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9-27 11:25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以下是王国强部长在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以及笔记整理出来的,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因此只能供参考.以下只是有关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我们自己认为非常正确,把他整理出来,希望能够对中西医结合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我们理解不正确,与原作者无关.

   从临床入手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西医在各种疾病以及各个阶段之所长,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并推广下去.
    特别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探索提出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新方案,新方法,并规范化.
    三是要有包容精神,中西医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促进融合.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氛围.
    四是要更加开放,把中医推向世界.让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享受到实惠.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7-9-27 11:29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关健在病机原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12:0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7/09/27 00:3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27 11:25am 发表的内容:
从临床入手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西医在各种疾病以及各个阶段之所长,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并推广下去.
[color=#0000FF]战略上的错误!
中医的最大优处,在于从整体上、动态上把握处理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换句话说,是在病与病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化上,才是中医的长处,而不是将疾病分裂分割开来,一一研究(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12:12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color=#0000FF]致广大、尽精微。宏观的、全局的东西不弄清,局部的、微观的东西又怎能搞得明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9-27 14:51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认识的方法一种是由局部到整体,一种是由整体到局部,这是特殊性与一般性,个性与共性,实践与理论,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正因为宏观的、全局的东西不弄清,才从局部,个别开始研究,这是认识的基本方法.
      [将疾病分裂分割开来,一一研究]这里所说的疾病是西医的疾病,例如感冒,肺炎,痢疾,肿瘤之类.对于同一个病人中医的辨证是什么?西医的诊断是什么?中医使用什么方剂?西医使用什么药物?治疗效果如何?这样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再推广应用.这种思路应该行得通.
作者: 中华草医    时间: 2007-9-27 15:33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从临床入手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
楼主啊您可能错了,咱们中医是在治“病”吗????
告诉您:中医治疗“病的人”。西医治疗“人的病”您能理解吧???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7-9-27 17:19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支持王部长,应该探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17:4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27 02:51pm 发表的内容:
[将疾病分裂分割开来,一一研究]这里所说的疾病是西医的疾病,例如感冒,肺炎,痢疾,肿瘤之类.对于同一个病人中医的辨证是什么?西医的诊断是什么?中医使用什么方剂?西医使用什么药物?治疗效果如何?这样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再推广应用.这种思路应该行得通.
五种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 王天芳 吴秀艳 赵燕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与优势,其中辨证是论治的前提是决定治疗的关键,但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学的限制,目前证候尚未规范,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制约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探索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本文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从文献整理入手进行研究。通过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优势病种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这五种疾病的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中医常见的证候,力求从文献角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候要素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包括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所有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手工补充性检索。检索到抑郁症文献为2624篇、慢性乙型肝炎为1107篇、慢性肾功能衰竭为3272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53篇、更年期综合征2417篇。
  证候名称的规范:按照中医名词委颁布的《中医药学基本名词术语》对文献中辨证分型的名称进行规范。对于《中医药学基本名词术语》中不涉及的证候名称再按照《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进行规范。
  证候要素的提取:将复合证候分解为基本证候即证候要素。例如肝郁气滞分解为肝、气滞;心脾两虚分解为心、脾、血虚、气虚;肾精不足,阴阳两虚分解为肾、精亏、阴虚、阳虚等。
  二、结果
  文献整理结果:按照上述选择标准,抑郁症最后选择纳入数据库录入的文献65篇、慢性乙型肝炎245篇、慢性肾功能衰竭134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9篇、更年期综合征 470篇。
  证候类型分布的统计分析:在所有纳入的文献中[color=#0000FF]抑郁症经过证候规范归纳75个证候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归纳79个证候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归纳148个证候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归纳83个证候类型,稳定期归纳62个证候类型,更年期综合征归纳 140个证候类型。
  五种疾病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证候类型依次是: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更年期综合征。
  证候要素分布的统计分析:病位要素分布统计分析:抑郁症涉及病位类证候要素10个,合计频次为240次;慢性乙型肝炎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合计频次为1356次;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位类证候要素14个,合计频次为546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病位类证候要素13个,合计频次为156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位类证候要素8个,合计频次为192次;更年期综合征病位类证候要素19个,合计频次为1812 次。
  综合分析五脏病位要素在五种疾病共出现次数:肾(1420次)、肝(1164次)、脾(882次)、心(309次)、肺(195次)。
  病性要素分布统计分析:抑郁症涉及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合计频次为308次;慢性乙型肝炎病性类证候要素12个,合计频次为1373次;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22个,合计频次为894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病性类证候要素23个,合计频次为372次,稳定期病性类证候要素18个,合计频次为230次;更年期综合征病性类证候要素 28个,合计频次为2019 次。
  综合分析在五种疾病均出现的病性要素总共出现次数:阴虚(1098次)、热火(650次)、阳虚(646次)、气滞(624次)、湿(486次)、气虚(430次)、血瘀(373次)、痰(214次)、寒(43次)。
  三、 讨论
  病位类证候要素分析:病位就是疾病发生的部位,辨病位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邪气侵袭人体而发病时,总有一定的病变部位,不外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五官九窍等,而中医理论特别强调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我们通过对每种疾病病常见病位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疾病中常见的病位主要在肝、心、脾、肺、肾五脏,也充分说明了五脏病位在所有病位中的重要性。
  病性类证候要素分析:通过对每种疾病病性要素的分析,发现临床常见病性证候要素主要涉及气血阴阳,其中涉及气血的常见证素是气滞、气虚、血虚、血瘀;涉及阴阳的是阴虚、阳虚。若从虚实划分,实证的有气滞、血瘀、热、痰、湿;虚证的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通过对五种疾病病性要素的综合分析,发现在五种疾病均出现的病性要素是阴虚、阳虚、热、气滞、气虚、血瘀、湿、痰、寒,排在前三位的是阴虚、热(火)、阳虚。
  证型与证候要素比较:通过五种疾病出现的证候类型个数的研究,发现临床证候类型分布十分繁杂,在五种疾病中,证候类型经过规范后抑郁症包括证候类型最少,尚有75个证候类型,而最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达到148个证候类型。通过对每种疾病临床常见证候类型的频率分析发现,在研究的五种疾病中,其中有三种疾病抑郁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主要证候类型(频次在5%以上)的频率之和分别为38.92%、41.82%、18.01%,尚未覆盖全部证候类型的50%,更年期综合征也刚够50.29%,这说明临床证候的分布离散性大。而通过对五种疾病的证候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中,仅涉及到19个证候要素,而更年期综合征涉及证候要素最多,也才47个,进一步对常见病位证候要素的频率分析,发现五种疾病中常见病位的频率之和大部分在90%以上,说明3~5个常见病位可覆盖疾病的大部分信息,对五种疾病的常见病性证候要素的频率分析,发现五种疾病中常见病性的频率之和大部分在80%以上,说明5~7个常见病性要素可覆盖疾病的大部分病性信息。由上可以看出,较繁杂的证候系统而言,证候要素不仅分类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较少的证候要素可提供疾病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辨证可以达到执简驭繁的功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17:54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27 02:51pm 发表的内容:
[将疾病分裂分割开来,一一研究]这里所说的疾病是西医的疾病,例如感冒,肺炎,痢疾,肿瘤之类.对于同一个病人中医的辨证是什么?西医的诊断是什么?中医使用什么方剂?西医使用什么药物?治疗效果如何?这样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color=#0000FF]最终得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再推广应用.这种思路应该行得通.
抑郁症经过证候规范归纳75个证候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归纳79个证候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归纳148个证候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归纳83个证候类型,稳定期归纳62个证候类型,更年期综合征归纳 140个证候类型。
[color=#0000FF]——不易啊!撇开日新月异的、与日渐增的、叫出叫不出名称的新的疾病名,就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至少有三四百种之多。一个病即有数十个证候类型,三四百个病该有多少个证候类型?这样庞大的理论体系,有几个临床医生能掌握记住?就某个病的专科医生而言,这种思路似乎行的通,就一个全科医生(一个真正的中医,就应当是一个基本的全科医生),这种思路还会行的通吗?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18:1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7/09/27 06:19pm 第 1 次编辑]

[color=#0000FF]西医的分科,按照手术治疗的需要,划分为内外诸科。这种疾病的分类,促进了手术治疗的进步与提高。但从临床诊断思维出发,这样的分类是不十分合理的。合理的方式,应当是象中医一样,先分出发热性疾病和非发热性疾病(内伤杂病),在内伤杂病中,机体内部的病为内科,机体外部的病为外科。在内科病中,再以部位为纲,性质为目,纲举目张,构成一个系统的、有秩序的疾病体系(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证候体系)。这样的体系,可以帮助医者全面而系统,执简而驭繁的进行病症的诊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18:26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7/09/27 06:45pm 第 1 次编辑]


[color=#0000FF]再者,在内伤杂病领域,中医的证候诊断,往往具有独立存在的诊断价值,如肾阳虚证(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功能低下)、肾阴虚证(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等,它们具有独立存在的诊断价值,不依附于西医现有的疾病诊断体系而存在。在进行“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中,这些证候的诊断,将丧失自己独立的诊断地位,而消失于西医现有的病的体系之中。

作者: feng4922    时间: 2007-9-27 18:4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王部长是学中医的,他的话应是行家之言,中西医结合的路子是势在必行,但方法决不是先定出来的,我们国家的中西医结合局面不尽人意,但确有成熟、可行的路子,必须要在较大范围的论证。但叫人担心的是中医走出国门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中医是跟植于中国的土壤,国人各界层的认知度能高一点,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了解点中医文化,多部分认同中医治疗,那时候会自然的走出国门!

-=-=-=-=- 以下内容由 feng49222008年07月26日 05:12pm 时添加 -=-=-=-=-
还有是规范的制定,一定要有中医情节、临证经验丰富的专家们参与、并有一定的主流意识,千万不要出现闭门造车的产物!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18:42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color=#0000FF]同时,医生在诊治病症时,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病人”。在一个个的具体的“病人”身上,是不会只有一种单纯的疾病存在的,必然是多种疾病的同时存在,并必然的随着时间的延展而变化。所以对于一个中医医生而言,不仅是辨外感、辨内伤、辨病位、辨病性,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是辨其彼此之间的标本轻重缓急之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抓住当前的主要的矛盾。这种关系,具有极大的变化性、丰富性、随机性,如何认识处理这种关系,是最能考验中医功底的地方。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7-9-27 19:3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现在有好几所中医药大学都开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想必已有成功的途径和规范的模式,才敢于公开办学、公开招生,否则岂不是儿戏?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7 21:17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7/09/27 07:38pm 发表的内容:
现在有好几所中医药大学都开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想必已有成功的途径和规范的模式,才敢于公开办学、公开招生,否则岂不是儿戏?
应当是中西医混合或中西医联合临床专业。西医辨病为纲,中医辨证为目,本质是辨病分型论治,机械、教条,不能称为辨证论治,已失去辨证论治原有之精髓与要旨——从症状出发,辨外感、辨内伤、辨病位、辨病性,辨彼此之间标本轻重缓急之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9-27 23:19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西医汇通,结合.已经进行了大约300多年,特别是半个多世纪的结合,至今"结而不合",国家花费了大量资金与人力,取得了许多成绩,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应当好好地进行总结,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帮助中西医结合,所有的中国医生,哲学家,科学家以及广大的老百姓都来关心中医的发展.争论是必要的,团结更重要.要有包容精神,中西医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促进融合.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氛围.
      我们应当从中西医结合的失败经验中寻求成功之母,为什么"结而不合"?失败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预示着成功之母.失败的经验是最可贵的.还是回到原来的老问题:1能否结合;2如何结合?
       1  能否结合?认为不能结合的可以不进行下个问题的讨论.
       2  如何结合?
       中西医结合学派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中医辨证
       2  证本质研究';
       3  中药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
       可以看出:是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即以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尽管取得了许多"科学"成果,仍然结而不合.
       我们必须政变思路,寻求新的方法.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8 06:39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7/09/28 06:43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27 11:19pm 发表的内容:
2  如何结合?
      中西医结合学派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中医辨证
      2  证本质研究';
      3  中药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
      可以看出:是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即以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尽管取得了许多"科学"成果,仍然结而不合.
      我们必须政变思路,寻求新的方法.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互为纲目的病证结合的模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结合的模式,只能特定的存在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诊治中,西医辨病(病因或病原体),中医辨证(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一旦进入了非发热性疾病(内伤杂病)诊治领域,这种模式即不大行的通,必须采用新的结合模式。既为的失败处,在于未曾将外感发热性疾病与内伤杂病的诊治区分开来,未曾找到合适于内伤杂病的最佳病证结合模式。
在内伤杂病的诊治领域中,合理的诊治模式,应当是以症状为纲,为导向,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俱为目,病证互补式结合。以症状为纲,或舍证从病,或舍病从证,或病证互补,病与证是一种平行的、互补的关系(这样证在内伤杂病诊治领域就具有了一种独立存在的诊断价值与地位),而不是外感发热性疾病中的纲目式、上下级样的关系。同时要特别突出症状要素在内伤杂病诊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症状为内伤杂病诊治的出发点、导向、甚则归宿点,一切的诊治活动,须随着症状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 炎黄子孙    时间: 2007-9-28 07:1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27 11:25am 发表的内容:
以下是王国强部长在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以及笔记整理出来的,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因此只能供参考.以下只是有关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我们自己认为非常正确,把他整理出来,希望能够对中西医结合 ...
从临床入手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西医在各种疾病以及各个阶段之所长,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并推广下去.


好啊!
一个心血管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衰、脑萎缩
一个肝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
一个糖尿病
一个胃病,如胃炎、胃下垂
一个痛风
一个尿毒症
一个一个地攻克,何错之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9-28 09:34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同意以上同仁的意见,病证结合的确取得了很大成绩,出版了大量著作,可以说西医的每一个病特别是内科疾病都进行了证型分类,有了治疗方剂.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理论体系的融合提供了素材,没有这笔成果,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是不可能的.
     但是,病证结合的弊病也是明显的.诸如各位同仁所说,西医的病种据IDC编码第九版已经有8000多种,据说,西医的病种有20000多.每一个病种分10个证型,中西医结合之后的景象是如何一种混乱!
     病证结合的弊病不至于此,他把中医的理论体系完全打乱了,而且在临床操作上非常困难,首先要按照西医的理论诊断疾病,而后按照中医的理论辨证,在治疗的时候不知道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关系,不是重复,就是互相抵消,甚至出现毒副作用的叠加.
     中医的方证是密不可分的,方随证变.病证结合中的证型与证型之间没有了联系,方与方之间的联系也随之消失.理论体系被彻底摧毁.
     这是造成结而不合的改变原因.
     所以必须改变病证结合的模式.应当在病证结合的素材中寻求新的出路.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7年09月28日 09:38am 时添加 -=-=-=-=-
这是造成结而不合的(改变)原因."改变"应该改变为"根本';.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9-28 16:2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09/27 11:25am 发表的内容:
[color=#0000FF]从临床入手一个病一个病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西医在各种疾病以及各个阶段之所长,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并推广下去.
如果将这里的“病”理解为中医的病,即症状,或主症,如咳嗽病、胃痛病、头痛病、黄疸病、水肿病等,一个一个着手研究,明确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并推广下去”,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9-28 21:54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如果将这里的“病”理解为中医的病,即症状,或主症,如咳嗽病、胃痛病、头痛病、黄疸病、水肿病等,一个一个着手研究,明确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并推广下去”,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
    例如:咳嗽病.中医有多少个证型,西医有多少病理状态,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研究,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方剂,西医药物相互比较对照研究,从临床与理论两方面研究,的确是一个好的思路.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7年09月28日 09:57pm 时添加 -=-=-=-=-
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意见,一定会争论出好办法.
作者: 医林春风    时间: 2007-9-28 22:07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支持部长,说的很好!
中医以症状为病名,西医以贴近病理结论为病名,以中医的辩证分型用药,非常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9-30 09:29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9月22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广州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指出,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促进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道路,应当是现代医药和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都得到充分发展,广泛应用,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道路,西医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都应为探索和实现这一道路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王国强指出,要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中医药、西医药两个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还任重而道远,需要进行漫长、艰苦、扎实的探索和实践。对此他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为人民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从临床入手,一个病、一个病地加以研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和西医药在各种疾病以及各个阶段之所长,探索在临床临床实践中取其所长、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各种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开去,使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进一步深化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既要重视吸收西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的发展成果研究中医药,遵循中医药的规律,把握中医药的特征,探讨理论本质,阐明作用机制;也要重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探索、揭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的原理;更要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特别是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探索、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新方案和新方法;还要重视中西医结合方法学的研究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这既是中西医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对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促进中医药更快地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要以更加包容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相互学习,促进团结和谐。包容是相互学习与团结和谐的前提。中西医结合人员之间以及与中医药、西医药人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加强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互相尊重是互相学习、团结协作、促进结合的基础。互相学习是中西医结合的动力,只有通过互相学习,才能认清自己之短,了解对方之长;只有敢于面对自己之短,认真学习对方之长,才能使两者的优势相加和互补。西医学习中医,要防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要注重遵循规律、掌握精髓、准确运用;中医学习西医,要防止妄自菲薄、固步自封,要注重坚持特色、掌握科技、与时俱进。在学术问题上,应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通过不同途径、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探索创新,努力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发展氛围。
      四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认真总结中西医结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不断拓宽渠道,扩大领域,丰富内涵,完善机制,深化层次,提高质量。通过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相互学习,特别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更要担负起推动中西医结合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责任,同时也要学习借鉴各国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使中西医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为人类所共享。
 
作者: 赵飞    时间: 2007-9-30 20:54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大家好!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与优势,其中辨证是论治的前提是决定治疗的关键,但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学的限制,目前证候尚未规范,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制约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探索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本文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从文献整理入手进行研究。通过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优势病种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这五种疾病的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中医常见的证候,力求从文献角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候要素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 highup    时间: 2007-10-5 15:23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据说中医和西医就像是马和驴,中西医结合就象是骡子,反正都是干活的。我们要培育最好的马,最好的驴。但是不知道最好的马和最好的驴能不能生出最好的骡子?
也不知道科学能不能让骡子生产骡子?那样的话中西医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 陈礼云    时间: 2007-10-5 23:2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邯郸学步,中医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走路;西医传入中国初期,中医主动的吸取西医的思想和技术;可是到中西医结合的提出到现在走过了多半个世纪,如今的好些中医离开西医就不会看病了,甚至干脆干西医,那些有中医思想的人越来越少了,或许中西医结合就是编织在现代人大脑中的一个神话。
作者: 小蜂    时间: 2007-10-8 21:46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蜂在 2007/10/08 10:13pm 第 1 次编辑]

错误,肾阳虚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交叉,有区别,内分泌一部分属于肾阳虚,一部分属于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中也有其他因素,是相同道理。关键内分泌是功能活动强度的调节,肾阴虚、肾阳虚是代谢的维持与调节。二者概念建立不是在一个层次上。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小蜂2007年10月08日 09:48pm 时添加 -=-=-=-=-
这是对11楼的评析。
作者: 小蜂    时间: 2007-10-8 22:1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现在的中、西医学理论是行驶在两个不同轨迹线的行星,没有方法结合。要相结合,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中西医学理论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对受西方文化思想中毒较深的人来讲,西医学是完美的。对领悟中国文化思想较深的人来讲,西医学有很多不足之处,最基础的是不能全面看问题。比如对病因学有系统归类,但是它没有沿用病因学的归类对治疗学规类。无论是肺炎,气管炎,膀胱炎,都是感染性疾病,病因学都归“生物因素”,都需要抗感染治疗,它没有阐明这样的治疗原则。中医学的发展,我的思路是在中医学理论方法指导下,结合西医学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一套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作者: cqzxzw    时间: 2007-10-17 11:07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西医结合应重新回到中医的易理上来!
用中医阴阳五行的话说:离带表中医,西医就是坎。一阴一阳,阴阳相交而生万物。阴阳离决,死路一条!
阴阳相交还须震馔为气,乾坤相助,艮兑相生。
因此,我们还应该把动态的,静态的,物理的,化学的思考方法加进来!
直觉认识到:肿,痛,毒,癌,其实就是人体内“   ”几种物质作用的结果!
作者: jutingyi    时间: 2007-10-18 00:2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个人觉得王部长的话是从利民的大角度来说的!单从治病角度来说,中医与西医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互补达到治疗的完整性,现在的整体现象是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治急性病!但是就中医或是西医的机理来看,是不应该有这种现象的,现在需要的中医或是西医治病机理的互补,或者说是一种新医学的存在!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08-7-25 21:0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医、西医、中西医融合观三种医学模式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存在,有志于中医、西医、中西医融合观中医仁人志仕共同为了人类健康事业努力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8-7-25 22:53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8/07/25 10:59pm 第 2 次编辑]


   [原创]中西医结合的两条途径

作者: 新医启元    时间: 2008-7-26 14:31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
1;专家是指那些人?现在的专家能治好几个病例?
2:既然是共识,便不可能有创新和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推出之时是共识吗?
3:疾病在演变,同种病证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亦不相同,况且即使是同一人,不同的医生亦有不同的方法,临床和诊疗的途径和措施怎可固定?
作者: 刘仲永中药师    时间: 2008-7-28 19:0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医应该有新的规范,一个病一个病的制定。不能用证来治病,上面北京中医药大学几位同志对证的研究可谓登峰造极!徒劳而已。治病求本,抓住了本,就是抓住了主要问题,疾病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治病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解决它的各种现象!例如,乙肝病,早期没有任何证(疾病现象),病人一般在例行检查时发现。根据现代医学条件,我们让患者去医院检查乙肝病毒DNA指数,然后以它为目标展开治疗。这就是求本。我们也不能就此开方,还要了解患者其它情况,以便全面解决。如舌象,脉象,血压,中医十问都要详察。全面掌握了疾病信息后,开方主攻病本-乙肝病毒,兼顾其它。一般6副清除病毒!(诸位可能大喊:吹牛!)这是要仪器检测的,启能吹!治本的药是比较固定的,兼证的药根据情况使用。按这种模式为什么不能制定出程序?其它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骨质增生,前列腺疾病,各种肾炎等等都可以一个一个地制定出治疗程序,甚至制作成网络程序,中医一样可以标准化,在于你有没有这份本领?这个社会要不要你这种本领!!
作者: gxlgming    时间: 2008-7-30 20:31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医走出国门是完全可能且势不可挡的,仅英国就有1000多中医诊所,英国人很喜欢用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病。我们中国人反而贬低中医,千方百计地诋毁中医,这是为何?难道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7-31 15:05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西医融合有许多途径,许多方法,无疑,临床实践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捷径.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8-2 01:03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应当重新审视。这种方式似乎应在更高层次举办,不适用于高考刚入学者。
作者: zhangxichun    时间: 2008-8-2 19:4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西医医病,中医医人。不知迷途自返必将中医带进坟墓。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08-8-2 20:55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8/08/02 01:03am 发表的内容:
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应当重新审视。这种方式似乎应在更高层次举办,不适用于高考刚入学者。
有见解
作者: 传承中医    时间: 2008-8-3 22:1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医走出国门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太难实现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8-4 17:49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中西医汇通、结合、融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经过300多年的历程,至今没有实现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客体(疾病)时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体系。是认识上的差异,而不是客观真实存在(客体)的差异,因此,只要找到共同参考系,中西医的理论体系就能够融合。临床医学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及治疗,西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各种实验检查。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脉象和舌象。症状与体征是中、西医具有的共同参考系。在临床上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与体征的组合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证态成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体系,通过这个中介,中、西医的概念可以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
作者: czq123689    时间: 2008-8-5 18:34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ADMINOPE=南京陈斌|czq123689|威望由 0 增加至 1|积极参与学术交流。|1217935586]中西医结合是一个研究过程。明确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哪些工作属于中西医结合,哪些正确的研究结论应属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与实现最终目标有关的自觉活动,都当视为中西医结合工作。因此“中西医结合”具有比较宽泛的外延:中西医生的团结合作、中西医疗技术的并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中西医理的互证、中西医学的交融,都属于“中西医结合”的范畴。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08-8-10 18:40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学习<伤寒论现代解读>与<中西医融合观>,有启发!
作者: 凤凰观察员    时间: 2008-8-12 06:3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下面引用由zhangxichun2008/08/02 07:40pm 发表的内容:
西医医病,中医医人。不知迷途自返必将中医带进坟墓。
说得好!赞同。
作者: k18888888888    时间: 2008-8-14 15:08
标题: 王国强部长谈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民间中草药,不但能治愈各类疑难重症,还有望根治此病!西医可能吗???
切记!真才实学中医高手在民间!
不妨登陆了解!也许有帮助!
http://pp.sohu.com/photosetview-22021300-17522972.html
http://pp.sohu.com/photosetview-21311653-17522972.html
http://pp.sohu.com/user/17522972
QQ号,563247256-446326500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