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营卫今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09-5-17 11:40
标题: [原创]营卫今析
[watermark]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卷二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水谷入胃,首先是水谷的电磁变化信息对人体的影响,如米味就是米的香味(实际是电磁信息),什么东西能在经脉(如电路)里运行呢?电磁信息可以在经脉里运行。从经文看说明肺是接受信息的,通过经络传入五脏六腑,所以我认为营是食物的电磁变化信息,卫是营养物质。[/watermark]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11-21 10:34
老董轻易不发主帖,今发帖一鸣惊人。一个电磁变化信息既是传统的气化,又是现代的子,请继续。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1 18:58
这个营卫想得有点远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1-21 21:02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1 18:58
这个营卫想得有点远

周先生既然在“营卫”上下了功夫,建议能把营卫说清楚。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1 21:09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1-21 13:32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11-21 13:02
周先生既然在“营卫”上下了功夫,建议能把营卫说清楚。

正在努力。一些文章会逐渐发表出来。以下是一些想法。

营卫是现代中医遭遇误解最大、蒙冤最深的两个概念。

营卫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本是很明白的两个字,在《内经》时代以前,营的本义是军营,卫是在营门站岗或在营周围四处巡逻的卫兵,所以营卫是和当时的军事战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内经》借用了这两个概念,结合人体的实际,创建了营卫学说:卫延续了保卫的含义,类似于前线的军队;营则渐渐分化,和荣通假,荣是和营养代谢密切关联的字,原义草木繁盛之状,如果说荣是营养代谢过程的话,营的概念类似于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因为军队和战争的维持需要大量物资的消耗,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可参见《孙子兵法》),与之相类比,古人认识到人体防卫系统的后勤保障需要营养代谢系统提供支持,故在《内经》中,营荣逐渐合流,这两个概念可以相互换用,在《内经》中,这两个概念在当时似乎没有区别的必要。

以后的历代医家对营卫的理解一直也都没有大的歧义,只是在中西医交流之后,营卫才逐渐变得混淆难解。

因为中西医交流之初,西医的长处在于解剖,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过程了解比较少,在开始的中西医交流中,西医理论中并没有能够和中医营卫对应的概念;然而,在当时以西医为科学标签的社会语境下,以西解中,生搬硬套的乱解盛行,当时的营卫不但得不到理解,还不断遭遇误解和误读:

中医中首先重视解剖的改革者王清任,在其名著《医林改错》中提出“卫为动脉,营为静脉”,因为他当时看到的动脉内无血,认为是行的气,也就是卫气,所以称呼动脉叫卫总管,认为动脉也就是卫气的所在,静脉中含血就称为荣(营)总管,这开始了从解剖乱解营卫的先河;不过王清任的错误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观点也就没有多大市场了,以后民国时候的辞源辞海中国医学大辞典又完全翻了个个,异口同声:“营为动脉,卫为静脉”、还有称为“卫为小便”,“卫为体温”,“卫为淋巴”(直可以当做笑话大观,却都是出自当时的中西名家之口,而且都是以无比严谨认真的态度讨论的),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科学”的西医还没有对人体防卫系统全面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当时中医西医在这方面很难沟通和交流。

建国后,中医整理理论时,曾经经过了长达两年的营卫争鸣,大家一致认为营和营养有关,卫和防卫有关,不过因为当时西医对人体营养代谢和防卫系统的认识依然是片面的,中医的营卫依然无法被理解,营卫成了中医理论中最难解读的东东,所以在编纂教科书的时候,营卫这一部分内容就被错误的边缘化了,历次中医教科书中,营卫的内容只剩下了一小点点,或者以气血代替、模糊化了营卫。《内经》、《伤寒》很多以营卫解释的内容,却被现代中医有意无意的回避,药物方剂中,和营卫相关的似乎只有桂枝汤了。

十年浩劫之后,中医重建,被这套教材教育出来的中医对营卫的了解越来越少,营卫似乎已经成了中医视野之外的某种东西。只有看《内经》,才能知道原来营卫才是中医这一套理论建构的来源,理解营卫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内经》研究的重点在于卫——机体的防卫系统,着力去弄清楚人体的防卫系统是怎么运作的,怎么去调控,这是内经关注的中心,所以中医的营是作为卫的附属而存在的。

总起来说,营是营养,卫是防卫,中西医都曾对营养代谢过程和防卫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过用了不同的方法(系统和还原),建构了各自不同的概念术语体系。

但在古人简陋的条件下,无法深入系统内部,防卫和营养代谢的具体内部过程没有办法研究,古人采用的是司外揣内的黑箱法“现象学”方法,还广泛使用了类比、运动、模型、状态等具有古代文化特色、类似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西医是分析、解剖、还原、实验等方法。中医讲营卫是气化,西医讲营卫是分子。营卫不仅仅是中医概念,营卫应该是中西医的有效结合点。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1-21 21:1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11-21 21:21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1 21:09
正在努力。一些文章会逐渐发表出来。以下是一些想法。

在《内经》时代以前,营的本义是军营,卫是在营 ...

谢谢回复。
内经书上,也有说“荣气”的地方。就不是军营了吧?特别是内经中各处所论营气,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不能理顺。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1 21:2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11-21 13:19
谢谢回复。
内经书上,也有说“荣气”的地方。就不是军营了吧?特别是内经中各处所论营气,也有自相矛盾 ...

内经的营卫当然不是军营,而是实实在在的医学概念,军营只是营这个字的本义,并非是《内经》中营的意思。

先生潜心研究中医理论多年,也想问问先生认为《内经》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哪?希望大家对此深入的讨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11-21 22:28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1 21:29
内经的营卫当然不是军营,而是实实在在的医学概念,军营只是营这个字的本义,并非是《内经》中营的意思。 ...

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是谷气,是经营,营生,营运之意吧?运行于脉,营养人体。卫是水气,行于脉外,脉外皆卫气,卫脉也。营卫依脉而生存。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22 18:16
小董先生是本论坛资深会员,又一直是活跃分子,是一位难得的勤恳认真的会员,而且从来都是别具只眼,常常从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切入和展开。但是他一般是参与回复别人的帖子多,独立发帖的较少。这次从电磁波和营养物质的角度认识营卫,并且自成一贴。首先予以热烈祝贺,再就是也积极参与他发起的讨论,已表示支持!

小董先生说:“我认为营是食物的电磁变化信息,卫是营养物质。”而我认为这句话欠妥,是把营卫的功能和性质搞反了。我感到应该是:“营是营养物质,卫才是电磁变化信息。”不知道是否这样?欢迎拍砖。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11-22 22:1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1-21 10:34
老董轻易不发主帖,今发帖一鸣惊人。一个电磁变化信息既是传统的气化,又是现代的子,请继续。

老董有人气,都来讨论,比我强,我发帖少有人理,向老董学习。
作者: 明华    时间: 2018-11-22 23:12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1-22 22:17
老董有人气,都来讨论,比我强,我发帖少有人理,向老董学习。

老吐人气也很高的,辩论也在行。
作者: 明华    时间: 2018-11-22 23:39
09年的贴,时隔将近10年无人回复,老吐第一个捧场,似乎要火的趋势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11-23 03:43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11-23 03:55 编辑

素问阴阳离合论:阳予之正,应当指昼间光明是日与地面正相临,日为阳而得明。但夜间与日相背,也可得明,主要由于月的存在。。素问阴阳离合论谓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已认识到 冲,是运行产生引力。,


补充内容 (2018-11-23 06:50):
从生物形态方面态来认识 个体组织完全符合外界引力,就有生命。素问阴阳离合论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就是这个道 理。

补充内容 (2018-11-23 06:54):
命门就是眼睛。所受外在引力最敏感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11-23 07:14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11-23 07:32 编辑

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所以说卫为阳。夜间无日,月亮作为补充,继续日的光明,是为营卫。卫外与营卫不同,卫外在昼,归于天。眼常开,气所为。营卫在夜,归于地,目已闭,味所归。是五味以养五气也。故曰营卫。如月为日之继。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42
如米味就是米的香味(实际是电磁信息),??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44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四种味觉混合的结果。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44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当味觉刺激物随着溶液刺激到味蕾时,味蕾就将味觉刺激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然后沿舌咽神经传至大脑中央后回,引起味觉。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四种味觉混合的结果。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味觉的感受性和机体的生理状况也有密切的联系。例如,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比较低;吃饱后就相反了,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提高了,对甜和咸的感受性降低了。因此饿的时候吃东西香,饱了以后吃什么都不觉得香了。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在失去嗅觉的情况下,如感冒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可见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1]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45

生理基础

编辑

A 味觉产生的过程 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2]  。

B 味蕾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一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ms,比视觉13-45ms,听觉1.27-21.5ms,触觉2.4-8.9ms 都快。

   


味觉传导

编辑

舌前 [2]  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经面神经之鼓索传递;舌后1/3的味觉由舌咽神经传递;舌后1/3的中部和软腭,咽和会厌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由迷走神经传递.味觉经面神经,舌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轴突进入脑干后终于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再经丘脑到达岛盖部的味觉区.

味觉的分布主要有:舌头中间、舌根、舌尖和舌两侧。

   


机理

编辑

苦味形成的生物学机理

苦味是由含有化学物质的液体刺激引起的感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呈卵圆形,主要由味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细胞顶部有微绒毛向味孔方向伸展,与唾液接触,细胞基部有神经纤维支配。味觉的形成机理是:分布于味蕾中味细胞顶部微绒毛上的苦味受体蛋白与溶解在液相中的苦味质结合后活化,经过细胞内信号传导,使味觉细胞膜去极化,继而引发神经细胞突触后兴奋,兴奋性信号沿面神经、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进入延髓束核,更换神经元到丘脑,最后投射到大脑中央后回最下部的味觉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整合最终产生苦味感知 [3]  。

呈酸生物机理

酸味是由H+刺激舌粘膜而引起的味感,AH酸中质子H+是定味剂,酸根负离子A-是助味剂,酸味物质的阴离子结构对酸味强度有影响: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则亲脂性减弱,酸味减弱;增加疏水性基因,有利于A-在脂膜上的吸附,酸味增强。

呈辣味机理

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产生一种灼痛的感觉,严格讲属痛觉和温度觉,辣味物质的结构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亲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而且辣味物质属于刺激性物质,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甜味形成的生物学机理

甜通常是指那种由糖引起的令人愉快的感觉。某些蛋白质和一些其它非糖类特殊物质也会引起甜味。甜通常与连接到羰基上的醛基和酮基有关。甜味是通过多种G蛋白耦合受体来获得的,这些感受器耦合了味蕾上存在的G蛋白味导素。

鲜味形成的机理

鲜味是一种非常可口的味道,由L-谷氨酸所诱发,鲜味受体膜外段-的结构类似于捕蝇草,由两个球形子域构成,两个域由3股弹性铰链连接,形成一个捕蝇草样的凹槽结构。L-谷氨酸结合与凹槽底部近铰链部位。IMP则结合与凹槽开口附近。研究人员对鲜味受体的形状进行了少许的改动,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变构效应,即IMP结合于L-谷氨酸附近的部位可以稳定VFT闭合构象,增强L-谷氨酸与味觉受体结合的程度及鲜味味觉 [3]  。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45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1-23 08:46 编辑

味的阈值

编辑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2]  。

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

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将阈值分为:

绝对阈值:是指人从感觉某种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

差别阈值:是指人感觉某种物质的味觉有显著差别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终阈值:是指人感觉某种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影响因素

编辑

①物质的结构:

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


②物质的水溶性:

成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

③温度: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变得迟钝。温度对成为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

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硫酸奎宁0.0001%

0℃: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硫酸奎宁0.0003%。

④味觉的感受部位

我们通过味蕾感受味觉,每一个味蕾包含50到150个不同味道的受体细胞,每一个味蕾都能够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觉。所以,无论味蕾如何分布,舌头各个区域对于不同味觉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差无几的。

⑤味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成为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A 味的对比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心中添加一定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47
甜通常是指那种由糖引起的令人愉快的感觉。某些蛋白质和一些其它非糖类特殊物质也会引起甜味。甜通常与连接到羰基上的醛基和酮基有关。甜味是通过多种G蛋白耦合受体来获得的,这些感受器耦合了味蕾上存在的G蛋白味导素。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48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3 08:42
如米味就是米的香味(实际是电磁信息),??

酸味是由H+刺激舌粘膜而引起的味感,AH酸中质子H+是定味剂,酸根负离子A-是助味剂,酸味物质的阴离子结构对酸味强度有影响: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则亲脂性减弱,酸味减弱;增加疏水性基因,有利于A-在脂膜上的吸附,酸味增强。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51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1-23 08:52 编辑

由H+刺激舌粘膜而引起的味感,AH酸中质子H+,酸味的H+是质子物质,不是电磁信息物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53
什么东西能在经脉(如电路)里运行呢?电磁信息可以在经脉里运行。??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55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3 08:53
什么东西能在经脉(如电路)里运行呢?电磁信息可以在经脉里运行。??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见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波伴随的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当其能阶跃迁过辐射临界点,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此阶段波体为光子,太阳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的辐射形态,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同于光速。

电磁辐射量与温度有关,通常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或粒子都有电磁辐射,温度越高辐射量越大,但大多不能被肉眼观察到。

频率是电磁波的重要特性。按照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电磁辐射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380~780nm)。

通常意义上所指有电磁辐射特性的电磁波是指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而X射线及γ射线通常被认为是放射性的辐射 [1]  。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57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3 08:53
什么东西能在经脉(如电路)里运行呢?电磁信息可以在经脉里运行。??

真空中的光速等于299,792,458米/秒(1,079,252,848.88千米/小时)。[2]这个速度并不是一个测量值,而是一个定义。它的计算值为(299792500±100)米/秒。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米于1983年10月21日起被定义为光在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使用英制单位,光速约为186,282.397英里/秒,或者670,616,629.384英里/小时,约为1英尺/纳秒。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8:57
贝勒大学物理学教授杰拉德-克利弗尔认为,在“量子纠缠”现象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似乎比光速快。2007年和2008年的两次实验表明,“量子纠缠”的速度至少是光速的1万倍。未来实现超光速的方法可能是跳跃到多维空间中。美国宇航局突破推进物理学计划前负责人马克-米利斯现致力于研究星际旅行,他表示,“肯定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理学领域。”米利斯举例指出,暗物质和暗能量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曙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02
电磁波以299,792,458米/秒在经脉里运行??????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07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3 09:02
电磁波以299,792,458米/秒在经脉里运行??????

经脉里电磁波是微波??、是红外线??、是可见光??、是紫外线??是X射线??是γ射线??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3 09:18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11-23 09:22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3 08:44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 ...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也被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中医也利用此规律。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20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3 08:44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 ...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在失去嗅觉的情况下,如感冒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可见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1]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21
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 嗅觉是一种远感,意思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22
嗅觉是一种远感,意思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23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1-23 09:24 编辑

嗅觉是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不是感受电磁信息物质刺激的感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25

动物嗅觉

编辑

脊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通常位于鼻腔内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嗅上皮中,在嗅上皮中,嗅觉细胞的轴突形成嗅神经。嗅束膨大呈球状,位于每侧脑半球额叶的下面;嗅神经进入嗅球。嗅球和端脑是嗅觉中枢;昆虫的触角有嗅毛。

外界气味分子接触到嗅感受器,引发一系列的酶级联反应,实现传导。

有趣的是雄性家蚕只能嗅到雌性的外激素。但相当灵敏,只要一分子的外激素就能引起它的神经冲动。

嗅觉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

嗅觉的受器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其中包含了支持功能的皮膜细胞和特化的嗅细胞。

嗅觉是一种远感,即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

脊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通常位于鼻腔内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嗅上皮中。在嗅上皮中,嗅觉细胞的轴突形成嗅神经。嗅束膨大呈球状,位于每侧脑半球额叶的下面;嗅神经进入嗅球。嗅球和端脑是嗅觉中枢。

嗅觉消失征象与症状: 嗅觉灵敏度较低与鼻子呼吸有困难 人生病时,常常会嗅觉消失。若不明原因的闻不出气味则叫作失嗅,此症由于鼻腔阻塞,空气到达不了鼻子的灵敏区;其次是嗅觉神经受伤或损坏,以及脑的嗅觉中区有病。鼻阻塞性失嗅是由于鼻息肉、肿瘤和鼻粘膜肿胀。鼻的嗅觉神经损伤多由于病毒感染和过敏反应,此外头部损伤、鼻部手术或肿瘤也会造成嗅觉神经组织损伤。失嗅的人仍可靠舌头分辨出咸、酸和苦味,唯无法分辨香味。诊断:虽无感冒症状,唯嗅觉消失时应即时找医师就诊。失嗅主要由鼻息肉与慢性过敏反应所引起,当然也不完全排除鼻内肿瘤之可能性。治疗:大多数鼻中隔偏曲很少会引起不适,也无需做什么处理。如一侧鼻塞太严重可以做鼻中隔矫正术,此术可在门诊局部麻醉下施行,也可住院全身麻醉手术。

在生物界昆虫方面,它们的触角有嗅毛。

外界气味分子接触到嗅感受器,引发一系列的酶级联反应,实现传导。

有趣的是雄性家蚕只能嗅到雌性的外激素。但相当灵敏,只要一分子的外激素就能引起它的神经冲动。

   


感受器官

编辑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部,叫做嗅粘膜,这里的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它们所处的位置不是呼吸气体流通的通路,而是为鼻甲的隆起掩护着。带有气味的空气只能以回旋式的气流接触到嗅感受器,所以慢性鼻炎引起的鼻甲肥厚常会影响气流接触嗅感受器,造成嗅觉功能障碍。

嗅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
嗅觉是由物体发散于空气中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腔上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在鼻腔上鼻道内有嗅上皮,嗅上皮中的嗅细胞,是嗅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嗅细胞的粘膜表面带有纤毛,可以同有气味的物质相接触。
每种嗅细胞的内端延续成为神经纤维,嗅分析器皮层部分位于额叶区。

嗅觉的刺激物必须是气体物质,只有挥发性有味物质的分子,才能成为嗅觉细胞的刺激物。

人类嗅觉的敏感度是很大的,通常用嗅觉阈来测定。所谓嗅觉阈就是能够引起嗅觉的有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

用人造麝香的气味测定人的嗅觉团时,在一升空气中含有5E-10毫克的麝香便可以嗅到;采用硫醇时,4E-10毫克这样的微量,人们就可以嗅到。 [1]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26

嗅觉能力

编辑

对于同一种气味物质的嗅觉敏感度,不同人具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人所具有的嗅觉能力,我们通常叫它为嗅盲。就是同一个人,嗅觉敏锐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某些疾病,对嗅觉就有很大的影响,感冒、鼻炎都可以降低嗅觉的敏感度。环境中的温度、湿

嗅觉柱
嗅觉柱
度和气压等的明显变化,也都对嗅觉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影响。
嗅觉不象其它感觉那么容易分类,在说明嗅觉时,还是用产生气味的东西来命名,例如玫瑰花香、肉香、腐臭……

在几种不同的气味混合同时作用于嗅觉感受器时,可以产生不同情况,一种是产生新气味,一种是代替或掩蔽另一种气味,也可能产生气味中和,混合气味就完全不引起嗅觉。

味觉和嗅觉器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两个出入口。因此,它们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人们敏锐的嗅觉,可以避免有害气体(战争中毒气弹、石油液化气……)进入体内。

在营养方面,人们根据分析器的分析活动,嗅觉和味觉协同活动,对不同的食物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听觉、视觉损伤的情况下,嗅觉作为一种距离分析器具有重大意义。盲人、聋哑人运用嗅觉就象正常人运用视力和听力一样,他们常常根据气味来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

   


器官组成

编辑

嗅觉器官由左右两个鼻腔组成,这两个鼻腔藉着鼻孔与外界相通,中间有鼻中膈,鼻中膈表面的粘膜与覆盖在整个鼻腔内壁的粘膜相连。嗅觉感觉的作用就是让人体感觉到各种不同的气味。

嗅觉上皮组织包着休耳采氏细胞,这是嗅觉中枢所在。休耳采氏细胞的四周有鼻粘膜的支撑细胞包围着。休耳采氏细胞属于两极细胞,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细胞质延伸物。树突是由一圆柱形部分和有嗅觉纤毛的粘膜芽状物组成,这纤毛即构成了嗅觉的出发点。树突会渗入支撑细胞到达鼻粘膜的表面上,轴突则穿越筛骨板往大脑的方向去。

吸入的空气中含有一些能够引起嗅觉的物质,这些物质穿越鼻粘膜到达上皮组织与嗅觉纤毛接触;嗅觉纤毛会刺激细胞质延伸物末端--粘膜芽状物的细胞膜,将此一嗅觉刺激传送到休耳菜氏细胞的细胞质。

能引起嗅觉的物质需具备以下的条件:容易挥发、能溶解于水中、能溶解于油脂中

嗅觉作用的运作情形,当前还无法解释清楚,比较盛行的说法是:嗅觉细胞膜内有一些凹洞,当有物质的气味进入任何一个凹洞时,细胞膜的结构就会有所改变,此一改变即为嗅觉感知的开始。每一个嗅觉细胞内都包含一种嗅觉接受器;人体的嗅觉接受器有七种类型,各自负责不同气味的感知。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当我们停留在具有特殊气味的地方一段长时间之后,对此气味就会完全适应而无所感觉,这种现象叫做嗅觉器官适应,这是由鼻粘膜的嗅觉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所指挥控制。 [2]  

   


嗅觉细胞

编辑

嗅觉由位于嗅觉细胞树突末端的嗅觉纤毛所接受,然后传送到细胞质,接着到达神经元的输出延伸物--轴突。轴突会穿越筛骨板与前脑叶下侧的两个嗅球会合,嗅球本身藉着嗅脚与大脑相连;嗅神经就是在此开始分支,往内嗅中枢和外嗅中枢分布,直到大脑的嗅觉区里。

还有许多的组织参与嗅觉感知的工作,它们藉着神经纤维和大脑的嗅觉中枢相连。

嗅觉绝对阈限值
嗅觉绝对阈限值
除了对气味的感知之外,嗅觉器官对味道也会有所感觉。当鼻粘膜因感冒而暂时失去嗅觉时,人体对食物味道的感知就比平时弱;而人们在满桌菜肴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菜时,菜肴散发出的气味,常是左右人们选择的基本要素之一。
长期以来,嗅觉一直是我们所有的感觉中最为神秘的东西。我们还不知道识别和记忆约1 万种不同的气味的基本原理。不过,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的理查德. 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已经解决了该难题,他们一系列的开创性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两位获奖者在1991年合作发表了基础性的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含约1,000个不同基因的一个气味受体基因大家族(占我们基因总数的3%),这些基因构成了相同数量的

嗅细胞
嗅细胞
嗅觉受体类型,而这些受体位于嗅觉受体细胞内。每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因此,嗅觉受体对某几种气味是高度特异性的。尽管气味受体只有约1000 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组合,从而形成大量的气味识别模式,这也是人类和动物能够辨别和记忆不同气味的基础。嗅觉系统工作时,嗅觉受体细胞会发出神经纤维信息到嗅小球,那里大约有2000 多个确定的微区嗅小球,嗅小球的数量大约是嗅觉受体细胞类型数量的两倍之多。嗅小球是很“专业化”的,携带同种受体的受体细胞聚集其神经纤维进入相同的嗅小球,即来自具有相同受体的细胞的信息会聚到同一嗅小球。随后嗅小球激活僧帽细胞的神经细胞。每种僧帽细胞只能由一个嗅小球激活,信息流的“特异性”也就因而保留。僧帽细胞然后将信号传输到大脑其他地方。结果,来自多种气味受体的信息整合成每种气味所具有的“特征性的模式”,使得我们可以自由地感受到识别的气味。 [3]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11-23 11:27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11-23 03:43
素问阴阳离合论:阳予之正,应当指昼间光明是日与地面正相临,日为阳而得明。但夜间与日相背,也可得明,主 ...

多谢提示。加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1-23 16:15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1 21:29
内经的营卫当然不是军营,而是实实在在的医学概念,军营只是营这个字的本义,并非是《内经》中营的意思。 ...

     有道理!
     先提一个概念,元气、真气、原气等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混而不分,实际上是不同的概念。周先生自己先行研究,然后,我们私下交流,我就不发在论坛上了。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11-24 08:40
营,本义:四周垒土而居,电磁场就是四周垒土而居,营气就是一周运动,卫,意思是在大道(行)来回巡逻、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卫就是矢量,力的方向性。营养物质就具有矢量。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4 19:54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4 19:58 编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们都是在论坛,十年的战友了。还有多少人都是十年以上的这个论坛的战友,大家,都好吗?。遥祝安康。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11-24 21:3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4 19:5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 ...

  借杨老师的帖子,向各位有缘认识的中医朋友们,道一声:感谢我们认识,感谢一路上有你们的支持。谢谢各位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11-24 23:03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1-24 21:32
  借杨老师的帖子,向各位有缘认识的中医朋友们,道一声:感谢我们认识,感谢一路上有你们的支持。谢谢 ...

我不借杨老师的帖子,因为“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东坡怀念死去十年的妻子的诗,这里无坟也无凄凉,我没死,不用肠断短松岗。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