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打印本页]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8-3-11 11:31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中药与诗词

○采桑子
  我国是中药的故乡,中药材众多,药名五花八门,生动有趣,历代文人墨客常巧用这一特点,以药名入联入词入诗入谜,写出了不少流传千古的佳作。
药名词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用中药名写了一首《满庭芳》,词云:“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北宋进士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集药名次韵》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执着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药名谜
  明代戏曲作家冯梦龙写过一首题为《药名》的谜语诗,诗云:“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药暗藏于诗中,谜底是“黑牵牛、当归、宿沙、防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里农民月夜耕田、夜以继日的辛劳、餐风露宿的悲惨生活图景,愤怒地控诉了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
人物药名联
  有联云:“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联中的稚子对将军、牵牛对打马、熟地对常山,六味药名不着一丝痕迹地嵌在联中,音韵和谐,平仄相宜,朗朗上口,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稚子和将军两位人物形象。
亲情药名联
  有一联云:“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
  联中巧用“乳香、知母、故纸、防风”四味中药,刻画出母子连心、母爱情深的场面,使人如临其境,身同感受。
回文药名联
  以下均为回文联:“红日千载千日红,青年万代万年青。”“路路通衢通路路,重重楼阁楼重重。”“虎山下来下山虎,龙江过去过江龙。”“喜见一面一见喜,连边半夏半边连。”
  这几幅回文联中的“千日红、万年青、路路通、重重楼、下山虎、过江龙、一见喜、半夏、半边连”皆为中药名,嵌在联中,自然贴切,通俗易懂,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43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45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冯梦龙的药名情书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长洲(今江苏昊县)人,除著有闻名于世的《警世明言》、《警世通言》、《警世恒言》外,还编有时调集《桂枝儿》、《山歌》,其中有药名写的一段情书: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情书中共用了14个药名,情书、情思、情趣跃然纸上,反映出这位文学大师对医药知识的精通。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47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定风波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11日 11:48am 时添加 -=-=-=-=-
转帖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11日 11:51am 时添加 -=-=-=-=-
 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50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53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西厢记》红娘药方治相思 

  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写下了不朽名剧《西厢记》。在《西厢记》中,有一折戏叫《张君瑞害相思》,是戏中的重点场次。
  这出戏说的是张君瑞和崔莺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但碍于封建礼教,不能在一块倾诉衷肠,永结秦晋之好,以致张君瑞害起相思病来。
  凑巧,这时崔莺莺的贴身丫环红娘来到,告诉张生:
  "有一药方送来与先生","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桂花摇影夜深沉,醋酸当归浸。"
  [末云]"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么制度?"
  〔红唱〕"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这方儿最难寻,一般两眼令人恁。"
  [末云]忌什么物?
  [红唱]"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撤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
  这一剂药确实对症,治好了张君瑞的相思病。
  原来莺莺托红娘,前来与张生订约,红娘寓意药方,借用桂花、当归、知母、红娘子、使君子、人参六味中药名,巧妙而含蓄地传递了"情报",使医药充当了穿针引线缔结良缘的纽带。
  从这出戏里,我们可以看出剧作者是知医识药的,他嵌入药名十分贴切(知母、红娘)、含蓄(使君子、人参),一语双关,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11日 11:53am 时添加 -=-=-=-=-
转帖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54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龚自珍的《远志》诗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土,官至礼部主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曾预料英帝国主义可能出兵侵犯,建议清廷应加强战备,巩固边境海防,绝不能妥协,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重视和采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借喻中药名棗远志,吟诗抒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境。诗的大意是说,我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的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现在虽有健身好汉的抱负,不平凡的身手,但却像被大雪封阻在山东道上的游子一样,不能前进。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茎人药,别名"小草",为什么又叫小草呢?据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东晋大臣谢安,开始隐居东山不出,后来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马官。当时有人给桓公送了不少中药,其中有远志,桓宣武就问谢安,这种(指远志)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样药又叫两个名字呢?在场的郝隆立即回答说:"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以诙谐反喻的语言讥笑谢安。诗人借喻"远志棗小草"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实际,符合时宜。远志性温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药,《本经》中列为上品。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57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小草蕴远志,大道总不孤!

百合涵和谐,东方红亮日。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11日 11:57am 时添加 -=-=-=-=-
原创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1:58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看灞陵春柳【原创】
又见一年三春柳。
汉唐盛景望楼头,
未识灞陵桥下水,
流去无回可知愁?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11日 00:00pm 时添加 -=-=-=-=-
读莲子心【原创】
清心一粒并蒂莲,
出淤无染济人间,
孰知周公爱汝说,
已有新词谱新编。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2:27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思乡(中药诗)   文 / 山林之兔[转帖]



??桂枝弄云衣,
??残柳牵柏影,
??耳畔犹闻半夏曲,
??已是仲秋到。
??
??落叶遍地黄,
??菊花带霜研,
??防风吹落半边莲,
??桑叶吟秋诗。
??
??云屏珍珠帘,
??硫黄金缕裳,
??暗送沉香入画廊,
??又起故园情。
??
??淮山复常山,
??生地又熟地,
??人参最苦飘零客,
??独有茴香梦。
??
??(桂枝,黄柏,半夏,地黄,菊花。防风,半边莲。桑叶子,云母,珍珠,
??硫黄,沉香,淮山,常山,生地,熟地,人参,茴香。十八味中药)[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2:31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3/11 00:32pm 第 1 次编辑]

   我是中药    作者:木子沙扬

中国五千年来永不变心的汤水          【转帖】


   我是诗

  中国五千年来缘情言志的剑光

我只喂养


中国的儿郎


用中国汉字写诗的儿郎

中国的田野里光着屁股追蝶

中国的春里忘情采摘菜花紫紫的儿郎


儿郎呀,中国的儿郎!


请你高瞻光洁的额

抵在思念的桌前

把昨天的川怀念


一川流在涧中的水呀

一川可熬中药的水呀

一川可以为诗的水呀


儿郎呀,中国的儿郎


请你远眺太白的剑光

把古老的豪迈和思想

用一把草药传给我


传给我

使我成为中国的药


传给我

使我成为中国的诗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2:35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一首中药诗,两岸相思泪
  添加人:汇泉  2007-2-7 23:05:59【转贴】

    河北台属刘氏与丈夫刘清玉均善诗文,兼通中医药。刘清玉解放前独自去台湾,直至九十年代初,刘氏接到丈夫从台湾寄来的嵌有中药名称的四首绝句,诗句饱含乡思离情,感人至深。春节将至,现将刘氏复诗一并贴来供博友欣赏,兼怀台湾同胞。
游子当归意兴飞,黄连含苦知音微。
乌梅海角岁寒晚,桑叶彩孤月照扉。
菊花花开幽怨多,何来朱砂采倾佛。
九州多少女贞子,仰看牵牛思渡河。
独活脑风闽江东,夕阳半夏两鬓蓬。
壮小叶落郁金尽,斑白头翁悲道穷。
续断银河未了情,胖大海远烟霜亲。
钩藤钩起思乡梦,漫步常山竟迷津。
    刘氏接诗百感交集,依韵也用中药名作诗回复:
天南星隐暮云飞,烟雨园林花白薇。
不扫蛾眉意花粉,亭前紫苑掩寒扉。
黄芩枝头噪鸟多,葳蕤未守笑侬倾。
迎春花放翠堤晓,不见牵牛来渡河。
金银花映画倚东,霜桑叶飘鬓疏蓬。
人间要数黄柏苦,不敷胭脂不怨穷。
血竭泪干忆君情,丁香馥郁思远亲。
可怜厚朴深情意,南烛光摇怕问津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2:51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盼归 (中药诗)作者:山林之兔【转】

君言三七归
不觉过半夏
思君登重楼
寒侵薄荷裳

人参别离苦
仰望天南星
低声问泽兰
槟榔何当归
(使君子,三七,当归,半夏,重楼,薄荷,
人参,天南星,泽兰,槟榔,当归,十一味药)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1 12:53
标题: [转帖]中药与诗词
    我国历代有不少中药诗。这些诗把药名、产地、性味、功效等嵌入诗中,形象生动,别具韵味。
    唐朝诗人刘禹锡《答开州常使君寄车前子》诗:“开州五月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使君怜病服,三千余里寄闲人”。此诗把车前子利尿止泻、清热明目、镇咳化痰的功效形象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百合其根如蒜,味似山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又有主治“百合病”之说,且能止涕泪,故王维诗云:“冥收到百合,真使当重肉。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