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25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9-14 09:38
标题: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25条
第25条
【原文】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词解】
冒眩:神志昏冒,眼前生黑光。
【释义】
由于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饮邪停于心下,上乘清阳之位,所以头目晕冒比较严重。
治以泽泻汤,健脾行饮,消阴通阳。方中白术健脾益气,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重用泽泻利水消饮,降浊泻阴。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支饮发生眩冒的证治。
【参考】
[临床应用] “苦冒眩”症,病发时头目沉重,眩晕,双目紧闭,不欲视物,动则呕吐清水。若浊阴上干清窍,尚可见头痛、鼻塞、耳鸣、面色黧黑;脾阳失运或湿浊困脾者,可见大便素溏和多寐、舌体胖大宽厚、苔白滑腻,脉象沉滑。泽泻汤广泛应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突发性耳聋等属水饮所致者效佳。有报道用泽泻汤加减治疗中耳积液者,因“泽泻能使清气上升,除头目诸疾”,配茯苓以减轻迷路水肿,石菖蒲通九窍,对耳部闷胀不适、耳鸣、听力下降者,效佳。痰热者加黄苓、龙胆草;气虚者加党参、炙黄芪;阴虚者加生地、石斛、麦冬;外感风寒者加辛夷花、防风、苍耳子。外感风热者加桑叶、菊花;血分瘀热者加琥珀、赤芍、丹皮、丹参。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9-14 09:40
标题: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25条
支饮乃属《金匮》痰饮病四大证型之一。《金匮·痰饮咳嗽病篇》中说:“夫饮有四,……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支饮”是指痰饮停滞胸膈,阻碍肺气宣降而引起的以咳喘为主症的肺部疾患,即《金匮·痰饮咳嗽篇》原文所说:“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谓之支饮。”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等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9-14 09:47
标题: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25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4-3 23:39 编辑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①,泽泻汤主之。(二十五)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校勘
名词解释 ①冒眩:即头昏目眩。
释意 本条论述支饮冒眩的证治。心下有支饮,为胃中有水饮。水饮之邪上冒,蒙蔽清阳,因而出现头昏目眩,但无喘满、咳逆,故属支饮轻证。治以泽泻汤健脾泻水,使水气下行,浊阴不再上冒清阳,则冒眩自止。方中泽泻重用以利水消饮,白术健脾制水。以药测证,本条应有小便不利。
本条冒眩的病机与苓桂术甘汤证的目眩病机相同,但苓桂术甘汤证有胸胁支满,而本方证无。
按语
选注 《金匮要略直解》:“《内经》曰:‘清阳出上窍’,支饮留于心膈,则上焦之气浊而不清,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其人苦眩冒也。” 《金匮要略心典》:“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
临床应用 本方广泛用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慢性支气管炎等属水饮所致者效佳。
有报道用泽泻汤加减治疗中耳积液者,因“泽泻能使清气上升,除头目诸疾”,配茯苓以减轻迷路水肿,石菖蒲通九窍,对耳部闷胀不适、耳鸣、听力下降者效佳。痰热者加黄芩、龙胆草;气虚者加党参、炙黄芪;阴虚者加生地、石斛、麦冬;外感风寒者加辛夷花、防风、苍耳子;外感风热者加桑叶、菊花;血分有瘀热者加琥珀、赤芍、丹参、丹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6 08:1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4-4 01:19 编辑
选注 《金匮要略直解》:“《内经》曰:‘清阳出上窍’,
支饮留于心膈,
则上焦之气浊而不清,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其人苦眩冒也。” 《金匮要略心典》:
“冒者,昏冒而神不清,
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
临床应用 本方广泛用于
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慢性支气管炎等属水饮所致者效佳。
=====================================================================
支饮留于心膈,
则上焦之气浊而不清。把心下水气的病位定于心膈、上焦,心主神明,才会出现
“冒者,昏冒而神不清,”这种解释比较合理。
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慢性支气管炎(渗出性炎症),病属上焦心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6 08:16
心下有支饮,支饮是指阻塞性肺病(具有渗出性病变)及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隐性水肿等病理状态,),心下是指上焦心肺,而不是中脘脾胃。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