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五脏风寒聚积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第20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8-29 17:21
标题: 五脏风寒聚积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第20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11 23:04 编辑

第20条
【原文】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䅽 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 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词解】
   䅽气:即谷气,指小谷之气停积留滞之病。
  诸积:包括《难经•五十六难》所称五脏之积,即心积曰伏梁;肝积曰肥气;脾积曰痞气;肺积曰息贲;肾积曰奔豚。其病由皆由气、血、食、痰、虫等的积滞所引起。
  上关上:关上即关部,上关上,指关脉的上部。
  下关:指关脉的下部。
  气冲:即气街,穴名,在脐腹下横骨两端,鼠豀穴上三寸,此处代表部位。
【释义】
  本条论述积、聚、䅽  气的区别和积病的脉诊。积和聚有区别:积病在脏,由于气滞血瘀,阴凝积结所致,所形成的痞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聚病在腑,由于气郁而滞,感寒而聚,偏聚于腑,故痛无定处,发作有时,推之能移,时聚时散。从病情重轻而言,积在脏属阴,累伤血分,气血渐积,积块可由小到大,按之硬,病根较深难治;聚病在腑属阳,损在气分,聚块大小不定,按之柔,病根较浅易治(谷)气即食积之病,由于谷气壅塞脾胃,肝郁不舒,故胁下痛,腹满嗳气或呕恶,若按摩之则气机得以舒通,胁痛可得以缓解,但不久气又因滞而复结,再作胁痛,故须消食导滞,谷气得消,胁痛方能根治。

  诊断积病的重要方法,脉来细而附骨为积病。因为积病多由气血痰食阴寒凝结,气郁血瘀,病在脏在阴,气血营卫不能上行外达,故脉多沉细而不起,好象附着于骨上。可以根据脉沉细出现的部位,诊断积病的部位。如寸口脉沉细,积病在胸中,因寸口主胸中疾患;寸口微上脉沉细,积病在喉中;关位脉沉细,积病在脐旁,关位微上脉沉细,积病在心下;关脉微下脉沉细,积病在少腹;尺部脉沉细,积病在气冲;沉细脉象在左脉出现,积病在身体左侧;沉细脉象在右脉出现,积病在身体右侧;沉细之脉在左右两侧出现,积病在中央。治疗积病的立法处方,要根据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积、聚、 气的区别和积的脉诊。
【按语】
  本条有关积、聚病的鉴别诊断与《难经•五十五难》的精神是一致的。二者在病机和治疗上有一定的联系。聚病日久,气病及血,可转化为积,而积病早期,治疗及时得当,病可由血转气,由脏出腑,病即由重转轻。由于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畅,气滞则血瘀,故治血当理气,行气当养血,所以临床上往往积聚并提。至于具体治疗,本书有下瘀血汤、桂枝茯苓丸、大黄 虫丸等方剂可与此互参。 气之病虽有疼痛,但与积聚之疼痛迥异,不可混淆。 气之治,后世常用越鞠丸、六郁汤,每有良效。
  对于脉诊以辨积病部位之文,朱震享等认为与《素问•脉要精微论》尺肤诊以判断病位的精神是一致的。此说有理论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8-29 17:26
标题: 五脏风寒聚积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第20条
     积和聚有区别:积病在脏,由于气滞血瘀,阴凝积结所致,所形成的痞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聚病在腑,由于气郁而滞,感寒而聚,偏聚于腑,故痛无定处,发作有时,推之能移,时聚时散。
     相当于西医对于包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1 17:42
           问曰:病者积、有聚、有䅽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䅽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䅽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傍;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1 17:5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11 09:58 编辑

       腹腔包块   
病因


常见的原因有脏器肿大,空腔脏器膨胀,组织增生,炎症粘连及良恶性肿瘤等。


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按包块性质大致可分为六种。


1.生理性“包块”


并非真正的疾病,但有时误认为病理性包块。除子宫、膀胱、粪块外,发达的腹直肌腱划间的肌肉,消瘦者的脊柱或骶骨岬和自发性痉挛的肠管等,都可能被误诊为病理性的。甚至腹壁松软或薄弱者的腹主动脉,也会被误认为是“搏动性包块”。


2.炎症性包块


多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征象。如阑尾周围炎包块、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肾周围脓肿等。


3.肿瘤性包块


多为实质性包块。恶性肿瘤占多数,特点为发展快,晚期伴有贫血、消瘦和恶病质;良性肿瘤则病史长,肿瘤较大、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4.囊性包块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常见的有先天性的多囊肝、多囊肾、脐尿管囊肿;滞留性的胰腺囊肿、肾盂积水;肿瘤性的卵巢囊肿;炎症性的胆囊积液、输卵管积水、包裹性积液;寄生虫性的包虫囊肿等。


5.梗阻性包块


胃肠道的梗阻性包块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或便秘不排气等;梗阻胆道的包块引起无痛性黄疸,一般不发热;梗阻尿路系的包块常引起腰部胀痛。


6.外伤包块


如左上腹部的脾破裂血肿,上腹部的假性胰腺囊肿,下腹或盆腔的腹膜后血肿等。见腹部创伤。


诊断


腹部包块主要依靠触诊检查。触诊如果发现包块,应注意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度、有无压痛及移动度。借此来鉴别包块的来源和性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2 07:0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12 02:59 编辑

              聚、䅽  气的区别和积病的脉诊。积和聚有区别:
时,推之能移,时聚时散。
从病情重轻而言,积在脏属阴,累伤血分,气血渐积,积块可由小到大,
按之硬,病根较深难治

       聚病在腑属阳,损在气分,
聚块大小不定,按之柔,病根较浅易治

    (谷)气即食积之病,由于谷气壅塞脾胃,肝郁不舒,故胁下痛,腹满嗳气或呕恶,若按摩之则气机得以舒通,胁痛可得以缓解,但不久气又因滞而复结,再作胁痛,故须消食导滞,谷气得消,胁痛方能根治。
==========================================

   作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2 07:3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11 23:46 编辑

                积和聚有区别:
              1     积病在脏,由于气滞血瘀,阴凝积结所致,所形成的痞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积块可由小到大,按之硬,病根较深难治。

              2     聚病在腑,由于气郁而滞,感寒而聚,偏聚于腑,故痛无定处,发作有时,推之能移,时聚时散。
损在气分,聚块大小不定,按之柔,病根较浅易治
从病情重轻而言,积在脏属阴,累伤血分,气血渐积,积块可由小到大,按之硬,病根较深难治聚病在腑属阳,损在气分,聚块大小不定,按之柔,病根较浅易治
             3(谷)气即食积之病,由于谷气壅塞脾胃,肝郁不舒,故胁下痛,腹满嗳气或呕恶,若按摩之则气机得以舒通,胁痛可得以缓解,但不久气又因滞而复结,再作胁痛,故须消食导滞,谷气得消,胁痛方能根治。

============================================================

        
         1     积病在脏,由于气滞血瘀,阴凝积结所致,所形成的痞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积块可由小到大,按之硬,病根较深难治。(1) 有形之包;(2)固定不移动;(3)按之硬;(4)疼痛部位固定。(肿瘤性包块)
         2     聚病在腑,由于气郁而滞,感寒而聚,偏聚于腑,故痛无定处,发作有时,推之能移,时聚时散。损在气分,聚块大小不定,按之柔,病根较浅易治。(1)痛无定处,发作有时,(2)推之能移,时聚时散。(3)聚块大小不定,按之柔。(炎症性包块)  
        3(谷)气即食积之病,由于谷气壅塞脾胃,肝郁不舒,故胁下痛,腹满嗳气或呕恶,若按摩之则气机得以舒通,胁痛可得以缓解,但不久气又因滞而复结,再作胁痛,故须消食导滞,谷气得消,胁痛方能根治。 肝气郁结,肝胃不和,(心身疾病中的肝胆胃肠疾病)

   典型病例,大致如此。中西医的分类参照物不同,西医按照病理学分类,中医按照脏腑、临床表现特点分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2 07:44
         大致判断难治或者易治,仅此而已。腹部包块的分类也是这个意思,大致判断易治难治,采用什么方法治疗的大致判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2 07:49
  临床辨证论治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此为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2 11:06
         谷 繁体字   穀(穀、谷,本来是两个字)
         "谷"在汉字中是一个单字,具有一词多义,大致可理解为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本字发音为拼音ɡǔ,又发音lù 以及yù,所以它是一个多音字,稻谷的谷、山谷的谷,本来是两个字,《简化字总表》将这2个字合并。'"谷"共7笔画。另外"谷"也可作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2 11:09
          䅽、穀、谷,在这里同音、同意义。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