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国药茶
[打印本页]
作者:
许浚
时间:
2006-7-2 13:55
标题:
中国药茶
[这个贴子最后由许浚在 2006/07/02 02:15pm 第 2 次编辑]
蚕沙川芎枣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川芎9克,薄荷叶7克,香白芷10克,蚕沙(包)15克,生甘草3克。
【功用】祛风燥湿,活血定痛。
【主治】①风寒感冒,头痛,鼻塞,肢体酸痛。②偏正头痛,其痛或偏于左侧,或偏于右侧,经常发作,如神经头痛之类。
【制法】用上药10倍剂量共研细末。每用30克,以纱布袋装封,置保温瓶中,用沸水500毫升冲泡,盖闷30分钟后分2~3次饮用。每日1剂。
【宜忌】阴虚火旺、久病体弱者忌服。
【按语】此方在《中医良药良方》中用治“偏正头痛”。方中蚕沙为蚕蛾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晚出者良,名晚蚕沙。性味甘辛、温,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定痛。《泉川本草》说它能“治风寒感冒,偏头痛”。据药理研究,晚蚕沙富含有机物、叶绿素、植物醇、多种氨基酸和多量胡萝卜素。川芎善搜少阳经风邪,解少阳经血郁,擅治两侧头痛。香白芷散阳明经风寒,长于治疗前头部痛、面痛。三药得薄荷的“消散风热,清利头目”和甘草的通经脉、利血脉之助,共奏祛风燥湿、活血镇痛之效。
血证口渴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茜草根20克,炒生地30克,生甘草4克。
【功用】止血,生津止渴。
【主治】各种大出血期间,血去阴伤,津气不足,口干欲饮,心烦不安者。
【制法】上三味捣碎,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或用鲜茜草、鲜生地各100克,捣烂加少量水绞取计,频饮。
【宜忌】脾胃虚寒、食少、大便不实者忌用。
【按语】大失血证期间出现口渴欲饮,一为邪热未尽,二是血去阴伤,津气不足所致。方中茜草苦寒,能凉血止血;生地清热养阴生津,配以生甘草泻火除烦,阴津来复,虚热得去,则干渴心烦自除。口渴甚、舌干少津者,可再加鲜石斛15克、乌梅6克,疗效更好,如兼见津伤便秘,方中可加入大麦冬、火麻仁各15克以润肠通便。服药期间,忌服辛辣之品。
柏叶茅根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侧柏叶9克,白茅根30克。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
【制法】原方二味切碎,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问泡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体质虚寒尿多口不渴者慎用。
【按语】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嫩校与叶。性味苦涩、微寒。为常用止血药。《金匮要略》的柏叶汤,即以之为主药。《本草从新》谓其“最清血分湿热,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血痢,一切血证。”药理实验;本品煎剂,用小鼠测定出血时间及用兔毛细血管法进行凝血试验,”均证明出血时间有明显缩短,但炭剂的凝血作用比生品略差。本方以茅根相伍,对血热妄行之失血有较好的疗效,可服至出血停止。
白及莲须茶
【出处】戴氏方(《实用方剂辞典》)
【组成】白及30克,莲须、侧柏叶、沙参各15克。
【功用】清热止血,润肺止咳。
【主治】干咳吐血,血色鲜红;舌红苔薄,脉细数,如肺结核、支扩咯血均可选用。
【制法】按原方用量比例,研为粗末,每用20~30克,布包后置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15分钟后取汁,再加入藕节汁、生地黄汁各10~15毫升,频饮代茶。每日1~2剂。
【宜忌】虚寒性出血不宜服用。
【按语】方中白及、莲须、侧柏叶三味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其中白及的剂量为它药的一倍,此药性涩而收,入肺止吐血,独擅其长。莲须甘、平而涩,与莲子同功,能清心通肾,益血固精,通常用于各种出血及崩漏、遗精;侧柏叶味苦微寒,性涩而燥,善清血分湿热。沙参甘苦、微寒,专补肺阴、益肺气,又能润肺止咳清火,四味合用,有清热止血、润肺止咳之效。原方以生地汁、藕节汁调散服之。现改成散剂泡茶,兑入二汁饮用,其凉血、止血药效发挥更快。
血余藕片茶
【出处】《中药大辞典》
【组成】血余炭75克,干藕片150克。
【功用】止血散瘀。
【主治】①咯血、吐血、鼻血、牙龈出血及皮肤紫癜等。②有出血倾向者,可用以预防出血。
【制法】上药以水煎煮,每次至少30分钟,共两次煎液合并过滤,视出血量、次,分2~3天饮完,至血止为止,夏季可取其半量,当日饮尽,以免变质。
【宜忌】温热病出血忌用。
【按语】本方属收敛止血方剂,广泛用于各种失血证。方中血余炭为人发洗净后,经密闭锻炭成加工品。其性味苦平,长于收涩止血,又兼化瘀之能,为止血不留瘀的良药,常用治多种失血证。药理研究本品能缩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再钙化时间。藕为莲的地下根茎,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钙、铁、磷以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其生者甘寒,能清热、凉血、止血。《随息居饮食谱》认为“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它药可也。”本方应用熟品,补气血而不滞腻,止出血而不留瘀。血余炭因其味恶,对胃弱之人有翻胃作呕的副作用,而与莲藕同用,就能避免此弊。
鲜生地茅根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鲜生地100克,茅根80克。
【功用】清热生津止血。
【主治】热伤血络所致的衄血、吐血。
【制法】二味洗净后捣烂,加少量凉开水绞取汁,分次饮用。每日1剂。
【宜忌】气虚胃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者忌用。
【按语】热伤血络所致的衄血、吐血,治疗不宜见血止血,应以清热凉血治其病之本。方中重用生地,绞汁服用,不仅能清热生津,且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张锡纯谓:“鲜地黄,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固热下血。”茅根擅长清热止血,二味均生用,清热之功显著,如兼见热结便闭者,可用生大黄6克(另煎兑入药汁中),则清热降火效果更佳,服后大便通畅则减去。原方可服至血止后停用。
鲜大蓟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鲜大蓟草、黄酒。
【功用】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主治】血热伤络致衄血、吐血、咯血、尿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疾患。
【制法】鲜大蓟200克,洗净,捣取计40~60毫升,和入黄酒少许,分3~4次加开水适量饮下。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久服。
【按语】大蓟别名马蓟、虎蓟、野红花。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味甘、性凉,入肝、肾经。是民间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本草从新》谓其能“破血退热,治吐、衄肠痈。”临床上常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性疾患。用于黄疸型肝炎、泌尿系感染、阑尾炎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动物实验还有降压作用。另据原书介绍,本方可用于血友病口鼻出血,该病至今无特效治疗药物,此药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且价廉易得、无毒副作用,血友病患者可以试用。
棕毛马兰根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棕毛、马兰根各30克。
【功用】收敛止血,清热凉血。
【主治】鼻衄、尿血、便血、妇女崩漏等多种出血性疾患因血热伤络所致者。
【制法】上药以清水洗净,文火煎沸后再闷15分钟,取计当茶频饮。每日1剂。
【按语】棕树皮别名棕皮、棕板、棕骨。棕毛即棕树皮叶鞘纤维,主产我国南部及西南部,除入药用外,民间工艺还可以制绳。其性味苦涩、平,入肝脾经。功能固涩、止血,用于治疗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淋、子宫出血、泻痢等症,还可用于四肢关节痛、蛔虫等病症。外用(煎水熏洗)可治疗子宫下垂。另据临床报导,鲜棕榈叶与槐花泡茶,可治疗高血压病。马兰辛、凉,为热病出血之要药。功专清热止血,《本草从新》谓其“入阳明血分,治鼻衄、痔疮”,同时还有较好的消炎抗菌作用。二药相伍,既能清热凉血,又有收敛止血作用。
治肺热咯血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鱼腥草20克(鲜草40克),生甘草8克,车前草30克。
【功用】清热解毒,排脓祛痰。
【主治】肺热咳嗽,咯痰带血,或痰脓味腥。
【制法】上药切碎置保温瓶内,冲入沸水泡闷15分钟,代茶频服。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功能甚差者不宜饮用。
【按语】鱼腥草即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生品有鱼腥味,水煎后呈清香味,四川等地民间以鲜草作蔬菜食用。本品性味辛、微寒,功能清热解毒排脓。车前草味甘、性寒,功能清热利尿、明目降压、祛痰止咳。据药理研究,它含车前甙,有镇咳祛痰作用。甘草能补脾和胃、祛痰止咳、清火解毒、调和诸药。三药合而用之,对肺部炎性病变伴出血者有清肺化痰止血之功。
旱莲柏叶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旱莲草30克,荷叶、侧柏叶各15克。
【功用】清热止血,养阴益肾。
【主治】阴虚火旺或感受暑邪所致吐血、咯血、鼻衄等多种出血。
【制法】上药捣碎,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血止后停服。
【宜忌】热象不明显者,不宜久服。
【按语】方中旱莲草既能养阴益肾,又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动物试验:半切断狗股动脉,立即用旱莲草干粉敷上稍加压迫,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荷叶微苦、性平,功能清热、解暑、止血。侧柏叶苦涩、微寒,为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实验证明,它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用效力较好,侧柏炭的凝血作用比生品差,对溃疡病并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三药配用,对阴虚火旺或感受暑热所致的出血极为相宜。
作者:
许浚
时间:
2006-7-2 14:12
标题:
中国药茶
双荷饮茶
【出处】《圣惠方》
【组成】藕节7个,荷叶顶7个,蜜适量。
【功用】止血化瘀。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血证。
【制法】上二味和蜜共捣碎,加清水适量煎沸,盖闷15分钟后取计,不拘时频饮。每日1~2剂。
【按语】此方荷叶顶、藕节虽为二药,实为同一睡莲科植物的叶部和根茎的节部。荷叶顶即荷蒂,功效与荷叶基本相同。《本经逢源》谓:“入脾胃药但用其蒂,取其味厚胜于他处也。”说明了荷叶的功效以荷蒂最强。据药理研究,荷叶含莲碱、荷叶碱,又含莲甙、异槲皮甙、荷叶硷类;藕节含鞣质、天门冬素及淀粉等。二者功用如《本草从新》所说“散瘀血,留好血,治吐衄崩淋,损伤产瘀,一切血证。”但荷叶(蒂)除止血作用外,尚有祛暑湿作用,故又用于中暑及暑湿泄泻,对暑热所致的血热妄行尤为适宜。近代还发现荷叶尚有减肥降脂作用,录之供参考。
白芷菊花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白芷、菊花各9克。
【功用】疏风清热止痛。
【主治】①头痛目眩,恶寒发热,鼻塞声重,肢体酸痛,证属风寒感冒者。②慢性偏头痛,时作时止。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置保温瓶中,用开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按语】本方“温、凉兼备,善治头痛目眩”。方中白芷功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善治各种头痛,尤其对前头痛或眉棱骨处疼痛有显著效果。药理研究证实:白花具有镇痛、抗菌消炎、平喘作用,对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等。菊花性味甘苦、凉,功能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主治头痛、眩晕等症。据药理研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等作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二药同用,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菊花品种繁多,本方选用白菊、滁菊、贡菊、杭菊均可。另有一种野菊花,主要用于“痈疽疗肿化脓病”,用时须加区别。
莲蓬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莲蓬3~4个。
【功用】消瘀、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瘀血腹痛、血崩、月经过多、血尿等无明显热象者。
【制法】本品切碎洗净,置保温杯中,沸水冲泡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以血止为度。
【按语】莲蓬别名莲壳、莲蓬壳,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花托,味苦涩,性温。功能消瘀止血,对瘀血腹痛、血崩、胎漏下血、尿血等出血性疾患有一定的疗效。生用消瘀,止血烧存性(炭)用。外科治黄水疮、天泡疮、乳头裂,以莲蓬烧存性研未调涂。动物实验莲房能缩短出血时间,炒炭后效果更显著。体外试验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如失血过多,应以辨证治疗为主,本茶可作为辅助治疗。
仙鹤草茶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组成】鲜仙鹤草30克(或干品20克),白糖适量。
【功用】收敛止血。
【主治】咯血、吐血及其它出血证。
【制法】鲜草洗净,再用冷开水淋洗二三通后捣烂,加冷开水1小碗,搅拌,榨取汁液,加入白糖饮用,1日2~3次。或干品切碎,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频频饮用。
【按语】方中仙鹤草苦涩、性平,专于收敛止血,能广泛用于身体各部分之出血证,因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凡宜于收敛止血者,不论其寒热虚实,皆可单味使用或配伍其它药物。本品粗浸膏能促进凝血并有抗炎抗菌和抗阴道滴虫作用。近年来制成止血粉用于外伤出血和内脏手术出血,均在1~2分钟内止血。
卷柏茶
【出处】《中医学》
【组成】卷柏60克。
【功用】活血止血。
【主治】吐血,咯血,鼻衄,尿血,便血,子宫出血。
【制法】上药洗净后加水适量,煎泡15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频饮。
【宜忌】孕妇忌服。
【按语】本品民间又称长生不死草、万年松,性味辛、平,生用活血,可治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炙用(炒炭)辛温善于止血,用于肺、胃、肛肠、子宫等多种出血。因其有破血作用,不论生、炙孕妇均不宜服。药理研究:其叶含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成分。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龙牙止血茶
【出处】《四川中药志》
【组成】仙鹤草、炒蒲黄各10克,茅草根20克,大蓟10克。
【功用】止血活血。
【主治】鼻衄、吐血及大便下血。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后门泡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血止后停服。
【按语】仙鹤草又名龙牙草、脱力草,性味苦涩、平。功能收敛止血,并有强壮健胃作用。用于多种出血性疾患及劳伤脱力。据实验研究,粗制浸膏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蛙腿灌流时有收缩周围血管作用。小鼠静脉注射,出血时间缩短45%,家兔静脉注射,可大大缩短其血凝时间并使血小板增加。其根部对人体绦虫有驱除作用。蒲黄为香蒲棒上的雄性花穗,传统用法:用性凉能行血,炒黑则味涩,治多种出血。《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茅草根甘凉,有止血、清热、生津、利尿之功效。大蓟甘凉,能凉血散瘀、利尿降压,除用于多种出血,还可用于肾炎及高血压。外用可治痈肿疮毒及外伤出血。本方集四种止血药于一方,不仅止血作用强,还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宁络的作用。若体虚或出血量多者,仙鹤草用量可加倍。
紫珠草茶
【出处】《中医学》
【组成】紫珠草60克。
【功用】止血活血。
【主治】各种内出血如吐血、咯血、鼻衄、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
【制法】上药洗净,以清水适量煎沸后,泡闷15分钟,取汁代茶频服。每日1剂,血止后再服2~3天。
【按语】紫珠草别名止血草,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叶。性味苦涩、平。功能止血活血,并有解毒消炎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本品含黄酮类、缩合鞣质、中性树脂等。临床报道,本品制成的注射液及其片剂可增加人体血小板,缩短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凝血酶元形成时间,并能收缩小血管。其干燥粉末可外用(撒布)治疗外伤出血、烧伤,鲜叶捣敷,可治疮痈肿毒、蛇咬伤。
蕹菜萝卜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连根空心菜和白萝卜各适量。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主治】肺经有热所致之鼻出血、咳血,或痰中带血。亦可用于尿血。
【制法】空心菜(连根)、白萝卜各200克,洗净后一同捣烂绞汁,每服30~50毫升,1日2~3次,以蜂蜜适量调服。
【宜忌】对虚寒性出血不宜。
【按语】蕹菜又名空心菜、翁菜,属旋花科植物,开白色喇叭状花,因其梗中空,故俗称空心菜,我国南方农村普遍栽培作蔬菜。其性味甘平、无毒。功能清热凉血、生津止渴。萝卜属十字花科植物,性味甘辛、微凉。它的功能除有消食化痰、顺气利尿作用外,亦有很好的清热、止血、止咳效用。《本草从新》谓其能“治吐衄咳嗽”,萝卜与蕹菜相配,酌加配料,可作凉拌菜,既可佐餐,又能发挥治疗作用。
金针茅根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金针菜、茅根各25克。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症。
【制法】上二味洗净后,先将白茅根去须、梗,共用清水适量煎沸,取汁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虚寒性出血不宜服。
【按语】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证,其病机不外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此方用于热伤血络所致出血。方中金针菜又名黄花菜、萱草,性味甘凉、无毒,其花常作食用,有营养价值,《本草纲目》说它能“消食,去湿热,安五脏,利胸膈”。其根治“火热衄血”,配以茅根甘凉除热,止血生津,则清热止血之功更著。若兼有便秘,可加用大黄5克,以降火通秘,并可增强止血作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助火之品。
连翘茶
【出处】《玉樵医令》
【组成】连翘60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①热病身出紫斑,咽喉肿痛。②淋证,小便淋沥涩痛。③急性传染性肝炎。
【制法】以清水适量,煎汤取什,代茶频饮。每日1剂。
【按语】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成熟干燥果实,味苦、微辛,性寒。为临床常用清热解毒药。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痢疾、扁桃体炎、瘰疬、疮疡等,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结作用。据实验研究,本品含连翘甙、连翘酚、皂甙等成分。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能增强炎性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连翘含丰富的维生素P,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紫癜、视网膜出血等有良好的疗效。此外还具有抗过敏抗肝损伤作用,也常用于药物所致的过敏性皮炎以及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病症。
作者:
许浚
时间:
2006-7-2 21:40
标题:
中国药茶
消紫癜茶
【出处】《中医学》
【组成】地肤子、紫草、野菊花、仙鹤草各30克。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消斑。
【主治】过敏性紫癜,四肢或躯干皮肤见青紫色斑块,常分批出现。
【制法】上药以清水适量文火煎沸后,闷置15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频服。每日1剂。
【按语】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由某些过敏性物质引起。最常见的症状为皮肤瘀点,多集中在四肢,以下肢为著。或并发荨麻疹,或有关节痛、腹痛。中医认为是感受湿热毒邪所引起。方中地肤子甘苦、寒。功能利尿、除湿止痒,对荨麻疹皮肤瘙痒、湿疹等有抗敏止痒作用。紫草苦、寒。功能凉血、解毒,常用以治疗温热斑疹、紫癜、湿疹以及吐衄、尿血、血痢等。野菊花苦、辛、凉。功能清热解毒、凉血降压,临床用途较广,对流感、流脑、肝炎、高血压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对痈肿疔毒、瘰疬、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可内服、捣敷或煎水洗。仙鹤草为收涩上血药,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加速凝血而起止血作用。四药合用,不仅清热利湿作用增强,同时还有很好的解毒化斑作用。对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景天三七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景天三七30克(鲜品60克)。
【功用】止血化瘀,安神宁心。
【主治】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溃疡病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所致中小量咳血,衄血,尿血,子宫出血,外伤出血。③心悸,烦躁失眠。
【制法】上药捣碎,置保温杯中,加入沸水300毫升,泡闷15分钟取汁;或用鲜品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文火煎沸取汁,代茶频饮。每日1剂。
【按语】景天三七又名土三七、八仙草、吐血草,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根或全草,为多年生肉质草本。临床常用于多种出血证,有较好的疗效。景天三七还有宁心安神作用,常用于心悸失眠等症。另据药理研究:本品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故对出血伴有炎症者尤为适宜。外用可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烧烫伤,以鲜品捣敷。
僵蚕葱白茶
【出处】《太平圣惠方》
【组成】白僵蚕为末,葱茶适量。
【功用】通阳祛风,化痰止痛。
【主治】因痰浊上蒙清窍,清阳不舒之头痛或偏头痛。症见头痛昏重,其痛或偏左、或偏右、或痛连及目眶、齿龈,时发时止,发作时痛势较剧。
【制法】将白僵蚕适量研成细末。每服前先取葱白、绿茶各6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0分钟,去渣,兑入药末6~12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分2~3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表虚多汗者忌服。
【按语】本方见《太平圣惠方》,用治“偏正头风并夹脑风,连两太阳穴痛”。方中白僵蚕为蚕蛾科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性味辛咸、平,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药理研究:白僵蚕具有抗惊厥、催眠、抑菌、降胆固醇、抗癌等作用,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解(节)功能。葱白性味辛温,功能发表、通阳、解毒,张元素说它“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治伤寒头痛如破”。配以“降火”、“清头目”的茶叶,共奏祛风除痰镇痛之效,治疗因风寒久留、结而成痰、阻于手三阳经脉而成之头痛,确系佳剂。
女贞杞参茶
【出处】经验方
【组成】女贞子、枸杞子、太子参各10克。鸡血藤15克。
【功用】滋补肝肾,益血培本。
【主治】恶性肿瘤,化疗或放射治疗期间,预防及治疗的细胞减少。
【制法】先将鸡血藤切碎,与前三味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闷置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脾虚泄泻忌用。
【按语】本方以女贞、枸杞滋养肝肾;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血;鸡血藤活血补血。四药合用,有滋养强壮、升白细胞之功效。据药理试验报告:女贞子有升高白细胞和促进人体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的作用;枸杞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动物实验表明枸杞对正常小鼠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使白细胞(淋巴细胞)数增多;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生成作用具有保护性影响。据江西《中草药学》记载,鸡血藤煎剂可治放射性引起的白血病。《现代实用中药》亦指出,鸡血藤为强壮性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神经麻痹症等。
益血升白茶
【出处】经验方
【组成】生黄芪、女贞子各10克,灵芝、当归、丹参、党参、萸肉各6克。
【功用】益气养血,扶正。
【主治】恶性肿瘤化疗或放疗,白细胞减少。
【制法】按上方用药量比例,加大剂量,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包,每包重50克,每取1包,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包。
【宜忌】外感发热暂停用。
【按语】肿瘤病人化、放疗时,造血功能常受到抑制,主要为白细胞系列,其次为血小板系列;对红细胞的作用则较少。粒细胞缺乏可导致继发性感染,血小板减少则引起出血倾向。本方用黄芪、党参益气生血;当归、丹参活血生新(血);山萸肉、女贞子养阴益精;灵芝滋补强,全方有良好的扶正培本功效。据药理研究表明,女贞子对化疗、放疗所致的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能明显对抗环磷酸胺所致的粒细胞下降,并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抗癌作用。灵芝能调整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抗放射作用。
扶正平瘤茶
【出处】《实用中医内科学》
【组成】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骨脂。
【功用】益脾扶正、消瘤。
【主治】恶性肿瘤手术或化疗后,体虚嬴瘦,食少或胃纳不香,大便溏薄者。
【制法】前四味药各取250克,补骨脂300克,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分包,每包重50克,每次1包,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阴虚口渴舌红者忌用。
【按语】北京中医医院以本方结合清瘤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肿节风、藤梨根、山豆根、草河车)治疗41例恶性肿瘤,3~6个月复查,巨噬细胞吞噬率由治疗前的平均43.6土1.86%上升到56.7土5.7%(P<0.001)。本方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益脾气,扶正培本;补骨脂补肾温中、助阳。药理试验报告,补骨脂乙素在体外有抑制Hela细胞和肉瘤180的作用,有人初步实验发现补骨脂挥发油有抗癌作用。还有人报告,用补骨脂制成蜜九,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补骨脂粉末治疗小儿遗尿,均收到较好疗效。
扶正培本茶
【出处】《实用中医内科学》
【组成】黄芪、鸡血藤各300克,补骨脂、菟丝子、当归、枸杞各200克,陈皮150克。
【功用】益气补血,养精,培本。
【主治】恶性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正虚体弱者。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包重30克。每次l包置保温杯中,用沸水泡闷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l~2包。
【宜忌】外感发热,暂停用。
【按语】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多呈低下状态。大量临床资料证实,中药扶正培本方剂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北京日坛医院对37例恶胜肿瘤恢复期病人单纯用扶正治疗,给本方或扶正4号(生黄芪、黄精、鸡血藤、枸杞、菟丝子、肉苁蓉)治疗后,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有21例上升。上海华山医院用生地扁豆汤(生地、扁豆、党参、黄芪、龟板)治疗14例恶性肿瘤、2个月后淋巴细胞转化率从37.3%上升到56.9%(P<0.01)。从上述资料看,扶正培本不仅可以减轻化疗和放疗反应,保持骨髓的造血功能,而且可以提高疗效。对晚期病人虽不能根治肿瘤,但可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麦门冬茶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麦冬(去心)、地骨皮、小麦各30克。
【功用】养阴清热。
【主治】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如肺结核病、慢性肺炎、肺癌化疗期间见上述症状者。
【制法】麦冬、地骨皮30克研成粗末,用纱布包。饮用前,先用小麦30克煎取汁,去小麦,再将药末放入共煎沸,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或分2~3次饮用。每日1剂。
【宜忌】痰湿壅甚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名麦门冬汤。方用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地骨皮清热凉血;小麦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有明显降压、降血糖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麦冬的动物实验表明,除具有升血糖、抗菌作用外,还能提高动物的缺氧条件下的耐缺氧能力。因此,本方对肺痿病证出现的低热及其因发热而引起的胃不思纳、口干渴、烦躁等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本方在《千金方》中名为枸杞饮,方用地骨皮15克、小麦6克、麦门冬6克水煎去渣,分次饮用。主治相同。
黄芪枣姜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炙黄芪10克,红枣8枚,生姜2片。
【功用】益气扶正,和营固表。
【主治】病后体虚,倦怠乏力,气短、易汗,每遇风寒,即患感冒或风湿痹痛等病证者。
【制法】将炙黄芪切成薄片,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频频代茶温饮,最后可吃枣肉。每日1剂。
【宜忌】脾胃湿热,舌苔黄腻者忌用。
【按语】黄芪味甘、性微温,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炙用补中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动物实验,黄芪煎剂(32%)每日或隔日口服0.5ml,连续l~2周,能增加小鼠网状肉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感冒易患者服用黄芪2个月后测试,可见鼻分泌液中SlgA和IgG的含量明显提高;正常人80例服用黄芪全草浸膏片后,IgM、IgE亦显著增加,以上说黄芪有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本方以黄芪为君药,配以大枣、生姜调和营卫,更有助于扶正固本。体虚之人或产后,常饮此茶,能祛病强身。
五味枣仁杞子茶
【出处】经验方
【组成】五味子、枸杞子、酸枣仁各等分。
【功用】宁心安神,健脑益智。
【主治】病后体虚,心烦不寐,多梦,头昏,记忆力减退。
【制法】取上药各6克,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2剂。
【宜忌】外感发热或泻痢者忌用。
【按语】五味子为滋养强壮药,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能改善智力,提高工作效率,对视力、听力、皮肤感受器的分辨力均有改善作用,故近代常用治神经衰弱。酸枣仁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有临床报道,酸枣仁与五味子、太子参配伍,对于中风后2~4日内仍有运动趋势的痉挛性轻瘫,以及小脑共济失调、巴金森氏症,有良好的疗效。本方以五味、枣仁调节心神,再佐枸杞滋肾补肝,安神、益智,病后心肾不足,虚烦不寐,健忘者,以之代茶,久服可以强身益志。如患者舌尖红赤,五心烦热者,可在本方中加入莲子心2克,同泡饮。
作者:
许浚
时间:
2006-7-2 21:52
标题:
中国药茶
[这个贴子最后由许浚在 2006/07/02 09:57pm 第 1 次编辑]
枸杞茶
【出处】《千金方》
【组成】枸杞茎叶鲜品60克(干品30克)。
【功用】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主治】病后体虚,头昏目花,时有低热;或因病后房事过频,头晕,骨节烦热,易泄或梦遗。
【制法】上药洗净、切碎,置保温瓶中,加饴糖或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
【按语】枸杞茎叶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茎叶,初夏季节,民间采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习称“枸杞头”。其性味苦、甘、凉。《食疗本草》说它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药性论》说它“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乌须发)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人;发热诸毒烦闷,可单煮计解之,能热面毒……。”《纲目》说它“去上焦心肺客热”。以上记载;说明枸杞茎叶具有补虚、清热双重功效。
杞子五味茶
【出处】《摄生众妙方》
【组成】枸杞子20克、五味子9克。
【功用】补益肝肾,敛津生精。
【主治】病后体虚,自汗或盗汗,梦遗或小便不能自禁,睡眠不安,记忆减退等证。
【制法】上药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者忌用。
【按语】热病或大病后,肝肾不足,每多见上述证候。方用枸杞补养肝血肾精,五味子敛津收汗涩精,使肝肾之阴得到充益,阴阳平衡则上证自愈。现代药理表明,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枸杞子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此二药还有保肝和促进肝糖原分解等作用。本方对病后体虚,主要表现为心、肾系症状者,常饮能增强体质,助长精神。
薯蓣茶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怀山药120克。
【功用】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悸怔忡,或小便不利,或大便滑泄及一切脾肺阴气亏损之证。
【制法】将鲜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段或薄片,以清水适量,煮至山药烂糊(可适量加入冰糖),不拘时饮汤吃山药。
【按语】山药又名薯蓣,主产河南,以博爱、沁阳、武涉、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为最佳,习称“怀山药”。近年来各地多有培植。本品味甘性平,为药食两用植物。《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说它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其成分含胆碱、粘液质、淀粉、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等。对于久病体虚者是良好的滋养强壮保健食品。
黄苓白芷茶
【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黄芩(酒浸炒),白芷。茶叶适量。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痛。
【主治】①眉棱骨痛或面痛,疼痛阵作,或向眼眶、颊部放散,历时短暂如闪电,咀嚼或谈笑时即能引起发作,如三叉神经痛。②湿热上蒸,清窍不利致头痛如裹,心中烦闷,渴不欲饮者。
【制法】取黄芩(酒浸炒)、白芷各30克,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茶叶6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0分钟,取清液趁热兑入药末6~12克,摇匀,分次代茶饮用。1日内饮完。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按语】《丹溪心法》用此方治“风热夹痰之眉棱骨痛”。方中黄芩性味苦寒,功能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本草纲目》说它能“治风热湿热头疼”,“得酒上行”(酒炒)使药力直达病所。据药理研究:黄芩具有抗微生物、抗炎、抗变态反应、镇静、解热、降压、利尿、利胆与解痉、解毒等多种作用。配伍长于镇痛、善治各种头痛、尤擅治眉棱骨痛的白芷,同收清热除痰燥湿镇痛之功。本方也可用于辨证属湿热致痰的高血压病所致头痛、头晕。
麦枣龙草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小麦30克,红枣6枚,龙眼肉5个,生甘草6克。
【功用】和营养心,安神敛汗。
【主治】病后体虚,自汗虚汗,心悸少寐,精神紧张时尤易出汗。
【制法】上药以清水适量,煎至麦熟后,置保温杯中,不拘时饮汤,吃枣子和龙眼肉。每日1剂。
【宜忌】外感发热或脾胃湿热,纳呆苔腻者忌用。
【按语】热病或大病后,营卫之气失和,每易出现自汗、盗汗、心悸、心慌,体倦乏力,或一遇风寒,即患感冒之证。现代医学视之为免疫功能低下,不能维持机体自身各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本方用小麦、龙眼肉,养心神、敛虚汗;大枣、甘草调和营卫。《随息居饮食谱》谓龙眼能“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万氏家抄方》说它能“温补脾胃,助精神”。本方再配合小麦、枣、草三味,其扶正培本之功,当然不凡。
枸骨叶茶
【出处】《本草从新》
【组成】枸骨嫩叶15~30克,水煎代茶饮。
【功用】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
【主治】肺劳久咳或劳伤失血后,腰膝痿弱,或痹痛,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和跌打损伤后的肢体无力。
【制法】枸骨嫩叶洗净后切碎,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闷置15分钟后,代茶饮。
【宜忌】本品有避孕作用,未育妇女忌服。
【按语】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又名十大功劳叶。性味苦平,无毒。《本草逢源》说它“治劳伤失血痿软,能调养气血”。《本草从新》说它“生津止渴,用叶代茶甚妙,祛风”。《湖南药物志》记载:治肺痨,以枸骨嫩叶1两,烘干,开水泡,当茶饮。治腹及关节痛,枸骨叶,浸酒饮。《中国药植志》说,用本品“枝叶和以赤糖、红枣或乌枣同煎者,补肝肾、健腰膝。”以上资料,说明本品在古今药学中已列为茶类,并具有它的特殊功效。
胡桃五味子茶
【出处】《贵州草药》
【组成】胡桃仁、五味子、蜂蜜适量。
【功用】补肾敛肺,生津润燥。
【主治】肺肾两虚,喘咳,动则加重,易于出汗,腰酸乏,大便偏干,如老慢支伴发肺气肿。
【制法】胡桃仁20~30克,分早晚两次嚼咽,用五味子9克,蜂蜜1~2匙,用沸水冲泡,代茶过口。
【宜忌】肺肾不虚而热邪蕴肺者,不宜饮用。
【按语】喘咳日久不愈必兼虚证,肺虚伤津与肾虚不纳(气)常常同时存在,故治用肺肾两顾之法。方中胡桃肉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要药,主含脂肪油,其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钙磷铁元素及维生素等,并有润肠作用。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润滑肠道正所以降肺。《本草纲目》说:“胡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而痰火积热者,不宜多食耳。”五味子主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赢瘦。”《本草汇言》说:“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以五味子治之。《本草汇编》说:“五味治喘咳,须分南北。生津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五味)者;风寒在肺,宜用南(五味)者。”慢性喘咳兼肺气肿者,用本方补益肺肾,敛肺纳气,最为适宜。
温脾胃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仙灵脾15克,煨木香9克,炒六神曲15~20克。
【功用】温脾助运,暖中开胃。
【主治】①肾阳不振以致脾胃阳虚、不能腐熟水谷,大便泄泻,1日数次,肠鸣鼓气胀痛不适。②精神不振,腹部胀痛,胃口不开,纳谷甚少,或偶觉院中有冷感,如慢性胃炎。
【制法】上药共研成粗末,作1日用量。置于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半瓶,盖闷15~20分钟;每次尽量多饮些,饮完再冲再饮。
【宜忌】肝胆湿热引起的纳减腹胀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以补肾壮阳、温中调气而达到温暖脾胃的目的。脾胃虚寒,往往缘于肾阳不振,此时欲治脾胃虚寒,首当温益肾阳,这就是补脾不如补肾之说。方中仙灵脾性味辛甘温,是•“专壮肾阳”、治肾脏虚寒之品。脾胃好比腐熟水谷之釜,而肾阳恰如釜底之火;补肾壮阳正如釜底添柴,以壮釜底之火焰。故用仙灵牌为主药。煨木香温中调气、和胃,治中寒气滞,院腹胀痛。《本草纲目》说:“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本品含有挥发油,有解痉、抑菌功能。)与仙灵牌相伍,成为温暖脾胃、温中有行之妙品。再佐以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六神曲,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共成温运脾胃的标本兼顾之剂。
柔椹密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 桑椹、蜂蜜各适量。
【功用】补肝益肾、息风滋液。
【主治】①贫血、大便干结。②青年须发早白。③神经衰弱、头昏、多梦、少寐,记忆力减退。
【制法】取鲜桑椹捣碎,每取60克,和蜂蜜20~30克,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不拘时代茶饮。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易泻者忌用。
【按语】桑椹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等组成。性味甘寒,《唐本草》说它“单食主消渴”。《滇南本草》说它“益肾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临床常用本品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眩耳鸣、瘰疬及关节不利。《本草新编》谓“桑椹采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故桑椹入药以新鲜成熟者为佳。如使用本方者,居于桑林附近,能随采随食,则其效更佳。
酥油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酥油150克,砖茶、精盐适量,牛奶1杯。
【功用】提神,滋补,增强食欲。
【主治】病后体虚,老人、产妇体质虚弱,食欲不旺。
【制法】先把酥油100克,约5克盐和牛奶倒入干燥茶桶内,再倒入预先煎好的茶水2公斤,然后用细木棍上下抽打5分钟,再放入50克酥油,再抽打2分钟。打好后,倒进茶壶内加热,1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宜忌】阴虚火旺或脾胃有湿热者忌饮。
【按语】酥油茶是蒙、藏等少数民族喜爱的滋养性饮料。酥油即奶油,系以鲜乳提炼而成。本茶有滋补提神之功,病后或体弱者,常饮酥油茶,可增进食欲,强健体质,加快康复;老人常饮,能增加活力,祛病延年;产妇多饮,可增加乳汁,补益身体。
酥油茶的配制非常讲究,第一,不可煮沸,否则茶油分离,不好喝;第二,倒茶饮用时要轻轻摇匀,使水、乳、茶、油交融,更加香美可口。
作者:
伊红
时间:
2006-7-25 18:53
标题:
中国药茶
谢
作者:
hnfjg
时间:
2006-7-25 21:58
标题:
中国药茶
谢谢!!!!!
作者:
许浚
时间:
2006-7-27 13:07
标题:
中国药茶
参芪薏苡茶
【出处】经验方《实用食疗方精选》
【组成】党参10克,苡仁50克,黄芪20克,生姜12克,大枣10克。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除湿。
【主治】①中老年体气虚弱,精神疲乏,饮食欠佳,有时大便偏溏。②病后气血虚弱,下肢浮肿,面色萎黄,全身乏力。
【制法】上药前三味炒黄,研碎,纳入热水瓶中,加入生姜、大枣,晚间用沸水冲泡,盖闷一夜,次晨开始频频饮用。
【宜忌】食后胃脘饱胀,饮食呆滞者,不宜饮用。
【按语】中老年体弱与病后气血虚弱,有共同特点,故治宜补中益气、养血,健脾除湿,以增强体质。方中党参性味甘平,是补中益气、健脾养血药,《科学的民间药草》说它是“补血剂,适用于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等。现代研究表明,党参含有皂甙、菊糖、微量生物碱等,具有强壮抗疲劳作用,增加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功能。黄芪性味甘温,是补气强身、固表利水药。《本草正义》说:“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牌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功能,保护肝脏,且有利尿作用。苡仁健脾利湿,是清补之品,能利水消下肢浮肿,改善食欲,治泄泻。大枣养血和中,生姜辛散利水,温中益脾。上五味药配伍,成为补益之方,常服可收良效。
益脾健胃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炒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炒麦芽20克,炒陈皮9克。
【功用】益牌健胃,促进消化。
【主治】①脾虚运化不良,纳谷不香,或有胃院闷而不舒。②经胃镜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纳谷欠佳,胃院微胀而不适。
【制法】上方研成粗末(不研亦可),用作1日量。置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服,盖闷20~30分钟,频频饮用,至晚饮尽。
【宜忌】伤食而中焦积滞空积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为健脾胃、助消化并用,药仅四味。功用平和可靠。方中党参含有皂甙、菊糖、微量生物碱等。具有强壮抗疲劳作用,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本草正义》说:本品“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牌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白术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及维生素A等,《本草汇言》说:“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它与党参相合,是补益脾胃、帮助消化的王道药。麦芽因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健脾,《医学启源》说它“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四药相伍,补中寓动,消中寓补,相得益彰。
女贞桑椹茶
【出处】《补药和补品》
【组成】女贞子12克,桑椹子15克,炙首乌12克,旱莲草10克。
【功用】养阴,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亏,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鬓发早白。
【制法】上药捣碎,置于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约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湿邪蕴中或湿浊上蒙清窍而见眩晕者,不宜饮用。
【按语】头晕目眩的原因很多,有因肝阳上亢引起者,有因血虚供养不足引起者,有因内风上旋引起者,本方所治之头晕目眩是为肝肾不足、阴液亏损所致。故用养阴益肾、补肝生血之女贞子。《本草经疏》说本品“气味俱阴,是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它与强肾阴、乌髭发的旱莲草同用,为二至丸的组合;二至丸是治疗肝肾阴虚之头昏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的名方。桑椹子性味甘寒,功能补肝、益肾、滋液。何首乌性味苦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作用。《本草纲目》说何首乌“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肝肾向有乙癸同源之说,补肝正所以益肾,滋肾正所以养肝,此方四药相伍,为肝肾同补之良方。
补中气茶
【出处】《蒲辅周医疗经验》
【组成】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克,莲子肉、山药各9克,肉苁蓉、火麻仁各12克,橘红3克,大枣、胡桃肉各2枚。
【功用】益中气,滋肝肾。
【主治】老年中气不足,肝肾阴虚,纳食较少,形瘦,精神疲惫,睡眠较差,有时脱肛。
【制法】上药捣碎,作1日用量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浸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
【宜忌】脾虚而大便溏泄者不宜饮用。
【按语】白人参是鲜人参用沸水浸泡数分钟后,再用凉水浸泡约10分钟,然后浸入糖汁烤干而成,它主要含有人参皂甙,补益作用与一般人参相似。老年体弱者用之最为适宜。葡萄干性味甘酸、平,含有葡萄糖、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功能补气血,强筋骨。”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大伤”(《本草正》)。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本草纲目》)。此二味重在健脾固肾。枸杞子滋补肝肾,肉苁蓉、胡桃肉均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之功,加上火麻仁润肠软便,对于老年人肾亏而大便不畅者最为适宜。方中并用橘红、大枣调味和中,以助补益成分吸收。
双耳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
【功用】滋阴补肾、润肺。
【主治】①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辨证属肾阴亏虚者。②咳嗽、咯血、痰少而干或有喘息,辨证属肺阴虚者。
【制法】将二种木耳用温水泡发,拣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再加入冰糖,加水适量,置于蒸锅中,盖上碗盖,约蒸1小时许即成。将木耳及汤汁,分1~2次服用。每日1剂。
【宜忌】脾胃湿热,口中发甜,舌苔厚腻者忌服。
【按语】木耳分黑、白二种,白木耳又称银耳。二者均为寄生植物的子实体,一为木耳科,一为银耳科。所含成分大致相近,据分析二者均含脂肪、蛋白质、多糖类、灰分。灰分中含有磷、硫、铁、镁、钙、钾及钠等。另据报导,白木耳含甘露醇、多缩戊糖、麦角笛醇、海藻糖。黑木耳性味甘平,或作性寒(《饮膳正要》)功能凉血止血;白木耳性味甘淡、平,或作凉(《饮片新参》)功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据《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白木耳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黑木耳适用于高血压、便秘等。本方用冰糖,在《本草纲目》称为“石蜜”。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之功。
杏仁奶茶
【出处】《患者保健食谱》
【组成】苦杏仁、白糖、牛奶。
【功用】润肺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迁延不已,体虚瘦弱,动则气急出汗。
【制法】取带皮杏仁10枚,捣碎,同冰糖6克,置盖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闷置15分钟后,取清液兑入鲜牛奶半磅,饮用。每日l~2次。空腹时服。
【宜忌】痰液黄稠难出者慎用。
【按语】慢性支气管炎在缓解期,每多呈肺脾两虚证,此时咳痰量虽少,但咳嗽迁延不已,体质呈虚弱状态,如此时不注意饮食调养,则一遇风寒便迅即发作。本方在以鲜奶滋养脾胃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加用杏仁祛痰止咳,冰糖润肺止咳,可收药食双补之功。临床研究,服用小量杏仁,其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达镇咳、平喘作用。
竹荪银耳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干竹荪(以白色为佳)10克,银耳5克,冰糖20克。
【功用】清心明目,滋阴养肾,止咳润肺。
【主治】精神疲乏,心慌失眠,视物昏花,频频干咳气急,肌肤干燥不润者。
【制法】用冷水将竹荪、银耳分别泡开,摘脚去泥洗净,将竹荪切成长段,合银耳用开水氽洗;将冰糖置锅内用水溶化,撇去浮沫,倾入竹荪、银耳汤中,待银耳熟烂即可,不拘时饮用,竹荪、银耳并食之。
【按语】竹荪又名“僧竺蕈”,贵州俗称“笋菌”。主要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其它省区也有分布。古今中外视之为珍品。竹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旧为御膳上品,现为国宴佳肴。本品系药食两用品,据日本《菌蕈》1978年8期介绍,每100克竹荪,含粗蛋白19.4克,粗脂肪2.6克,可溶性无氮化合物(糖)60.4克,灰分9.3克。
银耳茶
【出处】《偏方大全》组成白木耳15克,冰糖25克。
【功用】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主治】①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或咯血、午后或有潮热,盗汗。②阴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心悸。③高血压病伴眼底出血。
【制法】先将白木耳用温水发开,洗净去杂质,加入冰糖适量(糖尿病人可不加糖)放入盖碗中,加清水后,放蒸锅上蒸至银耳烂熟。每日清晨饮用,1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及感冒初起忌用。
【按语】白木耳又名银耳,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一般寄生在麻标或槲栎的腐朽树木上,近年来已有人工培植。本品性味甘淡平,《饮片新参》说它“清补润肺,滋液,治劳咳”。《现代实用中药》说它“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补心,补脑强心。”《食物中药与便方》说它“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比等症”可见本品为滋补珍品。
本品以色白而带玉色,有光者为上品。色枯白者,系经硫黄熏过;色褐而多斑点者均为下品。
灵芝银耳茶
【出处】经验方
【组成】灵芝草、银耳、冰糖适量。
【功用】养阴润肺,止咳祛痰,安神益智。
【主治】①慢性咳嗽,咳甚气喘,咯痰,口干少津,或大便偏干,如老慢支。②失眠,头昏,口干而燥,饮食欠佳,精神疲乏,如神经衰弱。
【制法】灵芝草6~9克,银耳9~12克,二味用清水漂洗干净,银耳要泡发浸透,然后切成碎片,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一夜,次晨加入冰糖15~20克,烊化后分早中晚服完。
【宜忌】咳喘痰多清稀,属脾阳不振而湿浊生痰者,不宜服用。
【按语】慢支咳嗽,有阳虚湿盛生痰与肺燥阴虚津亏作嗽之分,本方适用于后者。方中灵芝草,并非石耳(又称灵芝)。本品性味甘平,能补肺益气,止咳平喘,故《灵芝》说它“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神农本草经》说它能“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中国药植图鉴》说:灵芝草“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现代研究表明,灵芝草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可促进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修复,并有降压、强心、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还可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抑制过敏反应。灵芝草与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银耳相伍,用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最为适宜,对阴亏虚弱患者亦很适用。由于银耳含有粗纤维,多食容易引起便溏(或腹痛),需掌握适量。冰糖补肺润喉滑痰,又可起调味作用。
杜仲五味子茶
【出处】《箧中方》
【组成】杜仲20克,五味子9克。
【功用】补肝益肾,滋肾涩精,强健筋骨。
【主治】①肾虚腰痛,头昏脑胀,如早期高血压。②头昏失眠,腰腿乏力,阳萎、遗精,精神不振,如神经衰弱。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纳入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入浸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完。
【宜忌】因湿热蕴结下焦所致之遗精、腰痛患者不宜饮用。
【按语】中医认为,腰为肾府,腰痛腿酸、阳萎早泄、遗精是肾虚、精失固摄的表现,故治用补肾固精。方中杜仲性味甘温,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脊酸疼,足膝软弱。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疼痛,也可用本品治疗。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有杜仲胶、糖甙、生物碱、维生素C等,具有降血压、疗头晕、失眠等作用。《本草汇言》说:“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五味子性味酸温,功能滋肾生津、涩精,主治劳伤羸瘦,梦遗滑精。本品主要含有强壮剂的有效成份五味素及维生素C、E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与强壮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临床证明,对失眠、头晕、头痛、眼花之神经衰弱有可靠的疗效。二药配伍,补肝肾而不燥,可以长期服用。
作者:
许浚
时间:
2006-7-27 13:13
标题:
中国药茶
[这个贴子最后由许浚在 2006/07/27 01:17pm 第 1 次编辑]
强腰膝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制首乌200克,怀牛膝150克。
【功用】补益肝肾,强腰壮膝。
【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骨痛,下肢拘急或酸麻,行走乏力。
【制法】照上方药物比例,研成粗末。每日用30~50克,置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约20分钟,频频饮用。一日内饮完。
【宜忌】寒湿引发之腰膝痹症不宜饮用。
【按语】腰膝酸麻疼痛,活动不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本方用何首乌补肝益肾,养血祛风,“长筋益精”(《何首乌录》),治疗腰膝酸痛;配伍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散瘀,“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滇南本草》)。二药相合,不但可治肝肾不足之腰膝疼痛,还可用治轻型腰膝风湿痹痛。此外,对于脑血栓形成之后遗腰膝酸麻拘紧疼痛,亦可常饮此茶。
五子衍宗茶
【出处】《医学入门》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各240克,覆盆子120克,炒车前子60克,五味子30克。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一日2~3次。
【功用】补肾益精。
【主治】①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婚后无子,女方无病不育,伴见腰酸眩晕,尿后余沥不尽。②体弱乏力,腰酸膝软,阳痿不振,须发早白,一派早衰之象。
【制法】按上方用量比例,研为粗末,每用 40~60克,纳入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腰痛阳痿,因肾虚兼有脾湿蕴中及下焦湿热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是治疗男性不育的名方。肾虚和肾精不足,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补肾益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方中枸杞子滋补肝肾,陶弘景说它能“补益精气,强盛阴道(生殖功能)”。茧丝子补肝肾,益精髓,《药性论》称其“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二药均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覆盆子性味甘酸、平,主含覆盆子有机酸,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亦是补肝肾、助阳固精的要药。五味子性味酸温,含有脂肪油,其非皂化部分含有强壮剂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能兴奋机体中枢,提高人的智力活动。车前子性味甘寒,利尿祛湿,“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日华子本草》)。此药实有补中寓泻之相反相成的作用。
益肝肾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熟地黄200克,枸杞子150克,制首乌180克,全当归100克,杭菊花40克。
【功用】补肝益肾,养血明目。
【主治】血虚、肝肾不足,头目昏眩,视物模糊,四肢乏力。
【制法】按照上方药物组成比例,研为粗末。每日用30~60克,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20~30分钟,频频饮用,于一日内饮完。
【宜忌】肝阳上亢所致头目晕眩以及脾胃湿阻者,不宜饮用。
【按语】血虚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是较为常见的病症。此方选药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中熟地黄、当归有较佳的补血作用;熟地黄与制首乌相伍,温补肝肾;枸杞子滋柔肝肾而不燥,与杭菊花相配,养肝明目,且菊花升清宣发醒脑,使头面血得充,筋得濡养。诸药相伍,恰到好处。
延年益寿不老茶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何首乌240克,地骨皮、茯苓各150克,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人参各90克。上药研细未,炼蜜为丸。每服10克,一日2次,温酒送下。
【功用】补肾益精,益寿延年。
【主治】①中老年肾虚精亏,身体衰弱,神疲乏力,头昏目涩,腰膝酸软。②未老先衰,精神不振,夜寐多汗,遗精,阳物有时举而不坚,不能适应正常性生活。③神经衰弱、慢性肝炎患者,亦可服用作调养。
【制法】照上方组成比例,研成粗末。每日用30~50克,放入热水瓶中,以沸水冲大半瓶,盖闷20~30分钟后,频频饮用,至傍晚饮完。如饮水量大者,可以再次冲入沸水.继续饮用。此茶强身健体,可长期连续使用。
【宜忌】饮食呆滞、脘腹饱胀者,可暂停饮用。
【按语】方中何首乌历来为益寿延年的首选药物,《何首乌录》说它能治“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它主含大黄酚、大黄素及大黄酸,生用利于软便(制用则无此效),免除中老年大便燥结之苦。实验证明,它能降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之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有减轻作用,对疲劳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地骨皮能治“中风,眩晕”,“虚劳,心悸,健忘”(《本草述》),有“补内伤大劳”(《名医别录》)之功。它含有桂皮酸及亚油酸、亚麻酸等,亦有降低血压、缓慢心率作用。二药与大补元气、增强免疫功能的人参,以及养阴生津的天冬、麦冬,滋阴养血而“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本草纲目》)的熟地黄等配伍,是名副其实的延年益寿不老茶。
中老年强身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制首乌300克,菟丝子400克,补骨脂250克。
【功用】滋补肝肾,强身健体。
【主治】①肝肾不足,头昏目糊,或头发早白,常觉精神不济,腿膝酸软乏力,或少腹冷,大便溏薄。②腰膝酸软,少腹虚冷,滑精,阳痿,性功能明显衰退,溺有余沥。
【制法】根据上方组成比例,研成粗末。每取40~60克,置于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30分钟左右,频频饮用,饮量不拘多少。一日内饮完。次日再冲再饮,坚持长期饮用。
【宜忌】阴虚火旺、口苦脘闷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原用治肝肾亏损、特别是肾亏,中老年人多见此证。首乌经过蒸制,转凉润为滋补,且其性偏温,李时珍称之为“滋补良药”,“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方中菟丝子辛甘而平,补肝肾,益精髓,明目,“主(阴)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名医别录》)补骨脂辛温,补肾助阳,《日华子本草》称其可“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为治五劳七伤之佳品。它主含补骨脂素等,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脉血流量。三药合用,补而不腻,温而不燥,颇合中老年保健之需要。
健腰青娥茶
【出处】《局方》
【组成】胡桃肉20个,补骨脂(酒浸炒)240克,杜仲(姜汁炒)500克,大蒜120克。
【功用】补肾健腰。
【主治】①肾虚腰脊酸疼,转侧不利,足膝软弱,阳痿早泄,小便余沥。②早期高血压,精神疲乏,腰膝酸冷,或伴有头晕目眩。
【制法】除大蒜外,其余三药研成粗末备用。大蒜有辛臭味,若泡茶饮,其气味令人难以接受。根据其辛热温散之性,可改为肉桂20克,研为粗末.掺入前三味中。每日用30~50克,置于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盖闷浸泡约20分钟,开始频频饮用,于一日内饮尽。
【宜忌】外感风寒引起的腰脊酸楚不宜饮用。
【按语】青娥是青年女子的代称。《问方》以其名方,是诺言此方补肾温阳功用之卓著,久而服之则有思念青年女子之效。方中胡桃肉性甘温,能补肾固精,《本草从新》说它“治痿(指阳滚),强阴(指阴茎)”。且能温肺定喘,对肾不纳气之虚喘有良效。由于它含有丰富的植物脂肪,有很好的润肠作用;其中亚麻酸、亚油酸进入体内代谢,可以抑制血胆固醇升高。此物为中老年人药食两用的上品,故用作主药。补骨脂、杜仲均为补肾强腰的要药,与胡桃肉相伍,其效相得益彰。特别杜仲能防治高血压,尤为养生益寿之所宜。再佐以温肾暖胃之肉桂,则此茶温补而不滞。
苓藕百合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茯苓、鲜藕、山药、百合、大枣。
【功用】补脾益肺,止咳宁血。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咳嗽迁延不愈,胃纳不旺,或偶见痰中带血者。
【制法】先将鲜藕切片,大枣去核。每次取鲜藕60克,山药30克,百合、茯苓各20克,大枣10枚,同煮至稠糊(可加入冰糖适量),分次用沸水兑稀后饮用。每日2~3次。
【按语】本方为滋补食疗剂,适用于一切脾肺虚证。方中的茯苓益脾渗湿,山药补脾益肺,百合养阴润肺止嗽,鲜藕凉血润肺,大枣补脾养血。全方清而不燥,补而不滞,对老年咳喘体弱食少者,有药食双补的功效。
王母桃茶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白术、熟地各60克,何首乌、已戟、枸杞子各30克。
【功用】健脾运中,温补肝肾。
【主治】①肾阳不振,腹冷腰酸,腿膝软弱,阳痿早泄,或见失眠,梦遗。②肝肾虚亏,头晕目眩,全身乏力,腰腿酸软,胃口欠佳,纳谷不旺。③牌运不健,消渴,食欲旺盛,身体日渐消瘦。
【制法】按照上药组成比例,研为粗末。每日用40~60克,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浸泡20多分钟,即可开始饮用。于一日内饮完。
【宜忌】肝肾阴虚火亢而致头目晕眩者不宜饮用。
【按语】《景岳全书》方名王母桃,是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之意。方中熟地、何首乌、枸杞子补益肝肾;巴戟天重在温补肾阳,与何首乌、枸杞子相伍,温而不燥。重用白术,意在健脾补中,且可免除补益肝肾药滋腻不化。《常用中草药》说巴朝天“补肾壮阳,强筋骨”,治“神经衰弱,阳痿,遗精,早泄,失眠”。现代研究认为它“有雄性素样作用”。枸杞子是补益肝肾、明目的中药上品,《食疗本草》说服之令人“坚筋耐老”。本品主要含有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有轻度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巴戟天、枸杞子在本方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锁阳桑椹茶
【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
【组成】锁阳、桑椹子各20克,白蜜10克。
【功用】补肾阳,益肾精,润肠通便。
【主治】①肾阳肾阴两虚,阳萎不育,腰膝无力,也可用于女子不孕。②老年体弱,腰膝酸软,肠燥便秘。
【制法】锁阳、桑椹子各捣碎。置暖水瓶中,加蜂蜜10克,用适量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肾虚而大便稀溏者不宜应用。
【按语】阳萎不育,是肾虚早衰的临床表现,故宜用本方两补肾中阴阳。方中锁阳性味甘温,是温益肾阳,“治阳萎遗精,腰腿酸软,神经衰弱”(《内蒙古中草药》)的要药,又可“补阴气,治虚而大便燥结”(《本草衍义补遗》)。桑椹子性味甘寒,《滇南本草》说它能“益肾脏而固精”,是补益肾阴、补肝、滋液的上品。以上二药阴阳并补,着眼于肾亏,配伍滋补润燥的蜂蜜,尤其适宜于中老年益寿延年保健之用。
巴戟牛膝茶
【出处】《千金方》
【组成】戟天20克,怀牛膝15克。
【功用】温补肾阳,强腰健膝。
【主治】①肾阳亏虚,腰酸冷痛,膝软无力,阳萎早泄。②病后腰酸,背脊冷痛,腰以下有冷感,手足不温。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浸泡,盖闷约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每天中晚可配合饮用黄酒各1杯。
【宜忌】阴虚火旺,中气下陷者,不宜应用。
【按语】《千金方》原用本方治疗“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阳道不举,就是阳萎不能房事,五劳七伤,就是概指身体虚弱。其实本方主治重点是肾阳虚损之症。方中巴戟天性味甘温,《常用中草药手册》说:本品“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萎遗精,早泄,失眠。”它含有维生素C和糖类,表现有雄性素样作用。怀牛膝性味甘苦酸,《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伸,或腰疼不能任地。”本品含有三萜皂甙及蜕皮甾酮等,具有止痛作用。它与巴戟天相伍,是治疗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腰膝疾患的良药。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