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6:38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第8条
【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词解】
魁羸:形容关节肿大。沈氏、尤氏、《金鉴》俱作:“ 羸(wāng léi)”,是指身体瘦弱。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
温温:作蕴蕴解,谓心中郁热烦闷不舒。
【释义】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阳气,邪留关节,气血流行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焦,流注于下,故两脚肿重如脱。湿邪郁于内,郁积化热,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晕,温温欲吐,短气,身体瘦弱。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行痹,祛风除湿。方中桂枝散风通络;麻黄散寒透湿;白术健脾化湿;附子温阳通络,散寒化湿;防风散风;生姜、甘草健中散湿;芍药敛阴活络;知母滋阴清热降火。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风湿历节的辨证论治。
【参考】
1.临床应用:本方用于感受风湿,化热伤阴之痹证。其症可见发热恶寒,遍身关节疼痛、肿大并伴有灼热,或全身表现虚寒而局部有热者。若掣痛难以屈伸,得热痛减者,倍加麻黄、附子;身体关节重着肿胀,遇阴雨加剧者,倍加白术;湿已化热,关节红肿热痛者,倍加芍药、甘草、知母。目前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神经痛等病证。本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者,加生石膏、薏苡仁;血虚肢节肥大者,加鸡血藤、鹿 草、白芷;湿盛肢节肿大者,如萆薢、泽泻、防己;气虚加黄芪;服药后胃脘不适,可加蜂蜜同服。
2.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诸肢节疼痛,即历节也;身体 羸,脚肿如脱,形气不足而湿热下甚也;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湿热且从下而上冲矣,与脚气冲心之候颇同。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6:45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中医的风湿历节病,同归于痹病,与西医的风湿性疾病等同。路志正先生的风湿病学已经做了详尽的论证。
目前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神经痛等病证。本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者,加生石膏、薏苡仁;血虚肢节肥大者,加鸡血藤、鹿 草、白芷;湿盛肢节肿大者,如萆薢、泽泻、防己;气虚加黄芪;服药后胃脘不适,可加蜂蜜同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6:50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桂枝芍药知母汤
【 来 源 】金匮要略 , 张仲景, 206前
【 处 方 】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
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 用 法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 25克 芍药 18、5克 甘草 12、5克 麻黄 12、5克 生姜 12、5克 白术 30克 知母 25克 防风 25克 附子 12、5克
水煎两遍合一日分次 服。
陆渊雷说: 本条证治急性关关节风湿病,其他脓毒性、淋菌性、梅毒性关节炎亦可用。
汤本求真说: 本条《指金匮条》是述慢性关节炎,尤其如畸形性关节炎之症治。
尾台榕堂说: 防己黄芪汤治风毒肿,附骨疽、穿踝疽,稠脓已歇,稀脓不止,或痛或不痛,身体瘦削,或见浮肿者,若恶寒下利者更加附子佳。
按: 本方治脓毒性关节炎,兼用黄芪汤加当归、忍冬花收效更佳。
华冈青洲说: 桂枝加术附有治闭不回,有回气不循之效。又说: 葛根加术附治血闭不回致血弥凝者,有行血凝滞之效。(按:血当改作液体。)越婢加术附,解水毒之留滞,故风湿、痛风、热痛治之颇佳。
按: 本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合方加防风治头眩痛,身体痛,骨节痛。参华冈氏说本方加葛根、石膏,则又含三个方意。汤本氏以为防风近似葛根,而实践观察解凝滞,防风则无能,知母作用引起水代谢活动变化的机制联合以上四方消除症状,全赖麻黄附子送远处及其隙间成功效,虽乃是假说,而临床是符合事实的。(血浆变异加石膏,体液凝滞加葛根防己的效应,当前科学虽不能作证。)
病例一: 朱燕 女 22岁
半月板撕裂,数月不能行动,住院医生以非动手术才能愈,预后:好者占多数。其父疑虑不定。写信给我[当时在内蒙古]即寄本方兼用血府逐瘀汤(王清任方)共计20付,复健如常。
选自《葭杭文集(妇科)》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不用则无效。何绍奇认为: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
转自【百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7:00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中药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研究:
研究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RA的发病率在我国约为0.4%,全球为0.5%~1.0%。半个世纪以来,关于RA的发病机制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中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和滑膜细胞的类肿瘤样增生在RA免疫炎症和骨质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热点。中药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是金匮要略的名方,其方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临床广泛使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清楚。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在免疫病理、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与人RA最为接近,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研究RA发病机理、治疗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在本实验中,我们复制了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然后从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大鼠的治疗作用,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对CIA大鼠c-myc mRNA表达影响等方面对其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
在
2009年05月14日 05:04pm
时添加 -=-=-=-=-
科学是为了解释中医已经证明了的事实!而不是去否定事实。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7:07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活性的影响
赵慧;顾立刚;陈小军;孟明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为RA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其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小鼠胸腺细胞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性,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均可使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及IL-1β活性明显升高,治疗组起下调作用,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TNF-α、IL-1β异常增高,与RA发病密切相关。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降低CIA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IL-1β浓度,从而抑制或控制RA病情发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7:09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目的:观察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对HLA-DR4转基因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1L-2)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HLA-DR4转基因小鼠CIA动物模型,评价造模后桂枝芍药知母汤早期给药对CRP、IL 2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该方能明显降低RA转基因小鼠的CRP、IL-2(P<0.05);同时,RA转基因阴性鼠中药组与转基因阳性鼠中药组比较,CRP明显降低(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有改善RA的病情和症状,抑制IL-2和CRP分泌的作用,这可能是本方治疗RA取得良好疗效的机理之一.
作 者: 张琦 吴轰 江泳 刘薇 曾升平 冯全生 徐建虎 赵征宇 作者单位: 张琦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610075)
吴轰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刊 名: 中医杂志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7:12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24 01:03 编辑
简述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源流发展
吴建红
关键词:芍药知母汤;源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2000)03-0014-01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张仲景治疗风湿历节之方,此后不少医家对其主治病证进行了增补,并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或衍化新方,使其应用范围扩大。本文简述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源流发展。
桂枝芍药知母汤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上,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
魁
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以后历代医家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治病证进行了增补。如《类聚方广义》谓其“治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欲成脓者;治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手足挛痛者,
兼用
蒙
宾丸
;痘疮其贯脓不足,或过期不结痂,憎寒身热,一身疼痛,而脉数者。”补充了肢节疼痛特征为痛无定处,呈游走性;又增加治疗疮疡和天花。《皇汉医学.别论》云:“此方治谓以身体??为目的,治历节经数日,骨节如木之疣而肿起;两脚有微肿而疼痛,因而上逆为头眩、干呕等证者;又用于腰痛,鹤膝风等,又俗称脚气,此方有效,脚肿如脱者,谓足肿如脱,不能步也”。并能治疗腰痛及关节肿大的鹤膝风。《古方新用》言:“脚肿疼痛不能履地,足底足背肿胀增厚,压之不凹陷,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者”。田宗伯引自《汉方处方应用实际》云其能“治历节经久不愈,关节肿痛麻木,两足微肿,肢软乏力,因痛上逆而呕者,亦治鹤膝风”。“四肢或其它关节慢性肿痛,体弱,枯燥者。”认为此病迁延日久,不仅伤阴,也耗气;不仅症见关节肿痛,也见关节麻木。
与此同时,后世医家多崇仲景之意,或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本方,根据病情的需要加减化载。如防风汤(《外台秘要》卷14载《古今录验方》)即桂枝芍药知母汤去麻黄,桂心易桂枝,减弱走表散寒之功,增强温里通脉之力,治疗里寒较重之“身体四肢关节疼如堕脱,肿按之皮急,头眩短气,温温闷乱欲吐”。或效此方之法,或多用此方之药拟制治疗风寒湿侵入人体所致病证的方剂。如唐.孙思邈小续命汤(麻黄、桂心、甘草、生姜、人参、川芎、白术、附子、防己、芍药、黄芩、防风,见《千金要方》卷8),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宋.陈师文等的五积散(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往来,饮食不进”。许叔微的排风汤(白鲜皮、芍药、桂枝、防风、当归、川芎、甘草、杏仁、白术、茯神、麻黄、独活,见《普济本事方》卷1),治“中风”。明.傅仁宇的补阳汤(灸甘草、羌活、独活、人参、熟地、白术、黄芪、茯苓、生地、知母、柴胡、肉桂、白芍、陈皮、泽泻、防风、当归身)和升阳泄阴汤(羌活、当归身、独活、甘草根、白芍、熟地、人参、生地、黄芪、楮实子、白术、白茯苓、防风、陈皮、知母、柴胡、厚肉桂,见《审视瑶函》卷五),用治眼科“视正反斜症”。清.林佩琴的薏苡仁汤(薏仁、当归、川芎、生姜、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甘草、川乌、麻黄,见《类证治裁》卷5)治湿痹。徐大椿将其方去生姜、知母,加 39味中药组成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卷1),治“一切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扑损伤,小儿惊痫,妇人行经”。王泰林的桂枝黄芪鳖甲汤(桂枝、芍药、黄芪、防风、秦艽、当归、鳖甲、浮小麦、炙甘草、生姜、大枣,见《退思集类方歌注》),治“久疟,营虚卫弱,汗多,洒淅恶风”。常用成药狗皮膏,亦是用该方去生姜,以官桂易桂枝并配入76味中药熬炼制成的。
近几十年来,医者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类、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坐骨神经痛、结节性红斑、关节型银屑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髂肢静脉血栓形成、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痛经、头痛、牙痛等。使桂枝芍药知母汤的衍化方不断增加,进一步发展了经方的运用范围。
吴建红,女,1961年生,讲师。
吴建红(湖北中医学院基础部 430061)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7:15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20 22:58 编辑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下颌关节痛有奇效
颞下颌关节痛是指下颌与耳连接处的关节的疼痛,生活中比较常见,好发于青壮年,在医学上称颞下颌关节炎。将手指放在两边的耳道前,张大嘴就能听到类似裂开、弹响的声音。
颞下颌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局部关节疼痛、耳部疼痛、头痛、咀嚼时的疼痛,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张嘴的程度有限,有时吞咽食物也有困难。一般认为本病是牙齿不正,牙齿不能正确的合在一起导致和肌肉失衡,嘴张开时偏向一侧,下颌的运动不平衡所引起。治疗通常是用消炎药如萘普生钠、阿斯匹林和其它非类固醇类药物,还有封闭、针灸、离子导入等方法。但本病有时缠绵难愈,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本人前一段时间就出现右侧颞下颌关节痛,开始时局部轻微压痛,没有在意,自己揉揉好象好一点。但过两日后局部疼痛加重,有时会右侧头痛,影响吃饭,就连忙服用消炎药,服用后有一些缓解,但数天后便没有效果了。于是停止用药,自己用针刺,取穴:阿是穴、下关、听宫、颊车、合谷、翳风,每次选三个穴位,每天一次。经过一周治疗后,局部压痛减轻,但吃饭张嘴太大、用力嚼时还是疼痛,很不方便。此时忽然想起以前看张炳厚先生的医书,书中有关于治疗下颌关节痛的处方,效果很好。于是赶忙查找,书名是《神医怪杰张炳厚》,原文为:“据刘老(刘渡舟)讲,在一次全国名老中医编写中医二版教材时,其中上海一名老中医对诸老说:‘本人患有下颌关节痛,百治不效,今日精英荟萃,谁出高方,以除此症。’其中一老中医说:‘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试,算我班门弄斧吧。’当时诸老闻之一惊,都想既没经中医四诊就出此方,表示怀疑。患病者立即取方治之,3付药后,痛若无。” 刘炳厚先生原为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曾师从刘渡舟教授,想此记述应该可信,于是就用原方试用。
方为:桂枝12克白芍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片10克(先煎)每日一剂,日服三次。三天后疼痛明显好转,心里特别高兴,真没有想到经方的效验如此神速,接着又连用6剂而痊愈。以前给病人开方,都会加减,而这次是在自己身上原方照用,并且真是效如桴鼓。
暗叹我辈对经方的体会太少,以后一定要加强学习。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其条文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中桂枝、麻黄、防风温散寒湿于表,白芍、知母和阴行痹于里,白术、附子助阳除湿,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同时麻、桂得术能兼除表里之湿,合以附子可温经复阳;生姜既助麻黄散寒,又助白术、甘草和中。全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的功效,并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桂枝芍药知母汤在中医临床中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颞下颌关节炎古人无明确的提法,应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刘炳厚先生自述40年来临证常用此方,效与不效各半,此方治此症,值得观察研究。
因是本人亲身体验,撰述于此,供大家参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7:31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知母【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知母煎剂在琼脂平板上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沙伯氏培养基上,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也有些抑菌作用。乙醚浸膏及在此浸膏中经丙酮处理所得之粗结晶对在普、拜二氏培养基上的H37RV人型结核杆菌亚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前者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64000(无血清)或1:16000(加血清);后者则为1:16000~1:8000,前人所得之皂甙无此作用。在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的治疗上,用含2.5%知母粉的饲料喂食后,对肺部结核病灶有抑制作用,但小鼠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如提高到5%,则肺结核指数(反映肺脏大体病变的情况)可接近异烟胼,但死亡率却较对照组更高,可能是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之故。在对豚鼠的实验性结核的治疗中,知母显示有治疗效果,肺部病变较对照组减轻1/2左右。
②解热作用
浸膏2毫升/公斤(1毫升相当生药2克),与大肠杆菌(0.03%)2.3毫升,同时注射于家兔皮下,或先注射大肠杆菌,隔15分钟后再注入浸膏,体温均不升高,故认为有解热作用。
③其他作用
浸膏给家兔静脉注射,小剂量(0.5毫升浸膏中性原液)时对呼吸及血压均无影响,中等量(1~3毫升)能抑制呼吸,血压亦轻微下降,大量(7毫升)则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导致死亡。浸膏液(0.001~1%)对在位蟾蜍心脏,低浓度无显著影响,中等剂量抑制,大量则麻痹心脏。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无显著影响。
知母干浸膏(6克/公斤)给正常家兔注射后,未见对血糖有何影响,醇提取物可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升高。有人报告水提取物,给兔口服200毫克/公斤,能引起血糖下降,特别是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作用更显著。对正常大鼠,知母不能增进葡萄糖之氧化,虽可促进横膈、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使横膈中糖元含量轻度增加,但肝糖元含量却有所降低。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的小鼠,知母水性提取物100~15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降低血糖,尿中酮体减少,死亡率较对照组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14 18:03
标题: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20 23:02 编辑
按: 本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合方加防风治头眩痛,身体痛,骨节痛。参华冈氏说本方加葛根、石膏,则又含三个方意。汤本氏以为防风近似葛根,而实践观察解凝滞,防风则无能,知母作用引起水代谢活动变化的机制联合以上四方消除症状,全赖麻黄附子送远处及其隙间成功效,虽乃是假说,而临床是符合事实的。(血浆变异加石膏,体液凝滞加葛根防己的效应,当前科学虽不能作证。)
===========================================================================
桂枝附子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治疗阳虚痹证的经典方之一,现将桂枝附子汤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桂枝附子汤
的配伍理论
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组方为:桂枝、附子、大枣、生姜、甘草,主治太阳病类似证风湿盛于肌表[1]。古代医书和现代文献对该方的组方原则皆有阐述。桂枝与附子同用首见于《伤寒论》,一般认为取方中桂枝辛温、附子辛热之性,其中桂枝温通阳气,畅达经气,祛风散寒,走皮肤和营卫,入关节温津血。附子温壮阳气,驱逐寒湿,与桂枝相用,共同达到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邪的目的。并用两药又加生姜、大枣、甘草,其中生姜与桂枝相用,调和营卫,倍增振奋阳气,驱散寒湿;与附子相和,助阳而散寒,大枣补中益气,与桂姜合用,温阳以补阳。甘草益气补中,与大枣相用,益气助阳,与桂、附、姜相伍,温阳益气补阳,调和诸药,诸药相伍,温阳、助阳、补阳,祛风胜湿散寒,以治疗阳虚肌痹证[2]。桂枝附子汤配伍得当,治法严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对该方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桂枝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马维智[3]用桂枝附子汤原方治疗经过Jones诊断标准得以确诊的类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水杨酸制剂相比较,该方疗效和达到疗效的时间与水杨酸制剂相近;日本学者今田屋章等[4]经过临床实践认为本方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
2.2 腰膝痛、坐骨神经痛、产后痹痛万友生[5]曾报道治疗腰膝痛患者,本方3剂取效,用于坐骨神经痛属于风寒湿痹者亦有一定疗效。产后身痛亦称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多因产后气血俱虚、营卫失调、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气血凝滞不通所致。曹云云[6]报道用该方加味治疗妇女产后身痛,总有效率达95%。
2.3 寒疝、阳痿早泄王占玺[7]报道曾治诊断为寒疝患者和阳痿早泄患者,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而愈。
2.4 真心痛、低血压、心动过缓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桂附有很好的强心作用。用该方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一定疗效[8]。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5 儿科病王其仙[9]报道桂枝附子汤加味用以治疗小儿虚寒泄泻、虚寒喘咳、虚寒关节痛、虚寒呕吐、虚寒腹痛、胃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2.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日本赤泽好温报道[10]用本方加味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取得较好效果。
2.7 其他除以上报道外,还有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乙型肝炎、喉炎、支气管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炎等报道[11]。
3.药理研究
日本学者[12]报道,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本方加白术、白芍、茯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和一些化学介质的作用有关,并可避免皮质醇及非皮质醇类抗炎药的显著不良反应;还报道[13]该方通过实验证明,对氧化苦接触性皮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对于高岭土—角叉菜胶诱发的足水肿(急性渗出性炎症模型)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右旋糖酐诱发的足水肿无影响;邱明义等[14]通过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的抗炎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证明桂枝附子汤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不明显。
近年来,采用中医经典方及其加减方治疗风湿痹证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而倍受欢迎,在痹证的防治中越来越显出优势,因此对中医古方的开发和中药新药的研究也倍受关注。象桂枝附子汤这样的经典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而该方又在中医临床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历两千年而不衰。因此,对其全方进行进一步开发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中医古方(复方)的研究又恰恰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之一。我国近年来在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化学药物和国外某些复方药理研究相比较有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从中医药理论出发,建立起符合中医病证的动物模型、实验手段和方法,加大中医古方的研究开发力度,使这些古方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应用。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
在
2009年05月14日 06:12pm
时添加 -=-=-=-=-
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68条,原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后不解致阴阳两虚之证。刘定西老中医用本方治疗寒痹,屡用屡验,现简介如下。 治疗方药芍药(赤芍或白芍或二者同用)5~309,一甘草15~309,附子9~609(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水煎服,日1剂。应用原方效果最佳,如恶寒疼痛较剧者,可重用附子,温经散寒止痛;久病体弱,全身状况较差者,可加大芍药、甘草用量,益阴扶正;胃纳欠佳,舌苔厚腻者,酌减芍药、甘草用量,以防敛邪腻胃。只要辨证准确,常可一剂减,三五剂而愈,重者亦不过十数剂。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
在
2009年05月14日 06:16pm
时添加 -=-=-=-=-
麻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6条,由麻黄三两,甘草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对于该方的适应证,清代医家张璐玉云:“此论少阴正水之病,其脉自见沉小,殊无外出之意……当效伤寒少阴例,用麻黄、附子、甘草,荡动其水以救肾邪”;七版教材亦从其说,认为“水气病身肿者,若脉见沉小,则多与少阴肾相关,与篇中所述正水相当……当斟酌病情,选择麻黄附子汤类方药,以温经助阳发汗为宜”。此外,有云其治石水者,如徐彬指出:“此方或即所谓石水之主方也”;陈修园谓“此为石水证出其方也”;丹波元坚云其治少阴表寒证,“少阴,即与伤寒少阴病同义,系于表虚寒之谓。其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取之温发”;而喜多村直宽则明确指出:“脉沉者为表寒,故宜麻附甘草汤温发之”。以上诸说,虽各有所长,但因麻黄附子汤为温经发汗之剂,而发汗乃风水、皮水的正治法,故将麻黄附子汤列为正水主治方剂显然有失允当。基于此,有必要对麻黄附子汤证做进一步的探讨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
在
2009年05月14日 06:27pm
时添加 -=-=-=-=-
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附子汤,这些方剂综合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病,如果发热加生石膏,与白虎汤相关联。这些方剂之间的关系与中医的不同证之间的变化关系必然相关。那么这种相关关系在西医的病理状态能不能建立起相关系?病理状态的病理机制能不能相关?这是考验中西医能不能融合的重要证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21 07:07
前期工作,如此扎实,值得复习。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