕”!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06月24日 05:20pm 时添加 -=-=-=-=-
     中西医融合是【的】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
   修改为:
     中西医融合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09-6-24 17:24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苏忠伟在 2009/06/24 05:25pm 第 1 次编辑]

在文学界,人们感慨当今已经没有象鲁迅、巴金这样的大师了,在中医药界,还有象张仲景、李时珍这样的大师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4 17:35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与【八所中医药院校校(院)长提出 以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教改 】是中医发展的两件大事。他们这些少数人可以左右卫生部关于发展中医的方向与政策!而正是他们包括陈部长与王部长在内,都是缺乏超越中医与西医以及西方科学的勇气、胆略与能力的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这些草民还是继续努力奋斗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4 17:49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青年中医代表刘清泉在发言中表达了青年中医人对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尊崇景仰之情,表示将以国医大师为榜样,进一步坚定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奋发有为,使中医药代有传人,发扬光大。
===========================================================================
     【青年中医代表刘清泉】是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刘清泉】
      天津红日药业集团的宣传资料《血必净临床应用文献第三輯》上见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刘清泉发表的"中医对脓毒症的认识及辨证体系的研究"一文,系抄袭文。
    请你观看中西医融合观专栏发表的:又发现一个抄袭者!


作者: 阜新汪海升    时间: 2009-6-24 19:04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要求55年工作经历。历史上65岁以下的中医名家也将不能进入大师行列。哈  哈   哈   可笑至极,竟然以工作经历作为凭大师的标准之一。
我们看看下面的是否够大师的资格,现在评选出的大师是高于他们多少呢,还是有差距呢?不过按55年工作经历都很难评上大师。
张仲景(150——219)69岁,应该14岁行医,才可能达到大师的年龄标准。
黄甫谧(215——282)67岁  应该12岁行医,才可能达到大师的年龄标准。
张从正(1156——1228)72岁,应该17岁行医,才可能达到大师的年龄标准。
李东垣(1180——1251)71岁应该16岁行医,才可能达到大师的年龄标准,可是从《东垣老人传》看他学医应该在20岁后。大师的头衔是的不到了。
李时珍(1518——1593)75岁,但是史载他23岁弃科举随父学医,这样他行医的经历也就不足55年了,所以够不上大师。
王士雄(1866——1808)仅活58岁,这位虽有《温热经纬》传世,但是不可能3岁就行医,所以称不上大师。
王肯堂(1549——1613)64岁,要想评上大师只能造假说9岁就从师医疗实践了。
王清任(1768—1831)63岁,如果拿不出8行医的医案,也评不上大师。
恽铁憔 (1878——1935)57岁,更没有资格评上什么大师。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9-6-24 19:45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6/24 05:06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坛主,在这些大师者中,到底有了那一位说明了中医是什么、为什么了?也就是说,中医的认识知识原理和治病有效的原理是什么了?比如“表证”,它的实际过程是什么?它的法和药的解表过程和程式又是 ...
先生在离开中医的脉症解读中医的价值。先生不是据脉症分阴阳、分表里,而是以主观或以西医的病原学分表里、分阴阳。这是普遍存在的脱离中医基本的学术本质原则的错误取向操作!如果没有了中医所依存的脉症,又何以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先生可曾知,中医是不以具体的病原分阴阳、分表里;而是以人体所呈达的脉症状态如何而分。即系,你,病因,能使人体发生了何种脉症变化,如能使人体发生了脉浮、恶寒的脉症,你这病因就是外感风寒之因,我中医是不管你何种何类,更不去追究你的结构与形态。你使发生了何种脉症变化,你就是何因——以人体发了状态变化论和追究病因。这就是中医的病因认知与分类的本质原则。这就是中医何之只止于风寒署湿燥火这样简单的原因。
就外感表症而言,更之有寒、热之分。
所以,先生的言论,在中医方面,有待进一步跨入。不要去没了中医的原位后,谈论中西医的融合!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25 15:30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个人认为,就有关国医大师评选条件看,应该是比较严格的,要达到的人也不会是很多。有的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些人资格还不够中医大师称号。我认为则不然,一切都是相对的,至少这些人代表了中医当代顶尖水平,作为中医旗子或领军人物当之无愧。我还认为,从事中医工作要达到55年时间是否过长,需要缩短一点。如果按照现在中医药大学毕业至少要到22岁计算,合符国医大师条件就要达到77岁,可能有的人活不到那一天了,即使是能活到那一天,还能带徒传授经验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5 15:38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先生在离开中医的脉症解读中医的价值。先生不是据脉症分阴阳、分表里,而是以主观或以西医的病原学分表里、分阴阳
===========================================================================
   
     由于篇幅所限,未能详细说明解读的依据,所以先生误解为【不是据脉症分阴阳、分表里,而是以主观或以西医的病原学分表里、分阴阳】。
     以下是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一文中的部分相关内容,供参考。
   3   我们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的研究中[1],对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的主要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现代感染病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产生了一个新概念,我们称之为证态,在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的范围内,证态有以下特点:
   3.1 证与相应的病理状态具有可相融性,即他们的临床表现、病机、病因、病性可以相融、沟通或基本相似,如热实结胸证与膈上下感染状态(包括急性腹膜炎)、大柴胡汤证与胆、胰急性感染状态、痞证与胃肠道内科感染状态、热入血室与急性盆腔炎、太阳蓄血证与盆腔脓肿及感染……等。
     3.2 用证态可以解释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以及相应病理状态之间的演变关系如:痞证,大柴胡汤证(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中医认为下之太早(西医认为误用导泻)可以引起 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继续演变(局限化)为太阳蓄血(盆腔脓肿)。这种演变关系分别符合中医学及西医学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参考热实结胸证实质再探讨)
     3.3 证态能够解释证与证之间的鉴别诊断与相应病理状态之间的鉴别,如中医认为热实结胸证应与痞证、小结胸证、大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热入血室证相鉴别,与之相应的是:急性腹膜炎应与内科急腹痛、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盆腔炎相鉴别,而且其鉴别要点基本一致。
    3.4 证态必须能用相应方剂予以验证,如泻心汤能治疗胃肠道感染,大承气汤能治疗肠梗阻,大陷肠汤治疗急性腹膜炎,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证态是一个诊断、治疗单元而不是单一的诊断单元。《中医征候规范》把证作为一个诊断单位,与《伤寒论》中的证是有区别的。
    3.5 证态新概念使原来的证与病理状态的外延及内涵都受到制约或扩展,形成新的内涵及外延。如柴胡汤证与肝、胆、胰系统感染状态相融合后,小柴胡汤证的范围仅限于肝、胆、胰系统的慢性炎症,其他如“耳前后肿”、“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治疗就不归属柴胡汤—肝、胆、胰感染证态的范围。另一方面,用证态理论指导治疗急性胆囊炎时,除用抗菌素外还要考虑到对肝、胰甚至Oddi括约肌的状态及调整,形成了新的治疗概念。
    3.6 证态新概念可以同时完成对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的分割与重组,如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可以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病理过程,即卫分证、太阳经证、前驱期是感染的急性反应期,以非特异性临床症侯群为特点;气分证、阳明证、少阳证是轻度全身炎症反应发热与典型的局部炎症反应的组合;营分证是败血症的早期;血分证是败血症合并DIC;三阴经病是感染的慢性期[11]。用它可以指导对各种感染病的中医治疗,如对流脑可用以上证态演变关系进行诊治:上呼吸道感染期即卫分证,可用银翘散加减治疗;败血症期可用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治疗;脑膜炎期可用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加清营汤或清瘟败毒饮等治疗,从原则上不会失误。其他感染性疾病都可按证态概念重新分割组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5 16:05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什么样的人够格被推荐为国医大师呢?大家讨论认为,国医大师人选应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时应具备五项条件:一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高尚,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二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三是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四是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具有主任医师或主任药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五是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
===========================================================================
   1   【 什么样的人够格被推荐为国医大师呢?大家讨论认为】
       这个【大家】是些什么人?是官员与专家,他们能够看到的、能够知道的、接触到的是他们身边的人!
   2    【国医大师人选应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这些所谓的【 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还是2003年以后各级领导提名的学院派专家、教授之类。
   3    【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具有主任医师或主任药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只有学院派才有资格!
     所以,这个标准根本不适用于广大中医工作者,只有利于大城市、院校的专教授!
     不是【国医大师】,而是【钦定专家教授】
      
     我不否认这些【大师】的经验与能力,而是认为标准的制定者以及标准不公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25 16:10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评选揭晓 吴仪出席并颁奖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08-31  发表评论>>
8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总决赛现场,揭晓了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解放军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主任黄世林等9位专家脱颖而出,当选为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出席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总决赛,并为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颁奖。
吴仪强调,中医药事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
吴仪指出,中医药历来是军队卫生工作乃至我们全部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军队中医药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注重增强未来作战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全军官兵的普遍欢迎。这次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不仅对提高军队中医药技术和研究水平、提高军队卫生保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国家和地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吴仪强调,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主要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医药感情深厚、高度信赖,人民群众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中医在和西医共同完成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中大有可为。
吴仪强调,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一要更加注重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积极吸收西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的发展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二要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保健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和“名厂、名店、名药”战略,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三要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四要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为增加中医药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加大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普及,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9位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是: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黄世林;空军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冯天有;海军总医院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炳文;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戴裕光;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长洪;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杨明会;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凌昌全;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肖小河;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宁亚功。
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评选是今年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关于“开展中医药比武活动,推动军队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军中医药“十百千万”人才战略工程计划,选拔和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锻炼和稳定中医药技术队伍。
总后勤部卫生部先后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10名地方知名中医药专家,对军队各大单位和总后直属卫生单位推荐的28名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候选人分4个步骤进行评选,即资格审核、量化考评、理论笔试、答辩评审。量化考评以一般情况及平时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基本依据;理论笔试由王永炎院士亲自命题,以“策论”为考试内容,采取开卷考试形式;答辩评审依据个人的专业特色优势,围绕理论创新阐明观点,现场答辩。根据量化考评和理论笔试成绩,遴选出16名参加答辩。经过严格评审产生9名候选人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最后经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审批并通报表彰。
9位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的共同特点是,政治思想坚定,医德医风高尚,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是我军中医药工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业务尖子;他们为提高部队中医药服务保障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学术界及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黄显斌 博雅)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岚子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25 18:33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首先入选国医大师第一条,需要从事中医药55年以上!
   如果说从事是指从学中医或中药开始,而不是指临床,那么还可以,一般从18岁就学医,73岁就有资格评国医大师。如果从临床开始算起,那么学历越高就越没有资格。比如中医博士,至少要30岁才开始临床吧。所以我认为应该缩短10年,即临床45年就可以了,中医博士还可以再减少5年。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09-6-26 14:01
标题: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转帖)
所以说年龄并不能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指标,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