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2 10:40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03/12 10:41am 第 1 次编辑]

学医如流水(3)
古水流曾经两次在论坛发表自己学习中医经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解答,从中受益菲浅,在次衷心的谢过各位老师的指点。现在再将另一个问题提出,再次希望获得各位老师的帮助。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color=#DC143C]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color=#DC143C]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阳胜阴胜均有腹满,二者产生的机理、治法上有何不同?
....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3 17:0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这个问题是一开始看《内经》时就遇到的一个问题,一直困惑到现在。先谈谈个人的看法,阴胜中的腹满是要在厥后,而此时的厥已经是有原来的阴胜转为阳胜,至少是在里已经有这一转变了,所以也才有后面的一句,“此阴阳更胜之变”。
个人的看法,很是动摇!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13 18:25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能有小水这种学医态度,则中医复兴之日,为止不远矣,国之萃,岂能担心能后继有人乎?
特此表扬小水一番。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3 19:0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03/13 07:16pm 第 2 次编辑]

惭愧哟!论学医,水流一直是以五先生为楷模,其间也庆幸受到五先生不少的指点。
五先生能否说说此腹满之别,一直企盼中!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7-3-13 20:51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2 10:40am 发表的内容:
学医如流水(3)
古水流曾经两次在论坛发表自己学习中医经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解答,从中受益菲浅,在次衷心的谢过各位老师的指点。现在再将另一个问题提出,再次希望获得各位老师的帮助。
 ...
《内经》这段原文,主要介绍阳胜和阴胜两种证候的传变。其中,阳胜则身热,(热者属火),腠理闭则不能泻热,故火热炽盛,火克金则传肺,故“喘粗为之俯仰”,肺主皮毛,汗不出而热甚,肺金克肝木则“齿干以烦冤”,肝木克脾土则热结而“腹满”,此腹满为热结所致,热结胃家实为死象。冬天寒冷,故热病可耐冬,夏天炎热,故热病不能耐夏。此即热胜“能冬不能夏”之理。
   同理,阴胜则身寒,(寒者属水),水克火内传于心,火克金内传于肺,心主汗,肺主皮毛,故“汗出身常清”,金克木内传于肝,肝主筋,故“战溧而寒,寒则厥”,肝木克脾土,则中寒胃家实,而为腹满,此亦为死象,其“能夏不能冬”之理,同上。
   由上可知,阴胜之证和阳胜之证虽都有腹满的症状,但病理机制截然不同。阳胜之腹满乃热结胃家实。阴证之腹满,乃中寒胃家实。总之,阳胜者,腹满因于热结,阴胜者,腹满因于中寒。
  病机已明,治疗勿需絮言。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3 22:2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03/13 10:34pm 第 2 次编辑]

谢谢哲医老师的指点,我以前还真没有从五藏生克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会利用这个角度再继续思考。
哲医老师提到实满,但是实际临床中虚满的机率似乎更高,其中是否也有阴阳之别呢?
另:哲医老师,你的新图标会让人以为你是一个顽皮的孩童。
作者: 经纬    时间: 2007-3-14 00:03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3 10:26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老师提到实满,但是实际临床中虚满的机率似乎更高,其中是否也有阴阳之别呢?
看样子你仅仅是中医爱好者,估计你没上过临床。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00:11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经纬2007/03/14 00:03am 发表的内容:
看样子你仅仅是中医爱好者,估计你没上过临床。
欢迎经纬参加学术交流,经纬先生能否对我的困惑给与帮助?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7-3-14 00:38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03月13日 23:50] (古水流)说: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8433&show=0
这个帖子要黄先生帮忙了
[03月13日 23:51] (黄岐建中汤)说:
看到
[03月13日 23:52] (古水流)说:
我的前两个问题,我自己心中是有个大概,这第三个还真没底。
[03月13日 23:53] (黄岐建中汤)说:
你的意见非常正确:气血多少的问题,确实应当是太少之异
先生的见解,使我大开眼界
[03月13日 23:54] (古水流)说:
那是第二个,现在又有第三个问题了
[03月13日 23:57] (古水流)说:
这个我也曾经用阴出阳入来解,可是解第一个腹满好用,阴胜的腹满就难解了
[03月13日 23:57] (黄岐建中汤)说:
第一个是什么,我还不知道
这个可以用阴阳出入来解的
[03月13日 23:58] (古水流)说:
阴阳出入解阳胜腹满好解,解阴胜腹满该如何解
[03月14日 00:01] (黄岐建中汤)说:
阴盛则内寒
阳明之为病,胃中寒是也
[03月14日 00:02] (黄岐建中汤)说:
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凡恶热
[03月14日 00:03] (古水流)说:
嗯!有理
[03月14日 00:03] (黄岐建中汤)说:
这就是: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
[03月14日 00:03] (古水流)说:
可是寒与满应该有别才是
[03月14日 00:03] (黄岐建中汤)说:
汗出的后果,常常是胃中寒
[03月14日 00:04] (古水流)说:
经文中是先寒,后厥,再满
[03月14日 00:04] (黄岐建中汤)说:
西药阿司匹林,会有相应的胃肠道副作用
[03月14日 00:05] (黄岐建中汤)说:
这正是张仲景的原意:初则热中,终则寒中
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能食;后来就不能食了
[03月14日 00:06] (古水流)说:
阳明有腹满,太阴,厥阴也有腹满
[03月14日 00:07] (黄岐建中汤)说:
厥则正是“终“(后来)的表现

[03月14日 00:08] (黄岐建中汤)说:
李东垣“初则热中,末传则为寒中”。一语道破天机
[03月14日 00:09] (古水流)说:
初则热中,末传则为寒中--此为阴胜腹满之始末
那,反过来,阳胜腹满又该何解呢?
[03月14日 00:10] (黄岐建中汤)说:
正是
所以,阳明-太阴-少阴,都是阴胜
[03月14日 00:11] (古水流)说:
嗯,这个我又同干
有同感
[03月14日 00:14] (黄岐建中汤)说:
阳明病,一贯到底:初热终寒,其实已经最后写到了厥阴——吴茱萸汤
[03月14日 00:16] (古水流)说:
是的,阴胜从阳明开始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从太阳自汗就有阴胜的端倪了
[03月14日 00:17] (黄岐建中汤)说:
正是,桂枝汤就主阳明病了
[03月14日 00:18] (古水流)说:
这条线是清楚的
[03月14日 00:18] (黄岐建中汤)说:
所以,阴胜的腹满,倒是好理解
我反而觉得阳胜的腹满,有些难度
[03月14日 00:19] (古水流)说:
阳胜的腹满应该还有天机
[03月14日 00:19] (黄岐建中汤)说:
所见略同
[03月14日 00:19] (古水流)说:
呵呵,先生这么一解,到真是如此
[03月14日 00:19] (黄岐建中汤)说:
先生可有高见?
[03月14日 00:19] (古水流)说:
的确没有头绪
[03月14日 00:20] (黄岐建中汤)说:
估计是可以理解为大实不能容
[03月14日 00:20] (古水流)说:
汗不出??也许是个关键
三阴也无汗呀
[03月14日 00:21] (黄岐建中汤)说:
所以,这里的满、实,就是真正的“实”了
[03月14日 00:22] (黄岐建中汤)说:
阳明有汗,太阴自温,少阴四逆
“太少之异也”

[03月14日 00:23] (黄岐建中汤)说:
阴胜,初阴盛、终则厥
或者说是初太阴,终厥阴
[03月14日 00:24] (古水流)说:
单从汗言,此处经文的汗与不汗,正与伤寒的三阴三阳相反
这里就使我想到另一段经文:
[03月14日 00:25] (黄岐建中汤)说:
阳胜,初少阳,终太阳
[03月14日 00:26] (古水流)说:
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应之。。。不应
[03月14日 00:26] (黄岐建中汤)说:
倒不好说就是“正与伤寒的三阴三阳相反”
[03月14日 00:27] (古水流)说:
先生有理,不能说的绝对
所以我才想起这段。。。应之。。。不应
[03月14日 00:29] (黄岐建中汤)说:
阳明乃阴胜之始;厥阴则阳胜之转。这极为重要
[03月14日 00:30] (黄岐建中汤)说:
三阴三阳病中,自汗出者唯阳明
[03月14日 00:31] (古水流)说:
三阴无汗
[03月14日 00:32] (黄岐建中汤)说:
不过,“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此无阳也,属少阴,法当……
这里的“无阳”,可谓是关键。
[03月14日 00:33] (古水流)说:
对,也是看到此点
[03月14日 00:34] (黄岐建中汤)说:
倒是“三阳病”无汗
唯太阳病中风例外
[03月14日 00:35] (黄岐建中汤)说:
我的意思是:厥阴]少阳、太阳病
[03月14日 00:35] (古水流)说:
厥阴]少阳、太阳病---阳
[03月14日 00:35] (黄岐建中汤)说:
三种“阳胜”的病
正是
[03月14日 00:36] (古水流)说:
阳明,太阴,少阴---阴
[03月14日 00:36] (黄岐建中汤)说:
经论所谓“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
[03月14日 00:37] (古水流)说: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没有恶寒
[03月14日 00:39] (黄岐建中汤)说:
仲景之意,“恶寒”不足以别阴阳: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也就是说,阴胜,又何尝不恶寒
[03月14日 00:40] (古水流)说:
对!
[03月14日 00:41] (黄岐建中汤)说:
我们把这个讨论贴上去,可好

就算是一种回答了
[03月14日 00:41] (古水流)说:
好呀!
[03月14日 00:41] (黄岐建中汤)说:
我来贴
[03月14日 00:41] (古水流)说:
这样更是一种交流
[03月14日 00:41] (黄岐建中汤)说: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19:48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2007/03/14 06:16pm 发表的内容:
厥则里闭.
这也是阴胜腹满的一个重要成因。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14 20:2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4 07:48pm 发表的内容:
这也是阴胜腹满的一个重要成因。
这也是阳胜腹满的一个重要成因。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20:4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3/14 08:26pm 发表的内容:
这也是阳胜腹满的一个重要成因。
如此看来这两段经文旨在揭示阴阳更胜之变.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21:1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03/14 09:17pm 第 1 次编辑]

厥在内,内热,厥在外(姑且称为在外),则外热。一阳明,一厥阴。
先人由四时阴阳衍生出三阴三阳,其中的阳明厥阴不是加在太少之间,而是在少之后,真是别有用心呀!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14 21:2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4 09:14pm 发表的内容:
厥在内,内热,厥在外(姑且称为在外),则外热。一阳明,一厥阴。
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14 21:2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4 09:14pm 发表的内容:
先人由四时阴阳衍生出三阴三阳,其中的阳明厥阴不是加在太少之间,而是在少之后,真是别有用心呀!
谵语。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21:4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3/14 09:26pm 发表的内容:
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
所以水流只能姑且称之在外,请教五先生该如何表述较为严谨?!水流还在困惑中。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14 22:08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4 09:49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水流只能姑且称之在外,请教五先生该如何表述较为严谨?!水流还在困惑中。
厥可以是一个证,也可以是一个症,如何表述,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这个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知道,文字的表达也是界限的,并不是文字能表达所有的问题。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22:13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3/14 10:08pm 发表的内容:
厥可以是一个证,也可以是一个症,如何表述,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这个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知道,文字的表达也是界限的,并不是文字能表达所有的问题。
此解难以服众,这是实话,不过还是要谢谢先生的多方指点!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7-3-14 22:2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4 10:13pm 发表的内容:
此解难以服众,这是实话,不过还是要谢谢先生的多方指点!
厥之为症状者,手足逆冷是也。厥之为证者,阴阳不相顺接是也。称厥阴者,三阴之一是也。除此,别无他。


-=-=-=-=-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7年03月14日 10:43pm 时添加 -=-=-=-=-
所谓阴阳不相顺接,即阴阳气血逆乱。诸厥证,如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无一不是阴阳气血逆乱。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22:41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7/03/14 10:27pm 发表的内容:
...阴阳不相顺接是也...
哲医老师此说简洁明了,只是水流以为阳明也是阴阳不相顺接之一,不知可否?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7-3-14 22:51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4 10:41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老师此说简洁明了,只是水流以为阳明也是阴阳不相顺接之一,不知可否?
呵呵。此说不妥。
应该说,阳明经也有厥证,其厥证也为阴阳不相顺接。但阳明本身,并非阴阳不相顺接。阳明者,三阳中之阳盛者也。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22:5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7/03/14 10:51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此说不妥。
应该说,阳明经也有厥证,其厥证也为阴阳不相顺接。但阳明本身,并非阴阳不相顺接。阳明者,三阳中之阳盛者也。
此为阳明厥阴之别所在!两阴交尽,一阳生。两阳合明,阴从何生?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7-3-14 23:03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14 10:56pm 发表的内容:
此为阳明厥阴之别所在!两阴交尽,一阳生。两阳合明,阴从何生?
应以“重阳则阴,重阴则阳”或“阳极则阴、阴极则阳”论之。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4 23:0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7/03/14 11:03pm 发表的内容:
应以“重阳则阴,重阴则阳”或“阳极则阴、阴极则阳”论之。
私下以为此中还是有别,水流需再思考一番。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3-15 13:0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不错的帖子.
   古版主的思维真是细腻,一针见血啊.快想到尽头了,努力一把,就会"柳暗花明"啦.
   哲医先生用五行解释这个问题,解释的相当到位.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5 19:23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3/15 01:07pm 发表的内容:
。。努力一把,。。
医源老师何不努力推我一把?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7-3-15 22:2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五先生论述只有两段,寥寥几句,尽见功底!佩服佩服!!1

-=-=-=-=- 以下内容由 黄岐建中汤2007年03月15日 10:33pm 时添加 -=-=-=-=-
厥,只有在内;属于阳胜。先生高见!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3-16 13:3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气死我了,写了半天,不见了。
  行了,简单的说一下:
  阳在外胜,阴则内生。如春夏地外炎热,而地内凉爽。
  先生的首楼问题是说阴阳的。用时空变化的观点可以说清楚的。同时,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以阴阳分类。说穿了,就是虚实之辨。
  厥阴的问题。厥者,撅也。是回折之意。要将他放在六经的周期中就可以发现其命名和实质。另外提醒一下,先生的六经排序是错误的,没有按照规律排序。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6 21:12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阴胜则身寒....厥则腹满,厥为阳胜在内,这点古水流在第二楼的文贴中曾经是这样思考的。
但这样一来,阳胜则身热...腹满又当何解?



另:医源老师指出的六经排序的错误具体指的是什么呀?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6 21:2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由上经文可以看出,只有少阴太阴终者会腹胀,难道腹胀腹满有别?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3-17 16:42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由上经文可以看出,只有少阴太阴终者会腹胀,难道腹胀腹满有别?

   少阴、太阴多见腹胀之证;阳明、太阳多见腹实之证。
   以阴阳辨之:阴在里,阳在外。在里为脏(本应为实质性结构,以脏为例),在外为腑(本应为容物之结构,以腑代之)。脏本实,藏精之地,以虚为用;腑本虚,传导、容物为用。实则化气,虚则容物。
   阴病发,则为气机停滞,故为胀;阳病作,则传导失常,食物停滞,是为满。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7-3-17 17:52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3/17 04:42pm 发表的内容:
由上经文可以看出,只有少阴太阴终者会腹胀,难道腹胀腹满有别?
   少阴、太阴多见腹胀之证;阳明、太阳多见腹实之证。
   以阴阳辨之:阴在里,阳在外。在里为脏(本应为实质性结构,以脏为例),在外为 ...
解释的好!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19 09:10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3/17 04:42pm 发表的内容:
少阴、太阴多见腹胀之证;阳明、太阳多见腹实之证。
   以阴阳辨之:阴在里,阳在外。在里为脏(本应为实质性结构,以脏为例),在外为腑(本应为容物之结构,以腑代之)。脏本实,藏精之地,以虚为用;腑本虚,传导、容物为用。实则化气,虚则容物。
   阴病发,则为气机停滞,故为胀;阳病作,则传导失常,食物停滞,是为满。
医源老师几乎完全将问题解释的很清楚了,但是接踵而来还有一个问题,阳明是归属于上述经文中的阳胜或是阴胜?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20 10:4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又仔细看了看经文: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以为其中的“绝汗乃出,出则死矣。”比较关键。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3-26 06:5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其实这二句并不难理解,只是大家都被“此阴阳更胜之变,”搞疑惑了。细看条文,“阴阳更胜”并非指病有变,只是与常人相比,有阴胜或阳胜之变。腹胀之证平常也时有,从“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也是说平常只时,
《阴阳应象大论》首先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前条“阳胜则身热……齿干以烦冤……能冬不能夏”。齿者,骨之余,肾所主,“齿干”说明“阳胜则阴病”肾水不济心火之象,阳胜阴虚之体,能冬不能夏
后条“阴胜则身寒”说明“阴胜则阳病“,阴胜阳虚之体,能夏不能冬。
“寒则厥,厥则腹满”,在《厥论篇》“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寒厥……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热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
“阳明之厥,腹满不得卧……;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少阴之厥,只口干尿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泾溲不利……”
《五常政大论》“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奏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文中并没有区别阴胜与阳胜的不同方法,但是从开奏理句,必须药与病症形成阴阳合气,才能下之则胀已。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26 09:5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谢谢丁和先生的解释指点!
《厥论篇》“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寒厥……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热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
阳胜阴胜之厥,即为《厥论篇》中的寒厥热厥,先生可是这个意思?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3-26 20:3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引用:五积散先生: 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
黄岐建中汤先生:厥, 只有在内;属于阳胜。先生高见!
两位大师好!从论坛文帖看,两位大师修行不浅,两位的观点可能代表性的反映了目前中医辩证规范,在下有一点疑虑,请两位思考。
《灵枢·经脉第十》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病至。恶人与火……贲响腹胀,是为(骨干)厥;
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强立股膝内肿厥……;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
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是为踝厥;
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凡此七厥皆在四肢,不能算在里?厥:晕倒,气闭。《内经》以“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以不足称病,现代中医从经方的应用,辩证论治,眼光落在“证”,“厥”实际是外周经脉闭塞,“气”阻塞于内而胀?故应该是厥在外,胀在内?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3-26 20:48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古水流 先生:阳胜阴胜之厥,即为《厥论篇》中的寒厥热厥,先生可是这个意思?
答:应该是吧,全书内容应该前后连惯,字意解释也应该全书统一,再根据各句的组合考虑段落含义。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26 21:08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6 08:39pm 发表的内容:
“厥”实际是外周经脉闭塞,“气”阻塞于内而胀?故应该是厥在外,胀在内?
此厥之内外的不同看法可能归咎于对表里不同的理解,很希望能看到其他老师的看法。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26 21:33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6 08:39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五积散先生: 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
黄岐建中汤先生:厥, 只有在内;属于阳胜。先生高见!
两位大师好!从论坛文帖看,两位大师修行不浅,两位的观点可能代表性的反映了目前中医辩证规范,在下有一点疑 ...
厥可以是证,也可以是症。
作为症,表里都可以表现出,作为证,只有内,没有外。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26 21:5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3/26 09:33pm 发表的内容:
厥可以是证,也可以是症。
作为症,表里都可以表现出,作为证,只有内,没有外。
应该是这个问题的解释之一,但是五老师不要怪小水问题多,为何厥只会在内?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7-3-26 22:05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26 09:56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是这个问题的解释之一,但是五老师不要怪小水问题多,为何厥只会在内?
外者,表也,表无厥证。简言之,凡厥证,皆属里证。


-=-=-=-=-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7年03月26日 10:07pm 时添加 -=-=-=-=-
故五积散版主所言极是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26 22:0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3/26 09:56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是这个问题的解释之一,但是五老师不要怪小水问题多,为何厥只会在内?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破解这类的问题,是需要很多的软件的,并且还需要熟练的掌握这些软件的特性。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3-27 21:4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哲医老师:外者,表也,表无厥证。简言之,凡厥证,皆属里证。
-=-=-=-=- 以下内容由 哲医 在 2007年03月26日 10:07pm 时添加 -=-=-=-=-
故五积散版主所言极是

好!!!网络真好,得遇多位老师,看来所言不虚,前两位大师的观点真的代表性的反映了目前中医辩证规范,在下真的非常佩服、甚至羡慕各位的学识,只是在自我康复的过程中体会到那么一种……唉,真的说不清,也说不好,谨作抛砖引玉,烦请各位老师 不吝析疑,先谢谢!
哲医老师说“外者,表也,表无厥证”。
表,在六经,太阳经属表,确实没有看到“厥”字,阳明属里,三阴也属里,此是以脏腑六经分表里。。
其二,厥与厥证是两回事?如关门,门在外,可能有人被关在里屋不能出而闹的天翻地覆?关门是厥、闭,闹的天翻地覆是因闭而产生的证。,
其三,厥,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即厥症。厥证有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等等,其实可以归纳为厥发生的原因、发生后的症状,是“暴气象雷,逆气象阳”产生的后果?一种指“厥”本身的意义,“闭”使气逆,《灵枢·经脉第十》七厥皆在四肢,应该是指经脉闭塞?此是脏腑在里,针刺经脉在表?
平常之胀满或许一、二经闭塞,胀满也轻微。厥则死之腹满,可以经脉群体闭塞或核心经脉闭塞?

五积散老师说? 厥可以是证,也可以是症。
作为症,表里都可以表现出,作为证,只有内,没有外。
可以请五积散老师说说证与症的区别?证与厥的关系?治疗是针对厥还是针对证?
感觉“证”与“厥”就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证”是胜的一面,“厥”是病的一面,目前辩证论治目光对着证,阴阳就比如人的两条腿,当独脚在跳,另一只腿必定有病,如果治证,就等于将能跳的那条腿也打瘸了,外人看去,是治理好了。不再蹦蹦跳着碍眼,可病人自己知道,没有力量,空自怨叹,羊头疯没有好,猪圈病又来。而《内经》理论则是阴阳合气,决闭解结。好像与目前中医方法不同?
请教各位老师。
五老师跑步跑得那么欢,能分点力气帮助解疑吗?以上问题其实是学医中最容易混淆的关键,不光是我的疑问,可能好多明白的糊涂人在临床都容易出错。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7-3-27 22:03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7 09:46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老师:外者,表也,表无厥证。简言之,凡厥证,皆属里证。
-=-=-=-=- 以下内容由 哲医 在 2007年03月26日 10:07pm 时添加 -=-=-=-=-
故五积散版主所言极是
好!!!网络真好,得遇多位老师,看来所言不虚, ...
厥之为症者,手足逆冷也,故表里皆可见。
厥之为证者,即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诸证,故“只有内,没有外”。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3-28 06:52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厥?      证?    症?     思考中……

-=-=-=-=- 以下内容由 丁和2007年03月28日 08:51pm 时添加 -=-=-=-=-
不管答案如何,还是要先谢谢 五积散 哲医两位老师的答复!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3-28 10:2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厥深和厥微,是否在说明厥也有深浅之别,至少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深浅的过程。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3-28 20:1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古水流先生说: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书读得多,就是好!善解人意。古人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真的体会了学到用是方恨少,为时已晚,若有来世,一定好好读一把。请千万别当老师哦!
是这样理解的,中医讲经脉与气,不管经脉是什么,气,体温与体热并存产生气,中医理论认为,筋骨皮肉各有部主,人只有一个嘴巴吃饭,进入腹中,必定由内向外输送,从解剖学知道,血管、神经从中心向外围分枝,当人体受寒,肌表受刺激
毛孔、穴俞关闭,营血卫气正常,毛孔、穴俞可以重新开启,若经气虚,则一厥不振,生气内阻,积则发热,经言“气簿则发泄,厚则发热,若同样关闭一个俞穴,越浅,涉及面越小;越深,涉及面越大,关闭的热气越多。
各层次机体组织所受气有统一顺序。经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又“一人之气,病在一脏,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可理解为虚与实相邻只有一处,而目前常常一人患肝、胆、肾多种症状,只是积气或积阳产生的症状。故而认为厥与厥证是因果关系,是两个概念。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7-3-29 07:1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8 08:19pm 发表的内容:
古水流先生说: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书读得多,就是好!善解人意。古人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真的体会了学到用是方恨少,为时已晚,若有来世,一定好好 ...
好!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29 19:4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7 09:46pm 发表的内容:
可以请五积散老师说说证与症的区别?
先参阅统编教材《中医基础学》,哪一版的都可以。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29 19:51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头像定义:
大多数事物的成功都决定于重复。
作者: 没招    时间: 2007-3-29 20:0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曼陀罗中毒,阿托品化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3-29 20:0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7/03/29 08:05pm 第 1 次编辑]

五积散先生说:先参阅统编教材《中医基础学》,哪一版的都可以。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3-29 20:0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9 08:04pm 发表的内容: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是你学中医,还是中医要学你?
试问:你比统编教材的老师水平如何?

作者: 没招    时间: 2007-3-29 20:08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感染性性休克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7-3-30 23:22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8 08:19pm 发表的内容:
古水流先生说: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书读得多,就是好!善解人意。古人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真的体会了学到用是方恨少,为时已晚,若有来世,一定好好 ...
赞成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4-1 05:2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引用五积散先生: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9 08:04pm 发表的内容: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是你学中医,还是中医要学你?
试问:你比统编教材的老师水平如何?

五积散先生好霸道!原以为先生只是明白人一时糊涂,却不知也是明白的糊涂人?第一,我手里的,中医基础理论没有“症”字,《中医内科学》用的是“证”字,如“血证、眩晕证”,现在用“血症”、“眩晕症”,“症”字大概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第二,见过,“症”包括病因、病机?厥与厥证就如烂苹果,单放是烂苹果,藏与大树中还是烂苹果的位置,难不成连大树一起砍?病因、病机改变不了在外之厥变成在里。不能因为“厥证”而抹杀“厥”。
至于我说的对与错,摆在那里,明眼人自己思考,不能因为先生爱听恭维话,别人就不能说不;纵然三人同声,改变不了经典文献写在那里:臂厥、(骨干)厥、踝厥、股膝内肿厥。  先生说“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是公然篡改经典,误导后学,可导至误人性命,误人健康。
至于先生所问,原本所说“刻板”意思单纯,书是刻板印制的,那几个字再读也不会多出来,理解的是自己的想法,所以想听听先生的解释;
既然先生心中有不满,问了,也可以回答您,我只有小学多一点的水平,统编教材的老师大概都是老学究,本人水平大不如统编教材的老师;我不是医生,中医学不到我什么,但是我也不学中医!今世不当医生,不须骗钱糊口,学个半吊子给人看病,害人害己!但是我爱正宗中医,是《内经》的理论救了我,从奄奄一息的行尸走肉变成强壮有力!
在最无奈时,只想找出治疗反复的原因,死也死个明白,从对医学一无所知开始。医生大多是开始如何的夸口,治疗不好又信口开河,精神因素、体质因素,有人因为被医生污为精神病而自杀,妇人血虚治疗无效、血虚脏燥易喜怒无常被人认为神经病者不是少数。本人治疗踪迹踏遍太仓、上海、苏州,体会到的应该能体现医界状态,故而起疑。
继后发现《内经》理论与目前中医应用理论不同,如果自己的理解是对的,就应该能使自己康复,不要象那种人终身病恹恹的,有点异想天开,但别无他法,现在愿望实现了。
第三个目标就是尽我所能解释《内经》理论,对与错由大家评论!
人有自知之明,故而提醒别把我当老师,目的只是以理使专家、学者不得安宁,思维动起来,若先生反感,可以再封账号!
统编教材的老师虽然水平高超,可是有的差错让人一目了然,若说“刻板”也只是公正的评价,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解释: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本重印版《黄帝内经素问》是这样的:“此又阴阳气之运养也。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动静失宜,则生诸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78年12月第一次印刷的、由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选读》是这样的: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即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原本是说养筋与神之气的性质,是筋与神之母,解释变成筋与神的功能现象,如筋与神之子!如此婆孙混淆!三岁孩童也能分辨婆孙,著书立说者都是文学文字功底深厚,如此婆孙混淆,真让人啼笑皆非!,去年到上海大书店查阅,三个版本如出一辙,不是迂腐,硬搬照套又是什么呢?此等偏误不止一处。《内经》成书年代久远,出现差错、以讹传讹,本不为奇,可是为什么要老虎屁股摸不得?为什么???智者之失何其多?为什么???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4-1 05:3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哲医老师: 厥之为症者,手足逆冷也,故表里皆可见。
厥之为证者,即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诸证,故“只有内,没有外”。
是说“证”?同声不同调,既声援同行又留余地,为医之哲学,为人之哲学。学了!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4-1 17:2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7/04/01 05:3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4/01 05:24am 发表的内容:
第一,我手里的,中医基础理论没有“症”字,
我估计你手里的是典型的盗版书。
证和症的区别和定义,每次中基考试都是必考的。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4-1 17:2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4/01 05:24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内科学》用的是“证”字,如“血证、眩晕证”,现在用“血症”、“眩晕症”,“症”字大概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关键是搞不懂证和症的区别,所以才有此疑惑。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4-1 19:1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厥,责于阴阳不顺接。《内经》论厥分寒厥热厥,《伤寒论》中只有寒厥。即是阴阳不顺接,当再以阴阳解之,问此阴阳不顺接是责于阴或阳。厥只在内,虽不错,却不尽善。
有时间还得再细细论这个厥字。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4-1 19:20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五老师,该批丁和的你也批了,不该数落丁和的你也数落了。现在就差五老师解证症之别,
否则虽称不上不义,说你不仁应该不为过吧。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4-1 19:2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4/01 07:20pm 发表的内容:
五老师,该批丁和的你也批了,不该数落丁和的你也数落了。现在就差五老师解证症之别,
否则虽称不上不义,说你不仁应该不为过吧。
事妈。
这种批评是善意的。
我看你古水流是很有问题的,怎么不仁不义也出来了?
解证症之别,《中医基础学》说的很清楚。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7-4-1 19:42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五老师,该批丁和的你也批了,不该数落丁和的你也数落了。五老师千万别解证症之别,
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了。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4-1 20:19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我估计你手里的是典型的盗版书。
证和症的区别和定义,每次中基考试都是必考的。

呵呵,正版的应该在专家手里,不知新华书店里买的《中医十大经典全录》里经脉篇与诸位的正版可相同?旨在寻找中医之根,只读《内经》,证和症的区别和定义,对于本人没有多大用,只在思考“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4-2 06:2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引用:五积散先生: 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
黄岐建中汤先生:厥, 只有在内;属于阳胜。先生高见!

引用五积散先生: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9 08:04pm 发表的内容: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是你学中医,还是中医要学你?
试问:你比统编教材的老师水平如何?

知厥证而不知厥,又如何治病如决闭、如解结?中医的治疗效果及治疗速度,在师道尊严、权威霸道中日渐没落!
古有寓言,先生吃面呛到鼻子里,弟子也拼命跟着学。初时听寓言,只笑那弟子笨;
及身临现实,乃知是世态如此,不全盘照搬先生的尿壶,不能成为入室弟子啊。
如果今天是中医学子,敢这样问疑吗?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4-3 20:37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并非要与五积散先生争意气,治疗以“厥”还是以“厥证”为目标,实在是关系治标还是治本的关键,
“中医治本”是祖先留下的皇冠,事实上目前中医很难治本,如果中医能治本,能将疾病彻底根治。就能与西医一较高下,不会象目前形势,每况日下。实际形势是年轻一代包括中医医生,极少有人相信中医,如果等我们这一代过后,中医的命运令人担忧。
《素问·经别十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人体或阴虚或阳虚,寒气从之,俞穴关闭,厥而成疾,治证而不解结决闭,如何能达到治本?欲解结决闭必先辩明厥之所在。
以药攻证是以药耗散生气不至于积聚为害,故目前中医治疗往往长期吃药,过程是机体生化因长期补充不足而降低,与先期虚的一方持平,而出现暂时的平衡,即所谓治愈,停药,耗散也停止,生气重新积聚,老病复发;
当然,有极少的老医生,经验丰富,在辩证施治中达到阴阳合气,在不自主的状态下产生了解结决闭的效果,而说不清原理,以至成为神奇。
所以辩清理论,从经验中总结理论,以理论促进治疗效果的稳定快速,不失为中医转机的有效方法。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4-3 21:22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4/03 08:37pm 发表的内容:
并非要与五积散先生争意气,治疗以“厥”还是以“厥证”为目标,实在是关系治标还是治本的关键,
“中医治本”是祖先留下的皇冠,事实上目前中医很难治本,如果中医能治本,能将疾病彻底根治。就能与西医一较高 ...
标本同等重要。
该治标就治标,该治本就治本。
个人临床体会,几乎有九成的病人都能接受治标的方法,很少有治本的。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4-3 21:24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没有症状了,患者谁还能继续吃药?
所以治标的一些方剂那要熟练运用的,就靠这些标方吃饭呢,呵呵。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2007年04月03日 09:25pm 时添加 -=-=-=-=-
要是真给患者治本了,患者会以为你在挣他的钱。
作者: 最后的中医    时间: 2007-7-20 00:46
标题: 学医如流水(3)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