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13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2-15 08:43
标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13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6 22:52 编辑
第13条
【原文】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词解】
膈上:膈膜之上。
【释义】
由于胃中停饮,溢于膈上,故呕吐清水痰涎;呕吐之后,饮去阳复,则口渴饮水,故先呕后渴,为饮邪欲解之征。但旧饮方去,胃阳尚未全复,虽渴,只宜少饮,令阳和阴生则愈。若恣意多饮,必伤胃阳,胃虚不能游溢精气,旧饮未尽,则新饮又停,而再致呕吐,此乃脾虚饮停之呕吐,故治以本方健脾化湿,利水行津。方中猪苓利水化饮,白术健脾化湿,茯苓淡渗利湿,脾肾得健,饮邪自消。配制散剂,取“散者散也”之意,使水饮得散,中阳复运,气化水行,则无水饮复留之虞也。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停饮呕吐的调治方法。
【参考】
[按语] 本条“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与第二条“先呕却渴,此为欲解”旨意相同,重点在于阐明饮去阳复的机理。
尤怡认为以饮水过多,与护理不当有关,故陈云来亦云“然思水之人,又有得水而贪饮,则胃中热少,不能消水,更与人作病,故思水者,用猪苓散以散水饮。”可见均以本方为善后之剂,对深入理解有一定参考意义。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欲解之征也。即论中所言先呕后渴,此为欲解之义也,急与之,呕吐后,伤津液,水入津液可复也。若未曾呕吐即思水者,即论中所言先渴却呕之证也。是为水停心下,应治其支饮而渴方愈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2-15 08:44
标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13条
请注意与五苓散的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7 07:0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7 00:39 编辑
呕吐而病在膈上,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欲解之征也。即论中所言先呕后渴,此为欲解之义也,急与之,呕吐后,伤津液,水入津液可复也。若未曾呕吐即思水者,即论中所言先渴却呕之证也。是为水停心下,应治其支饮而渴方愈也。”=
================================================
剧烈的呕吐,引起血容量降低,引起口渴,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即后思水者,欲解之征也。这个时候应该给病人适量喝水。
猪苓散,健脾利水。
膈上:即心肺。病在膈上,即心肺病。最常见的是: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引起的支饮-肺心病证态。
肺心病引起肾功能障碍可致原有少尿、浮肿进一步加剧。酸碱失衡可致口渴、尿少、神经、消化症状,有的可出现心律紊乱。
合并心衰竭时,会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尿少、上腹胀痛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综合考虑:呕吐而病在膈上是指:支饮-肺心病证态,病人出现呕吐、口渴、少尿等临床表现。猪苓散含猪苓、茯苓、白术3味药。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猪苓散是五苓散的基础,应该具有确实的利尿作用。
本条是指肺心病出现剧烈呕吐的时候,已经引起口渴,给病人喝水,可以止渴,但是不能治疗疾病,这时候需要立即给与猪苓散治疗。肺心病没有呕吐或者轻微的呕吐没有口渴者,属于一般的水停心下,是苓桂术甘汤(轻者)或者真武汤(重者)、小青龙汤(合并感染者)等的适应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7 08:44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释义: 病在膈上引起呕吐,呕吐后思水解渴(想喝水解渴),急与猪苓散主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7 08:5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7 00:57 编辑
女性,60岁。长期患肺心病,1天前因剧烈呕吐而口渴、尿少,在当地医院给予迅速大量输液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而死亡,其诱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严重脱水
- B、严重低血钾
- C、迅速输液
- D、严重低血钠
- E、严重酸中毒
正确答案:C
这时候是猪苓散的适应症。应该利尿而不是输液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衰导致死亡。
这是一个典型病案。古今中外的共同参照物。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