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44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0-1-5 08:39
标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44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9 07:34 编辑

第44条
【原文】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释义】
  下利之后,邪热得去,正气得安,应当不烦。今下利之后,余邪未净,邪热郁于胸膈,虽无物可攀缘,却扰乱心神,以致有心中烦乱不安的感觉。按之心下濡,说明胃肠已无有形之邪结,仅是余热未清为患,故脘腹柔软不硬,这种无形邪热所致之证,仲景称为“虚烦”。治以栀子豉汤透邪泄热,解郁除烦,方中栀子苦寒,清热除烦,导心中之邪热以下行;香豉升散解郁,可透邪解热,以清宣胸中之郁热;二味相伍,一升一降,能使气机流畅,烦热得平,则心烦不眠懊 自解。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下利虚烦的证治。
【参考】
  [按语] 本条与《伤寒论》“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心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当互参。对方后“得吐则止”句,注家有不同看法,成无己等以为吐剂,张隐庵等断为非吐剂,刘河间则将得吐之原因,归于疾病本身之燥热郁结。观方剂配伍,升降并用,调畅气机,宣泄郁热,虽有宣涌之功,临床并非一概“得吐则止”,故应活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9 15:38
   不典型菌痢,轻型毒血症脑病型,或者菌痢恢复期。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