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食鱼安全敲响警钟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品梅
时间:
2004-4-12 20:50
标题:
[转帖]食鱼安全敲响警钟
刘国信
鱼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美味佳
肴。但如今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使我国的一些江河
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给鱼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同
时因为某些污染物或有毒物质在鱼体的长期蓄积,也间接地威胁到人
们的健康。那么,究竟哪些鱼类摆上餐桌后会造成不安全隐患呢?
被酚污染的鱼类冬春时节,人们到水产市场上购买鱼类时,有时
会闻到一股浓重的煤油味,有些人以为这是鱼虾遇到江河上行驶的船
只而染上机油或柴油的,因而照吃不误。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
这种含有煤油味的水产品大多是由酚污染造成的。水体中的酚污染主
要来源于工业企业排放的含酚废水,当水体中酚的浓度达到0.1~0.2
毫克/升时,在其水体中生活的鱼类就会有酚味。如果人吃了这种鱼,
摄入机体的酚含量超过了人体的解毒能力时,便会发生慢性中毒,出
现头痛、头晕、呕吐、腹泻、神经紊乱等症状。被酚污染的鱼类之所
以在冬春多见,是因为冬春河水温度低,酚类化合物分解慢、积存量
大,所以人们在选购水产品时一定要仔细甄别,不要购买有煤油味的
鱼虾。
被重金属污染的鱼类天然水域的水体除了受到酚的污染外,还会
受到一些工矿企业排放的带有重金属(如汞、铅、铬、镉等)元素的
废水、废物的污染,它们在水里达到一定浓度后,不仅能够影响鱼类
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能转嫁于人。有科研人员曾进行试验,他们
在含汞极少的水体里放养了一批鲢鱼,40天后捞出来进行检验,结果
发现鲢鱼体内汞的含量比水体里汞的含量高出1000多倍。如果人长期
食用这类鱼,必然会引起蓄积中毒。
被农药污染的鱼类池塘养鱼最容易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由于鱼
塘大多建在离村庄、农田较近的低洼之处,因而很容易受到农田中施
用的农药和村庄、农田灭鼠用的鼠药的污染。这些残留农药被雨水冲
入塘中长期以低微的浓度存在,使生活在其中的鱼类逐渐适应了这种
水质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抗药能力,但农药在鱼体内不断聚积后,
被人食用就会造成食鱼者中毒。被农药污染的鱼类大多有畸形变异表
现,如鱼头过大、鱼眼鼓突浑浊、脊柱弯曲、鱼鳞易脱、皮肤发黄、
肌肉淤血、尾部发青等,人们在选购时通过外观基本可以识别。
含有生物毒素的鱼类鱼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会自然形成某
些生物毒素,但一般经宰食前处理便可被有效祛除或破坏。但也有一
些鱼类含有的生物毒素毒性强烈很难被有效破坏,因而也会造成食用
中毒。如河豚鱼,其肉质虽鲜美,但却含有毒性强烈的河豚毒素和河
豚酸,故俗话有“拼死吃河豚”之说。这些毒素在河豚鱼的卵巢、鱼
子、肝脏里含量最多,在血液、皮肤、鱼眼、鱼鳃及部分鱼肉里也存
在。河豚毒素进入人体后发病非常迅速,快者十几分钟便会出现腹部
不适,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眼睑下垂,四肢乏力等症状,继而四
肢麻痹甚至瘫痪,最后会因血压骤降、呼吸麻痹而死亡。
含组胺高的鱼类组胺是蛋白质中组氨酸的分解产物,它是一种有
毒物质。某些鱼含组氨酸较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为组胺,
使人食用后中毒。含组氨酸较高的鱼类有鲐鱼、甲鱼、金枪鱼、鳝鱼
等,当其不新鲜或已有腐败迹象时,在细菌的污染下会分解出很多组
胺。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鱼类时要尽量购买新鲜鱼类,皮
青肉红的鱼往往含组胺很高,绝对不能食用。
死后不能再食的鱼类某些水产生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只能活
宰现吃,否则就有致病的危险。如螃蟹、甲鱼、鳝鱼等,它们的胃肠
里常有大量的致病菌和有毒杂物,活着宰吃,把肠胃去掉,安全无恙。
一旦死去,其肠胃内的致病菌就会迅速繁殖,四处扩散,从而波及到
其他可食部位。所以对这类水产生物应活宰后彻底清洗,烹熟即吃,
不可久放。
鱼类及其制品的安全卫生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加强
环境保护,切实治理水质污染,推广绿色养殖是当务之急。此外,人
们选购鱼类等水产品时要仔细挑选,购买经检疫合格的新鲜产品。对
有畸形、怪味的鱼类不要购买。在烹制鱼肴时必须掌握科学方法,这
些对保证食鱼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