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纯中医”新解 [打印本页]

作者: 爱我中医    时间: 2008-3-12 15:10
标题: “纯中医”新解
“纯中医”新解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纯中医,只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相对于中西结合医而言。因为单独用中医方法治病者,已经越来越少了。
纯中医看病,不用西医的任何仪器检测,仅凭四诊了解病情,用中医辩证分析症状,用中药组方,用中医手法技巧治病。
纯中医也懂得西医病理,懂得人体生理知识,懂得常用西药的作用,懂得养生保健常识,不然,怎能适合当今的医务发展形势?
纯中医应当成为大家保护的对象,不应该被排斥、被冷遇。
现在的纯中医已经成为凤毛麟角,没有几个了,但有众多的中医铁杆人士自愿加入到纯中医队伍中来,这是一件大好事,应该予以支持才对。把中医铁杆再砍劈再烧毁,森林可就要变沙漠了。
纯中医理应视为稀世珍宝,再不注重、爱惜、繁衍,以后再想找、想用、想挖掘,可是搬石头砸天,已是够不着了。
纯中医,死的死了,老的老了,不死不老的,也是被限制,残缺不全了,国之大国之丰,国之厚国之沃,纯中医趋向国之寡,实乃国之哀也。痛心疾首哉!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8-3-12 18:24
标题: “纯中医”新解
转一个老帖子供楼主参考。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3月12日 06:25pm 时添加 -=-=-=-=-
wangmengyin  



等级: 论坛讲师团副教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533
现金: 6666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83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注册: 2007/04/27 11:08pm
造访: 2008/03/11 10:5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楼 主]

纯中医及其他K&o
现在纯种的蒙古草原原生态野马已经数量很少,汗血宝马就更少了,此点与纯中医(原生态中医)的景况极其相似;而驴子因驴皮能制名贵中药阿胶而身价百倍,此点与现代医学的景况极其相似;马与驴杂交所生的螺子,耐力负重的能力极佳,但没有生育能力,此点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境况极其相似。c
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会懂得保护野马的重要性;既不会以驴子取代野马,更不会以没有繁殖力的骡子取代野马。_"Mn5;
显而易见,纯中医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现代医学取代不了他;不可能有重要理论创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更取代不了他;这一结论已为50多年来的中国无数医学实践所证实。gdt<O]
可现在仍然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药品推销员”拼命往纯中医身上泼脏水,其不良居心,难道还要详细评说吗?3jh
这是一剂泻药,因为论坛这颗大树急需追加有机肥,故开出猛剂!RiB<';0

[补充该文...]





编辑  2008/02/04 10:12pm  IP: 已设置保密[本文共745字节]   

再来  
   


等级: 论坛讲师团副教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660
现金: 5071 元
存款: 9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山东   
发帖: 587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注册: 2007/11/16 01:24pm
造访: 2008/03/09 11:0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2 楼]

1 蒲氏野马的濒临灭绝并不是因为与驴子杂交的产生骡子太多。
2 蒲氏野马与驯养马的杂交后代是能够生殖繁育的,繁育的后代在自然环境中成长,完全可以获得野马的习性。





签名图片说明:马丁•路德•金
芝麻的中医论坛http://sesametcm.edu.topzj.com/


2008/02/04 10:42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57字节]   

wangmengyin  



等级: 论坛讲师团副教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533
现金: 6666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83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注册: 2007/04/27 11:08pm
造访: 2008/03/11 10:5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3 楼]

热烈欢迎再来先生公布“养马经”,如能把“养驴经”与“养骡经”一起公之于世,使之各得其所,则功德无量也!

[补充该文...]





编辑  2008/02/05 01:18am  IP: 已设置保密[本文共102字节]   

悉尼张有和  



等级: 论坛助理讲师
信息:   
威望: +3 积分: 233
现金: 3304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澳大利亚 悉尼   
发帖: 218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注册: 2007/05/10 06:35pm
造访: 2008/03/11 05:49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4 楼]

     连邓铁涛老教授都中了西医错误疾病定义之〝毒〞,中医教授、博士都不敢理直气壮地说中医治病,还能治愈或改善诸多西医不治和难治之病,反而把中医往文化上靠,不打自招中医不科学。
   邓老中了西医的〝毒〞,已经不是纯中医了。你还敢说比邓老纯吗?请看本论坛〈张有和专集〉,本人比你们自称纯中医的不知纯多少倍。





2008/02/05 06:19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323字节]   

再来  
   


等级: 论坛讲师团副教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660
现金: 5071 元
存款: 9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山东   
发帖: 587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注册: 2007/11/16 01:24pm
造访: 2008/03/09 11:0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5 楼]

转微复末、峰回路转,纯就是不纯,不纯就是纯,杂交则生,近交则死,男女同姓,其生不繁。
如果中医是马,西医是驴,马强~~奸一下驴子总比马被驴子强~~~奸一下好?






签名图片说明:马丁•路德•金
芝麻的中医论坛http://sesametcm.edu.topzj.com/


2008/02/05 08:5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64字节]   

孙曼之  
头衔: 总版主
勋章:  



等级: 论坛总监察部部长[部委级领导]
信息:   
威望: +5 积分: 1468
现金: 5178 元
存款: 320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57 篇
精华: 5 篇
资料:   
注册: 2006/04/18 08:29pm
造访: 2008/03/12 03:41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6 楼]

中医不是纯种马,因为它自诞生以来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理解的内经已经与本意,有了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时代背景不同的缘故。金元四大家他们对于内经的诠释,也与内经的本来面目有所不同,这是必不可免的情况。





2008/02/05 09:4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06字节]   

wangmengyin  



等级: 论坛讲师团副教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533
现金: 6666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83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注册: 2007/04/27 11:08pm
造访: 2008/03/11 10:5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7 楼]

孙先生所讨论的问题范畴属于“中医学术史”与“中医学术思想史”专题,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很专业很深邃的学术论题,可以写出大部头的著作,为当前混乱的中医界指点迷津;但中医临床家是写不出此论著的;严世芸编著的(中医学术史)与“中医各家学说”无差异,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中医专科(如:内外科、妇儿科、传染病学等)学术史”更是缺如。笔者只能期待理论大家能早日填补这一学术空白,目前笔者只能坚守中医家法,专心于“养马经”;至于“养驴经”与“养骡经”,还是留给“再来”先生去研讨!

[补充该文...]





编辑  2008/02/06 08:44pm  IP: 已设置保密[本文共466字节]   

红莎草  
头衔: 总版主



等级: 论坛总监察部部长[部委级领导]
信息:   
威望: +5 积分: 1543
现金: 2413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448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注册: 2005/11/28 10:09pm
造访: 2008/03/12 01:18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8 楼]

  中医是在不断吸收各民族医学医药中成长起来的,在今天我们许多中药中,还可以看到许多洋药的影子:番红花,番泻叶,柯藜勒,安息香.南海沉等,这些原来不是中医原有的东西,但中医把他拿过来了,用在了临床治疗上,而且现在还在继续使用,中医吸收了这些东西并没有变质,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青霉素阿司匹林拿到中医里来使用呢?拿过来中医就能灭亡了吗?我看未必.
其实,真正在临床上工作的中医,没有一个排斥或者拒绝西医药的,鼓吹纯中医的,都不可能是临床中医!纯中医在目前来说是不存在的,即使在论坛上许多以纯中医自诩的"纯中医",说不了几句话,就很容易找到他不纯的证据!





2008/02/07 00:43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541字节]   

铁骨铮铮2002  



等级: 论坛普通学者
信息:  
威望: +2 积分: 58
现金: 4403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7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注册: 2007/10/26 06:02am
造访: 2008/03/12 00:59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9 楼]

红沙草所论极是,支持!





2008/02/07 09:18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2字节]   

却波渔翁  



等级: 论坛讲师团教授
信息:   
威望: +3 积分: 1020
现金: 7494 元
存款: 100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山西   
发帖: 824 篇
精华: 14 篇
注册: 2007/12/23 05:58pm
造访: 2008/03/12 01:37a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0 楼]

三十多年前的<实用内科学>还多此提到中医内容,也有用中医理论分析西药的提法,现在那班海归派眼里没半点中医影子,说明了什么呢?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10:21am 时添加 -=-=-=-=-
我理解"纯中医"是指临床诊治思维相对不受西理干扰,至于古代引进吸收海外自然药材,那是用中理认识解释的啊,那能说明什么?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10:28am 时添加 -=-=-=-=-
找到"不纯"的证据,那是西化浸淫多年的结果,不正说明"纯"的珍贵,让他多几个有何不好,要扼其于萌芽呢?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10:47am 时添加 -=-=-=-=-
"并重"方针落实如何,跟自己不相信自己有一定联系,你不纯正自己,并重什么?都西化,"现代"化之,还用"并重"吗?该我们努力去干的事太多了,时不时敲打"纯""铁"哥们,不是中医药论坛的重点任务吧!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10:53am 时添加 -=-=-=-=-
中西医并存,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可耐,拔苗助长,争朝夕融,单相思合,都不免"盲动"嫌疑.





2008/02/07 10:12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188字节]   

wangmengyin  



等级: 论坛讲师团副教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533
现金: 6666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83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注册: 2007/04/27 11:08pm
造访: 2008/03/11 10:5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1 楼]

古水流先生最近发表了一个很有意义、很重要的观点:越纯的东西吸收能力越强(大意);笔者曾与古先生打过很激烈的笔仗,也并不同意古先生的所有论点,但古先生的上述论点笔者认为表述的极其经典,可以作为一句名言刻在纪念碑上,作为纯中医的座右铭。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 在 2008年02月09日 10:42am 时添加 -=-=-=-=-
纯中医的根本标志是临床辩证思维的独立性,“不受西理干扰”!
渔翁的意见一针见血,道出问题的要害所在!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 在 2008年02月09日 11:10am 时添加 -=-=-=-=-
至于“再来”先生的“强~  ~奸”论,连一代“杂交优势”的可能性都不具备,而产生畸形“怪胎”的几率则非常之高,到时你别躲起来,笔者倒想看你怎么走“残局”。 “再来”先生的“养马经”,笔者还是很欣赏的;但一转到“养骡经”问题上,“再来”先生却以“驴”脾气代替思考,这是令人不解的。

[补充该文...]





编辑  2008/02/09 10:32am  IP: 已设置保密[本文共874字节]   

道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1
现金: 1033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注册: 2008/02/08 00:26pm
造访: 2008/02/09 04:38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2 楼]
中医是发展的 金代有金代的中医,清代有清代的中医
中医的总趋势是发展的
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




贴子主题: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孙曼之  
头衔: 总版主
勋章:  



等级: 论坛总监察部部长[部委级领导]
信息:   
威望: +5 积分: 1468
现金: 5178 元
存款: 320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57 篇
精华: 5 篇
资料:   
注册: 2006/04/18 08:29pm
造访: 2008/03/12 03:41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3 楼]

首先应该指出所谓的“纯中医”的标准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是指不用经方以外的药物才能是纯中医,那么,红版主的意见就完全是正确的,这样的纯中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008/02/09 08:16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52字节]   

孙曼之  
头衔: 总版主
勋章:  



等级: 论坛总监察部部长[部委级领导]
信息:   
威望: +5 积分: 1468
现金: 5178 元
存款: 320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57 篇
精华: 5 篇
资料:   
注册: 2006/04/18 08:29pm
造访: 2008/03/12 03:41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4 楼]

如果“纯”是指固守张仲景与内经,拒绝在此以后的一切发展进步,那么,这种所谓的“纯中医”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因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史实因而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2008/02/09 08:30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50字节]   

孙曼之  
头衔: 总版主
勋章:  



等级: 论坛总监察部部长[部委级领导]
信息:   
威望: +5 积分: 1468
现金: 5178 元
存款: 320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57 篇
精华: 5 篇
资料:   
注册: 2006/04/18 08:29pm
造访: 2008/03/12 03:41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5 楼]

如果“纯”是指应用中医固有的方法论,而并不拒绝在其方法论基础上的发展进步,包括在病因病机解释与药物应用方面的发展,那么,我认为,这样的“纯”应该坚持下去,否则就没有中西医的区别了,还谈得上什么发扬光大中医事业?





2008/02/09 08:44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10字节]   

却波渔翁  



等级: 论坛讲师团教授
信息:   
威望: +3 积分: 1020
现金: 7494 元
存款: 1001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山西   
发帖: 824 篇
精华: 14 篇
注册: 2007/12/23 05:58pm
造访: 2008/03/12 01:37a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6 楼]

透彻,精辟!





2008/02/09 10:50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字节]   

wangmengyin  



等级: 论坛讲师团副教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533
现金: 6666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83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注册: 2007/04/27 11:08pm
造访: 2008/03/11 10:5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繁体
[第 17 楼]
如果“纯”是指应用中医固有的方法论,而并不拒绝在其方法论基础上的发展进步,包括在病因病机解释与药物应用方面的发展,那么,我认为,这样的“纯”应该坚持下去,否则就没有中西医的区别了,还谈得上什么发扬光大中医事业?
正是此意!谢谢孙先生的关注。笔者认为陈潮祖教授所著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人卫第4版一书可作为一个杰出的范例;当然,陈潮祖老先生的学术著作不是终极真理,陈老先生最近又有新的创见发表,准备出第5版。现在一些人所鼓吹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其最终目的无非是“废医存药”.据贾谦等著(中医战略)一书披露 ,现在国内能用中医辩证思维开处方的中医师不过3万人左右,且年龄老化;但总有一些人视这3万名中医师为其“废医存药”的绊脚石,必欲去之而后快!所以拼命向他们泼脏水,什么“纯中医骗钱”,“纯中医抱守残缺,不求发展”等等等等,拼命把水搅浑。


[补充该文...]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3月12日 06:33pm 时添加 -=-=-=-=-
请楼主再予进一步发挥阐释!
作者: 赵飞    时间: 2008-3-12 19:43
标题: “纯中医”新解
你好!说的太好了!永远支持中医!显而易见,纯中医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现代医学取代不了他;不可能有重要理论创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更取代不了他;这一结论已为50多年来的中国无数医学实践所证实。gdt可现在仍然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药品推销员”拼命往纯中医身上泼脏水,其不良居心,难道还要详细评说吗?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2 19:47
标题: “纯中医”新解
呵呵,又说起“纯中医';了。
作者: 刘仲永中药师    时间: 2008-3-12 21:16
标题: “纯中医”新解
纯中医这种提法不妥,《内经》早就提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益。东西南北中各种治法结合使用,只要能治好病就行!这么伟大的中医论点,聋子瞎子也应明白,怎么今天的中医学者就不明白?!中医如此开拓的思路,竟被这些中医人弄得不伦不类!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8-3-13 06:26
标题: “纯中医”新解
以下的转贴就是纯中医!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3月13日 06:27am 时添加 -=-=-=-=-
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1 为什么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1.1  中医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临床
    几千年来,中医始终担负着中国人民防病治病、医疗保健的重任。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医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医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根深蒂固,并且长盛不衰,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中医临床确能有效的治病防病。
    1.2  中医要提高现有的水平和地位,主要取决于临床
    去年一段时间,在互联网上、杂志上,先后出现过以《告别中医药》为代表作的一些攻击、毁谤中医药的言论,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不能否认它给中医药事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只能说明某些个别人的无知,他根本不了解中医,而另一方面则提醒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自身确实存在某些问题。诚如《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个问题是中医普遍西化。中医看病不注重四诊,不认真运用辨证施治法则,诊断仅凭西医的检验单,而处方用药不是西药,就是中成药,即使开中医处方,也不能因证选方。当然中医西化并不一定是坏事,可问题在于中医把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给淡化了,甚至给丢掉了。二个问题是虚多实少。在中医队伍内,近年来有一种不良风气,比如热衷务虚,忽视务实;热衷图名谋利,忽视临床实践,忽视专业学习等等。我们中医的祖师爷张仲景曾经对此提出过批评:“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这样的批评至今仍有针对性,仍有实际意义。
    由于以上几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中医真正的威望和水平,以至于许多人不了解中医,少数人甚至讲中医的坏话。因此我们应当正视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努力提高自身队伍的素质——临床医疗水平。这个水平并不体现在空洞理论,更不反映在脱离实践的科研数据,而是取决于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真功夫,决不可能造假的。关键是疗效,中医能够治好病,人民群众确实信赖中医,中医就有生命力。
    1.3  中医与西医相比较,优势还是在临床
    应当看到,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势,西医的优势主要在于:精密的仪器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先进的急救手段。中医的优势主要是辨证施治,它不仅可以辨治各种常见病,尤其是在辨治各种功能性疾病,各种病毒性疾病,各种疑难病证方面,确实具有明显的优势。就是在救治急症方面,中医亦具有自身的优势,这种优势,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后的百十年间,中医在救治流脑、乙脑、白喉、麻疹、百日咳、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方面,已经在临床上展现得非常充分。2003年在参与救治“非典”过程中,又一次展现了其临床优势。因此,中医与西医应当优势互补,各扬所长。
    1.4  中医要走向世界,必须立足于临床
    外国人相信中医,相信的是什么?是中医的临床疗效。2006年5月,我受国家某部门邀请,前往非洲给某国家总统看病,人家要请的是能治病的真正中医。试想一位外国的总统病了,难道不首先去请世界顶尖级的西医治疗吗?他为什么还要请中医呢?如果我这个中医只能给他讲一通中医理论,却不能给他解决实际问题,他能信服吗?如果我的临床技能很差,仍然解决不了他的问题,那岂不是有丢国格吗?给他治好了病,他当然就相信中国的中医了。
    2 怎样加强中医的临床
    要加强中医的临床,首先要有一大批真正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中医的优势。
    2.1  要着力培养和造就真正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
    中医的教育应当抓住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来源于中医经典,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来源于中医经典。中医的理论是直接指导中医临床的原则,临床上凡遇疑难病证,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地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例如,2006年我曾诊治一位忍小便则双手掌心胀痛的病人,患者小便较频,但尿色不黄,若稍忍不尿,则立觉双手掌心正中与手腕相连处胀疼,而且胀痛逐步加剧。只要去解小便,其胀痛则随之消失,而手掌心处并无红肿灼热的直观症状。其病已经治月余不愈。根据《内经》“心主手少阴之脉……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心所生病者……掌中热痛”,“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理论分析,此证系水气凌心导致经脉出现的掌中痛,治取五苓散入膀胱化气利水,并加入丹参入心脉以通络止痛,药到病瘳。似此病例颇多,这说明,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确能提高临证水平。实践证明,中医的临床,必须用中医的理论去指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熟读中医经典,要想当名医,那是不可能的。第二个重点是强化临床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临床实践的培养。而临床知识技能是必须通过长期地实践,才能逐步熟练,逐步提高,决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就可以学好的。我常说,要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应该具备3个条件,可以称之为“三不”:一不蠢,二不懒,三老师不糊涂。不蠢就是聪明而有悟性;不懒就是刻苦勤奋,即勤奋读书,刻苦实践;老师不糊涂就是要有明师指导,若有名师更好。如果老师不熟读经典,不重视临床,带路不明,将如何带教出好的学生呢!
    2.2  要坚持具有中医自身特点,发挥中医自身优势的临床
    中医临床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中医的诊断方法,应当注重望、闻、问、切;二是中医的辨证,关键是辨别疾病的病邪性质和病变部位;三是中医的施治,必须因证选方,因方遣药。中医的辨证施治,必须遵循理、法、方、药的步骤和原则。辨证体现了理,施治贯穿了法、方、药。这是真正中医特点特色的临床,也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数十年来,本人始终坚持中医门诊,从不开西药处方,不开中成药处方。尽管每次门诊量均超过60号以上,但总还有看不完的病人,病人苦于挂号难,排队难。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在湖南各地都有,这只能说明一个道理,人民群众相信中医,老百姓需要中医!
    一个好中医,一方面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得好:“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为医者最起码的准则。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良好的临床技术,金元名医刘河间说过:“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盖济世者,凭乎术;愈疾者,仗乎法。”诚至理也。
                                       作者:熊继柏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3月13日 06:32am 时添加 -=-=-=-=-
“。。。。。。数十年来,本人始终坚持中医门诊,从不开西药处方,不开中成药处方。尽管每次门诊量均超过60号以上,但总还有看不完的病人,病人苦于挂号难,排队难。  。。。。。。”
这就是中医的脊梁!
作者: 爱我中医    时间: 2008-3-19 08:42
标题: “纯中医”新解
这就是中医的脊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3-19 10:17
标题: “纯中医”新解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纯中医是应该保护的.但是有些中医吹自己是纯中医,铁杆中医,但是他抛弃五行学说,恐怕是别有用心!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8-3-21 15:07
标题: “纯中医”新解
中医临床离不开:阴阳升降与五行学说。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8-3-24 22:15
标题: “纯中医”新解
中医离不开元理,阴阳升降与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本元理之一.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24 23:15
标题: “纯中医”新解
经典武装。文化涵养,博采诸家,临证打磨。坚持中理,吸收新知。拿来好用,气壮理值!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8-3-29 16:50
标题: “纯中医”新解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阴阳五行,万古不灭!
作者: jindong0407    时间: 2009-12-31 21:46
标题: “纯中医”新解
中医五诊(望闻问切查)遐想与现实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中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千多年来遵循其自身规律不断向前发展。随着近代医学东渐,中医药学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自然科学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医学,促进了西医学关于人体生理功能认识及疾病诊断治疗水平的飞速提高,对仍以四诊(望闻问切)为主要病情资料收集手段的中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现代科技条件下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1]。因此中医药学要想立足于医学不败之林、要想继续发扬光大,就必须充分吸收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并按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
由于历史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建立在传统四诊收集病历资料基础上的中医辨证分析理论,如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多属宏观定性的辨证方法,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是其优势和特色,但微观研究不足,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辩证方法[1]。因此为了促进中医学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并按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就必须不断吸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
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指借助于先进的仪器,即西医的辅助检查方法,如理化检查与实验技术等,以完善、弥补中医四诊不足的一种诊查方法,作为中医四诊手段的延伸和丰富,从而形成中医之五诊即望闻问切查。
中医传统诊法四诊,历经两千多年,一直沿用至今。虽代有发展和补充,但变化不大。从目前临床观察,中医的四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临床诊断之需要,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四诊是不得已而为之。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创新,中医学也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的成果,来发展、完善、弥补其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诊断方面这就是中医“五诊”的诊断方法。
实际上目前中医之临床,已在五诊实行中,只不过未有提出中医五诊这个名词、概念而已。无论是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还是中医各种不同形式的专著、临床报道、治验总结及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指南等,都已有西医相关辅助检查之内容,这就是中医之五诊。而且五诊中之“查”,是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如中医内科疾病中,肺系病证中的肺痈、肺痨等肺系病变,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如X线胸片、肺CT等;心系病证中的胸痹、真心痛等心系病变,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和或心脏彩超等;脾胃系病证中的胃痛、呕吐、噎膈、泻泄、痢疾等胃肠病变,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如消化道钡餐造影、电子显微内窥镜、大便常规及镜检等;肝胆病证中的胁痛、黄疸、鼓胀、头痛、眩晕、中风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病变,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如腹部彩超/CT、血生化检查、头部CT/MRI、经颅多普勒(TCD)等;肾系病证中的水肿、癃闭等及气血津液病证中的血证、消渴、癌病与肢体经络病证中的痹证、痿证、腰痛等病变,皆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理化检查和实验技术的方法,以明确疾病的诊断,从而防止误诊和误治。
中医四诊作出的诊断,是按照中医自身规律给出的一个诊断,她是一个模糊、宏观的病证名诊断。如果没有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作为中医四诊的补充和完善,而从目前临床的角度来看,中医四诊误诊的概率会较大,并且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单纯中医的病证名尚不具备法律效应,在法律上不承认。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中医的病证名是不被法律所认可,是一种医疗缺陷。
如对于一个黄疸病人来说,黄疸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经过中医治疗后病情加重甚或死亡,家属要问:这是个什么病呢?回答说是黄疸病。恐怕不妥吧!一个病人出现黄疸症状后,如果去医院看病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恐怕没有不让做检查的吧?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检查,到底是肝炎、肿瘤,还是结石?中医可确诊为黄疸病,甚至分成是阳黄、阴黄,按中医的几个证型给与治疗,如果没有西医之前,没有目前的辅助检查,其做法可能是正确的和毋庸置疑的,但是现在行吗?恐怕不行吧!肝炎、肿瘤、结石,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认为,这三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能治好如急性肝炎,有的是不能治愈如癌症。
再如在临床中碰到心脏病人(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时只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的时候,最容易误诊为“胃病”给予诊治,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猝死,则易发生医疗纠纷。上腹痛中医可却诊为“胃脘痛”,但是临床上有部分心脏病却表现为“胃病”者,如果不做相关的辅助检查最易误诊,误诊就会误治,甚至病情加重或死亡,如果不做检查是不行的。
四诊是中医的,查是西医的,中医完全可以参照、借鉴之,以弥补自己诊断之不足。为了更好的诊治病人,防止误诊和误治,从治疗病人的角度不是更好吗?只要不误诊误治,能更好的治愈病人,什么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都可以使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没有这些仪器设备,现在有了,为什么不很好的去借鉴参考你?完全可以拿来为己用。这就是目前中医五诊之现实。
所以中医四诊加现代科技成果理化检查之方法,从目前临床来看,无论是在诊治疾病还是从法律角度来说,都是必须的,是非常客观、合理、科学和正确的,是符合时宜的。
以上乃管见,是自己临床工作中的感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多谢了!
参考文献
[1]  吴以岭主编. 络病理论科学求证[M].科学出版社,2007:6-7,12.
                                             
中医五诊(望闻问切查)遐想与现实--后续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中医五诊是现代中医学者在临床诊断中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内容。现代中医是与传统中医相对而言的。根据祖国医学史即中医学的发展史来分析,中医学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传统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
传统中医学是指西医未传入我国以前的中医学,其诊断疾病的方法则是中医的四诊;而现代中医学则是指接受并吸收采纳了西医以后的中医学,即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前提下,吸取、吸收并采纳现代科技成果及西医学的某些知识内容而“融会贯通,合为一体”的中医学,与之相对应的诊断方法当然是中医之五诊了,具体时间应该在1851年以后。实际上目前中医之临床已属现代中医学范围。舆论界以及某些倡导所谓的“纯中医”理论和学说,从目前看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中医之临床已非过去传统中医时代,现代科技成果及西医的许多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中医里,而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吸取、吸收并采纳了现代科技成果及西医的某些理论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制药学及病名(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等等许多内容。
现代中医学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⑴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当属现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其代表人物如恽铁樵的“新中医”等;⑵目前的中西医结合,当属现代中医学的发展阶段;⑶而现代中医学的成熟、鼎盛时期(阶段),当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是隶属于现代中医学的,从执业医师法中的执业范围可以得到证实。中西医结合的初衷并不是在中医学之外另立一门医学,在我国之医学号称三条腿走路的所谓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实际上就是指现代中医学与西医。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扬和发展中医学,如何来发展和发扬呢?当然可以借助于现代科技成果和西医的相关知识。中西医结合,既不是在中医之外另立一门医学,也并非为了消灭中医,而是指现代之中医。正因为现代中医不同于传统中医,所以中医的传统诊法四诊,已远不能适应目前现代中医之临床,故而提出“中医五诊遐想与求(现)实”这个内容,与同道共同探讨、交流、切磋和学习,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多谢了。
2009-12-31.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6-8 12:45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16-6-8 12:46 编辑

以这个标准来看纯中医在国外比比皆是,甚至有很多原本就是西医。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6-8 15:19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6-8 07:24 编辑

再如在临床中碰到心脏病人(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时只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的时候,最容易误诊为“胃病”给予诊治,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猝死,则易发生医疗纠纷。上腹痛中医可却诊为“胃脘痛”,但是临床上有部分心脏病却表现为“胃病”者,如果不做相关的辅助检查最易误诊,误诊就会误治,甚至病情加重或死亡,如果不做检查是不行的。
不做检查也可以诊断出冠心病,这要看你的脉诊功夫如何。听说某位泰斗也误诊了妻子的冠心病造成死亡,只能说他的医术还欠缺。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6-8 15:29
强调中医不通过西医检查也能诊断冠心病,并不是完全同意纯中医,例如你判断一个肝硬化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做个肝功能和B超,比中医的判断可能更准确一些。治疗当然还得按中医理论来。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6-8 15:32
强调纯中医,目的是不能失去传统中医的精髓,而这些现在在某些西化中医那里,确实丢了不少。是中医疗效下降的原因。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6-8 15:34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只要不失去传统特色,与时俱进是应该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6-8 18:47
溪流 发表于 2016-6-8 07:34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只要不失去传统特色,与时俱进是应该的。

溪流先生说得很好,赞成。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6-8 21:21
谢千总讨论。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6-19 20:21
jindong0407 发表于 2009-12-31 21:46
中医五诊(望闻问切查)遐想与现实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中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 ...

刘河间的后人就是有见解!支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