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2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2-1 09:00
标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2条
第2条
【原文】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释义】
由于脾胃虚弱,健运失常,水湿停于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胃气上逆,内停之饮亦随之而出。若因吐而饮邪尽去,胃阳得复,则口中渴,这种先呕而后口渴者,为饮去阳复之征,故知此为欲解。若水饮停于胃中,中焦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亦见口渴,然渴而饮入之水不化,更助水邪,蓄结心下而为饮,停饮内阻上逆而作呕,这种先渴而因饮水致呕的,属内停之饮所致,故云“此属饮家”。
呕吐患者,本就耗伤津液,应有口渴之象,今呕吐而口反不渴,此乃饮邪停于心下,属于饮邪致呕,故云“此属支饮”。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停饮呕吐的辨证要点。
【参考】
[按语] 口渴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常反映人体津液的盛衰及其分散情况,对分辨寒热虚实证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条所论饮家口渴,多见渴而不多饮,并恶冷饮,或渴而不欲饮;或饮后则吐。故仲景从先呕后渴,先渴饮而后呕,呕而不渴来推断水饮之去留,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后世诊法的发展有很大启迪作用。
本条未立治法,但可与本书《痰饮病篇》诸多方剂参照选用。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此以呕后作渴为欲解,先渴后呕为停饮,呕而不渴为支饮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3 09:52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3 02:15 编辑
口渴感觉是机体对水需要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护性生理机制。
当机体缺水时,血浆和细胞间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视前区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口渴反射而思饮水。
有人认为可能有渴感中枢,位于下丘脑,在调节渗透压感受器的附近。
主要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用高渗盐水灌注山羊的渴感中枢部位,即可引起极度烦渴,
大量喝水,直至产生严重水中毒;若破坏这一部分,渴感消失,则出现高渗性脱水。同时,渴感刺激也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促使肾脏保留水分;反之,抑制渴感随即抑制分泌,引起水利尿。通常总体液缩减1%-2%即可引起渴感。严重的水丢失超过钠的丧失,如沙漠中水源断绝、炎症影响水的摄入、尿崩症失水过多等均可引起明显的细胞脱水和渴感。当血容量降低到5%-10%,有效循环量明显减少,如出血、腹泻也可引起口渴感。
主要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升高(血浆钠离子浓度升高)产生口渴感,呕吐主要为胃液,
呕吐以后,胃液大量丢失,血浆浓缩,血容量降低,会导致口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3 10:1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3 02:30 编辑
由于心衰以后难免有腹水形成,脱水的现象,所以经常出现的口干口渴。
心衰本身由于心脏功能下降,胃肠道淤血本身就是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表现,已经到了心衰的严重阶段。
水停心下与心下支饮的区别。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3 17:54
“此以呕后作渴为欲解,先渴后呕为停饮,呕而不渴为支饮也。”用呕与渴的先后关系判断、鉴别:欲解、停饮、支饮。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