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2 10:40am 发表的内容:
学医如流水(3)
古水流曾经两次在论坛发表自己学习中医经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解答,从中受益菲浅,在次衷心的谢过各位老师的指点。现在再将另一个问题提出,再次希望获得各位老师的帮助。
...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3 10:26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老师提到实满,但是实际临床中虚满的机率似乎更高,其中是否也有阴阳之别呢?
下面引用由经纬在 2007/03/14 00:03am 发表的内容:
看样子你仅仅是中医爱好者,估计你没上过临床。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在 2007/03/14 06:16pm 发表的内容:
厥则里闭.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07:48pm 发表的内容:
这也是阴胜腹满的一个重要成因。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7/03/14 08:26pm 发表的内容:
这也是阳胜腹满的一个重要成因。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09:14pm 发表的内容:
厥在内,内热,厥在外(姑且称为在外),则外热。一阳明,一厥阴。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09:14pm 发表的内容:
先人由四时阴阳衍生出三阴三阳,其中的阳明厥阴不是加在太少之间,而是在少之后,真是别有用心呀!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7/03/14 09:26pm 发表的内容:
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09:49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水流只能姑且称之在外,请教五先生该如何表述较为严谨?!水流还在困惑中。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7/03/14 10:08pm 发表的内容:
厥可以是一个证,也可以是一个症,如何表述,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这个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知道,文字的表达也是界限的,并不是文字能表达所有的问题。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10:13pm 发表的内容:
此解难以服众,这是实话,不过还是要谢谢先生的多方指点!
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7/03/14 10:27pm 发表的内容:
...阴阳不相顺接是也...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10:41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老师此说简洁明了,只是水流以为阳明也是阴阳不相顺接之一,不知可否?
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7/03/14 10:51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此说不妥。
应该说,阳明经也有厥证,其厥证也为阴阳不相顺接。但阳明本身,并非阴阳不相顺接。阳明者,三阳中之阳盛者也。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10:56pm 发表的内容:
此为阳明厥阴之别所在!两阴交尽,一阳生。两阳合明,阴从何生?
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7/03/14 11:03pm 发表的内容:
应以“重阳则阴,重阴则阳”或“阳极则阴、阴极则阳”论之。
下面引用由医源在 2007/03/15 01:07pm 发表的内容:
。。努力一把,。。
下面引用由医源在 2007/03/17 04:42pm 发表的内容:
由上经文可以看出,只有少阴太阴终者会腹胀,难道腹胀腹满有别?
少阴、太阴多见腹胀之证;阳明、太阳多见腹实之证。
以阴阳辨之:阴在里,阳在外。在里为脏(本应为实质性结构,以脏为例),在外为 ...
下面引用由医源在 2007/03/17 04:42pm 发表的内容:
少阴、太阴多见腹胀之证;阳明、太阳多见腹实之证。
以阴阳辨之:阴在里,阳在外。在里为脏(本应为实质性结构,以脏为例),在外为腑(本应为容物之结构,以腑代之)。脏本实,藏精之地,以虚为用;腑本虚,传导、容物为用。实则化气,虚则容物。
阴病发,则为气机停滞,故为胀;阳病作,则传导失常,食物停滞,是为满。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6 08:39pm 发表的内容:
“厥”实际是外周经脉闭塞,“气”阻塞于内而胀?故应该是厥在外,胀在内?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6 08:39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五积散先生: 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
黄岐建中汤先生:厥, 只有在内;属于阳胜。先生高见!
两位大师好!从论坛文帖看,两位大师修行不浅,两位的观点可能代表性的反映了目前中医辩证规范,在下有一点疑 ...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7/03/26 09:33pm 发表的内容:
厥可以是证,也可以是症。
作为症,表里都可以表现出,作为证,只有内,没有外。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26 09:56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是这个问题的解释之一,但是五老师不要怪小水问题多,为何厥只会在内?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3/26 09:56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是这个问题的解释之一,但是五老师不要怪小水问题多,为何厥只会在内?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7 09:46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老师:外者,表也,表无厥证。简言之,凡厥证,皆属里证。
-=-=-=-=- 以下内容由 哲医 在 2007年03月26日 10:07pm 时添加 -=-=-=-=-
故五积散版主所言极是
好!!!网络真好,得遇多位老师,看来所言不虚, ...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8 08:19pm 发表的内容:
古水流先生说: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书读得多,就是好!善解人意。古人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真的体会了学到用是方恨少,为时已晚,若有来世,一定好好 ...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7 09:46pm 发表的内容:
可以请五积散老师说说证与症的区别?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9 08:04pm 发表的内容: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8 08:19pm 发表的内容:
古水流先生说: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书读得多,就是好!善解人意。古人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真的体会了学到用是方恨少,为时已晚,若有来世,一定好好 ...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4/01 05:24am 发表的内容:
第一,我手里的,中医基础理论没有“症”字,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4/01 05:24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内科学》用的是“证”字,如“血证、眩晕证”,现在用“血症”、“眩晕症”,“症”字大概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04/01 07:20pm 发表的内容:
五老师,该批丁和的你也批了,不该数落丁和的你也数落了。现在就差五老师解证症之别,
否则虽称不上不义,说你不仁应该不为过吧。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4/03 08:37pm 发表的内容:
并非要与五积散先生争意气,治疗以“厥”还是以“厥证”为目标,实在是关系治标还是治本的关键,
“中医治本”是祖先留下的皇冠,事实上目前中医很难治本,如果中医能治本,能将疾病彻底根治。就能与西医一较高 ...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