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伤寒论》对大小便关系的认识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叔文
时间:
2009-4-4 19:46
标题:
[原创]《伤寒论》对大小便关系的认识
LBSALE[100]LBSALE[watermark] 《伤寒论》对大小便关系的认识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除对大、小便见证进行了详细辩治外,还对大、小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共涉及原文30余条,主要对大、小便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以及大小便关系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论述。此简述如下:
一.大小便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
1.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中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饮水入胃后,大部分经过脾的运化上输于肺而敷布全身。然后粛降于肾, 再经肾阳蒸腾气化后进入膀胱,变为小便而出;其中一小部分随食物中糟粕进入大肠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若肠热上蒸,水液不能下达,过多地偏渗膀胱则出现小便频数而大便坚硬。如《伤寒论》105条.187条.224条.247条.250条等条文中的小便数而大便硬,就是由大肠燥热而引起;也有的本为太阳表证,误用火热疗法转为肠中有热的(如110条);个别风湿相搏的患者有时也会出现大便硬、小便自利,病机与此不同(如174)。
2 小便不利,多与腹泻相兼:胃肠泌别清浊之功能失常,水液偏渗于大肠,大肠吸水功能亦发生障碍之故。如307条脾胃阳虚出现的“小便不利,下利不止”;316条阳虚水泛而见到的“小便不利,……自下利”;318条系气郁而出现的“小便不利,……泄利下重”;40条外寒内饮之“或利、……或小便不利”等。均可影响水液代谢。水液不循常道而为小便,必然会经大肠而随大便排出,造成了小便不利与腹泻同时出现。
3 大下伤津则小便不利:过度的(或不适当的)使用下法,可以使水液的正常代谢过程受到影响,水液大量的随粪便排出,体内津液匮乏,必然会出现小便不利。在《伤寒论》中常有因下法而至小便不利的情况,如第6条、28条、59条、98条、107条、147条、156条、189条、206条等条文均是。这些条文告诉我们:对太阳温病、脾虚水停、少阳兼水饮,三阳合病等内无热结实证的患者,若贸然攻下,均可使人津液耗伤,形成小便不利,这是大、小便相互关系的又一表现形式。
二 . 大小便相互关系的临床意义
1.小便频数是使用下法的标准之一:张仲景既把小便频数的出现,当成是大便坚硬的判断依据,也把它用来作为使用攻下法的标准,在251条中,病人虽然“不大便六七日”,但因其“小便少”,仲景认为是“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不敢贸然攻下,认为只有“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125条、126条的蓄血证也将小便利作为使用抵当汤(丸)攻下的主要标准。
须要注意的是,津液内竭的人,虽小便频数不可峻攻,以防其更伤津液。可用缓下法或导法(233条、247条)。
2.利小便是治疗腹泻的重要方法:既然腹泻病人多兼小便不利,那么利小便则有止泻作用,也正与“小便数者,大便必硬”的病机合拍。仲景对利小便止泻的方法已有明文,他是在使用了许多止泻法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利小便法的。159条说:“……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在这里张仲景没有指出利小便的具体的方剂,笔者结合《伤寒论》386条的论述,认为应用五苓散。1985年曾用五苓散治疗小儿水泻,疗效甚佳。后世医家“利小便实大便”的观点实源于仲景。
但是对于胃中干燥津液亏损之人,虽有腹泻不可利小便,以防止形成阳明里实。
­
[/watermark]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