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中医怎样治未病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7-4-4 22:09
标题: [转帖]中医怎样治未病
[转帖]中医怎样治未病

  
温长路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
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
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
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
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的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各
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
  中医“治未病”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
“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
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
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
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
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
  值得提及的是,把中医的“未病”说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状
态等同看待,是欠全面的。现代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仅是中医“
未病”中部分阶段的表现,即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的时期,而不
能包括中医未病说的全部。
  中医治“未病”从哪些环节入手呢?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有丰
富的论述。尽管对治“未病”的每一个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
相同,但如下的认识却是其最基本的和最具共性的要素:
  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
  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
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
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
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
前者更为重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
情感障碍,应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
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
地开出药方。
  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
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
病重。因此,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有见地
的论述,认为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食之而
后药之,即“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药物
的输布、吸收、代谢同样依赖于脾胃的受纳、传化、运输功能,以使
其升降斡旋,内而脏腑,外达肌肤。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
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百药难为。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
杂,如不知速以护卫脾胃为救,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治亦难见起
色。故无论何疾何病,只要有饮食欠佳一条表现,必重用调理脾胃之
品,先使其胃气来复,再辨证治,其效未有不如鼓应桴者。
  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
  “黄帝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华佗的五禽
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和现代的各种健身方法无不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和
应用。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
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
都是运动产物的不断积累。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
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
别的差异,可以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
疾的不同需要。如调整睡眠,治疗失眠、多梦的处方,为早晨慢跑、
打太极拳,睡前散步、摩擦脚心;调整呼吸和治疗肺痿的处方,是晨
起深呼吸,拉长声音喊嗓子;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是双手
反叉腰倒步走,把大拇指按在双侧肾俞穴上,一边有节奏地走,一边
左右扭转颈项等。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
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此,则“
骨正筋柔,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科学用药充实健康保障
  谈到治疗,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樗石针艾治其外”的方针。“
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
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毋庸置疑,中医“治未病”说的意义除表现在健康学之外,其社
会学意义也非常重大。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已足可引起我
们的借鉴: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5年间,虽然在诸如心脏手术
、脊髓灰质炎疫苗、冠脉搭桥等一系列新医疗技术上有很大发展,但
也同时引起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120亿美元增至1185亿
美元,年增长率高达96%),而患者的死亡率却未能明显下降(一直
保持在7%~8%之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开展了类似于
中医“治未病”说内容的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
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因此,一些社
会学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