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金匮要略》讨论 1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8-12 16:24
标题: 《金匮要略》讨论 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9-16 02:15 编辑

       汉代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本书总结了以前的丰富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由,介绍了不少实用有效的方剂,为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现有多种刊本及注本
      全书3卷,25篇。系统论述了急性热病之外的各科、各类疾病、病症的理、法、方、药等。第一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是全书立论基础,主要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阐明各类证候的发生变化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二至第二十二篇分别论述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症。所述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病症各有专篇。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娄,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对后世病因学说有直接启示。
  《金匮要略》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注本颇多,以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较早,而以清•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最为著名。据统计,历代注释、发挥、方论及歌括也有百余家之多。
    在国外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许多《伤寒论》之珍本,并由日本再传中国而发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仅就先后传到中国而现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匮要略》较好版本也有收藏于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医学家之研究《金匮要略》而有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流传中国者有近20种,由此可见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日本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日本现代医学昌盛的今天,日本学者仍给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以特殊的重视,许多医学家在临床医疗中,仍然十分重视该书原方之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运用该书中成方制造的成药,也为日本医界所依赖。
    《金匮要略》妇人三篇,论述妇人妊娠、产后、杂病脉证并治,内容丰富。共有原文45条,载方40首,病种包括了经、带、胎、产、杂病。篇中对妇产科病的辩证论治严谨,治法、剂型多样,已具中医妇产科学的雏型,为后世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8-12 16:46
标题: 《金匮要略》讨论 1
   《金匮要略》中的病与现在西医的综合征大致相似,其临床表现是一组症候群。在当时是常见病,多发病,急症。因此,是中医疾病的根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综合征(病)下设"证",证与方剂相统一,构成理论体系.
    症候群的辨证论治:即证的诊断标准与证据,鉴别诊断的标准与证据。证与证之间的发展关系。根据证的诊断,确定治疗方剂。
   征候群之间的关系:1 演变关系;2 鉴别关系。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08-8-12 17:46
标题: 《金匮要略》讨论 1
有一力作!期盼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8-8-15 12:45
标题: 《金匮要略》讨论 1
期待学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8-8-17 19:35
标题: 《金匮要略》讨论 1
好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22 10:59
        赵良仁,元末明初医家,字以德,江浦(今江苏江浦)人,迁居浙江。著有《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医学宗旨》、《丹溪药要》等书,《衍义》一书亦流传甚少,现存清抄本。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22 11:04
       《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他们发展、发挥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基础、依据和教育后学的课本。在国外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许多《伤寒论》之珍本,并由日本再传中国而发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仅就先后传到中国而现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匮要略》较好版本也有收藏于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医学家之研究《金匮要略》而有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流传中国者有近20种,由此可见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日本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22 11:0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5-2 23:15 编辑

        《金匮要略》自北宋刊行后,历代均有刻本传世。其中常见的有明代赵开美刻本。历代注释和研究《金匮要略》的著作亦颇多,但远远不如《伤寒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22 11:2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5-2 23:14 编辑

       对于《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成书年代,错简、失简,版本等等,学术界有争论,是纯粹的学术问题。我们现在手头上拿到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实实在在的真实书籍。学术争论与真实的书籍的科学性没有关系,不能因为有争论,而否定书籍本身的价值。
       书籍中有没有错误?有多少错误?不是我们学习经典的目的,揭示书籍中的于当今社会有用的思维方法、诊断治疗方法,古为今用,才是我们的目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0:56
       认真学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9-16 10:01
      
    《中西医融合观续》出版之前,我本想解读《金匮要略》,仔细一读,第一章就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其他章节与藏象、经络相关,不解决脏象经络,恐怕《金匮要略》读不出来。2009年,我已经通读了《金匮要略》,解不开。于是返回来学习藏象经络,这是一个大难题,中医称为中医理论的铁核。当时我犹豫了很久,能不能啃下来?思考良久之后,我选择了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当时的想法是作为攻克铁核的战前火力侦查,如果能够拿下,攻克铁核就有希望。意料之外,《金匮要略》中的许多章节讲的就是气血津液的病症,于是,2012年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续》,此后写《融合观》解决脏象经络、阴阳五行与现代医学、现代哲学的融合问题。这本书的第一校已经完成了,交到编辑部之后,空闲时间,把2009年的帖子翻腾出来,我想,现在解读《金匮要略》的困难应该小一些。

      现在把《金匮要略》翻腾出来,再解读,也许能够成功。
谢谢大家关注,请提宝贵意见。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16 10:2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9-16 02:01
《中西医融合观续》出版之前,我本想解读《金匮要略》,仔细一读,第一章就是:脏腑经络先后病 ...

《中西医融合观续》出版之前,我本想解读《金匮要略》,仔细一读,第一章就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其他章节与藏象、经络相关,不解决脏象经络,恐怕《金匮要略》读不出来。2009年,我已经通读了《金匮要略》,解不开。于是返回来学习藏象经络,这是一个大难题,中医称为中医理论的铁核。当时我犹豫了很久,能不能啃下来?思考良久之后,我选择了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当时的想法是作为攻克铁核的战前火力侦查,如果能够拿下,攻克铁核就有希望。

一一脏象,经络的核心问题在本论坛已初步得到解决,解读《金匮要略》的时机已完全成熟,支持李先生的工作!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