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打印本页]

作者: 战百世    时间: 2006-7-2 10:51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7/15 07:40pm 第 3 次编辑]


   
脉象的物质基础和临床研究,是多年来医学界乃至学术界致力解决的课题。世界性的研究脉诊的科研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50多年过去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研究成功的迹象。没有成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50多年来,科研人员是按照错误的医学(脉诊)概念,利用各种高科技在研究脉诊仪。

脉 诊 概 念 正 误
      
正确的脉诊概念(理论根据)是:《脉经》说:“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说明脉诊概念是难以分辨的运动物质体。《濒湖脉学》中有“体状诗”,同样说明脉诊概念是分辨运动的物质体的各种形状。具体地说,正确的脉诊概念是:医生凭触觉去分别辨认指下运动物质体的各种形态,根据其形态变化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脉象变化,没说是一种运动物质体的形态变化)。
   
错误的脉诊概念是:医生切按寸口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应指的形象,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错在仅凭寸口桡动脉血管一种物质体的运动变化,去诊断疾病,所以说是概念错误)。
   
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是:理论根据:《灵枢·终始》说:“谷气来也,徐而和”是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此标准,数千年来无一人提出异议或否定。“谷气来也,徐而和”这种运动物质与解剖学结合点的相应运动物质,才是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说明“宗气¨¨¨以贯心脉”与解剖学结合点的    相应运动物质是心脏射血推动“寸口桡动脉血管”的搏动,此结合点没错。但寸口桡动脉血管的正常搏动不是正常脉象的物质运动。故此,将正常脉象的运动物质确认为是寸口桡动脉血管的搏动,与中医理论不符。
   

“谷气来也,徐而和”是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不容争辩。中医发展史数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语言环境的变化,加之师传因素,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若无明师传授,确实不易理解掌握,正所谓“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但是,只要是有规律的运动物质体,就有量化的标准。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医家医著对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进行了客观量化的补充说明。戴启宗《脉诀刊误》说:“凡脉来不大不细(宽度标准)、不长不短(长度标准)、不浮不沉(部位标准)、应手中和(力度标准)者,即为正常脉象。
   
脉象运动是物质体的运动。运动就应该有力的标准,物质体就应该有部位、长度、宽度标准。那么,正常脉象和病脉脉象就应该分别具有不同的统一标准。如果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不能明确,谈病脉标准,无任何意义。如果西医的各种正常
理化指标值不能明确下来,谈病的各种理化指标值没有意义,其理相同。将正常脉象的一个统一标准能够确定下来,其它标准迎刃而解。这里暂说正常脉象的统一宽度标准值。
   
正常脉象具有统一标准宽度的理论根据是:李时珍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对细脉脉象宽度标准的量化描述是:“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细脉脉象宽度的统一量化标准值,自《内经》至现今的言脉医书中,是公认统一的。细脉是病脉,形态标准是直的,力度标准是“软”,宽度标准如丝线宽度,若脉象的形态标准是直的,宽度标准比丝线大一倍,力度标准“不软”,应该属于正常脉象,说明正常脉象是具有统一的标准值。吴鹤皋《脉语》说:“小脉(细脉)形减于常脉一倍,反之,常脉形大于小脉一倍。从考古看,古今的丝线与正常线(约缝棉衣线,宽度约1mm)的宽度(粗细)无明显差别,说明正常脉象的统一标准宽度是约1mm。
   

正常脉象具有统一标准宽度的实践数据是:MTY-A型脉诊仪,能分别显示出1mm、3mm、5mm不同宽度的运动物质脉象,5mm宽度的运动物质脉象是寸口桡动脉血管的宽度,与解剖事实相符,而1mm宽度的运动物质脉象,肯定不是寸口桡动脉血管的宽度,而仪器显示的1mm宽度的实践数据,恰巧与正常脉象统一标准宽度的理论数据近于吻合,说明正常脉象的统一标准宽度数值是约1mm,同时也说明,脉诊概念,不是切按寸口桡动脉血管的搏动变化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脉象运动是物质运动。脉象的运动物质变化,若不能从解剖学角度解释清楚,或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在当今科学发展的今天,则原来具有统一标准的脉诊理论,将会失去本来面目。为了使世界性的研究脉诊的科研人员不再重复错误的医学(脉诊)概念去研制脉诊仪,为了使中医脉诊能够后继有人,我现将脉诊奥秘--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宽度标准公之于众,有智慧者,自行玩味。
   
正常脉象的统一运动物质标准是:一组宽度约1mm直上直下运动的弹性肌纤维。此组肌纤维左右手(寸关尺)各三部,共称六部脉象。健康人,六部脉象运动时,寸口桡动脉血管根本不产生舒缩运动。脉诊奥秘,就在于此。当此组肌纤维产生特殊运动时,就是绝脉。六组肌纤维的载体,可能是在绕动脉血管壁的内外层中间,从上至下顺行,到寸口部,在桡动脉血管外壁,左右手各伸出三支。也可能另有载体。
   

作者: qhongy    时间: 2006-7-4 19:22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good,verygood!!!!!
作者: FSJF    时间: 2006-7-4 19:37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good,verygood!!!!!V.Xr

作者: 歧黄后辈    时间: 2006-7-4 22:40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不知所云,你这就是所谓的真相??????????
作者: 小蜂    时间: 2006-7-4 23:16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动态的人体,岂能用数字来度量,人有高低胖瘦各不同。我是个农民,我们浇地时,用塑料软管子,管子出水头放在有水的沟内,在管子内水流量,流速不同下,管子头可产生不同的摆动特点。
作者: qhongy    时间: 2006-7-5 00:22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小蜂2006/07/04 11:16pm 发表的内容:
动态的人体,岂能用数字来度量,人有高低胖瘦各不同。我是个农民,我们浇地时,用塑料软管子,管子出水头放在有水的沟内,在管子内水流量,流速不同下,管子头可产生不同的摆动特点。
农民就是农民,哎,中国的农民,什么时候能走出愚昧!!!!!中医理论知识太贫乏。
所评论之内容令人作呕。
作者: 小蜂    时间: 2006-7-5 11:39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qhongy2006/07/05 00:22am 发表的内容:
农民就是农民,哎,中国的农民,什么时候能走出愚昧!!!!!中医理论知识太贫乏。
所评论之内容令人作呕。
中国的农民,是智慧最高的农民,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陈独秀,王明,领导不起来中国革命,胜利者属于农民出身的毛泽东。
我没想到中国出你一类,不会领会精神,只听口号的弱智。
作者: qhongy    时间: 2006-7-5 12:11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小蜂2006/07/05 11:39am 发表的内容:



中国的农民,是智慧最高的农民,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陈独秀,王明,领导不起来中国革命,胜利者属于农民出身的毛泽东。
我没想到中国出你一类,不会领会精神,只听口号的弱智。

无知,你怎能同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相提并论,他们是有知识的,你是一头猪。

作者: 胡一段    时间: 2006-7-9 10:43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是否有东西要卖?
作者: 战百世    时间: 2006-7-9 19:33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摸脉如同摸麻将牌,如果条丙万摸不出来,类如脉象的运动物质摸不出来,其理相同。要想弄明白脉学, 你看《脉经》和《濒湖脉学》好了。
作者: 小蜂    时间: 2006-7-9 23:05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只知道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取象比类,我用取象比类说一下脉,竟看不出。唉……。
作者: 战百世    时间: 2006-7-11 12:14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下面引用由小蜂2006/07/09 11:05pm 发表的内容: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只知道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取象比类,我用取象比类说一下脉,竟看不出。唉……。
取类比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今科技甚是发达,不用数据说话,世人不服,以水龙头式的研究脉诊,已有50多年了,50多年过去了,没有研究成功,不值得世人反思吗?我可以肯定地讲,起码的医学知识,你不具备。
作者: 小蜂    时间: 2006-7-12 22:53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研究中医的有几个真正懂得物理学与数学?能从取象比类中考虑脉象的变化。孤立的医学是得不到发展的。张运博士为什么成功?因为他有好的数学功底。
作者: 战百世    时间: 2006-7-15 18:25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学医第一学药性,学了药性心有定;学了药性学脉理,学了脉理方有用。
                                   

                                                         未完,待续。
作者: 战百世    时间: 2006-7-19 12:31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看得到时脉分明,任凭病来如明镜;有了明镜有把柄,一下笔时便入圣。
                                                 未完,待续。
作者: jdzxf    时间: 2007-4-13 15:12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下面引用由小蜂2006/07/04 11:16pm 发表的内容:
动态的人体,岂能用数字来度量,人有高低胖瘦各不同。我是个农民,我们浇地时,用塑料软管子,管子出水头放在有水的沟内,在管子内水流量,流速不同下,管子头可产生不同的摆动特点。
中医的辨证是动态的,以西医的思维度中医,风马牛不相及!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4-13 16:42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請參看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他說的既有理又詳細
還能數碼化
作者: 学医的命    时间: 2007-4-13 17:22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晕,真个晕
作者: 小号怪物    时间: 2007-8-30 21:04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伤心,又是废话,看来要上个贴子了,上面有个条件,能解开的回复,解不开的不要回了!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7-9-1 20:34
标题: [原创]脉诊奥秘——50年不解今日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