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打印本页]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8 10:43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 浮 脉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作者:
飞龙掌血
时间:
2005-4-9 20:11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现在书店里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的《濒湖脉学》白话解.很好的!去看看!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4-11 16:04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浮脉,手指刚刚接触到皮肤,就感觉出脉搏的跳动,轻轻举之搏动有力,重按反觉稍显无力。
指下如同抚摸着榆钱,也似轻轻的抚摸着羽毛,秋天肺金当令,脉浮为应节令之脉,无病。
久病体虚,脉当沉弱,而反虚浮,元气不能内守,而浮越外脱,病情危重之标志。
浮脉如木漂于水面,若觉脉浮而甚大,中空软而无力,如捻葱叶,此为芤脉,见于气血大虚,常见大失血的患者。
脉来浮而大,显得非常有力,或兼数,来时极其充盛,去时久久方衰,此为洪脉。
脉来浮大而软,搏动稍慢,中间空虚,此为虚脉。
若浮细而软,如棉絮进水,此为濡脉。
偌大而散漫无拘,有表无里,犹如扬花飞散,此为散脉。
浮脉性质属阳主表病,浮而兼迟兼紧者为风寒,兼数而有力者为风热。
脉浮而浮软无力是血虚。
寸脉浮大,阳气上亢,易患头痛眩晕,头为诸阳之汇故也。风阳上逆,易聚风痰。
关上浮多指左关浮,此为木旺来克脾土。
尺脉当沉而有力,而反浮甚者,肾虚也,溲便不流通也。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12 13:08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真是太感谢了!那么这几句呢?呵呵~~~
■ 沉 脉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 迟 脉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4-12 14:08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沉脉如同水的性质一样,总是沉而下行,重按至筋骨才能感觉到,体状是软滑均匀的,在女子的寸部和男子的尺部,一年四季出现此脉是正常的,这是男女阴阳性质不同的缘故。
脉沉至筋骨之间,软滑而均匀,这是沉脉。若脉搏更加沉而深入,推移至筋骨才能得到,此为伏脉。
若脉来沉细而软如绵,此为弱脉。
若是脉来沉而弦大有力,为牢脉。
水液潴留, 脉来多沉,是属于阴经的疾病。沉而数,有热。沉迟有寒,沉滑主痰。
沉而无力是气虚,沉而有力是寒凝积滞。
寸脉沉滑,痰气郁结,或水停胸胁,关上沉,(多为右关)是中藏寒结,故痛而不通。尺部脉沉,为白浊,遗尿,泻痢,或是属于肾虚腰痛等。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13 09:44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真是造业恩师啊!那“迟 脉”呢?
■ 迟 脉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4-13 11:29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迟脉的搏动,在一吸一呼之间仅跳动三次,这是由于阳气不足,阴气旺盛造成的,或是由于气血虚寒造成的,迟脉还要分出是浮迟还是沉迟,识别寒邪在表还是在里。治疗阴盛阳虚,首先要扶助阳气,当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脉来一息跳动三下,此为迟脉。比迟脉稍快,一息四至,舒缓而均匀,此为缓脉。
若脉迟兼细小无力,而且涩滞不畅,此为涩脉。若是脉浮大无力而迟,当认为是虚脉。
迟脉所主的病是属于脏病,也主痰多,这一点不好理解,迟脉主寒主阴盛不差,为什么还主痰多呢?这是因为脾肾阳衰不能蒸化水液,浊阴弥漫聚而为痰。故迟脉也主痰多,此寒痰也。
时间很长的痼疾症瘕积聚,常能见到迟脉。
迟而有力,此为寒积的冷痛,迟而无力属于虚寒之证。
寸迟必是心肺阳虚,关上(主要是右关)见迟属于脾胃寒盛,常伴腹痛。
尺脉迟,属肾阳虚,腰脚常显得沉重,并常伴有溲便不禁,或疝气疼痛。
作者:
杏林观秋
时间:
2005-4-14 01:06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呵呵能有寸迟,关尺不迟的么???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14 11:26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 数 脉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4-14 12:33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呵呵能有寸迟,关尺不迟的么???]
提的问题应当说是一个关键。
这个问题似乎应当由李老头来回答。
既然李老头太老太忙,我权且胡说几句。
脏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藏之寒,会影响到其他脏腑也寒,临床见到的迟脉,确实往往是寸关尺都迟。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不然的话, 心阳虚, 肾阳虚, 脾阳虚就没有区别了,临床所见的病理症状,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也无从谈起。
我认为对于经验不丰富的医生,很重要的是四诊合参,假令脉迟,而兼心胸憋闷,心悸气短,寸脉虚像显著,此为心阳虚无疑。
若兼畏寒怕冷,腹泻腹痛便溏,喜热食者。此必脾阳虚无疑
若兼腰痛溲便不禁,必是肾阳虚。
当然,真正懂脉的医家,是完全能够区别寸关尺中的迟像的不同点的。
作者:
邱达卿
时间:
2005-4-14 18:42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溪流言只有理.受教!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4-14 21:09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脉搏一息之间跳动六次,这是阴液不足,阳气亢盛的表现,症状表现多为烦躁不安,甚则神志不清或发狂,根据脉是浮数还是沉数,可以判断病邪是在表还是在里,根据脉搏搏动的有力与无力,可以判断是实热还是虚热。
儿童生机旺盛,发育迅速,为纯阳之体,故一息六至是正常的,不为病脉。
正常的人脉搏在一息四至或五至之间,一息六至, 比正常的人多一至,便是数脉了。
数脉当与紧脉相鉴别,紧脉如按搅转的绳索,左右的弹动。但是一息不足六至。
脉搏数而有歇止,止无规律,这是促脉。若脉数而独显于关部,此为动脉。
数脉是阳热太盛所致的病,病因是君火或相火造成的。实热应当清透或泻下,虚热当补阴血或补气阴。原文写的是温补,似不好理解,本为热病怎么还用温呢?这里的温我认为应当灵活的理解,东垣说,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败,认为元气虚则火必旺,主张甘温除大热。似可以为此处做注。此点仅供参考。
肺病深秋遇到数脉,征兆不吉,因为肺五行为金,最忌火克,肺病深秋脉数,为肺阴大伤,治疗比较困难了。
脉左寸数,为心火旺盛,可见咽喉肿,口舌生疮,右寸脉数,是肺火旺盛,可见咳血或肺生肿疡。左关数为肝火, 右关数为胃火。
尺脉数为肾阴虚火旺,用滋阴降火汤治疗。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15 09:31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首先我非常感激你能继续回我的贴!我提的这些诗文都是《濒湖脉学》中的,我看得很头疼,不能理解,所以就一一提出来问了。下面是:滑 脉和涩 脉 谢谢!
■ 滑 脉
体状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诗:
相类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 涩 脉
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查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4-15 19:39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5/04/15 10:09pm 第 1 次编辑]
我知道是聘湖脉学里的,当初学这本书的时候,多数诗都能背,现在不行了。
滑脉像园珠一样前后往来,非常滑利的搏动着。不要把滑脉混同于数脉,数脉的至数是增加的。而滑脉不增加。
滑脉为阳气有余的脉象,至于说滑脉主元气衰不可理解,有的书解释为气虚不摄肝肾之火,血分有热故脉滑,我认为此解释也很牵强。
滑脉主痰作祟的病,也主宿食为患,因痰阻隔而胃气上逆,可以形成呕吐,下焦血液淤阻,形成蓄血症,也可以见到滑脉。妇女婚后向来无病,突然停经,脉搏滑润而调和,为有孕之脉。
寸滑是胸膈停痰,影响了胃气的下降,故生呕吐,或吞酸。影响了肺气的肃降就引发咳。痰阻心经可见舌强。
宿食不消,郁而化热,可见关脉滑,消渴,痢疾,颓疝, 淋病多见尺脉滑。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16 09:55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 涩 脉
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查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4-17 07:29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5/04/17 07:32am 第 1 次编辑]
脉来细小而短,比较迟慢,搏动迟滞而不流利,此为涩脉。与散脉和歇止脉相类似。脉搏的样子像雨沾沙和病蚕食叶,极不流利。
涩脉与歇止脉类似不难理解,说与散脉类似我认为太牵强,散脉的特点是大而散,似扬花无定踪,气血属于涣散不拘的状态,而涩脉是属于气血凝滞,因凝滞脉搏变得细小而短,与散脉之状毫无雷同之处, 甚至可以说是相反,我个人认为散脉决不是与涩脉相类似的脉,以上纯属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脉来迟滞,三五不调匀,像刀在竹子皮上轻轻刮动,非常不爽利。这句话我认为是对与涩脉的最好的形象比喻。
微脉有如禾芒般的微细,无论浮沉,都是似有似无的不清楚,与涩脉还是容易区别的。
造成涩脉的原因,是营血虚少,或者是精的损伤,反胃的疾病,或者大汗亡阳后,容易见到涩脉,寒湿之邪入于营分,易遭成血行阻滞不通,女人非孕即无经,不是说女人见到涩脉不是怀孕即是无经,而是说怀孕的女人见到涩脉,为血不足以养胎,没有怀孕的女人见到涩脉,为经血枯竭。
这一段我亦有不同的意见,造成涩脉的原因, 精血虚少只是一个方面,其他的原因还很多,譬如因外伤导致的淤血,还有因气虚导致的的血液运行不畅,都可以见到涩脉,非为精血不足之一因也。
另外,亡阳大汗出后,脉搏多是浮大而空,涩者少见。
寸脉涩为心血虚损,心脉不畅,当然会有胸痛的症状。关中涩为脾胃虚弱,及胸胁涨满,尺部涩为精血损伤,可见肠结便秘,小便淋漓,或肠痔下血,及女人漏症。
应当强调的是,关中涩主要是脾胃气血淤滞,当然会同时兼备脾胃的虚像,此当明了。
关上涩当分出左关和右关,而左关涩见胸肋涨满着居多。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18 09:56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 虚 脉
体状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诗:
相类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疹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22 10:11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溪流大哥呢?
作者:
c2714
时间:
2005-4-22 10:13
标题:
这几句《濒湖脉学》的诗文怎么理解?谁有现代汉语版的?给我看看好不?
该不是出差去了吧?呵呵~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