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打印本页]

作者: 玄隐子    时间: 2003-7-14 15:25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一日,读陈潮祖之《中医治法与方剂》三版第663页,谈到少阳寒热往来的机理,
这样分析道:
邪犯少阳,运行于三焦的卫气欲祛邪出表,外入的风寒欲胜正入里,
邪胜正负,阳气内郁则恶寒,
正胜邪负,阳气外达则发热,
正邪分争,相持不下,遂呈往来寒热。
而突然想起在胡希恕弟子冯世纶等编著的《经方传真》第199页中有这样的分析:
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
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
相较之下,不禁让我大跌眼镜,此二老之学识医术,为在下所服膺,怎么在这个
寒热往来的机理认识上却有大相径庭的说法?究竟如何理解?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7-14 15:41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 版主模式 *****
玄隐子又提出了一个大题,这个问题,的确什得大家再来动一番脑筋了。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理论争鸣</a>转移过来的!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7-14 16:37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而突然想起在胡希恕弟子冯世纶等编著的《经方传真》第199页中有这样的分析:
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
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
请玄隐将此篇文章指:《经方传真》第199页综合起来看。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7-14 20:24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下面引用由玄隐子2003/07/14 03:25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一日,读陈潮祖之《中医治法与方剂》三版第663页,谈到少阳寒热往来的机理,
这样分析道:
邪犯少阳,运行于三焦的卫气欲祛邪出表,外入的风寒欲胜正入里,
...
随陈师伺诊三年(周一,周四上午)经常和陈师就此问题向陈师请教.......
后来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猪可以灌进水?灌完水的猪肉为什么沉?水是如何进去的?就是通过三焦进去的。陈师大为赞同!说这个例子举的好。

作者: 小乔    时间: 2003-7-14 20:31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三焦是水的通道,可是卫气的通道呢?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7-14 22:27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下面引用由小乔2003/07/14 08:31pm 发表的内容:
三焦是水的通道,可是卫气的通道呢?
水和气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 别有洞天    时间: 2003-7-15 10:44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水和气的功用相通?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7-15 13:21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下面引用由别有洞天2003/07/15 10:44am 发表的内容:
水和气的功用相通?
我喜欢喝素茶

作者: 江满月圆    时间: 2003-7-15 16:33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从阴阳而言,少阳为阴阳之枢纽。邪进而就阴则寒,邪退而从阳则热。
   从部位而言,少阳当肓膜之处。邪进入阳明之腑则热,邪退还太阳之表则寒。
   由是而言,虽同一少阳寒热往来,病机可有不同。
   大概体虚者寒热往来多属前者,可从阴阳而别。体实者寒热往来多数后者,当思部位之异。
   不揣愚陋,见笑大方。各位赐教。
   
   玄隐子先生善启人思路,在下不胜倾佩。
作者: 小乔    时间: 2003-7-15 17:28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下面引用由江满月圆2003/07/15 04:33pm 发表的内容:
从阴阳而言,少阳为阴阳之枢纽。邪进而就阴则寒,邪退而从阳则热。
   从部位而言,少阳当肓膜之处。邪进入阳明之腑则热,邪退还太阳之表则寒。
   
据我所知,绝大部份的伤寒学派都是如此认识少阳半表半里证的病理机制的。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7-15 20:11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下面引用由江满月圆2003/07/15 04:33pm 发表的内容:
从阴阳而言,少阳为阴阳之枢纽。邪进而就阴则寒,邪退而从阳则热。
   从部位而言,少阳当肓膜之处。邪进入阳明之腑则热,邪退还太阳之表则寒。
   由是而言,虽同一少阳寒热往来,病机可有不同。
   大概体虚者 ...
从阴阳而言,少阳为阴阳之枢纽。邪进而就阴则寒,邪退而从阳则热。
寒热是相对的概念,既和外感之邪有关,也和人的体质有关。
“邪进而就阴则寒”邪进而就阴则热,比如黄连阿胶汤证就是热证。
“邪退而从阳则热”邪退而从阳则寒。比如吴茱萸汤证就是寒证。

  从部位而言,少阳当肓膜之处。邪进入阳明之腑则热,邪退还太阳之表则寒。
邪进入阳明之腑则寒:吴茱萸汤
邪退还太阳之表则热:大青龙或越蜱汤。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7-15 20:12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下面引用由小乔2003/07/15 05:28pm 发表的内容:
据我所知,绝大部份的伤寒学派都是如此认识少阳半表半里证的病理机制的。
是吗?

作者: 江诗古未寒    时间: 2003-7-15 20:44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给老乡鼓掌
作者: 江满月圆    时间: 2003-7-15 20:48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谢谢五积散先生指教!
   玄隐子先生提出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
作者: 玄隐子    时间: 2003-7-15 20:49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看花了眼。
指出一点,江满月圆 先生云:玄隐子先生善启人思路。非也非也,而是在座诸位启在下之思路。谢谢了!
作者: 医中狐    时间: 2005-2-13 19:46
标题: [讨论]关于寒热往来的机理
嘻稀!好话头,有禅机。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