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打印本页]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5-14 21:30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这个贴子最后由岐黄术在 2004/04/06 12:11pm 第 4 次编辑]

    王旭高乃程门雪先生生前最为推崇的医家,对其治肝三十六法备加赞赏,旭高自言:能治肝者,治百病。程门雪先生以歌诀的形式,结合叶桂医案及平生心得,抄录于册,以备传于后世,余偶得之,实不敢私密,公布于众。此歌诀临床极其实用。无半点浮夸之语。
    原文: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夹寒,夹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姑录大略于下:
    肝气
    1:疏肝理气法: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疼痛.疏肝理气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平。兼寒吴(茱)萸热丹(皮)栀(子),兼痰半夏与茯苓。
    2:疏肝通络法: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辛润以通络道也)络脉淤阻(当)归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兼通血络也)
    3:柔肝法:肝气胀而疏更甚,(当)归(牛)膝(枸)杞柏(子仁)柔肝认。兼寒肉桂与苁蓉,兼热天冬生地审。
    4:缓肝法: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此经方甘麦大枣汤加白芍橘饼,此方叶天士最喜用之,平淡而神奇,善用之,变化莫测,乃女科要方也)
    5:温中疏木法:培土泄木用六君,白芍吴(茱)萸木香加,脘腹胀痛肝乘脾,疏木温中法最深。(温中疏木黄元御惯用此法,黄氏立法大意是 胆胃宜降,肝脾宜升,而以脾胃为升降之枢机,此中尚有微旨,盖柴胡桂枝一类是升疏,所谓木喜条达是也,吴茱萸,川楝子,白芍之类为降疏,疏泄二字要分开看,逍遥土中疏木,抑气,四七之类是木中疏土,疏是竖,达其郁结,泄是横,局方四七汤:桂枝,甘草,人参,半夏无一理气之药,而能泄其有余,是方合疏泄,二者均用之,与逍遥又微有不同,须深思。治七情之气,与逍遥同,级堪玩味!)
    6:泄肝和胃法: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与肝气乘脾之治,又异途也)。二陈汤合左金丸,川楝白蔻犹同意(泄肝和胃法与温中疏木法不同,却是相对之治,研究二者用药之分,思过半矣。)
    7:抑肝和肺法:抑肝肝气冲于肺,谇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喘主吴(茱)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汇。附:刘氏渡州此法此方:栝楼皮,杏仁,枇粑叶,陈皮,石决明
    8:泄肝肝气上冲心,热厥心气用左金。金铃子散寒(加)椒桂,寒热具有仍(加入白)芍(黄)连。泄肝法主苦辛酸,三者错综随证任。
    以上治肝八法,虽为吾人所常用这,但能分别精细,用之合适,也殊不易。药均和平之品,唯从此化裁,则变化无穷,举一反三,其有裨于临证,实用殊非鲜也,叶氏于此一门大有妙旨,脾胃及木乘土二篇中,妙绪无穷,宜细考研备之。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5-15 06:43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先生费了心,能发出此之好贴,对于中医的临床用药,给了一个明示。有些医生,对于中药中的方剂,还是理解不透,有时是生搬硬套, 原方照抄。(当然,如果证、法相符,抄一下也可)我们熟悉方子,不是在熟记其药,而是要明其制方之理。在临证中,才可以依其理,而调遗百药来治病。这个时侯,就要明其每一味药的药性和所用之处。才能调遣有度。照方抄,就是有方而无药。但是,东拼西凑地写几味药,是谓有药无方。 五积散 先生这里所介绍的是药,但未离其理、法、方。诸君能熟记其心,临床中,用方遣药,才能灵活起来,并能中的。临床临床,必须要“灵活”。这个灵活,不是乱七八糟的拼凑,要依其理,知其法,懂其方,明其药。才能“灵”,才能“活”。才能“活”人。
作者: 杏林萧客    时间: 2003-5-15 09:56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打字多了太痛苦,祝你早日用扫描!
作者: 岐黄术    时间: 2003-5-16 14:53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大家猛烈回贴啊!!!
作者: 识途老马    时间: 2003-5-24 18:29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多谢先生!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3-5-27 06:28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肝气,有病理的肝气,有生理的肝气,二者必须注意区分。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5-28 13:06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03/05/27 06:28am 发表的内容:
肝气,有病理的肝气,有生理的肝气,二者必须注意区分。
请教:何谓病理生理之肝气?二者如何区分?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3-5-29 21:47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3/05/29 10:07pm 第 2 次编辑]

  啊,生理情况下五脏六腑各有其气、血、阴、阳,非独肝气。还应有心气,肺气,脾气,肾气,胆气,胃气等。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病理的肝气,即由于营求不遂,精神刺激等而导致的肝气郁结,或横逆,或上冲等肝气疏泄失常症状。如楼上所述。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5-30 12:33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03/05/29 09:47pm 发表的内容:
啊,生理情况下五脏六腑各有其气、血、阴、阳,非独肝气。还应有心气,肺气,脾气,肾气,胆气,胃气等。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病理的肝气,即由于营求不遂,精神刺激等而导致的肝气郁结,或横逆,或上冲等肝气 ...
我认为肝分  体 和 用两方面,这样理解比较好,可能我们说的内容是一至的。

作者: 都对    时间: 2003-6-18 11:17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这个贴子,真是经典。
作者: 王圣泉    时间: 2003-6-21 21:14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建议你用清华紫光拼音,我就是用的它!
作者: 寿宏堂主    时间: 2003-8-8 14:24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我觉得《西溪书屋夜话录》不但只是写了成功的医按 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过失也写进去了这在医按类书籍中是很难得的

作者: 向春涛    时间: 2004-4-9 00:14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医案中最不易看到的就是医者本人的误诊过失,而这也是初学者最想见到的,避免少走弯路尽快提高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这点来讲,《西溪书屋夜话录》以及《名老中医之路》都是于初学者极有价值的医书。
作者: 喻生    时间: 2004-4-19 13:53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刘渡州是刘渡舟吗?
作者: 轩辕十四    时间: 2004-5-6 02:47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下面引用由向春涛2004/04/09 00:14am 发表的内容:
医案中最不易看到的就是医者本人的误诊过失,而这也是初学者最想见到的,避免少走弯路尽快提高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这点来讲,《西溪书屋夜话录》以及《名老中医之路》都是于初学者极有价值的医书。
此即院校教育之失,非得有人带不可,学医欲登堂者,此处不可或缺.
作者: huyongxian    时间: 2004-8-24 14:53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冷庐医话】肝病
    今人所谓心痛、胃痛、胁痛,无非肝气为患,此有虚实之分,大率实者十之二,虚者十之八。余表兄周士熙,弱冠得肝病胃痛,医用疏肝之药即止,后痛屡发,服其药即止,而病发转甚,成婚后数月,痛又大发,医仍用香附、豆蔻、枳壳等药,遂加剧而卒。盖此症初起,即宜用高鼓峰滋水清肝饮,魏玉璜一贯煎之类,稍加疏肝之味,如鳖血炒柴胡、四制香附之类,俾肾水涵濡肝木,肝气得舒,肝火渐熄而痛自平。若专用疏泄,则肝阴愈耗,病安得痊?余尝治钮秬村学博福厘之室人肝痛,脉虚,得食稍缓,用北沙参、石斛、归须、白芍、木瓜、甘草、云苓、鳖血炒柴胡、橘红,二剂痛止,后用逍遥散加参、归、石斛、木瓜,调理而愈。
    赵养葵《医贯》,徐灵胎砭之是矣,然观其治木郁之法,先用逍遥散,继用六味地黄汤加柴胡、芍药以滋肾水,俾水能生木,此实开高鼓峰清水滋肝饮之法门。(六味加归身、白芍、柴胡、山栀、大枣以治肝胃等证,血少者加味逍遥散加生地。)再传而魏玉璜之治胁痛用一贯煎,(沙参、麦冬、生地、归身、枸杞、川楝子,口苦燥者加酒连),叶天士之治脘痛用石决明、阿胶、生地、枸杞子、茯苓、石斛、白粳米等以养胃汁,则又化而裁之。法益详备,学者不可忘所自来也。
    魏玉璜曰:带浊之病,多由肝火炽盛,上蒸胃而乘肺,肺主气,气弱不能散布为津液,反因火性迫速而下输膀胱之州都,本从气化,又肝主疏泄,反禀其令而行,遂至淫淫不绝。使但属胃家湿热,无肝火为难,则上为痰而下为泻耳。叶天士曰:肝主疏泄,侮所不胜,故亦下利。余尝治下利,但平肝而得效。(余尝遵此法治素有肝痛病而下利、脉弦者,果获效。)是则肝之主病甚多,司命者不可不察也。
    何西池曰:百病皆生于郁,与凡病皆属火,及风为百病之长,三句总只一理。盖郁未有不病火者也,火未有不由郁者也。第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此又可为肝病多之一证。
前言:二零零一年,由在下主持的《靜遠堂─中華醫學研究中心》,接獲國內某中醫葯學會通知,撰文參加2001至2002年度之中醫學論會征文。因按該中醫學會的要求,參選征文者,應為專業委員會委員。
在下爛竽充數,在下拙著《肝病實脾法是治療肝的基本大法》(未公諸於世)一文中,抽出前面部分(囿於文字字數之限),即以下文以應之。幸獲錄取,於今年五月三十日,在其學術會上宣佈,並載於今年出版之《論文集》中.....
今錄於此,為免衝突,特加按語,以供同仁參考,並祈求指正是信。
=====================================================================
《肝病實脾》探討                                  香港靜遠堂  李官弼
    《肝病實脾》是仲景在《金匱要略?臟腑經絡病脈症第一》篇首中提出的治療法則。余自八十年代起,始著手研究肝病各証之病位、病因、病機、傳變、轉歸以及兼雜等証之生理、病理關係。根據仲景這一基本法則,將《肝病實脾》大法,廣泛地應用在病毒性乙型肝炎(HBV)各証的臨床治療上,均收到肯定而滿意的療效。
一?肝、脾間之病理傳變關係:
    肝病常可涉及其他臟腑,其他臟腑之病,又可傳變至肝。然肝、脾間之生理作用和病理傳變,則是最為密切,既相助為理,又互為影響。其中肝病傳脾,醫論甚多,而脾土反侮肝木或土病傳木之辯證的病理傳變關係,今人則甚少論及。
    《素問?太陰陽明論篇》中岐伯云:“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張隱菴云:“入六腑者,謂陽明為之行氣於三陽,陽明病,則六腑之氣皆為之病矣”,“入五臟者,謂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太陰病,則五臟之氣皆為之病矣”;《素問?氣厥論篇》云:“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一文中云:“有妻病而乘於夫者,如土病而傳於肝是也……”等。楊上善云:肝病傳脾,病“從勝處來”謂之“賊邪”,脾病傳肝,病“從所不勝來”謂之“微邪”。又,經指:土氣不及謂之“卑監”。張隱菴云:“土運不及,則化氣乃滅,木反勝之……邪傷脾也”。可見土病傳木或土運不及的病理傳變,自古至今,臨床亦非常多見。
    再以濕熱証而論,薛生白《濕熱病篇》云:“(濕熱)病在(太陰、陽明)二經之表,多兼少陽三焦,病在二經之裡,每兼厥陰風木”。路正志氏在文章中亦云:"急性肝炎之病機多屬濕熱蘊結脾胃,郁阻肝膽"。鄒良材氏云:"脾為氣機升降之樞,脾土壅遏,亦影響到肝氣的疏泄"等論。故病毒性肝炎之發病機制,多是土病傳木,木病郁極而復,再乘脾土,形成以"肝郁脾困"為主証之肝病濕熱病機。
二?關於實脾:
    《金匱》篇首“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惟治肝也”一節中,“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十二字,是其要點。其中最值得深思的地方有二:其一,文中並未言及肝病之虛實。就文義推之:若肝病虛都可傳脾,難道肝病實,木氣橫逆犯土,就不是肝病傳脾了嗎?如果說肝病虛傳脾而當先實脾,則肝病實克土是否更當實脾(不可與下文以酸補肝混淆)?再說,如木犯土而脾巳病,或土病於前,土運不及,木反勝之,濕熱壅滯肝膽而現"肝郁脾困"之肝病濕熱病機,
此時又焉能捨實脾而只治肝呢?其二,文中“夫肝之病,補用酸……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一節是言肝虛之治法,並指出肝病實不可用“補用酸”之法,用則有實實之弊。很明顯地這是針對肝病而言,絕非言不可實脾。關於脾病之治則,再考內經:“土位之主,其寫以苦,其補以甘”。“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寫之,以甘緩之”諸論,則知仲景所言“補用酸”是治肝虛之法,而不是實脾或補脾瀉脾之法。因此,前文中所言之“實脾”,是應該與後文"夫肝之病,補用酸……”一節分開來研習,方不致混淆。此外,臨床治肝,若只重泄肝清肝,不解實脾,致使肝脾之病,更生他變。故仲景特別指出勿犯“虛虛實實”之弊。即在涼血疏肝,活血袪瘀等治肝之時,仲景囑其要注意“緩中補虛”,“以甘葯調之”的治療道理,《難經》更有“損其肝者緩其中”之明訓。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論,不但是上工中工辨治肝病的分水嶺,而其“當先”二字,更突出了“實脾”在肝病治則上的主導性和重要性。故仲景“肝病實脾”之法,不僅是肝病虛之治法,實際上則是治療肝病之基本法則。
    至於“實脾”二字,包羅甚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健脾胃之陽而過用辛溫香燥;補脾胃之陰而恣用甘涼濡潤。如以濕熱証而論,先賢們多主以宣透三焦濕熱之邪。其以宣肺化氣、芳香化濁、泄熱袪濕、溫胃和中、苦辛開泄、辛開苦降、苦溫燥濕、甘淡滲濕、溫陽化濕等法,迨濕袪熱清,運化、輸佈、升降有權,則脾自健運。凡此種種,皆可謂之實脾。
三?肝木之體用問題:
    仲景在《金匱要略?臟腑經絡病脈症第一》篇首中,僅言其"肝虛則用此法",未言其他。為進一步探討肝病各方面的治療法則,自當“勤求古訓”。
    鄭欽安云:“仲景一生學問,即在這先天立極之元陰元陽上探求盈
虛消長,揭六經之提綱,判陰陽之界限”。
    中華醫學認為:肝為乙木,屬足厥陰經,與足少陽(膽為甲木)經互為表裡。主藏血,惡抑郁,性曲直,喜條達,主疏泄,內寄相火,主升發清陽之氣。以血為本,以氣為用,故體陰而用陽。
    肝之體用,是肝臟生理上具體表現的兩個方面,其相互作用,互為影響的。自古醫家在肝病的治療上,都非常重視肝木體、用間之“陽舒陰布”相需為用的整體觀念。
    經謂木氣平和,謂之“敷和”。岐伯云:“敷和之紀,木德周行,陽舒陰布,五化宣平,其氣端,其性隨,其用曲直,其化生榮……”。張隱菴曰:“木得其平,則敷布陽和之氣以生萬物”。
    故肝病本身之辨証,自當從肝臟體、用之虛實著眼。概括而論:肝之體病,病在陰與血。肝之用病,病在陽與氣。故體、用之病,當隨其虛、實之異而辨治。
    經言“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鄭氏云:“仲景傷寒一書,通體就在邪正二字”。肝病之實,其為邪氣有餘,邪實則氣郁血滯,故病多體、用俱實。如在肝病濕熱証中,濕熱壅滯肝內,充斥表裡三焦,久則穢濁毒生。肝氣郁遏而有餘,木火同氣,相火悉成壯火,故肝體常腫大,甚至導致脾亦沖血腫大。肝氣橫逆則乘脾,上逆則犯胃,熱毒內陷心包則譫妄,內蒙心竅則神昏,脈絡凝瘀則主客渾受,若郁結熱盛而火化者,或陰精耗損而痙厥,或肝風挾氣血上揚而昏扑等等。故肝病實而郁者,自當疏其壅滯之穢濁,泄其有餘之火,散其郁遏之氣。前人謂“肝氣常有餘”,“肝無補法”即言此類証治是也。故經云:“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寫之,以甘緩之”;“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此即苦酸涌瀉為陰,辛能散郁,甘可緩急是也。是証,抑木雖可護土,但實脾培土之法更不可缺,故本人合而為用,即先賢名為"抑木培土"之法。
    然在臨証中,體用之間亦有偏盛,有郁於血或郁於氣為主者,郁於血者肝氣亦常郁遏不行,郁於氣者肝血每多郁滯瘀阻,故治療之際,又當隨其氣血之異,辨其主次而治之。
    肝病之虛,多為精氣不足,然則又有在體在用之別。其肝體虛者,多為肝陰、肝血虧損,仲景在《金匱?臟腑經絡病脈症第一》篇所論之法,即為肝體陰血虛損之治則。然其肝用虛者,即肝陽、肝氣虛虧,其証治法則,《內經》及先賢均有詳論。《內經》言:“少陽不生,肝氣內變”,秦郵袁《証治心傳》云:“夫肝體固賴陰血以養,而其所以為將軍之性,寄龍相之威者,以真陽之為本也。肝陰不足固多為患,而肝陽亦為至要”。蓋肝氣不足或肝陽下陷,均會導致肝用之疏泄、條達、曲直、升發等性皆病而郁。
    經謂“木郁達之”,故《內經》多處言及“以辛散之”“以辛補之”。辛能散郁,辛亦能升陽。東垣有“升陽益胃”之法,葉氏有“升陽散郁”之論,皆“辛甘發散為陽”之法,寓“以辛補之”之意,此皆為肝陽、肝氣不足之治法也。
    夫體用之辨,既一分為二,又合二而一。臨証之時,余常以仲景酸甘養陰之方,合葉氏“升陽散郁”之法,參東垣“升陽益胃”之意,本仲景“肝病實脾”之旨立法,即先賢所謂“健脾舒肝”一法。用治肝氣不足,或肝陽下陷等肝用虛損所致諸証,皆每建殊功。
    實踐證明:“健脾舒肝”一法,是肝病患者恢復期之最佳治療法則,他不但能盡快地改善患者的肝血功能,更能在短期內糾正患者肝血蛋白異常或倒置的病機証狀。
按:十天干應地,其化有五而生五形。其甲己化土一法,為萬物生化之本。今土木條調,自能治土木違和之疾。六經六氣之中,經以氣為本,以陰陽為標,互為中見。今經惟以少陽、太陰二經,不主標之陰陽或中間之氣,而主本氣。且厥陰陽明正好從中見之少陽和太陰二經之氣。故此,抑木培土和健脾舒肝二法,自以調和少陽太陰而為治。況“少陽為出入之樞”,“脾胃施升降之職”。故在下外祖父曾總結有言:“少陽病,有其出與陽合則熱;入與陰合則寒”的病機變化規律。陽者陽明,氣實郁阻而化熱;陰者太陰,本虛中損而化寒。世人每以“肝無補法”之論,而違易理陰陽虛實寒熱體用之辨証觀。況厥陰為陰盡陽復之臟,最多厥熱勝復之証,此即臨床所謂:“熱化火化和濕化寒化”的病理機制。故其治,臨床應用清、溫法時,自不能離開“艮土”之盛衰。今醫論治肝病,又焉可離古訓精深之法而從今乎?不識古人立法深意,動輒即以己意閹改,是今人不能虔誠、深入地研習前人成就之過是也。

作者: 聽雨軒    时间: 2004-8-24 21:13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实在经典,小生受益非浅
作者: asdfghjk    时间: 2007-2-1 13:30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重温经典,受益不尽。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2-6 20:35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受教了!此类著述,堪称经典,于临证最有帮助。
作者: lbkd1395    时间: 2007-3-8 22:27
标题: 西溪书屋夜话录--------部分
王旭高氏所论之肝,非寻常所言之肝,无生太极,太极生二,而阴阳运作,王旭高氏之肝既从此运作处着眼,是以药简而应广。初学者,不可不知。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