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 促脉不是快速房颤脉 金栋 [打印本页]

作者: jindong0407    时间: 2010-1-17 21:39
标题: [原创] 促脉不是快速房颤脉 金栋
[watermark]促脉不是快速房颤脉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062450)
【关键词】 促脉;快速房颤脉;散脉;解索脉
1 促脉是早搏脉,不是快速房颤脉
促脉乃28病脉之一,新世界第二版全国高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1]此乃目前促脉规范解释,即“数时一止,止无定数”。数指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脉搏每分钟约在90~120次之间。”[1]结合西医认识,促脉指心率较快的早搏,脉率在90次/分~120次/分之间的早搏脉,不是快速房颤脉。

2 促脉误认为是快速房颤脉者
当代有些中医学者将促脉误认为快速房颤脉,如《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促脉可见于心律率快的各种早搏,快速房颤等。”[2]周次清云:“快速性房颤……发作时脉见促象。”[3];《现代中医心病学》对(心房)颤动脉象描述云:“属……促脉、疾脉、雀啄脉”[4]等。
3 快速房颤脉是中医的散脉、解索脉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出现心律、心率和心音改变,脉象亦随之而变,出现多种异常脉象。由房颤而行成的脉象叫房颤脉,与中医的哪些脉象相同呢?目前莫衷一是。房颤常见有阵发性快速和慢性持续性之分,脉象不尽相同。通过房颤病人的脉象观察,并结合古今学者对相关脉象的论述后认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脉率>90次/分)在28病脉中相当于中医的散(涩)脉[5—8]。
阵发性快速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速而不规则。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杂乱无序;脉率>100次/分(脉率少于心率,脉短绌),快慢不匀,至数不清;脉搏强弱不等,大小不一。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短小无力不足位。乍疏乍密,忽强忽弱,强弱大小不等,长短错杂不齐,至数快慢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踪。心电图可确诊。此等脉象正中医之散(涩)脉[5—8]和怪脉之解索脉[9]。
散脉,《濒湖脉学》:“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有二义,自有渐无之象,亦散乱不整之象。当浮候之,俨然大而成其为脉也;及中候之,顿觉无力而减其十之七八矣;至沉候之,杳然不可得而见矣。渐重渐无,渐轻渐有。明乎此八字,而散字之义得,散脉之形确著矣……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夫杨花散漫,即轻飘而无根之说也。其言至数不齐,多少不一,则散乱而不整齐严肃之象也。”《中医诊断学》:“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动脉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脉力往来不一致。故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1]  
由上可见散脉指: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且节律绝对不整,至数快慢不均,脉力不匀,如杨花散漫无定踪[5—8]。
解索脉乃怪脉之一,《中医诊断学》:“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如解乱绳之状。这是一种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10]《中医大辞典》:“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忽疏忽密,即乍疏乍密(数),《中医大辞典》:“乍疏乍数: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章,时快时慢之象。”《中医脉象研究》:“解索脉是一种脉律散乱,脉力大小不等,脉率时快时慢反复出现,且脉率多在80-150次/分之间的紊乱脉象……脉来快慢不等,乍疏乍密,脉力强弱不等,脉律散乱无序,绝无规律。脉率在90-130次/min之间的解索脉象,其快慢与强弱的交替现象最为明显……解索脉的形成机理主要为心房颤动所致。”[11]。

由上可见解索脉指:脉搏乍疏乍数,散乱无序,至数不齐,即脉律不整,脉率时快时慢,脉力强弱不等。此等表现与散脉同,解索脉即散脉,皆系快速房颤脉[9]。

促脉是早搏脉、窦性节律,除间歇外,其余脉律相同,强弱大小一致,无散乱现象。而快速房颤脉是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参伍不调,无序散乱。此正是二者区别之关键。
4 结语
综上所述,促脉指“数中一止,止无定数”,是早搏脉,属窦性节律,除间歇外,其余脉律相同,强弱大小一致,无散乱现象。而快速房颤脉是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参伍不调,无序散乱,相当与中医的散(涩)脉和或怪脉之解索脉。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7,112,110.
[2] 史大卓,高思华.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77.
[3]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5.
[4] 苏诚炼,沈绍功.现代中医心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6.
[5] 金栋,何计清.涩脉新识[J].河北中医,1997,19(2):3.
[6]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
[7] 金栋. 参伍不调话房颤[J]. 中医杂志,2000,41(1):60.
[8]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
[9]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
[10]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1.
[11] 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8-170.
                             2010-1-17.
文字[/watermark]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