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3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5-7 09:40
标题: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3条
第3条
【原文】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名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词解】
  瘅疟:瘅(dán单),热也, 瘅疟是但热不寒的一种疟病,也有认为是温疟的一种。
【释义】
  “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言其病机。这里的“阴气”,指津液;“阳气”指热邪。阴液不足,阳热过盛,所以出现“但热不寒”的症状。热盛伤气,故少气而烦冤;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故手足热;热伤阴液,胃气上逆,故欲作呕吐。“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说明瘅疟病机为内外热盛。正因为如此,阴液耗伤,令人肌肉消损。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瘅疟的病机和症状。
【参考】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夫阴气虚者,阳气必发,发则足以伤气而耗神,故少气烦冤也。四肢者,诸阳之本,阳盛则手足热也,欲呕者,热干胃也。邪气内藏于心者,瘅为阳邪,心为阳脏,以阳从阳,故邪外舍分肉,而其气则内通心脏也。消铄肌肉者,肌肉为阴,阳极则阴消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0 08:06
        瘅疟,中医病名。疟疾之一。临床以但热不寒为主症。又名温疟、暑疟、瘅热、阳明瘅热。《素问·疟论》:“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又:“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命曰瘅疟。”《景岳全书·杂证谟》:“瘅疟一证,……治此之法有三,如热邪内蓄而表邪未解者,则当散以苦凉;如热因邪致,表虽解而火独盛者,则当清以苦寒,此皆治其有余也;若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日耗者,急宜壮水固元,若但知泻火,则阴日以亡,必致不救。”参见温疟、疟疾等条。指疟之发于三阴者。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诸疟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0 08:1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10 08:09 编辑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以清热透邪及养阴为主,视情况辨证治疗。内有伏邪,复感暑热,当以辛凉清热祛邪为主;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少阳阳明合病证,当清少阳阳明之热;热盛疟邪 逆传心包,治宜清热解毒通窍;热盛津伤 邪热干肺以致气急,逆传心包,治宜甘寒生津法。


证治分类


1、内有伏邪,复感暑热


治则:辛凉清热祛邪


处方:白虎加桂枝汤


若温邪兼湿,宜加半夏、豆蔻仁,滑石等


2、阴气先伤,阳气独发


治则:清少阳阳明之热


处方:柴胡白虎汤


方中柴胡、黄芩、竹叶、石膏、知母、麦冬、甘草。若津伤、兼服五汁饮


3、热盛疟邪,逆传心包


治则:清热解毒通窍


处方:银翘散加减主之,加服紫雪丹


方用连翘、银花、竹叶、犀角、元参、麦冬,加用紫雪丹,加强开窍即清热解毒作用。


4、热盛津伤,邪热干肺


治则:甘寒生津


处方:竹叶石膏汤,加紫雪丹


若神清,脉稍平,去紫雪丹,加鳖甲,青蒿等


证治细则


1、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结,小便黄赤。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 山栀子(去皮) 柴胡(去苗) 黄芩(去黑心) 桔梗(炒) 牡丹皮 贝母(去心) 荆芥穗(去梗) 升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切焙) 羌活(去芦头) 独活(去芦头)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各半两) 细辛(去苗叶一分)
  上一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二片,煎一沸急泻出,临发热头痛时,去滓热服,仍须食后,但此疟止发热并初发时先壮热者,可服。


2、治瘅疟上焦热,身重目黄。


       茵陈枳壳汤方:茵陈蒿(取叶)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桔梗(锉炒三分) 大黄(锉微炒) 甘草(炙令黄各半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3、治瘅疟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脉微其候少气烦满,手足热欲呕,但热而不寒,邪气内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销铄肌肉。


白虎加桂汤方:石膏(碎一两六钱) 知母(六钱) 甘草(炙二钱) 粳米(半合)
  上四味除粳米外, 咀拌匀,以水一升,煮药五钱匕,以米烂为度,去滓加桂末三钱匕,煎取四合,作一服,复令汗,先寒发热汗出者愈。


4、治瘅疟但热不寒,呕逆不下食。


香豉饮方:豉(半合) 葱白(七茎切) 常山(三分)升麻(一两) 鳖甲(醋炙令黄去裙 )知母(焙) 生地黄(各上八味)。锉如麻豆,每以十钱匕,以水三盏,于星月下浸一夜,横刀一口,安在药上,早晨煎取一盏半,去滓空腹分为二服,重者不过两剂瘥。


5、治瘅疟积热痰盛,寒少热多,但热不寒,烦躁引饮。大青饮方


大青(一两茎叶紫者是不紫即是远志不可用也如无真者以青黛代之) 大黄(醋炒) 赤芍药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气盛热多,宜服得利,或热稍退即止,人素有冷疾,年四十以上者,虽有热证,不宜多服。


6、治瘅疟发热不止,常山散方


常山(锉一两) 升麻(三分) 鳖甲(去裙 锉生用) 山栀子(去皮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未发前,用温水调下,取吐即瘥。


7、治瘅疟,豉心饮方


豉心(一合) 雄鼠粪(末炒二两匕) 童子小便(三升五合)甘草(炙半两) 鳖甲(醋炙去裙 ) 柴胡(去苗各一两一分) 山栀子(去皮三分) 乌梅(七枚去核) 桃心(一握) 柳心(一握) 生地黄汁(二合) 生姜(一分)


上一十二味,除鼠粪地黄汁小便外,余并细锉,入小便中浸一宿,明日煎取八合,去滓下鼠粪并地黄汁,分为三服,空心一服,食后再服。


8、治瘅疟热甚不瘥,栀子汤方


栀子仁(一两) 常山(锉三分) 车前叶(炙干半两) 粳米(四十九粒)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未发前一服,临发一服,以吐利为度,利若不止,以冷饭止之。


9、治瘅疟,石膏汤方


石膏(碎二两) 白秫米(五十粒) 常山(锉三分)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淡竹叶七片细锉,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饮一服,欲发时一服,正发时一服,三服讫,净室中卧,勿与人语,过发时后,即得洗手面及饮食,七日内禁房室及酒面,久疟不过再剂,一方加乌梅肉二七枚。


10、治瘅疟,麻黄丸方


麻黄(去根节一两) 常山(锉) 知母(锉焙干) 甘草(炙) 大黄(生锉各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温水下。未发前服,日二服,不瘥稍增之。


11、治瘅疟壮热不止,渴欲饮水,车前草汤方


车前草常山(锉) 升麻 豉炒 甘草(生各半两) 白粳米(半合)


上六味,粗捣筛,每五钱匕,以水二盏浸药,于星月下露一宿,横一小刀于药上,入五更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及未发前,各一服,良久即吐,吐定,食少浆粥。


12、治瘅疟但热不寒,烦渴不止,常山饮方


常山(锉炒半两) 甘草(锉炒一分) 乌梅(七枚椎碎去核焙) 青蒿(焙一分)


上四味,粗捣筛,即以小便一盏,水一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滓,当发日空心服。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命曰瘅疟。帝曰:善。


《金匮》云: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


[1-3]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0 08:1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10 07:34 编辑

        恶性疟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较少见,但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此种由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常以畏寒、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病理改变
     贫血
      疟疾发作几次后,可出现贫血症状。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是疟疾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之一。
     脾肿大
      主要原因是脾充血与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吞噬细胞因含有大量疟色素,脾切面颜色变深。脾肿大可达脐下,其重量由正常人的150g增到500g,甚至1000g以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0 15:2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13 23:24 编辑

      
(癉)
dàn  ㄉㄢˋ
 1. 由劳累造成的病。
 2. 憎恨:彰善~恶。
  3. 古同“疸”,黄疸病。
     中医指热症:脾瘅。火瘅(即“丹毒”)。
     瘅疟《金匮要略》
     又如:瘅暑(盛热,酷热);瘅热(盛热);瘅疟(热病名)
     黄瘅,即“黄疸”。参该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0 16:0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4-13 23:37 编辑

       《说文》:瘅(疸),黄病也。以此论之,《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3条中的“瘅疟”应该是:黄疟,即临床表现中具有黄疸的疟疾。
        第3条【原文】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名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这一条的临床表现:热,少气,烦冤,消铄脱肉,黄疸,疟母症瘕。病机是:阴气孤绝,阳气独发,邪气内藏于心。说明病情非常严重:“阴气孤绝,阳气独发”,是阴阳决离的意思,“邪气内藏于心”,心主神明,这种病理状态,不是一般的疟疾。高热,消铄脱肉,说明机体处于极度衰弱,肌肉萎缩,而且具有神志方面的病变。所以,瘅疟,与现代的恶性疟疾具有更多的重叠,二者能够相通。
        贫血,可以引起烦躁、不安、头痛的神经性统症状,引起肌肉无力、萎缩等等。
        红血球大量破坏,引起黄疸与脾肿大。引起贫血,胃肠道症状等。


      
证治细则

1、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结,小便黄赤。
       茵陈蒿汤方
2、治瘅疟上焦热,身重目黄。
       茵陈枳壳汤方
说明瘅疟具有黄疸的临床表现,所以使用茵陈蒿汤。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0 16:42
       脑型疟多在疟疾发作数日后 出现神志不清、 抽搐 和 昏迷 。如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 加之疟原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的贫血、黄疸,甚至发生 急性肾功能衰竭 成为溶血尿毒综合征,亦称黑尿热。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