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4 10:30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5/14 03:04pm 第 1 次编辑]

《内经》体系和方法
20多年前,笔者说过,本书将“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读懂《内经》,使初学者迅速掌握《内经》体系的基本精神。但是,它不同于有关入门书。已经系统学过《内经》的人,翻开本书就会看到一些别开生面的内容。《内经》专家更能从中发现一些研究《内经》的新方法、新资料、新观点。总之,它对一切和《内经》打交道的人都有用处。”
效果如何,自然是读者说了算。不过,某些朋友的批评意不在此。他们说:你打破了《内经》的神圣地位!如果确实如此,倒是好的。因为科学要想发展——中医自不例外——正需要这样。《内经》永远神圣——永远不可逾越——中医就永远没有突破。
我感到不很满意的是,那时本书还没有做到一语中的。
于是,20多年来,仍然常常思考《内经》体系和方法,希望给读者一个最简明的纲领。现在,自觉很清楚了。即:
《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多数读者会觉得这个纲领太简单了。他们会问:不是说《内经》“头绪纷繁”吗?不是说“阴阳五行是是中医的理论核心”吗?还有人说:“《内经》提供的基本理论即元气——阴阳——五行说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藏象——经络生理学,及以此为中心的病理学、药物学、养生学。”是中医基础理论。(潘卫星.反光.第1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8.)怎么能把《内经》看得如此简单呢?天人相应怎么更重要了呢?
确实,我和他人此前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见解不能说不对,但是在把握《内经》体系和方法方面,还是不够准确而且简括精辟。
试看,《内经》本身对它的天人相应体系就有很明确的表述。如: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如果上面这两句话不够明白,请看下面这几段: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素问•阴阳离合论》)
“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也?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素问•阴阳别论》)
“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灵枢•五乱》)
“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素问•六节脏象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府之所以应天也。”(《灵枢•经别》)
显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这两个中医体系中的理论硬核就是天人相应的。
为什么要五藏六府,而不是五藏五府或六藏六府(其实都有过),有专文进一步讨论,见第?节所附“藏五府六考”。
不但脏腑、经脉体系是天人相应的,穴位也是这样。如:
“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孙络之脉……亦三百六十五脉。” (《素问•气穴论篇》)
关于“取类比象”的方法,《内经》中也有相当明确的表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篇名就是此意。其中说: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再如《素问•五藏别论》说: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为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素11)
可见,脏腑之分(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就是和天地比类取象来的。
至此,读者会问:阴阳五行说不是很重要吗?你曾经说它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还说:“就中医论中医——本质上是就《内经》论中医,只能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核心。稍微修正一下也只能说阴阳五行统帅下的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学说是核心。阴阳五行说是《内经》体系的骨架或框架,抽出这个架子,《内经》就委然脱地成为一堆零砖碎瓦。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大致上无往而不通。否则便基本上读不懂。”
现在补充说明如下:
《内经》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它的经验知识,二是它构筑体系的哲理和方法。想迅速把握《内经》,弄清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内经》中的经验知识,大都不超过古人的常识。比如,心藏神、主思虑的看法虽然不对,却是中国人一脉相承的常识。古人关于脏腑、经络的经验知识也只能认识到很直观的东西。比如那时看到了十来个比较大的内脏,关于自口至肛门的消化功能、关于膀胱储存尿、关于肺与呼吸、关于血和脉络的粗略常识没有错误。至于外生殖器和生殖的关系,自然也知道。
  不过,只有上述粗略的常识,不可能形成已知的中医基础理论。于是,古人拿来那时的自然哲学理论作为构筑中医体系的理论或方法。
《内经》赖以建立体系的是以下四个自然哲学理论:
①阴阳学说②五行学说③天人相应学说④气和气化学说
其中,前三者都属于“理”或“道”,第四者属于“气”或“器”。按中国传统哲学的看法,不能“离气言理”,也就是现代哲学说的“没有脱离物质的规律”。“理”和“道”是形而上的,“器”是形而下的。“器”是由“气”组成的,故“气”的本意虽然是无形(肉眼不可见的意思)的物质,按现代理解也是形而下的。这四个自然哲学理论不容易截然分开,阴阳、五行和天人相应的关系尤其密切。所以,虽然四者偶有单独讨论处,更多的时候则是两说、三说或四说同时使用。从上述引文中也可以看出,阴阳五行也用以说明天人相应。
如此说来,阴阳、五行和天人相应三者谁更具有统帅作用呢?
答:按说阴阳学说更具有统帅作用。
阴阳是天地之道,即自然界的普遍原理,它是能统帅天地人的。只是,这一哲学原理,只能构造两极模型。不便于推演出多系统的人体理论。于是,《内经》再借助于五行学说推演出五藏五府模型。该模型仍然不足以说明人体的构造和生理。结果,天人相应思想有了用武之地。
阴阳原理用于人体时,基于阴阳的经验性,即据阴阳之象推理。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躯干为阳,内脏为阴;府为阳,脏为阴等等,还是一种联想,不是天人相应的推理。
不过,阴阳很容易被天人相应思想利用,为天人相应服务。
如《内经》说:“夫言人之阴阳……以应天之阴阳也。”(《素问•金匱真言论》)结果,阴阳学说竟然要居于天人相应之下了。
五行学说的第一步推理,即人有五行,也不算典型的天人相应。如《礼记•礼运》说:
“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再进一步推理,五行的经验性很难与人体生命现象发生相应性联想,其中必然有很多牵强附会之处。这就不是推理,而是天人相应的附会。结果,五行学说也积极向天人相应靠拢。如:
《灵枢•通天》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就是毫无掩饰的天人相应的说法。
天人相应强调的是“人应天”而不是“天应人”。它的积极方面,是讲人要顺应四时和昼夜规律,也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如:
“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素问•五常政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劳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素问•生气通天论》)
除此之外,多数说法只是出于理论需要,故牵强附会的倾向很明显。如: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冥,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幕筋。地有聚邑,人有捆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聚,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密,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邪风,其入不深。至其月郭空,海水东盛……其病人也暴卒。”(《灵枢•岁露》)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读过上述说法,我们固然对古人联想之活跃深感惊叹。但是,即便古人,也不会对这些太不严密的联想都表示认同。
若问:为什么《内经》如此钟情于“天人相应”呢?
这是由于天人相应思想被董仲舒发挥到极致。而董氏的思想正是《内经》成书时的主流思想。他说: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又说: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故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物疢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坌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洪钧按:即腰)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是故礼,带置绅必直其颈,以别心也。带以上者,尽为阳,带而下者,尽为阴,各其分。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按:似有脱文)人足病喉痹起,则地气上为云雨,而象亦应之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占视占瞑,副昼夜也;占刚占柔,副冬夏也;占哀占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著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是故陈其有形以著无形者,拘其可数,以着其不可数者,以此言道之亦宜以类相应,犹其形也,以数相中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又说:
“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官有四选,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以此见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也,人之与天多此类者,而皆微忽,不可不察也。”(《春秋繁露•官制像天》)
  读过上文,当代人会觉得大多是牵强附会。《内经》时代、甚至战国之后的古人则一直认为是真理。由上述《内经》引文可知,董氏的思想在《内经》中无不具备。这是当时的思想背景使然,不值得奇怪。
  东汉的《白虎通》对中医核心理论的天人相应和比类取象有更简明的论述,第五节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从略。
总之,只有明白了古人的天人相应思想和比类取象方法,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内经》讲的人体构造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为什么脏藏而不泻,腑泻而不藏。
因此,《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4 10:3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按:这是赵洪钧对《内经时代》的补充见解,相对于《近代中西医论争史》而言,读过《内经时代》的朋友更少些。但赵洪钧已经把《时代》输入微机,《论争史》则没有。故他嘱我断续把《内经时代》(和修改补充)贴在本坛。
他欢迎批评。20多年前就欢迎有分量的批评,但没有看到。
网上有那么几个人爱说一两句无聊的话,那不算批评,不值得答复。
他不要求像他评刘力红那样写那么多,但要有些实质性的内容。
作者: 11    时间: 2006-5-14 11:0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哈哈,高!实在高!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哈哈.......
作者: 11    时间: 2006-5-14 11:1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10:30am 发表的内容:
《内经》体系和方法
20多年前,笔者说过,本书将“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读懂《内经》,使初学者迅速掌握《内经》体系的基本精神。但是,它不同于有关入门书。已经系统学过《内经》的人,翻开本书就会看到一些别开生面的内容。《内经》专家更能从中发现一些研究《内经》的新方法、新资料、新观点。总之,它对一切和《内经》打交道的人都有用处。”
效果如何,自然是读者说了算。不过,某些朋友的批评意不在此。他们说:你打破了《内经》的神圣地位!如果确实如此,倒是好的。因为科学要想发展——中医自不例外——正需要这样。《内经》永远神圣——永远不可逾越——中医就永远没有突破。
我感到不很满意的是,那时本书还没有做到一语中的。
于是,20多年来,仍然常常思考《内经》体系和方法,希望给读者一个最简明的纲领。现在,自觉很清楚了。即:
《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多数读者会觉得这个纲领太简单了。他们会问:不是说《内经》“头绪纷繁”吗?不是说“阴阳五行是是中医的理论核心”吗?还有人说:“《内经》提供的基本理论即元气——阴阳——五行说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藏象——经络生理学,及以此为中心的病理学、药物学、养生学。”是中医基础理论。(潘卫星.反光.第1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8.)怎么能把《内经》看得如此简单呢?天人相应怎么更重要了呢?
确实,我和他人此前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见解不能说不对,但是在把握《内经》体系和方法方面,还是不够准确而且简括精辟。
试看,《内经》本身对它的天人相应体系就有很明确的表述。如: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如果上面这两句话不够明白,请看下面这几段: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素问•阴阳离合论》)
“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也?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素问•阴阳别论》)
“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灵枢•五乱》)
“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素问•六节脏象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府之所以应天也。”(《灵枢•经别》)
显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这两个中医体系中的理论硬核就是天人相应的。
为什么要五藏六府,而不是五藏五府或六藏六府(其实都有过),有专文进一步讨论,见第?节所附“藏五府六考”。
不但脏腑、经脉体系是天人相应的,穴位也是这样。如:
“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孙络之脉……亦三百六十五脉。” (《素问•气穴论篇》)
关于“取类比象”的方法,《内经》中也有相当明确的表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篇名就是此意。其中说: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再如《素问•五藏别论》说: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为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素11)
可见,脏腑之分(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就是和天地比类取象来的。
至此,读者会问:阴阳五行说不是很重要吗?你曾经说它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还说:“就中医论中医——本质上是就《内经》论中医,只能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核心。稍微修正一下也只能说阴阳五行统帅下的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学说是核心。阴阳五行说是《内经》体系的骨架或框架,抽出这个架子,《内经》就委然脱地成为一堆零砖碎瓦。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大致上无往而不通。否则便基本上读不懂。”
现在补充说明如下:
《内经》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它的经验知识,二是它构筑体系的哲理和方法。想迅速把握《内经》,弄清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内经》中的经验知识,大都不超过古人的常识。比如,心藏神、主思虑的看法虽然不对,却是中国人一脉相承的常识。古人关于脏腑、经络的经验知识也只能认识到很直观的东西。比如那时看到了十来个比较大的内脏,关于自口至肛门的消化功能、关于膀胱储存尿、关于肺与呼吸、关于血和脉络的粗略常识没有错误。至于外生殖器和生殖的关系,自然也知道。
  不过,只有上述粗略的常识,不可能形成已知的中医基础理论。于是,古人拿来那时的自然哲学理论作为构筑中医体系的理论或方法。
《内经》赖以建立体系的是以下四个自然哲学理论:
①阴阳学说②五行学说③天人相应学说④气和气化学说
其中,前三者都属于“理”或“道”,第四者属于“气”或“器”。按中国传统哲学的看法,不能“离气言理”,也就是现代哲学说的“没有脱离物质的规律”。“理”和“道”是形而上的,“器”是形而下的。“器”是由“气”组成的,故“气”的本意虽然是无形(肉眼不可见的意思)的物质,按现代理解也是形而下的。这四个自然哲学理论不容易截然分开,阴阳、五行和天人相应的关系尤其密切。所以,虽然四者偶有单独讨论处,更多的时候则是两说、三说或四说同时使用。从上述引文中也可以看出,阴阳五行也用以说明天人相应。
如此说来,阴阳、五行和天人相应三者谁更具有统帅作用呢?
答:按说阴阳学说更具有统帅作用。
阴阳是天地之道,即自然界的普遍原理,它是能统帅天地人的。只是,这一哲学原理,只能构造两极模型。不便于推演出多系统的人体理论。于是,《内经》再借助于五行学说推演出五藏五府模型。该模型仍然不足以说明人体的构造和生理。结果,天人相应思想有了用武之地。
阴阳原理用于人体时,基于阴阳的经验性,即据阴阳之象推理。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躯干为阳,内脏为阴;府为阳,脏为阴等等,还是一种联想,不是天人相应的推理。
不过,阴阳很容易被天人相应思想利用,为天人相应服务。
如《内经》说:“夫言人之阴阳……以应天之阴阳也。”(《素问•金匱真言论》)结果,阴阳学说竟然要居于天人相应之下了。
五行学说的第一步推理,即人有五行,也不算典型的天人相应。如《礼记•礼运》说:
“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再进一步推理,五行的经验性很难与人体生命现象发生相应性联想,其中必然有很多牵强附会之处。这就不是推理,而是天人相应的附会。结果,五行学说也积极向天人相应靠拢。如:
《灵枢•通天》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就是毫无掩饰的天人相应的说法。
天人相应强调的是“人应天”而不是“天应人”。它的积极方面,是讲人要顺应四时和昼夜规律,也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如:
“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素问•五常政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劳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素问•生气通天论》)
除此之外,多数说法只是出于理论需要,故牵强附会的倾向很明显。如: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冥,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幕筋。地有聚邑,人有捆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聚,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密,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邪风,其入不深。至其月郭空,海水东盛……其病人也暴卒。”(《灵枢•岁露》)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读过上述说法,我们固然对古人联想之活跃深感惊叹。但是,即便古人,也不会对这些太不严密的联想都表示认同。
若问:为什么《内经》如此钟情于“天人相应”呢?
这是由于天人相应思想被董仲舒发挥到极致。而董氏的思想正是《内经》成书时的主流思想。他说: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又说: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故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物疢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坌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洪钧按:即腰)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是故礼,带置绅必直其颈,以别心也。带以上者,尽为阳,带而下者,尽为阴,各其分。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按:似有脱文)人足病喉痹起,则地气上为云雨,而象亦应之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占视占瞑,副昼夜也;占刚占柔,副冬夏也;占哀占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著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是故陈其有形以著无形者,拘其可数,以着其不可数者,以此言道之亦宜以类相应,犹其形也,以数相中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又说:
“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官有四选,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以此见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也,人之与天多此类者,而皆微忽,不可不察也。”(《春秋繁露•官制像天》)
  读过上文,当代人会觉得大多是牵强附会。《内经》时代、甚至战国之后的古人则一直认为是真理。由上述《内经》引文可知,董氏的思想在《内经》中无不具备。这是当时的思想背景使然,不值得奇怪。
  东汉的《白虎通》对中医核心理论的天人相应和比类取象有更简明的论述,第五节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从略。
总之,只有明白了古人的天人相应思想和比类取象方法,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内经》讲的人体构造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为什么脏藏而不泻,腑泻而不藏。
因此,《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总算见识到了你的中医水平,高!实在高!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哈哈.......
作者: 11    时间: 2006-5-14 11:18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10:39am 发表的内容:
按:这是赵洪钧对《内经时代》的补充见解,相对于《近代中西医论争史》而言,读过《内经时代》的朋友更少些。但赵洪钧已经把《时代》输入微机,《论争史》则没有。故他嘱我断续把《内经时代》(和修改补充)贴在本坛。
他欢迎批评。20多年前就欢迎有分量的批评,但没有看到。
网上有那么几个人爱说一两句无聊的话,那不算批评,不值得答复。
他不要求像他评刘力红那样写那么多,但要有些实质性的内容。
读了《内经时代》,读憧了什么叫中西医结合了
作者: 11    时间: 2006-5-14 11:2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西医的简单头脑理解不了中医的智慧学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4 12:1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论坛不是泼妇吵架的地方,赵洪钧没有必要对任何泼妇行为作出反应。
作者: 11    时间: 2006-5-14 12:1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论坛是无知无畏,不懂也能胡说八道的地方,只不过一过街老鼠.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4 15:3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赵先生说: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请问:天人是如何相应的?古人是怎么样比类取象的?
那么费心引经据典,不如观察一下天气更实在。今年1号台风“珍珠”昨天已登陆菲律宾。南宁昨天气温较往年同期冷得多。这种天气下人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4 17:17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4 03:31pm 发表的内容:
赵先生说: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请问:天人是如何相应的?古人是怎么样比类取象的?
那么费心引经据典,不如观察一下天气更实在。今年1号台风“珍珠”昨天已登陆菲律宾 ...
请老山羊朋友再读一遍赵文,他对《内经》如何讲天人相应、古人怎样比类取象,引用的经文够多了。观察一下天气是实在,问题是他在探讨《内径》是什么体系。古人不知道今年的1号台风“珍珠”。似乎朋友也没有说“珍珠”和“引经据典”有什么不相容之处。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4 20:32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05:17pm 发表的内容:
请老山羊朋友再读一遍赵文,他对《内经》如何讲天人相应、古人怎样比类取象,引用的经文够多了。观察一下天气是实在,问题是他在探讨《内径》是什么体系。古人不知道今年的1号台风“珍珠”。似乎朋友也没有说“ ...
先生说:他对《内经》如何讲天人相应、古人怎样比类取象,引用的经文够多了。......
引用得最多就能说明问题了吗???古人已经死了,骨头也烂完了,先生却有钻在古人的文字里不能自拔的嫌疑。请问先生:古人是依据什么写出《内经》的???
古代有古代的自然天气,古人据此得出他们的“天人相应”。现代有现代的自然天气,应该有现代的“天人相应”。经典记录的是以前的天气,先生以古人的“天人相应”套在现代,未免不合时宜。
经典记录古人的比类取象,具体做法是怎么样的???这是古人的事,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比类取象。打个比方,青蛙突然受到牛的惊吓,在跳开的同时常常会向牛洒一泡尿。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
呵呵,愚人之见,让先生见笑了。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4 20:3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先生说:“为什么《内经》如此钟情于“天人相应”呢?
这是由于天人相应思想被董仲舒发挥到极致。而董氏的思想正是《内经》成书时的主流思想。”......
这一点,在下不敢苟同。
作者: 陈鑫剑    时间: 2006-5-14 20:48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10:30am 发表的内容:
《内经》体系和方法
 
...《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非常精僻的概括了“《内经》体系和方法”!
赞同。感到胜读十年书。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4 21:1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4 08:3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说:“为什么《内经》如此钟情于“天人相应”呢?
这是由于天人相应思想被董仲舒发挥到极致。而董氏的思想正是《内经》成书时的主流思想。”......
这一点,在下不敢苟同。
正如阁下一下子就想到“珍珠”,因为你生活在现代,古人必然受当时的思想影响,特别是那种思想是统治思想——董仲舒是汉代第一大儒,是中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奠基人。这个常识要知道。更多的请看陆续连载的《时代》。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4 23:5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09:15pm 发表的内容:
正如阁下一下子就想到“珍珠”,因为你生活在现代,古人必然受当时的思想影响,特别是那种思想是统治思想——董仲舒是汉代第一大儒,是中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奠基人。这个常识要知道。更多的请看陆续连载 ...
《内经》的“天人相应”与董仲舒是汉代第一大儒,这是两回事。
《内经》的“天人相应”是一个客观存在,与人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与其说董仲舒影响《内经》,倒不如说是《内经》影响了董仲舒。
字里行间看得出,先生是抱住古人的文字而不放,这样对学好中医有多大帮助呢?说到比类取象,我在11楼里说的“青蛙受惊而撒尿”,这是常见的事,《内经》有记载吗?另外,人有没有这种现象,先生考虑过吗?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5 00:3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连天人相应是董仲舒提出的也不知道,还能还能给你讲什么呢?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5 11:1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5 00:39am 发表的内容:
连天人相应是董仲舒提出的也不知道,还能还能给你讲什么呢?
天人相应真的是董仲舒提出的吗?
其实,是谁提出的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在行动上该如何运用!
请问先生:你认为天人相应合理吗?比类取象合理吗?
如果合理的话,请问先生:在现实中该当怎么样做到天人相应?该当怎么样做比类取象?拿着《内经》泛泛而谈,未免书生气过浓了,这样子有何实际意义呢???
如果先生认为古人的天人相应与比类取象是胡言乱语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多说,以免浪费你我的时间。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6 10:4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5 11:16am 发表的内容:
天人相应真的是董仲舒提出的吗?
其实,是谁提出的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在行动上该如何运用!
请问先生:你认为天人相应合理吗?比类取象合理吗?
如果合理的话,请问先生:在现实中该当怎么样做到天人相应?该当 ...
不知道这位朋友想说什么,只能看出是对赵文不满。但是,显然他至今没有读完或没有读懂赵文。天人相应和比类取象的合理与不合理,赵文都指出了。
现实中该当怎么样做到天人相应?似乎这位朋友也不知道。下面告诉他:
白天工作,晚上睡觉——至今仍然是多数人的生活规律。
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积极方面之一。古人说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总之,希望朋友们批评赵洪钧时先把他的文字基本上看懂。否则,他很为难。因为和根本不懂的批评者对话是对牛弹琴。若不吭声,他们则觉得自己凯旋而归。看热闹的人,很可能闹不清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6 11:0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6 10:46am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这位朋友想说什么,只能看出是对赵文不满。但是,显然他至今没有读完或没有读懂赵文。天人相应和比类取象的合理与不合理,赵文都指出了。
现实中该当怎么样做到天人相应?似乎这位朋友也不知道。下面告诉他:
白天工作,晚上睡觉——至今仍然是多数人的生活规律。
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积极方面之一。古人说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总之,希望朋友们批评赵洪钧时先把他的文字基本上看懂。否则,他很为难。因为和根本不懂的批评者对话是对牛弹琴。若不吭声,他们则觉得自己凯旋而归。看热闹的人,很可能闹不清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先生说:“现实中该当怎么样做到天人相应?似乎这位朋友也不知道。下面告诉他:
白天工作,晚上睡觉——至今仍然是多数人的生活规律。
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积极方面之一。古人说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说得好,在下愚昧,请赵先生多谈谈现实生活中天人相应的表现。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6 12:1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赵曾经告诉我,最须要“天人相应”解释的现象是妇女的月经周期——平均29天左右,和一个朔望月周期“相应”。至今为止,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老山羊朋友有更好的解释,他欢迎赐教。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6 12:22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赵洪钧先生关于天人相应思想与董仲舒观点的一致我同意,从这一点和我研究的一致.请接着讲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6 14:24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张济风2006/05/16 00:22pm 发表的内容:
赵洪钧先生关于天人相应思想与董仲舒观点的一致我同意,从这一点和我研究的一致.请接着讲
赵洪钧的看法要点已经在本主题帖子中说清了。比较详细的见解,请看陆续贴出的,内经时代》。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6 19:1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先生说<赵曾经告诉我,最须要“天人相应”解释的现象是妇女的月”。至今为止,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老山羊朋友有更好的解释,他欢迎赐教。>我觉得提的不妥,科学研究最初离不开"猜想"但不能依靠和停留在猜想上.人只是动物的一个分支,如果所有的动物的经周期——平均29天左右,和一个朔望月周期,也许有意义

作者: 伯龙    时间: 2006-5-16 22:1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结论没有错,但我不相信赵老话中含“褒义”,“最须要“天人相应”解释的现象是妇女的月经”就是证明。邓老矣,先生难道不?
    凭赵老的智慧,恐怕能够理解“天人相应”与“比类取象”的因果关系吧!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6 23:08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我又看了一下,先生点没有出来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6 23:17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6 00:16pm 发表的内容:
赵曾经告诉我,最须要“天人相应”解释的现象是妇女的月经周期——平均29天左右,和一个朔望月周期“相应”。至今为止,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老山羊朋友有更好的解释,他欢迎赐教。
赵先生是长辈,老山羊是晚辈,“赐教”二字实在不敢。那就探讨一下吧。
对于“天人相应”,先生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又说:“最须要“天人相应”解释的现象是妇女的月经周期——平均29天左右,和一个朔望月周期“相应”。”......如果赵先生仅从这两点来解释“天人相应”,窃以为是远远不够的。
个人认为“天人相应”的内涵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举个例子,患有多年风湿病的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对天气变化是很敏感的,每逢刮风下雨的天气,患病的关节就特别不舒服,有时老天爷下不下雨,他们比气象台的预报还要准确。
再举个例子,年有四季,大自然在不同的时间长出不同的果菜等食物,人也跟着吃这些不同的食物。这应当是“天人相应”的范畴。但是有的人挑吃,这叫“天人不相应”,所以这一类人健康状况不理想。
肤浅之见,先生以为然否?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7 03:0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6 11:17pm 发表的内容:
赵先生是长辈,老山羊是晚辈,“赐教”二字实在不敢。那就探讨一下吧。
对于“天人相应”,先生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又说:“最须要“天人相应”解释的现象是妇女的月经周期——平均29天左右,和一个 ...
你说的风湿等病人阴天下雨之前有预感,也是常识。似乎也可以勉强归入“天人相应”。不过,更准确地说,这是由于气压和湿度剧变引起的反应。和古人说的天人相应不是一回事。按古代的天人相应推理,应该是,天下雨人身上也要冒水。
至于一切动物的月经周期都应该是29天,则是无限推广——其他动物不是人。很多低等动物生命周期不足一天,除了少数哺乳动物也没有月经,不可能要求它们也有29天的月经周期。但动植物确实有所谓生物钟。这是长期适应自然获得的遗传。当然,这是从现代高度理解天人相应。早已有了时间生物学,您应该比我知道得多。真理面前无所谓长幼贵贱。而应该雏凤清于老凤声。我是尽力维护传统理论的,希望赋予它们新意。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7 10:3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4 11:53pm 发表的内容:
《内经》的“天人相应”与董仲舒是汉代第一大儒,这是两回事。
《内经》的“天人相应”是一个客观存在,与人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与其说董仲舒影响《内经》,倒不如说是《内经》影响了董仲舒。
字里行间看得出, ...
研究古人的著作,第一步是“抱住古人的文字不放”,根本不想抱一抱,就批评古人和研究古人的人,就是关公战秦琼。
作者: yongbin    时间: 2006-5-17 12:2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7 03:01am 发表的内容:
你说的风湿等病人阴天下雨之前有预感,也是常识。似乎也可以勉强归入“天人相应”。不过,更准确地说,这是由于气压和湿度剧变引起的反应。和古人说的天人相应不是一回事。按古代的天人相应推理,应该是,天下雨 ...
《思考中医》里就有一些天人相应的例子,当然此书已经是被你批驳的了,自然也就入不了眼了。 我觉得你辩论有一手,运用语言玩弄文字概念让别人入套也很熟练。 在你的“天人相应”的定义中和你辩论已经没有意义了(你硬是要把气压和湿度剧变引起的反应“勉强”归为相应)。各走各的路,你搞你的中西结合,我们作我们的中医。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7 12:47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科学的推理是对事实的归纳
您关于月经的提发自己的问题就不要坚持了
错了就是错了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7 14:0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7 03:01am 发表的内容:
你说的风湿等病人阴天下雨之前有预感,也是常识。似乎也可以勉强归入“天人相应”。不过,更准确地说,这是由于气压和湿度剧变引起的反应。和古人说的天人相应不是一回事。按古代的天人相应推理,应该是,天下雨人身上也要冒水。
“天下雨人身上也要冒水。”???......按先生的逻辑,先生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是“天人相应”,因为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也应当是往上升、往上跳。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7 14:1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7 10:36am 发表的内容:
研究古人的著作,第一步是“抱住古人的文字不放”,根本不想抱一抱,就批评古人和研究古人的人,就是关公战秦琼。
以指示月
古人的著作如同手指
抱住古人的文字不放能看见月亮吗
难,难,难。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7 14:1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7 02:11pm 发表的内容:
以指示月
古人的著作如同手指
抱住古人的文字不放能看见月亮吗
难,难,难。
最好知难而进。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7 14:2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7 02:06pm 发表的内容:
“天下雨人身上也要冒水。”???......按先生的逻辑,先生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是“天人相应”,因为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也应当是往上升、往上跳。
天人相应之所以不严密,正是如此。不过,阁下的批评也有些死板。“作”是起来工作的意思。太阳起来了,人也起来了。不是很勉强,所以中国人一直这样说。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7 15:2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看来我们对天人相应、比类取象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难以说到一块。但是并不影响你我之间的交流,先生你说对吗?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5-17 15:4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天人相應
順天應人
晚上就該睡覺
白天就該起身
餓了就該吃
冷了就該添衣
暑該避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7 16:07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17 03:25pm 发表的内容:
看来我们对天人相应、比类取象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难以说到一块。但是并不影响你我之间的交流,先生你说对吗?
有分歧交流才有意义。虽然常说道不同不相与谋,实际上不同的道也常常互相借鉴。千人一面不一定好。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8 02:04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按:以下是别的论坛上对赵文的补充或说明,贴在这里供参考。
是否可以概括为:内经的思想方法是比类取象。这样,更简洁。
因为体系是通过思想方法建立起来的。
我认为:天人相应观只是一个结论,是通过比类取象的思想方法得出的。得出天人相应这个结论用的是比类取象的方法,运用天人相应观还是要通过比类取象的方法。虽然也可以从逻辑角度认为,天人相应观是比类取象方法成立的前提,但天人相应观其实并不成立。
“比类取象”即《系辞》所言:“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描述的是一种求同的抽象思维过程,主要是类比、联想、求同过程,不是缜密的逻辑思维。
这样的思维方式,在历代中医中颇盛行,所谓“医者,意也。”比如:叶天士在下胎方中加入飘下的秋梧桐叶,就是因为想到下胎是“下”、叶落也是“下”,经过对比发现两者有共同点,于是想到用以疗疾。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只是在随意联系事物间不确定的表象,并不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
《内经》联缀于西汉,因此它通篇的思想实质如此。当然,它的内容不少是关于医疗实践的认真、客观总结,因为它毕竟不是一时、一人所作。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8 02:32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按:以下是赵对上面这个帖子的答复。
赵洪钧感谢朋友的补充见解,他自觉文中的表述不是很简洁。取类比象是方法大概没有疑问,它和天人相应的关系也很密切。最早的天人相应应该是天命观,不一定从比类取象而来。后来的天人相应在董仲舒那里首先也是人事应天意,同时他也把“人副天数”——即天人同构发挥到极致。这一部分的天人相应不再是“天人感应”。《内经》主要接受了这方面的思想。
欢迎继续讨论并批评。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8 05:0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同意楼主观点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8 09:5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多谢!欢迎继续交流。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8 13:34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赵洪钧关于天人相应评价的补充。
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当然是来自自然。现代人的生存,还要绝对依赖自然,而且,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与昼夜、月相(即太阴月)和四时变化,保持着某种程度的一致。但是,天地(中医说的天地,不包括生命现象,特别是不包括动物。即不等于今天所谓自然)和人体之间毕竟有很大距离。近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就是为填充从天地到人这一大空白发展起来的。没有这些知识,无法真正说明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含义。所以,中医应该扬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结合当代医学引进当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8 17:2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18 17:2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好久没有上来了。今天看到各位对《经络》、《比类取象》、《天人相应》等问题的探讨很积极,气氛也很好。
    彼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对客观的观点。等等这一切在学者思维中看似“矛盾”的观点,作为《内经》作者对其根源是清清楚楚。只不过是学者自己思维还不能真正的理解各个问题的根源。就如同上面有的学者的“追问”——“为什么?”,只有这样追思与正确的化解才能走到百川之源、才能“知源而发”。《内经》作为中医的圣经其道理内容所涉及内涵外延的问题可以用“无穷”来表达。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交错”的。这种“交错”不但存在于人体的生理结构、功能上,同时存在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变化规律。所以即使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人想简单扼要讲解清楚都是不容易的事情。上面这几个问题确实是大问题,所以要求彼此解答清楚是不大可能,但这样的探讨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要要求彼此太高。特别是《经络》问题它涉及人体所有的生理结构、功能之上。是极其复杂的。除非道理与《内经》完全相印,不然作为学者只能代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内经》的观点。
    希望大家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8 17:2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8 01:34pm 发表的内容:
赵洪钧关于天人相应评价的补充。
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当然是来自自然。现代人的生存,还要绝对依赖自然,而且,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与昼夜、月相(即太阴月)和四时变化,保持着某种程度的一致。但是,天地(中医说的天地,不包括生命现象,特别是不包括动物。即不等于今天所谓自然)和人体之间毕竟有很大距离。近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就是为填充从天地到人这一大空白发展起来的。没有这些知识,无法真正说明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含义。所以,中医应该扬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结合当代医学引进当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
是的,中医应该扬弃先生眼中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8 17:44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18 05:25pm 发表的内容:
好久没有上来了。今天看到各位对《经络》、《比类取象》、《天人相应》等问题的探讨很积极,气氛也很好。
    彼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对客观的观点。等等这一切在学者思维中看似“矛盾”的观点,作为《内经》作者 ...
先生的语言很实在,也很客观!
但是,先生说:“只有这样追思与正确的化解才能走到百川之源、才能“知源而发”。”......这一点,首先我赞成先生的本意。但是,有的人研究了大半辈子《内经》,得出的结论却是中医不科学,他们能“走到百川之源”吗?木已成舟,他们能否定自己大半辈子的研究结论吗?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8 18:07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我认为楼主的观点基本没有问题但结论不能反映内经本意.可能但是篇幅太长吗??????????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8 19:0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张济风2006/05/18 06:07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楼主的观点基本没有问题但结论不能反映内经本意.
赞成张先生的这个观点。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18 19:2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老山羊先生“ 有的人研究了大半辈子《内经》,得出的结论却是中医不科学,他们能“走到百川之源”吗?”
    是的,是绝大都数的研究学者没办法达到的。因中医学不但集人体生理学、天文地理、哲学(阴阳学)、药物学、针灸。。。。。于一身。如果以现代的教育、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可以说十辈子也学不来。这就是中医学、中华古文明的骄傲,也是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的问题。能“走到百川之源”也不能发扬光大,这是哲学问题、政治问题目前这个国度还没有心胸以真理容纳人才。不然以近代的正确基础知识完全可以破解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学完全可以立于世界医学之上。。。。。确实极为遗憾!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8 20:1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zajian 先生似乎不知道中医是人体医学吧
?????????????????
不论怎么说中医理论说的可是人体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18 21:10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zajian 就是知道中医学不但集人体生理学、天文地理、哲学(阴阳学)、药物学、针灸。。。。。于一身,所以才是zajian.就因为张济风先生认为中医只是人体医学,所以才是张济风先生。是吗?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8 22:1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18 09:10pm 发表的内容:
zajian 就是知道中医学不但集人体生理学、天文地理、哲学(阴阳学)、药物学、针灸。。。。。于一身,所以才是zajian.就因为张济风先生认为中医只是人体医学,所以才是张济风先生。是吗?
医学自然是人体医学,老百姓听见“医学”二字,也不认为是兽医学。这样的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18 22:2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中医学与医学有本质的区别。这个简单的问题却在现代许多学者潜意识中含混等同了。这虽是一个小问题,但确实严重影响中医的发展。
    就因为不争论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才点明彼此的观点不同。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8 23:42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中医理论是什么?
zajian 先生再说一遍是什么???????????
您说心住血是天文地理、还是哲学.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19 00:2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仅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曹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苑禀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阻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代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倾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本病,不治已乱治本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内经>一开始就阐明天文、气候与万物、人体生理的客观变化关系规律。作为中医、西医都是共识的。天寒需多穿衣服这小孩都懂。如果再谈下去我真的无言。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9 01:4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18 10:2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学与医学有本质的区别。这个简单的问题却在现代许多学者潜意识中含混等同了。这虽是一个小问题,但确实严重影响中医的发展。
    就因为不争论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才点明彼此的观点不同。
连最简单的逻辑都不懂,还怎么讨论呢?中医学不属于医学与zajian不是人是一样的逻辑。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9 11:42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18 07:29pm 发表的内容:
老山羊先生“ 有的人研究了大半辈子《内经》,得出的结论却是中医不科学,他们能“走到百川之源”吗?”
    是的,是绝大都数的研究学者没办法达到的。因中医学不但集人体生理学、天文地理、哲学(阴阳学)、药 物学、针灸。。。。。于一身。如果以现代的教育、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可以说十辈子也学不来。这就是中医学、中华古文明的骄傲,也是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的问题。能“走到百川之源”也不能发扬光大,这是哲学问题、政治问题目前这个国度还没有心胸以真理容纳人才。不然以近代的正确基础知识完全可以破解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学完全可以立于世界医学之上。。。。。确实极为遗憾!
...
赞成zajian先生所言!
如果把“也是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的问题。”改为“也是部分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的问题”,这样更好。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19 17:58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我们为什么讨论中医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发展中医事业,我多次声嘶力竭的呐喊,是洋中药已经吞噬中国的国内市场了
有的人对这样的问题视而不见,这部分<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吧
老山羊与zajian先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思考中医问题辩论.
请提意见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5-19 18:5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老山羊是不用藥的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9 20:58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5/19 06:53pm 发表的内容:
老山羊是不用藥的
有一位洪教授曾经说: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是很对的。《内经》时代的古人就说:“有病不治,适得中医”。就是说求医不必太积极。多数病是可以自己好的。
不过我们不是在讨论养生问题。所以多数人谈论的道理还是和如何治疗有关。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5-19 22:1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9 08:58pm 发表的内容:
有一位洪教授曾经说: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是很对的。《内经》时代的古人就说:“有病不治,适得中医”。就是说求医不必太积极。多数病是可以自己好的。
不过我们不是在讨论养生问题。所以多数人谈论的道理还是和 ...
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
誰說治療非得用藥
看看老山羊的前帖
就知他的療法
作者: 丙丁火    时间: 2006-5-19 22:47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仅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曹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苑禀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阻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代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倾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本病,不治已乱治本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大伙不要在争论了!以上几段话就是讲“天人相应”!!!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19 23:2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了解我的人都会这样对我说"你为什么要浪费这些时间在这些事?"
是因中医的现实命运使我不得不这样做.网络虽然是个稀拟的世界,但网络是现代人交流的一大方式。特别是年轻人的中医学者、爱好者自然离不开网络的交流。不论人数、程度、态度如何自己都应多花点时间点明是非与方向。也许大家还不知道在过二十年后,中医如得不到政府的公平对待会是怎样的结果!所以一切都很无奈!但我还是让出一些时间在这网络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9 23:21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9 08:58pm 发表的内容:
有一位洪教授曾经说: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是很对的。《内经》时代的古人就说:“有病不治,适得中医”。就是说求医不必太积极。多数病是可以自己好的。
不过我们不是在讨论养生问题。所以多数人谈论的道理还是和如何治疗有关。
先生说:“多数病是可以自己好的。”这一点,我赞成先生的说法。
但是为什么多数病是可以自己好的,先生想过吗???
另外,个人认为:把养生与治疗截然分开,不应该是中医人所为。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9 23:24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19 11:21pm 发表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了解我的人都会这样对我说"你为什么要浪费这些时间在这些事?"
是因中医的现实命运使我不得不这样做.网络虽然是个稀拟的世界,但网络是现代人交流的一大方式。特别是年轻人的中医学者、爱好者自然离不开网络的交流。不论人数、程度、态度如何自己都应多花点时间点明是非与方向。也许大家还不知道在过二十年后,中医如得不到政府的公平对待会是怎样的结果!所以一切都很无奈!但我还是让出一些时间在这网络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苦心人,天不负!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9 23:39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张济风2006/05/19 05:58pm 发表的内容:
我们为什么讨论中医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发展中医事业,我多次声嘶力竭的呐喊,是洋中药已经吞噬中国的国内市场了
有的人对这样的问题视而不见,这部分<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吧
老山羊与zajian先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思考中医问题辩论.
请提意见
先生对中医之忧心如焚,确实让老山羊感动!但是,这种事情当是“肉食者谋之”。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20 00:0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老山羊先生“有的人对这样的问题视而不见,这部分<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吧老山羊与zajian先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思考中医问题辩论.”
其实不用辩论.本身这问题可以说不在“这部分人”的身上。你的认识如何?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现实的社会就是如此。“疑而导之”,但就是绝大多数的人以此为荣。这就是现实!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01:5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20 00:06am 发表的内容:
老山羊先生“有的人对这样的问题视而不见,这部分<现代中国人最对不起祖先>吧老山羊与zajian先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思考中医问题辩论.”
其实不用辩论.本身这问题可以说不在“这部分人”的身上。你的认识如 ...
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的贤者这么多,为什么会出现对不起祖先的现象呢?全世界的政府只有中国这样有中央一级的传统医学决策部门,政策绝对是好的。钱也批得很多。邓教授那里就有1500万,一个运气研究题目20万。看来用不着我这样不拿一分钱国家工资和福利的人瞎操心了。可惜,邓教授说:近20年来一个中医也没有培养出来。不知道他那里培养出来没有。只有和他齐名的刘力红是他最赏识的。大概这么多年只培养出这么一个中医。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20 08:2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0 01:55am 发表的内容:
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的贤者这么多,为什么会出现对不起祖先的现象呢?全世界的政府只有中国这样有中央一级的传统医学决策部门,政策绝对是好的。钱也批得很多。邓教授那里就有1500万,一个运气研究题目20万。 ...
先生的经历决定了自己的立场。
古人云:境缘未偶,营求不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何解???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20 08:3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山羊在 2006/05/20 08:37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0 01:55am 发表的内容:
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的贤者这么多,为什么会出现对不起祖先的现象呢?全世界的政府只有中国这样有中央一级的传统医学决策部门,政策绝对是好的。钱也批得很多。邓教授那里就有1500万,一个运气研究题目20万。看来用不着我这样不拿一分钱国家工资和福利的人瞎操心了。可惜,邓教授说:近20年来一个中医也没有培养出来。不知道他那里培养出来没有。只有和他齐名的刘力红是他最赏识的。大概这么多年只培养出这么一个中医。
先生对中医的关心真是让人感动。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西医治疗“非典”后遗症那么严重,为什么不见先生只言片语的评论???却对盯住中医的是是非非,兴趣十足。真的让人糊里糊涂。
作者: 11    时间: 2006-5-20 08:36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0 01:55am 发表的内容:
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的贤者这么多,为什么会出现对不起祖先的现象呢?全世界的政府只有中国这样有中央一级的传统医学决策部门,政策绝对是好的。钱也批得很多。邓教授那里就有1500万,一个运气研究题目20万。看来用不着我这样不拿一分钱国家工资和福利的人瞎操心了。可惜,邓教授说:近20年来一个中医也没有培养出来。不知道他那里培养出来没有。只有和他齐名的刘力红是他最赏识的。大概这么多年只培养出这么一个中医
确实,现在中医培养的都是象你一样的西医脑袋中医身子的所谓中西医结合者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08:4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20 08:33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对中医的关心真是让人感动。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西医治疗“非典”后遗症那么严重,为什么不见先生只言片语的评论???却对盯住中医的是是非非,兴趣十足。真的让人糊里糊涂。
大家都觉得不满足,所以才有追求和努力。“非典”的问题都让“名人”说尽了,轮不到我说。看不清是非,所以糊里糊涂。

作者: 11    时间: 2006-5-20 08:4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0 08:43am 发表的内容:
大家都觉得不满足,所以才有追求和努力。“非典”的问题都让“名人”说尽了,轮不到我说。看不清是非,所以糊里糊涂。
“糊里糊涂”---代肖言先生就这句是真话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20 08:55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代肖言 先生认识到现代中医的种种弊端是对的,是件好事。但这些弊端是人的行为不是中医基础理论出现问题,应分清楚。如果先生能再认真的思考就应该多问“为什么近、现代中医会出现这些种种弊端?”
对中医基础理论是否正确是应深入的学习才能明白。能明白中医基础理论是否正确,就能取舍。但中国没有公平的学术舞台让懂得中医基础理论的人来证明。你认为政策绝对是好的,而事实是这样吗?指定性研究本身就是独断的行为。而不是“百花齐放”的公平民主制度。所以对待事物应认真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看表面现象。这样很容易被人牵着走,分不清是非对错,到那时联自己都会不认识的。
就因中医基础理论得不到证明,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利用这些空子来达到他们的种种目的,从而形成现代中医的种种弊端。使正确的中医基础理论淹没而不能为人类所用。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11:3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科学不是政治,不存在民主与否的问题。
我看多数科学理论都很容易被人接受,相对论、新旧三论都被很多人挂在口头上,中医为什么不可以说得很明白呢?认为别人说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说呢?自己不懂难道也不许别人懂么!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5-20 11:44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代肖言先生很年轻,火气很大。静下心来会把问题看清楚的。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13:1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20 11:44am 发表的内容:
代肖言先生很年轻,火气很大。静下心来会把问题看清楚的。
多谢您的爱护和提醒。赵告诉我,有关问题不是不清楚,但有的人永远不愿意清楚。政策吗,只能说很好。效果是另一回事。

作者: 平凡心    时间: 2006-5-20 13:34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20 08:55am 发表的内容:
代肖言 先生认识到现代中医的种种弊端是对的,是件好事。但这些弊端是人的行为不是中医基础理论出现问题,应分清楚。如果先生能再认真的思考就应该多问“为什么近、现代中医会出现这些种种弊端?”
对中医基础理论是否正确是应深入的学习才能明白。能明白中医基础理论是否正确,就能取舍。但中国没有公平的学术舞台让懂得中医基础理论的人来证明。你认为政策绝对是好的,而事实是这样吗?指定性研究本身就是独断的行为。而不是“百花齐放”的公平民主制度。所以对待事物应认真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看表面现象。这样很容易被人牵着走,分不清是非对错,到那时联自己都会不认识的。
就因中医基础理论得不到证明,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利用这些空子来达到他们的种种目的,从而形成现代中医的种种弊端。使正确的中医基础理论淹没而不能为人类所用。
精彩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19:40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希望对精彩的观点做进一步解释。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6-5-26 08:33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型,可以说自1956年招收的第一届中医大学生,就已然不可能深入到古人“人与天地相参”的思维境地,对“比类取象”缺乏了解和体会,因此,学习中医难以入门。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6 10:52
标题: [转贴]《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下面引用由张仲景2006/05/26 08:33am 发表的内容: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型,可以说自1956年招收的第一届中医大学生,就已然不可能深入到古人“人与天地相参”的思维境地,对“比类取象”缺乏了解和体会,因此,学习中医难以入门。
有的网友说拙见是说“中医不科学”。如此简单地看待科学不科学,是缺乏科学哲学常识,我会进一步说明有关问题。欢迎批评讨论。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