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打印本页]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1-25 10:33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难经》谓∶阳得寸内九分,阴得尺中一寸。并无关脉地步,叔和则强分三段,又将奇经八脉概附两手,分为九道。种种虚诞,真堪捧腹。至分左寸为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右尺命门、三焦,其法并不见于《灵》、《素》、《难经》,即后之仲师书中,亦无有也。”
请问各位[color=#FF1493]:
“左寸为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右尺命门、三焦”
可信乎??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1-26 15:43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还未言及可信否!!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1-26 21:10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楼主所引用的这一段文字出于何书?
作者:
印东杰
时间:
2007-1-28 18:01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中医脉诊
脉诊乃四诊之一,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脉诊来源于内.难二经,虽然李时珍做了一个总结,即使把《濒湖脉学》倒背如流,恐怕到临床上仍然感到凌乱,抓不住要点,茫无头绪。原因是医者心不静,另一原因就是传授者原本就不明白。
《难经》云:“切而知之为之巧。”巧者,技能也,凡按其寸口之脉,辨别虚实,以知变在何脏何腑,这种技能称之为巧。《素问 脉要精微论》云:持哪有道,虚静为保。“这里的虚静二字,乃指切脉时的环境与医者的心态。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应当是”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食,勿语,消息体气,没有所作。“这种纯洁的心灵,高度的无欲,则是虚静的最好诠释。
《内经》中阐明阴阳互根,气机升降关系。并在脉诊时须注意关系,浮中沉三侯的阴阳相济关系,左右手之间的阴阳相济关系,才能揆度阴阳,才能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而揣测三才之间的阴阳虚实关系。滑伯仁总结《内经》脉学的纲要为“上下来去至止”六个字。在《诊家枢要》中说:“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六字,则阴明虚实不别也。”当然,这六个字还要结合六淫,七情之脉象,具体分析:如风浮,寒紧,暑虚,湿细,燥涩,火数,喜缓,悲短,忧涩 思结,恐沉,惊动,怒急等等。
学习脉诊,最好参照《内经》《难经》相关内容,如《脉要精微论》等,值得注意的是四时六气旺脉应心中有数,如《难经》“七难: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至于《伤寒论》的六经传变顺序与有何内在关系,还得请教方家。
《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法常以平旦;本条经文是黄帝问歧伯“诊法何如”时,歧伯所答: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所讲的是脉学要领。因此不能就脉而论脉,而是强调脉诊与四诊合参,与四时合参,神色形态合参,与病因病况合参。更以“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才能真正认识和分辨脉象,方能鉴别病脉。
脉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临床上非常有用,很多病人舌象上没有任何异常,但脉象就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如左脉大于右脉一倍,张锡纯分析认为:如果寒温之邪传入阳明,其“脉皆右大于左”,因为右脉阳明属脾胃也,因而认为“阳明之脉在右也”;因此,张氏认为“此证独左大于右,乃温病之变证也,故方用小剂白虎汤(生石膏用五钱)重加生杭芍两半,煎汤两茶杯顿饮之,从外感论治,须臾小便一次甚多,病若失,又如右脉大于左脉,其“脉右部弦硬异常,按之 甚实”张氏认为:其“脉象不为洪实而弦硬之象者,因胃土受侮。亦从肝木之化也,此乃外感伏邪,因春萌动,传入胃腑,久而化热,而杆木复乘时令之旺以侮克胃土所致。因此,从内伤论治,方用滋阴泻热之法,药用生杭芍,山药,滑石,玄参各一两,甘草,连翘各三钱,煎服一剂,热与腹痛皆愈强半,且”脉象已近和乎”。又将芍药,滑石,玄参各减半,又服一剂而痊愈。
可见脉诊在临床上的指导用药的重要性,“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人对于脉诊是非常重视的。很多老一代的中医先生,其脉诊功底非常深厚,也有很多人用脉诊来评价一个中医先生的医术水平。当然,单凭脉诊一项来诊病论治,还是不全面的。。。。。。。
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我:电话-0311-88809112,电子邮箱:yindongjie888@yahoo.com.cn网站:bbs.yidir.cn.我们共同学习中医理论,共同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使之为全人类服务。
印东杰于石家庄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1-29 10:20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谢谢各位的!有时真的很晕,各家有各家的认识,按现代教科书是“左寸为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右尺命门、三焦”,但翻阅一下古医书,有的却否认了这种看法!有以人迎与寸口的倍数来诊五脏六腑,有认为脾应在“关”部!晕!!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1-29 16:54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脉诀考证>>
作者:
印东杰
时间:
2007-2-2 07:08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讲讲代脉 与气 代脉一般指有规律的歇止脉,可伴有形态的变化。
切脉时脉来迟缓,脉力较弱,呈有规则的歇止,间隔时间较长,故曰"迟中一止,良久复来"。张景岳曰:"忽见软弱,乍数乍疏,乃脉形之代。其断而复起,乃至数之代,两者皆称为代。"可见代脉包含了节律、形态和脉力等方面的参差不匀。
代脉,除孕及暴病外,皆认为代为脏气衰败,主死脉。可是临床见许多止有定数的脉,即使是二联律、三联律,亦未必死,而且很多都可经治疗而消除。根据这个临床事实,必然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假如代脉为止有定数的脉,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称代为死脉就不正确,因止有定数的脉象并非死脉。二是假如代为死脉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代脉的特征就不是动而中止,止有定数。我认为后者正确,代脉确属脏气衰败的死脉,但其脉象的特征却非止有定数. 一般主脏气衰微。气血虚衰而致脉气运行不相连续,故脉有歇止,良久不能自还。若痹病疼痛、跌打损伤或七情过极等而见代脉,则是邪气阻抑脉道,血行涩滞所致,脉代而应指有力。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子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子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O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
一曰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踈也。
其实可这样计算,据《灵枢·五十营篇》“...,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也就是说一营需270息,因此
一昼夜(50营)人呼吸
50 × 270 = 13500(息)
每分钟: 13500 ÷ (24 × 60 )= 9.375(息)
古人在中医学的不断探索中发现全身经络运行一天50次。(详见《黄帝内经*灵枢》。也就是说经络运行一周约需28。8分(1天24小时X60分/50次=28。8分)炼真气运行法就是要使全身经络得以畅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我们如能每次练功时间都在半小时或更长,就会使全身的所有经络都能在练功过程中得到加强,更好起到通经络的目的。
21世纪生命科学正酝酿着新的突破,预计未来30年内人类认识自身和生命起源对于演化的知识将产生革命性的进步。毫无疑问,要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必须与现代科学交融,而这种交融要保持中医主体理论体系的精华并在构建新理论时取得前所未有的升华和突破。如中医在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基础上提出了肝主升、肺主降的协同升降浮沉的人体基本运动系统,并且进一步提出人体昼夜运行“五十营”即一昼夜运行五十周,现代观察到人体的“钙库”一昼夜周转40~50次,肾脏一昼夜对人体周身血液过滤50~60次,这说明,古代中医对人体体液运行观察的精确程度。这个例子说明融入新知以阐明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并进而升华为新的理论,是创新的必要。它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以及非线性复杂系统理论等都会启迪中医在源头创新上起很好的作用,但这不局限实验研究的“实证”。我们深信,“科学没有国界”,中医也没有国界,不带任何偏见和固执只知执着追求真理的现代科学工作者将首先在中医源头创新中......
电话:0311-88809112
邮箱:yingdongjie888@yahoo.com.cn
网站:bbs.yidir.cn 印东杰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2-2 16:45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脉”的确值得研究,多谢各位同仁分享其中的奥妙!!
作者:
寒岩琼草
时间:
2007-2-5 00:36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学而得则信.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2-6 11:04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纸上谈兵容易,指下难明了!!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2-6 13:47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寸關尺俱位於手太陰肺經上
百脈朝肺
理論上是對的
實施上非常困難
故今諳於脈診者已不多
但三部九候準些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2-13 14:46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请问 董建军
“十二经络无气”当如何理解??
作者:
hdcs4813
时间:
2007-3-4 08:41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伤寒论》已有“关上”一说。
作者:
237833yjx
时间:
2007-3-27 10:58
标题:
脉诊疑问!请教各位!!
现用“三部九候”的已极少!!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